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级别认定及奖励办法
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级别认定及奖励办法
根据《东北师范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东北师范大学“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行动计划》,本着有利于研究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和成果数量的快速增长;有利于各学科学术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和排名位次的前移;有利于教师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研究群体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则,特制定本办法。
科研理论成果刊物级别认定办法
一、论文类成果刊物级别认定 论文类成果分为七个级别
1.国际检索刊物级:SSCI、SCI、A&HCI、EI、ISSHP、ISTP发表及检索收录的论文。(《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的论文、《中国社会科学》、《求是》刊发的论文、《中国学术年鉴》收录的论文均视为此类)。
2.国家级:以下28种刊物为国家级刊物:
哲学
《哲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 理论经济学 《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 应用经济学 《经济学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法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
《政治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族学
《民族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 教育学
《教育研究》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课程〃教材〃教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学
《心理学报》
中国科学院
体育学
《体育科学》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中国语言文学 《文学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语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 《外国文学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
《外语教学与研究》 北京外国语大学 新闻传播学 《新闻与传播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古典文明史杂志》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
(英文版)文明史研究所
地理学
《地理学报》
中国科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学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发展研究中心
工商管理
《管理世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
会管理科学部
公共管理
《中国行政管理》
国务院办公厅主管、中
国行政管理学会主办
图书情报与 《中国图书馆学报》 中国图书馆学会 国家档案管理 图书馆
艺术学
《美术研究》
中央美术学院
《人民音乐》
中国音乐家协会 综合 《光明日报》
中共中央宣传部
(理论文章2000字以上)
《人民日报》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理论文章2000字以上)3.CSSCI级:
CSSCI级论文分为二类: CSSCI(A): 以下136种刊物为CSSCI(A)级刊物 法 学(5种)
《法学评论》
武汉大学
《法制与社会发展》 吉林大学
《行政法学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
《当代法学》
吉林大学
《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管理学(7种)
《经济管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管理科学》
中国科学院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
《管理评论》
中国科学院
《管理现代化》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现代管理科学》
江苏省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
究会
《公共管理学报》
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哈尔滨
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主办
环境科学(1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 教育学(11种)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国家教育部
《中国大学教学》
国家教育部
《高等教育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理论与实践》 山西省教育学会
《教育研究与实验》 华中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发展研究》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中国电化教育》
中国教育部 中央电化教育馆 《电化教育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
《中国教育学刊》
中国教育学会
《比较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经济学(14种)
《世界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
《财贸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
《宏观经济研究》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中国工业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际金融研究》
中国银行总行研究所
《金融研究》
中国金融学会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
《财政研究》
中国财政学会
《城市发展研究》
中国城市研究会
《国际经济合作》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国际贸易问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
