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学习

时间:2019-05-13 10:5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新课程学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新课程学习》。

第一篇:高中新课程学习

高中新课程学习

通过对高中数学新课程学习,让我对高中新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第一,内容编排呈现新的特点: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它在人类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数学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

第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材的设计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智力发展,性格特点等多种原因会造成,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差异,表现出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这种现象是切实存在的,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对每个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第三,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

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其中系列

1、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

3、系列4由若干专题组成;每个模块2学分(36学时),每个专题1学分(18学时),每个专题可组成1个模块。对于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进行选择。总之,通过培训让我更加了解了新课程,因为进行新课程仅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比较充分的理论准备,必须要有教育观念的更新,在今后将以实际行动来实践新课程。

第二篇:高中新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十天的高中新课程培训学习即将结束了,这些天认真观看了视频,阅读了专家文章,对新课程有了新的认识,接触了许多新的理念:新课程,新课改,模块,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以学生为主体等新名词,对新课程有了粗浅的认识。

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做为一名教师面对新课程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新课程的特点

高中化学新课程分为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其中必修模块是选修模块的基础,选修模块是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与深化。根据课程标准的设计,6个选修模块之间是平行关系。从内容上来看,必修模块几乎包括了以往高中化学三年所涉及的所有内容,但由于必修模块中具体的知识点作了精简,教学要求作了调整,大多数只是形成一般的概念,了解基本的研究方法,相关内容在选修模块中都将进一步深化。高中化学课程结构图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时代性和人文性,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倡导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采用学分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需要。

二、学习新课程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内容。

我们目前还没有仔细研究过高中的新教材,但是通过这次学习我已经知道高中化学新课程是在初中化学新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具有双重功能和双重基础性,即一方面要促进全体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所需的科学素养;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所以我们教师首先要学习好新课程、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要求教师对教科书知识结构内容作适当调整,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教材处理是教师教学的前提,首先要求教师了解各模块教材的基本结构,深刻分析各模块教材的编写思路,明确重点知识的化学内涵,揭示不同教材中化学核心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其次,要求教师能够根据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实际收集有关的教学资源,对教材的单元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删除教科书中某些不适应学生的知识内容,并适当增加新的化学学习素材,改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途径进行教学,以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要。

三、教好新课程

1.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能够感受到的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化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验教学,要充分开发化学实验的各种教学功能。实验既是教学手段,又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实验的认识论功能,而且要从方法论的角度审视实验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世界的有利工具和方法,并初步学习使用这种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的学,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每一节课。

总之,我通过这次远程教育了解了新课程,为学好新课程,教好新课程,新课程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学习高中历史课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学习高中历史课

汪世勇(贵州师大附中历史教研组)

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学生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快乐学习、学有所成。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然而,长期以来,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却始终叫同学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关于历史学习方法,也仅仅简单地停留在机械重复、简单背诵的层面。长此以往,势必会形成一个误区:历史似乎只是与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结果、意义、影响、评价等等有关,而从未与兴趣、知识、素养等结成一种缘分!

笔者以为,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更作为一门高考学科,学习现状不应该如此这般,历史的学习,毫无疑问,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啊!在此,笔者愿将学习历史的个人经验及心得与大家一同分享。

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如此说道。大量的研究表明,作为社会的人,他可以是一个个体,也可以是一个群体,其成功或者失败,主要的原因,不在于这个人的智力水平,而主要取决于这个人是否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看来,作为一名中学生,若要取得我们所期待的成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是其中的必备条件。

高中,人生一个极其重要的学习阶段。其间,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我认为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课上听课、课后复习等基本环节。

1、课前预习,对于一个高中学子,是学习历史的第一环节。课前预习,其主要的目的是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或者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宏观上的掌控。如此一来,到了上课时分,同学们就会做到有目标性地听课,有目的地听教师关于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集中主要精力攻克新课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如此看来,学习新课前务必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那么,如何做好预习呢?

