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学习中的思考
关于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学习中的思考
李钱华 十堰市第十三中学
摘要: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今年我省思想政治课的课改也正如雨后的竹笋样节节高——新的课改理念开始深入人心,这必将对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形成严峻挑战。我们为了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本文从三个层次谈高中思政新课改学习中思考的问题及策略:首先介绍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其次我谈了谈新课程改革学习中思考的问题与分析,最后应对思想政治新课改问题的思考
关键字:高中思想政治 新课程 教学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今年我省思想政治课的课改也正如雨后的竹笋样节节高——新的课改理念开始深入人心。这必将对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形成严峻挑战。因此,客观准确的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手段,来积极应对这次新课改,是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现在,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育工作者,我就来谈谈高中思政新课改学习中思考的问题及策略: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1)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过分注重知识的机械传授,教师是“传道者”。而新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教师最重要的使命将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创设来自生活的教学情境,并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2)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过分强调学科知识逻辑和学科本位。而新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科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3)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一味认真听讲、机械回答问题、认真记好课堂笔记等,属于典型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新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将改变一味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培养学生搜索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4)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过分注重教师的绝对权威,教师的观点是不容置疑的“绝对真理”。而新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让教师适应风格迥异的学生。
二、新课程改革学习中思考的问题与分析
在高中思政新课程改革中,新教材的一个最突出、最显眼的问题就是内容多、课时紧;探究多、教授少;活动多、理论少。
(1)教学内容顺利贯彻难
在高中思政新课程改革中,新教材的一个最突出、最显眼的问题就是内容多、课时紧。思想政治课新课程删除了些繁、难、偏、旧的东西,增加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新的知识,并结合探究案例情境新的教学方式予以给同学讲解。但由此就产生了个问题:新教材拥有如此多的知识,又涉及到如此多的教学方式,我们如何能使课堂教学顺利贯彻进行下去呢?要想解决此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原因一:内容繁多
新教材紧跟时代要求,增加了很多具有时代特点的知识。如增加了公民政治生活的内容、公民与政府关系等内容,使知识体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中,采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原因二:教学方式转变带来的课时问题
首先,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提倡开放互动教学方式。给予教学情境,使学生深入其中;开展合作探究,鼓励学生亲自体验;进行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自我思考等。这些教学方式一方面获得了广大教师的认同与肯定,另一方面也使老师们不仅困惑:我们抛弃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利用诸多的教学方式,在充满各种变化与未知的丰富的活动中学习,这需要我们以花费大量的时间为代价;理论的学习与提升又是一个过程,教学方式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的顺利贯彻遇到了问题。
例如:在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培训中听到的一节课《财政的巨大作用》:这节课大概是这样完成的:引入课堂知识三分钟,课堂讨论十五分钟,课堂总结三分钟。在这节课知识学习中,教师为了使同学更好理解财政作用,还将学生带入天津城际铁路站中,让同学们亲自去看、体会领悟此。但我想说这样的教学,课时够嘛?由此看来,教材设计了众多活动,并希望在教学中一一开展,可能有时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
其次,在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下,我们提倡采取新的教学方式,这对于我们初次涉此的教师而言,我们是缺乏经验的。一方面,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的开展我们心里的确没数,虽然我们进行了培训,但是对于这些教学方式我们在概
念上也只能是个大概,短短的学习并不能使之透彻。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什么时候需要老师讲解,什么问题需要学生活动,什么问题需要探究,探究到什么程度等等,我们还不是很清楚。另一方面,教师对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比较陌生。活动设计与活动效果有较大差距;活动设计的深度把握不准;活动设计与教材的要求还不能保持同步。同时我们为了单方面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会自己选用些课本中没有的教育资源,这样有时又会偏离活动设计的最终目标。
(2)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一致性难
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不一致性,是在教学中遇到的又一个难题。
这表现为: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与教学绩效差;学生活跃但知识掌握欠缺等。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为:教师把新课改教学的理解存在误差,没有真正领会新课改的意图所在——“授学生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只注重外在的、表面的、具体的形式,而没有注重对学生思维、认知、情感的培养。教学活动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而应有明确的指向性——为了学生!