《税务研究》
中国税务学会
考古学(2种)
《文物》
文物出版社
《考古》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9种)
《世界历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
《史学理论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
《近代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
《当代中国史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所
《史学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陕西师范大学
《文史》
中华书局 马克思主义(5种)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中央编译局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上海社科院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局
《科学社会主义》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高校理论战线》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
究中心
人文、经济地理(1种)
《经济地理》
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研
究所
社会学(2种)
《社会:社会学丛刊》 上海大学
《中国人口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体育学(2种)
《体育学刊》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北京体育大学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3种)
《情报学报》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
《情报资料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信息学会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京大学 外国文学(2种)
《外国文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当代外国文学》 南京大学 心理学(2种)
《心理科学》
中国心理学会
《心理发展与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 新闻学与传播学(4种)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国家广电总局、中国广播电视学会
《当代传播》
新疆日报社、新疆新闻工作者协会
《新闻记者》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编辑之友》
山西人民出版社 艺术学(6种)
《文艺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 中国
艺术研究院主办
《音乐研究》
人民音乐出版社
《中国电视》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电影艺术》
中国电影家协会
《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 语言学(8种)
《世界汉语教学》
北京语言大学
《外语教学》
西安外国语学院
《外语界》
上海外国语大学
《外语学刊》
黑龙江大学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大连外国语大学
《当代语言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语言文字应用》 国家语委
《古文字研究》(集刊)中华书局、中国古文字研究会 哲 学(3种)
《哲学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
《自然辩证法研究》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道德与文明》
中国伦理学研究会 政治学(10种)
《青年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
《现代国际关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党的文献》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共党史研究》
中共党史研究室
《美国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日本学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妇女研究论丛》
全国妇女研究所
《欧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5种)
《文学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
《文艺争鸣》
吉林省文联
《中国比较文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比较文学会
《文艺理论与批评》 中国艺术研究院 统计学(1种)
《统计研究》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 民族学(3种)
《世界民族》
国家社会科学民族研究所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三联书店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 天津社会科学院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教育部主管、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主 办
《中国农村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
中心
《国学研究》
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13种)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人文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转载(3种)
《新华文摘》论点摘编、部分转载
《高校文科学报》全文转载或部分转载
《中国社会科学》论点摘编、部分转载 《民俗研究》
宗教学(2种)
《世界宗教研究》
《中国宗教》
综合性社科期刊(12种)《读书》
《国外社会科学》
《学术月刊》
《天津社会科学》
《江海学刊》
《江苏社会科学》
《文史哲》
《社会科学战线》
《探索与争鸣》
《中国文化研究》
山东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务院宗教局 CSSCI(B):
依据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的CSSCI来源期(集)刊目录中未评定为CSSCI(A)级其他刊物(包括CSSCI扩展版来源期(集)刊);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非CSSCI级论文。
