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卫星教育资源在西部农村中学教学中的应用
卫星教育资源在西部农村
中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兰州市第二十一中为例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而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和难点又在农村。中国教育存在不平等的问题,特别是东西部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为了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我国于2003年启动并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卫星教育资源对兰州二十一中学教学的影响、在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笔者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一些看法,旨在进一步提出对远程教育卫星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其在农村的教育教学发展中发挥着更好的效益。
关键词:卫星教育资源、信息化教学、农村中学、教学
农村中小学的远程教育工程的启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为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信息技术满载着时代的需求,满载着素质教育的理念走进课堂。课堂上多媒体使用已呈普遍之势。远程教育资源科技含量大,信息广。它不仅极大的丰富了课堂教学,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育理念的提升,受到广大师生们的欢迎。但是在中国教育存在不平等的问题,特别是东西部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而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和难点又处在农村。“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是国家为解决这一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为了实现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等二部委于2003年启动并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旨在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短缺、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该工程采用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和计算机教室三种模式进行技术支持,特点就在于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同步推进,加大资源的建设力度。其中模式二是建立卫星教学收视点,使农村完全小学和中心小学同时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和教学光盘播放点功能,配备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教学光盘,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大量地接收优质资源。
一、卫星教育资源概况
(一)西部农村远程教育项目的建设与实施
近年来,西部农村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实施并参与了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中西部中小学师资培训示范项目”,“中欧基础教育项目”,“中英甘肃项目”,“联合国开发署远程教育项目”,“义教工程”,“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示范项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就甘肃省而言,2003年根据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的实际,教育部在3.64亿元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中,给甘肃省3050所村学(教学点)、486所完全小学、500所中心小学和30所乡初中确定了价值3500多万元的远程教育标准化设备,使得农村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据《中国教育报》报道,计世资讯(CCW Research)发布的2003-2004年度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趋势预测表明:2003年教育行业信息化总投资达226.8亿元。
随着2004年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示范项目”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的实施,逐步形成了以三种配套模式为核心,其他工程项目资源为补充的硬件环境,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基本结束,20个省级试点单位已建成教学光盘播放点20977个,卫星教学接收点48605个,计算机教室7094间,并已投入使用,其中模式
二、模式三项目施工和项目培训工作已经圆满结束。
(二)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信息化环境建设现状
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占整个国土面积1/2,聚居着全国近1/4的人口,且蕴含着相当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全国主要的生态屏障和资源蕴藏地带。但是,西部自然环境复杂,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经济、技术基础总体较弱,人群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基础设施现状制约了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又分布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由于农村地区受地域环境条件限制,产业零散不成规模,人力资源欠缺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沿海地区优越的经济条件和用人制度,造成了西部地区原有人才的大量流出,形成了“孔雀东南飞”的形势并将长期延续;现有人才的创新意识严重不足,西部大开发对教育和人才的渴求,亟待普及提高的人才素质,相对匾乏的教育和科技资源等,己成为制约西部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将信息化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用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战略抉择,对于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促进农村繁荣和社会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走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道路。大力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是根据信息化进程迅猛发展的国际趋势和我国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要求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和促进农村信息化的重要结合点。为此,在农村中小学广泛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是推动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西部地区各中小学由于所处的地域和办学条件的不同,学校在信息化环境建设中可支配资金的数量也不同。因此,除了卫星接收系统在县级中小学、乡级中小学和村级中小学都同时具备以外,其他相应的配套设备有很大差异,形成了“金字塔式”的格局(如图 1)。从塔的底部向上,资源应用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渐增加,但有能力在相应层次进行建设的学校数量则逐渐减少。
图1 西部中小学信息化环境建设“金字塔”
(三)卫星教育资源的类型
目前,我国卫星教育资源按节目的性质可分为三大类:电视类节目、语音广播类节目、数据广播节目。
电视类节目、语音广播类节目是我国开展远程教育最早所采用的节目形式,但是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节目资源的发送已不仅限于电视类节目、语音类节目这两种形式,进而增加了网络数据类节目和电视VBI数据类节目。在90年代中后期,VBI被广泛地应用在远程教育节目资源的发送中。由于VBI数据广播信息是搭载在广播电视中传播,缺少实时交互功能以及传输速度不高、信息量有限等不足,继20世纪90年代后期,数字压缩算法的不断改进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IP数据广播形式应用而生。IP数据广播形式的出现以及卫星IP数据广播的几大优势特点,带来了卫星远程教育的大发展。
(四)卫星教育资源的教学应用
1、利用卫星教育资源备课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学校中教育教学手段单
