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给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带来生机

时间:2019-05-12 23:3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多媒体技术给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带来生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多媒体技术给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带来生机》。

第一篇:多媒体技术给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带来生机

多媒体技术给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带来生机

作为小学主要学科的数学,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教具少得可怜,它的确没有语文、科学、美术等学科形象、生动、具体,因此学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此,数学教师也不得不冥思苦想,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往往是美中不足,事与愿违。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数学改革带来一片生机,值得数学教师积极推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哲学家罗索曾说过:“数学,如果正确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数学勾画出千姿百态的神韵,使数学显示出对称、乘法、和谐、奇异等美的特征。现行中学数学课本,其内容丰富多彩,并且层次分明,严谨有序,相互联系,处于和谐的统一体中。数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和谐因素,充分运用生动的语言、传神的手势、直观的教具、表象的多媒体和精美的板书,为学生架设优美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用美的观点去感悟、理解和交通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激发兴趣,丰富想象,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简便运算”一课中,笔者应用多媒体教育资源开展教学,下面是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安徒生有一篇美丽的童话《灰姑娘》,大家听说过吗?这个受尽苦难的灰姑娘最终怎样呢?

生:最后灰姑娘变成了美丽的公主。

师:今天就让这个美丽的童话在我们身边变为现实吧!大家看屏幕,这里有6个灰姑娘,每个灰姑娘都带有3道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解决了,就会有一个灰姑娘变成美丽的公主。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生:愿意。

课件出示题(略)。

学生速算出答案,每正确算出1道题就会有一个灰姑娘变成美丽的公主。这样在课的开始,复习了10以内加、减及连加连减的速算,而这些都是简便计算的基础。在教学设计上,笔者并没有设计单纯的口算题,而是利用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的特点,并根据儿童的心理,用他们喜爱的童话激发兴趣,引入新课,通过声情并茂的电教媒体对学生形成刺激,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要,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动画、声音、色彩等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上好一堂课,关键在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轻松易懂,理解深透,形象深刻。但有些知识内容很难用语言和教具能达到这个目的,即便能达到,也浪费很多时间。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情,仅靠兴趣是不能长久的,学生在愿学、善学的基础上,还要逐步去体验学习的乐趣。这里的乐趣来自于学习过程中对成功的体验。学生能否品尝到“乐”的甘甜,则取决于在学的过程中是否学懂、学会、会学。而能否学懂、学会、会学又取决于教师如何对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会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然而学生感触不深,还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而多媒体能活化内容情境,变难为易,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

例如,相遇问题应用题的重难点是正确理解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分析解题思路。在教学中先设置这样一道准备题:“小华家距小明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小华每分走60米,小明每分走70米。”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可分以下几步进行。

第一步,创设动态情境,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题意。用屏幕显示:小华、小明两家用太阳表示并不断闪烁,当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后,小华、小明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3分钟后两人相遇,这时又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小华走的路程用蓝色表示,小明走的路程用红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浅黄色,色彩清晰艳丽。这时教师提出问题:有几个人在运动?出发时间怎样?从哪里出发?出发后方向怎样?结果怎样?这样用计算机所具有的声、光、色、形的特点,创设动态情境,抓住“相遇问题”的关键,加深学生对“两地、同时、相遇”关键词的分析和领会,形象深刻地提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与结果,使学生准确理解相遇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为后面的例题教学清除障碍。

第二步,观察、质疑,得出结论。利用计算机逐步演示两人走的时间与路程的变化情况,并质疑:1)出发3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2)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准确理解到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就是两家的距离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这样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势,适时启发、点拨,给予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思维活动“上路”,从而为后面的例题提供丰富的信息与表象。

有利于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

利用计算机可以方便地创设、改变和探索某种数学情境,在这种情境下,通过思考和操作活动,研究数学现象的本质和数学规律。把构成和表现某一个数学问题的各种层面元素用一种或几种软件制成一个课件,在电脑平台上构建一个问题情境,在这种情境下,教师或学生对各种元素进行操作、控制,通过各种情境的变换,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验证结论、体验本质、归纳和发现新结论。更高效的在于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突破难点