注:我校主办的《古代文明》为非CSSCI期刊,但在校内评估考核等活动中可视为CSSCI(B)级。
国际检索刊物级、国家级、CSSCI级论文不含报道性综述、摘要、消息等。
4.核心期刊级:
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发布的核心期刊源刊物。核心期刊源刊物同时被CSSCI期刊源收录的,为CSSCI级。
5.省级:
没有被CSSCI及核心期刊收录的、有统一刊号且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由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学术论文集(集体编撰)、省级以上报纸及网络电子学术刊物发表的学术论文。
6.外刊:
在相关学科国外专业性学术刊物、境外召开的学术会议上发言的学术论文(要求提交刊发论文原件及会议证明),由院教授委员会根据以上原则认定相应级别,并报社会科学处审定。最高级别为CSSCI(B)级。同时被SSCI、SCI、A&HCI、EI、ISSHP、ISTP收录的论文,为检索刊物。
7.内刊:
在有统一内部刊号且公开发行的内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此外,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各部委组织召开的学术会议入选论文(要提供权威入选证明和刊发论文原件);国家一级学会召开的学术会议入选论文(要提供权威入选证明和刊发论文原件)均由院教授委员会根据以上原则认定相应级别,并报社会科学处审定。最高认定级别为CSSCI(A)级。其它会议入选论文(要提供权威入选证明和刊发论文原件)一律视为省级。
二、研究报告类级别认定
咨询报告、调研报告均为研究报告类成果。研究报告类成果分为三个级别。
1.A级(相当于国家级论文级别):
获得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以上、全国人大、政协专业委员 会主任以上领导批示;报送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常委会以上机构并获得批示的研究报告(有国徽章或有权威采用证明)。
2.B级(相当于CSSCI(B)论文):
获得由国家各部委采纳,有部委主要领导批示,或在国家部委级《要报》上发表的研究报告或被超大型企业主要领导采纳的研究报告(有权威采用证明)。
3.C级(相当于核心期刊级论文):
省市委、省市政府、省市人大、省市政协主要领导批示采纳、在省级《要报》上发表的研究报告或被大型企业主要领导采纳的研究报告(有权威采用证明)。
此外,通过学校批准并以学校名义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在半年内未获得批示和采纳证明的研究报告,由校学术委员会认定级别。研究报告的第一单位或第一作者必须为东北师范大学,他人转引及采纳我校教师学术观点撰写的研究报告,原则上降一级别进行认定。
三、作品类成果刊物级别认定
文学、美术、音像、摄影、软件、词曲创作、声乐及音像作品演(播)出、播放等均属作品类成果,分为五级。
1.国家级:
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作品成果; 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演(播)出的声乐和音像作品成果(有证明材料)。
2.CSSCI级:
CSSCI级作品分为二类: CSSCI(A): 依据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的CSSCI来源期(集)刊目录中推荐评选出的刊物。
CSSCI(B): 依据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的CSSCI来源期(集)刊目录中未评定为CSSCI(A)级的其他刊物(包括 CSSCI扩展版来源期(集)刊)。
3.核心期刊级:
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发布的核心期刊源刊物发表的作品成果。核心期刊源刊物同时被CSSCI期刊源刊物收录的,为CSSCI级。
4.省级:
有国内统一刊号、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报纸上发表的作品;由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作品集和音像制品;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报纸和省级电视台、广播电台演(播)出的节目作品。5.内刊:
在有统一内部刊号、且公开发行的刊物、报纸上发表的作品;市级电视台、广播电台演(播)出的节目作品。
注:在正式出版物的非正刊上发表的作品均为省级作品。
四、著作类成果类别与级别认定
教师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专著、编著、译著、教材、古籍整理、工具书、综合书、论文集等均为著作类成果。
我校著作类成果的类别分为六类:专著、编著、教材、译著、综合书、工具书。
在每次上报成果的同时,由各学院教授委员会认定著作类别(认定材料由社科处存档)。在各院系著作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东北师范大学优秀著作奖的级别,确定著作类成果的级别。
著作类成果级别分为三级:A级、B级、C级
A级: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国家教材奖、国家各部委、国家新闻出版署举办的评奖、宋庆龄基金会奖、安子介国际贸易奖、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吉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专业一级学会优秀成果奖、吉林省专业一级学会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吉林省新闻出版局举办的评奖、吉林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奖的著作,或经东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评定为优秀著作特等奖的著作。B级:吉林省专业一级学会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以下(不含一等奖)的著作,或经东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评定为优秀著作奖一等奖的著作。
C级:未评上A、B级的著作和未到评奖时间的著作暂定C级。如B、C级著作在以后评奖中获得A、B级中任何一项奖项,其著作级别均可做相应调整。
说明:我校在校学生(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外单位在我校的兼职教师、离退休教师作为第一作者以东北师范大学名义发表的论文,在社科处登记科研理论成果时,统一执行此刊物级别认定办法。
获奖成果奖励级别认定办法
一、获奖理论成果奖励级别认定
教师公开出版发表理论成果,获得各种级别的奖励,可划分为五级: 国家级奖:在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中获奖的成果。
部级奖:在国家各部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举办的评奖活动、宋庆龄基金会奖、安子介国际贸易奖、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全国专业一级学会举办的评奖活动中获奖的成果。
