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名师成长历程的个案分析
积 累、改 革、实 践
——— 教学名师成长历程的个案分析
张妍 孔繁昌 吴建芳 王洲 林陈寒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0(07): 93-96.[ 摘要 ] 积累、改革、实践,可以说是大多数教育家的成长轨迹。本文以四川省教学名师、著名社区心理学专家吕建国教授为个案,从教学名师知识积累、教育改革、课堂教学实践、社会反响几个方面,具体而细微地剖析教学名师教育智慧萌芽、生成的全过程。希望通过对教学名师成长的个案进行解读,来促进更多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
[ 关键词 ] 教学名师 成长 个案分析
[ 中图分类号 ] G45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5 5843(2010)04-0093-04
[ 第一作者简介 ] 张妍,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四川绵阳 621000)近几年,教师成长及其发展的研究日益受到教育学和心理学家们的关注。教师发展的目标是专家型教师,为了促使广大教师尽快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国内外学者对教师成长及其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很多研究对新手和专家型教师的知识结构、问题解决、教学行为、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等进行了大量的探讨 [1] [2]。本文以四川省教学名师、著名社区心理学专家 吕建国 教授为个案,从积累、改革、实践的成长历程对教学名师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教学名师的概念及教师的发展阶段理论
(一)教学名师的界定
关于名师的概念界定,近几年见诸文献的有几十种,可以说莫衷一是。有的研究采用渐近法对名师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即: 其一,首先是教师; 其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其三,具有一定的美誉度; 其四,具有一定的认可度; 其五,具有一定的影响度; 其六,具有较高的教师专业素养; 其七,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其八,具有突出的成就; 其九,名师是在教育领域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3]。我们认为,教学名师应该是能够在教育岗位上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的教师。
(二)教师的发展阶段理论
从国内外看,教师成长的研究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主要是运用专家——新手这一研究范式对教学专长加以研究 [4]。这些理论可以归结为两类: 一类是关于教学专长构成的理论,代表性理论是 Sternberg(1997)提出的专家型教师教学专长的原型观 [5] ;另一类是从教学专长发展的角度,对教学专长发展的阶段进行研究和划分 [6]。
有关教师发展阶段理论的研究大都根植于美国学者 Fuller(1969)的研究,即“关注 ” 阶段论,继而又发展出 “职业生命周期阶段论、心理发展阶段论、教师社会化发展阶段论和综合阶段论 ” [7]。Fuller 和 Brown 提出了教师教学专长发展三阶段理论 [8],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 Berliner(1988)提出了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五阶段理论,认为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可划分为新手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 [9]。
教学名师的成长是长期的过程,要经历成长—— 成才——成功——成名的发展阶段。专家型教师成长阶段应该以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为基础划分,其核心内容就是教师专业能力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分法 [10 [11]。有学者将教师的成长阶段大致分为: 学徒期(1-3 年)、成长期(4-10 年)、成熟期(11-15 年)、成名期(16 年以上)。
二、积累——教学名师成长的坚实基础
成功重在积累,也只有经过长期积累才能在教育舞台上有精湛的表演,才会有一次次革命性的创举。可以说每一次载入绵阳师院校史的贡献无不源 于吕 教授长期的积累。曾经参加过上山下乡的 吕 教授,没有听从命运安排,曾两度考赴中华名校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学习,通过攻读教育社会心理学硕士、基础心理学博士,获得了全面的心理学专业训练。带着一腔对教育的热情回到母校后,始终战斗在第一线。1993 年,创办了绵阳师专美术专业(美术系前身); 1995 年创办绵阳师专学前教育专业; 2003 年成功申办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为四川及西部心理学应用学科的发展搭建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平台。在担任绵阳师专高教研究室主任、基础部主任、书记、科研处长、教务处处长、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所长过程中高屋建瓴,将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智慧运用到教学、教育管理中去。
虽然到中年已名声斐然,在学术、科研和教学上颇有造诣,吕 教授仍然奋发图强,精益求精,孜孜以求进取,从没有放松过对知识的学习,利用西部学者赴国外特别进修计划的机会,前往英国剑桥访问学习。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对促进专业发展的梦想和开拓国内应用心理学前沿的目标,经过半年的学习与交流,吕 教授带回了社区心理学、艺术治疗的最新研究。回国后,在各地开展心理学讲座,及时将国外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大家,推广社区心理学、艺术治疗的新理念、新方法;并在绵阳师范学院成立了音乐治疗实验室,从国外购置了音乐治疗的器材和设备,多次组织师生的培训与辅导; 还在省内高校开展学术讲座,不仅开阔了大家的视野,也推动了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一个教师的专业知识、理论素养从学习中来,具备了学习的本领,就意味着掌握了自我发展的诀窍,把握住了成长的主脉。和许许多多教育家成长的经历一样,吕 教授成功的捷径是勤奋好学,他也是博览群书的典范,在广泛吸收前人教育教学宝贵经验的同时,又将其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吕 教授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时常从办公室里传出朗朗的书声。所以,当他给学生讲课时,学生没感到是在“讲 ” 课,而是“将专业知识通过生动鲜活的语言娓娓道来 ”,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很远的地方,让大家感到思路顿时开阔了,学生还说,“能够在他的博大精深、博学多才中感悟到一个教学名师知识上的无限魅力 ”。
