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和研究
中班段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苍南县龙港镇蓝天幼儿园,执笔人:陈彩双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礼”乃为人立身处世之本,“礼”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学前期幼儿,可塑性强,是文明礼仪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但现在的幼儿对文明礼仪知识知之甚少,礼仪认知与行为相脱节。其中原生家庭的最早期教育往往成为幼儿文明礼仪养成的关键性因素。通过和园内中班段孩子平时的直接接触发现,大多数幼儿对文明礼仪认识不够,更不会使用文明用语,懂一定礼仪知识的,只占很少一部分。那些被家长娇惯的孩子,随地吐痰、乱扔饭菜、公共场合大叫大嚷,不仅独霸、专横,更为我独尊,稍不如意就对家长发脾气,甚至拳打脚踢;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撒泼耍赖据为己有;看见长辈或熟悉的人视若无物、不打招呼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现今由于部分人群对幼儿“自主”教育的片面理解,认为“自主”就是“放任自流”,以及多数父母和教师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轻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再加之受社会大环境中不文明行为的熏染,影响了幼儿心灵状态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因此对幼儿进行家园合作的礼仪教育,有助于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尤其对幼儿的个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还指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多年以来,我园一直努力探索、积极发现培养幼儿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文明教育为突破口,大胆尝试创设适宜的情境,抓住一切机会,为幼儿创设条件,从“礼”着手,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把日常生活中的问候礼仪、乘车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最基本的社交礼仪作为幼儿每日的必修课,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礼貌用语和交往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已,敢说、爱说、多说、会说,主动与人交往。通过开展幼儿礼仪教育活动的组织与研究,完善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礼仪教育目标内容,探索有效的指导方法,形成有特色的园本礼仪教育。我们相信长此以往,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礼仪启蒙教育,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生活技能、自信心及爱的情感等方面得到培养和发展,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乃至整个人生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三、课题的界定:
礼仪,为使各种人相处在一起能愉快融洽,使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正常进行,交往中必须有一种大家所共同遵守的法则,规范,简单的说,礼仪就是表示礼貌的具体礼节,包括言行举止诸方面细节,而幼儿文明礼仪,是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和谐文明的态度,行为或品格,它包括礼仪意识、礼仪用语,形体姿态,礼仪道德行为规范等等,我们将以大中班段幼儿为研究对象,有计划的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幼儿获得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礼仪习惯,努力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公共场所礼仪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研究
四、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让幼儿了解基本的礼仪常识,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礼仪规矩,做到“日常行为讲规范,人际交往讲礼仪,社会活动讲文明”。
2.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的探索。
(二)研究内容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场所,把幼儿礼仪定位于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块内容:
幼儿园文明礼仪(生活礼仪学习礼仪,运动礼仪、游戏礼仪)要求幼儿能遵守幼儿园各类活动规则;学会用礼貌用语与同伴、成人交往;形成良好的生活、游戏、运动、学习等文明行为习惯。
家庭礼仪(敬老礼仪,待客做客礼仪,进餐礼仪)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懂得礼让;能懂得并遵守待客做客的礼仪;知道关爱身边的家人,在节日里能主动向长辈表达祝福和谢意。
公共场所礼仪(交往礼仪、公共秩序礼仪、公共环境礼仪)懂得公共场所的基本礼仪,能主动遵守交通规则。
五、研究对象及主要方法:
(一)研究对象:幼儿园中班段幼儿
(二)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主要通过对幼儿园文明礼仪内容等相关资料的查询、收集、汇总、分析,了解相关研究现状,正确把握有关幼儿园文明礼仪的相关理论,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的原始资料。
2.行动研究法: 用于本园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中对幼儿礼仪活动中的表现、发展等的观察,并比较个体前后发展的变化,从而得出对幼儿个体或群体的认识,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3.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试者的行为言谈、表情等进行观察,从而了解他们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4.经验总结法:通过及时撰写教育教学叙事与教学案例分析、反思,及时总结研究实践中的经验。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及时提炼经验,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理性价值的研究成果。
六、研究措施:
1.教育是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它既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责任,亦不是家长的绝对义务,只有当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无缝隙对接时,才能打造全优质的教育成效,家园联动,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成人抓住礼仪道德形成的契机,把礼仪养成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为幼儿营造讲文明懂礼仪的道德氛围
2.在实践中让孩子学理、懂礼、用礼,充分挖掘一日活动中的礼仪教育环节。每周,进行礼仪小标兵选拔活动,选出十名幼儿,身披礼仪绶带,接待全园的幼儿及家长;每月,进行班级文明家长活动评比,促使教师和家长给幼儿做好榜样示范;每学期,进行文明宝贝,礼仪教师评比活动,督促老师及幼儿注意保持自己的礼仪行为。结合一年中的各个节日进行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三八妇女节”向女性亲人送上祝福;“五一”劳动节,向劳动人民加以致敬;重阳节走进敬老院陪老人们共度节日。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将平日里所学的礼仪知识予以落实,形成习惯,同时也鞭策着周围的成人做好表率。3.每日固定15分钟时间,通过学习朗朗上口的儿歌,意蕴优美的散文诗等途径,来教给幼儿所必需的礼仪知识;