一、陈旧,许多农村学校常年是“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单一教学模式。条件好的学校,或许还有一些可供老师参考的教学挂图和教学实物,教师备课只能是凭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参考书上提供的资料进行教学。有了卫星教育资源后,很多老师接受了别人的优质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把别人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己所拥有,在备课时,借鉴他人的优点,转化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来,同时,还可以参照他人的教学实录,仿照他人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新的教学方式。现代远程教育为推动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传播速率和教育的效能,也在改变着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国际经验表明,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
2、利用卫星教育资源上课
卫星教育资源内容涉及各科,主要提供的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种良好素材,包括视频、动画、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媒体资料、教学示例、习题精选等内容,为教师自己组织教学活动和制作课件做了教育可用资源上的良好补充。学校的远程教育管理员要乐于为那些愿意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师提供操作上的指导和课件制作技术上的支持,让广大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能很快地运用信息技术设备进行课堂教学。
3、利用卫星教育资源开展课外活动
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利用卫星教育资源开展课外教学活动。在为学生提供课外辅导材料方面,中央电教馆的IP资源内容丰富且更新得很快,能够让学生结合各年级的教学进度,选择课外活动的材料。
比如,可以利用IP资源中相应栏目内容开展的活动有:利用“学习指导”让学生小组学习和个别化学习;利用“时事动态”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新闻事件,丰富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利用“少年文化”组织学生每周看电影;利用“少年文化”召开班会,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实践证明有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农村学校的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促进很大,让偏远的山区学校学生也能及时看到大山之外的世界。
二、兰州二十一中卫星教育资源应用现状及问题
(一)信息化教学环境软硬件配置
硬件配置:远程教育资源接收系统包括卫星接收天线、数字卫星电视接收机、卫星数据接收计算机(清华同方)等。卫星数据接收计算机(清华同方)从实质上来讲,只比一般的普通计算机多了一张卫星数据接收卡(清华永新卡,安装在计算机内部PCI插槽中,可插拔)。也就是说,任何一台计算机上只要把卫星数据接收卡安装上,就可变成了一台数据接收计算机了。
软件配置:WINXP专业版操作系统、装有清华同方的主板驱动、声卡驱动、显卡、MODEM、USB驱动、打印机驱动,卫星数据接收卡(清华永新卡)。有微软Office办公系统,刻录软件(配套有光盘)、Flash播放器(可安装Flash8.0,光盘自备)、专用字体,各种输入法、解压软件、杀毒软件,360浏览器,远教IP数据接收软件。
(二)资源应用情况
兰州二十一中是西固区属一所完全中学,学校建有微机室一间。从学校领导层面来说,远程教育项目工程在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规章制度的出台及业务指导部门的引领下,大部分学校的管理者已经高度的认识到了项目工程实施是推动本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从教师层面来说,很多教师应用卫星教育资源更多的还想通过在运用中掌握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只有少部分教师在应用卫星教育资源的过程中感受到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当然,也有少部分教师是规章制度的约束下被动的应用卫星教育资源。在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方面,教师们对多媒体教室的周使用率可达20-30小时。可以看出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使用率还算高,但由于教师们对工具的应用还不够熟练,效果依然不太明显,在这方面还得加强学习。
学生学习课外方面,虽然卫星宽带传输网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了大量的资源,但只有极少的教师引领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更别说学生们自主学习了。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受学校和学生家里硬件条件限制,学校仅有的计算机教室或多媒体教室只能供课堂教学、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使用,许多学生家里没有计算机或没有网络,导致学生无法利用远教资源进行课外学习;二是学生放学之后学科作业很多,回去吃完饭之后就开始写作业,有些学生说一般作业能写到10点左右,还要预习第二天的课程,根本没有时间去自学这些。
教师专业方面,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专业发展主要应用在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校本研修活动中,很少有教师通过网络资源,在项目管理员的技术支持下,学习获取、加工和利用教学资源方法,也很少有教师利用互联网络中的论坛、博客与外界交流。在使用资源如何更好的备课、上课方面,该学校组织教师 “集体备课(1人主备)——主备人上课——集体研讨——换小组成员再上课——反思”的模式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三)兰州二十一中卫星教育资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笔者对兰州二十一中的调查发现,该校对卫星教育资源的应用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主要体现在:
1、认识不够深刻
现代远程教育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战略措施,但学校对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目标、定位、性质等认识有所偏颇,严重滞后于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甚至还出现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致使一部分人对现代远程教育产生误解。其次,学校对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办学规律的研究重视不够,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机制、课程设计、教学管理等方面缺乏创新。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规律不同于传统的面授教育。
2、资源效用没有充分发挥
一方面,学校的硬件资源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严重浪费现象。另一方面,在选择和使用各种学习资源时,存在盲目现象,忽视了学习资源的成本、质量和对学员的适应性。
3、人员信息技术素养问题
大多数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偏低,这是西部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缺乏管理和应用的年轻领军力量。虽然经过了各类培训,大多数领导都具有了教学资源应用的意识,但是最缺乏的是管理和应用的指导者。一些年轻教师虽然能够熟练使用电脑,能够制作一些课件,但普遍缺乏对电脑的管理和维护,更谈不上对网络的建设和维护。大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固守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这些都阻碍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
4、教学资源缺乏合理归类和保存
本校通过教研活动,集体制作得到的课件、案例等各类极具本校特色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归类和保存,教师无暇查阅,白白浪费了优质的教学资源。
5、学生对教育资源的利用意识不够
农村中学学生由于其自身的信息素养并不高,导致其在信息化环境下,不能自如地进行计算机操作,进而不能自如地运用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同时,由于学生已经习惯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他们在信息化环境下充分应用教育信息资源的意识并不强,部分学生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中偏离了教师的课堂组织要求,沉迷于网络聊天、网络新闻等偏离教学目标的事物上。因此,学生对教育资源利用意识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对策及建议
