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策略为导引 构建博雅课堂
以策略为导引 构建博雅课堂
青岛台东六路小学 高青松
素质教育的基本使命就是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历成长与人格成长。一名好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基础、思维、甚至心理来灵活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研究,将一线教师的研究指向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是基于问题改进的行动研究。多年的教学策略研究,老师们立足常态、查找问题、合理诊断。学校“尊重差异、彼此欣赏、自由表达、共同分享”的校本教研氛围更加成熟,“以说教为乐事、以研课为趣事、以论教为常事”的校本教研文化逐步确立。策略导引,构建了台东六路小学博雅课堂。
从发现身边的问题做起——教师策略研究的起步
教师的策略研究从发现身边的问题起步。问题是客观存在物,关键是教师头脑中是否有研究问题的意识和发现问题的策略。善于发现问题,是策略研究的起始策略,不容忽视。经过研讨与交流,老师们达成共识,即首先解决了发现问题的策略:
从不满足现状中来。策略一:从已有的经验中寻找生长点。
在不断追问中来。策略二:在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寻找突破点。
从追寻“流行”中来。策略三:在关注教育发展趋势中寻找挂钩点。
在完善自我中来。策略四:在追求自我中寻找跨越点。
同时,学校对教学策略研究进行了价值定位:教学经验的熟、巧并不一定代表教学的进步。策略研究把关注的重点指向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着眼于促进教学的进步,提高教师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机智、有效地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并将教师视为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实践者,将达到专业圆熟作为追求的理想境界。
让学习引领研究——教师策略研究的保障
策略研究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策略研究始于“问题”的发现,学习则使“问题”更加清晰。让学习引领研究,成为教师策略研究的保障。
优秀教师必修课,找到在研究中学习的乐趣
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从青涩到成熟,都要经过不断的观察和效仿,名师的成长历程与教学策略,无疑是引领教师进行策略研究学习的绿色通道。对教师教学策略引领的学习,学校主要从品读名师精品教学策略起步。
“亲近名师——聆听讲座、学习课例、了解主张”,“品读名师——追寻成长、关注发展、体味成功”是学校策略研究的主题。学校自下而上收集整理了8个学科28位名师的课堂教学策略及教学实录供老师们研磨、学习,感受名师优质高效课堂的魅力。随着研讨的深入,老师们总结提炼了成为名师需要重视和践行的规律,梳理形成了《台东六路小学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分别是:爱心、读书、反思、策略、责任、创新、尊重、写作、快乐。
名师工作室导教,学会在研究中筹划学习
学校现有全国、省市各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30余人。为盘活校内名师资源,发挥学校名师在教学策略研究中的先导作用,我们成立了125“名师工作室”。即1名名师带动2名学科骨干教师、5名学科潜力教师。名师工作室以项目管理方式带教带研,各名师工作室立项的研究课题均立足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立足学科领域的热点研究。如:方小梅英语名师工作室,确定的“英语课堂观察的有效策略”研究,通过“教学互动”、“教师教学语言”、“教材使用情况”和“教学资源使用情况”四个方面来观察记录授课老师在教学中的特点及优缺点,课后展开研讨,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博雅讲坛,学习成果转化为研究成果
学校中层以上干部依托校博雅学术论坛,分别就《教育,我们追求什么?》、《生本、多元的学校课程建设策略》等内容,与老师们进行交流。大量鲜活的案例、睿智的思考,使得策略研究的学习成果逐步向研究成果转化。学校研究课题获山东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构筑教师策略研究的平台——教师教研活动的重构
教材使用交流会,接力式策略分享,融合教师智慧
开学初,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各学科各年段教师开展“教材使用交流会”,反思既往教学体会,传递给下一届任教相同年级的教师本年级有效教学策略。接力式策略分享,对教材的解析不拘泥于教材本身,而是结合了教师自身丰富的教学实践现身说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借鉴性。
挂牌亮相课,合作式策略展示,生成教师智慧
为促进学科组关注课堂文化构建,给学科教师提供策略研究范例。学校以级部为单位开展有特色的“挂牌亮相课”。各教研组根据不同的组内重点研究策略,挂牌上课,展示策略研究成果,引导同学科教师举一反三。学校语文、数学教师参加全国优质课比赛,荣获一等奖;语文、英语、科学、音乐学科教师参加山东省优质课比赛,荣获一等奖。
名师课堂观察,微格式策略研磨,分享教师智慧