三、改革——教学名师成长的内部动因
苏霍姆林斯基说: “ 我熟悉几十种专业的工作人员,但是没有——我对此深信不疑——比教师更富有求知精神,不满足于现状,更具有创造思想的人。” 只有具备这种心理品质的教师才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才能在教育工作中不断有所发现,不断做出新贡献。从以下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可以看到:改革与创新是教学名师成长的内部动因。
(一)课程改革
1989 年秋,吕教授从华东师范大学获得教育社会心理学硕士学位回原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后,就立即提出心理学课程改革的初步设想。1994 年,根据国家教委关于高等专科课程设置“理论够用,突出实践运用 ” 的要求,吕教授确立了以生态观、活动内化理论、情景理论为思考框架的课程改革构想,在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 ” “在师专心理学内容中加强心理卫生理论与技术培训 ” 中得以实施。其间吕教授新编了教材,《心理学》(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对课程内容的框架结构进行了改造:放弃了普通心理学内容构架,将教学内容组织在以教育心理、社会心理、认知心理、发展心理、心理卫生等分支学科为理论背景的、反映国内外学校心理学成果、以实践问题分类的“学习与教学 ”、“教师与班级群体 ” 和 “ 学校心理辅导与心理卫生 ” 三大板块中。教材被省内多校采用,1999 年获中国心理学会教学专委会二等奖(当年二等奖以上只有两项)。
(二)学科发展模式改革
1998 年后,吕教授带领一帮青年教师构建了一个心理学学科综合发展模式,其主旨是“一体两翼、统整资源、突出能力、综合发展 ”。以 “ 学生能力发展 ” 为主体,以“教师发展和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 ” 以及 “社区服务 ” 为两翼,突出培养学生的能力,共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同时,有机整合和利用 “ 心理学国际资源 ”、“ 心理学国内高校资源 ” 和“ 心理学社会潜在资源 ”,形成良好的发展空间,共同促进心理学课程的综合发展,创造条件举办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教材《大学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被省内外包括综合性大学的许多学校采用,反映良好。其中形成的成果获 2004 年四川省政府颁发的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03 年,吕教授主持申办绵阳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成功后,制定了 “ 高起点、近前沿、重能力、促会学 ” 的培养方案。自 2004 年应用心理学第一个年级的本科生进校以来,吕教授就开始了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心理学专业核心课程中的七门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吕教授身体力行,担任多门课程的双语教学。四年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实施了双语教学后,学生的自主学习风气浓厚,自主学习能力、方法意识、研究意识、实践动手意识和能力正在不断提高,整体学习风气积极向上。一些二年级学生已经开始作出一些研究成果,并向专业刊物投稿。
送走了第一届本科毕业生后,吕 教授认真总结四年多来创办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的经验,提炼出体现时代精神、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具备开拓性、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心理学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学生学习团队建设和高年级担任助教制;积极整合国内外应用心理学资源,争取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合作办学与合作科研等方面的全面国内、国际合作。
(三)教务管理体制改革
2003 年 5 月至 2006 年 4 月,吕教授担任绵阳师范学院第一任教务处长期间,在任期短短三年内,使学院的教学管理实现了专科模式到本科模式的转变,成功实施了学分制,初步实现了本科教学教务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和高效化。在教育部三大质量工程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四、实践——教学名师教育智慧生成的过程
许多学者指出,教学实践是实践知识和教育智慧的源泉,而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 ” [13],“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是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 ” [14]。近年来各国在实施教师教育改革过程中,逐步认识到教师职前培养的功效有限,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更多的是在职阶段获得的,而在职阶段的专业成长,其核心就是产生于处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情境过程的实践性知识,尤其是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过程。正如美国学者特拉弗斯所说:“ 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必须在实践环境中进行。”(一)双语教学中课程理念的形成
吕 教授认为,双语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提高学生专业英语能力的浅层次目标上,更重要的是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课程论的思想和原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是通往培养学生“观念技能 ”,即思维操作能力,将思维用于实践的能力的最佳途径。因为英文教材有诸多资源可以利用,英文原版教材的内容相对中文教材更为丰富,其配套的网络“课程学习中心 ” 中有大量可利用的学习资料,所以 吕 教授要求学生多进实验室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积累,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来,课后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课题设计。与工科的动手操作不同,学生是将理论知识进行思维操作,实现学生 “ 观念技能 ” 的训练。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学习,还学会了怎样从事科学研究。这充分体现了 吕 教授所倡导的“ 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 的课程理念。
(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风格的形成