情境的创设不再是激发兴趣,而是更好地突破重难点。俗话说的好:“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做到这点真的需要功夫,应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走捷径,没深功夫也可上好课。如笔者在教学“平移”时,创设的情境播放了第二十九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马琳、王皓、王励勤包揽男子乒乓球金银铜牌的胜景:“国歌在庄严地奏响,三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学生感到作为中国人骄傲的同时,感受到数学中的平移现象。

紧接着,笔者提了3个问题:1)亚军、季军的国旗与冠军的国旗上升的高度是否一样呢?2)我国国旗上的每一颗五角星、每一个点是否上升了相同的高度呢?3)我们将三面国旗看做基本的图形,则图形发生了什么样的运动?以上过程利用多媒体真实、直观、生动地显示了平移的实质,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轻松愉快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便于教材整合,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获得知识,一是从被动接受中获得,二是从主动学习中获得。应提倡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改变重视“教”而忽略“学”的现状,适当地应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并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

为了在实际教学中体现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特点,笔者在考虑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时重点应研究4个方面:1)科学安排一节课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2)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3)精心设计安排练习;4)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认识活动,如操作、观察、测量、画图、解题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而电教手段的应用,可以节约传统的板书、画图等方面的时间,从时间上使有限的课堂40分种的时间“变长”了,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的特点就是逻辑严密,抽象思维。数学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尤其是计算机即将走进考场的今天,纯计算的数学问题逐步减少,重思维过程和创新能力的特点显得越发突出。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静止的图像动起来,更加具体地反映数学思维过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灵感,开拓学生创新思维。

实施数学创新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课堂的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等,这些特点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由于中学生对空间观察能力的形成十分困难,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能为学生提供视觉、听觉、动态形象,并具有善变化、可移动、拆拼自如、化繁为简等特点,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在空间上有所拓展。

总之,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性数学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县柳陂中心小学)

第二篇:读书给校园带来生机和活力

读书给校园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利津街道教研室魏峰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将使一个人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受益终生。可是我们这所学校是农村小学,受条件的限制,师生很少读书,整个校园死气沉沉,很少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教研教改也没什么起色。自从2005年东营市开展了“全市中小学生面向未来读书成才”活动,利津镇教育办召开了“以人为本,以德立身,构建学习型组织”专题报告会后,在镇教办的资助下,我前刘小学全体师生,掀起了读书的热潮。通过近几年的读书实践,各班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读书活动,亲近书本,学会读书,喜爱读书,逐渐养成了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理念,给校园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一、建立图书架

为了让全校师生共享书籍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全校共15个班级,校领导在每个教室、办公室、图书室内都建立了图书架,把有价值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名著、小说、诗歌、寓言、故事等搬进了课堂;把《说课100例》《当代教育新理念》《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等有助于教学,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师理念的书走进了办公室。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图书目录,成立了图书管理小组,图书架上,每个老师、学生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这对于缺乏图书的农村小学生、农村教师来说,确实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难得的读书机会。老师和同学们看到书架上这些琳琅满

目、涉猎广泛的书,个个激动不已。

二、读书,带来了快乐

人们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在书海中遨游,才能打开智慧之门,打开知识的宝库。自从建立图书架后,我校全体师生与书为友,已有空闲时间就读书,读完后再交换着看。如今,全校学生的课桌上都放着读物和教材两类书,完成作业的同学,便可以兴趣盎然地享受自由阅读的快乐。放学时,每个学生抱着一本书回家,一路上又是跳又是笑,互相讲述着书中精彩的故事和自己独特的感受。学校每周的两节阅读课更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每到此时,学生排着整齐的对伍,高兴得来到阅览室,迫不及待地拿起自己喜欢的书来读,读得是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每名学生都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享受着读书的快乐。

