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目标导学阶段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目标导学阶段总结
本学期我依然处于在对“目标导学”模式的不断研究与探索中。下面是我对近阶段目标导学教学方面的工作的总结。
一、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具体做法
导学案编写的质量是导学案教学成败的关键,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好坏。我一直在努力加大在导学案编写上的投入,提升导学案的水平。针对每节课分析学情,探讨学习目标及学习重点,编写“导学案”。通过对学生的分析、教材的理解、其他老师的意见,不断编写、修改导学案,逐步深化目标导学模式。
通过一段时间对“导学案”的使用,在教学中,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1、保证先学后教:导学案编写及时,课前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
2、保证定时批阅导学案,在了解学生掌握程度的前提下,重点讲评。
3、重视利用导学案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梳理与反思。在每节课后都让学生根据导学案,回顾自己哪些知识学得好?为什么学得好?哪些知识学得不好、出错较多?原因是什么?然后自己针对自己的错题出几道练习巩固新知。达到对知识举一反三的作用,促进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本节知识,提高学习质量。存在问题
其实无论导学案的形式如何变化,其核心任务应该是注重学生的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怎样才能推动学生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终身受益呢?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部分导学案只充当着练习试卷的作用,而不是充当发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平台。
2、编写过程中,对题目的筛选分离还不够细致,缺少对题目深层次的挖掘,当堂针对性巩固练习偏少。改进措施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1、以问题为驱动,以课本为基础。将知识点设计的层次性、梯度性,让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2、加强学法指导。对学生自学内容增强可操作性,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如需要略读教材,还是联系所学知识,如要控制自己的学习时间,以提高效率;可以要求学生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把学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标记,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3、利用导学案要保证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
二、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做法
习惯了老师的知识灌输,所以学生对于小组合作不太习惯和适应,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还没有形成。所以不能对其有过高的要求,需要脚踏实地地培养。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小组学习指导:
1、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学习要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见解。在组织小组讨论之前,都留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
2、小组长要做好调控:小组讨论、交流时每个成员必须发言,让差生先发言,防止小组讨论时优生发言,差生无言的局面。
3、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别人发言。在小组学习时,教给学生如何听别人的意见,在训练中让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发言,既是一种尊重他人的礼貌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并且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
4、让小组组员间相互提醒维持课堂秩序,如果发现小组同学有走神、不认真听讲的现象,就马上提醒;如果发现谁的哪个知识点掌握得不好,课后抽出时间帮其辅导。让小组始终处于相互学习、相互督促,共同提高的氛围中。存在问题
1、小组交流时,差生的发言不自信、不肯定,小组长缺乏对差生的鼓励与表扬。
2、最后的总结与归纳基本上是一两个好学生在说,其他学生只作为旁听者人云亦云。
3、听他人发言时,大部分学生做得仍然不好,很少有带着思考去听的,只是为了听而听,不敢、不会去质疑其他人的想法,更别说分析他人的观点了。
4、缺少小组成员间的评价。改进措施
1、定期组织小组点评 组内点评: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向本组其他成员介绍自己做了那些工作,在哪一方面取得了那些成绩,在哪一方面取得了那些进步。小组的其他成员对他做出肯定或否定评价。
组长点评:由小组长对本小组成员进行点评,点评的主要内容:①本小组在本段时间里做了那些工作,取得了那些成绩。②本小组那些同学在哪一方面表现好,取得了那些成绩那些同学在哪一方面取得了怎样的进步。
教师点评:教师对各小组的做出的成绩予以肯定,对各小组的不足指出改正的方向,对表现好的小组提出表扬。
2、继续加大对倾听能力的培养力度。
3、发挥集体荣誉感的督促作用,让学生教学生,多开展小组间的学习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其能够互帮互助。总之,通过实践来看“目标导学”教学模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继续研究,继续探索,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篇:导学课堂教学实验阶段总结
有效课堂教学实验阶段总结
有效课堂教学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我校作为县教育局实验学校,学校领导对该项课改实验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课题实验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周密安排,确保了实验的有序进行。如今,八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有效课堂教学实验进入到了深入推广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实验班级的精神面貌、课堂模式都有了一定的变化,课堂实在“活”起来了。下面,对我校的实验工作进行阶段总结:
一、学习培训,加深认识,转变观念
该课题提倡的课堂教学模式,跟以往的有着明显的差别。为了使老师们更好地认识到有效教学的意义,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我校组织了多次培训活动。参加实验的老师多次到实验学校进行参观学习。并多次到南京、淮安等地参观学习。
上学期,我们学校就已经制定好课题实验方案,可是大家在此次课改实验中,感到困难重重,虽然也建立了课堂教学新模式,但在实施的过程之中,都感觉到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小组合作的形式也无法得到有效的突破。外出学习,让我们享受了一顿课改经验大餐,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课堂改革的步伐。使我们认识到学案是根据新课标,针对学生学情,为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如何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设计的辅助学习方案。在编写学案时,教师立场要发生改变,要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活动设计要以学生为主,每一个环节的措辞要具体,目标要明确,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达到预设的目标。大家知道怎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而不是流于形式的。