(一)严格资源应用课标准, 优化校本资源库结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直接使用远教资源需要专用教室或专用设备。由于学校条件限制, 不可能使每节课都能在这样条件下进行。为了使有限的设备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要求教师认真备课, 充分准备, 保证设备和资源的使用质量。所备之课要经过相应教研组审核通过, 达到规定的基本要求和统一标准, 方能占用专用设备或在专用教室上课。这种符合规格的课件或课程材料的组合我们把它叫做资源应用课, 学校在一台计算机中集中保存, 统一管理。建议按教师姓名建立教师个人文件夹, 教师所完成的资源应用课包括课后反思, 有序地存放在各自文件夹里, 同时按有利于学校管理的方式分类, 如按学科教研组或年级分类。在教师文件夹下, 以一节课一个子文件夹的形式存放该节课的相关内容, 包括教学过程设计(或教案, 一般是 Word 格式)及其他相关文档, 所采用的图片、小型动画片、短小视频等小容量素材。尽量使应用课文件夹精炼、紧凑, 像长段视频之类的大容量文件不宜直接拷贝进来, 只需在教案中标明文件出处。如对所借用的光盘标明编号, 注明内容;通过校园局域网从校本资源库中下载而使用的大容量资源, 教案中指明链接地址并说明内容。这样, 将一节应用课所占磁盘空间控制在 3M 以内, 以免造成磁盘空间紧张, 同时也避免因多教师使用同一大容量资源而重复占用硬盘大空间。尽管最大限度地浓缩应用课文件夹, 随着时间推移, 硬盘上存放的本校教师的资源应用课课程材料仍将越积越多。如果占用空间超出允许范围, 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后将其整理并转刻到光盘上保存,将其内容编目登记, 形成学校珍贵的校本课程资源,是校本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教师的资源应用课, 一来是远教资源的课堂教学应用最有说服力的凭证, 二来为今后类似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升和优化。
(二)加强卫星教育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建设
教师是教育教学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力量,教师的信息素养、积极性、教学能力等依然是影响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重要因素。要使农远工程能够持续发挥效益,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关键,要实现资源的有效应用,教师必须具备整合资源的能力和水平,这个能力不单纯是信息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学设计的能力、媒体选择的能力、教学组织和评价的能力。教学资源的需求是动态的,资源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各级各类项目学校要继续坚持做好资源的接收整理工作,及时对接收到的资源进行科学编排或二次加工以方便教师使用,使不断更新的卫星资源能够有效用于教学。
(三)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观念以及现今考试制度的影响,虽习惯单向灌输知识, 不但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而且有悖于素质教育理念。因此, 只有提高我们教师自身素质, 更新教师的思想观念, 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 教育模式, 才能缩短我们农村学校的现代远程教育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跟上时代的步伐。学校全体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从思想深层次上认识和接受远程教育工程的战略意图。农远工程的建设实施, 又增设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卫星接收教室、多媒体教室, 有了这样先进的教学设施, 如果维护好、利用好, 真正发挥其效用为学生服务, 那么我校的教育教学将会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基于此, 学校领导应组织开展专题会议,成立了农远工程领导小组, 校长任组长, 并主抓这项工作, 下设两名专职技术人员, 并负责担任学生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和远程教育实施技术支持。成立了各学科中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一学科一人)的电子备课小组。制定了农远工程工作计划, 制定了教师计算机技能培训计划, 制定了农远工程使用制度、保护和维修制度、下载和刻录制度、借阅制度、培训制度、电子备课制度、卫生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并把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研组等相挂钩, 实施一票否决制, 强化鼓励教师在教学中熟练运用信息技术。
(四)狠抓技术培训, 练就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
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公路已经铺就, 广大教师能熟悉掌握运用这门技术, 使农远工程真正发挥教育教学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肃课题, 抓培训普遍提高教师技术能力是学校工作中的首要工作, 也是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培训要采取个人自学和组织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尽快让全体教师掌握现代教育使用的方法, 把现代教育技术课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程, 学校制定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规划, 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不同层次的教育技术培训, 专项集中培训。培训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网基本操作、怎样浏览和保存资源、资源加工和分类、资源二次加工等内容作为主题, 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全校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主讲教师要以本校信息技术教师, 或经过项目培训的老师、应用资源较好的学科教师都可以作为某一专题的主讲教师。
四、结语
总之, 在农村学校实施现代化教学是推进农村教育改革的有力措施, 教师要转变观念, 加强学习, 学校要加强软、硬件和计算机网络建设和维护工作, 电脑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装备需要科学的管理和精心维护,才能正常运转和发挥应有的功效。学校应制定日常管理职责, 确保网络安全运行;营造使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 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充分体现教育现代化,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万力勇.IP资源在西部不发达地区中小学应用的现状和对策[J].中国远程教育,2005,(4).[2]姚有满.浅谈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学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6).[3]张黎萍,张黎君.卫星资源本地化二次开发的途径和方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1).[4]高卫东,廖福智,汤春梅.贫困山区远程教育资源的科学管理及有效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08,(9).[5]郭治虎,杨晓宏.甘肃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现状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3).[6]南国农.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中国之路[J].中国远程教育,2005,(2).[7]陈肃,杨光,杨稳荣,杨冬梅.完善农村远程教育发展的途径[J].天津电大学报,2010,(1).[8]江国学,姜韬,范中有.信息化进程中的教师行为剖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4).[9]汪秋萍,严癸红.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现状分析与思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4).[10]黄旭光,刘新丽,杨非.卫星IP教育资源应用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2).致谢:历时将近三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导师张军老师,他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你问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灯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Satellite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western rural middle school teaching