学校引领各教研组确立“微格观察点”。从新课导入、提问技巧、习题设置、课尾留疑等方面的策略发现有效做法,提高教学能力,从而有效地构建学校的课堂文化。学校邀请孙双金、华应龙等全国名师为教师们展示课例,老师们直面名师课堂,关注各环节的教学策略实施及成效,从现象到策略,从观察到探究,把名师视野和自我思考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微格式教研效益的最大化。
我思故我在,储值式策略推介,凝聚教师智慧
学校有计划地引领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进行梳理、总结、提升,鼓励教师结合“学科教学有效策略征集”活动,提炼自己的教学策略研究成果。开展了“我思故我在——储值式策略推介”活动,形成了“台东六路小学学科教学策略资源库”。看着这些凝聚着教师智慧的策略研究成果,老师们感叹着:教学前反思,策略因预设而精彩;教学中反思,策略因生成而美丽;教学后反思,策略因思考而深刻。
研究群体的文化意义——突出策略研究亮点采撷
本年度,学校采用“5+1”模式对教师的常态课堂进行了巡诊调研。“5+1”调研模式,即“五项课堂调研检测基点”和“一个课堂教学策略实施亮点”。巡诊调研过程中,学校采撷到了不少教研组的教学策略研究的亮点工作。如:低年级数学组尝试采用了“小印章升级促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校随即捕捉,跟踪问效,调控策略,全员推进。在各年级各学科实施了“语文闯关代币评价”、“数学超市换券评价”、“英语ABC积分评价”,并与“免试申请”、“我最达人”的多元教学评价有机结合,使学校评价改革呈现多元、多维发展。
策略研究导行,教师们在个体研究和群体研究的交融中走进教育研究。真情流淌的生态课堂、思维碰撞的智慧课堂、经验对接的主题课堂、以做启思的实践课堂。全员、全程的参与研究,使学校博雅课堂文化的多维发展脉络日渐凸显,呈现了学校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轴的特色课堂。策略研究,长期累积,策略,终将升华为艺术。有了教学艺术,教师们将更加满怀自信地坚守这讲台,乐此不疲,享受教育的快乐!
第二篇:以策略为向导,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以策略为向导,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教育大辞典》中提到:“阅读是从书面语言获取文化科学知识的方法、信息交流的桥梁和手段。”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就其本质来说,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是对文本的再创造。在农村小学,一方面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学生的见识、理解能力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更要注重策略方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兴趣入手,调动阅读的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基础,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和学习的情趣,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必要条件。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减轻疲劳感,才能把阅读当成是一种享受,才能感受阅读的乐趣,也才能事半功倍。所以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学生的阅读量仅局限于语文课本上的几十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除了平时认真上好每一篇课文之外,还可以尝试以下的办法:
第一、同步推荐书籍。在语文教学中,当学完一篇课文后,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推荐同类的或同作者的作品。这样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的风格,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开展一些活动,如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等,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编课本剧。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第三、随机指导。在课堂上,要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普遍存在两个现象:学生年级越高,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少;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也越来越不愿意回答问题。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平时的言行,我们太急于求成,太焦急想听到满意的答案,而给孩子造成了无形的压力,他们怕老师不开心,不敢“乱回答”,更不敢“乱问”了。但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鼓励孩子多问,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先敢问敢答呢?