首先,在进行预习时,学生应认真、仔细地阅读新课文中的学习内容,对照关于知识点(或历史的一些术语的解释;或知识点的简介等等)注释,参考课后练习题。如此,可以精准地学习一些知识点。

其次,预习时,可以联系相关历史或者其它文史类知识,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

再次,笔记,是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课前的预习,做好笔记,也是完成预习的重要条件。在预习的过程中,我们不妨把那些我们认为的疑难问题,一字不落地用笔写在书上的空白部位或笔记本里,为正式地上课作好充分地准备。

最后,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我们如果发现有与新知识相关而又未能牢固掌握的旧知识时,应先回头来重温旧课,并弄懂旧知识。

当然,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能做到的。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生,我们必须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道理。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我们的学子,必须坚持每天预习,否则,失败可能就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来到你我的身边。

2、上课时认真听讲,是学习历史的重中之重,关键处的关键。

在这个环节,学生在上课之前,必须准备好上课时所需要的课本、笔记本、作业本、工具书及学习用具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上课时的认真听讲。否则,课堂上的乱象就会丛生,或借书、或借笔记本、或借笔、或龙门阵四起。如此这般,这课,会有着怎样的效果,我们不得而知。所以,上课的时候,要准备好我们所需要准备的用具。

听课时,我们要专心听老师对于各个知识点的讲解和同学们关于一些问题的发言,要积极思考我们在课堂上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并积极地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不要羞涩于自己的意见,自己有想法,要敢于发表,做到敢想敢讲。

再有,随堂笔记。在做这一项工作的时候,注重学习要点的记录,务必做到准确性、完整性。更为关键的是,学生应当把课前预习的学习心得与教师对新教材的讲解加以对照比较,强化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若有错误或者不对的地方,需纠正自己之前的认识,不断加强、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如果对学习的一些知识或者难题有疑问,可以及时在课上向老师提出,也可以在课后与老师或者同学们探讨。这样一来,可以解决一些我们个人苦思冥想也想不出来的问题,甚至强化对于知识的理解。

3、课后复习,是检验巩固已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一节课上完后,同学们要进行及时的复习。复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不能一概而论。但为了同学们搞好复习,在这里,笔者姑且将复习的种类分为以下三种:一天一复习、阶段性复习和总复习。在我看来,复习的阶段不同,其目的与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并且,在不一样的阶段,效果也不尽相同。

一天一复习,其主要目的是巩固上课时所学到的新知识,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学生必须做到及时整理、修改、补充课堂笔记,深化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做到知识不留盲点、不留死角。

阶段性复习的目的主要是使已学到的知识更加的条理化、系统化、模块化。在这一阶段,主要是以周、月、季等为单位,对每一单元、每一章节知识的强化理解,复习时需做到知识类比、归类,把握重点与难点,新学知识和已学知识的联系,做到融会贯通。在阶段性复习时,特别要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养成,一方面,强化的已学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深化对已学知识的理解。

总复习的目的是对一个学所学的知识全面进行复习巩固,所以,在进行总复习时,我们的学生,需要对照教材的要求,根据已制定的作息时间安排表,安排好复习的时间。并且,要制定好符合实际情况并且可以进行实际操作的复习规划,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查遗补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杂症,以期实现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二、历史学习,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走访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同学之所以对学习历史这么学科表示头疼,究其原因,只因为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繁琐的记忆与背诵。毋庸置疑,历史学科的学习,确实需要那些繁琐的记忆。不为别的,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而言,记忆的东西越多,就越富有创造力。“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这是近代以来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的话。其间,彰显出来的,是记忆的真谛,也充分表明了记忆与背诵的功力在历史这一门学科学习中的重要性。

对于高中历史学习而言,笔者认为,有效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材料学习法。指的是在学习历史学科的过程中,学生应充分应用各种方法,积累大量的历史材料(或图文,或文物等等皆可),并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在这一学习方法中,搜集、整理、归纳、质疑、比较和识记等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此一来,学生可以更深刻、准确地体验、感知、理解和阐释历史,并培养我们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历史这么学科。

2、观察学习法。顾名思义,学生运用自己的观察能力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观察能力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也是思维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基础。其主要内容,是对历史发展过程中先民留下来的实物、历史图画和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处的环境等的观察。高中学生在学习中,可通过观察实物,包括原始性实物、再造性实物,如文物、遗址等,并联系学生以往所学习过的历史知识,以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从而为学生思维力和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发展做铺垫。