4.在幼儿园的大环境布置有关礼仪的墙饰及挂件,积极营造和谐文明的园所环境,努力让每一处都发挥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的教育作用。
七、研究步骤和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2017年2月~2017年4月)
1.学习有关本课题的文章,如《幼儿园的礼仪教育》《好孩子》等,收集有关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图书,课件的资料储备相关的理论知识。
2.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
3.召开中班段家长会,介绍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对家长的要求。
(二)实施阶段(2017年5月~2017年12月)1.倡导“文明礼仪,教师先行”。
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培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技能。努力把“以德为先,全面发展,养正品行,终身受益”的理念转化为教师自觉的行动,让教师树立职业的责任感、成就感。因此,文明礼仪教育,我们注重从园本培训做起,教师先行一步。探索如何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渗透幼儿的礼仪教育,让幼儿园的礼仪教育日常化。
(1)倾听讲座,参与培训。(2)观摩研讨,学习交流。
2.根据中班幼儿年龄段的特点,选择适合幼儿的切入点,使用幼儿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开展课题研究。
3.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1)比赛活动。如:唱礼仪歌曲、念礼仪儿歌、讲礼仪故事等。(2)评比活动。如:每周的文明礼仪小标兵评比活动。
(3)节日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妇女节、劳动节、教师节、国庆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对幼儿进行了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集体的教育,激发幼儿爱的情感,学会关爱、孝敬和感恩。
4.课题组教师及时沟通、交流,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思,讨论如何更好地进行文明礼仪培养的有效策略,结合实际调整、完善课题计划。
5.课题组成员撰写有关的教学教案、论文,及时做好课题资料的积累、整理工作。
(三)汇总阶段(2018年1月~2018年6月)
1.收集整理各类资料,与课题前的调查进行比较、分析。2.撰写课题报告,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林美琳
主要成员:林美琳 陈彩双 林玲 蔡小燕 陈丽丽 2.课题主要分工:
课题研究的指导:陈彩双指导课题组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局出版社2008年2月
2.周念丽《亿童亲亲社会》武汉出版社 2012年4月 3.李艳 《幼儿园进行礼仪教育的探索》幼教天地
2017年2月27日
第二篇: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通过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及其外在形象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也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明礼仪教育旨在通过学校课堂这个主阵地的教育,培养小学生文明的言行举止和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使他们进行友好和谐的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及创新之处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际上针对青少年存在的道德修养上的问题,普遍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其中包括礼仪教育。英国等国家提出了培养“绅士”、“淑女”的教育。韩国从1973年起就开设道德课,正式以书本形式向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授课,其教学内容便包括各方面的基本礼节和道德规范。学校还设有理解室,模拟生活场景,进行仪表礼节演示教育。我国也在文革以后提出了“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和养成教育,对礼仪教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普遍做法是强调教育与训练想结合,但在实践中常带有分离的状况,或是说理不够,机械训练;或是空洞说教,践行不够。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一是继续强调教育与训练相结合,体现“教学做合一”、“知行统一”。二是注重内在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使学生外在的表现与内在的修养统一起来,简称内外统一。避免出现:品格纯朴却不注重礼仪,显得粗野;注重礼仪,但缺乏朴实的品格,显得虚伪。三是礼仪教育心理化,注重心理辅导。对学生做非强制援助,促进学生自主选择正确的礼仪要求,加强道德修养,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具有良好礼仪习惯的人首先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礼仪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学校,能使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友善,使校园的文明氛围更浓,树立起学校的良好形象;在家里,使家庭更加充满关爱,更加和睦、幸福,使邻里的关系更加融洽;在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更有人情味,少一些矛盾,多一份温情,使人们的行为受到自我约束,使社会更加文明。
理论价值:我们将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结合学校实际工作的新的礼仪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对进一步弘扬古今“礼仪美德”,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增强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3)本课题创新之处
就国内外情况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研究。它们大都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础,内容涉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但是,“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且“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我国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仅进行这样的一般理论研究,在实际的少年儿童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中,对于克服过于注重说教以及“高大全”等现象是不力的,少年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很难形成。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礼仪习惯,必须要对他们进行礼仪习惯的培养。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选择该课题作为研究题目的理由。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
研究的目标
(1)开辟有时效性的文明礼仪教育新途径,优化育人环境。
(2)构建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