(3)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一致性难
教学理念与实践一致性难,是在教学中遇到的又一个难题。
我们高一大多数教师在暑假都参加了2次的新课程培训,对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三贴近”原则、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式教学等都深入人心。但要将其真正的转化为教学实践,我们还真有些许疑惑:是老方式换新提法,我们照旧教学?还是新旧方式的融合,对传统精华保留加入新的理念方式?甚是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此,我认为:我们应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有利结合,开拓创新。每一项新的事物的发展是不会一帆风顺的,他会遇见各样的困难与挫折,只要我们找准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我们都会实现教学理念与实践的较高一致。
三、应对思想政治新课改问题的思考
1、准确理解现行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体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这是本学科新课程改革的最大点。
教材是落实课标的载体和手段;教材依据课标又不拘泥于课标。我们要把握好凸显
课程的基本教育目标,要把教材中与时俱进最新的理论成果给与掌握,要将旧教材中滞后性的观点思想予以摒弃。如:在教学前,我们要认真对比新旧教材,了解在新教材中,增删了哪些内容,只有了解了变化,我们才可以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思想教学才能与时俱进。如在《政治生活》教材中对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编写中,表述了我国政府改革的新观点,即建设服务型的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等,这有利于我们使学生能更加准确的当前形势以及国家各项政策。
2、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各种教学方式各有各的特点,我们怎样才能选择一种既适合教材内容,又适合学生理解,还适合我们老师讲解的教学方式呢?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考虑教学方式自身的特点考虑,而且我们还要看看其他的各种因素,看我们的教学时间、学生的接受能力等综合考量。
3、认真把握新教材的“神”,不要局限于“形式”
我们要使学生将教材中的知识得以内化,提升自己能力,这是新课改的目标所在。因此,我们要真正从传统的教学中解放出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结合,使学生达成既定目标。我们课堂的每一项活动都要有明确的指向性,新教材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但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也不能整节课硬“灌输”。我们要有的放矢例如,把握每节课的“神”,更好地驾驭课堂。例如教材正文中的知识窗、教材链接、看一看等,需要学生自己去完成、了解、掌握的,就让他们自己主动地去完成;教材中的议一议、探究性活动,要真正落实,不要流于形式,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掌握运用知识。
总之,思想政治新课程要求我们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要积极探索适合于我们的教学的各种因素,使学生真正掌握到应该掌握的东西。
第二篇:谈对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谈对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学号:0903040004 姓名:陈章龙
一、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三大重点:实现课程功能、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2
(一)课程功能: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转变。......................................................2
(二)教学目标: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2
(三)教与学的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3
二、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三大难点............................3
(一)课程改革的最大阻力:来自旧观念的束缚。...........3
(二)课程改革的最大困难: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评价与考试制度。..............................................3
(三)课程改革的最大挑战:研究性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教师要指导研究性学习,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三、课程改革教学中容易产生的三大误区....................摘 要:新课改给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注入了一支强生剂,但现代教育的理念及方法尚处于探索之中,目前中学思想政治新课改教学现状与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远不相称,教学改革必须不断深入推进,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随着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到新课改教学实践的行列,思想政治新课改教学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思想政治;新课改;教学;思考
面对着信息化和国际化高度发展、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基础教育作为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石作用更加凸显的时代,面对着物质生产的高速发展而精神生产相对薄弱的时代,面临着现代高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精神、道德、生态、知识压迫危机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种种困境,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思潮风起云涌,全球教育改革迅速发展,各国都在积极应对努力培养适应未来生活的全面发展的人。面对如此的国际形势和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即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教与学的评价和管理制度。因此,我认为高中思政教学推进新课改的重难点和容易产生的误区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三大重点:实现课程功能、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课程功能: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转变。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深刻分析了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鲜明地提出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新旧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课程目标从单维向多维的转变。旧分科课程的特点是: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对独立,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强调学科知识的优先性;以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为线索,强调本学科自成一体;新课程的特点是:新课程的内容更具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教材内容多为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内容强调了“五性”特征――即科学性、社会性、生活性、实践性与整体性;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实现了分学科课程目标由“知识与技能”的单维目标向三维目标的转变。
