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利用注意规律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政治论文
利用“注意规律”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效果
【内容摘要】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两种注意可以互相转化。当学生集中注意到学习时,他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学习内容,对其他事物很少反映或不发生反映。因此注意保证了学生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使用新颖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交替使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 课堂教学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两种注意可以互相转化。当学生集中注意到学习时,他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学习内容,对其他事物很少反映或不发生反映。因此注意保证了学生学习效果。十九世纪俄罗斯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要经过它才能进来。”从信息论观点来看,注意是信息的闸门,信息能否进入大脑,只有通过这扇闸门才能被感知、贮存。注意越集中,贮存越牢固,必要时还可通过思维进行重新组合,组合成新的信息系统,能够输出、运用。因此注意是进行信息输入、贮存、输出的重要环节。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必须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户,信息加工的闸门,唤起学生的注意,否则一切努力将是无效的。那么如何打开这扇心灵的窗户,有效地加工信息呢?这就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人的注意规律。
1、明确思想品德课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在有意注意中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引起脑细胞的兴奋性较强,可促进脑细胞的积极活动,在积极思维中理解、掌握知识(组合、贮存信息)。由于有意注意是由间接兴趣(即对学习的目的感兴趣)引起的,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任务理解得越清楚、越深刻,间接兴趣越巩固,注意越集中。因此教师在学年初要重视始业课教学,要向学生充分说明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目的,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以提高学生认识,引起间接兴趣。比如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就是初中生学习法律的始业课,其中《生活离不开法律》这一
第1页
初中政治论文
课的教学就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对人们的行为有引路导向、评判预测、警示教育作用。要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依法治国是国家的基本国策。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是建设祖国的需要、是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有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地让学生明确他面临的具体任务,要经常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以维持有意注意,特别是教材的重难点应预先说明其复杂性和重要性。比如正当防卫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三课第二框《同样的权利 同样的爱护》的难点,在教学前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确这个知识点在本课的地位及难在何处。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举不同条件的案例让学生注意到正当防卫是公民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有效手段,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合法权利,但必需依法行使,正当防卫权的行使是有前提条件、时间条件、主观条件、对象条件和限度条件的,不能滥用。否则,就不是正当防卫。
由于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思想品德课涉及许多政治哲学理论、法律条文、道德观点,学习过程中常常会让人感到单调枯燥,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培养用坚强的意志抗拒干扰,集中和保持有意注意的能力。教师可以讲述革命导师、名人锻炼意志的故事来鼓励学生。如毛泽东同志在湖南湘潭师范读书时,经常蹲在人来人往、嘈杂喧闹的长沙城门口读书,有意锻炼自己。也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及时提示、限时记忆、疑难互答等方法来训练学生意志。
此外,在学法指导中可以教学生采取一些办法来维持有意注意。比如: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用不同记号把书本的概念、基本原理、主要观点划出来,带问题读书,列读书提纲等。
2、教材处理新颖,教法直观多样,激发学生直接兴趣引起和保持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主要是由客观刺激物的特点(新异、强度、对比、活动变化等)引起和保持的,与学生的直接兴趣有关。在有意注意中由于刺激物的特点明显,相对或绝对的强度较强,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印象比较鲜明,有助于记忆。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做到:
①教材处理要新颖有趣,难易适度。由于初中生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并存,抽象思维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而抽象、枯燥的内容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多从感性形象入手,引用生动活泼的材料,使学生感到“有味”“入胜”感受
第2页
初中政治论文
到接受知识是一个紧张而又愉快的过程。这样就能集中和保持学生的注意。比如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二框《维护消费者权益》第一节“练就一双‘慧眼’”的教学中,讲怎样练就‘慧眼’,如何引发学生直接兴趣利用无意注意理解这个抽象概念呢?可让几个学生在表演日常生活中购物上当受骗的案例,然后自然地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自己不上当受骗(怎样练就‘慧眼’),接着让学生讨论发言总结。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得出了消费前应掌握的有关消费知识和方式。
②教学方法要直观形象,灵活多样。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初
中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应用电视录象、幻灯、挂图、书本插图等进行直观教学,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当前正方兴未艾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进行直观教学的有效手段,它将图、文、声像等不同载体与计算机结合具体向学生提供大量丰富而生动的形声材料,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止的东西活动化,从而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如在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课第四框《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有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教学中如用CAI课件进行,教师可先出现“嫦娥奔月”与“阿波罗登月”两幅图片,下面打出一行字:什么力量使人类登月从神话变成现实?导出科学概念,再剪揖播放人类历史上三次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化的图片资料,列表分析科技的伟力。由于初中生的注意还不够稳定,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一种教法如果用得过久,学生的注意就会分散。因此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不断变化以吸引、维持学生的注意。如课型变化(讲述课、讨论课、时政分析课等)、手段变化(听与看、说与写、谈话、提问、辩论、投影等)、教师语言艺术变化等。