第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首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应保持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的紧张感、焦虑感。特别是小学生,年龄小,阅历少,他们提出来的任何问题老
师都应该认真对待,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那么他们以后提出来的问题也会越来越深刻。
第二,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学生天生好奇心重,求知欲望强。教师可利用这一点,在教学中设计一些独特的情境,引起他们的注意。现代教学,由于高科技产品的出现,设计问题情境也较容易。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师可以播放圆明园在清朝时期的华丽、宏伟,配上自己对这皇家园林的介绍、赞美,再播放如今的圆明园的凄凉、颓败,这些必然会引发学生的疑问:圆明园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是谁使它变成这样?圆明园是什么时候毁灭的?带着满肚子的疑问,学生的阅读效果会更加明显。
第三,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题好文一半,一篇文章好不好,题目占了很大的比重,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更应该促使学生抓住文章的题目进行思考。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7课《一分钟》,教师可启发学生,一分钟跟我们时钟上的一分钟是一样的吗?一分钟发生了些什么呢?所以要抓住课题启发学生提问。一篇文章里都有一些重点词句,教师要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提问。如《一分钟》里两次出现元元的心理语言: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抓住这句话体会元元内心的懊悔、着急。有一些文章会出现相互矛盾的词语句子,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写道:“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抓住焦急、耐心这对意思相反的词走进老奶奶的内心,感悟她的心情。学生知道怎么去提问,他们在阅读中就会更大胆的思考、表达,阅读能力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第四、教给学生解题方法
1、读书法。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需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应当通读,细读,反复读。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对于课本中的课文要采用精读法,而课外增长知识的书籍可采用粗略读法。
2、比较法。比较法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的方法。用比较法进行阅读,能开阔读者的视野,有助于阅读者正确地鉴别、验证和判断书本知识的真伪,好坏,优劣,提高自己理解、接受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常用的比较阅读法,在具体阅读过程中,通常表现为以下四种形式:纵比阅读法、横比阅读法、类比阅读法、综合比较阅读法。比如:《坐井观天》中通过小鸟和青蛙位置的比较,理解它们所看到的天空为什么会不一样。
3、联想法。联想阅读法,对于培养阅读者的创造性思维是大有好处的。但是,联想阅读法的运用也并非易事,它通常需要阅读者掌握四个要点:一,联想要跳出常规的约束,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多方面特别是独到的联想;二,联想要符合客观规律;三,联想不要脱离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四,联想不要局限于一种内容和和形式。
4、讨论法。学生可以分组讨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交流思想,得到更多的进步。老师要做好讨论准备,保证讨论有序进行,并对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三、勾画、摘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中国有句古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画出本课生字词,并注上音;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以及自己喜爱的词句;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号。通过阅读,在课本上留下自己“钻”过、“爬”过的痕迹。当然,阅读时也要对必要的词句等作适当的摘录,如好词佳句、难词难句、文章主旨等,逐步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如在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可把文中的优美词句摘录下来:“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瑰丽无比,千奇百怪”“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做读书笔记正所谓是:“养兵千日,必有一用”。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听、说、读、写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很多,还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不仅要求教师讲清基本概念,多作知识迁移训练;还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同时掌握答题技巧、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所以,在小学阶段,一定要加强教学探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一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篇:北航博雅课堂