(三)教与学的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课程所要完成的三大主要任务中,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尤其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核心的任务。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最终目标是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培养出来的人能够比传统方式培养出来的更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因而我们把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本次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素质教育能否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
二、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三大难点
(一)课程改革的最大阻力:来自旧观念的束缚。
一切改革的最大阻力都无一例外是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与一切新事物诞生的命运一样,新课程改革的最大阻力同样是来自旧观念的束缚。我们实施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不见成效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减负”声越响学生的课业负担越重的原因也在于此,因此,要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标,就要转变人们的教育观念,尤其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社会、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对学校的评价观念。
(二)课程改革的最大困难: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评价与考试制度。有人报怨:如果高考不改革,新课程改革实验将无法取得成功。更有人把高考制度批的体无完肤,建议取消高考。其实我国高考制度是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和借鉴的,美国基础教育的许多改革正向我国借鉴成功经验,正沿着与我国几乎相反的改革方向前进,这说明我国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还是有许多合理性的。但许多弊端是大家深有感触的,如“高考升学率成为政府与社会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指标”、“用一次性的书面考试成绩来取舍学生的大学学习权”、“用终结性的学生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等。因此,必须改革并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评价与管理制度是迫在眉睫,但真正改革起来却要受到现行教育体制与社会环境的制约、旧的教育观念与现实中“功利”思想的阻扰,必须解决具体实施可操作性困难、能否得到社会认可与支持等难题。比如高考的指挥棒仍有无穷的魅力和威力,如何进行高考制度改革、解决高考命题中的技术性问题;如何改变社会上以能否上大学来评价学校、老师、教育的观念问题;如何改变家长以分数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评价学校,改变我们的课改还要被分数所困扰等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三)课程改革的最大挑战:研究性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教师要指导研究性学习,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通常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学生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材料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它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研究性学习备受政治教师的关注,纷纷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但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传统的知识结构与知识能力,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确立课题,如何正确处理政治学科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如何处理学习过程和学习评价的关系等等困难和问题却成为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实际教学中的种种障碍,所以说如何开好“研究性学习”这门必修课程已成为高中政治课程改革的最大挑战。
三、课程改革教学中容易产生的三大误区
(一)重视“学”而忽视“教”。新课改提出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变教本为学本,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增强教学互动,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但容易产生因强调学生主体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误区。
(二)重视“能与情”而忽视“知”。新课改提出改变课程过于强调知识本位向能力培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强调教学以引导正确的价值判断为核心,培养能力是关键,但不是放弃对知识的学习,掌握知识是基础,没有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培养是一句空话,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强调“主动”学习而“放任”学习。新课改提出主动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自主学习老师要有要求、指导和控制。探究学习老师应指导选择适当内容,合作学习不能仅追求形式,应注意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6.8 [2]《走进新课程》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
第三篇: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课题:必修2第二单元 第3课 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 作者:
马龙县第一中学
李正洪
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②《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题《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主要内容是讲述政府的职能是服务和管理。通过对政府职能的阐述,指明我国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本框分为三目:第一目主要从“危难之中见'公仆′本色”作为本框主要内容的情景导入;第二目主要讲述政府的主要职能及政府职能的有限性;第三目是在第一、第二目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体会政府管理与服务的作用,感受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同时指出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是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学生分析】
1、认知起点:高一学生思想活跃,学习过程中他们比较乐于参与,积极发言,有探究精神和活动实践能力,但只能简单对社会上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没能形成较为完善的认知结构。
2、学习兴趣:①对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有了解的兴趣;②对社会中发生的事件有探索的欲望;③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有认识的兴趣;④对通过活动的方式来获取知识有参与的兴趣。
3、学习障碍:①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健全;②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欠缺。③过分依赖多媒体信息,没能形成自我认识
4、学习难度:①情感的升华;②实际生活中的践行。【设计思想】 教育理念:
①“教材向生活的回归”,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要到生活中去体会,去体验,去拓展。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感知、思考。
②“动起来!”教师动起来,通过个性的宣扬来吸引学生;学生动起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手段的应用,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投入、参与、体验;教材动起来,通过解析、延伸、补充让教材中的例子、图片更加生动。