教师实践智慧的提升和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只能亲临教学实践,在自我实践过程中进行研究才能得以实现。美国教师教育鉴定委员会认为: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实践能丰富并深化他们的教学经验、检查他们的教学进程、展示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及所做之事情。” [15]
吕 教授主张教学组织采用比较灵活的方式,如班级讲授或演讲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讲与评相结合、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多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吕 教授总结出了“ 三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 : 教师讲授与各种形式演讲、讨论相结合; 课内教学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通过“ 心理咨询培训班 ” 和“ 学生心理辅导辅修班 ” 实施提高。
课堂教学中,吕 教授采取注意启发、注重实效、注重兴趣激发、注意安排学生心理自测演示、分析等原则,强调“ 启发式 ” 和“针对性 ”。多年来形成了“三联两法 ” 的教学风格。所谓“三联 ”,即“ 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未来教师职业实际、当前学习和生活实际 ” ;“两法 ” 即“头脑风暴法 ” 和“经验发掘法 ”,形成了高师心理学课程教学向基础教育中心理辅导辐射的大教学模式,获得了 1998 年四川省政府颁发的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当与学生 谈起吕 教授的教学时,学生一致认为 吕 教授的教学风格与其他教师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没感到是在“讲 ” 课,而是“将专业知识通过生动鲜活的语言娓娓道来 ”。吕 教授非常重视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他认为只有在互动和分享中、在思维的碰撞中,才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激发学生的灵感,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 一线三点 ” 开放式教学体系的形成
对历届大学生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性、抽象性太强而实践性、应用性不足。因此,在完成“理论够用,突出实践运用 ” 的课程改革基础上,吕 教授还强调应用与实践,在教学大纲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不断进行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的教学体系的探索。
经过 10 年来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一个以 “一线(贯穿唯物主义红线)三点(三个结合点——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学习工作实际、生活实际)” 为出发点的,从心理学课堂教学逐步扩展到心理学课外活动指导、社区心理学调查与服务的大学心理学开放式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课堂教学是主导环节,课外活动是主体环节,社区服务是主流环节,三个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存在着全方位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学生的视野从书本移向自己的成长,再移向校外广阔的社会。
有学者提出了专家型教师成长的亚阶段论——从“创新 ”(从教 10 ~ 15 年后)阶段到“领军 ” 阶段(从教 15 ~ 20 年后)[16],这与本研究一致。从“创新 ” 到“领军 ”,吕 教授以其丰富的和组织化的专门知识、教育教学活动的高效率、教育组织管理的洞察力,已经对所在学校、所在地区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力,成为心理学学科教学的领军人物。
正是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在教学中努力实践,在改革中不断创新——沿着这个成长的轨迹,吕 教授才会有今天的成就,才会享有四川省教学名师的美誉。
注释:
[1] 连榕.新手专家型教师心理特征的比较 [J].心理学报,2004,(1).[2] 连榕.专家新手型教师教学策略与成就目标、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J].心理科学,2003,(1).[3] 魏晨明,名师成长论 [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4] 俞国良.专家-新手型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教学行为的研究 [J].心理学探新,1999,(2).[5] R.J.Sternberg & J.A.Horvath.专家型教师教学的原型观 [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8).[6][8] 张学民,中继亮.国外教师教学专长及发展理论述评 [J].比较教育研究,2001,(3).[7] 叶斓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 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 242-243.[9] Berliner D C.The Development of Expertise in Pedagogy.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 for Teacher Education.New or Leans,La,1988,2 : 17.[10] 夏立新.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怎么走 [J].云南教育,2006,(10).[11] 吉兆麟,张建平.教师专业成长的心理学思考 [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2] 任连艾.优秀教师各成长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天津教育,2008,(2).[13]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 [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4] 顾冷玩,杨玉东.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行动研究 [J].教育发展研究,2003,(6).[15] 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A Creditation Teacher Education Standar ds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 S].2001.[16] 连榕.专长发展观的教师成长心理研究 [J].教育探究,2007,(4).