省级奖:在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吉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获奖的成果。
市级奖:在吉林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奖、东北师范大学优秀著作奖中获奖的成果。
学会级:在省市政府各厅局等部门举办的优秀成果奖、省市一级学会优秀成果奖以及其他正式的评奖活动中获奖的成果。
二、获奖作品类成果奖励级别认定
作品类成果奖励级别按照展览或播出的举办单位分为三级: 国家级奖: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并获奖的全国性美术作品展览、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并获奖的大赛作品、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广播、摄影、电影、电视大赛节目作品、各院系申报相关学科国内外(主要国家)高层次美术作品展览、音乐会演出的曲目。
部级奖:由国家各部委举办的艺术类成果评奖活动中获奖的作品。
省级奖:省级单位举办并获奖的美术作品展览、省级电视台、省级电台播出的广播、摄影、电影、电视大赛作品、由各单位确认的相当级别的国外的作品展览及演出。
其他:正式参展、收藏的美术作品或正式播放的广播、电影、电视音像作品。
说明:以上作品成果类奖励级别原则上由院教授委员会认定后上报社会科学处审定。
科研成果奖励办法
一、奖励原则
学校主要奖励以我校名义发表的高级别、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以提高我校学术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科研论文奖励
1.奖励由国际公认的SSCI、A&HCI、ISSHP、ISTP检索系统收录的学术论文。(SCI、EI论文由科学技术处奖励)
SSCI、A&HCI每篇奖励5000元,ISSHP、ISTP每篇奖励1000元;Abstract(文摘)类奖励1000元。
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求是》、《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的论文,每篇奖励5000元;《中国学术年鉴》收录的论文,有作者介绍,每篇奖励5000元,无作者介绍,每篇奖励3000元。
同时被2个以上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不重复奖励,论文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必须为东北师范大学。
2.奖励国家级论文。
其它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每篇奖励3000元;CSSCI(A)级论文每篇奖励1000元。
论文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必须为东北师范大学。
3.奖励我校教师每年在CSSCI来源期(集)刊物上发表论文数量位于全校文科教师前10名且基础篇数不少于5篇的作者,每人奖励3000元;以五年为周期(周期起始时间为本文件执行之日),奖励我校CSSCI引用次数(排除自引)排名前10名的作者,其中单篇论文引用次数不少于20次,每人奖励3000元。
三、学术著作奖励 1.《中国学术年鉴》收录的学术著作每部奖励5000元、教育部组编的教学用书和其他组编类著作,每部奖励3000元。
第一作者单位必须为东北师范大学或由我校教师任第一责任人。2.获东北师范大学优秀著作奖的著作,特等奖每部奖励1000元,一等奖每部奖励800元。
四、作品类奖励
以东北师范大学名义发表或获奖的文学作品、美术作品、音像作品等,由院教授委员会认定级别后上报社会科学处审定,由学校奖励,获国家级奖励的作品每项奖励3000元,国家级作品每项奖励1000元。
五、研究报告类奖励 国家级研究报告,每项奖励3000元,我校教师必须为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
六、获奖类成果奖励
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奖、国家教育规划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按获得奖励额度由学校进行等额奖励。我校教师必须为第一获奖者。
我校在校学生(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外单位在我校的兼职教师、离退休教师作为第一作者以东北师范大学名义发表的论文(必须在社会科学处有登记),均可按此办法进行相应的奖励。
七、附则 1.学校奖励每年12月份进行,奖励上一年度发表的论文和著作。2.本办法由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负责解释。
东北师范大学
2008年2月21日
第二篇: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范文]
XXXX集团有限公司
科研成果奖励办法
1总则
1.1为贯彻科教兴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集团公司整体科技水平,奖励在科研成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员工,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结合集团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1.2科研成果的评审工作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1.3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及各分子公司。
2奖励范围
2.1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应用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计算机软件开发等,产品开发及科研成果实现了产业化。
2.2引进、消化、吸收、开发、应用国外先进技术与产品,消化吸收后再创新研究成果,并实现了产业化的应用效果。
2.3为科技发展战略、重大科技开发项目、重大系统工程等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综合分析研究取得的科学成果,并得到了实际应用的验证。
3评审标准
3.1科研成果奖励根据技术水平、技术难度和深度、经济效益和提升企业科技进步作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2科研成果奖励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鼓励奖等五个等级。
3.2.1特等奖:
达到同类项目的国际领先水平、技术难度与深度极大,提升企业科技进步作用重大,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
3.2.2一等奖:
达到同类项目的国际先进水平、技术难度与深度很大,提升企业科技进步 1
作用重大,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3.2.3二等奖:
达到同类项目的国内领先水平,技术难度大,提升企业科技进步作用很大,并取得很大经济效益。
3.2.4三等奖:
达到同类项目的国内先进水平,技术难度较大,对企业的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3.2.5鼓励奖:
有一定技术难度,对企业的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起到推动作用。4评审奖励机构
4.1 集团公司成立科研成果奖励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主任由集团公司总经理担任、副主任由主管科技的集团公司领导担任,成员由集团公司班子成员和兵器集团级科技带头人、关键技能带头人及部分外聘专家组成。
4.2委员会聘请专家对科研成果项目进行评审。
4.3评审专家应符合的条件:学识渊博,熟悉本专业领域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动态,有较强的综合判断能力,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职业道德;热心科技奖励工作,积极参加科技奖评审和有关活动。
4.4评审专家应遵守的规定:被聘请专家应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自觉接受监督;被聘请专家应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按照评审工作的有关规定、程序和办法,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科研成果做出评价;发现与被评审成果存在利益关系或其它可能影响公正性的,应主动申明并回避;不得利用专家身份与被评审成果的相关人员联系,为该项成果评审提供便利;不能为得出主观期望的结论而做出与客观事实不符的评价;对评审中涉及的技术内容及评审情况须严格保密。
5有关规定
5.1各分子公司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等项目需列入集团公司经营计
划,经批准立项并按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经理制管理,明确项目组成员,签订科技项目合同,明确项目的技术指标、研制费用、设计质量、完成期限及工艺可行性、可靠性等内容。
5.2科技项目实施费用由集团公司按项目计划进行审核,并在分子公司的技术开发费中列支,专款专用,进入当期成本。
5.3科研成果奖励额度在项目中予以确定,报集团公司备案。项目奖励额度1次在2万元及以上和个人奖励额在1万元及以上项目,需经集团公司批准。
5.4科技项目完成情况需附详细的评价材料,由分子公司组织初审,报送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门。
5.5申报条件和要求
5.5.1产品及技术开发项目已经批准验收。
5.5.2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证明成果可行,并取得实质性经济效益,项目成果进入一定的批量或批量生产条件;同时,应用成果单位或部门出具应用证明。
5.5.3项目成果属权应无异议。
5.5.4已获得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励的项目成果,不得重复申报。
5.6项目主要完成单位和项目主要完成人
5.6.1申报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是指项目主要完成人所在单位,以及在项目研制、生产、应用、转化和推广过程中,提供技术、经费和设备等条件,对项目的完成起到重要作用的单位。
5.6.2申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必须是对该项目的完成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员:新理论、新原理、新方法的提出者;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的发明者或设计者;关键技术或技术难点的实际解决者;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化)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实施者;科研项目管理重大问题的解决者。
5.7评价指标
5.7.1技术水平及竞争力,依据项目技术的先进程度。可分为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或国内先进。项目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同行业前列的可视为
国内领先。可依据成果鉴定或查新报告判定。
5.7.2技术创新性,主要依据技术在工艺改进、产品应用、性能改善、节能减排和环保等方面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5.7.3知识产权技术含量,主要依据对项目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自主掌握和控制能力,特别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5.7.4成果应用及效益,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各项应用指标是否经过权威机构的认证和试验,成果完成中试、形成样品、样机,或一定批量进入市场以及产品目前已形成的销售收入和市场占有率所形成的经济效益。
6异议、处罚
6.1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布的授奖项目持有异议,应在公示之日起7日内书面实名向委员会或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门提出异议内容,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
6.2异议分为实质性异议和非实质性异议:
6.2.1凡对涉及候选人、候选单位被奖励人、被奖励单位所完成项目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以及推荐书填写不实所提出的异议为实质性异议;
6.2.2对候选人、候选单位被奖励人、被奖励单位异议,为非实质性异议。对评审等级的意见,不属异议范围。
6.3实质性异议由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非实质性异议由推荐单位负责协调解决。
6.4授奖项目如有剽窃、弄虚作假等重大问题,经查实后,在媒体上公布并撤消其奖励,追回奖状、证书和奖金,在3年内取消所在单位和个人的奖项申报资格。
7附则
7.1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7.2本办法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三篇: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改进完善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鼓励全省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以优秀的研究成果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理论发展、人才培养以及决策科学化,加快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和哲学社会科学强省建设,更好地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人民政府设立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奖励本省个人和集体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优秀学术著作(含专著、工具书、古籍整理、译著)、论文、研究报告(含调研报告、咨询报告)和普及成果(教材、教辅读物和文学艺术类作品除外)。