2、教学原则:坚持启发性、直观性、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3、教学方法: 探究分析法:教师引导,层层剖析,淡化结论,注重参与,强调过程。实例引导法:用具有本土特色的事例,以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事例来论证。
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解决教材中的疑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图示法:对部分较难理解的知识通过不同的图片的展示来解决。【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明确我国政府的性质和主要职能,理解从本质上看,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职能都是一种“管理”的职能,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的职能正从管理向服务过渡。同时,让学生能够对我国政府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的管理予以评判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政府职能的学习,结合实际生活中政府为民服务的实例,感受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利用实例引导法、讨论法、图示法、讲授法相结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政府面对困难和挑战所做出的果断决策,感受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作出了解政府、相信政府、支持政府和监督政府的价值选择。并积极寻求政府的帮助,培育现代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政府的性质、职能及处理人民与政府的关系(2)教学难点:评价我国政府部门履行职能的效果 【教具】:黑板、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目: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讲解新课之前,请你们请看屏幕的视频展示,思考这段视频说明了什么问题?(温家宝总理视察和指导灾区抢险救灾工作)学生答 教师总结:道理很简单,总理代表了政府,政府应该本着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开展各项管理工作,这是政府认真履行职能的表现。那么,政府的职能包括哪些内容,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新内容,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板书)第二目:讲授新课
教师:首先,我们要了解政府职能指的是什么?
教师: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阶级社会管理中的功能,是国家活动的基本任务和目的。通俗来讲,就是政府在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那么,这些作用又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
一、履行政府职能的依据(板书)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联系《政治常识》第一单元的知识回答。屏幕展示。(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和政府职能的关系)教师分析
教师: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政府的这四个职能 教师:政府的主要职能(板书)教师:在这四种职能中,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前提。为什么呢?请同学们看此职能的内容。
从内容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个职能的履行主要是为了国家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为此,国家必须处理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教师:在政治常识第一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最大的特点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为的是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教师:对此,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你认为在哪些事情的处理上政府很好的履行了以上职能。学生答
(参考例子:3.14西藏的打砸抢烧事件中,藏独分子企图通过极端的方式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对于这种不法行为国家予与了打击;与此类似的还有政府对“台独”言论的回应、打击“东突”恐怖分子等行为,这有利于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除此之外,打击“两抢”也是此职能的表现。)
过渡:同学们,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不是只要有一个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就可以了? 生答 教师: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为此,政府必须履行好经济建设的职能。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二个知识内容。(板书)教师: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经济建设的职能,就必须了解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
请问同学们,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学生答
教师: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解决这个矛盾的主要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政府为了保障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在履行经济职能时政府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教师:展示幻灯片
教师:政府在经济职能中有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教师:我们首先来了解经济调节的内容。(1)经济调节
教师:经济调节职能在《经济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宏观调控。
教师在这里引导学生复习下列问题:①宏观调控的原因是什么?(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为弥补市场自身的弱点和缺陷)、②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什么?(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③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教师:政府通过宏观调控的调节保证经济正常运行。在经济手段中,国家通常会利用价格、利率、税收等方式调节经济。请同学透视2008年中国经济的“五大取向”,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分析国家在哪个“取向”中体现了经济调节,是怎样体现经济调节的。教师总结:正是因为有了政府的宏观调控,才保证了我国经济持续的发展势头。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目光转回海南省,今年是我省建省20周年,在这20年里,我省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请你们谈谈,我省政府在哪些政策的实施上体现了经济调节的职能。生:参阅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回答。
过渡:我们也必须看到,我省经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但是,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出现的问题也就越多。所以,政府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做好市场监管的工作。这是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第二个方面的表现。(2)市场监管
教师:政府的对市场的监管主要表现在打击假冒伪劣、打击地方保护和垄断,这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 ,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教师问:省政府在哪些工作的开展中体现了市场监管的作用呢? 学生举例说明(对淫秽光碟、制假药、卖假药行为的查处,对大润发商场擅自提高猪肉价格的行为给予警告和罚款等等)
教师:除此之外,政府在履行经济职能时还要做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工作。(3)社会管理