三、读书,提高了修养

朱永新教授说过:“实施有效的道德教育,一定要建立起‘书香社会’‘书香学校’,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通过读书受到榜样的感染,能净化心灵,提高修养。学生学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后,全班同学都读了《雷锋的故事》这本书,从中感受到了雷锋叔叔是一个有爱心、助人为乐的人,自己也要做一个“活雷锋”。去年,当周东亮、周东星兄弟二人得了“尿毒症”,需要80多万元移植肾的消息传到我校时,全体师生都震撼了,于是慷慨解囊,伸出了援助之手。我班的綦成同学把自己的零用钱20多元,一角角、一分分地全部放进了捐款箱中,这对于一个只有8岁的农村小学生来说,品德是何等的高尚啊!可见,读书不仅开阔了眼界,启迪了思维,还培养了学生从小有一颗关爱他人的善良之心。

四、读书,促进了成长

我前刘小学年轻教师特别多,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这批年轻教师认识到了只有与书为伴,才能更新教育理念,才能找到“新的奶酪”,才能快速成长起来。部分教师率先垂范,自费订阅了杂志《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教学设计》等,并积极投入到教学、教研、教改中,并向于永正、魏书生、杨丽娜等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学习,一学期下来,每位老师就有两万字以上的理论笔记。这几年,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和获奖的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设计共计38篇:2008年张秀兰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后进生的转化与关爱》获全国一等奖,2007年,翟福成撰写论文《谈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获省级一等奖,张艳艳撰写的教学案例获市级一等奖,杨永军老师的教学设计《有趣的不倒翁》获市级一等奖,2006年王君香老师撰写的论文《图书进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获全国二等奖„„各位老师在课堂教学方面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李梅老师的特色课《炮手》获县级一等奖,张艳艳老师执教了县级公开课《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王君香老师执教了市级公开课《关心父母》,有5名老师的课被评为县级优秀课。从这儿可以看出来,各位老师的成长与进步是与读书分不开的。

五、读书,收获了成果

宋代大诗人陆游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获得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成果,受到教育。图书搬进课堂、走进办公室后,我校全体师生不断探索,大胆实践,把读书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每月都要进行“三会”

“两赛”“一展评”活动:“三会”即故事会、佳作欣赏会、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感受会;“两赛”即古诗词大赛、读书知识竞赛;“一展评”即展评海边拾贝手抄小报、妙词佳句本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师生能灵活地运用积累到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取得可喜的成果。宋代大诗人苏轼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张丽莹同学在“古诗词大赛”中背诵600多首,成为我校的“古诗词大王”;在“爱家乡、爱利津”手抄小报展评中,徐丽丽同学获县级二等奖;在“佳作欣赏会”中有13名同学的作文《“爆豆”老师》《越野赛的收获》„„7名老师的下水文《利津黄河大桥》《集邮,让我着迷》《迷人的月》等刊登在镇级刊物《太阳语》上,彭媛、张琴琴、高慧珍同学名列榜首,她们的作文《妈妈的变化》《放飞》《我的老师》刊登在省级刊物《创新作文》上,同学们看到自己的作文在镇刊、省刊发表,被老师、同学翻阅,高兴得跳了起来,这大大激发了全校学生的写作兴趣,每个同学的心中都萌生了一种写作、投稿的欲望。在读书活动中表现出色的被评为“书香班级”或“书香少年”并发“喜报”。其中,我校已评出了六个“书香班级”,低、中、高各年级分别评出10名书香少年。这种读书活动开展,打开了全校师生的智慧之门,给学生增添了无穷的乐趣,给学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总之,我校图书搬进课堂、走进办公室后,给学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为我们农村学校拓宽了知识面,建起了一条通向社会这个大课堂的光明之路,培养了全体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兴趣,使我们在读书中提高了能力,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

第三篇:多元评价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生机

课堂评价的多元化

课堂评价——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的评价艺术。它是课程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这里学习状况包括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学习效果等。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如果课堂评价运用得好,它对于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口头评价是小学语文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直接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是鲜活的、交互的,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方式。对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老师们的评价观有很大的改变,但是大多数老师评价方式还是静态的、一元的和标准化的,这种单一性课堂评价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能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整体协调发展。我谈论的多元评价重点在课堂上即时的口头评价,主要指课堂教学中师对生、生对师、生对生的瞬时的、即兴的、即时的、即地的一种评价。