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分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第三条 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四条 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下简称省社科联)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组织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省社科联下设评奖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第五条 省社科联聘请有代表性的专家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评审专家委员会,并根据申报成果的学科和地区分布等具体情况,设立相应的评审组。
第六条
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每2年评选1次,每次奖励成果总数500项,其中,一等奖不超过60项、二等奖不超过150项。
在同一次评选中,每位申报人只能获得一项奖励。
第七条
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由省人民政府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额标准为:一等奖2万元、二等奖1万元、三等奖5000元。
第八条 奖项设定和奖金数额保持相对稳定,如确需调整,由省社科联会同省财政厅研究提出具体意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评奖所需经费,由省财政厅审核安排。
第九条 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评审标准为:
(一)获奖成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资料翔实,数据准确,逻辑严密,方法科学,具有创新性和前沿性,符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体现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的统一;
(二)基础研究类获奖成果应当在理论上有所建树,在学术上有所创新,填补本研究领域的某些空白,推动学科建设和理论发展,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好评;
(三)应用研究类获奖成果应当在解决国家和区域(特别是本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上有所突破,为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及企业事业单位提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决策咨询意见和建议,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普及类获奖成果应当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和可读性,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阐释解答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传播普及方面产生良好社会效果。
第十条 申报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应当是本省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本省个人和集体为第一、第二署名人的合作研究成果。
第十一条 申报成果存在知识产权争议或者署名人有争议的,在争议解决前不得申报。
申报成果已经获得国家或者省部级奖励的,不再申报、参评。第十二条 申报人应当按规定填写申报表,向省社科联提出申请。申报材料须真实可靠。
第十三条
省社科联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符合条件的,在政府门户网站或者其他主要媒体上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5日;公示结束后,组织专家对申报成果进行审读评分。
第十四条 评审组在审读评分基础上,按照分数优先、兼顾学科(地区)均衡的原则对申报成果进行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推荐拟获奖成果和奖励等级。
第十五条 评审专家委员会根据评审组的推荐,召开评审会议,进行综合评审,提出获奖成果和奖励等级的建议。
评审会议应当有2/3以上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参加。其中,一等奖的拟获奖成果,可进行评审答辩,以到会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2/3多数无记名表决通过;二等奖、三等奖的拟获奖成果,以到会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1/2多数无记名表决通过。
第十六条
评审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获奖成果和奖励等级的建议,由省社科联复核后,在政府门户网站或者其他主要媒体上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5日;公示结束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核批准评奖结果。
第十七条 公示期间,单位或者个人如有异议,可以书面形式(包括必要的证明材料)向省社科联提出。省社科联应当及时对异议进行核查处理,并将核查处理情况告知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
第十八条 依法认定属于剽窃、剥夺他人研究成果,骗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由省社科联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撤销奖励,追回证书和奖金。
第十九条 评审工作坚持质量第一、宁缺勿滥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二十条 参与评奖工作的人员应当对相关信息保守秘密;与申报人及成果署名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二十一条 在评奖工作中弄虚作假、循私舞弊或者违反评审工作纪律的,对评审人员,取消评审资格;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处分。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社科联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4年2月10日起施行。原《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法》同时废止。
