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新课程物理教研新突破
高中新课程物理教研新突破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物理室
陶昌宏
2008年、12月 北京市于2007年秋季实施高中新课程,北京市教委、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对高中新课程的实施给予高度重视,并做了全面的部署和指导。基教研中心物理教研室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思路清晰、立意明确、极具实效的系列教研活动,实现了教研工作的新突破。
一、思想认识上的突破
我们认为高中新课程是国家意志、政府行为,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决策;
我们认为高中新课程是与时俱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措施;
我们认为高中实施新课程就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物理教师要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我们认为高中新课程使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高中新课程让我们努力工作,并享受工作!
二、教研内容上的突破
实施高中新课程要有效地落实三维培养目标。要在教育教学常态工作中落实,在物理常态典型课中落实三维培养目标。物理教学中的典型课型,应包括物理概念课、物理规律课、规律应用课、物理实验课、科学探究课、单元复习课、问题解决课、试卷讲评课等等。如果在典型课中能够将课程的新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在典型课中有效地落实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则高中新课程即可达到预期目的。
基于上述思想认识,物理学科明确了教研工作的基本思路,即在常态典型课中有效落实三维目标的实践研究。因此,在新课程教师培训中,组织全市新高一的物理教师每人完成上述课型的教学设计;在教师研修网上,上传上述典型课的教学设计;教研活动中研究、研讨上述典型课的教学实践;现场会上观摩、研讨上述典型课型;将上述典型课型优秀案例汇总成集。
三、研究力度上的突破
实施新课程以来,基教研中心物理教研室制定了系列的教研活动,加大对上述典型课研究的力度,在研究力度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1、研究方式上的突破
为加大对上述典型课的研究力度,开扩(开阔)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思路和视野,物理学科于2007年10月24、25、26日召开了全市高中新课程的研讨会。19个区县物理教研室主任,负责高中新课程的物理教研员,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共60名同志参加会议
研讨会上各区县代表介绍研究典型课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办法。研讨会上形成经验案例19个,分别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加速度、匀变
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等等。19个区县共提出72个问题,形成8类46个问题,包括教育理念,科学探究,教学资源,教材问题等等。在解决新课程遇到的问题时,代表们认为要用新的学生观看待学生,要用新的课程观看待课程,要用新的价值观看待过程,要用新的方法(化)解决问题,要关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
本次研讨会上,参会教师以区县为单位做新一轮的典型课的教学设计,在研讨会的最后一天进行交流展示。展示交流中,一位教师感慨地说道:“我经过努力找到了一个令我兴奋的物理情景,当我把这个教学情景展现给我的学生时,我的学生由沉重的心情,变成严谨的态度,„„”;另一位教师做自由落体运动一节的教学设计时,他设计用三个学时完成这一教学内容,对三个学时的教学做了精心的安排,看得出这是一个大胆的设计,富有创意的设计,设计过程显示出这位教师的独具匠心和教育教学的智慧。
研讨会期间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王云峰主任到会并讲话,他指出:“实施新课程要求我们努力实现把‘理想课程’向‘现实课程’的转变。”
2、研究力量上的突破
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物理室组织区县教研员、一线学科带头人、一线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等成立学科指导小组,加强对物理典型课的实践研究。学科指导小组定期到区县、下学校和一线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研讨、交流。学科指导组的老师们和一线教研员、一线教师、学校有关领导等组成一个研究团队,这个团队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成员之间能够敞开心扉,彼此沟通,互相尊重,形成共识。在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开发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一线教研员、一线教师,学科指导组的同志们也从中获益,受到启发。
3、现场会规模上的突破
2007年月11月23日,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物理教研室组织召开全市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课堂教学现场会。现场会上将向全市高中物理教师呈现物理教学中的七种典型课型。现场会安排在北京密云二中,密云是北京远郊区,基本上是北京市的最北端了。现场会上,我们向全市十九个区县的中学物理教研室发放共计450张现场会入场券。结果让我们始料未及的是现场会的当天一共来了约700名教师。
现场会开幕式上,北京市教委基教处的李奕处长感慨地说道:“今天物理学科的现场会,老师们这么准时到会,这样精神饱满地参加现场会,使我对物理学科的课程改革充满信心,如果全市高中各学科都能有这样的精神状态开展教学研究,我相信北京市的高中新课程一定能够取得预期的结果,一定能够起到首都教育应有的作用。”
现场会的讨论氛围空前浓烈,代表们发言踊跃,热情洋溢,深刻而不僵化,理性而又生动,争论而不失谦和。与会代表成为现场会的主体。他们带着思考、带着问题、带着期待参加现场会,带着收获、带着喜悦、带着憧憬离去。一位来自城里学校的老师说:“收获颇多,不虚此行”
四、教学理念上的突破
通过典型课的教学研究,使一线教研员、一线教师能够鲜明的感到,无论是什么课型,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无论是什么基础的学生群体,要在教学
中落实新课程提出的培养目标,就要抓住学科课程中基础性内容,都要落实基础性内容。基础的是重要的,基础性内容本身有其内在规律,基础性内容教学有其规律,认识物理教学的基本规律,遵从物理教学的基本规律,就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这种情况下向全市物理教师进一步明确物理教学的基本特征——这一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研究成果,使全市物理教师在教学观念上有了新的突破。
物理教学的基本特征:
物理教学要坚持以创设问题情景为切入点,以观察实验(事实)为基础,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以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为重点的基本特征。
1、以创设问题情景为切入点
创设师生共有的问题情景,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师生共有的问题情景,能够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期待; 创设师生共有的问题情景,能够使学生做出合理的假设与猜想;
创设师生共有的问题情景,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搭建平台;
创设师生共有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为学生建构认知体系做好准备。
例如,北京市一0一中学的王跃飞老师,利用教育技术做了一个视频片段。这段视频记录了本班的一名女生从进入电梯站到台秤上,到电梯启动、匀速上升、减速上升和加速下降、匀速下降、减速下降的全过程中台秤读数的情况。上课时播放了这段视频。
同学们看过视频后,王老师问同学:“什么情况下台秤的读数大于人体的重力?”这时班上同学大多都表现出为难状,因为他们只顾了好看,只顾了观察同学的表情和楼层的变化等,而忽视了对读数变化规律的观察。这时王老师说: “请同学们再看一遍”。全班学生精力集中,全神贯注地进行观看,其中不少学生拿起笔,一边观看,一边快速地在本子上做着记录。通过第二次的观察,大多数学生总结出台秤读数大于体重的规律。就是这样一个情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一开始就对“超重”和“失重”现象有了直观和正确的认识。
2、以观察实验(事实)为基础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十七世纪,以伽利略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的物理学家,形成了比较完整和成熟的物理实验研究的方法,其核心即为,实验(事实)与理性思维的相互作用。这种研究方法使物理学的研究走上了科学规范的道路,使经典物理学理论的建立和应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爱因斯坦曾评价说:“加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实验是认知的重要工具,实验是进行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是创设情景的有效方法,实验是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实验是培养科学态度、感悟科学方法、形成科学观念的重要过程,实验是检验理论的重要标准,实验是培养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验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