一、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让课堂充满和谐。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新课程理念提倡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元性评价,以增进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更好地促进被评价者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

1、开展自我评价,促进自主发展。课堂上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开展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用的重用手段。[案例1]一个学生读完《鸟的天堂》中“起初四周围非常清静……”这个片断后,教师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你自己觉得读得怎么样?”他腼腆地笑了一下,说:“读得比较流利,只是声音较小。”“能不能再试一次?”他又试读了一遍,教师又问:“你觉得这次读得好些了吗?” “比前一次要好,只是感觉速度慢了些,还不能很好地表达出鸟的天堂里热闹、欢乐的情景。”“有没有信心再试试?”“谢谢老师,我尽我所能!”这次,他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最难培养的一种能力。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教学中,学生在朗读、讲故事、做小老师和合作学习等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表现做出判断,逐步由概括性评价向具体、客观的评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

2、通过生生互评,增强学习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评价互相促进。因为孩子们为了能够正确评价别人,就必须认真倾听,认真倾听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勇敢的品质,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案例2]在执教《观潮》一课,分析第三自然段时,老师出示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请一个同学来读,读后让同学们互相评价,有的说:“我觉得他有一个地方读得不是很好,‟飞奔‟两个字读得不够重。”有的说:“我觉得应请一个男生来读,因为这里是浪头越来越高,场面很壮观,气势应该更强”有的说:“......”在学生的互评过程中我们看到他们思想在碰撞着,情感在交流着,形成了一种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也发展了他们交往合作的学习能力,他们相互间在取长补短着,共同进步着。除了阅读教学中学生相互评价之外,作文教学中开展生生互评更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如一篇作文做好了请同学相互评一评,既可以取长补短,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审美等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起到了教师评价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样的评价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爱护了每个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符合《新课标》积极提倡的评价理念。

3、提倡师生互评,保持学习张力。平等是增进情感、融洽关系的柔和剂,小学生渴望同学之间的平等 ,更希望师生之间的平等。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 ,教师处在学生的地位上听学生评价 ,学生在欣喜、“受宠若惊”之余 , 更多的是快乐,他们一定会抓住机会 ,好好地表现一番。

[案例3]执教《晏子使楚》时,在练习朗读晏子反驳楚王的话时,学生对晏子话语的朗读总不到位。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了,老师当晏子,你们都当楚王,看老师当得像不像,打算给老师打多少分?(师抑扬顿挫地示范读,还加上了动作)

生1:我给老师打95分,老师当得像极了。

师: 你觉得哪儿最像,把那个地方学一下好吗?

生1:像模像样地学习老师的朗读也加上了动作。

生2:我给老师打88分,我觉得老师也有不够好的地方。

师:(略感惊讶又充满了欣喜):老师谦虚地期待着你的批评。

生2:您朗读是为了表达晏子的自信与理直气壮。晏子反驳楚王的话,软中带硬,可以说是“针尖对麦芒”来反驳楚王。但当您读到“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这一部分时,您的语气好像不够自信,我觉得不合适,应该读得既严肃又自豪,应该这么读:“……”(生语气自信绘声绘色地读了起来)

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甘拜下风,你就是老师的老师。(生大笑)

采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意义,在于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于促使学生在思想碰撞、情感交流中,形成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发展交往合作的学习能力,开展主动、有效的互动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让课堂展现异彩。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语言评价的方式以外,还可适当地运用实物评价,态势语评价(如眼神、点头、微笑、大拇指、掌声及各种丰富的表情等),使课堂显得异彩纷呈。