(3)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积极营造各种礼仪教育的氛围,开发传统美德教育资源,并赋予新的内涵,开发学校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开设礼仪活动课,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现代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礼仪素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这一教育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文明素质,为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打下终身受益的基础。同时积极探索礼仪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形成学校礼仪教育特色。使小学生懂得一些必要的礼仪常识,在学校、家庭和公共
场所三种场合,在衣、食、住、行四种生活内容的多维领域中习得和运用礼仪智慧,成长为一个精神饱满的、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受人欢迎,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确定为我校的()个教学班,共()多人。研究周期分为四个阶段。
一、课题准备阶段
(1)组建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任务分工;
(2)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制定课题实施方案,为课题研究全面开展奠定扎实基础。
二、全面启动阶段
(1)开题论证,完善方案,展开课题研究。
(2)结合学校、学生实际,确立具体的礼仪规范,组织有关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3)结合主题教育,增强学生的体验,促进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三、深入研究阶段
(1)加强课题的规范管理,做好阶段性总结,对操作效果进行评价,找出问题及症结,调整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实验研究。
(2)开设文明礼仪活动课,利用研究中探索的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指导教学,形成学校礼仪教育特色。
(3)形成一套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的礼仪养成教育的方案。
四 总结提高阶段
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情况,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形成各种研究成果,接受领导或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鉴定。
研究过程
1、组织开展一系列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根据行为习惯养成的特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小”、“实”、“新”、“活”的原则,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开展“文明举止伴我行”、“尊长互敬伴我行”、“您好,文明用语伴我行”、“诚实守信伴我行”、“文明习惯伴我行”等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为大力推广学校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树立教师、学生身边的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课题组将组织文明礼仪教育专题调研和研讨会,组织文明礼仪教育案例、论文和“文明礼仪示范班级”、“文明礼仪之星”等评比活动,积极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2、将礼仪教学渗透到各学科之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要把文明礼仪教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管理中,注意礼仪要求的规范和准确,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礼仪教育的因素,聚合礼仪要求的各种积极因素,让学生学礼仪、讲礼仪,形成全方位礼仪教育的态势,使学生懂得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尊重同学,使文明的气氛充满校园。
3、以班级为主阵地,把班级作为学校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场所。利用班队活动使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成为学生教育自己的有效方式。充分依托班委会和班团组织,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班级实际,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和“礼仪之星”评选活动,积极争创文明礼仪示范班级和文明礼仪学生。
4、以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活动为有效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直观形象的礼仪教育活动。如礼仪知识竞赛、礼仪示范表演、小品剧、文明礼仪用语征集、演讲、征文等,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礼仪活动中,使学生在活动中磨炼意志,在活动中扬褒弃贬,在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的方式方法
5、优化环境,家校同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庭是孩子最初受到教育的课堂,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家庭环境的状况和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强调互访,要求互励,并通过家长学校进一步加强对家长的文明礼仪教育,以其获得更佳的效果。
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1)基本研究方法:“实践—反思”式行动研究法。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反思,不断修正研究方案,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实效。学校课题组将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培养小学生礼仪习惯的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2)调查研究法。从课题立项之前到研究的各个阶段,分别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
(3)文献研究法。查阅文本资料及相关教育信息网,搜集资料,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
(4)经验总结法。由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科学经验总结,提高研究水平。
(五)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总结。
2、其他支撑性材料:学生礼仪常规校本课程教材、相关的研究论文与典型案例。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专人负责制定学生的文明礼仪细则。参与文明礼仪校本课程的编写。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专人参与课题设计,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参与文明礼仪校本课程的编写。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专人负责文明礼仪示范班级评比方案制定及实施,参与文明礼仪校本课程的编写。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专人负责制定实施文明礼仪之星评价方案。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专人负责文明礼仪系列活动方案的制定实施。
各班班主任:负责各项训练内容、教育措施在本班的实施,积累个案,向课题负责人及时反映情况,总结经验。
第三篇: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德育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意义