③尽量避免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创造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的课堂教学情境。比如教室的布置、直观教具的使用、板书的设计、教师的装束、言谈举止、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等等。比如幻灯在使用结束时应及时关掉,图片在课间带进教室时不要随便乱放,教师仪表装束变化后应利用适宜的机会让学生看到,这些细节教师都不能放过,以免在课堂上使学生产生不良的无意注意。
3、交替使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任何工作都需要两种注意参加,学习也是如此。无意注意不需主观努力,脑细胞能量消耗少不易疲劳但不能持久,难以获得系统知识。有意注意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向困难作斗争的精神从而获得系统的知识,但需要强有力的自我控制,脑细胞能量消耗大,第3页
初中政治论文
容易疲劳。所以在思想品德课组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两种注意并做好它们的转化。以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七课第二框“财产留给谁”一框为例说明两种注意的转化。上课之初还有同学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活动的有趣对象上,因此需要通过组织教学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师可以通过环视课堂、师生互相问好、复习提问等形式进行。接着播放录象《两份遗嘱引起的**》使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直接兴趣引起无意注意。随后根据由近到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原则设计系列问题:法院是依据哪一部法律解决这场**的?这场**的实质是什么?什么是财产继承?财产继承的方式有几种?让学生掌握教材的重难点,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在紧张的有意注意后出示两幅画面“王老汉病危中儿女表现”“王老汉死后法定继承人顺序图”引起无意注意,讲法定继承、法定继承原则。下课之前,学生的注意最容易涣散,分析案例“夫妻相继去世之后”复习巩固、应用知识,引起一定的有意注意。这样,通过一定的教学环节手段的处理,就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和集中注意,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此外,学生在注意学习时,也有相应的外部表现如凝视、倾听、身体处在静止状态等,因此教师在整个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以判断他们的注意情况,改进自己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2】《教育心理学》,(美)奥姆罗德(Ormrod,J.E)著,彭运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3】《学习与记忆心理学》,D.L.欣茨曼著,韩进之等译,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版。
第4页
第二篇: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思品课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思品课教学效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课程标准体现了课程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儿童现实生活中培养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把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作为课程的核心;不仅关注生活体验的本身,而且更加关注对儿童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重视学生主体性学习。
在多媒体技术日趋成熟的现在,我们思品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将教材资料缺乏、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用计算机屏幕直观地表现出来,辅以声音、文字、效果就明显不同。当学生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思品课堂教学效益。这次在市属思品课优质课评比中,对于多媒体的运用对教学氛围的营起到了很的效果,现把感爱与大家共享。
一、课件演示,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这次优质课,我抽到了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的内容——《祖国属于我们》。这种课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的说教,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鲜明的图像与教师生动的语言、语音、语调的有机配合,这种默契的配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氛围,不仅使所需传递的信息充分表达,而且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因此,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系列演示或片断演示,可以有效解决重点和难点。如:课的一开始,为了教育学生心中有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并且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祖国属于我们》,我特意从网上截取了中央电视电新闻联播前升国旗的片断,并布置了一个任务:把右手放在胸口上,边听国歌,边在心中默默地许一个心愿,祝福我们的祖国。然后播放录像,只见声音、图片在同学们耳边、眼前闪现,学生很快融入进了情境之中,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人机交互,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在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是学生主体意识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只有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并参与教学活动,学生才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主体才有生机和活力。政治课与物理、化学等其他课程相比没有实验、实习,因而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不多,仅有的课堂学生发言也只是少数同学的事,多数同学上课习惯于被动地听老师讲授,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多媒体课件具有较强的人——机——人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比如这堂课中我设计的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说一说近几年来祖国在各方面的巨大成就。如果仅仅是让学生说一说,印象不深,效果也不佳。于是我就从网上搜寻图片与相关资料,当学生谈到一点时,我的课件也相应地出现一些图片资料,很好地进行了辅助教学。