1、机智多变的口语评价,让学生听而不倦。口语评价是课堂上最常用最经济的评价方式,但是如果经常以 “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等这样口头禅进行评价,学生就会感到厌倦。重复评价愈多,学生的单调乏味感就愈强。久而久之,学生反应冷淡,感觉自然就无趣。事实上,任何人都有获得新鲜刺激的需求,对于儿童而言,更是渴望变化,期待惊喜,追求新鲜。(1)幽默:幽默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仅能博人一笑,产生愉悦感,而且还能于笑声中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因此,幽默的语言是评价语言的首选。如:教学《海底世界》时,教师让学生读课文中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教师微笑着悄悄地说:“噢,你那么读,小动物们会被吓跑的。”我觉得这种善意的评价很幽默,同时学生也知道自己该怎么读了。课堂上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不注意听讲,或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喜欢重复别人的答案,于是我会说“你认为这很重要,要强调一下,对吗?”孩子们会开心一笑,继而集中了注意力。在小组讨论中,对表现好的小组,我常借用电视上的广告词“你们真是黄金搭档”……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谈到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时曾经诙谐地把教师表扬学生的话比作“帽子”。他说“每天上课,我总要准备一百顶„帽子‟,看看哪儿合适,就送你一顶,送他一顶。”我们的课堂上,不仅要有为好学生准备的“帽子”,更要有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准备的“帽子”。教师通过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带帽子,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明确学习中的问题。(2)多变:评价用语不能一成不变,要经常更换、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价,让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评价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真不简单!”这是让学生懂得读书的方法; “你已经完全进入这种境界了,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这可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啊!”这是对学生全身心地溶入课堂、溶入文本的学习态度给予充分的赞扬。“今天你又有了新发现,真为你高兴!”;“你是敢于尝试的勇士,好极了!”;“这是你们合作成功的果实,老师为这份成果而欢喜!更为你们积极参与的精神而叫好!” 这是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给予充分的肯定。这些丰富的个性化的评价语言,调节了紧张的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课堂上学生的热情高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大很高。(3)适宜:评价要因学生的不同个性而异。如对外向型的学生可以说“你敢于大胆发言,很勇敢”;对敢于创新的学生可以说“你的想法别具一格,很有新意”;对于胆子很小,难得一次举手发言的学生可以说“你讲得很好,再响亮地讲给大家听一遍好吗”。同时,评价要因学生的不同水平层次而异。对于成绩较好的同学应有较高的要求。如“我想你如果考虑更全面更深刻些,那就更出色了”,“希望你在语言方面再简练一些”等;对于中等生和差生应采取鼓励性的评价,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如“你考虑的思路正确,只不过马虎了一点。”“回答问题声音清楚、响亮,今天你又进步了!”“你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进步”等。这样的评价避免了千人一面的弊端,避免口头评价语言的单调和重复,又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一举多得。

2、形象生动的实物评价, 让学生乐之不疲。实物评价如果运用得好,能起到比口语评价更好的激励作用。[案例4]一次到一年级听课,一位老师上课时,带着一只小箱进课堂,箱子里放着红星、彩旗等各种各样的奖品。由于低年级同学比较好动,一会儿就坐不住了,教师像魔术师一样,拿出小红花,奖励给上课表现好的小朋友。这办法很奏效,小朋友们坐得规规矩矩,小脸绷得红红的,小手举得高高的,回答问题也很积极。由于低年级的同学注意力集中的持久性不长,一会儿同学们的注意力又开始分散了,这时又开始教生字,为了使教学目标落实,教师从小箱里拿出几片枫叶贴在黑板上,说:“小朋友,这些枫叶的背面都藏着字宝宝,谁能把这些字宝宝读准了、熟记了,这片枫叶就送给谁了!”小朋友一看,黑板上的小枫叶红红的,多漂亮呀!学生的注意力又迅速集中了。

第四篇:多元化评价给语文教学带来生机

多元化评价给语文教学带来生机

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评价,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凸显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多元评价,就是要赋予语文课堂新的内涵,给孩子一个深情的学习催化剂,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潜力。那么,如何在课堂评价中落实人文关怀,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下面我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经验来谈一谈自己在多元评价实施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让课堂充满和谐