教师:社会管理职能主要是指维护社会安全秩序。依法惩处各种犯罪活动;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解决好各种利益矛盾和纠纷;在安全生产方面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等等。(4)公共服务
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经济性的公共服务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 教师:经济性的公共服务主要有五表现:
第一,政府通过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为全社会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第二、提出科学的中长期规划,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经济社会发展预测;第三,政府通过严格规范的市场监管,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保持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第四经济信息是最重要的经济性公共服务,政府要及时、公开地向全社会提供经济信息和市场信息;第五,政府要为全社会提供水、电、气、交通等最基本的基础设施。
教师: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知道,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有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认为:政府可以直接参与或直接干预经济建设? 生答
师: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根据价值规律自主调节生产,开展正当竞争,自负盈亏。政府只在问题出现了才进行宏观调控。所以说政府是间接引导调控经济。同时,政府也不是万能的,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在现代市场发展过程中,政府虽然承担重要职能,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政府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过渡: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人们不仅限于物质生活的满足,而更注重精神文化需求。这就要求政府要履行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简称文化职能。
教师:文化职能包括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政治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另一方面,政府组织和发展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最近几年,国家特别重视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教育和医疗。在2007年,我国教育部就提出,农村孩子要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待遇。在2008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更是提出,为了发展教育,中央财政将在2008年把教育的投入资金由2007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教师:作为经济特区,海南省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几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确定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 提出“两免一补”政策,(即免除课本费和杂费,对住校学生进行生活补助。)和小财政办大教育的思路。在经济相对落后,财力薄弱的情况下,从2004年至2006年,海南省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教育支出年均增长23.5%。
同时,利用教育的发展,抓住各种活动宣传的契机,切实做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师总结: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全世界的人们认识海南、了解中国。同时,国家抓住2008年举办奥运会的契机,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尤其是奥运圣火在法国遭打袭击,西方某些媒体对此进行了不真实的报道时,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他们在各个省份开展了不同规模的声讨活动,而作为80后的留学生,也在饯行着爱国的主题。老师也希望在座的每一位80或90后的同学们,你们要以他们为傲,为祖国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过渡:这是我们对文化职能内涵的剖析。在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职能的履行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如何营造一个适合国家快速发展的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最后一个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师:为什么政府把这些内容作为公共服务的内容呢?道理很简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可是,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严重,人民的贫富差距过大,人口素质偏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为了给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环境,政府必须认真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教师:我省建省20年来,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取得了哪些可喜的成绩呢? 学生阅读政府工作报告回答。教师:展现相关图片并讲解
教师:玉沙村是是海口市最大的城中村,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玉沙村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所包围,形成了非常明显的现代与传统的反差对比。影响了整个城市的形象。为此,政府为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升城市品位,提出了玉沙村改造的城市规划。政府将投入46亿元的改造款,打造玉沙村一流的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
教师: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前两年达到国家提出的目标要求,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78%、76%和50%,农村“五保户”和城乡低保对象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教师: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与目前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科学发展观中提到的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教师问:在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中的政府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和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是一样的意思吗?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经济职能的公共服务内容较狭,强调和限于为经济提供有关的服务,如提供经济信息服务、咨询、引导之类。社会公共服务是政府为社会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环境的职能,即为经济活动服务,也为人们的其他社会生活服务。如政府修建一座桥梁,如主要为经济建设服务,这则是经济职能;如主要为方便人民生活,则是社会公共服务。教师:这个知识点是一个易错点,请同学们一定要加以理解和把握。
教师:综上所述,我国政府担负着政治、经济、文化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而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从本质上都是一种“管理”的职能,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的职能正从管理向服务过渡。所以:我们可以把这四种职能归纳为:“管理与服务”。4:15分
教师提问:政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职能,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由政府来管呢?