中学物理学中的一些实验是对学生有冲击和震撼的。(如,)如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等时性,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等。我在北京市通州二中专门为通州区的物理教师上的一节示范课。课题是自由落体运动,课上我为学生做了真空中铁片与羽毛下落的实验收到很好的效果。
课堂小结时,一名男生说道:“我这
节课的最大收获是看到了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3.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
物理学习能力的核心应该是思维能力。爱因斯坦曾说:“一个人掌握了学科的基本原理,并学会如何独立思考的时候,他将找到属于他自己的道路。”科学家劳厄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所剩下的东西应是文化修养、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思维能力。
物理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中就得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使学生逐步建立和完善认知结构,丰富和完善科学的知识体系。
例如,北京八十中学的何春生老师利用传感器等仪器和器件做完(上述)演示实验后,向学生说道:“实验的情况真是这样吗?桌子上有相关的实验器材,你们可以亲自动手做一做,看一看实验现象。”同学们兴趣盎然地做了实验,现象果真如此。何老师接着说:“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认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同学们经过分析、推理、总结和交流形成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有关的结论。想想看,学生从实验现象出发,要经过磁铁、磁场、线圈、磁通量、时间、磁通量的变化率等一系列的分析、推理、判断过程。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但是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4.以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重点
学生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思维能力提高了,变得聪明,变得智慧了。一个人变得智慧,就是要能够妥善地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当他遇到新的事物和新的问题时候,能够不轻信。并通过自己的分析能够做出初步正确的判断,能够在自
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有方法、有步骤地给予解决。在他从事学习,工作,进行社会活动,经历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能够具有关注的意识,具有问题意识。在关注的过程中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够针对问题的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够科学地、有步骤地实施解决方案等等。这是人生智慧的落脚点。这种智慧的核心我们可以认为是探究能力。
例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王运淼老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积极实践和探索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一次王老师组织学生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课上一位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两个一样的弹簧串起来使用,弹簧的劲度系数是多大呢?王老师听后非常高兴,但是并没有直接回答该生问题,而是倡导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经过讨论和学生进行的自主探究实验不仅使解决了同学提出的问题,而且又收获了预先没有想到的成果。
科学探究的重要目的:通过行为,养成习惯,形成意识,完善品格。在教学和实际生活中我们都能感受到,意识单靠灌输很难形成,形成意识要通过具体的行为。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广大一线教研员、一线教师形成了成功的经验,积累了优质的教学资源,一些教学设计和案例经验在物理专业刊物上发表,这些经验和资源不仅成为北京市的宝贵的优质教学资源,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定影响。
我们有理由相信,北京市有一只优秀的物理教师队伍,在北京市教委、北京教科院的正确领导下,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一定能够取得(达到)预期的目标,一定能够为首都的基础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物理室
陶昌宏
第二篇:高中新课程作业本 物理 必修1 参考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CD2.B3.C4.云地面船岸5.BC6.D7.A8.2km-3km0 东59.C10.(1)2025152(2)东偏北45°方向作图略11.略
二、时间和位移
1.AC2.AD3.A4.BC5.BC6.C7.ACABOD8.60m图略
9.6mx轴正方向4mx轴正方向20m10.C11.路程900m位移500m500m
12.中心点的路程和位移大小相等边缘上一点路程大于位移大小13.(1)路程(2)位移大小思考略
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CD2.B3.C4.3m/s53m/s2 5m/s5.06.AC7.CD8.D
9.CD10.ABC11.路程为100m位移0平均速度为012.不同1463km是路程而非位移从地图上量出两地长度,再由比例尺算出直线距离约1080km,v=1080/14≈71km/h
13.从图中量出车运动路程与车长的线段长,按比例算出实际位移为13 5m,v≈13 50 4m/s=33 8m/s121km/h>80km/h,超速
五、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C2.BD3.B4.D5.飞机火车小球6.9 8m/s2竖直向下7.D 8.AB9.1 50-1 510.C11.509m/s2-6m/s2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12.5 2m/s213.略 第一章复习题
1.A2.D3.CD4.ACD5.BD6.D7.ABC8.D9.A10.200m11.t20~t1和t2~t312.左0 30 8513.(1)第3秒末(2)40m向上
(3)5m向下(4)-35m125m14.路程为80m位移大小为10m,方向向左15.12m/s≤v乙≤20 6m/s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ABD2.D3.ACD4.BCD5.C6.B7.匀加速直线匀速直线匀减速直线向东向东向东 8.53-39.200m/s210.7 2s11.(1)如图所示(2)2m/s2(3)2m/s2,相同(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C2.B3.B4.C5.D6.C7.6
8.29.110.7 9s25 3m/s11.(1)8m(2)72m(3)有,求“面积” 12.(1)69 4s(2)2 9km(3)429 8s
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1.AB2.B3.C4.C5.0 1286.187.58.16
9.制动时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总距离(m)405 6813 612016 77288 710.(1)2 5×106m/s2(2)0 11m(3)0 128m11.(1)12m/s(2)180m 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 1.D2.ABC3.D4.BD5.B6.BD7.AB
8.1250m9.425010.(1)t1=10st2=15s(舍去)(2)v=1m/s(3)x=4 4m11.(1)如右图(2)58m12.①甲、乙均错。②甲是加速度方向错误,乙是认为2s末车已停下。③根据运动学公式v=v0+at,可求得汽车刹车到停下所用的时间t=v-v0a=0-30-8s=3.75s,所以在2s内的位移x=v0t+12at2=30×2m+12×(-8)×22m=44m<50m,车还没有撞上障碍物
五、自由落体运动
1.D2.CD3.C4.BD5.v=gtx=12gt2v2=2gx6.AB7.D 8.33109.1 510.匀加速直线0 1930 3850 5750 7689 5811.1 41s
12.(1)5m10m/s(2)15m(3)80m/s320m(4)70m/s250m提示:考虑到声音传播需要一定时间,石块下落到地面的时间小于8s,因此落地速度和山峰高度都比上面算出的值小一些。根据上面算出的高度,声音传播的时间可取为0 9s,因此落地速度和山峰高度估计约为v′=gt′≈70m/s,h′=12gt′2≈250m13.(1)28.3m/s(2)略
六、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2.C3.CD4.C提示:虽然伽利略时代也没有精确测量时间的仪器,但对验证v∝t的关系而言,无法测出下落的瞬时速度是最大的困难(实际上,当时对瞬时速度的含义也是不清楚的)5.C6.加速运动摩托车在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在不断增加匀速直线运动摩托车在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相等减速运动摩托车在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在不断减小
7.提出问题落体运动的性质是什么猜想v∝t数学推理x∝t2实验验证斜面实验合理外推xt2的数值随倾角增大而增大,当倾角等于90°时,变为自由落体运动得出结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速度均匀增加的运动并不
8.6s0 82m9.(1)④(2)略10.(1)制作和观察能力(2)1592~1610年(3)发现了木星有卫星,经过几天的观察,发现卫星共有四颗,并在绕木星缓慢旋转(4)有流体静力秤、比例规、温度计、摆式脉搏计、天文望远镜等 第二章复习题
1.CD2.BC3.C4.B5.D6.D7.C8.4829.69.2