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传统的课堂评价,教师几乎成了唯一的评价主体,教师是学生发展及其学习状况的裁判员或者“法官”,教师评价的结果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新课程理念在课堂评价方法上要求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主宰课堂、垄断评价的现状,提倡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元性评价,以增进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更好地促进被评价者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

1.开展自我评价,促进自主发展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一个人如果能够正确地如实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就能正确地对待个人与社会、集体及他人的关系,有利于克服自身的缺点、发扬优点,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课堂上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开展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用的重要手段。

2.通过生生互评,增强学习动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评价互相促进。在课堂,孩子们为了能够正确评价别人,就必须认真倾听,认真倾听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勇敢的品质,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除了组与组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之外,学生个人之间开展评价更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如一篇作文写好了请同学相互评一评,既可以取长补短,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审美等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起到了教师评价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3.提倡师生互评,保持学习张力

平等是增进情感、融洽关系的柔和剂,小学生渴望同学之间的平等 ,更希望师生之间的平等。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 ,教师处在学生的地位上听学生评价 ,学生在欣喜、受宠若惊之余 , 更多的是快乐,他们一定会抓住机会 ,好好地表现一番。

采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意义,在于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于促使学生在思想碰撞、情感交流中,形成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发展交往合作的学习能力,开展主动、有效的互动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让课堂展现异彩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语言评价的方式以外,还可适当地运用实物评价,体态语评价(如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满意的点头、一个甜甜的微笑、竖起大拇指、热烈的掌声及各种丰富的表情等),都能使课堂显得异彩纷呈。

1.机智多变的口语评价,让学生听而不倦

口语评价是课堂上最常用最经济的评价方式,但是如果经常以 “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等这样口头禅进行评价,学生就会感到厌倦。重复评价愈多,学生的单调乏味感就愈强。久而久之,学生反应冷淡,感觉自然就无趣。事实上,任何人都有获得新鲜刺激的需求,对于儿童而言,更是渴望变化,期待惊喜,追求新鲜。

评价用语不能一成不变,要经常更换、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价,让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

2.口语、体态语相结合评价,使学生信心倍增

爱抚地摸摸头、亲切地握握手、深情地拥抱、由衷地鼓掌、有力的大拇指、轻轻地拍一下肩膀,加上真诚的赞语,如此声情并茂,更能传播一种情绪,交流一种感情。

课堂上教师的鼓励语言、礼貌动作、亲切微笑都是对学生的一种最基本的评价手段。在学生因为紧张站起来后一言不发时,只要耐心等待,并给予热情鼓励:“别急,慢慢讲”或者“刚才还没有想好,是吗?”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给学生一些善意的提示。这样的语言和行动上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对老师的信任,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能力等,以发展的眼光去关爱每一位学生,及时地运用恰当、有效的多元化评价策略,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致力营造出宽松、和谐的育人氛围,就会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得到迸发,并使火花熊熊燃烧,照亮全班,让整个课堂充满阳光!从而使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我们的课堂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第五篇: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读《让它落得慢一点》教学设计有感

小学科学教育是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学生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外,更重要 的是学习得出科学结论、探索自然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不断发 展、不断进步。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使人感受到科学课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的新变化,如何将《科学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有机地融入在教学之中,赋予科学课堂新的活力,成为每位科学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在传统学科课程的教学中,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人类的文明成果。这种接受学习方 式,可以高效率地系统掌握学科知识。但是,如果“接受性学习”作为学生唯一的学习方式,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变得只会接受,不会创新,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力的缺乏,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则意味着失去赖 以进步的动力。

一、传统教学中“接受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具有相当大的“被动性”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首要解决的是学科课程上面罗列的一些问题,被动地接受问题的答案,而使学生失 去了学习热情,学习成果毫无创造性。