教师: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的客观要求,政府必须解决好错位、越位和缺位的问题,请你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分析:首先,政府必须承担重要的职能,这是国家和社会的存在发展所必须的。但是,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也是有明确定位的,不该政府管的坚决不管,才能把该管的管好。政府应该改变过去包揽一切事务的做法,强化“看不见”的手,弱化“看得见”的手,转化政府工作职能。也就是政府职能的履行不能出现缺位、错位和越位。否则,就会出现分工不当,责任不明,导致政出多门,交叉错位。必然造成政府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政府不作为以及损害人民自由、束缚市场活力等恶果。所以,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该做到不“缺位(该管的不管)”、不“越位(不该管的去管)”、不“错位(不该管都管,什么的管不好)”。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过渡:政府认真履行职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图片
师:从海南省建省20年来的变化,我们能感受到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所以说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找找,便民利民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师:当然我们也应该承认我们的政府在工作中存在许多的不足,但我们不能因为个别的错误而否认了政府工作的成绩,应该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所以我们只有了解政府,才能理解政府;只有理解政府才能相信政府;只有相信政府才会支持政府;只有深切感受到政府与我们息息相关,才会监督政府,让我们的政府做得更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更好地造福于人民。第三目:课堂小结
师:以上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全部知识内容。下面我们把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请看屏幕。
第四目:走进生活,体验饯行
教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这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和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执政理念,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2008年4月13日是海南建省建省20周年的纪念日,在这特殊的日子中,请你就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四篇: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感想
实施政治新课程感言
成县一中:贾启明
经过一年多的理论培训学习和具体的教学实践操作,使我深深的感到:新课改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积极投身到教改实践活动中去的。通过参与充分认识到这次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改大环境下,做为政治课教师要想达到此目标,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和生活实际。但一系列新问题也随之而来。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理论脱离实际的教学手段和方式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首先,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要从学生自己的兴趣出发,引导其去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富有策略性的引导。因此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营造一种愉悦的探索氛围。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创设丰富的画面形象,调动学生形象思维,形成创新能力。
其次,要恰当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学的关系。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的是学生自我学习与发展的能力,这是其主体性的显著表现。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阅读、思考、提问、练习与反思,不应以教代学,发展必须主动。主学是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自我学习、自主发展,这就需要教师理解新课程的理念,重要的是教法不拘一格,要开放,要让学生有体验、有实践,真正的有所收获。
最后,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要让学生体验理论的生成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让学生享受发现的乐趣,品味成功的喜悦。这就给教师提出来更高的综合要求。具体表现在:
第一、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坚持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新课程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没有交往发生的教学不能叫做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学生实践,更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评价,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强的创新型人才,树立起全新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评价观”。
第二、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重要的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真正的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
教师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就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内容而言,过去由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三部分组成。而新课程则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设置了四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共同组成必修课程。此外,还增设了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和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六门共同组成选修课程。其内容涵盖除了传统教材经济、政治、哲学外,还涉及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思维、法律常识、伦理道德常识,甚至信息网络技术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等。这对我们广大思想政治教师,尤其是那些长期专于旧教材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老师需要重新拿起相应的教材,自觉积极主动去钻研,精通相关知识。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博览群书,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新课程改革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第三、积极探索,创新教法学法。
新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法的设计和学法的指导上。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教师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把握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尝试,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获取知识,长进能力。而伴随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过去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以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为主,学生的学习纯粹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我们广大教师现在所要转变的也不是完全抛弃接受性学习,而是变机械的接受性学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时,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讨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实现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