————Article21in Lanzhou city as an example
Songyongqiang 【Abstract】: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is current world main trend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key and difficulty in rural。China Education Inequality,Especially thing ministry between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rural education,To promote quality education in rural and urban resources sharing, narrow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realize the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In 2003 China launched and implemented th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projec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satellite education resources in Lanzhou21 middle schools teaching effect, in the teaching applic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existence question proposed some views, aims to further put forward on the remote education satellite resource use effectively, make it in rural education plays a better benefits.【Key words】:Satellite educational resources、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Rural middle school、Teaching
第二篇:远程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西八里小学
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我校与时俱,及时更新教学思路,十分重视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把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目前,我校共有师生11名,配有多功能教室、微机室各一间,有电脑15台,学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拓展了师生求知空间,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迈出了坚实可喜的一步。
一、加强教师电脑技能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把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必须把学习培训落实到一线教师的教学中去。我校利用每周星期二、四集中学习局域网、因特网和计算机操作知识,总体上要达到“五会”要求,即会操作电脑、会上网、会下载信息、会制作课件、会使用网络教学。特别是要熟练掌握注册、登录到高台教育网台查看、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由于集中培训时间有限,内容固定且单一,且教师运用基础参差不齐,要真正有效提高操作运用水平,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自训自练计划,积极主动参加学习,做自觉的学习型教师,达到教师人人愿学、要学、乐学,促进自我成长。
在此活动中,教师们不仅学会了相关的计算机技能,而且在资源库接收了大量教育教学新信息,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对教育教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合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学校远教管理员对KU波段播出的节目接收后,按小学学科教学、教师发展网台、新课程培训网台进行分类整理,登录到服务器上查询、下载和应用,开展教研活动,进行小组备课,直接用于课堂教学。
为使各种远程教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我们有计划地组织了教学观摩课和课堂评估,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明确规定能否在课堂上充分正确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评价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同时,结合县级立项课题研究“远程教育与课堂教学”经常性开展远程教育活动,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班班通”远程教育设备上课,从资源服务器上下载所需资源制作课件进行教研活动;要求教师积极撰写相关论文、心得体会、总结经验;开展优秀教案、优秀课件、优质课评比活动;积极探索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培养教师的有效途径,研究如何高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学校和教研组定期组织开展“远程教育资源运用教学沙龙”活动,为教师们搭建讨论、交流的平台,使个体学习运用参与到群体活动中,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学校还利用空中课堂视频频道组织教师观看“教育新闻”和“教师培训”、“新课程培训”等节目,通过自身实践、集中评价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
在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实践中,教师们主动地有选择性地上网学习,在网上可以随时看到全国许多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特级教师的示范课,可以随时听到专家、教授的讲座,可以查找各年级各学科的备课资料,为教师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答疑解惑论坛来解决在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促使教师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与新课改共同成长。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
远教管理员结合实际保证接收系统良好运行,并按照节目安排表定期下载相关的教学内容,及时与各科任教师取得联系,指导科任教师将下载资源应用到教学中。有价值的直播空中课堂、同步学堂、示范课,及时安排相关教师第一时间使用。
网上资源十分丰富,教学资源从简单的文字信息到声情并茂的多媒体信息,供教师选择使用,极大地方便了教师轻松备课和上课;网上作业也灵活多样,网上精美的图片、逼真的动画和视频文件,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为灵活、牢固,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更好地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使用,我们发现教育网络为教师继续学习提供了机会,网上优秀的示范课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网上下载的各种知识为教师和学生扩展了知识面,特别是英语学科方面,利用网上的直播课堂、课件资源,都能直接纠正教师和学生不正确的发音,积累常用短评,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利用KU波段的下载资源,还有得利于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多的技能,使学生开拓视野,提高素质。如青少年音像网台中的“天地连线”、“快乐广场”、“直播厅”、“放映厅”等栏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资料,可以激发思维,开启学生的心智。
远程教育活动的开展,倍受师生们的青睐,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提高。自远程教育在我校安家落户以来,教师以“远程教育与课堂教学”课题为基点撰写的各种论文、教学案例计20余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目前我校已初步建成了远程教育教室,现代远程教育在我校的应用才刚刚起步,尚只进行了一些肤浅的探索我们有良好的愿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应用方法,摸索应用模式,确保应用效果,不断改进措施,谱写我校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新篇章,让现代远程教育在我校开花、结果,打造学校灿烂辉煌的明天!
