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内务自理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小班)

时间:2019-05-14 16:47: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内务自理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小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内务自理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小班)》。

第一篇:幼儿内务自理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小班)

幼儿内务自理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小班)

一 课题背景:

小班幼儿年龄小,刚从家庭来到幼儿园,可塑性很大。幼儿从小养成的良好常规习惯,将会受益终生;反之,将会很难纠正,会加大中、大班及小学、中学等的教育难度。强调幼儿的主体作用,主张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以教师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来陶冶幼儿,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有的放失、持之以恒,要做好监督和检查的各项工作,等等。这些正是开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常规习惯最根本的保证。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较差,所以当老师面对三、四十个孩子时就有点手忙脚乱。比如大多数幼儿不会穿鞋,老师就要一个个的穿,既耽误许多时间,老师也特别的累。如果让幼儿学会自己穿鞋,既让他学会自己动手,又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因此一定要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随着天气的日渐寒冷,幼儿的衣服穿的越来越多。进教室要脱外套,出去做操、户外活动要穿外套。针对与刚入园的宝宝,由于自理能力比较差因此给小班的老师带来了很大的负担,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幼教工作的朋友们深深体会到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带好班的前提。

二 研究意义:

(一)良好的内务自理行为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幼儿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须从入园开始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良好的自理行为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需要。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生活圈,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但不会洗手,不会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而培养良好的自理习惯,能让幼儿逐步适应集体生活的节奏,同时也能通过幼儿间互相鼓励互相竞赛互相帮助的形势,增进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加融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

(三)良好的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成独立自信,不依赖成人的性格

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

三 研究目标及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一)学会自主整理内务(学会自己穿衣脱衣,养成进教室脱衣,出教室穿衣的好习惯,学会自己叠衣服)

(二)学会帮助他人整理内务(帮他其他还不会穿衣脱衣的小朋友穿好脱好衣服。学会帮小伙伴扣扣子,系鞋带)课题研究内容:

(一)通过调查,研究幼儿内务习惯与身长发育情况的相互关系。

(二)小班幼儿整理内务技能的指导。

(三)小班幼儿良好内务行为习惯的培养,纠正幼儿的不良内务行为,并初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 研究过程

(一)调查了解幼儿内务行为现状及与身长发育情况的相互关系。A、通过家访、调查、座谈、观察等手段,了解小班刚入园幼儿有没有整理内务的习惯。

B、调查了解幼儿平时是否能够自主的整理内务,并分析小班幼儿造成不良内务习惯问题的诸多原因。

(二)多方面、多形式地培养小班幼儿整理内务行为习惯。A、利用各种集体教育活动培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良好行为来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B、在一些特定的时间设计一系列的主题教育,一方面向幼儿传授理论知识,又同时可以以实践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各种整理内务的能力

C、用故事,儿歌,游戏来强化幼儿养成良好内务习惯的意识 D、在具体环境中,对待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教育方式,提升教师的信任度,以便幼儿更加能够接受。

E、实行内务小红花的奖励制度,敢于肯定,善于制止。F、密切家园联系,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五 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通过谈话、问卷等了解小班幼儿具体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做出比较客观和科学的分析。

(二)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整理内务行为的表现情况,并进行记录、跟踪、分析。

(三)经验总结法: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幼儿内务教育的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学习先进的成功经验。举办专题讲座,针对实际解决问题。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定期不定期举办成果展示活动,如学习心得,论文交流,经验介绍,补充、完善实验,扩大实验成果。

(四)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幼儿进行跟踪培养观察,了解记录其能力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五)行动研究法:通过在日常的教学中创设一些情境活动,进行幼儿整理内务技能的训练,根据实际工作者的现状调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调查边研究,教师对自己采取的教育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设计——探索——反思——总结。注意教师的示范、讲解和教育评价。

(六)探索性研究法

:采用新颖的形势,提升幼儿的兴趣与积极性,主动的去接受整理内务的教育与养成。

第二篇:《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2016春学期 墩子小学 宋玉梅

一、问题的提出:

孩童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抓紧这个时期进行培养,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习惯容易养成,而且牢固,影响终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凡人生需要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秀分子。” 可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健全人格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在这一时期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愿意听从成人的教导,善于模仿成人的行动,容易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和教育的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呢?我们努力探索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的时间、对象 1.时间:2016.2-2016.7 2.对象:中小班幼儿:8名

三、内容与实施的策略方法:

(一)为了全面的了解幼儿习惯的基本情况,在实验班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确保问卷的真实性,我们此次的问卷分为了二个阶段,其中有以调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对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与此同时,通过《幼儿行为习惯问卷调查表》了解孩子在班内的一些行为习惯,填写每个幼儿在习惯方面的情况,为我们科学的制定课题目标提供事实依据。

通过调查的数据看,幼儿存在的生活卫生习惯问题比较多,幼儿由于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家长包办代替的较多,许多习惯还未养成。究其原因,是因为幼儿对为什么餐前便后洗手、餐后漱口等等的作用没有真正理解,不是发自幼儿自身的需要,为了执行老师的指令才去做,处于被动状态。

(二)根据我园幼儿的发展情况,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力求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运用了以下策略方法:

1、变教师要求为幼儿需求

以往,教师对幼儿统一要求多,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老师“不厌其烦”的进行讲解,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幼儿被动的接受,教师为了培养而培养,教师机械的培养,收效并不显著,在我们的研究中,首先转变教师的观念,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幼儿的需求,只有内化为需求,幼儿才会自觉自己的行为,形成习惯。

我们从幼儿生活的一点一滴进行,怎样使进餐成为幼儿的快乐时光,喝水成为幼儿的愿望呢?为了促进幼儿主动喝水,各班老师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不同形式的喝水记录,如:大班利用废旧的酸奶吸管做成棒棒,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照片贴在喝水记录袋上,每当喝水后,孩子们会在自己的记录袋里放入棒棒,这样老师、家长都能了解幼儿的饮水量了,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方式,每天都会主动喝水了。

2、多样化的活动内容促进幼儿习惯的提高

“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是《纲要》的实施原则,为了培养中班幼儿的叠放衣物,我们通过区域活动的“角色区”,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帮助娃娃折叠衣物,帮助娃娃把凌乱的娃娃家收拾干净整齐。幼儿在《不做脏孩子》这一活动中,通过讨论、绘画的形式,了解了大家爱不喜欢脏孩子,在帮助“脏孩子”改掉不讲卫生的坏习惯的过程中,获得了相关经验,知道不讲个人卫生,对自己身体不利,也会影响他人。在游戏中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3、榜样激励的作用大 正如艾-伦凯强调:榜样是习惯的基础,而习惯是人格的基础。因此要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并创设良好典型的榜样。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正面榜样,激励幼儿。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幼儿年龄特征所决定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种行为训练的方式。树立孩子们中的典型和榜样,幼儿看得见,摸得着,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行为形成来自实践,习惯的养成更有赖于实践活动。幼儿在日常生活、交往、游戏、劳动等活动中,进行着与同伴交往方面的技能、习惯的训练,获得“该如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生活中不断地联系、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老师适时地引导幼儿相互学习,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

4、把师生互动作为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关键 《纲要》中指出:教师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所以在日常活动中,应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针对小班幼儿吃手、“吃”玩具的现象较多,为了防止“病从口入”,我们就把洗手环节作为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的切入点对幼儿实施教育。在培养小班幼儿洗手的习惯时,我们教给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缝里搓搓,一-二-三,小手甩甩干”最后去找自己的手巾擦干手。

5、让环境和活动材料发挥隐性的教育作用

幼儿园的墙面、空间蕴含着教育价值。可以将良好行为习惯的规则体现在环境中。如:在楼梯上贴上小脚印,提醒幼儿顺着一边上下楼梯;在区域活动中根据幼儿的需要划分合理的活动区域,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幼儿因无事可干而吵闹,也可以避免教师的过多指挥和干预,让幼儿明白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使各项活动互不干扰,有序地进行。

6、提高家长的意识,共同构建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是对家园双方的共同要求,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孩子发展。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包办代替”较多,同时有这样的观念:等你做不如我去做省事,因此,在吃饭时家长喂饭、喝水时家长给端着水杯,等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良好习惯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只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反之就事倍功半,所以我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园地等途径积极向家长宣传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正确地教育孩子,经常督促孩子。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

四、体会

在对幼儿实施良好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为了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幼儿在此过程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要切合实际,也要有耐心,不要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二)一致性原则,要保教结合,家园合作,协调统一,提高认识,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三)一贯性原则,不能时送时紧,要持之以恒,保护和巩固幼儿已有的生活卫生习惯。