第四篇:《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试行办法》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试行办法》
实施细则(二0一0年七月修订)
总 则
第一条为了做好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工作,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奖励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推荐、评审、公示、授奖等各项活动。
评奖范围和评奖标准
第三条评奖范围
凡我省个人或集体编撰并正式出版的专著(含个人专业性论文集)、教材、译著等,公开发表的论文、调研咨询报告,被地级以上市党委、政府或省直厅级以上单位采纳的未公开发表的调研咨询报告等研究成果,均可参加评选。
申报评奖成果的评选时限的确定:由出版社出版的著作,以第一次出版的时间为准;在报刊上发表的论文、调研咨询报告,以第一次刊登的时间为准;未发表的调研咨询报告以被采纳的时间为准。
申报评奖的研究成果,其主编(或第一主编)、第一作者必须是我省的人员或集体。在评选时限内调入我省的人员,且在评选时限内未参加过同级别评奖的研究成果可以申报。在评选时限内已调出我省的人员,其研究成果不能申报。
已经去世的个人在评选时限内的研究成果可由其所在单位代为申报。
下列成果不列入评奖范围:
(1)凡已在高于或相当于本奖励级别的评奖中获奖的成果;
(2)尚未结项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最终成果;
(3)由集体撰写编成的论文集;
(4)没有取得地级以上市党委、政府及省直厅级以上单位出具的认可、采纳、评价等书面证明的未发表的调研咨询报告;
(5)文艺作品及其翻译成果;
(6)著作权有争议的成果。
第四条评奖标准
《奖励办法》第七条所称“对不同类型的成果在具体评价标准上有所侧重”是指:
专著必须在研究重大的现实、历史和理论问题上有创见,对学科建设有新贡献; 译著必须译文准确,对研究和解决理论问题及实际问题有重要参考价值;
教材必须在内容、结构上有创新,对科研、教学有重要价值;
古籍整理出版物必须注释准确,补阙拾遗,对弘扬传统文化有重要意义;
通俗读物必须适应时代需要,并有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和可读性,在传播和普及社会科学知识方面产生重要作用和影响;
工具书必须体例科学,资料可靠,知识性强,能反映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并有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论文必须在学术上有创见,能正确阐明重大理论问题或有助于解决重要现实问题; 调研咨询报告必须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明显效益。
评审机构
第五条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是本奖项评奖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对评奖工作的领导和对拟奖成果的核准,审议关于异议成果的调查报告并做出裁决等。
第六条 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办公室设在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起草评审工作方案,提出学科专家评审组建议名单,组织成果申报、会议评审工作,对拟奖成果进行公示,受理异议等。
第七条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由省内知名社科专家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评审委的人选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征询有关部门的意见后提名,报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核批准。
评审委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
评审委的主要职责是:对初评和复评结果进行终评,确定奖励项目和奖励等级。
第八条 各学科专家评审组(以下简称学科组)负责初评、复评工作。
建立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专家库。学科组的专家从专家库中遴选,由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聘任,实行动态管理。必要时可适当聘请外省专家。
评审程序和表决办法
第九条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评选按初评、复评、终评、核准的程序进行。
第十条 广州市申报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个人和集体,向所在单位送交申报材料,所在单位将本单位的申报材料审核、汇总后,直接送给省评奖办。
广州以外的按所在地市由地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申报并汇总送给省评奖办。第十一条 学科组负责初评、复评。
第十二条 终评由省评审委以会议评审方式进行,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产生终评结果。第十三条 省评审委的评审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参加,其表决结果方能有效。第十四条 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所有奖项均需到会评审委委员的三分之二以上赞成票通过。
第十五条 核准由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以会议审核方式进行。
第十六条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工作实行完全回避制度,即有成果申报的专家不得担任该整个评奖工作的评委;其父母、配偶或子女有成果申报的专家不能担任该成果所属学科组的评委。
公示、异议及其处理
第十七条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评审工作实行异议受理制度。经核准的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项目,授奖前予以公示。自公示之日起一个月内,如有异议,由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办公室予以调查研究,由评审委提出处理意见,报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裁定。
提出异议的个人或单位应当提供书面异议材料。个人提出异议的,必须在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异议材料必须有本单位负责人签名并加盖本单位公章。
授奖
第十八条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由省人民政府颁发证书和奖金。
附则