第三篇:农村资源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利用
农村资源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四十铺中学 姬存义
内容摘要: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学生对作文教学缺乏兴趣,作文素材匮乏,不能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写作,致使写人、记事、抒情,摹物、言志等多有不切合实际,内容虚假空洞;教师指导作文方法单一,教学模式陈旧,作文教学缺乏活力。为此,教师应摈弃学科本位、课程本位、课堂本位的传统意识,因地制宜,深入考察,延伸教学,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育模式,把农村资源融进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乡村的自然景观中发现习作资源,沟通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地方文化底蕴为背景,了解地方历史文化,拓宽习作天地,增强作文内涵;在感受乡俗民情中,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趣,从而使学生乐于写作。
关键词:农村资源 农村中学 作文教学
农村资源,就是指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名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字等农村文化资源。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广泛利用校外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本文单就家乡的农村资源在作文教学中的开发和利用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我们的家乡陕西绥德,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千百年的农村文化,有它独特的风格,这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孩子来说,无疑是得天独厚的育人条件。在作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发和运用本地农村文化资源,创造性的开展活动,就能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发现丰富的写作资源,感受到浓厚的农村文化,从而增强写作兴趣,提升作文素养。
一、走马观花,从乡村的自然景观中发现习作资源
绥德以农业为基础,加之现在退耕还林的国策以及当前社会天翻地覆的变革等等,习作的题材俯拾皆是。各地又有不同的自然景观,千姿百态,风格独特,美景遍地,学生从小就生活在故乡之中,对故乡的自然景观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学生以美的熏陶,教师要把学生智慧的双眼从狭隘的课堂解放出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到熟悉的家乡去寻找美、发现美,并及时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笔触来表现美。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他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一)观自然景观之美
美莫过于自然,“生活中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我的家乡没有高山流水的高雅之美;没有海涌浪涛的雄浑之美;没有冰雕玉砌的玲珑之美,但却有着“西北旱码头”的美誉;有着“四省通衢”的地理之美;有着“蕲王故里”、“秦汉名邦”、“西北革命摇篮”的历史之美。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是陕北文化的集中地,唢呐、秧歌、纸剪、民歌、石雕是陕北的非物质文明遗产„„各地景色千姿百态,一年四季,景色错落有致,总有写不完的美景。更有丰富多彩的农作物密布于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红枣、萝卜、玉米、小米„„它们把这片土地装扮得更加迷人秀丽。任何一样经过细心观察,皆可入文。教师只要引导学就地取材,从平常之景中发掘出美点就可写出优秀的习作。这种指导学生亲迈自然,观察自然,发现自然之美丽的方式,突破了传统作文教学奉行“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作文书为中心”的模式,它将作文教学由课堂延伸到社会,由作文书延伸到生活,由教师延伸到学生,从而改变以往农村中学作文教育的陈旧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形成有特色的作文教学风格。不但吸引了学生写作兴趣,拓展了学生写作素材,而且也让学生在发现自然之景中,受到了美的熏陶,久而久之,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了学生的作文素养。
(二)写家乡变化之快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国家惠民政策的普及,家乡面貌呈现出喜人的变化。昔日子黄土岭山下的土窑洞如今变成了的高墙敞院,昔日泥泞的小路如今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大道.昔日杂草丛生的土地如今变成了一片片丰沃的良田;昔日古城低矮的土屋草棚如今变成了一幢幢高楼瓦房„„天堑变通途,家电迎进门,传统与现代接轨,旧容与新貌共存。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农人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同时农村社会在发展中,由于受到许多狭隘的思想影响及对国家政策理解研究得不够透彻深入,在发展中造成了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如:过量的开采造成地表破坏,企业发展造成环境的恶化,现代科技的发展对民族文化的破坏等。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这一变化,从培养学生农村情感的角度入
手,引导学生做细微观察,抓住家乡的变化,通过今昔比较,用心体验,这样写出的作文才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作文才能与时俱进,写作题材才能永远保持新鲜;同时又将具有活力的农村资源引进作文课堂,这样极大拓展了原有狭窄的写作思路,使作文写作一下鲜活起来;也改变了以往重视理论,忽视实践的弊端,为学生施展聪明才智提供一个大的舞台,从而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如我曾带领学生在乡村中进行观察,并让学生给我介绍他们村庄近年来的变化,之后学生在习作中涌现出如:《我家门前的那条路》、《乡村四景》、《哭泣的无定河》、《我家小院》等优秀之作,在写作中孩子们也看到了家乡的未来和希望,萌发了浓浓的爱乡之情。
二、走街串巷,用乡村的历史文化丰富作文内容 如果把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比作一轮皎洁的明月,那么各地独特的历史文化无疑是捧起这轮圆月的一颗颗璀璨的明星。经历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积淀,家乡同样有着久远的农村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神奇的神话传说,有着杰出的英雄史诗,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有着沧桑的岁月柔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语文教学:“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素材,并形成作文的能力。教师可带领学生做这方面的资料编辑整理工作,分门别类,做专题积累,为
学生作文积累素材,并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同时学生在对这些资料整理的过程中,也可在旁边作批注或写一些心得,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寻访历史古迹,了解乡村历史