本课题坚持以“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指导思想,体现“立德为本,美善相谐”的理念,即:以立德为根本,以美载德、寓美于德,追求美善相谐的教育境界。我校选定“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主要基于如下两方面的原因:
1、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德育要求: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肩负着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定良好基石的重任。我们容桂的经济发展走在前列,生活不断富裕,但如何真正做到“仓廪实而知礼节”,让小学生成长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的“小公民”,需要教育探索;
2、我校的校情与学情:我校地处容桂街道较中心地带,在校学生中外来工子女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流动的生活环境和相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让这些孩子文明礼仪素质不尽如人意;另外,在校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多数,百般呵护甚至溺爱的生活环境让这些孩子在家庭及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礼貌,自私任性,不懂得尊重、体谅、关心他人,不善于和同伴合作等现象普遍存在;我校德育常规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对教育的新形势、新问题缺乏富于实效性的新探索。基于这样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学校在各级领导、专家的引领下启动了这一课题。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为教育出发点,旨在将文明礼仪教育与美育有机结合,融入对联、书法、剪纸等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打破单一的文明礼貌教育的局限,通过新理念、新视角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探究出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的德育模式,践行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通过夯实文明礼仪教育的文化底蕴,深化礼仪情感,让文明礼仪成为我们的校园文化,成为师生精神成长及生活的需要;着力打造学校、家庭、社区之教育系统工程,较好地解决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脱节的问题,实现了教育环境的整体优化;有效促进了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与巩固,全方位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与道德品质;同时,丰富和发展了养成教育的内涵,促进了文明家庭、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因此,总体上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实践方式方法,提高实效性,探索教育机制。具体采用了调查法、比较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结合进行研究探索。(见方案,略)
(二)研究策略(见“方案”,略)
(三)实施过程
根据课题特点及校情、学情的需要,我们对德育课题的研究过程进行了合理规划,分为三个阶段,其发展轨迹为:启动、探索期——反思、完善期——成熟、总结期——成果鉴定与推广期。具体实施的时间安排如下:(课件依次展示)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2009年2月至2009年4月
——成立课题小组,建立课题档案,制订实验研究方案,设计并完成对学生、教师、家长的问卷调查,分析小学生礼仪现状,撰写现状调查报告。(2009年2月至3月)
——对课题进行充分论证,完善实验方案,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并编制成课题内部研讨、学习资料,供课题组成员阅读。(2009年4月)第二阶段(实施、完善阶段): 2009年5月至2011年1月 ——完成课题申报、立项工作,于2009年5月23日举行了课题启动仪式;2009年6月获批立项成为省级课题;
——具体实施课题方案:开展小学生礼仪教育与实践系列活动,诸如:在学生中开展礼仪歌谣、对联的创编活动,每学期有计划、分层次举行“礼仪之星报告会”,深化学生的礼仪意识和习惯养成。
——不断完善课题实施方案:通过问卷与访谈、调查,及时反馈礼仪教育的阶段性成果与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开发、修订了南环文明礼仪教育手册,宣讲文明礼仪知识,进行礼仪课堂研讨,创编“南环小学礼仪报”,于09年11月成功举行了德育课题阶段成果汇报。——不断深化课题研究:打造文明礼仪教育系统工程,围绕“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开发”及“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探究”这两个子课题重点,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深入探究培养小学生良好礼仪养成的内容、途径与方法,出台了南环小学《文明礼仪评价手册》,让文明礼仪教育走进家庭、社区,有效拓展了文明礼仪教育的渠道,于2010年6月成功举行了德育课题阶段成果汇报暨家长开放日活动。
——在实践、研究中不断完善、总结、提升:形成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礼 仪养成教育方案;开发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于2010年12月完成校本教材的编写与修订,促进了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第三阶段(总结、推广阶段): 2010年2月至2011年7月
——继续深入研究探讨,撰写研究报告,接受结题评审;推广成功经验。于2011年2月完成校本教材的修订、定稿,于2011年4月完成内容丰富(具体数据)的课题成果集的编写、定稿与印刷,于2011年5月17日举行结题仪式。
三、主要研究成果
课题组围绕并着力于“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开发”及“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探究”这两个子课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实践与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文明礼仪校本课程的研究
1、卓有成效地完成文明礼仪校本教材的编写
学校成立了由14位课题研究骨干成员组成的文明礼仪校本教材编写组,由主持课题的曾素芳副校长参与策划,德育主任肖秦湘负责具体实施,多次征询并得到了郑航教授、王清平主编的指导,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完善。我校编写的礼仪校本教材体现了系统性、连贯性、层次性与可操作性:
(1)低年级教材主要突出日常行为、具体做法;
(2)中年级教材在强调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突出了情感体验;
(3)高年级教材则以“知”为重点不仅是扩充礼仪知识,而且是“简单理解”,包括开始学习基于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来理解礼仪,基于“美”和“德”来理解礼仪,并且朝向基于知情行、指导儿童逐步形成现代公民的文明意识方向努力。
我们所编写的礼仪校本教材——图文并茂,外观精美,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与心理需求,体现了儿童化、趣味性、实用性,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进行文明礼仪课的课堂教学研究
积极探索礼仪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一般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操作流程图(略)。
课题领导小组坚持课堂实践研究,出台了《南环小学礼仪课操作指南》,构建了礼仪课堂的四种基本范式(略)。