而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研究 性学习,主张在一个学习课题的统领下,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 得发展,通过主题将学生在学习中所“体验”的文化内容整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行为进 一步完善,并由此获得预设的经验。它是一种由“课题研究--体验、经历过程--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就是说使学生不要读死书、死读书,而是在教师的指导 下,让学生自己去看、去做、去想、去研讨,甚至去玩,寻求结论,发现一些他们原来不知道、不了解的 自然事物和科学道理,从而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兴趣和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方式呢?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每一个问题的假设和预测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注重的是调动学生学习思维的活跃性,积极开动脑筋,猜想参与正是一个最佳 的思维锻炼场所。通过师生之间的活动参与,自由动手做实验或者小组合作做实验,提炼出表面现象,在 汇报时教师大胆让学生说,大胆让学生猜测,从而把表面现象上升到事物本质的东西,在经过多次试验的 检验,得出结论。这就是一个完整的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在《让它落得慢一点》这一课的教学中,当教师提问:乒乓球“蹦蹦”和“跳跳”喜欢从空中落下的感觉,但常常觉得不够瘾。你能不能想办法,让它们落得慢一点?学生说出一些让物体落得慢一些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你能怎么做?有什么办法?”于中就会出现“做个降落伞、把乒乓球吊在气球下、放在纸飞机、将杯子旋转起来。”等方法,下面的活动才能按其方法一一去探究;„„真是百花齐放。接着,可以让学生按各自的办法进行活动,得出结论。这样,在学生全身心的经历和体验过程中,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得以充分地展示和培养,而且他们对科学课的兴趣可能超出老师的预料,可能学生的问题还是不断,他们的讨论、争议还那么激烈,2、正确处理探究中学生自主与老师指导的关系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当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让学生真正从探究中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不断提升学生的探究素质。但无论哪个阶段的探究 都可能伴随有疑惑、阻力、紧张、艰辛、兴奋或喜悦,问题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探究?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教师应就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引导。不过,要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很难。因为科学课程知 识本身包罗万象,其知识也是包含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不可能用几张表格或问几个问题就能知道学生 的原有知识水平,这些知识很大一部分是学生课外学到的。在科学课中应多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来说,从 中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站好起点,把握好教师重点指导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指导,何时介入,何时传 授相应的准备性知识,有助于我们的教学活动顺利展开。

3、给学生亲历探究和开展反思的机会,正确对待学生的原始观念 学生并不是带着一个空白的头脑来到教室的,他们对许多问题都已经有过自己的探究,形成了自己初 步的看法,但这些看法中有些不够全面、深刻,有些甚至是错误的。例如: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学生会 认为重的物体先落地;衣服保暖是因为衣服能产生热量……仅仅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常常是半信半疑,甚 至想不通,只有通过进一步的亲身探究,让他们亲自发现自己已有经验与新发现的现象与事实之间的不一 致,他们才会心悦诚服地审视并修正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是“顺应”与“同化”两方面的统一的过程,这 种构建不可能由他人代替,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的过程。象上面所举的例子,可以指导学生做实验:把两个 大小不同(差别明显)的铁球同时从高处放下,观察两个铁球落地的情况,从而得出轻重物体同时落地的 结论。

4、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探究过程中的挫折与失败 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指导,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 体验到有所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否则,总是探究不出东西,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当然,在 探究过程中,学生难免会走弯路,甚至最终也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得不求助于教师直接解释,但学生 仍从这一亲历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明白科学研究的不容易、科学道路的不平坦……

5、在探究过程中,注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的落实 在《标准》中指出: “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尽管可以有多种表现,但主要应该集中 在科学学习、对待自然、对待科学、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念的落实不能像知识技能一样,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练习、作业、考试等方式直接“教”给学生,而 必须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产生体验,获得感悟。这些体验和感悟,有些是小学生当 场感受到,并且有所表示的;也有些是小学生当时并没有感受到,并且有所表示,而是作为一种潜在的体 验和感悟,暂时积存的他们的心中,随着学习的进程,这种进程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产生从量变到质 变,产生顿悟并显示出来。在加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中,“探究性学习” 的优势正日益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探 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是新课程理念下科学学科教学亟待需要的一种更好的、更适合于学生有效学习的教 学方式。小学科学教学改革浅议 培养新一代公民的科学素养,必须改革小学科学教育。科学课程必须贴近小 学生的生活,注重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用符合学生年龄 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不断地启发学生去猜测、去思索、去 动手实验。