第四、加强研究,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在本次课改学科培训中,特别提到要“以研究的眼光看待教科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由于课程改革的创造性与困难性,更由于教学活动的实践性与复杂性,因此实现课改新理念目标不可能单纯依靠某个权威或指导性文件获得彻底的解决。因此,作为实践者的教师,应该结束长期以来消极被动的教书匠形象,而代之以积极、主动的新形象,即教师--研究者。教学研究不应该只是教学研究专家的专利,从事教学实践的教师,也应该从事教学研究,教学研究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内容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总而言之,教师应该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群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教师即研究者。实际上,不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不可能真正尝到当教师的乐趣,并成为真正出色的教师。广大教师要树立教学研究的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积极参与,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深入的教学研究(包括总结与反思)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第五、提升素质,增强课堂驾驭能力。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教师通过这个主阵地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基本能力,陶冶情操,促进个性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全面地实现教育教学目的。然而课堂驾驭能力不同的教师教育教学的成效大不一样。驾驭能力强的教师一进课堂就有大将风度,成竹在胸,充满信心,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地指挥调度;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驾驭能力差的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信心不强、情绪低落、教学环节紊乱、缺乏系统性、应变能力差、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等缺点。尤其是在新课改环境下,随着教学方式的变化,对教师解决突发事件和课堂问题的能力要求增强,可以说,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高低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作为广大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潜心备课工作,运筹教学方略,讲究提问设计,发挥教育机智,推敲教学语言,增强心理素质,才能不断提高课堂驾驭能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中要求教师要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一:要大胆转变教师的角色
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先生教书,学生念书”,只重视“书”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学“以人为本”,切实提高教学的发展功效与育人功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新教材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老师只是导演、是配角,学生才是演员、是主角,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这要求我们老师要大胆转变角色,要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等方式,要善于扮演导演角色把学生推上“舞台”由他们去“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动起来,畅所欲言,大胆说出自己所想,同时老师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真正做到活而不乱,一堂课就在这样浓烈的学习氛围中、秩序井然地得以完成,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要认真组织课堂的讨论活动
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爱因斯坦也说过:“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问和讨论,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新教材中讨论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所以教师在教授中一定要认真组织。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论题进行讨论,教师适当的给各小组进行理论指导,不断的引导他们得出观点,并尊重和支持他们具有个性的观点,最后让各小组选出一位代表给全班同汇报他们的结论或观点。这样做有助于自由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人际交流技巧等多维能力;有利于使学生丰富对事物的认识,进而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价值观:更能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有效的多元交流、多元互动,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三、积极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的教不可能代替学生的学,因此,我们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生会自主学习。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武断、不强制、不灌输。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善于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通常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调查式等方式教学,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对一些主观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谈他们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会使学生能够主动去探索社会现实及自我成长的问题,促使他们个性的成长,锻炼全面的素质能力,而不是将书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来死记硬背。
四、运用多元的评价标准
传统的评价学生的方式日益暴露出其诸多的弊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十分必要。新课标强调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通过评价,使学生能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总之,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工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要勇于实践,不断加深自己对新教材的认识,并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更广泛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反思和研究,在与学生互动中汲取各方面的营养,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法,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对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作出有益的探索。
贾启明
2011-9-5
第五篇: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总结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总结
高明四中