我的家乡有许多历史遗迹,它们经历了凄风苦雨冲刷,风刀霜剑的打击,在发黄的卷经中深藏着它们不平凡的故事,黄河象传颂着人民的辉煌成果,无定河诉说着两岸百姓创业艰难,刘志丹的故事把我们引进那段烽火连天的战斗岁月,韩世忠的英雄事迹又让我们一次次由衷赞叹华夏大地人杰地灵。教师可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通过查阅县志和走访老人,将与家乡有关的历史人物、民间遗迹及其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故事简要地记录下来,让学生不仅通过课本学习历史,也通过生活学习历史,学生头脑里储备的素材多了,知识丰富了,才能写出内容丰富的作文来,他们在寻访中所得到的这些真人真事,或神话传说,睹物思人,常常让学生们喜悦自豪,浮想联翩,萌发出创作的冲动,教师指导学生把这些素材作为事例用在作文当中,对这些英雄人物及历史事迹加以描绘,对他们的精神加以赞扬,作文内容也更加丰富,思想更加深刻。
(二)采访农家老人,了解家传历史
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经历过辛酸的往昔。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修路造桥、开河平地、重建家园„„一个个凄惨的故事,一幕幕苦难的历史,催人泪下,促人奋进。让学生去问问前人的创业史和光荣史,感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之艰难,懂得祖辈“背灼炎天光,足蒸土暑热”的艰辛,激发对先辈创业的感激之情,从而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学生的采访下,他们是怀着无比真诚、激动的心情娓娓倾诉。学生通过采访,对家乡的历史了解的更加清楚了,对生活的体验更加深刻了。“作文如同做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质非常重要,这说到底也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可利用学生采访到的这些事例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以此来端正学生的文风,让作文凸显健康、积极、乐观、上进的主题思想。如《父亲的脊背》、《爷爷是个劳动能手》、《农家新变化》、《崛起的工业园区》等。这些作品无不凸显真善美的思想,作文的主题鲜明,内容充实,体现出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积极地探索精神。
(三)走访街巷传闻,了解物象历史
家乡历史传闻实际上是一种民间口头文学。夏日傍晚,暑气渐消,清风徐来,许多老人都能手握烟杆,吸上一两口烟,讲上一两个传闻故事。通过访问,学生受益匪浅。一个平淡无奇的石磨、一口老态龙钟的古井、一棵枝叶扶疏的老树、一间残垣断壁的老屋,一块锈迹斑驳的犁铧,一扇雕工精致的窗棂,一个古朴陈旧的老柜„„都深藏着一个个动人的传奇或故事,它们往往是联系村人与整个乡村历史的精神纽带,这种微妙的情感和独特的体验学生很难体会到,教师要引导学生观看这些独特的带有浓厚农村文化气息的精神产品,听听历史见证者的讲述,那么这些具体的物象在学生的心中就得变亲切熟悉,富有生命,富有情感。因而他们面对这片诗意的栖息之地时,也如同凭吊古战场一样顿生“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复杂感情,由此而引起的学生对生活,对人生更深刻的思索自然会诉之笔端。普通的家乡景观有了丰富的历史底蕴,有了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思考,作文中的这些物象也更加逼真形象,习作也为之增色,内容更加充实,思想更加丰富,或干脆根据传闻梗概再创作一番,也是一种创新,别有风趣。
三、走进生活,从乡风民俗中激发写作情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情感是人们对客观外界刺激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过程,对学生而言,情感是行为的动机,它能指导学生的行为,调节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作文教学作为一种创造思维的过程,本身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活动,中国古代有“为情造文“之说,法国文学家狄德说过,“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农村广为流传着:“邻里好,赛金宝”这句话——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相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节日文化之美等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因此学生在对乡景乡史观察了解的基础上,要真正打开作文写作的思路,要真正打动读者的心灵,教师必须先从心灵深处打动学生的情感,在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让学生走进乡村,走进生活,体味生活,近一步体味乡
风之淳,感受乡俗之美,让学生在作文中大胆抒发这种乡思乡情。
(一)体会风俗民情,抒发生活美感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于漪老师曾说:“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农村文化负载着民族文化,是根之根。”千百年来积淀的农家文化,民俗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在历史的进程中它起到了支撑并构成了民族文化这座大厦的作用。我们在远观这座大厦之雄伟壮观的同时,还要近查其构造之奇异独特,我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要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当地文化的责任。在地方文化的开发中,榆林地区的民俗文化得到了保护,绥德自古就有“五绝”,即唢呐、秧歌、纸剪、民歌、石雕。这些在历经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后,移风易俗,吐故纳新,竟然汇聚成了一种地方文化。唢呐沁脾,秧歌喜庆,民歌沁心。显示的是农人朴实而丰富的生活,吹拉弹唱,欢声笑语中传达着农人对生活的向往。更有辞旧迎新的正月,细雨纷纷的清明,粽子溢香的端午,举家团圆的中秋,便插茱萸的重阳等,孩子们自小就耳濡目染这些活动,这种农家之情,乡仪之美,节日之乐领会在他们的心里,保存在他们的记忆里,牵动着他们对故乡的情感,而且农人之间的感情,农家人的生活特点,性格品质,传统美德都体现在这些民俗风情当中,对孩子们来说,是他们喜闻乐见,津津乐道的事情,他们将更加乐于在作文中去描绘这些场面,抒发情感,这样的作文将更贴近生活,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
(二)体验劳动情趣,歌颂农人品质
农村与城市相比,自由它的落后陈旧,贫穷闭塞的一面,但也有
它朴实真挚,简单丰富的一面,农村人正直厚道,善良豪爽,对于农民的后代来说,劳动的机会唾手可得,可是许多学生写劳动,只言片语,写得不生动、不实在,推本究源,是因为他们只是劳动的旁观者,往往对农村社会及农村人的这种性格特点,生活习惯充耳不闻,视若无睹。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们走进乡村、走进生活、体味生活,让他们投入到农村的生活中去体会农人性格品质,让他们在劳动中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用一颗善于捕捉文学、捕捉语文的心灵,去寻找写作的素材。翻地、浇水、播种、收割等等农活,蕴含着许多农艺农技,也体现出农人的精神风貌,教师要鼓励学生去身体力行,去领悟劳动之苦、收获之乐。除参与农活之外,还应鼓励学生去尽情体验乡间“闲趣”:捕蝴蝶、捅马蜂窝、钓鱼虾、捕泥鳅等等,然后把这些当作素材来写成习作。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就会摆脱“无米之炊”的困境,也就不会为“言之无物”而苦恼,这样不但扩大了写作范围,同时还增进了学生对劳动的兴趣与热情。作文中抒情也就有了依据,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美文。
(三)搜集农村语言,品味地方风味
劳动人民的语言是生动、优美、丰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收集、学习这些语言。近年来农村社会开始对外交流,对外开放,农人接触了许多新的事物,劳动人们使用的语言词汇也越来越丰富了,在他们的语言中常常会出现方言与普通话交融,口语与书面语并存,俗语与俚语结合,它们经过相互接纳、吸收、融合然后变成了独特的乡村土话。这种经过时代相传的语言和外来词汇里往往反应出农村社会的发