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大人
——有感于梁士国的“学习传统文化”
作为一名工科的大学生,中华传统文化这类偏文科的经典似乎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遥远了,什么四书五经,什么论语孟子,诸子百家之类的更是被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各种各样的力学所替代。很多理工类的大学生甚至以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好真实的技术就可以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有所作为,高人一等!诚然,他们被当今社会的表象所蒙蔽,没错就目前的社会形势来看,理工科的学生确实要比文科类的学生就业的机会多一点,就业的待遇也要普遍高于文科生。这是由社会的发展阶段决定的。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生产效率都不高,这就决定了目前的社会需要一大批具有理工基础的人才来不断改革创新,改进和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但是我们难道仅仅根据这些就可以以为理工类的学生只需要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不需要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有甚者,重蹈历史的覆辙,焚书坑儒,盲目打倒一切,自以为是。
我虽然不是这样的人,但是经过一年半的大学学习后,竟然发现自己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距离越来越远,有些时候竟然连部分汉字都写不出来,真实罪过!有幸,这次我选中了梁士国先生的“学习传统文化”这一门课,梁先生是名校临沂一中的语文老师,因为其倡导“把学生培养成有远大理想,长远目标并不断努力持续为自己理想而奋斗”这一独特的教学风格并且极力教导学生传统文化,用经典开到学生如何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教育学生不与世俗同流,要站在一个更高的更远的大格局上面去考虑自己的人生,要时刻把自己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大局上面思考人生的意义,化被动为主动,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找到一条不败的捷径!梁老师的这一理念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他所倡导的“运用传统经典思考生活学习”这一理念立刻引起了教育界的认可。
梁老师说不论从事任何职业,不论自己现在的地位如何,我们首先要学会的是做人做事!这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没有学会做人,马加爵没有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而将罪恶的屠刀伸向自己的舍友;因为没有学会做人,药家鑫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没有理性思考,转而残杀无辜路人,他自以为可以逃过一劫,殊不知,自己的意气用事毁掉了自己的前程;因为没有学会做人,林森浩假戏真做,断送了自己和黄浩的大好人生!所有的这些大事件其实都是源于观念上的疏忽,进入快节奏的当今社会,大家越来越淡视传统文化,殊不知,要学会做人做事,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不断阅读各种经典,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在文化经典的熏陶下净化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品格,提高自己的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任何时刻,面对任何困难,我们都能够从容冷静的面对,全面思考,做出属于自己的正确的决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纷扰的社会中处于不败之地!
梁老师关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对于大人生,大社会的思考让我恍然大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更加重视传统经典的学习,努力让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优秀青年!虽然梁老师的讲座很快就结束了,但是时至今日,老师的淳淳教导还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对于我而言,这不是一个结束,而是我今后人生一个新的起点!
第四篇:博雅课堂听课有感
《扬帆“远航”,发现更好的自己》博雅课堂听课有感
11月19号,周三,我们听了吕莹老师的博雅讲座《扬帆“远航”,发现更好的自己》。这次课上,吕莹老师为我们大概介绍了学校的远航计划,是我们对本科阶段出国交流学习有了大致的了解和努力的方向。
我认为,北航在新世纪,怀着远大的目标,具有世界性的眼光,加速人才输出输入流动,拓宽人才受惠面,全方位多途径地培养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是我们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远航计划在这个时候加速推进发展,旨在充分实施“科学基础、人文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培养机制,全面落实学校“UPS”(U:University to University,P:Professor to Professor,S:Student to Student)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助北航学子“扬帆远航”,赴国境外学习交流。
“远航计划”是学校积极构建人才培养国际化平台的重要举措,大力推动本科生、研究生参与国际交流,以丰富学生的海外经历,是我们学校现阶段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培养具有国际理解、国际交流能力、国际竞争力的领导人才更是北航人才培养目标进化的要求。想到我们在上航天书院党校的时候,14系的党委书记提到了一件事。在我们校庆的时候,LED屏上显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总师的介绍,其中有不少都有在北航求学的经历,但他说,让他脸红的是,这些总设计师竟然没有一个本科是在北航毕业的。这也反映了在以前,北航在本科阶段培养的人才的确缺乏帅才。学校相比也是看到了单一培养学生是我专业素质的狭隘性,在新的发展阶段,主动提供一些出国闯荡历练的机会给那些怀有更远大抱负的同学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我也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中就会有人总领这某一项国家的重大科研项目,北航出去的学生也不仅仅是将才还有一批帅才。