得益于以上这些培训,我校教师加深了对课堂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也进一步认识了传统课堂低效、负效的弊端。而要克服传统课堂的弊端,教师要转变身份,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高效互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才由课堂主宰者变成组织者、引导者和育人者,学生才能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提供者,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制定制度,强化措施,保障实施
为了保障实验扎实有效地开展,首先成立了实验领导小组及组织机构,确立了实验班级和实验教师。其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经过全体教师深入讨论,实验老师再根据学科方案制定个人实验方案。为了确保实验地有效实施,学校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教学教研、评价考核等学校管理制度,把实验教师的工作与考核评价联系起来。
三、课堂评比,检测成效,促进提高 为了更好地掌握我教学实验开展情况,课题组开展了高效教学课堂评比活动。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发现我校的有效教学课堂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及几个方面:
1、每一位老师在课前,都精心编写了导学案,并让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课堂上,大部分老师都能充分利用导学案组织教学,做到“先学后教”。
2、小组合作学习初见成效。每一位老师都能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问题,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小对子合作的方式得到突破。当老师发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你会发现小组成员自动站立起来,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句展开讨论,或是小组成员根据分工,各施其职。此时,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在活动中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学生展示方式多样。学生的展示既有个人展示,又有小组展示,既有组内展示,又有全班展示。学生在展示中,基本上能做到声音响亮,表情自然。
4、评价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有效生成。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重视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将老师的评价有机结合于两种评价过程之中,形成了全方位的教学激励机制,使学生反馈过程真实全面,促进课堂教学有效生成。
5、学习目标的展示与检测。每一位老师在课前都展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进行简单的解读。课后基本上能回归目标,进行检测、总结。
有效课堂实验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差生的表现机会太少,有些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二是老师还不能放手让学生表现,导致学生活动时间相对较少。三是课堂出现乱而不活、深入不够的现象,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困惑得不到必要的点拨与纠正。四是老师们的目标意识还不够强,检测环节没能围绕目标进行。
针对这次活动出现的问题,课题组召开全体实验老师专题会议,对每一位老师的课堂进行具体的评价与分析。
四、编导学案,用导学案,确保有效
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也就是说“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关系到我校“有效课堂教学改革”之成败,所以,学校对“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非常重视,要求每一位实验老师都要认真编写和使用。希望“导学案”能够真正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打造高校课堂的功效。为了巩固导学案的编写,学校要求每一位老师都要上交精心设计的导学案,参与全校评比。每一位实验老师不仅编写,还要用于课堂教学,编写好的导学案要发送到学校博客,与老师们研讨交流,其他老师可以阅读和使用,做到资源共享。使用过的导学案,老师要注意回收并保存,期末要上交教导处。
五、实验研究的收获和体会
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实验,实验班的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不小的改变,主要表现在:
1、以前的单人单桌布局变成了六至八人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个性组名、口号,组长和每一位组员都有具体的分工。课堂上,你会发现他们在组长的带领下按照老师的指令合作完成一个又一个指令。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是那么激烈,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他们不仅参加小组讨论,还争着展示,胆子大了,口头表达能力比以前强多了,汉字书写也比以前规范了许多。
2、教学模式由原来的“先教后学”逐渐向“先学后教”转变。每一位实验老师基本上都做到课前发导学案,学生在导学案目标的引领下先是预习,然后才到课堂上集中反馈、交流、讨论、探究,实现教学模式由原来的“先教后学”逐渐向“先学后教”转变。
3、多元的评价促进了课堂的有效生成,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课堂上,老师重视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将老师的评价有机结合于两种评价过程之中,形成了全方位的教学激励机制,老师不仅从语言方面给予评价,还不失时机地给予加分,奖励星星、小红花等,使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各班级每周一次的 “先进小组” 评选,促进了小组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合作意识明显增强。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各小组之间的竞争,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六、实验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由于试验时间短、老师素质参差不齐、学生配合不够默契等多方面的原因,我校的实验研究还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主要有:
1、导学案的编写主要由个人完成,还没有充分发挥科组集体备课的优势,导学案的质量有时难以保证。
2、学生的课前预习很难落到实处,特别是三年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师的上课效果。
3、老师授课时间难把握,主要原因是课前有些学生不预习,课堂中合作时间和展示时间没控制好,导致教学任务有时无法按时完成。
4、学生的小组合作和参与意识还不够强,主要体现在展示环节。
5、教师年龄结构新老两级分化,给实验全面铺开带来难度。
6、留守儿童占百分之九十,家庭对实验不理解。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我们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下学期,要加强集体备课和学科教研的研讨活动,并制定相关措施,让高质量导学案走进课堂。实验教师之间要相互听课、评课,相互交流实验心得。实验教师要和家长加强联系,让家长督促孩子在家完成预习,同时老师要采取针对性的评价,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第三篇:课堂教学目标阶段总结