第十九条 本细则由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办公室负责解释和修改。第二十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的战略方针,规范科研管理,激励全校教职工进行学术研究,鼓励多出精品和原创性研究成果,促进有特色的学术流派和研究群体形成,促进我校科研事业的繁荣发展,并以科研进步推进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学内容方式改革,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校在职在岗的教职员工。
第三条 学校根据当年各单位统计的科研成果,依学校科研奖励预算总额确定每自然篇奖励额度的基数,并将核对后的奖励金额总体划拨到各学院。(基数标准一般不少于1000元)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国家级奖仅指由国务院、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等在全国范围内正式评定并以其名义颁发的一级学科以上奖项;省部级奖仅指由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主持评定并以其名义颁发的一级学科以上奖项;准省部级奖仅指以副省级市政府名义颁发的奖项或以国务院其它直属局、署名义颁发的二级学科以上奖项。上述所有奖项以带国徽的官署印章证件为凭。本条所称“以其名义”,不包括以其下属或分支机构的名义。其他任何奖项不计入本办法奖励范围。
第五条 本办法所奖励的期刊,以本规定附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期刊目录》为准。其他刊物及任何刊物的增刊、特刊、专号,任何以书号出版的连续出版物、论文集,不在本办法奖励之列。
第六条 本办法所奖励的学术专著、译著,仅指以有国际标准书号(ISBN)的正式出版物形式发表的学术性文字成果。教材、文学作品、编著另行由教务部门认定,图纸、图片、音像形式、产品设计及其他形式的成果暂不列入本条例奖励范围。
软件、软件系统、软件原型、编码方案、程序等获得国家专利证书的成果视为四类期刊一个自然篇标准予以奖励。
第七条 受奖励的科研成果,作者如注明自己为其他单位人员者,不计发奖励。但新调入我校的教职工,其科研成果以调入时间为准计发奖励。调离我校的教职工,其在工作关系正式转出前的成果,仍可享受奖励。
离退休人员、兼职教师仅署名我校的科研成果按本办法规定标准的100%予以奖励,若署名我校为第一单位的科研成果按本办法规定标准的50%予以奖励。
第八条 科研成果按照自然篇计算奖励额度。每个自然篇不得少于3000字。
总字数在3000字以下的文章,除有特别规定外,不予奖励。
在理工农医类、体育类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1500字以上视为1个自然篇予以奖励。
第九条 在《人民日报》(含海外版)、《光明日报》的理论版发表学术论文,1500字以上视为1个自然篇,按三类期刊标准予以奖励。
在《经济日报》、《法制日报》、《瞭望周刊》等三种全国性重要报刊的理论版上发表的理论文章,1500字以上视为1个自然篇,按四类期刊标准予以奖励。
第十条 科研成果自然篇的奖励标准,应按学校科研奖励预算总额确定:
(一)四类期刊每自然篇按一个基数的额度予以奖励。
(二)三类期刊、二类期刊、一类期刊每自然篇分别比照四类期刊基数的3倍、15倍、20倍予以奖励。
(三)凡在国外期刊杂志上发表的科研成果,以公认权威机构认定的期刊影响因子排名确认。以各一级学科最新期刊排名为依据,前5名按二类期刊1个自然篇标准给予奖励,第6—10名按三类期刊1个自然篇标准予以奖励。
(四)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科技文摘》或外文版《中国社会科学》转载者按三类期刊1个自然篇标准予以奖励。
(五)学术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或由中央级出版机构出版的一级学科以上《年鉴》转载、收录者,或被《中国法学》英文版转载者按四类期刊的一个自然篇予以奖励。仅选入“论点摘要”者不予奖励。
各类期刊、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如仅为学术论点综述、讨论纪要、学术动态、学术通讯、人物访谈、案例分析、读后感、书评、非学术论文式的商榷或答辩等等,不予奖励。
(六)凡公开发表的论文被SCI、SSCI国际公认的检索系统全文检索者,按三类期刊一个自然篇标准予以奖励。凡被SCI、SSCI检索摘要,被EI(光盘核心版)全文检索及被CSCD、ISTP收录的论文,按四类期刊一个自然篇标准予以奖励。
第十一条 总字数15万字以上的学术专著、译著,每本按一个基数的5倍标准予以奖励。凡经学校无偿资助出版的学术专著、译著,不再予以奖励。
第十二条 为社会发展服务提出的咨询决策报告、调研报告、专家建议等科研成果,凡被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机关所采用的,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后,由学术委员会认定并予以奖励。
第十三条 各类科研成果获奖,学校将予配套奖励,具体奖励如下:
(一)获国家级科研成果、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一、二、三等奖者,每项分别按一个基数的20倍、15倍、10倍、5倍标准予以奖励。获荣誉奖、优秀奖、提名奖者,每项按一个基数标准予以奖励。
(二)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省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者,每项分别按一个基数的8倍、5倍、3倍标准予以奖励;其他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者,每项分别按一个基数的5倍、3倍、1倍标准予以奖励。获荣誉奖、优秀奖、提名奖者,每项按0.5个基数标准予以奖励。
(三)获准省部级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者,每项分别按一个基数的2倍、1倍、0.5倍标准予以奖励。
第十四条 对合作完成的科研成果,只对第一、二、三作者计发奖励。第一作者按60%计发,第二作者按40%(无第三作者时)或20%(有第三作者时)计发,第三作者按20%计发。
第十五条 期刊目录原则上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工程索引(光盘核心版)》(E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入选期刊的最新版为基础,并根据期刊发展情况和我校学科建设需要作适当调整。所有科研成果均需提供纸质文本期刊为依据。被三个国际公认的检索系统全文检索者,还需提供相关网页的打印纸质版。
第十六条 各学院学术委员会可以提出关于增删本学科期刊等级的书面建议,并报校学术委员会按规定程序审定,由科研处公布,并自公布之日起生效。增删之效力不溯及既往。
第十七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在校学术委员会。
第十八条 本办法的修正案,应由五名以上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联署提议,并经校学术委员会过半数以上委员同意。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科研管理暂行规定》中有关科研成果的奖励办法同时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