第二篇:学生成长个案分析
学生成长个案分析
走出灰暗,重树信心
————转化后进学生个案
一、个案内容
小g,该生比较聪明,在第一次考试中名列班级前十,但由于在学习的时间分配上无法自制,大量时间用于游戏,网络。作业字迹潦草,比较马虎,甚至有抄袭或不交现象,学习成绩在一学期内每况愈下,直到班级的倒数。成绩不佳使他性格变得内向,自卑,不自信。他经常晚回家,对老师、家人有骗人现象。
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小g出现的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纠正,他会越走越远,后果不堪设想。如何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克服自卑心理,走出这个阴影呢?于是我决定借助其他课任老师,家长,并通过与他谈心的方式组成教育的合力,尽快地帮助他走出来,使他尽早地体验成功的快乐。
令我欣慰的是,通过大家齐心协力的耐心疏导、启发,并通过小g的自身努力,他最后逐渐地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人诚恳,积极向上,终于在高二的第二学期成绩逐步上升,并在高三上学期的考试中名列班级前列,高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个案分析
1. 个体心理原因:小g的学习成绩开始尚可,并不是他十分努力的结果,而是他的基础还可以。而正因为这一点,他疏忽了对自己的严格的要求。在学科的难度加大、内容增多的情况下,开始学习成绩的下滑是正常的。他并不是思维慢的那种学生,而他却由于不能正确面对这些挫折,被自卑、焦虑和恐惧等因素所影响,自暴自弃,试图在玩耍中麻痹自己,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了他的身心发展。解除心理枷锁,培养自制力,让他抬起头来是转化他的关键之举。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只要处理得好,缺陷也能转化为各种各样的优越感。”从小g的个体情况来看,他的心理问题比别人要稍严重一点,相对来讲转化的难度要大一些。
2. 家庭暗示原因:小g的父母是老来得子,从小受到祖辈的过分溺爱,而同时父母对他的期望值很高。父亲由于工作原因长期在南京生活,一年只能见到一两次,虽然对他的要求很高,但是鞭长莫及。母亲平时多的是责骂。从小g的行为来看,他潜意识是要求上进的,但遇事又缺乏自制力,平时就因为害怕成绩考不好,怕父母责怪,加上他不善言辞,所以家长和孩子之间很少深入沟通。家长对他的过高要求,使他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导致说谎,并通过网络来麻痹。学习没有快乐感成了他最大的特点。
3. 学习诱发原因:在学习上,小g是害怕学习的那种。一开始的成功与后来的退步反差太大,造成了他心理上的主要障碍。在与他的谈话中,我深深地感到,玩游戏的过程只是他忘记烦恼的一种方式,其实他的内心是痛苦的。我与他母亲以及任课老师进行了剖析,发现他学习上有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家长的经常鼓励,老师教育也缺乏计划性,未能经常盯着他。他自从那次昙花一现的“前十”后,一直没有尝到学习的甜头,反而在内心感觉老是遭到别人的责骂和奚落。到后来,他对自己的学习就无能为力和放任自流了。所以,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沉溺于游戏,越来越有捉襟见肘感。甚至自己原谅自己,容易的知识就学点,稍难的就轻易放弃。这样成绩越来越差,丧失了自信心和进取心。
4. 主观评价原因:其实,小g的落伍情况,不能不说是家长、老师教育缺陷的结果。如何客观评价,科学评价象高关山这样的学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据我了解,像“你真没用!”“你真笨!”“你看人家多好,你还及不上他的零头”这样不负责任又大伤孩子自尊的话怎能激起孩子的上进心呢?!孩子能做到的是:你越说,我越笨,反正没人会夸我。其实我还真笨,我还真坏。
二、个案结论
1. 放开缰绳,为学生松松绑。学习成绩影响着别人的看法,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当学生遭到别人白眼的时候,他非常不自在,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所以,对这些孩子的转化不是马上去抓他的成绩提高,这固然很重要,但实践经验证明,只有先治好心病,才是最好的方法。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更多地关注他的思想倾向和行为动机。让学生排除成绩差这个诱发因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感情投资,多投入精力。就象小g那样,你若只盯着他的成绩,自然少不了训责与不满。所以,我一开始并没有谈论他的成绩,尽可能多地与他谈心,了解他的思想,让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劳动,甚至由于他擅长体育,我让他担任了一定的职务。有了一丁点的优点,也要表扬。别看有的小事不经意,学生是很在乎你的每一个赞赏的。这样下来,他觉得他是个有优点的人,起码有了一些自信心。