开展“文明礼仪校本课程”的研讨沙龙活动:课题组成员针对实践与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进行交流,带着过程性的材料、典型个案进行研讨、分享。在研讨沙龙上,还邀请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参加,使课题研究攻关破难,形成共识,得以不断完善、深化。
(二)开展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探究
注重以活动为载体,创新礼仪教育方式方法,拓宽礼仪教育渠道,主要表现在: 创设多元化的校园实践活动。
成功组织开展了以下活动:每周一星评选、表彰活动,举行“礼仪之星”
报告会,组织开展“感恩”主题系列活动,创设礼仪讲坛、开展知识竞赛,启动“南环礼仪志愿者”行动,举行感恩教育报告会及开展走近《弟子规》等活动„„《弟子规》一书为课题研究拓展了新渠道。全校师生掀起了诵读《弟子规》热潮。
2、发掘学科教育资源,把握礼仪渗透契机。
如在美术、音乐、电脑、体育等学科教学中,将文明礼仪教育与美育有机结合,渗透以美载德、寓美于德的现代公民文明意识。
3、拓宽自主性的校外实践活动。
开展文明礼仪进社区活动:以手抄报、摄影展、文明礼仪简报、文明礼仪宣传专栏、播放礼仪活动宣传光碟等多种形式,组织学校礼仪志愿者自主参与,到社区进行文明礼仪知识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开展“我是文明小公民”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
组织学生自主创设实践活动:活动形式主要有:调查走访、自主学习、竞赛展览、角色体验等等。
(三)凸显校本德育特色
我们注重研究实际效果,凸显校本德育特色,主要凸显出如下校本德育特色: 正确处理礼仪教育课程与品德课的关系以礼仪教育作为切入点,把礼仪训练、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书画和剪纸艺术等有机结合,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关注礼仪教育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结合一方面,注重传承传统礼仪、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体现时代性,注重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现代公民素养,尤其是把公民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重点。
抓好礼仪教育的序列化、层次化体现在学校整体方案之中,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礼仪教育课堂教学试验、全校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予以实施。注重礼仪教育的立体化、全方位性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校内与校外的结合,家庭、学校、社会的统一。
南环小学文明礼仪活动序列方案(2008、9-2011、7)活动 时间
活动主题
活动内容与形式
活动要求
九月
我爱我师
1、制作尊师卡(1-6年级);
2、《弟子规》诵读展示(1-6年级);
3、尊师手抄报比赛(4-6年级)。
利用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和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尊师教育,通过制作尊师卡、尊师手抄报比赛等营造浓厚的尊师氛围。
十月
我爱祖国
1、迎国庆板报评比(1-6年级);
2、“礼仪之星”报告会(3-6年级);
3、启动“南环礼仪志愿者”行动(4-6年级)。
利用升旗仪式和班会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板报评比、“礼仪之星”报告会等形式加深学生民族自豪感,加深学生爱国情怀。
十一月
关爱老人
1、关爱老人服务活动(1-6年级);
2、敬老院慰问活动(4-6年级)。
利用升旗仪式和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尊老爱老教育,通过关爱老人服务活动、敬老院慰问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懂得关爱老人,体恤老人、尊重老人。
十二月
新年新气象
1、传统节日“冬至”的认知活动;
2、迎新年联欢会。(1-6年级)
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开展传统节日“冬至”的认知活动;各班开展迎新年联欢活动。
一月
欢乐春节 亲子剪纸 乐融融
1、评比、表彰“南环礼仪之星”、“班级文明礼仪之星”评比;礼仪优秀家长(1-6年级);
2、寒假主题剪纸活动(3-6年级)。
各班评选“南环礼仪之星”、“班级文明礼仪之星”;同时布置寒假剪纸活动,展示学校剪纸特色。
二、三月
学雷锋 树新风
1、“礼仪之星”报告会(3-6年级);
2、慈善募捐活动(1-6年级);
3、学雷锋进社区服务活动(4-6年级)。
利用班会课发动学生参与慈善募捐活动,学习雷锋先进事迹,倡议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服务活动
四月
缅怀先烈 文明祭祖
1、书香校园活动——寻找先烈的足迹;
2、扫墓活动。(1-6年级)
利用升旗仪式和班会课对学生进行缅怀先烈教育活动。通过读讲先烈故事、先烈名言等形式让学生懂得珍惜幸福生活。
五月
感恩母亲
1、“学会感恩,与爱同行”板报评比;
2、学唱感恩歌曲;
3、开展感恩家务活动。(1-6年级)
利用升旗仪式和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学会感恩,与爱同行”的感恩教育。通过板报评比、学唱感恩歌曲、开展感恩家务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懂得关爱父母、感恩父母。
六月
感恩父亲
1、制作感恩卡片;
2、举行“文明礼仪家长开放日”活动;
3、组织《弟子规》诵读比赛。(1-6年级)
利用升旗仪式和班会课继续对学生进行“学会感恩,与爱同行”的主题教育。通过制作感恩卡片、给长辈写信等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悟亲情,关爱父母、感恩长辈。
七月
“我能行”缤纷暑假系列
1、“南环礼仪之星”、“班级文明礼仪之星”评比;
2、开展缤纷暑假活动。(1-6年级)
各班评选“南环礼仪之星”、“班级文明礼仪之星”,同时布置缤纷暑假系列活动。
这一全校性活动序列方案体现了学校始终坚持将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我校礼仪教育的序列化、层次化与立体化、全方位性,通过日常管理,强化学生文明礼仪意识,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凸显出了以“立德为本,美善相谐”的课题理念。
综上所述,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以“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为教育出发点,我们着力打造学校、家庭、社区之教育系统工程,并不断完善与创新,努力做到了校内与校外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坚持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主阵地,有效向班级活动、校级活动拓展延伸,进而向家庭生活拓展延伸,并有效向社会生活拓展延伸,请看我校开展社区文明礼仪教育的方式方法。这样,数管齐下,促进了多向互动,实现了文明礼仪教育环境的整体优化,形成了教育合力,有效促进了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与巩固及文明家庭、和谐社会的构建,提高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效性,彰显出以美载德、寓美于德、美善相谐之独特教育魅力。课题主要成果如下:
1、我校连年被评为顺德区卫生先进单位、容桂街道先进学校,获得办学成果奖、特色奖。2、2010年6月学校获得顺德区教育科研专项资金资助奖励(申请报告字数:4224; 完成时间:2010年4月)。3、2010年7月13日,曾素芳副校长、肖秦湘主任代表课题组出席了广东省中小学德
育科研课题优秀成果展示活动,并荣幸地成为09年立项课题在大会上作发言的五个单位之一,由曾素芳副校长在会上作了题为《打造美善相谐之教育系统工程》的德育课题中期成果汇报展示,该报告特色鲜明,精彩纷呈,赢得了与会专家、领导的高度评价,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同与赞赏,学校带去的数百份礼仪报、文明礼仪校本教材很受欢迎,供不应求(字数:4335;完成时间:2010年7月)。4、2010年12月,由曾素芳副校长执笔,肖秦湘主任、吴瑞仪为主负责整理过程佐证 材料汇集成的德育课题成果在“首届广佛肇教师校本行动研究评比暨第四届佛山市教师行动研究案例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字数:5372 ;完成时间:2010年10月)。
5、由曾素芳副校长执笔的《打造文明礼仪教育系统工程》发表在《中小学德育》(2011 年第3期;字数:3663)。