展历史,体现出农村社会里不同类型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情感,精神品质,教师应该动员学生在生活中搜集不同类型人物的语言,观察各种人物形象,如当地人使用的语汇里有“脑畔”、“疙瘩”“圪旯”“圪痨痨里走”这些词就更符合农村的真实景致,这些具有农村风味的语汇扎根于农村,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地引导、点拨,让学生学生平时善于观察生活,搜集农人精彩的语言,把搜集到的精彩语言摘录在练习本上;其次,把这些语言词汇和普通话中的相同意义的词汇进行比较,提高语言理解能力,仔细品味农村语言的内蕴美,去领悟语言背后所包含的独特的农村文化,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创作的才情,让作文内容弥漫着浓浓的农村情感。
(四)品味农村生活、谱写爱的旋律
日常生活也是农村习作题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探索和研究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在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及授课过程中,首先要让自己扎根于实际生活,结合日常生活,不断探索、尝试、淘汰、吸收,检验自己的作文教学方法,逐渐提高自身作文教学水平,针对农村各种各样的生活景象可做专题化的写作,使作文教学更加具体,更加科学,更加有条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农村社会生活”、„„形成了一个系列的写作指导,从教学内容的延伸,到教学材料的拓宽,最后到教学方法的开放„„在研究的新课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更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才能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相长,才能与新课程
同行。近年来农村人外出打工,造成了农村出现了许多留守儿童,他们往往情绪波动较大,教师可作心理辅导工作,同时指导学生扑捉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有些学生埋怨学习生活紧张,没有时间关注生活,教师可启发学生,学习生活虽然是紧张的、单调的,但如果稍稍留心,就会深深体会到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着至爱亲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观察、剖析家庭,可以窥见社会这个大家庭的全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体会家中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的一举一动,以及他们与外界发生的联系。爱是无声无息的,是无怨无悔的,只有用心去体味才能感受得到。如一位学生以前总觉得妈妈在家整天唠唠叨叨,叫人厌烦。可有一次,当她作业做完睡下时,“猛然觉得热水袋已经对我这双冰冷的脚不起任何作用了”。在“我”冷得瑟瑟发抖时,妈妈重新把热水袋装好,“使我感动不已,在内心真正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正是抓住了家庭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她真切地写出了母亲的深情,甚至母亲那唠唠叨叨的噪音也成了“我喜欢听的美妙动听的音乐”了。“问渠哪的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若让学生作文里的情感像溪水一样长流不竭,必须引导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去发现亲情,品味亲情,这样才能让作文中始终荡漾着爱的涟漪。
步入新世纪,家乡更是日新月异。踏遍家乡这方热土,把美景看了,把村史明了,把农家之苦乐尝了,农村学生习作的水龙头活水便汩汩而流了,学生的习作也不再难了。这难道不是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最有效途径吗?学生在广阔的农村是生活
中可以随处找到作文资源库。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这块土地上,去发现、领悟、认识其中深厚的地理文化和历史文化,去关心祖祖辈辈耕耘于这块土地上的普通人民、父老乡亲,还要和他们一起感受生命的快乐和痛苦,从中领悟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并将这一切融入自己的灵魂与血肉中,使之成为自我生命的底蕴与存在之根。这就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丰厚的精神底蕴。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P15 2001.7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P17 2001.7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
3.《语文新课程标准》 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 P21 2004年08月 4.《让农村文化走进语文教学》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年21期 5.陈云刚《民情乡俗的符号——吕品昌作品》 《今日艺术》杂志 2008年第9期
第四篇:信息化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一、信息化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教育资源的直观性,便于幼儿构建更有效的学习经验。
①信息化教育资源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是一种模拟性、启发性的直观手段。
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对于许多平时不易见到的现象或幼儿难以理解的知识,能为其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剌激。
③能够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
2.教育资源的游戏性,引发了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实践证明,在信息化教学中幼儿能更加。
3.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为幼儿自主探究提供了源泉。
4.资源操作的简易化,便于创建“智能化”的教育环境。
二、信息技术和资源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过度依赖信息化资源,而忽视了玩教具的使用以及幼儿在生活中的学习。
2、不要过分强调信息技术和资源的作用,而忽略教师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主导,信息化教育资源是辅助,教师要注重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和需要,并及时的给予回应,适时适当的呈现资源。
开始部分
→
吸引幼儿的注意,导入活动 基本部分
→
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结束部分
→
拓宽幼儿的想象空间,鼓励幼儿继续探索
3、要关注教师现代教育技能和素养的培养,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让信息技术真正发挥促进教育现代化、提高管理效能、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快速发展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协调发展,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刘宇
2014年6月6日
第五篇: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电教媒体正逐步走入课堂,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正好为广大教师带来了长期以来所渴求的教学资源。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可以解决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很多问题;提高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容量;可以拓展和巩固所学知识。