3、思辨学习法。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其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与具备相应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根据史料,独立思考,释读历史,解读历史,认知历史。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的学生能运用思辨学习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其中,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况等形式,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解读历史、释读历史、认知历史,甚至解读身边所发生的人和事,并形成自己独到的思辨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践学习法。即指让我们的中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情景模拟和解释现实问题等途径来学习历史的方法。运用这种学习方法的关键是事先要有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只有做好充分准备,这种学习方法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在这一环节,调查、访问等等,可以

是学校组织,也可以学生自行安排,总之,达到效果即可。

总而言之,历史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可同一而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因为,无论任何一种方法,只有用到了对的人身上,才会有明显的效果。以上论断,仅供参考。同学们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历史的法宝,才是好方法。

参考文献:

1.赵秀玲主编,《历史教育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2.谢长法主编,《中国中学教育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3.郑流爱著,《平生怀抱在新民——梁启超的历史教育思想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4.李稚勇,周仕德,陈新民著,《中外历史教育比较研究》,长春出版社2012年1月。5.王雄著,《中学历史教育心理学》,长春出版社2012年6月。6.冯新虹著,《历史教育的魅力》,西安出版社2012年6月。

7.孙昂著,《零距离看美国中学教育——从纽约中考到中国学生读美国高中》,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

8.施良方主编,《中国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11月。

(作者简介:汪世勇,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历史教师,中学二级教师职称。)(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5年3期)

第四篇:高中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学习总结

本次学习从7月25日至8月7日,其中7月26、27两天是参加《全国高中学校数学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暨研讨会》,7月28至8月6日是参加《教育部XX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专家团队答疑工作》。下面我详细汇报一下。

在《全国高中学校数学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暨研讨会》上的收获可以用一下关键词来总结:“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数学阅读理解、作业评价、数学本质。”新课程的主持人刘坚、王尚志、张饴慈、张思明等都做了报告;6个先进学校的代表做了发言。共有大约150名专家、老师出席活动,还有数学通讯、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等杂志媒体参加。虽然新课改没有实质性与根本性的突破,但是已经有很多学校抓住机遇、走在前面,而且教育部门对此次新课改决心很大、极为坚决,不积极推进新课改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在《教育部XX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的10天中,主要是以课程专家的身份每天批改作业、上午学术报告、穿插小组座谈研讨、晚上学术沙龙等活动。可以用一下关键词来概括:“把数学教的更简单。”“把数学的本质教给学生。“‘问题’对数学课堂太重要了。“‘图对于数学太重要了。”“学会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探索。”“‘数学阅读’的培养。”“三维生态教学课堂”。“课堂教学观察。”“教学活动经验。”“区域教研。”“作业评价---学生批作业。”“双向数学建模”“数学阅读理解”。。。参加此次培训的老师大都是水平很高的特级、高级教师,他们的理念先进,大多有突出的教学成果,他们所在的学校也都有新课改先进的经验。相比之下,我的水平就很有限了。

新课改还没有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突破,可是时代的步伐不可阻挡!全国取得成果的学校已经很多,他们已经成为领先者,因此我只能在下面听他们的老师讲座。与我同去的青岛二中的朱军老师也得到了很多老师、学校的关注,因为他们青岛二中在课改方面的地位是:“北有青岛二中,南有深圳中学。”本来自己带了一些教学上的东西,可是听完人家的报告后就不敢拿出来了,也没有机会拿出来。我在高考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可是大家谈的都是教育教学,高考根本没有成为研究对象!我在教学方面有些东西,听完别人的报告后觉得很不成熟也没有敢拿出来。不过,在最后一次研讨时,我利用讨论高考题好坏的机会做了一个主题发言,算是对学校有一点交代吧。

下面是是一些个人思考。

一,关于数学教育教学的思考与困惑:

1,为甚麽不是数学教学呢?我们很多时候忽视了教育。新课改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老师不只是教数学,他也是老师也要育人!为甚麽我们老师抓学生越来越近、成绩越来越高,可是师生感情越来越淡呢?这一点我并没有好的想法与做法,但是我们要高度重视此事!