10.匀减速直线30-140011.0 2s12.10 0012 6022 6030 000 3250 625 13.(1)8m/s20m(2)4s4m/s14.(1)150km/h超速(2)不能只能测平均速度 15.20m16.(1)4 8m/s2(2)36m 第三章相互作用
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BD2.ABC3.AD4.BD5.B6.BCD7.方向作用点弹簧秤牛N
8.书本桌面桌面书本受力物体施力物体9.1 0×10-310.986011.略12.略13.22L14.略
二、弹力
1.B2.CD3.B4.BC5.CD6.D7.运动桌面发生了形变看不见看得见显微镜8.09.弹簧伸长(或缩短)1m产生的弹力是500N将弹簧几乎拉直(超过弹性限度)10.20011 511.略12.60N8cm13.(1)略(2)弹簧的原长(3)实验表明,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的长度成正比(4)61N/m(59~63N/m)
三、摩擦力
(一)1.D2.AD3.D4.BD5.BD6.A7.B8.A9.D10.0211.4木块的质量 摩擦力
(二)1.B2.D3.CD4.D5.B6.BCD7.(1)静1N左(2)最大静2 1N 左(3)滑动2N0 4(4)滑动2N(5)滑动2N8 20左9.μmg10.0 4
11.0 03168N12.(1)略(2)有花纹的轮胎刹车效果更好。因为有花纹轮胎上的沟槽能把轮胎与地面间的水排出,保持轮胎与地面的良好接触,以产生足够大的摩擦力(3)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故没有花纹但宽度不同的轮胎,刹车能力是相同的 专题受力分析
1.A2.D3.C4.C5.A6.A7.D8.BCD9.D10.略
11.略12.重力、静摩擦力、磁力、支持力;图略13.图略,4个图略(F向左向右倾斜均正确)
四、力的合成(一)
1.AC2.BC3.B4.C5.B6.A7.6N14N8.B9.6N4N 10.(1)10N(2)0图略11.(1)0°(2)180°(3)90° 力的合成(二)
1.300略2.D3.D4.C5.8666.CD7.ABD8.竖直向上20 1039.略10.102N方向在第三象限并与x轴负方向成45°角
五、力的分解
1.ABC2.B3.AD4.D5.GsinθGcosθ6.507.B8.略9.320N
10.(1)用力的分解图说明(2)略11.(1)为了更明显地显示力的作用效果(2)说明圆柱体的重力产生了两个效果,一个是压斜面的效果,另一个是压挡板的效果(3)当夹角减小时,斜面上软泡沫塑料的形变(压力)增大,挡板上软泡沫塑料的形变(压力)减小;当夹角增大时,斜面上软泡沫塑料的形变(压力)增大,挡板上软泡沫塑料的形变(压力)也增大 第三章复习题
1.B2.BC3.A4.B5.A6.D7.B8.D9.BD10.AD
11.A12.静30N滑动40N13.833N433N14.20N15.(1)略(2)2003N16.300N/m0 37517.(1)略(2)略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C2.BC3.D4.D5.A6.②③①④②①③④7.略8.CD
9.这个设想是不可行的。因为地球上的一切物体(包括地球周围的大气)都随着地球一起自转,气球升空后,由于惯性,它仍保持原来的自转速度。当忽略其他与地球有相对运动(如风)的作用产生的影响时,升空的热气球与它下方的地面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不可能使它相对地球绕行一周
三、牛顿第二定律
1.大于2.AB3.0 05m/s2匀加速4.2125.①④⑤6.AD7.C
8.BCD9.(1)静止(2)以1m/s2的加速度向左做匀加速运动(3)先向左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从0逐渐增大到1m/s2;后做减速运动,加速度从1m/s2逐渐减小到0;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10.列车总质量m=1 0×105kg,最大运行速度v=75m/s,持续牵引力F=1 57×105N,列车所受阻力Ff=0 1mg=0 98×105N。由牛顿第二定律,F-Ff=ma,可得列车加速度a=F-Ffm=1.57×105-0 98+1051 0×105m/s2=0 59m/s2。由运动学公式,t=v-v0a=75-00.59s=127s11.74 5N
12.150N≤F≤180N。提示:当F=150N时,可向上匀速运动;当F=180N时,A、B间的拉力达到最大
四、力学单位制
1.A2.C3.米(m),千克(kg),秒(s),安培(A),开尔文(K),摩尔(mol),坎德拉(cd)4.ABC5.C6.D7.BC8.D9.正确,因为A的单位是m/s,与速度单位相同 10.3×103kg11.kg/m3
五、牛顿第三定律
1.D2.D3.BC4.A5.D6.两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地面的压力、地面对人的摩擦力与人对地面的摩擦力7.C8.AB9.D10.(1)250N(2)小孩拉大人的力与大人拉小孩的力大小相等原因略
六、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
(一)1.D2.C3.B4.D5.A6.2 53 0相反 7.如图所示F支=19.6N F合=2.2N m=2.0kg a=1.1m/s2 μ=0.21 8.如图所示G=784N F支=679N F阻=20.8N a=5.26m/s2 s=38m
9.由牛顿第二定律,mgtan15°=ma,所以a=gtan15°=2 7m/s210.(1)7 5m/s21 5×104N(2)27m关键是控制好车速
七、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
(二)(第1课时: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AB2.参考系合(外)力3.B4.B5.D6.C7.A8.B9.OA绳的拉力17N,OB绳的拉力8 5N10.(1)沿水平方向推省力(2)斜向下推时,向前的仅仅是推力的一个分力(由于推力有向下的分力,摩擦力变大)(3)只要角度合适,斜向上拉省力(4)虽然水平方向的分力是小了,但由于拉力有向上的分力,摩擦力也变小了(5)分析问题应该全面,先进行受力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全面认识问题,向什么方向拉力最小,最小拉力的方向与什么有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等(第2课时:超重和失重)
1.D2.B3.D4.D5.C6.1250N7.0~5s,48kg(或480N)8.A
9.(1)上升过程中加速、减速时的加速度a1、a2,下降过程中加速、减速时的加速度a3、a4(2)实验原理是牛顿第二定律:F-G=ma;实验器材为一把弹簧秤和一个重物;需要记录的测量数据有:电梯不动时重物的重力G,电梯向上、向下加速和减速时对应的弹簧秤的示数F1、F2、F3、F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即可分别求出对应电梯的加速度a1、a2、a3、a410.1 74倍11.(1)此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头感觉不到安全帽的力(2)安全帽质量m=Gg=3kg,由牛顿第二定律,F-mg=ma,所以F=m(g+a)=90N,即接近水面时,其颈部要用90N的力才能拉住安全帽 第四章复习题
1.kgmsNF=ma2.0 8216G不变3.134.726903905.B
6.AD7.C8.C9.CD10.B1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所以a=Fm-g,代入数值得a=3 2m/s212.(1)1m/s2,2m/s2(2)8m/s,6m/s(3)4 8s
13.(1)F=4N,a=1m/s2(2)t=1s(3)行李传送的最短时间为2s 综合练习
(一)1.ABC2.D3.A4.B5.B6.D7.C8.AD9.BD10.AC
11.5水平向右F012.-22513.802514.0 7512015.-4m/s20 4 16.50 217.(1)43 3N25N(2)200N18.(1)a=5m/s2,t=1 26s(2)v=6 3m/s
19.(1)17.32m/s(2)150m/s2(3)8000N(4)不是20.(1)13 0~19 0s:N-mg=ma,a=-0 8m/s2,v0=-at=4 8m/s;0~3s:a1t=v0,a1=1 6m/s2,FN-mg=ma1,FN=58N。体重计读数为58N(2)s=s1+s2+s3=v0t2+v0(t1+t2)/2=69 6m,由第1层到第25层上升实际高度为24层,h=s24=2 9m
综合练习
(二)1.ABC2.C3.B4.B5.C6.A7.D8.A9.B10.C 11.D12.A
13.A点受力如图所示14.(1)下蹲(2)BCD15.401 16.(1)如右图
(2)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3)C17.求得v=50km/h>40km/h,故汽车超速18.(1)70m/s2(2)0 2s(3)1 28×105N19.(1)2m/s2(2)5 45kg20.(1)否
(2)启用备用减速器;a≥1m/s2(提示:电磁波来回传播需时2s,科学家分析判断并输入命令需时3s,在这期间探测器前进了10m)
第三篇:高中新课程作业本物理选修3-4选修3-5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高中新课程作业本物理选修3-4选修3-5
一、简谐运动
1.AC2.CD3.D4.不是5.AB6.(1)8cm(2)2s(3)A位置速度最大,A、B位置速度沿x轴正方向(C位置时速度为零)7.略8.甲
二、简谐运动的描述
1.BD2.AD3.A4.C5.966.2∶12∶17.20 0.125-103 8.x=4cosπ4tcm9.AB10.AC11.10cm
三、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1.ACD2.B3.BCD4.BC5.AB6.C7.BC8.C9.C
四、单摆
(一)1.D2.B3.C4.C5.D6.D7.2+34T8.AD9.39986
7410.(1)略(2)T2=kl≈4l(3)单摆
(二)1.D2.D3.C4.C5.B6.T=2πLsinαg7.19.AC
五、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1.D2.B3.C4.AB5.C6.玻璃杯发生了共振7.28.3×10-3J9.AC10.C 第十一章复习题
1.AD2.A3.C4.AC5.AD6.B7.C8.AD9.AC10.AD11.AD12.201013.1014.当
5r/s
001T8.C 手对盆耳的摩擦频率与“鱼洗”盆腔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会使盆发生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共振15.A.要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d,摆长l等于摆线长加上d2。B.周期应为T=t29.5。C.只测一次重力加速度就作为最终结果不妥当,应改变摆长多测量几次,然后取g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的最后结果16.h=TT0-1R 第十二章机械波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