2. 自我检讨,找最佳切入口。学习成绩的下滑是有一个过程的。在这点上,我觉得往往我们会在结果明显的时候才去注意事情的原委。但一切只要及时解决,都为时不晚。于是我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机会与小g、他的母亲,甚至打电话至南京与他的父亲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在接触过程中,我与他们一起总结和反思,寻求最佳转化方案。我们一致认为,让他先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然后对他的作息做一个合理的安排与监督,最后是学习的方法的调整。“情、理、导、引”是我最常用的方法,而我工作的重点也是放在这个方面,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3.树立信心。在一次英语默写中,小g得了90分,虽不是最好的成绩,但我却想把握这次“机会”。评讲课,我表扬了几个学生,不经意中也有小g。后来的几次默写,他都很认真。偶尔的疏忽,事后我也会开玩笑地说:“本来我还想表扬你呢!”他逐渐地对学习有了兴趣;校运动会上,小g表现不错,我特地在班会课上提了体育的重要性并赞扬了他的拼搏精神;家长会后,我叮嘱他母亲回去千万不要数落他,结果,当他听到老师对他进步的肯定时,他非常开心,学习更认真了,对他母亲也不再说谎了。
4. 力求合力。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的运行和触发内在需求的动因,学生成长就能少走弯路。我深深地感到,只有构建良好的家庭-学校-社会三维教育网,才能真正形成教育合力。从高关山的个案来看,他由原来的自卑变成自信,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的学生,是和这种科学的教育理念相关的。
面对那些有自卑、懦弱、懒散等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和家长不但不能操之过急,还要循循善诱,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更多地加以渗透性教育,使他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消除对学习生活的障碍心理,从而乐观地对待一切。
第三篇:小学生成长个案分析(正版)
狮山镇永安小学
学生成长个案分析
自律与道德行为发展的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姓名:潘洁群 2013年8月30日
自律与道德行为发展的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生成长个案分析
一、个案资料:
吴润豪,8岁,是个非常淘气的男孩子。他精力充沛,常常为一点小事打、骂、欺负同学,甚至无缘无故的就去打同学,常和同学追逐打闹,弄得浑身脏兮兮的。越不让做的事他越做,如爬乒乓球台、踩花池、滑楼梯栏杆等,真是让老师头疼。上课时,他不专心听讲,老师一不注意,他就用书挡着脸趴在位上玩铅笔、橡皮。有时他看别人举手他也举手,但站起来却不知道说什么,就呆呆地站在那儿,把学生们引得哈哈大笑。吴润豪的字写得非常潦草,常把看他写作业的同学气得跑来找我说再也不愿意看着他了。我经常让他重写,但看着他他就写得认真点儿,不看他他就随随便便一写就交上了。
吴润豪虽然不爱学习,但特别爱劳动。他每天来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拿拖把拖地,别的同学要干他也不给,常累得满头大汗。他的体育成绩很好,跑步快,扔沙包扔得远,在校运动会上还得了第二名。
吴润豪家里还有一个两岁的小弟弟,妈妈除照顾他们俩外,还做着生意。据他妈妈说,自己没上过几年学,辅导不了孩子。而孩子呢,也不听她的,说他一句他有十句等着,想打他他撒腿就跑。自己干生气没办法,后来就干脆不管他的学习了,学成什么样是什么样。他的爸爸长年在外跑运输,一个月才回来一趟,想管孩子的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常是把他打一顿教训教训了事。家长在学生的心灵彩虹本上这样写:“请老师实行棍棒教育!”真是让我啼笑皆非。看来家长对他们这个儿子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以前我上课总是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进行说服教育,但是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没有太大的改变。通过观察了解才明白该孩子具有这样的行为不仅是品德问题,还有其心理问题。如何对这个孩子的个性行为改进呢?通过思考、实践,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二、个案分析
(一)个性好动,不会注意安全
1、这是一个比较好动的男孩子,拥有充沛的精力,喜欢一些危险的游戏,极具探险精神。
2、还经常打同年级的孩子,问他为什么打人,他说什么他傻我就打他,课间还喊教过他的老师为老刘,真是岂有此理,我们同事之间还未这样叫过呢,真是个家长和老师十分头疼的孩子。
3、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
(二)学习态度差,成绩不理想
1、他上课时不专心听讲,一方面说明他注意力不能集中,另一方面也说明可能是听不懂老师讲课或是老师讲的内容对他没有吸引力。
2、他上课能举手发言,作业虽然写得潦草但能完成,这些都说明他想学习,想学好,但不知如何去做。
3、他只是在遵守纪律、学习方面表现的差一些,在其他方面,如劳动、体育、卫生等方面表现都很棒。