2,我们为甚麽没有名师、名师工作室呢?我们拥有“打不垮的数学老师”可是却没有有特色教学经验与成果,我们可以在高考中取得不错的成绩却得不到全国先进学校的认可,我们有各种形式的个人教学与集体备课却形不成一种统一的先进的教学模式(即数学组有语文组没有的,我们学校有其他学校没有的)。数学组的强大离不开水平的老师?高水平的数学老师也只会诞生在优秀的数学组内?优秀的数学老师必须要进行大量的学习,我们在繁忙那个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学习呢?

3,这一次学习了很多经验。可我想是不是可以照搬某一种模式(如:杜郎口?)?如果各学一点会不会成为“四不像”?如果彷徨等待会不会成为“教育的罪人”?我们的现实情况允许我们迈多大的步子?举个例子:学案没有被证明是一定更有效地教学载体,也没有被证明是唯一载体,我们是不是坚决做下去?(青岛二中已经淡化了)。我们有没有更好的载体?如果老师们各用个的载体会不会很难控制整体水平的提升?

4,我们如何将数学的本质教给学生?我们敢不敢完全按照新课程标准授课?(如选修课敢不敢开齐?数学建模等能不能开展?等等)

二,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1,“问题”。“问题”成为本次学习给我最深印象的词。如何创设有效数学的问题情景?(即数学背景。体现数学价值,抓住学生的心。)如何提出有效的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如何提出有效的问题引发学生合作学习?“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已经成为新课改的课堂教学的“骨架”,他们都需要有效地“问题”。但是我们的老师目前基本没有主动制造有效“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我觉得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我自己喜欢编题,可是张思明博士一模型连问编十几问是我极为震撼!

2,“教师与问题”。我们没有形成有突出特色及成绩的数学教学模式,可是我们不乏优秀的老师。如何整合我们的教师资源?如何使得教师个体与数学组整体相辅相成的共同提高?我个人觉得:我们不妨就是以学案为载体,以集体备课为平台,充分发挥所有老师的智慧在教学上重点先进行“问题”意识上突破。我觉得我们老师“问题”意识的提高后,制造“问题”的能力自然就有了!为甚麽我们的学生提不出问题?因为我们老师就提不出问题!我们一节课平铺直叙的听课的数学老师都想睡!举例:江苏南通的葛老师某节课的问题情境“周杰伦的专辑。。。”,学生怎能睡着呢?城阳的柳美欣老师课堂用“西瓜图片”引入,课堂怎会无味呢?也许提出一个问题不用一分钟,可是制造这个问题绝不仅仅是超过一分钟的时间问题!“没有问题的课堂不是好课堂!”“课堂一开始就给学生问题。。。课堂结束学生有了更过的问题”这是好课堂!

3,“课堂观察”。这一点我是内心反对的,因为我教学就很随意,我不喜欢没有创造力与个性的课堂。但是,东北师大与青岛二中的老师都认为其操作合理的话会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帮助很大,我的理解就是至少参加比赛容易获奖!至于如何课堂观察?是不是连学生笑了几次都要记下来?。。。我并没有成熟的办法。

4,如何找到我们的特色?数学组有语文组没有、我们学校有其他学校没有才能称之为特色。如果我们取得成果就可能获得国家级课题,至少对老师们来讲开国家级公开课及发表国家及论文的机会有了。这点我也没有成熟的想法。有个“教学活动经验”好像目前国际上也在刚刚开始探索阶段,不知好不好研究?

由于接触到了全国先进的教学经验与成果太多导致自己还有很多很多没有来得及消化,因此今后还要不断的学习体会。由于对“问题”印象太深了,所以在总结里“问题”较多。很感谢庄老师给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真的很有收获。

第五篇:高中新课程数学课堂论文研究性学习论文

高中新课程数学课堂论文研究性学习论文高中新课程数学课堂论文研究性学习论文

高中新课程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初探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目标定在研究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研究性学习”是高中新课程的必修课。【关键词】高中新课程数学课堂 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强调的是学生研究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即研究性学习。