1.ABC2.D3.B4.AD5.略6.波本质上传播的是能量7.略8.B 9.(1)B摆(2)6
1875km
二、波的图象
20(2)-88.略 1.D2.BC3.AC4.BD5.C6.略7.(1)809.C10.(1)向x轴正方向传播(2)5m/s,方向向上
三、波长、频率和波速
(一)1.BC2.D3.AC4.C5.AD6.D7.A8.由B向A0波长、频率和波速
(二)1.BC2.D3.B4.A5.ABD6.D7.C8.23
4159.AD
59.AC10.BD11.D12.AB 10.B11.t甲=l4v,t乙=l16v,t丙=l6v,t丁=l8v
四、波的反射与折射
1.ACD2.ACD3.dvπd2v4.略5.17m6.略7.2五、波的衍射
1.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2.C3.AB4.D5.CA6.水因为频率相同的声波在水中的波长比在空气中长7.约为18.ABC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0×103m8.2∶3
1cm或比11cm更小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六、波的干涉
1.C2.BC3.CD4.CD5.BD6.AB7.AC8.略
七、多普勒效应
1.ABD2.BD3.C4.CD5.略6.飞机模型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多普勒效应7.因为人与声源之间没有相对运动,人听到的声音频率不会发生变化8.B9.略 第十二章复习题
1.ABC2.ACD3.BC4.AC5.C6.B7.AC8.D9.AC10.波长和波速11.34012.b、a13.略14.(1)2s(2)向x轴负方向(3)0略17.(1)v=2m/s、T=1第十三章光
一、光的折射 1.OBODOCOA2.194×1083.BCD4.A5.BD6.C7.C8.A
6s、λ=
36m15.λ=16m,v=
533m/s16.2m(2)可行,图略
9.310.B11.45°,略12.l=dncosθ1-sin2θn2
二、光的干涉
1.波略2.亮暗相间、间距相等3.两盏白炽灯是各自独立光源,发出的光不是相干光4.光的干涉现象近5.0,0
三、光的颜色色散
(一)1.A2.ACD3.C4.A5.BD6.ABD7.D8.因为各色光在中间均是亮条纹9.产生相干光源小短10.C11.凹10-8 光的颜色色散
(二)1.BC2.AC3.C4.C5.A6.BD7.v红>v黄>v蓝θ红<θ黄<θ蓝n红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5λ,λ6.ABD7.D8.D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8.3∶49.不同色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相同10.B11.BC 四、光的衍射 1.BC2.D3.C4.C5.C6.A7.衍射小于8.DBCA 五、光的偏振 1.C2.①②3.BD4.AD5.横波 六、全反射 (一)1.A2.AC3.B4.BC5.BD6.A7.ABD8.略9.2,5图答1全反射 (二)1.BD2.D3.BC4.BD 5.AC6.D7.A8.B 9.D10.B11.A 12.见图答1 七、激光 1.BCD2.ABCD3.亮度高高方向性4.相干性5.略 第十三章复习题 1.B2.C3.C4.D5.B6.ACD7.ABC8.BC9.AC 10.AB11.ABC12.ABC13.314.偏振15.P1、P2的像P1、P2的像和P3 16.单缝双缝59417.53°,37°,1以内 选修34综合练习 (一)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3×10-7m10.C11.BC 3318.43L,屏离BC的距离在L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图答21.A2.D3.AB4.BC5.BCD6.BD7.AD8.C9.C10.BC11.ABD12.A点O点O点A点、B点13.0略 19.(1)见图答2(2)当t= 21s时,位移为负方向,加速度与速 51414.3m或2cm15.亮条纹16.2r17.0 518.度为正方向20.OP=22R,P点在O点的右边 选修34综合练习 (二)图答31.AB2.BC3.D4.CD 5.B6.BD7.A8.C 9.ABD10.A11.B12.BCD 13.相同14.1∶615.ACEH 16.15m/s5m/s17.318.略 19.见图答320.(1)30°(2)1选修35 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 一、能量量子化:物理学的新纪元 1.热辐射2.D3.D4.A5.BC6.A7.ABC8.热辐射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给铁块加热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铁块依次呈现暗红、赤红、橘红等颜色,直至黄白色。因此,炼钢工人估计炉内的温度,是根据热辐射的强度与温度的关系来确定的9.9 4×10-6m10.212×10-22J11.略 73×108m/s(3) 346cm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二、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 (一)1.C2.ACBD3.A4.B5.D6.AD7.B8.5λ 光的粒子性 (二)1.B2.B3.BC4.ABC5.A6.ABC7.C8.B9.(1)6(2)4仍为68×10-18J11.(1)301×10-19J 5×1012(2)6 0×1014 01×10-19J(3)最大动能不变,3×1014Hz,44×10-19J9.A10.23hc 三、崭新的一页:粒子的波动性 1.CD2.D3.D4.C5.CD6.B7.A8.BD9.(1)减小电子束的德布罗意波长,即增大电子束的速度(2)能,质子显微镜的分辩本领更高 四、概率波 1.ABD2.AD3.AD4.(1)粒子干涉波动性(2)光的波动性不是光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而是光子自身固有的性质(3)明纹处暗纹处概率5.CD6.A7.粒子性 五、不确定性关系 1.AC2.h4π3.D4.CD5.BCD6.ABD7.CD 第十七章复习题 1.C2.AC3.AD4.BD5.BD6.C7.AD8.A9.ABD10.A11.AD12.波动光子粒子德布罗意13.电子束具有波动性(或物质波的存在)14.a5×101315.(1)减小(2)无16.410-7m18.22×1021个17.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说32eV 2×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一、电子的发现 1.D2.C3.ABC4.BD5.ABC6.AB7.1.14×103V8.D 二、原子的核式结构 1.西瓜模型或枣糕模型α粒子散射2.10-1510-103.CD4.CD5.AC6.BCD7.CD8.AC9.汤姆孙原子结构模型的实验依据是原子中发现了电子,能解释原子呈电中性,原子中存在电子,不能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 三、氢原子光谱 1.CD2.D3.B4.ABCD5.BC6.略7.CD8.BC 四、玻尔原子模型 1.BD2.ABC3.D4.D5.BC6.B7.C8.BC9.BD 第十八章复习题 1.CD2.AB3.AD4.B5.AB6.A7.C8.AB9.AB10.AD11.B12.A13.B14.BD15.B16.(1)8(2)12×1014Hz 4eV 第十九章原子核 一、原子核的组成 1.AB2.D3.AC4.AD5.AC6.BC7.C8.D 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1.C2.A3.D4.BD5.AD6.D7.(1)23491Pa23089Ac+42He(2)23994Pu23592U+42He(3)24483Bi24484Po+0-1e(4)23490Th23491Pa+0-1e8.3014Si3015P3014Si+0+1e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9.6次α衰变,4次β衰变23290Th20882Pb+642He+40-1β 三、探测射线的方法 1.ABD2.CD3.ABC4.BD5.D 四、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1.(1)10n(2)2210Ne(3)01e(4)4320Ca2.147N+42He178O+11H94Be+42He126C+10n3.AB4.D5.BD6.AD7.A8.BD9.(1)射线具有穿透本领,如果向前运动的金属板的厚度有变化,则探测器接收到的射线的强度就会随之变化,这种变化被转化为电信号输入到相应装置,进而自动地控制图中右侧的两个轮间的距离,使铝板的厚度恢复正常(2)β射线。因为α射线的穿透本领很小,一张薄纸就能把它挡住,更穿不过1mm的铝板;γ射线的穿透本领非常强,能穿透几厘米的铝板,1mm左右的铝板厚度发生变化时,透过铝板的γ射线强度变化不大;β射线的穿透本领较强,能穿透几毫米的铝板,当铝板的厚度发生变化时,透过铝板的β射线强度变化较大,探测器可明显地反映出这种变化,使自动化系统作出相应的反应(3)γ射线 五、核力与结合能 1.ACD2.BC3.AD4.B5.C6.A7.BC8.115B+42He146C+11H 1或833×10-30kg9.(1)22286Rn21884Po+42He(2)59×10-13J10.ΔE=4π2c5t3GT2 59MeV 六、重核的裂变 1.剧烈慢一些人体环境2.ABC3.A4.B5.B6.D7.102kg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七、核聚变 1.聚变反应聚变聚变2.BCD3.D4.BD5.ABC6.ABC7.A 8.(1)411H42He+201e(2)4×10-12J 八、粒子和宇宙 1.BC2.BD3.BCD4.AB5.B6.ACD 第十九章复习题 1.D2.B3.D4.C5.ABD6.A7.B8.ACD9.A10.D 11.C12.B13.AC14.D15.(1)42Heα衰变(2)0-1eβ衰变(3)310n重核裂变(4)10n轻核聚变16.(1)94Be+42He126C+10n+5ΔE=54×1012J 6MeV(2)选修35综合练习 (一)1.ABC2.AD3.BC4.AD5.B6.B7.D8.D9.C10.BCD11.ABC12.AB13.β射线γ射线α射线14.42Heα粒子0-1e电子 01e正电子310n中子15.释放3217.25eV820.01×1011~1 9×1011Hz1 03×10-1216.