龙建书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我校开始使用按新的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这标志着我们正式实施新课程改革。三年以来,我们思想政治科全体教师,坚决贯彻新课改精神,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一、深入学习《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确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教学实践的先导。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首要的任务是学习课改理论,培训教师提高素质。实施新课改前后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统一培训外,主要采取了两种培训学习的形式,自学和集中辅导,以自学为主。我们按学校课改领导小组规定的学习内容、学习范围、自学的提纲进行学习,并限定完成的时间,并写好自学笔记和体会,定期交流学习体会。我 们科组先后开展了“课改的意义”、“课改中教师角色怎样转变”等交流活动。通过学习培训,我们初步掌握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并依据这些理论制定的课改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贯彻新课程理念、走进新课改
1、确立“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宗旨。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成为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课堂教学目标上,坚持《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三维”是指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在教学中做到两个重视:一是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切实转变教师角色、学生地位。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个性发展的引导者、思想品德的塑造者。学生由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
4、转变教学方法,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落实到实处,体现在每一个课堂教学中。主要做到:(1)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中每位教师都要知道“授之以鱼,只借一餐,教人以渔终生受益”的道理,认真研究学法,加强学法指导,从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为中心,教会学生会学习、会求知,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础。(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助于挖掘他们的自身的潜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老师不断总结经验,做到以美引趣、以奇诱趣、设疑激趣、以动唤趣、练中增趣,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去学习。(3)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都有好奇心喜欢提出各种问题,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研究他们的心理需求,鼓励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激励和开发。(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教学中教师们要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多参与、勤动手、合作交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从思想上引导,方法上指导,知识上辅导,对学习有余的学生,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5、教学活动突出和体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生活性、实践性、开放性、人文性的特点。例如,按照思想政治课程“生活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以生活为基础,立足于我们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现实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力求做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
6、主动开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条件,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有丰富繁的课程资源作为支撑。实践中,虽然我们在利用课程资源上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还是要努力克服,自主开发资源。我们根据学校和学科特点、学生特点进行特色开发,同时发挥集备组力量,共同收集、处理、积累课程资源,建立了高明四中政治科网站。
7、评价办法上的初步实施:(1)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止性评价相结合,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由过去重结果轻过程转为结果过程并重;(2)把评课的重心放在关注学生发展上。课上的好坏由过去只听教师讲,忽视学生的发展,转为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创新精神的培养;(3)注重开放性评价。学校定期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教学开放日,倾听社会各界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评价;(4)提倡自我评价,学期结束要求每位教师对自己工作、表现做出书面形式的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激发他们自我完善、自我提高。(5)领导评价:根据每位教师学期的工作,表现过程、考核结果、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发展。
三、新课程给我们带来的可喜变化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高中政治学科新教材的四个必修模块,即《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每个单元的后面均有探究性学习的课题,我们都能尽可能地积极的开展。
2、教师意识到课改形势逼人,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等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师的自我学习提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教师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进修,业务培训或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自我训练。教师们能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课件,集体备课等,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政治科龙建书老师2006下半年所撰写的课改论文发表在省级刊物《中学文科》上。三年来,我校政治学科教师共有8人次在区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奖。
3、课堂教学氛围的变化,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2006年下半年我校12个学生参加佛山市中学生时事小论文比赛,有3人获市三等奖,3人获区一等奖,4人获区二等奖。
四、实施新课程的几个问题
1、教学是否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规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课改实践中,有的教师对“三维”目标认识不够,出现重视知识能力目标实现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于是有的教师又走向另下极端,一味地抛开课本,将课堂变成学生表演或讨论的舞台,就连教师起码的引导、启发都没有,从而无法实现知识目标。
2、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不大。《课程标准》强调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来辅助教学,但从实际实施来看,效果不大。有的课件制作过于简单,只是利用多媒体的显现功能,也就是说只是发挥其“板书”的作用,而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互动、交流、资源库等功能的却很少见;有的课件制作又过于花俏,“课堂热闹,课后不知道”,本末倒置。教学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难以实现。
3、教材内容多和教学时间少的问题。高中政治课必修有四个模块。每个模块的教学时数为36学时。如果每周是二节课的话,一个学期基本上完一个模块。选修课程及时事课程、社会实践课在高一高二就很难开设。
4、对学生的评价上,特别是形成性评价,讲的容易做起来困难,课堂教学中很难每节课都开展。加上各种评价材料的汇总等,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劳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