课堂教学目标阶段总结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例谈 昭乌达小学 曲广波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课题来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0课。课程内容:
语文新课程目标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课程的总目标,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段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高年级(5-6)的阅读教学,既要引领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又要引领学生领悟课文的表达顺序、表达方法,并要进一步体会词句深刻的含义及表达效果。这些目标都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来确定的,有极强的层次和坡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遵循认知规律,一步一个脚印按阶段目标进行教学。教育目标:
能说明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点和方法,运用要点和方法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断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说明并评论其表达效果;
能在阅读中澄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能通过阅读说明并评论作者的思想感情,能推导出稳重的基本表达方法并做出自己的评论;
能在阅读叙事性作品时总结出事件的梗概,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明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选编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科学精神做出了阐释。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中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
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理”。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6段)运用事例,证明观点。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首先概括地指出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科学真理的发现,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然后,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事例。第一个事例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第二个事例是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第三个事例是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
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最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总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都发现了真理。因此,只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就一定能“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第三部分(第7段至第8段)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指出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关键在于见微知著,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学情分析:
作为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他们的各项语文能力已经比较稳定,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在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还要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由此我确立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规范的书写“澡、械、逆、玫、域”5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并规范书写“诞生、洗澡、机械、玫瑰、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8个词语。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说出文中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读出自己的感受。并用具体事例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3.能联系上下文解释“司空见惯、追根求源、见微知著、无独有偶、锲而不舍”4个词语的意思。并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自己对“最后把‘?’拉直变成了‘!’,找到了真理。”“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含义深刻句子的感受。
4.能识别课文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的写法即议论文的形式,并能仿照课文,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的写法写一段话。摘抄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5.能在5分钟内默读课外拓展阅读材料。通过读文,能比较两篇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二、教学目标的实施
教学目标不仅制约着教学活动总的走向,也决定着教学的具体步骤、方法和组织形式。因而教师在备课时,要以教学目标为灵魂,以目标的有效达成为指向,精心预设相应的教学环节,如哪一个教学过程完成哪一个目标等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将教学目标贯穿于整节课的学习活动中。针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是这样来实施教学目标的:
(一)预习安排
除了安排认读生字词,读熟课文等基本要求外,还应进行以下几点预习: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理解课题的含义。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文中涉及的一些科学知识,如:地球是怎么自转的?什么是石蕊试纸?什么是盐酸?
2、整体感知,理清脉络。找一找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
(二)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教学
主要任务:认识生字、理解新词,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文章大意;理清课文顺序,找出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根据课文内容学生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
第二课时教学
(一)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二)精读感悟
1、出示学习要求,根据学习要求默读课文,做批注。
本环节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概括说出文中第一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为了更好的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让学生课前预习时必须查阅相关的资料例:地球是如何自传的?