释放λ1λ2λ1-λ4×10-22~1 3×10-22J18.34×1014Hz19.3528kg 96×10-19238×10-18J 选修35综合练习 (二)1.ABD2.BD3.C4.ACD5.ABCD6.B7.AC8.BD9.B10.C11.③④⑤⑥①⑦②12.α粒子的散射实验13.01e+0-1e2γmc2+Ekh14.1356×10-516.(1)>(2)a→b17.73Li+11H242He298×10-19J1 6eV15.2×1013276×10-12J18.30×10-19J19.22.8N或45.6N20.(1)411H42He+201e+2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ν0414×10-12J(2)2%(3)由估算结果可知,k≈2%远小于25%的实际值,所以银河系中的氦主要是宇宙诞生后不久生成的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高中新课程实验阶段性工作总结 四川邻水九龙中学 四川高中新课程改革于2010年下半年在我省全面推行,这无疑为推进中学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型人才,提供历史的契机和发展机遇;也在中学教育改革的历史征程中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当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了高中新课改给我校带来的既是也是机遇,更是挑战,是充满探索、艰难曲折和创造的教育改革实践过程。我校作为一所西部农村中学,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坚决贯切党和国家的教育改革方针,严格执行新课改理念,健全学校课改领导机构,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狠抓新课堂改革的落实,认真组织高一全体教师进行课改实验,努力探索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改革新模式。在县级教育各部门的领导和关怀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新课程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现将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确立学校课程改革指导思想: 本次高中课程改革要以“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校实际情况,借鉴其它学校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吸取教训,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具有九中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制定学校新课程改革目标: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等“多样化”生存方式的社会,要求未来社会的人才必须是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的、富有挑战性的复合型人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是围绕着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来设计人的培养目标的。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等。为此我校课程改革的着力点主要有四个: 1、构建富有时代性和选择性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打造高效益的课堂,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3、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素质全面、适应课改要求的师资队伍,为新课改提供支撑。 4、探索新的管理机制——为新课改的实施提供保障 三、我校推进课堂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构,明确分工和职责,制定方案 为课改实验工作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 课程改革工作涉及的范围广,政策性强,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强化过程管理,才能保障课程改革实验顺利实施。为了全面推进学校的高中新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我校成立了以冯春梅校长为“课改第一负责人”的“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领导和具体指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成立了高中课程指导委员会、学科课程研究指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各教研组组长、骨干教师等组成,明确分工和职责,负责对教师的培训、课程的设置、教学过程的管理,带领全体教师最大程度地参与高中新课程实验,组织好对实验推进工作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的研究,对课程实施进行评价,撰写方案、计划、总结。 为了让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迈得更为扎实,学校于2010-2011年先后制定了《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高中新课程排课方案》 《高中新课程学生选课指导手册》《高中课程学分认定与管理方案》《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方案》 《高中学习方法介绍》等,这些方案的出台使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二)加强教师专业化成长,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建立完善学校教育培训体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关键,锻造一支适合学生素质发展的优秀教师团队是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学校通过完善机制、开展校本培训、引导教师专业化自主发展等措施,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引入竞争机制——为教师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完善评价机制——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建立激励机制——让每位教师都有成功的机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模式:即将专家请进校园与教师零距离交流;同时每学期派骨干教师到外面学习培训,让老师们接触学术界最前沿的理论与成果,把握课改的内涵,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贯彻“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精神,自领导到教师,全员行动,参加省新课改教育理论通识培训、教材培训等。在这一系列制度和措施的影响下,九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强,教师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目前学校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高级教师68人,省优秀教师3人,省骨干教师3人,市教学能手17人,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符合课改要求、适应九中特色的师资队伍。 (三)重视课改宣传 探讨教改热点,占领舆论阵地。 为了让更多的家长熟悉、了解并参与到高中新课程改革当中来,我校分发《告学生家长一封信》,召开高一年级家长会议,向广大新高一学生家长们介绍高中新课程改革,宣传高中新课程改革理念。以普及理论学习和探讨教改热点为目标,及时报道学校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每学期末发放《九中家校联系书》,让学生、家长、社会更好地了解学校,了解高中新课程改革。布置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任务,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发展能力。通过在校园悬挂高中新课程宣传横幅:纳新吐故,辩证解读课程标准;扬优弃弊,理智改善教学行为。通过实施课程改革,提高全民素质,创造了新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四)认真进行模块学分认定 改革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建立学生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新课程用学分计量学生的学习量、学习过程,并对学生在课程方面的发展水平做出评价。进行学分认定是新课程实验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学分认定的科学性、真实性、规范行,学校成立九龙中学学分认定委员会,建立《九龙中学学分管理和认定办法》,学分认定委员会是学生学分认定的最终机构,认真监督学分认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学分认定的公正、公平、公开。每个模块的教学结束后,学校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评价并等级评定,建立《九龙中学学生素质发展手册》,评定分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任课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最终登记评定合格以上的学生都可以拿到相应的学分。学生的最终成绩与学分由教务处统一批量导入学生“阳光档案系统”。 (五)以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核心,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各学科课堂教学标准,以“问题导学、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课堂测评”等活动为基本形式,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问-学-论-练”四段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核心在于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主导课堂教学向学生自主学习转变。师生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此,我校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做了严格要求。首先,教研组必须推行集体备课,二次备课,同时编制好学生各科的学习案,保证课堂教学有充足的资源。其次,必须组织建立各学科课堂教学标准,并且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科课堂教学标准上课,教学环节应当具备,提出问题,明确教学目标;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小组学习模式,重视课堂测评,及时发现问题,反馈信息,不断提高课堂效率,逐渐形成我校特色的“问-学-论-练”四段教学模式。再次,我校还每学期定时展开新课堂赛课活动,如示范课,新教师学习课等,构建《九龙中学新课堂体系下的评价标准》,实施“改造课堂行动方案”,打造特色课堂,让有一定经验的中老年教师不仅符合课改理念,更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打造名师,加快我校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营造出良好的学校课改氛围。 (六)建立学生社团,积极组织学生展开社团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锻造、自创社团、自主学习与研究”的学生自主发展模式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成立了以文体活动为主的各类社团十几个,包括篮球、田径、音乐、舞蹈、信息技术、科技制作、书画等方面内容。它们被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作为学生的活动类课程。在评价中学校规定凡参加科技创意类活动的学生,都将按照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进行学分认定;如果在比赛中获奖,则填写《奖励加分登记表》,经学分认定委员会核实后,酌情加分。通过参加课外社团实践活动,推动学校新课程教育的良性发展,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一批批特长生不断涌现,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七)加强对外考察学习交流,积极借鉴吸收先进地区的课改经验,把我校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 我校自去年以来,先后派出学校领导和学科骨干教师到江西、山东、河南等地考察学习,积极借鉴这些地区课改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夏校长带队到青岛学习,回来后积极整理资料,做汇报,推广考察成果,进行针对性的赛课活动,极大的促进我校新课程改革的进程;还有王良玉校长到河南永威中学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回来后在我校初中大力推行,举办初中教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赛课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外,我校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各种新课改研讨会,赛课活动,虚心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先后有多位教师参加市、县等各级赛课比赛并获奖。如语文组冯永芳老师参加广安市高中组赛课比赛,荣获市级一等奖。 (八)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自主编制校本课程。 如我校已经开发的校本课程有历史组的《三国与人生》、《川东文化》;语文组的《阅读习惯的培养》;生物组的《探索生命的奥秘》;数学组的《数字与生活》;政治组的《领袖气质探究》等,通过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实现了对国家课程的延伸与拓展,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满足了我校学生多样化的课程资源选择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我校新课改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教师角色转换意识得到充分体现,教师专业化水平迅速提高。 我校高一全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新课程所要求的角色意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材复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创造条件,采用小组合作教学、课堂讨论等方法,能够根据学生差异,进行个性化指导。在实施小组学习时,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亲历各组,分别给予有效指导、点拨,使各组学习效果、质量得到保证。例如,有的老师在一节课中直接指导点拨学生的时间长达90%。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主宰的阵地,学生不再是教师教学的奴隶,教师以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创设出凸现学生主体性的自由、开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他们之间真正建立起相互帮助、相互交流的学习共同体。 (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初步得到体现,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和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努力尝试着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采用齐读、默读、展示读、小组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反复思考文本的意义,探索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学习。例如,在《搭支架》这节课中,教师让学生动手制作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支架,学生学习热情较高,有效提高了动手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新课程评价意识得到真实体现 从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话语和行为来看,超过90%的教师已经走出了“为评价而评价”的误区,由过乱、过烂、过露的教学评价转变为真实、规范、科学的教学评价。引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激励性评价、暗示性评价、及时性评价等;学生在教学评价中得到真实的学习体验和成功的快乐。具体在评价话语表现以下三点:一是由强调统一的压制性教学评价话语转变为体现个性意识的差异性评价话语;二是由强调单一的封闭性教学评价话语转变为体现多元意识的开放性评价话语;三是由缺乏理性的独断性教学评价话语转变为体现科学意识的规范性评价话语。 (三)问题意识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 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问题意识,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自主发现问题,在问题对话中生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意识体现分为三类:一是课堂内学生生成问题,如历史教师在上《罗斯福新政》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自主发现问题,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表达方式进行对话,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二是教师课前生成问题,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回应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师在《永恒的眼睛》中事先设置问题练习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特点,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积极思考、想象,激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是课前学生生成问题,课堂解决问题,课内再生成问题,再解决问题。如语文教师在上《乡愁》这篇语文课时,课前让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预习;课中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生成问题,问题分三个模块,即“知识园”、“我知道”、“考一考”。学生以小组合作展示的形式解决问题,教师是真正的指导者、评价者。这种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又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四)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抓住新课程试验的机遇,大力采用、推广现代教育技术,促使教师在运用教育技术中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使学生在科技的氛围中提高科技素养。