三、拓展时空,形成思品教育合力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仅限于课堂四十分钟是不能达到教育目标的,学生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当今的信息时代,传递信息手段先进,他们要受社会、家庭、学校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必须按系统方法采取社会、家庭、学校相结合的综合教育方法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这种教育如果能利用电教媒体等多种手段,拓展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并延展到家庭和社会,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如这一节课中我设计了念三句半这样的形式,事彩排肯定是来为及了的,那么我何不能课件的形式出现呢?这样兴趣浓,收获大。由此可见利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拓展品德课堂,增加知识密度,使学生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可以弥补教科书内容的不足,活跃学生思想,为培养学生的求知创新精神开辟新的途径。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总之,应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改革小学思想品德课,是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利用多种媒体传递教育信息,能改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封闭状态,适应当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信息时代的环境,学生的视野,学生的思想,也不再是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它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更好地使学生学会做人,成为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第三篇:提高常态课课堂教学效果的五点做法
浅论打造“主动·有效”常态课课堂教学的五点做法
崇明县 崇西中学 林晓平
在备、上、布、批以及课外辅导等几个教育环节中,课堂教学过程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体现课堂教学效果最直接的原因之一。但现在不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他们对于公开、评比、示范等课的课堂教学很重视,如导语的引入、活动安排、板书构思、教学流程、教后反思等设计,都十分到位、清晰,但是,对于常态课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做到,由此,打造“主动·有效”的常态课课堂教学,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现谈五点具体做法。
1、熟知教学内容,巧妙引入导语:导语,俗称开场白,是一节课的开端。一个好的导语会对一节课起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使学生有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主动·有效”的课堂学习中,就需要教师设计好“主动·有效”的导语,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好“主动·有效”的导语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值得假借:(1)经验导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素材出发,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教师用生动有趣的提问、讲解等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十分自然地导入新课教学;
(2)直观材料导入,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学之前,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表、幻灯片或者听一段录音、看一段录象,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直观材料的感知中,创设所研究的课题情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3)人物导入,很多资料史记载了人类激动人心的故事,这是一笔对知识学习、方法训练以及激励人格都相当有用而丰富的重要的教育资源,运用得当对教育学生成才会有相当大的价值,而这本身就会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当然,我们教师还应具体根据学习的内容分析,灵活性来引入导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2、强调教学艺术,有序安排活动: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的教学效果,最后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对于“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总体安排教学活动呢?本人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统筹安排,注意整体性。我们要从整体优化的原则出发,从整体性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入手,对课始、课中、课尾等几个组成部分统筹照顾,特别的课中的教学活动安排,应当有序有节,“主动·有效”进行,既要学生有目的活动,又要在活动基础上完成教学内容,达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组成部分优化组合;(2)脉络清楚,体现层次性。安排课堂教学,除了注意整体性以外,还要注意层次性。一堂课,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中间如何安排活动,课前都要有个周密的计划,一环扣一环,既不能把一个形式用到底,也不能杂乱无章;(3)动静结合,注重活泼性。一节好的且“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态势,既要有动,又要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所谓“动”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要敞开思路,广开言路,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即将课堂还给学生。所谓“静”是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安排短时间的宁静状态,让学生冷静地动脑思考问题;(4)讲究艺术,注意审美性。艺术,是“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而讲究艺术,就不能不注意课堂教学的审美性。教师借助自己的灵魂与智慧学识,用语言或用音响或用色彩或用造型,来创造艺术形象。
总之,通过有序活动安排,促进受教育者积极学习,使之感到学习愉悦性,在熏陶渐染中,使受教育者认识人生。
3、发挥黑板功能,突出板书效果:黑板是各个学科共同使用的工具,板书是普遍采用的手段。在“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文字、符号、图表、图解等形式,把教学重点、难点或关键性的知识写到黑板上。板书在教学中是否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设计和应用时是否恰当、合理。具体地说要做到以下几点:(1)目的鲜明,条理清晰:一堂课,由于学科不同,课型不同,教学目的与要求不同,板书的内容与形式也就随着有所不同,当然教材本身具有很强的条理性,板书要反映教材的本来面目,揭示内在的逻辑联系;(2)针对明
确,概括高度:板书应针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和不同学生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因科制宜,因课制宜,同时板书要求要言不烦,言简意赅,对教材的内容概括得全面、正确、精当、有文采;(3)计划周密,灵活适当:教师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认真设计,通过某种板书设计达到其项教学目的,在什么时机进行板书效果最佳,要做到心中有数,如发现板书设计有不妥之处,应及时修改,通过填、比、改、仿、创等各种途径,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板书,从中发展他们的思维和创造能力;(4)必要美感,设计板书是一种艺术的创造性劳动,它除了要钻研、驾驭全课内容外,还要懂得美学知识,充分利用板书艺术的审美价值,如布局、形式、色彩、书写以及点点圈圈,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觉,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
总之,板书能简练地、系统地体现教学内容,以明晰的视觉符号启迪学生思维,提供记忆的框架结构。