(三)家长教育方式简单而粗暴,缺乏与老师的沟通
1、家长不会教育孩子,教育方法不恰当。他们由于自身工作原因,与孩子沟通太少,只知道打骂,却没想到要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2、学习方面由于家长长期忙于工作,妈妈晚上还经常加夜班,极少能监督孩子的作业情况,吴润豪遇到不会的知识也没能请教到其他人,所以作业质量较差。
三、教育方法:
1、事例引导
我作为班主任,不能讨厌、歧视吴润豪,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思想和品德问题,粗暴地训斥、打骂、处罚,从而引起他的自卑心理,造成精神压力或情绪波动,引起反抗心理,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而要多关心,多理解,使其感到温暖而有触动,有悔意,为教育引导打下基础。我常把报纸上刊登的、电视上播出的及身边发生的与学生有关的安全事故讲给他听,用活生生的事例引导他认识到做危险游戏的危害,告诉他老师不让他做是为他的安全着想,使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
2、我能行!
根据他的情况,我对自己的教学设计适时进行调整,课堂上时时关注他,有意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让他回答。发现他能专心听讲,举手发言就表扬他,鼓励他,树立他的自信心,让他感觉到“我能行!”
3、配备小“导师”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我帮他安排了一个小“导师”,让一个各方面都很出色的同学和他同桌。晨读课上教他读课文,课余时间提他默生字,督促他上课时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使他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你真棒!
抓住他在劳动、体育方面的出色表现,告诉他“你真棒!”。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让他看到自己的优点。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在学习上也能很出色。发挥孩子的长处,改善孩子的打人毛病。经过多次观察,我发现孩子脑子转的很快,有很多新奇的点子和创意,而且还比较喜欢帮助周边的同学,于是,我就看好了孩子的这优点,鼓励孩子,让孩子多参与学校的学生活动,例如自班的班会活动,甚至学校的大型文艺活动都让他参与帮忙,别说他干的有声有色,还经常会给予我很多关于组织策划学校活动的创意和想法。这样孩子有了事干,就慢慢地忘记了惹是生非,班中的同学看见孩子的优点,也渐渐忘记了孩子打人的缺点,与孩子交朋友,一起相处。
5、加强家校联系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陶冶出什么样的孩子。”的确,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成长影响重大。为了孩子的进步,我经常利用打电话、写纸条等方式与家长交流,取得他们的配合。通过调查,我认为吴润豪这孩子的行为形成的原因之一应该是家庭不良的教育因素影响。父母经常在外,没有尽教育的责任,父母偶尔回家听到班主任“告 状”,不是辱骂就是棍棒相加。针对他的情况,我实施了一些干预措施。首先改变其家庭教育环境。我同他父母进行了一次诚恳的谈心。通过谈话使他们明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要求他的父母多抽一些时间来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当孩子有错时,应耐心开导,而不应辱骂、踢打的教育方式。另外,我还要求他的家长禁止孩子看暴力影视片,或者帮他分析,提高他辨别是非的能力,鼓励他学习、模仿片中的积极行为,批评攻击行为。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多次进行家访,汇报孩子在校的表现。了解孩子在家的活动情况。让他们在家里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多鼓励孩子。遇到问题时不打骂孩子,及时和老师沟通,共同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教育效果:
现在,吴润豪进步了。他下课时不再和同学追逐打闹了,有时同学这样做,他还能提醒别人,告诉他们这样做危险,以后不要这样做了。上课的时候,他比以前强多了,能认真听讲了。虽然有时还管不住自己,但只要老师看他一眼或敲敲桌子,他就能赶快坐好。短小的段落他能流利地读下来了。他还能尽自己最大努力认真地写字。他的父母也积极地配合老师做好吴杰的转变工作,对他不再打骂,而是陪他一起写作业,给他讲不懂的问题。他的爸爸说:“觉得孩子跟自己亲近了。”
五、教育启示:
1、奉献爱心,增其自信。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时常想,对那些学习不好,行为习惯差的学生,作为一名导师,一定要付出更多的诚心、爱心、关心和耐心,用爱的甘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田,用爱心点燃一颗颗纯洁的灵魂。和学生“以心换心”,才能成为学生可敬畏的严师、可信赖的长辈、可倾心交流的益友。对于那些学困生,教师应给他们更多的爱,经常鼓励、帮助、督促他们,使他们增强自信心。对于吴润豪这样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和他聊天,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2、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作为导师一定要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我在吴润豪的学习上,千方百计创设机会让他成功。上课时对他多提问,注意他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恰到好处的表扬,使他看到自身的长处,唤起他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经过导师与学生本人的不断努力,将会取得更大的收获。虽然这过程是艰辛的,但结果却是令人欣喜的。只要每一位导师能够以爱心、细心去面对工作,面对学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关,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愿意为品尝累累硕果而付出辛勤的劳动,让更多的孩子走上学习的正确轨道,体验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中等专业技术教育读本《儿童心理学》。
2、《优秀班主任教育案例》。
第四篇:高三学生成长个案分析
艰辛付出总有开花结果的那一天----“问题学生”成长个案分析
一、个案情况概述
小李同学是我班的一个男生,由于纪律散漫、学态不端、严重违反学校的纪律,被学校留校查看,高二时分到我班。为了教育好他,我们学校给他一学期改正期,虽然经过这次处分教育,他的违纪行为有所收敛,但很多长年养成的坏习惯无法彻底根治,刚上了高二时上课讲话、睡觉、吃东西、迟到、玩手机、体育训练不认真或早退、周末逃课都时有发生,被科任老师投诉最多的是他,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小李同学出现的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纠正,他会越走越远,后果有可能再次被劝退。如何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克服自暴自弃心理,走出这个阴影呢?于是我决定借助其他课任老师和家长力量,通过大家齐心协力的耐心疏导、启发帮助他走出这个阴影。终于在高二第一学期学期成绩逐步上升,各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二、问题分析及诊断
小李同学从小父母离婚,他和母亲一起住在一起,父母为了弥补离婚对他的伤害,想方设法给他更多的爱,从小就过分溺爱他。父亲虽然对他的要求很高,但见面的机会比较少,鞭长莫及,母亲的过分溺爱加上缺乏科学教育方法,使他从小就养成很多坏习惯,进入高中学科的难度加大、内容增多的情况下,他开始学习成绩的下滑是正常的。他学习上有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他指控能力差,被老师和父母批评多,鼓励少,老师教育也缺乏计划性。他也一直没有尝到学习的甜头,反而在内心感觉老是遭到别人的责骂和奚落。到后来,他对自己的学习和行为就无能为力和放任自流了。所以,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沉溺于游戏,越来越放纵自己,甚至自己原谅自己,容易的知识就学点,稍难的就轻易放弃。这样成绩越来越差,丧失了自信心和进取心。由于不能正确面对这些挫折,被焦虑和恐惧等因素所影响,自暴自弃,试图在玩中麻痹自己,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但从他的行为来看,他潜意识是要求上进的。
三、辅导策略和过程
1、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法
动之以情,就是对他进行“爱的教育”,对违纪从细微的情感处着手,把“情”放在“理”的前面。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要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我的教诲。晓之以理,即是说教,解决他的认知问题,让他明白道理。约之以法,就是用校纪班规“管”住他,违反纪律按班规处理。我经常性找他谈心,该协助他培养他自身的自我意识,通过交谈让他明白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内心深处他最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帮助他学会认识自我,培养他对自我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这对于他后面如何去改变自我是非常重要的。帮助他理清自身的人生发展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有目标,才有发展。我想要别人给我什么,变为我能够给我自己什么。协助他把目标计划细化,细化到每一天的行动当中,同时定时协助他总结和发现自身的变化与发展。
2、目标引领,不断积累信心