(四)实践性原则,不空泛说教,重生活体验,转化为幼儿自身需要。

良好的习惯能使幼儿受益终生,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实践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是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控制的过程,只有转化为幼儿自身的需要,使幼儿积极接受教育,才能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第三篇: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养成良好地饮食、进餐行为习惯,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然而,当今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使幼儿在家中养成许多不良的进餐习惯,导致很多幼儿对进餐不感兴趣,有时甚至表现为厌恶,进餐时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将饭菜含在嘴中不咽下去,咀嚼吞咽慢,有时还故意将饭菜呕吐在碗内。有的幼儿是边吃饭,边跑,边玩,有许多幼儿有严重的挑食现象。我们曾观察过,初入园时能愉快独立进餐的幼儿大约只有15%。有的幼儿虽然会自己吃, 但习惯不好,满桌满地都是饭粒、菜汤,在进餐速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幼儿挑食现象也较普遍。长此以往,将使幼儿身体得不到基本的营养保证,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使幼儿失去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以后纠正起来更加不易。不良的进餐行为还会使幼儿表现出素质低下的外在表现,严重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以及个性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觉得幼儿的进餐现状迫切需要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良好进餐行为的补偿性教育,以此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这是因为:

(一)良好的进餐行为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应的饮食行为习惯和规则,是幼儿园教育和保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 期,其维持生命和保证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必须通过进食各类食物并从中摄取丰富的营养来取得。长时间的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行为习惯将会造成幼儿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严重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基本物质条件。

(二)良好的进餐行为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幼儿进餐时肌肉的运动、舌头的运动、口腔的动作及吞咽等进餐技能,对口头言语清晰度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不良的饮食习惯会阻碍幼儿口头言语的发展,影响其口语表达的清晰度,并进一步影响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良好的进餐行为对幼儿终生习惯的发展奠定良好地基础。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养成。幼儿期不仅是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性,易受外界的影响和支配。这时对幼儿进行良好进餐行为的培养,通过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幼儿良好进餐行为是指幼儿在进餐时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指在进餐教育中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定形。例如幼儿在进餐时正确使用餐具、具备良好用餐姿势;不挑食,注意 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声音等。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1、以现代儿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

我国最早从事儿童心理研究的陈鹤琴先生说:“从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幼儿时期是个性倾向开始萌芽的时期,神经可塑性大,婴幼儿容易接受影响和教育,并将留下深刻的痕迹,这时良好的教育将使幼儿终身受益。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表明: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幼儿的某些行为有一个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内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给予必要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尤其学前期幼儿,他们的可塑性强,能够敏锐地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规则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进餐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幼儿园应把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其在健康领域目标第二条中有明确表述: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健康领域内容与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幼儿园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 能力。”

(二)实践依据

1、从古至今的传统教育中有着丰富的进餐行为教育的经验,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应当批判性地借鉴那些至今仍适用的文化遗产。

2、教师在进餐行为养成教育过程中有不少创新的内容,这些新观点和新做法,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如何养成幼儿良好进餐行为的新理论和新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调查,研究幼儿进餐习惯与身长发育情况的相互关系。

2、小班幼儿进餐技能的指导。

3、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纠正幼儿的不良进餐行为,并初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二)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卫生进餐(餐前洗手,餐后漱口;认真清洗,不拥挤、不打闹、不玩水;注意桌面清洁。)

2、健康进餐(不厌食,能情绪愉快的进餐。不挑食,细嚼慢咽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3、礼貌进餐(不喧哗。不让餐具碰撞发出过大的响声,不敲碗筷。正确使用餐具,不用手抓饭。用餐后餐具物归原处。)

针对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从幼儿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和身心 发展规律出发,借助于教育教学的各种手段(谈话、故事、儿歌、情景表演、激励等),并取得家长的支持,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五、课题初期研究成果及实施措施:

在园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本课题于2006年7月被立项为园级课题并在托班40名幼儿中进行实践研究,通过初步研究,教师们对于幼儿良好进餐行为的养成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及实践经验,也创新了许多托班幼儿进餐能力培养的好方法,幼儿进餐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初步懂得了进餐的重要性,大部分幼儿能愉快进餐,幼儿整体进餐状况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较大地进步,进餐后也能把餐具放到指定地点并进行分类等。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家园合作,主要实行了以下措施:

1、通过家访及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在家的进餐能力和习惯。

2、加强课题组成员《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等理论学习,以及对幼儿进餐能力培养、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并掌握对托班幼儿进餐培养的多种方法。