一 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应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作为新课程的重要构成部分,自我角色发生了转变,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教师由教学权威向教学平等参与者转变,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主动参与者,师生在课堂中是平等的。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素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尝试让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教学,努力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放手给他们一个自行研究探索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发现,在自我发展中创新,改革以“接受性学习”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思考的重要问题。二 改革传统授课模式,大胆进行研究性学习

长期以来,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是教师认真地讲,学生专注地听,主观色彩浓厚,总认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常常担心数学内容没讲透彻,久而久之,大多数学生已习惯了“老师自己讲,学生被动学”的注入式教学模式。现代数学教育理论证明,数学不是教出来的,更不是简单地模仿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出来的。因此,上课前,首先安排学生提前预习,做好知识的准备。上课设立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更集中,研究的热情越来越高,各自的数学思维风格也逐渐体现出来。其次是课后作业,原则上绝不选择题海战术去困乏学生,而是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心理精心配置两、三个有研究价值的题供他们研究,然后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三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创建优质高效课堂 要实现优质课堂的创建,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上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平等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沟通,进行合作交流。优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发生了本质的转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较多的使用小组讨论形式,大量进行课堂提问,师生互动法等方法组织课堂教学,这样彻底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出现了生动、活泼的探究型学习的场面。高中阶段,学生精力旺盛,思想活跃,有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四 引导探究发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知数学知识,发现论证数学定理、推导数学公式、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争取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使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必修集合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及其研究探索性的思考题,激发学生追求新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问题一]围绕集合概念设计以下问题:(1)概念中的“元素”可以是一些什么东西?(2)元素和集合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3)集合中的元素有哪些特征?(4)常用的数集有哪些?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

[问题二]围绕集合的表示法设计以下问题:(1)表示集合的方法有几种?(2)什么叫列举法?(3)什么叫描述法? 围绕上述两个问题,师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共同研究探索。在共同研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探索能力。五 以实际问题为背景,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和形关系的一种抽象。因此,在数学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的问题,并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新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函数应用教学上侧重于应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已有的成果出现的函数模型,具体讲:(1)常见的指数型;(2)常见的对数型;(3)常见的幂函数型;(4)分段型。

[问题一]2000年,某人向朋友借了10000元钱,月利率是2%,时间半年,请问半年后这个人要归还的钱一共是多少? 这是按单利计算利息的函数模型:y=a(1+xp)。

[问题二]某人往银行存入10000元,每期利率为1.5%,试计算5期后的本利和是多少?这是按复利计算利息的函数模型:y=a(1+p)x。

由于问题设计具有时代特色,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享受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也从数字中感受到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绩。

总之,高中数学课必须让研究着问题的学生走进课堂,教师必先为学生营造一个研究问题的良好氛围,在数学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只不过是师生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环节,只要数学老师把研究性学习先深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上,将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下载高中新课程学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新课程学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音乐新课程学习总结(优秀范文5篇)

    高中音乐新课程学习总结 实验中学熊 敏 前后近半月的新课程学习,我们是在不断的收获中走过来的。从观念到课堂教学的实施,从为什么这样做到怎么去做,从拓展专业知识到促进教学......

    关于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学习中的思考

    关于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学习中的思考 李钱华 十堰市第十三中学 摘要: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今年我省思想政治课的课改也正如雨后的竹笋样节节高——新的课改理念开始......

    新课程学习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些天的培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

    高中新课程作业本化学

    高中新课程作业本化学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本大题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瓷碗破碎 B.榨取......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研究专题(参考)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研究专题(参考)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思想政治学科组提供)专题一: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前后课程标准和教材的......

    高中新课程培训总结

    中牟一高 新课程培训总结 2009年河南省进入新课程改革第二个年头,08年暑假,我校在上级的统一安排下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培训,老师们对新课程、新课标有了更......

    高中新课程实践心得体会

    高中新课程实践心得体会 xxxx年度第一学期是新课程在xxxx实施的第一个学期,到今年的新课程第一届高考,我与我的学生一起经历着,在这将近三年的日子里,看着新课程的实施,看着一些......

    高中新课程改革学习体会

    高中新课程改革学习体会 心得一: 我们在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时听到几个频率较高的词语:新课程意识、评价方式的转变、要给学生减负增效。。。。。 其实,每次一听到这些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