小李同学比较聪明,只是由于以前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导致学习成绩较差,但要改变人的习惯,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他的缺点是做事三分钟热度,无恒心,不能持之以恒。于是,针对这种情况,我对他逐一设立了梯级目标,即一阶段一个目标,并逐渐提升,每次考生他都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他都想打破自己的记录,这样他在实现目标喜悦的同时不仅加强了自信,而且无形中培养了意志力,这就是他不断进步的动力。正如他所说,我喜欢这种感觉,不断挑战自己,不断进步。
3、进行学法指导
小李同学自学能力较好,但偏科严重,不喜欢的科目不学,针对这他的情况,我和他一起分析:语数外三科在高考中的分数比例大,占450分。而理综合的300分也是万万不可忽视的。高考结果很可能是成也综合,败也综合。理综基础较差的前提下,我要求他在高二这一年的复习要向理综侧重一些,注重各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只要得法,学习到位,分数的提高是立竿见影的。要求他向课堂要效率,认真听好每一堂课,做好笔记,并交给我检查。课后及时复习。并且准备一本纠错本,将每次考过的试卷进行整理,整理出错题,积累自己的错误,整理归纳失分的原因,是知识结构的漏洞,还是思维方式有偏差,还是答题规范存问题。通过分析出错原因,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纠正思维方式上的偏差,规范解题程序上的疏漏,避免再犯。
4、观察细节,调整心理
其实,在小李的学习生活中,跟同学的一次口角,一次小感冒,或者考试的2B铅笔没带都有可能影响他的学习情绪,所以我都把注重细节摆在了重要的位置。我反复向他宣传“成也细节,败也细节”的观念,对他的学习严格要求,同时经常给他以心理指导。我教他有心理上的不愉快一定要自己调整,或者找老师和父母、同学、朋友倾诉,要么写写日记,总之,不要憋在心里,而且要做一个乐观、豁达的人,不为小事斤斤计较,把每次考试当成一次机遇,一次挑战,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笔财富,思想日益成熟的一种骄傲。“年轻就是资本,年轻,一切皆有可能,都勇于挑战自我,不做逃兵,不做懦夫。临近期末时,让我最感到欣 慰的是,他对学习充满了热情,这是我最希望看到的。
四、个案结语
通过对小李同学的辅导,回想起来,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艰辛却又是那么的自然而然。终于这艰辛的一年有了开花结果的一天了,尽管这结果对于别人来说可能并不值得一提,但是对于我和他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有意义,这些使我感悟到,只要我们真心付出,一切皆有可能。
第五篇:吴正宪 名师的成长历程
名师的成长历程
——在与学生的共同发展中共享教师职业生命的幸福与快乐
做一名好老师路在何方? 教师是孩子们一生经历中一位重要的朋友;教师是孩子们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这样的教师一定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把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智慧型教师。
第一节
教师的专业品格
教师要有教育理想 教师要有人格魅力 教师要有好的教育理念
儿童是活生生的人 尊重 理解 善待 读懂 学会期待 让每个儿童(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有 尊严地生活在集体中。
在育人的过程中——
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
学会尊重
倾注真诚
满足需求
在学习的过程中——
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
创设情境
感受价值
提高素养
在交往的过程中——
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关注个性
换位思考
学会等待
在成长的过程中——
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习惯更重要!以身作则
潜移默化
持之以恒
优秀的教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一个充满情和爱,给孩子自信,给孩子智慧,给孩子力量,为孩子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型教师。第二节
教师的专业能力 专业地读懂教材 用心地读懂学生 智慧地读懂课堂
真正读懂学生、读懂属于学生自己的课堂。了解孩子的学习需求,是改善教学行为、设计课堂教学的重要出发点
充满智慧的数学、有魅力的数学一定是伴随着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开始的,学生会在亲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亲自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力量与价值,并从中体验探究的快乐。
第三节
教师的研究能力
做一个懂科研,会教学,善研究的专业型教师
认真学习,勤于笔耕;
善于反思,勇于实践;
踏踏实实做研究,一步一个脚印搞好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