3、通过家园互动引导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观念,与家长互相合作,共同养成幼儿文明进餐。

4、通过集体教学、榜样示范、随机教育等手段对幼儿进行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

在托班幼儿进餐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 足,具体表现在:有不少孩子仍有挑食、掉饭粒、进餐时举止不文雅等的现象;部分幼儿在家与在园有行为的反差,在园自己吃饭,在家则要家长喂饭。少数家长对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够重视,觉得“树大自然直”,幼儿园仍需加强对家长进行观念上的正确引导。针对课题实践中出现的这些状况及小班九月将有新生入园,我们觉得有必要对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的养成教育进行更深层次的实践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进一步实施策略:

(一)调查了解幼儿进餐行为现状及与身长发育情况的相互关系。

1、通过家访、调查、座谈、观察等手段,了解小班刚入园幼儿进餐行为的现状(包括餐前是否懂得洗手,能否独立进餐;会不会偏食,用餐时间等)。

2、调查了解幼儿的体检结果与平时进餐习惯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多方面、多形式地培养小班幼儿进餐行为习惯。

1、利用各种集体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进餐习惯。

2、在一些特定的时间对进餐行为加以示范传授,在现场进行规范的演示,有利于幼儿的进一步的掌握。

3、积极开展各类区角、游戏活动,为幼儿掌握及巩固良好进餐行为提供的机会和条件。

4、利用环境进行濡染,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进餐行为的培养和训练。

5、对特殊幼儿进行个案跟踪观察,记录对他们所进行的一些研 究方法与手段,以便用来进行个案的研究。

6、密切家园联系,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七、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

(一)对象:本园小班120名幼儿。

(二)方法:

1、调查法:通过谈话、问卷等了解小班幼儿进餐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做出比较客观和科学的分析。

2、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餐行为的表现情况,并进行记录、跟踪、分析。

3、经验总结法: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幼儿进餐教育的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学习先进的成功经验。举办专题讲座,针对实际解决问题。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定期不定期举办成果展示活动,如学习心得,论文交流,经验介绍,补充、完善实验,扩大实验成果。

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幼儿进行跟踪培养观察,了解记录其能力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5、行动研究法:通过在日常的教学中创设一些情境活动,进行幼儿进餐礼仪技能的训练,根据实际工作者的现状调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调查边研究,教师对自己采取的教育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设计——探索——反思——总结。注意教师的示范、讲解和教育评价。

八、课题、研究实施步骤及预期成果

(一)课题实验研究历程:

1、前期准备阶段(2006年6月——2007年3月)(1)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课题人员分工。

(2)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共同探讨对托班进餐行为培养的研究。(3)对托班幼儿进餐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原因。(4)创设研究氛围,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对托班幼儿进行进餐行为习惯的初步培养,在实践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操作方法及课题实验方案。

2、具体实施阶段(2007、4—2008、8)

(1)对小班幼儿进餐行为进行前期测评,分析不良进餐习惯形成的原因。

(2)收集小班幼儿“六一”体检结果,调查分析幼儿身体状况与进餐习惯之间的相互联系。

(3)通过理论学习,调整课题实施方案,商讨制定适合小班幼儿的进餐行为培养计划。

(4)通过一日生活基本规则,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具体实施方法:①运用榜样示范法给孩子以正确的示范,让幼儿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概念,知道哪件事情应该如何做才是符合要求的;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通过环境渲染,情景表演,游戏活动,创编儿歌、故事等渗透进餐礼仪培养的内容,帮助幼儿加深印象,更好地理解和掌握;③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的提醒与指导;④家园配合。

(5)教师对自己采取的教育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进行设计——探索——反思——总结。(6)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研究方案,再次进行全面实施。

3、总结汇报阶段(2008年8月——2008年10月)(1)对幼儿的进餐行为进行后期测评。

(2)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经验资料,撰写研究报告。(3)总结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成果,举办成果展示、交流、研讨。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改善小班幼儿的进餐行为,养成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2、增强教师、家长、幼儿正确的进餐行为培养观。

3、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最终成果形式:相关影像资料、观察记录、反思笔记、典型案例、教案设计、论文、研究报告。

九、完成本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一)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幼教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所需经费、资料和时间,学校将全力保证。

(二)课题组负责人徐有香园长具有中学高级职称,具有丰富的指导教育教研经验,曾负责多次省级课题的研究并获奖,受到众多领导、同行、教育专家高度评价。课题组成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过论文或论著并获奖,均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课题组成员都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且都工作认真负责。