关键词:物理 远程教育资源 实验 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电教媒体正逐步走入课堂,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长期以来教学资源的不足常常困扰着教师,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正好为广大教师带来了长期以来所渴求的教学资源,经过几年的实践,下面就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物理实验
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是必不可缺少的,但在做实验过程中常碰到一些困难:
1、有些实验在农村初中没有条件做或苦于没有实验器材;
2、有些实验时间短,学生反应时间不够;
3、有些实验实验器材小,看不清实验效果;
4、有些实验带有很大危险性,很可能对老师、学生造成伤害;
5、有的实验(如验电器、摩擦力等)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实施起来受到其它次要的因素影响比较大,实验效果不明显;
6、还有一些比较抽象、内部的东西或无形的东西(如电流的方向、分子的热运动、热机的连贯工作过程等)。以上情况在大多数农村初中都是存在的,然而“远程教育资源”里面相关的物理知识,相关的实验视频和相关实验的模拟动画,漫画或插图内涵丰富尽在其中,都可以用来解决我们上面所碰到的问题。比如在讲述分子运动时,学生是无法看到微观的分子的运动情况的,我们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网上的课件小动画演示了分子的无规则的运动,学生很直观的看到了分子的运动情况,理解了分子的无规则
运动。再比如在学习内燃机一课时,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只通过讲授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我就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网上的内燃机动画模型给学生演示工作过程,学生直观形象的看到了内燃机的整个工作过程,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途径,一整堂课的效果好不好,效率高不高就看我们教师在短短的45分钟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比传统教学方法,有以下优点:
1、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可以很好的调节课堂中的时间比例,传统教学中,仅板书就占了很多的课堂时间,现在可以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3、其课堂容量比传统教学要大很多,这样教师就有了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拓宽学生的视野;
4、在多媒体教室运用投影机教学,板书整齐、直观;
5、运用计算机软件提高了效率,如在学习力学时要做力的示意图,用“电子教鞭”作图既直观又快捷。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容易突出教学课程中的重点,教学难点也易于展现在学生面前,也可以增加学生讨论的机会,解决教学重点和教材难点,是教学的关键,如果处理不好,就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通过用flash动画、视频、音频等手段演示、展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难点。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以获得直接经验,提高实践能力。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都能最大限度的开发智力。多媒体技术及设备能再现声形,图文并茂,我们在教学中使用这一手段,无疑使学生收益非浅,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远程教育资源,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但是有的资源由于设计者制作者本身固有的思维局限性,表达手法和方法也缺乏多样性。我们在教学时应该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启发、引导、鼓励学生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学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才能启动创新意识,才能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常言说得好:有“感”而“发”。远程教育资源正是以它鲜明的色彩,动人的形象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进而刺激他们的思维,以引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应用远程教育资源提供的丰富的感性材料,给每个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拓展和巩固知识
物理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涉及到相关的课外知识、物理前沿信息、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资料。物理知识是通过分析看到的生活中的现象,得出相关的规律,再用它去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准备大量与生活相关的资料。这样教师就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寻找相关资料。现在有了“远程教育资源”可以节省教师很多时间。“远程教育资源”中有相当多的有关的物理资源、资料,如各位物理学家的资料;相关的物理故事;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光盘资料等对我们教学有很好的帮助,可以帮助拓展学生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还有的就是每个物理知识点都相关的练习题,而且分多层次的训练题、实验题,这对我们训练学生有很好的帮助!
五、存在的问题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我自己在使用过程中也碰到有许多不和谐的方面。
1、使用多媒体上课后,课堂的容量增大了,一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也多了,速度也比以前快了,可能有些学生会跟不上节奏。
2、多媒体播放屏幕的速度快了,教师的板书减少了,印象不够深刻,效果不是很好。
3、在很好地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对部分教师的计算机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需要组织相关培训。
4、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实验资源好是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同时也减少了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所以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动手实验,甚至课外小实验,都希望尽可能以真实器材、简易器材来实现,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造思维。我们主要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
总的来说,“远程教育资源”在物理教学中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可以帮助我们突破原有的“三尺讲台+一本教案+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让我们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城里学生一样的优良师资和现代化的电子设施等先进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