4、把握教学主流,合理穿插内容: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上课过程中,决不能把学科教学搞成仅为少数学生的升学服务,而大搞“题海战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使学生负担过重,妨碍学生全面发展。具体做法大致有如下几点:(1)穿插新知识,教师在重新备教案时,有必要对原有的教案穿插一些必要的、合理的新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现代信息;(2)依情况穿插,对于所要穿插的内容,应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的客观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穿插不同目标要求的内容,不能“齐步走”、“一刀切”或“扯平拉齐”;(3)穿插内容生动,在备课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生动有趣、栩栩如生的例子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既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又不会使学生过度劳累;(4)穿插难度适切,对于一般难度的知识点,要相信学生可以自学,只需要在课堂上适当点拨或让学生自己讲解规律即可穿插进入。
总之,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掌握合理内容穿插,以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否则过度饱和的课堂只会让学生觉得厌倦,让教师觉得疲劳,反而事倍功半。
5、总结教学过程,注重教后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性教学。反思不仅是对教学活动的一般性回顾或重复,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究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和教学反馈。本人认为可以从如下几点具体进行反思:(1)探究性反思,课堂教学过程的进行探究,以便在下一节课做出更好理想,更有效的教学决定,加深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求得自我发展的目的;(2)成败性反思,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必须注重的反思行为,教师在教学后的应当对每节课作出成败性反思,教师静下心来,想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思考教学成败及原因,以利下一节更好实施教学;(3)理念性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反思一下是否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4)其他需要的反思,还如师生交往与对话是否平等,是否有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情感及敏锐的想象力等方面都可以进行反思,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教师才能在反思中逐步获得教学经验。
如果教师的反思要抓住问题本质有关的重要细节和因素,深入的探究平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只有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学过程,才能提升教学水平。
总之,我们教师在常态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做到以上五点,那么常态课的课堂教学就能获得较高质量,一堂“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也就轻松地达到所预期的效果。
2011-5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效果
内容摘要: 加强新时期学校德育必须重视思想品德课教学;提高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实效必须研究基本策略。增强目标意识,严格目标导控;研究教材和学生,用教材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思想、心理、行为中的实际问题;遵循“思品”教学基本规律,合理建构课堂教学格局;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合作、探究、实践等学习活动,促进自主学习和道德内化——不失为提高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实效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基本策略
正文: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整个常规工作(备课、上课、改作、考查和课外活动等)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才能全面带动整个常规工作的正常运行,才能切实提高“思品”课堂教学的实效。本人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与教训,在此谈谈提高“思品”课堂教学实效的几个基本策略。
一、目标统领,要求适度。
“思品”课教学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三个要素。而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又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依据。对于教师而言,增强目标意识,严格目标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既然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如此重要,那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呢?《新课程标准》指出,“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简言之,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我”,正确处理“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
《新课程标准》将这个总体教学目标分解为“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学法用法、交往与沟通、交往的品德、权利与义务、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承担社会责任、法律与社会秩序、认识国情爱我中华”等十个方面,并且又分解为若干个教学要点。教师应当认真领会 《新课程标准》,真正把握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如《新课程标准》对于“ 学法用法”的教学目标界定为:(1)、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2)、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
益;(3)、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不仅要把握整体的目标层次,而且要把握课节的目标层次。就是一堂课,也要切实把握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的分寸。所谓目标明确,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知道什么是知识,讲清什么 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做到什么要求,师生都要心中有数;所谓要求适当,就是要按照《新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根据学生实际,切实可行,力求做到学习一点,理解一点,践行一点。
确定了教学目标,同时,还要考虑“在什么时机、用什么方式展示目标”,以及“怎样实施目标”等问题,真正让教学目标引导和控制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二、钻研“两头”,有的放矢。
所谓“两头”,一头是指教材,另一头是指学生。教师必须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所谓“的”,是指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实际;所谓“矢”,是指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用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解决学生思想、心理、行为的实际问题,这就是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思想品德教育才能落到实处。这是“思品”课教学的根本。
教材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文本。教材其实是一套课程资源,它主要包括了主教材——课本,副教材——教师用书,活教材——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等。对于主教材,教师要钻研精、深、透,明确应知应会,处理好原理与案例的关系;恰当利用课本中的“图片”、“链接”、“练习”等;适当利用教师用书中的材料,加强对基本观点的教学;要针对性地选择现实生活中的新的、近的、典型的、感人的事例感化学生。