十、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负责人:徐有香 全面负责、主持工作 幼儿园园长 中学高级职称 执 笔:孙慧琴 撰写课题方案、研究报告、教学实施 幼教高级教师 成 员:

金 靖 统计资料、分析研究 幼儿园办公室主任 幼教高级教师 徐成效 教学实施、问题反馈与探索 幼教一级教师 蒋小丽 教学实施、问题反馈与探索 幼教一级教师 由五个人共同完成课题内容的实施工作。参考文献:

1、陈帼遐主编:《学前儿童发展与评价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3、刘湘云等主编《儿童保健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4、韩雪佳:《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5、马立新:《好习惯是孩子的阶梯》

第四篇: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养成良好地饮食、进餐行为习惯,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然而,当今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使幼儿在家中养成许多不良的进餐习惯,导致很多幼儿对进餐不感兴趣,有时甚至表现为厌恶,进餐时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将饭菜含在嘴中不咽下去,咀嚼吞咽慢,有时还故意将饭菜呕吐在碗内。有的幼儿是边吃饭,边跑,边玩,有许多幼儿有严重的挑食现象。我们曾观察过,初入园时能愉快独立进餐的幼儿大约只有15%。有的幼儿虽然会自己吃, 但习惯不好,满桌满地都是饭粒、菜汤,在进餐速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幼儿挑食现象也较普遍。长此以往,将使幼儿身体得不到基本的营养保证,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使幼儿失去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以后纠正起来更加不易。不良的进餐行为还会使幼儿表现出素质低下的外在表现,严重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以及个性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觉得幼儿的进餐现状迫切需要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良好进餐行为的补偿性教育,以此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这是因为:

(一)良好的进餐行为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应的饮食行为习惯和规则,是幼儿园教育和保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其维持生命和保证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必须通过进食各类食物并从中摄取丰富的营养来取得。长时间的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行为习惯将会造成幼儿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严重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基本物质条件。

(二)良好的进餐行为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幼儿进餐时肌肉的运动、舌头的运动、口腔的动作及吞咽等进餐技能,对口头言语清晰度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不良的饮食习惯会阻碍幼儿口头言语的发展,影响其口语表达的清晰度,并进一步影响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良好的进餐行为对幼儿终生习惯的发展奠定良好地基础。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养成。幼儿期不仅是智力开发 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性,易受外界的影响和支配。这时对幼儿进行良好进餐行为的培养,通过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幼儿良好进餐行为是指幼儿在进餐时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指在进餐教育中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定形。例如幼儿在进餐时正确使用餐具、具备良好用餐姿势;不挑食,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声音等。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1、以现代儿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

我国最早从事儿童心理研究的 陈鹤琴先生说:“从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幼儿时期是个性倾向开始萌芽的时期,神经可塑性大,婴幼儿容易接受影响和教育,并将留下深刻的痕迹,这时良好的教育将使幼儿终身受益。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表明: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幼儿的某些行为有一个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内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给予必要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尤其学前期幼儿,他们的可塑性强,能够敏锐地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规则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进餐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幼儿园应把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其在健康领域目标第二条中有明确表述: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健康领域内容与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幼儿园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

(二)实践依据

1、从古至今的传统教育中有着丰富的进餐行为教育的经验,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应当批判性地借鉴那些至今仍适用的文化遗产。

2、教师在进餐行为养成教育过程中有不少创新的内容,这些新观点和新做法,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如何养成幼儿良好进餐行为的新理论和新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调查,研究幼儿进餐习惯与身长发育情况的相互关系。

2、小班幼儿进餐技能的指导。

3、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纠正幼儿的不良进餐行为,并初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二)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卫生进餐(餐前洗手,餐后漱口;认真清洗,不拥挤、不打闹、不玩水;注意桌面清洁。)

2、健康进餐(不厌食,能情绪愉快的进餐。不挑食,细嚼慢咽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3、礼貌进餐(不喧哗。不让餐具碰撞发出过大的响声,不敲碗筷。正确使用餐具,不用手抓饭。用餐后餐具物归原处。)

针对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从幼儿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和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借助于教育教学的各种手段(谈话、故事、儿歌、情景表演、激励等),并取得家长的支持,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五、课题初期研究成果及实施措施:

在园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本课题于2006年7月被立项为园级课题并在托班40名幼儿中进行实践研究,通过初步研究,教师们对于幼儿良好进餐行为的养成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及实践经验,也创新了许多托班幼儿进餐能力培养的好方法,幼儿进餐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初步懂得了进餐的重要性,大部分幼儿能愉快进餐,幼儿整体进餐状况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较大地进步,进餐后也能把餐具放到指定地点并进行分类等。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家园合作,主要实行了以下措施:

1、通过家访及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在家的进餐能力和习惯。

2、加强课题组成员《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等理论学习,以及对幼儿进餐能力培养、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并掌握对托班幼儿进餐培养的多种方法。

3、通过家园互动引导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观念,与家长互相合作,共同养成幼儿文明进餐。

4、通过集体教学、榜样示范、随机教育等手段对幼儿进行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

在托班幼儿进餐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

有不少孩子仍有挑食、掉饭粒、进餐时举止不文雅等的现象;部分幼儿在家与在园有行为的反差,在园自己吃饭,在家则要家长喂饭。少数家长家长对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够重视,觉得“树大自然直”,幼儿园仍需加强对家长进行观念上的正确引导。

针对课题实践中出现的这些状况及小班九月将有新生入园,我们觉得有必要对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的养成教育进行更深层次的实践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进一步实施策略:

(一)调查了解幼儿进餐行为现状及与身长发育情况的相互关系。

1、通过家访、调查、座谈、观察等手段,了解小班刚入园幼儿进餐行为的现状(包括餐前是否懂得洗手,能否独立进餐;会不会偏食,用餐时间等)。

2、调查了解幼儿的体检结果与平时进餐习惯之间的相互关系。

3、分析小班幼儿造成进餐不良习惯问题的诸多原因。

(二)多方面、多形式地培养小班幼儿进餐行为习惯。

1、利用各种集体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进餐习惯。

2、在一些特定的时间对进餐行为加以示范传授,在现场进行规范的演示,有利于幼儿的进一步的掌握。

3、积极开展各类区角、游戏活动,为幼儿掌握及巩固良好进餐行为提供的机会和条件。

4、利用环境进行濡染,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进餐行为的培养和训练。

5、对特殊幼儿进行个案跟踪观察,记录对他们所进行的一些研究方法与手段,以便用来进行个案的研究。

6、密切家园联系,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七、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

(一)对象:本园小班120名幼儿。

(二)方法:

1、调查法:通过谈话、问卷等了解小班幼儿进餐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做出比较客观和科学的分析。

2、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餐行为的表现情况,并进行记录、跟踪、分析。

3、经验总结法: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幼儿进餐教育的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学习先进的成功经验。举办专题讲座,针对实际解决问题。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定期不定期举办成果展示活动,如学习心得,论文交流,经验介绍,补充、完善实验,扩大实验成果。

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幼儿进行跟踪培养观察,了解记录其能力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5、行动研究法:通过在日常的教学中创设一些情境活动,进行幼儿进餐礼仪技能的训练,根据实际工作者的现状调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调查边研究,教师对自己采取的教育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设计——探索——反思——总结。注意教师的示范、讲解和教育评价。

八、课题、研究实施步骤及预期成果

(一)课题实验研究历程:

1、前期准备阶段(2006年6月——2007年3月)(1)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课题人员分工。

(2)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共同探讨对托班进餐行为培养的研究。(3)对托班幼儿进餐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原因。

(4)创设研究氛围,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对托班幼儿进行进餐行为习惯的初步培养,在实践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操作方法及课题实验方案。

2、具体实施阶段(2007、4—2008、8)

(1)对小班幼儿进餐行为进行前期测评,分析不良进餐习惯形成的原因。(2)收集小班幼儿“六一”体检结果,调查分析幼儿身体状况与进餐习惯之间的相互联系。

(3)通过理论学习,调整课题实施方案,商讨制定适合小班幼儿的进餐行为培养计划。

(4)通过一日生活基本规则,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

具体实施方法:①运用榜样示范法给孩子以正确的示范,让幼儿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概念,知道哪件事情应该如何做才是符合要求的;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通过环境渲染,情景表演,游戏活动,创编儿歌、故事等渗透进餐礼仪培养的内容,帮助幼儿加深印象,更好地理解和掌握;③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的提醒与指导;④家园配合。

(5)教师对自己采取的教育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进行设计——探索——反思——总结。