讲座中,两位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学校,国家给予我们出国学习的支持政策。根据“远航计划”,学校专门设立了学生“远航”基金,以及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包括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的奖学金等,为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提供奖学金资助。目前,我校有43个学生交换项目成功获批立项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每年约一百名优秀本科生将通过该项目全额奖学金资助赴国外大学进行为期一学期至一学年的交换学习。拿我自己说,五年前,出国留学首先考虑的就会是费用问题而不是考核的难易和自己的兴趣,如今,不仅生活的水平较以前有了提高,对于出国留学也渐渐有了比较理智的看法,费用问题不再是我们唯一关心或者说首要关心的问题,再加上又有各方面的资助计划,国内的大学生正是赶上了又一次的留学机遇。我本人就有兴趣在大四申请到国外做毕业设计。
听了这次讲座,收获颇丰,对于自己的奋斗规划也有了一个大概的时间表,但最重要的还是当下的学习,毕竟,听来听去,学业成绩还是一切机遇和便利的敲门砖。
第五篇:博雅课堂听课感想
博雅课堂听课感想
14041032 苏雨
今天,我们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同学们齐聚北航博雅课堂,聆听了我国著名航空发送机专家刘大响院士的题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的思考”的专题讲座。刘大响先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1960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1986年起任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原624研究所)总工程师和第一总设计师。现任中国一航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员、国家863航天航空领域专家委员会顾问、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动力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在国家重点工程-高空模拟试车台建设和三项重大国防科技关键技术预研中,为我国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做出重大贡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及香港“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主编专著四部,科研报告100余篇。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和劳模标兵。1997年当选党的“十五大”代表。2001年获《航空报国》金奖。2002年获俄罗斯科学院荣誉博士学位。2003年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委员和外事委员会委员。
这次讲座之中刘大响院士主要围绕中国及世界的航空发动机的发展现状,航空发动机的技术难点,发展前景,以及我们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几个话题,分享了他独到的观点。讲座中,刘大响院士提到,纵观国际航空发动机发展情况,中国同美国等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综合评估我国航空发动机具体技术水平,较国外相差约一代半,如不急起直追,这种差距还会进一 步拉大。也就是说,我们和美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跟美国差距有将近50年!谈完我国航空发动机的不利形势,刘大响院士又分析了产生差距的原因—航空发动机存在的技术难点。高性能喷气发动机的制造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工作,一台发动机零部件多达上万个,必须使用特殊耐用材料来制造,加工精度要达到微米级。用于军用飞机的高端发动机更是要求能在高温、高速、剧烈机动和频繁调整等极端条件下可靠工作。以喷气发动机的压缩机叶片为例,运转时要能承受高达自身重量20 000倍的离心力。至于涡轮叶片,则要能在超过大多数金属熔点的温度环境中正常工作而不发生明显形变,其对于冶金技术要求的难度,无异于用一把冰勺子搅动一锅热汤。
简言之,确保航空发动机系统的优良品质,需要设计、制造、使用监控、全寿命管理等环节的全方位技术能力,而这种全方位技术能力在中国仍是薄弱领域,因为此前中国一直严重依赖对国外产品的拷贝和仿制,这种做法无法获得发动机研制和管理能力,其结果是中国航空发动机领域长期以来受到依赖路线的束缚,造成发动机研制生产道路日趋狭窄,水平长期徘徊在国际水准之下,综合系统能力较差,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付出艰苦的努力。
讲座最后,刘大响院士也表达了他对于我们北航学子的殷切期望。他说:受西方世界的技术封锁,我国只能自力更生,发奋图强。但中国人民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人民,中华民族是世界最聪慧的民族,只要我们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就没有我们战胜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我们攻克不了的难关!世界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一定会诞生在中国人的手中。
听完这具有教育意义的一场讲座,我意识到,作为未来祖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接班人,我们一定要更加努力的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为了能在未来祖国航空发动机领域谱写属于自己的诗篇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