2.学习第一个事例后,学生总结学法。然后再运用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个、第三个事例。
本环节设计目的是完成教学目标“用具体事例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学生运用自己总结的学习方法:抓重点语句批注,结合课外资料,有感情朗读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目标达成自我评价
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全过程的自觉控制,使所有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的实现来展开,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但是,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许多教学细节是无法预料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要让课堂的生成是在教学流程调控下的生成,是朝着教学目标方向的生成,做到既扎实又灵活地落实教学目标。学生的质疑有时就不在教师的预设范围内,而这个问题又关乎教学目标的达成,此时教师就有必要引导学生对这个生成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要有处理课堂的应变能力。
课后看学生的作业反馈,及时发现落实不到位的目标,查看目标是过高,还是不符合本班学生情况,做好调整,以便今后不再出现类似情况。
总之,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由底到高,由散到整的过程,螺旋攀升的过程。只要教师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中,落实好每个教学目标,不断反思查找最适合学生的教法,能有效实施每一节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充实自我,踏实勤恳的走好每一步!
附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能正确规范的书写“澡、械、逆、玫、域”5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并规范书写“诞生、洗澡、机械、玫瑰、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8个词语。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说出文中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读出自己的感受。并用具体事例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3.能联系上下文解释“司空见惯、追根求源、见微知著、无独有偶、锲而不舍”4个词语的意思。并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自己对“最后把‘?’拉直变成了‘!’,找到了真理。”“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含义深刻句子的感受。
4.能识别课文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的写法即议论文的形式,并能仿照课文,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的写法写一段话。摘抄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5.能在5分钟内默读课外拓展阅读材料。通过读文,能比较两篇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0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齐读),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现在老师看你们对生字词掌握的怎么样?
听写词语:诞生 司空见惯
机械 无独有偶
玫瑰 见微知著
2、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具体哪三个事例?(板书)
3、上节课我们围绕这些内容提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把“?”拉直变成“!”就找到真理了呢?)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一起走进科学知识的殿堂。
二、精读感悟
1、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科学家谢皮罗是如何研究洗澡水的漩涡的?画出相关语句,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做批注。
2、个人汇报
(重点结合课外资料汇报第一个事例)
3、总结学法 A.抓重点语句批注 B.结合课外资料 C.有感情朗读
(运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另外两个事例,小组合作学习)
4、小组汇报第二个事例“紫罗兰的变色”
5、小组汇报第三个事例“睡觉时眼球的转动”
6、同学们,通过我们的学习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球的转动这三个事例,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
板书:发现问题——反复研究——得出真理
7、理解重点语句“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指名说)
8、这就是科学家取得成就的原因,自己读一读课文的7、8自然段,作者认为找到真理还应具备什么条件?(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及搜集的资料来理解)
9、同学们,只要你发现问题,不断探究,人人都可以从事科学研究,只要锲而不舍,追根求源,人人都会有所成就。现在你认为这里的“?”和“!”各指什么?
10、由问号变成感叹号,这两个看似简单的符号变换,却被作者叶永烈形象向我们说明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齐读)像这样用典型事例来说明观点的文章就是议论文,今后我们在习作可以尝试运用,会使你的文章有理有据。
三、拓展阅读
1、在5分钟默读课外拓展《读书贵有疑》,能大概说出短文主要内容?