大多数学科加快了把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进程,总结了有关教学软件的设计、制作、运用的经验和规律;积极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对优化教学过程具有加速器的作用,是建构整体优化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情境意识普遍得到广泛体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的情境意识不断得到加强,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根据学校教学实际,进行了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设计和应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了广阔平台。一是语言创设情境,讲故事、猜谜语。如《小乌鸦爱妈妈》的教学首先以“乌鸦”的故事引入,渲染了与课程内容一致的教学氛围。二是活动创设情境,做游戏、课本剧、情景剧,通过形象、逼真、生动的表演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三是媒体创设情境,教师教学过程中巧妙使用投影仪,播放DV音乐、电视片段、展示图片等,创设了与课程文本相符合的教学情境,基本符合适度、适合、适用、适时的“四适”原则。如教师在上《我总会和您在一起的》时,用媒体播放惊心动魄的故事片段和图片,立刻把学生引向课程文本,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思想有了明显的转变。课程改革要以先进的理念作指导,课程试验也会影响和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三年的新课程试验,使广大教师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有了更深的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构建现代化的课程体系;改善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教学模式;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教育观念的更新,推动了新课程试验的进展,使高中教学改革出现了可喜的局面。 2.教学基本能力不断提高。驾驭课程教材能力是搞好试验的基础。通过抓好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使用和评价三个重要环节,教师基本掌握了新课程。如对新大纲,一要做到正确理解课标各部分的内容、特点和要求;二要对课标的重点内容要用“三个层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去理解和把握,进而会运用新大纲的要求和精神理解教材、指导教学,明确本学科的教学改革方向。对新教材,通过对新教材的学习、研究和实践,要做到深刻理解教材,正确分析教材和科学处理教材,使之转化为适宜的教学内容。 通过一年的新课程试验,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设计的能力、评价与总结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变化,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3.科研意识普遍加强。课改促科研,推动了群众性教学专题研究活动的开展,教研成果颇丰。一年来,学校共收到各级发表或交流论文100余篇,获奖论文20多篇,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个人,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带动了学校课改工作的发展。 4.初步形成了一支学科教学骨干队伍。抓住新课程试验的机遇,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专题培训和教学实践,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如今,涌现了一批不同年龄层次在全市、县知名的骨干教师。共有10多名教师做过县级研究课,多名教师在市、县级评比活动中获奖,涌现出的学科教学骨干队伍在我县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较大的转变,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1.培养了学生的能力。随着课改的进行,我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为学生的学服务。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学科教学注重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所以我校高2013级学生的学科能力,如语文的写作能力、英语的听说能力比往届学生要强。二是理科更加重视实验,积极进行实验教学改革;高中开设活动课、劳技课,加强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所增强。三是各学科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自主学习,适当引入探究性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学校十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增加研究性学习内容,地理、生物、美术等学科开展研究性课题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正在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用浓厚的学习兴趣、自觉的学习态度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来概括,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课改,广大学生的自学、自思、自强、自律的良好习惯和品质进一步形成。 3.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在试验开始,不少学校担心教学质量会受影响,对新课程试验心存疑虑。测试表明,全面实施新课程方案,认真进行试验,学习成绩是可以保持稳定的,教学质量不会降低。 4.学生的艺术素养有所提高。按新课程计划开设了艺术课程,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学生反映,过去欣赏音乐,只不过是官能欣赏,满足于悦耳罢了,现在知道,还应从音乐要素、音乐风格、音乐与姊妹艺术结合等角度来欣赏,达到理智的欣赏,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这种艺术欣赏价值的变化,说明高中生的艺术修养正在逐步提高。我校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采取了有效的措施,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新高中课程试验三年来所取得的基本经验有以下几点: 1.坚持把实施新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为试验的核心,也是课改的方向。 2.坚持把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工作贯穿于试验的全过程。认真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是搞好新课程试验的重要前提。3.坚持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水平的工作贯穿于试验工作的全过程。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搞好试验工作的关键。4.坚持加强教学管理,把管理和教研相结合贯穿于试教全过程。加强教学管理是搞好新课程试验工作的重要保证。 三、存在的问题和基本策略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育思想和观念还相对滞后,当前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重教轻学、学生的主体地位仍未真正得到确立,已经形成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尚未转化为有效的教学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尚未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课堂教学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尚有差距,一些学校教学管理尚不规范,个别学校教学设置较为落后;新课程还要不断改进;课改和考改互相配套、促进,有待于进一步落实。 (二)基本策略 1.以“三个代表”思想和第三次全教会精神为指导,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和实质,继续坚持课程改革,积极推广课改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进一步树立课程新理念。要用大课程观,并结合我市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把握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堂教学)、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改革的要求和发展趋向,充分研究和理解经修订的新课程计划、新大纲及新教材,为在扩大试验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3.继续搞好师资培训,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充分发挥试教骨干教师的作用。 4.以教学科研为先导,加强专题研究,进一步提高新课程试验的质量。重点研究专题有:大力开发地方和学校课程,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继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加强体现素质教育特点的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5.进一步完善以研究、指导和管理课程改革为主要职能的三位一体的组织运行机制。 