6、由曾素芳副校长参与策划、肖秦湘主任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吴瑞仪、黄雪华、董青 等14位课题组骨干成员开发了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编写了礼仪教育校本教材(低、中、高年级共三本)由学校自行印刷(字数:46481;完成时间:2011年3月)。
7、由曾素芳副校长、课题骨干成员罗巨明老师创编并定期出版的题为“礼仪在心中,文明伴我行”南环《礼仪报》,作为一个特色窗口,为及时播报、宣传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相关信息,提供了具有视觉享受的多彩天地(字数:33236;完成时间:2009年5月—2011年4月)。
8、集结主要研究成果汇编而成的《实践研究提升——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南环 小学“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德育课题成果集》(字数:194957;完成时间:2011年4月)。
9、在全国首届文明礼仪教育高层论坛暨云阳现场成果展示交流会上,课题组曾素芳、罗巨明、汪燕芳老师撰写的《构建文明礼仪课堂磁场效应的思考与实践》等论文被评为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肖秦湘、吴瑞仪老师的论文获得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四、课题研究成效
由于德育课题的正确引领,短短的不到三年的时间,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正一步步深入人心,文明礼仪已扎根在师生的心田,学校呈现出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校园育人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成为我校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学生的礼仪意识更强了,礼仪行为更加规范。我校于2009年3月、2010年12月即课题开题和课题结题之前先后两次对全校350名、360名学生在学校、家庭中文明礼仪行为习惯进行了问卷调查,所抽查学生覆盖了不同年级、不同家庭环境及各个层面的学生,调查的内容也大致相同,从问卷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在校、在家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均有了可喜的进步。
老师们的教育科研能力有明显提高,促进了教师的自主发展,实现了师生的共同成长;学校的文化底蕴、综合办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了人文氛围、育人环境,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如今,我们南环小学校园已充满浓厚的文明礼仪教育气息——多姿多彩的“礼仪长廊”、一幅幅出自学生手笔的礼仪对联、礼仪歌谣、剪纸作品、手抄报、摄影佳作成为我校文明礼仪教育的一个个特色窗口,见证了南环师生在文明礼仪教育创新之路上留下的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五、研究展望
我校由于德育课题研究起步较晚,科研基础不够厚实,在如下几方面有待努力实现新突破:
1、教师撰写有一定水平的科研论文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礼仪校本教材的编写有待进一步科学、规范、精细化,力争能实现在顺德区乃至更大范围内的推广;
3、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有待更规范并持之以恒。
第四篇: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开题报告
神木县矿区一小 二0一六年十月
二年级组 《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开题报告
矿区一小 王冬梅
一、课题的名称:
《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一向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直到今天,我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仍为世界各国所称道。但毋庸讳言,在当今现实生活中,有辱人格甚至国格的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实施礼仪教育,不仅是教会儿童懂礼貌,做文明人,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是提高未来公民素质和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百般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家庭及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他人,“不懂礼貌,做事不计后果,自私任性,不善于和同伴合作”等现象普遍存在,在少数孩子身上还较为严重,因此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传统养成教育有着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中华文明赋予我们学校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责任。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入手,让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做事,丰富和发展了养成教育的内涵,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新探索。我们的研究旨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熏陶、影响乃至改变目前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素养,为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尽责出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期望通过新理念的教育、新视角的教育,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构新的德育模式,进一步弘扬古今“礼仪文化美德”,增强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研究礼仪养成教育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具有良好礼仪习惯的人,首先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礼仪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学校,能够使师与生、生与生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友善,使校园的文明氛围更浓,树立起学校的良好形象;在家里,使家庭更加充满关爱,更加温馨、和睦、幸福;在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有人情味,少一些矛盾,多一份温情,使人们的行为受到自我约束,使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总目标:
将学生培养成为讲文明、懂礼仪、有教养的人,让学生成为精神饱满、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文明得体、受欢迎的人。
(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明细目标:
1、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礼仪教育新模式,创新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构建以礼仪养成教育活动为主,以各学科教学渗透为辅的校园养成方法;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礼仪教育模式。
2、培养学生的现代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承传中华礼仪文化,提高学生礼仪素养,为少年儿童打下终身受益的厚实基础。
3、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帮助教师确立现代教育思想,转变育人观念,改进育人方法,提高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享受师生共同成长的快乐,并在研究实践中提升教师人文素质与综合素质。