2、通过学习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板书: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洗澡水的漩涡 紫罗兰的变色
睡觉眼球在转动
发现问题——反复研究——得出真理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阶段总结
提 高 认 识 实 施 课 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阶段总结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能力。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这一课题正是顺应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能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
一、课题进展情况:
在教科所,实验学校及教师的大力支持下,自2005年起提出并进行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实验和探索。此课题被列为大兴安岭地区“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2006年3月—9月,以调查性研究为主,重点查阅相关资料,制定实施方案。为切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奠定基础。2006年9月开始,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问卷调查法,边实践边研究,逐步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从不同班级实际出发,课题组成员各自制订每个阶段的实施计划,边研究边积累资料,做好阶段小结,定时交流研讨。教师在本课题研究中,通过学习大量的教育理论、课改经验,促进了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在课题实施中,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建立了教育民主化思想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探究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传统权威式的师生关系转变成平等的、互相尊重、相互负责的交往方式。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教师亲身感受学生隐藏着的巨大潜能,充分认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可能性,因此把更多的教学活动留给学生,打开了一条“让学生主动走向知识的通道”。在对待不同学生的方式与态度上,也向尊重学生差异、符合学生个人特点的方向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实现由原来的课堂“主人”变为一位“组织者”和“合作者”。
二、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的认识: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主要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班级集体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而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即让学生通过“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规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1、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尝试解答,检验结论,交流思想的能力。
2、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索的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3、发展学生独立探究与合作的精神,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习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充分发挥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与基本做法:
(一).改变呈现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变化来源于观念的变革。
课题实施的第一步就是帮助数学老师更新教育观念,让教师积极主动地“介入”到课题的研究中,教师们在课题研究中自身也获得了发展。课堂教学时,教师改变了以往的授课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了他们授课的主要呈现方式。
经过半年多的课题研究,现在教师已经基本有了自己的授课方式,讲授新课时,大多按照“学生进入问题情景——学生独立思考——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学生归纳学习收获”的过程出现,同时采用图片、对话、活动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方式的多样化。我们惊喜地发现,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有了亲身体验,那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了很高的学习热情,不但自己积极思考,还能与同伴合作,相互帮助。这样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已是渗透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没有把课题研究流于形式,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教师所做的已经不是表面上的只注重形式,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获得数学的思想和数学学习的方法。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教师能站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让学生重新审视在课堂上的“探究学习”,让他们构建知识体系,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同时,在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二).引导大胆猜想,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
从学生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传统数学学习中,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单一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了。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和实施,让学生在观察后进行大胆猜想,然后进行求证,这样实现了数学的再创造,学生在猜测、求证过程中,经过一番争论,探讨,学生始终在“愉悦”的心情下学数学,数学的魅力照射到了每个孩子的心灵,完成数学知识的构建,并主动在知识的构建中获得满足感。
这一课题的研究,从以往数学学习重结果转向了重过程,但是这样无疑是增加了教师的备课时间,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他们有了具体的课题研究的教学实施步骤:1.课前学生和教师做好充分准备,有些内容要布置学生带好工具;2.学生要有明确的探究目标;3教师对难点要早作准备,查好资料;4.让学生观察一种物体或一种现象,或者操作某些学具;5.学生们所观察的物体或现象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与同伴进行交流和讨论,以弥补他们的单纯的观察和操作活动中的不足;6.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活动的过程;7.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对此次活动作出结论或评价。
(三).活动方式改变,由个体走向合作。
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借助直观的活动来实现和反映内部的思维活动,是学生深度思维的表现。由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存在差异,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也不同。同样的要求,活动的能力不同,活动的质量也不同,活动的质量也是因人而异。《新课标》打破了传统的单个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方式,明确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合作学习。通过本课题与《新课标》的整合,教师们逐渐意识到课堂教学中活动运行的方式由个体走向合作具有以下优越性:1.节省活动的材料;2.节省活动的间;3.可以发挥“小能人”的作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共同学习;4.学生能够多项交流;5.易于教师组织和管理;5易于对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由于活动方式的改变,帮助学生加强了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合理竞争,较为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别人,逐渐使学生形成数学特有的思想和方法,并且能够通过数学问题的引发对其他问题的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四).规范研究制度,保证课题有效进行。
为了保证“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深入开展,我们综合以往课题经验的基础,进一步规范了课题研究的制度。
课题组建立、健全备课制度,分为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两种形式;根据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认真写好教案;课题组的实验教师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实验教师要对备课及其实施情况进行小结,不断积累经验,努力建立起本实验课题的备课库,提高实验的层次。