回归教育的本质,顺应未来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新的时期,九龙中学将一如既往,坚持深化素质教育不动摇、坚持提高教学效益不动摇、坚持发展办学特色不动摇、坚持打造农村教育品牌不动摇,在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中继承和创新,在对教育事业的奉献中探索与进取,努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宽松 和谐的环境,为邻水县的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〇一一年七月一日 践行新课程理念,实现教学新突破 以往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只是教师单方面的活动,忽视学生的学,学生处于次要从属地位,只是课堂的听众与看客,教学只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与加工,将学生视为被加工的对象。这种强行灌输的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整齐划一的“标准件”,完全抹杀了学生的个性,造成学生独立性、自主性与创新精神的缺失。新课程改革对传统教学提出了重大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观念。新课程强调,教学不是某一方的活动,而是教与学的统一,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与沟通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二者平等参与、主动合作。这样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合乎学生个性而又富有人文教养和创造精神的。这些全新的教学理念顺应时代的发展,符合教育形势的要求,具有极大的前瞻性与发展性,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思想,践行新课程理念,实现教学新突破。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浅谈如下。 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先导,诱发自主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先导,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兴趣是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对认知事物的选择性心理倾向。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只有对学习对象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表现出积极的学习行为与高涨的学习热情,才能主动而积 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非常关注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提出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目标、学有动力。在教学中,我们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教学的先导,诱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以视听盛宴,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这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们要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而愉悦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为教学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中心,创设自主学习环境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循规蹈矩,完全被限制在座位上,不敢有任何逾规之举,不准随便发言,不许做动作,发言要举手,做任何事都必须要经过教师的同意,整个教学氛围枯燥而紧张,学生备受压抑与束缚,学习主体性缺失,完全处于被控制的课堂从属地位。师生地位不平等,不利于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要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就必须改变这种对立的师生关系,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创设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自主学习环境。因此,教师要放下课堂控制者、权威者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打成一片,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的畏惧与紧张心理,降低学生的消极情绪,解放学生的双手与大脑,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论。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精讲少讲,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机会,让全体学生都能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都有机会进行主动思考、积极思维,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基于自身基础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当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成为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要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展开自主学习,同时又要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教学中来,给予必要的指导与启发,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探究活动。 三、以促进多向互动合作为手段,探求自主学习途径 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谓多向互动合作是指教师与学生一起组成学习共同体,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互动与合作,而不是由教师单向地传递给学生。这是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展开自主性学习的集中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灌输式教学,要以问题为契机,形成教师置疑、学生质疑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教学的多向互动合作。每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时,我总是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地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得以充分调动,提出了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整理与重组,然后与学生一起来解决。在这样的学习中实现了教师与学生角色的互换,教师与学生既是教者又是学者,从而实现了变以往的单向灌输教学为多向互动合作。 四、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目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更加关注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对于问题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我们不能以所谓的标准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思想,禁锢学生的思维,而是要鼓励学生勇于求异,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来思考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得出与众不同但却合乎情理的答案。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敢于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积极的探究中进行创造性学习,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与提高。如在学习《穷人》这一课时,我提出:“五个孩子为什么能在海风的呼啸声中睡得那么熟呢?”有的说:“他们还小,外界的事情干扰不了他们。”有的说:“家里温馨舒适,当然睡得香。”有的说:“白天玩累了,晚上就睡得好。”„„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答案自然也不同。虽然与教学主题关联不大,但这些都是学生依托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所学,通过自主探究所得到的答案。教师对这些答案不能轻易否定,不能过于重视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中发现智慧与创新的火花,善加诱导,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培养学生能力的契机。 总之,新课程标准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我们要将新课程理念运用于具体的教学活动,要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开创语文教学新局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责编 张亚欣)第四篇:高中新课程实验阶段性工作总结新
第五篇:践行新课程理念,实现教学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