4、力争形成一套针对性较强、操作性强的礼仪养成教育的模式,撰写出有一定水平的德育论文,提高教师教育理论实践水平。
5、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学校文化底蕴、人文氛围,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确定“小学生礼仪常规”内容: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三大方面。
2、明确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具体内容:能向老师和进入校园的客人主动问好;服装整洁、仪表端庄;学会用礼貌用语与别人交往;掌握热情待客之道;知晓、掌握必要的社交礼仪。
3、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规律,创新有效途径与方法。
4、尝试开设礼仪课。形式上要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的科学化和序列化。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文明礼仪教育是道德启蒙教育,应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为实践的理论依据,在要求上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依据《纲要》、《守则》、《规范》的框架,遵循我校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和文明礼仪表现情况,研究制定适合各学段学生水平和礼仪规范层次目标等内容系列,使之具有科学性,以防止步入超前化和成人化误区。
2、系统性原则:在学校主课题下落实到各年级,每位班主任都有自己相应的研究计划、阶段总结,形成课题研究的系统性。
3、一致性原则:教师、家长、学生对研究实践的目的、意义有统一的认识,在实践中保持行动的统一,特别是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4、渗透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是孤立的,它要通过各学科、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渗透教育。在时间上渗透于校内外一日生活的全过程,空间上渗透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场所,形式上渗透于环境创设、学科教学、课外活动、校外实践、家庭生活之中。
5、主导与主体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训练、自我管理,充分发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使该实验充满生机和活力。
6、可操作性原则:课题中选择的内容、要求、方式、方法、手段途径以及有关资料收集、应用研究、效果检测都尽量不增加过重负担的情况下进行,力求做到操作简便、行之有效。
7、效益性原则:力求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努力,尽快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与策略
(一)实验方法
本课题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因此,总体上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实践方式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探索教育机制,具体采用调查法、比较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多种方法结合进行研究探索。
1、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实践”式行动研究法。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反思,不断修正研究方案,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2、调查研究法:从课题立项之前到研究的各个阶段,分别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
3、文献研究法:查阅文本资料以及相关教育信息网,搜集资料,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
4、个案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选取典型案例,建立研究档案,进行跟踪研究。
5、经验总结法:由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科学经验总结,提高经验研究水平。
(二)实验策略
1、文献法与行动研究法相结合,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从行动中来,到行动中去。
2、实事求是,循序渐进,重视并优化过程管理,不搞虚假研究,在我校现有的研究力量与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逐年提升。
3、班主任的带头作用和自主参与相结合。
4、建立激励机制。采取群体激励与个体激励相结合,群体激励:评比文明班,以营造浓厚的激励氛围;个体激励:如各班评比每周一星。
八、课题预期成果
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
2、通过实验研究,学生懂得“认识——行为——习惯”转化,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总结以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为主题的结题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实验与研究时间是: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2016年11月-12月)(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小组,建立课题档案,制定研究方案,调查分析小学生礼仪现状,完成现状调查报告。(2016年11月至12月)
2、对课题进行充分论证,完善实验方案,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并编制成课题内部研讨、学习资料,供课题组成员阅读。(2017年1月)
第二阶段:(2017年1月-2017年9月)(实验阶段)
1、开展小学生礼仪教育与实践系列活动,探究培养小学生良好礼仪养成的内容、途径与方法。
2、通过问卷与访谈,调查、及时反馈礼仪教育的阶段性成果与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3、在学校的教师、学生及其父母中开展“礼仪与生活”、“礼仪你我他”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同时举行“良好礼仪养成”经验交流会,探索礼仪教育养成的成功经验。
4、结合少先队主题教育,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文明礼仪的养成。
5、形成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礼仪养成教育方案。第三阶段:(2017年10月)(总结阶段)
继续研究探讨,撰写研究报告,接受结题评审。
十、研究人员分工
王冬梅:申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撰写研究报告。付俊英、呼倩、王霞:整理典型案例、优秀论文、经验交流材料。
李玲、李小雅:设计各种调查问卷、活动记录、收集过程性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第五篇:《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2016春学期 墩子小学 宋玉梅
一、问题的提出:
孩童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抓紧这个时期进行培养,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习惯容易养成,而且牢固,影响终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凡人生需要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秀分子。” 可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健全人格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在这一时期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愿意听从成人的教导,善于模仿成人的行动,容易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和教育的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呢?我们努力探索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的时间、对象 1.时间:2016.2-2016.7 2.对象:中小班幼儿:8名