我们为实验教师搭台,组织实验教师每学期开展一次专题教学观摩活动,具体展示课题的实验成果;组织参加实验的学生每学期开展一次数学学习成果的展示,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推进实验进程。
四、预测研究成果:
(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数学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这一观点早已被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强调过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知其所以然,为了促进理解或掌握结论。而探究性学习对过程的关注,就不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掌握结论,还在于过程的本身。为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了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任务驱动的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培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观察、分析、实验、尝试、纠错等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题的研究,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的质疑问难、多角度思考问题等意识和思维策略也促进了他们在课堂中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
3、学会合作与交流。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探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使课堂成为一个创新性的学习社区,特别是当采用小组学习、小组讨论的形式之后,就更为直接地提供了一个群体互动的空间,使学生在其中学会相互配合、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学会了倾听和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发扬了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探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
4、培养科学态度。
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成为科学真理的探索者和追求者。学生尽管都乐于参与探究,但在探究实施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各种问题和困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积极尝试探究,认真验证,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养成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态度,并且在这个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那不断进取的精神,一丝不苟的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都得到很好地锻炼和发展。
5、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由于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学生敢说敢问,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二).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研究性学习是解放学生更是解放教师的全新理念。教师在本课题研究中,通过学习大量的教育理论、课改经验,促进了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实现师生关系的转换。在课题实施中,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建立了教育民主化思想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中心、学生探究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传统权威式的师生关系让位于平成绩得到提高。等的、互相尊重、相互负责的交往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实现了由原来的课堂“主人”到“服务者”的角色转变。
五、课题实验中的困惑。
1、自从课题成立以来,由于多种原因,课题研究进展有些滞后,实验老师也有困惑,课题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所有这些教与学的方法,与传统的接受学习比较,教师面临着更为巨大的、艰辛的劳动,而且目前教学时间上与原来没有变化,使教师觉得时间不够用。
2、本课题的研究强调过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的目标,但也有可能造成短期内学生成绩的下降,这样,来自社会、家长的压力,将对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进入了研究阶段,正在进行“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操作样式的研究”,并对前一段时间的课题研究进行反思再实践。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课题组所有成员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将继续搞好课题研究工作,使这一课题圆满结题。
第五篇:小学数学“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要求
小学数学“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要求(试行)
1、以生为本,关注发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正确认识活动单导学的意义和作用。以活动单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导学活动,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洋溢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充分利用活动单,着力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种素质,加强合作,促进反思,反馈提高。教师要认真思考学生的学习过程, 围绕核心内容创设适合学生实际的活动。
2、立足学情,集体研讨。要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尊重个性差异,设计行之有效的活动单。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集体分工设计,共同研讨确定,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学情进行适当调整,注重新颖性和创造性,以期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3、体现特点,精心设计。
活动单的设计是实施导学活动的关键,要充分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遵循可操作性、启发性、适量性、趣味性和多元化等原则,并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等进行设计。活动单应简洁、易懂,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活动方案和课堂反馈等内容;不同的课型如新授课、复习课等又具有各自的特点。设计的具体要求如下:
目标明确。活动单不同于教案,应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知道、理解、掌握等词语进行表述,学生始终明确目标并对照目标进行活动过程的自我调控。
精选内容。活动内容必须贴近学生实际,有数学味、趣味性、启思性和开放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素质发展。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做到内容适量,难度适宜,在整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补充拓展性题,保证原来预定内容得以完成。问题、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发展性。
活动多样。教学活动单可采用多种形式,可根据内容特点设计,也可根据小组特点设计,还可设计多层次多目标活动单,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思考,自主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观念与行动相统一、外显活动和内在活动相统一、充满改造和创造精神,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活动要循序渐进,形式多样,可以是自学教材、实验、探究、辩论、讨论、游戏、竞赛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充满激情。
检测反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目标检测,及时反馈,当堂消化。语言规范。活动单的主题、指导语要明确,语言力求生动、活泼,尽可能将老师的解说过程化为活动过程。题目要简化,不要出现过多的文字。
4、有效组织,科学实施。学习活动以小组形式为主,小组相对固定,每个小组成员各司其职,有中心发言人。每节课安排的活动在三个左右,要灵活运用组内交流、组际交流和全班交流等方式,强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四个环节。化教为学、化生为师、化静为动,始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开展探究、交流、辩论等活动,教师可以适当点拨、评价。成果展示可调动多种感官参与、采取多种形式。学生要交流收获、进行小结、自我提升。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机整合课堂生成资源,发挥必要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