1、鼓励儿童动手动脑做科学 强调探究式学习活动是科学课程的一个特色。科学教育强调的是:做科学、懂科学,而不是像从前一样读科学、听科学、记科学、看科学。也许有人要问:

小学一年级学生如何探究?小孩子有没有探究能力? 应当明确,探究不等于科 学探究,探究也不等于研究。探究不仅仅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教学途径,对 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提出:教师应鼓励儿童动手、动脑 ,做科学,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 实教学过程,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 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鼓励儿童通过动手 动脑学科学。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情境,并以此作为教学的资 源,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应是学生自己提出,实验过程同样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 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 划;注意收集第一手材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 表的方法;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等。

2、培养科学精神、态度尤为重要 科学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对事实和经验的高度尊重,让孩子们从小懂得事实 最为重要,证据是说明事物最有力的根据,尊重事实是最起码的科学态度。同时 要重视每一个孩子对事物的解释。从小注意培养孩子形成对事物的独立看法,进 行有根据、有条理的思考。同时,要帮助学生认识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中证 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 可以重复验证的。知道对其他探究结果提出质疑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了解合理 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在传统的课程设置中,交流能力的培养从来被认为是语文课的职责,而其他 课程却很少提及。传统理科教育所传授的交流手段是极其狭窄的,往往仅限于纸 面上的公式推导或计算,而科学教育中的交流应当包括学生能准确、清晰、简洁 地表达自己的科学思想,正确运用科学术语,具有一定的说理能力。通过与别人 交换看法,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改进自己的思维与行动方式,并学会尊重别 人的不同意见。

3.发挥学生的特长,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科学课教学第二课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动手动脑、发挥个性特长的新天地,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环境中增长见识,扩大视野,拓宽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受到 启示,接受教育。课外,各班成立科学课兴趣小组,开辟科学教学园地或自然角。指导学生课外认识一些事物,观察自然,深入持久的做好观察、采取和记录工作,提倡学生所学知识和规律解释有关自然想象的简单问题,鼓励学生写观察笔记和 气象日记,使学生获取更多知识,应用所学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小发明、小创 作、小制作和考察活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这样体现了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学生从中受益无穷。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在以观察实验为重要教学方法和 手段的自然教学中,如果一味地按照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让学生怎样实验,学生只得照办”这样照本宣科的传统方法进行教学,不仅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而且有碍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发展。因此,自然教师要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 下,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启发引导他们动口、动手、动脑,亲身经历 科学发现的全过程,按照“发现问题,提出假想——设计实验,反复研究——归 纳概括,得出结论——验证假想,联系实际” 的教学模式自行获取自然科学知识,并且不断地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和探索的需要。

下载多媒体技术给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带来生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多媒体技术给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带来生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摘要】在当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不仅仅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有活力的创新教学以体现教育内涵为指导,在活动中让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摘要] 本文就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适应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趋势,拓开数学教学的新思路,树立新的数学教学观。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实践 创新 随着我国经......

    浅谈CAI多媒体技术下的小学数学

    浅谈CAI多媒体技术下的小学数学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知识总量急剧增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信息社会中知识爆炸的增长,以及迅速更新换代的教育需求。CAI(计......

    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孩子们快速、高效地获得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意......

    巧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巧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摘要:目前多媒体教学方式已广泛进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通过对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效果的分析发现,巧用为利,能提高教学效果;形式......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 文档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高科技的产物,它能把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符号、动画和声音等多种信息进行集成,也能对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并且......

    信息技术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的好处

    信息技术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什么 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证明、逻辑、抽象等一系列的演绎推理方式,而随着计算机提供的辅助教学手段和方式,数学的表现形式体现得更加具体生动,学......

    浅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浅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榆阳区清泉镇中心小学贺桂芳自从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以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积极地投身到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数学是人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