三、内容与实施的策略方法:
(一)为了全面的了解幼儿习惯的基本情况,在实验班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确保问卷的真实性,我们此次的问卷分为了二个阶段,其中有以调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对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与此同时,通过《幼儿行为习惯问卷调查表》了解孩子在班内的一些行为习惯,填写每个幼儿在习惯方面的情况,为我们科学的制定课题目标提供事实依据。
通过调查的数据看,幼儿存在的生活卫生习惯问题比较多,幼儿由于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家长包办代替的较多,许多习惯还未养成。究其原因,是因为幼儿对为什么餐前便后洗手、餐后漱口等等的作用没有真正理解,不是发自幼儿自身的需要,为了执行老师的指令才去做,处于被动状态。
(二)根据我园幼儿的发展情况,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力求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运用了以下策略方法:
1、变教师要求为幼儿需求
以往,教师对幼儿统一要求多,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老师“不厌其烦”的进行讲解,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幼儿被动的接受,教师为了培养而培养,教师机械的培养,收效并不显著,在我们的研究中,首先转变教师的观念,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幼儿的需求,只有内化为需求,幼儿才会自觉自己的行为,形成习惯。
我们从幼儿生活的一点一滴进行,怎样使进餐成为幼儿的快乐时光,喝水成为幼儿的愿望呢?为了促进幼儿主动喝水,各班老师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不同形式的喝水记录,如:大班利用废旧的酸奶吸管做成棒棒,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照片贴在喝水记录袋上,每当喝水后,孩子们会在自己的记录袋里放入棒棒,这样老师、家长都能了解幼儿的饮水量了,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方式,每天都会主动喝水了。
2、多样化的活动内容促进幼儿习惯的提高
“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是《纲要》的实施原则,为了培养中班幼儿的叠放衣物,我们通过区域活动的“角色区”,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帮助娃娃折叠衣物,帮助娃娃把凌乱的娃娃家收拾干净整齐。幼儿在《不做脏孩子》这一活动中,通过讨论、绘画的形式,了解了大家爱不喜欢脏孩子,在帮助“脏孩子”改掉不讲卫生的坏习惯的过程中,获得了相关经验,知道不讲个人卫生,对自己身体不利,也会影响他人。在游戏中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3、榜样激励的作用大 正如艾-伦凯强调:榜样是习惯的基础,而习惯是人格的基础。因此要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并创设良好典型的榜样。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正面榜样,激励幼儿。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幼儿年龄特征所决定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种行为训练的方式。树立孩子们中的典型和榜样,幼儿看得见,摸得着,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行为形成来自实践,习惯的养成更有赖于实践活动。幼儿在日常生活、交往、游戏、劳动等活动中,进行着与同伴交往方面的技能、习惯的训练,获得“该如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生活中不断地联系、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老师适时地引导幼儿相互学习,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
4、把师生互动作为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关键 《纲要》中指出:教师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所以在日常活动中,应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针对小班幼儿吃手、“吃”玩具的现象较多,为了防止“病从口入”,我们就把洗手环节作为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的切入点对幼儿实施教育。在培养小班幼儿洗手的习惯时,我们教给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缝里搓搓,一-二-三,小手甩甩干”最后去找自己的手巾擦干手。
5、让环境和活动材料发挥隐性的教育作用
幼儿园的墙面、空间蕴含着教育价值。可以将良好行为习惯的规则体现在环境中。如:在楼梯上贴上小脚印,提醒幼儿顺着一边上下楼梯;在区域活动中根据幼儿的需要划分合理的活动区域,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幼儿因无事可干而吵闹,也可以避免教师的过多指挥和干预,让幼儿明白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使各项活动互不干扰,有序地进行。
6、提高家长的意识,共同构建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是对家园双方的共同要求,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孩子发展。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包办代替”较多,同时有这样的观念:等你做不如我去做省事,因此,在吃饭时家长喂饭、喝水时家长给端着水杯,等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良好习惯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只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反之就事倍功半,所以我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园地等途径积极向家长宣传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正确地教育孩子,经常督促孩子。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
四、体会
在对幼儿实施良好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为了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幼儿在此过程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要切合实际,也要有耐心,不要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二)一致性原则,要保教结合,家园合作,协调统一,提高认识,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三)一贯性原则,不能时送时紧,要持之以恒,保护和巩固幼儿已有的生活卫生习惯。
(四)实践性原则,不空泛说教,重生活体验,转化为幼儿自身需要。
良好的习惯能使幼儿受益终生,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实践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是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控制的过程,只有转化为幼儿自身的需要,使幼儿积极接受教育,才能促进幼儿主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