钻研教材是一方面,研究学生又是一方面,两者必须兼顾。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研究学生,就是要了解和研究他们的思想实际、心理动态、接受能力、思维特点以及家庭、社会的影响等。当下,特别要重视研究农民工子弟、“留守学生”、优生和后进生的个性特点。只有这样,才能“面向全体”,课堂教学才能“全员参与”;只有钻研“两头”,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遵循规律,建构“格局”。
思品课教学的基本规律是“晓理、激情、导行”,这是思品课的本质特点,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建构课堂教学的格局,是上好“思品”课的一个重要策略。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即知、情、意、行)四要素构成的。从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
般过程来看,认知是基础,能力和行为是关键,情意(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调节由知转化为行(能)的内部动力。初中学生 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 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规律,乃是建构课堂教学格局的理论依据。“思品”教学实质上是教学生学会到会学到会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学有法”——课堂教学一般采取“五段式”或“三段六步式”。比如“五段式”,即 1、导入新课; 2、主题教育; 3、深化教育; 4、导行反馈; 5、课堂小结。“三段六步式”,即 1、预备:激兴、揭题; 2、明理:激情、明理; 3、导行:辨析、导行。然而,“教无定法”——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注意晓理、激情、导行的结构化,逐步形成自己课堂教学的特色格局;至于课堂教学的具体结构环节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值得注意的是,那种“故事讲一遍、课文读一遍、作业做一遍”的“三遍式”的僵化格局是不足取的。还有,把思想品德课上成语文课也是不对的。
四、改进教法,注重实效。
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得法。我们要 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不断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我们还要 充分激发学生的认知和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从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出发,教学方法要形象化、多样化、趣味化。切忌概念化、抽象化、成人化。具体的教学方法有很多,诸如谈话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分析比较法、社会调查法、参观访问法等等。但是,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钥匙”。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考虑到与之相关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教师自身素质和时空因素等。通过改进教法,努力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开展合作、探究、实践等学习活动,促进自主学习和道德内化。
新形势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担负着十分光荣而艰巨的重大任务。只要我们切实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就必定能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8 月2、《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教学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年 2 月、《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 科学出版社 2004 年 3 月
第五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品课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品课教学效果
[ 11-06-30 10:12:00 ]
作者:刁淑霞
编辑:studa090420
陈旧的教学方法是不能使思品课教学有高效的,它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结合本人的一些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1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我时常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特别是就当今社会发生的大事要事、国际新闻、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这样学生不仅接受了所学知识,而且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对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时事》杂志等;二是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和《焦点访谈》,并作好摘记;三是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进行年段评比。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思想品德课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即理论性强,政策性强,时效性强,针对性强等。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使课堂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是向社会延伸的。进一步说,就是让学生运用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求知、探知和用知中都充满学习的乐趣,达到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增长才干的目的。
2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作业这一个环节上,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首先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人本观念是以现代人本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认识。它认为,各项活动都应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成为组织管理的参与者,使每一个人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学习和工作,从而全身心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由此可见,人本观念要求在一切管理活动(包括教学管理)中都必须解决好人的问题,即应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技能等问题。用人问题是管理活动的根本着眼点,即任何管理都必须以人为本。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把学生看作教学主体,努力唤醒、激励其“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
“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且要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实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记和听。而素质教育则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上,即把学生视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就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