(6)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研究方案,再次进行全面实施。

3、总结汇报阶段(2008年8月——2008年10月)(1)对幼儿的进餐行为进行后期测评。

(2)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经验资料,撰写研究报告。(3)总结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成果,举办成果展示、交流、研讨。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改善小班幼儿的进餐行为,养成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2、增强教师、家长、幼儿正确的进餐行为培养观。

3、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最终成果形式:相关影像资料、观察记录、反思笔记、典型案例、教案设计、论文、研究报告。

九、完成本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一)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幼教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所需经费、资料和时间,学校将全力保证。

(二)课题组负责人徐有香园长具有中学高级职称,具有丰富的指导教育教研经验,曾负责多次省级课题的研究并获奖,受到众多领导、同行、教育专家高度评价。课题组成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过论文或论著并获奖,均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课题组成员都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且都工作认真负责。

十、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负责人:徐有香

全面负责、主持工作

幼儿园园长 中学高级职称 执

笔:孙慧琴

撰写课题方案、研究报告、教学实施

幼教高级教师 成员:

统计资料、分析研究

幼儿园办公室主任

幼教高级教师 徐成效

教学实施、问题反馈与探索 幼教一级教师 蒋小丽

教学实施、问题反馈与探索 幼教一级教师 由五个人共同完成课题内容的实施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帼遐主编:《学前儿童发展与评价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3、刘湘云等主编《儿童保健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4、韩雪佳:《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5、马立新:《好习惯是孩子的阶梯》

第五篇:小班幼儿生活自理情况调查问卷表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情况调查问卷表

幼儿姓名:

家长姓名:

3—6岁是幼儿自理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幼儿,接受能力强,行为可塑性大,依据幼儿心理和生理的发展水平为独立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一定的技能提供了可能,因而幼儿园与家庭应抓住此关键期,为幼儿的后继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本次调查涉及到我园幼儿生活区域的创设和开展,恳请家长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认真填写。

一、进餐方面(请在相应的选项中划勾)

1.您的孩子是否独立吃饭。

A是

B否 2.您的孩子拿是否自己拿勺吃饭。A是

B否 3.您的孩子吃饭的时候是否保持安静、不讲话,知道吃饭不磨蹭,避免饭凉。A是

B否

4.您的孩子是否知道不撒饭、不剩饭。

A是

B否 5.您的孩子是否挑食。

A是

B否 6.您的孩子是否懂得一些简单的卫生常识,知道饭前便后自觉洗手。A是

B否

7.您的是否会正确使用肥皂,会自己洗手。

A是

B否 8.您的孩子是否会保持自身的清洁,知道饭后擦嘴,知道保持个人卫生。A是

B否

9.您的孩子是否会在饭后使用杯子漱口,并且不打湿自己的衣服。A是

B否

10.您的孩子是否喜欢吃零食。

A是

B否 11.您的孩子是否能控制甜食的摄入量。

A是

B否

二、如厕方面:(请在相应的选项中划勾)

1.您的孩子是否能用语言表达大小便的需要,是否知道寻求老师的帮助。A是

B否

2.您的孩子尿湿裤子是否能告诉老师及时更换。A是

B否 3.您的孩子是否会自己脱裤子,自己大小便。

A是

B否 4.您的孩子是否会自己大便后要擦屁股。

A是

B否 5.您的孩子是否养成了便后洗手的习惯。

A是

B否

三、穿衣方面:(请在相应的选项中划勾)

1.您的孩子是否能够分清衣裤的前后里外。

A是

B否 2.您的孩子是否自己会穿脱裤子。

A是

B否 3.您的孩子是否会穿套头的衣服,会穿开胸衫,知道在穿套头衣服时,会将双手上举。

A是

B否

4.您的孩子是否会扣开胸衫上的扣子。

A是

B否

5.您的孩子是否会区分鞋子的左右,能够自己独立的穿脱鞋子,并且知道将鞋子摆放整齐。

A是

B否

四、午睡方面:(请在相应的选项中划勾)

1.您的孩子是否在成人的提醒下,按时睡觉和起床,并能坚持午睡。A是

B否

2.您的孩子是否自己睡觉不要人陪。

A是

B否 3.您的孩子是否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觉时不玩小物品; A是

B否

4.您的孩子是否睡醒后能保持安静,不哭闹。

A是

B否 5.您的孩子是否知道睡觉的正确姿势,知道盖好被子,不乱蹬被子。A是

B否

6.您的孩子是否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A是

B否 7.您的孩子是否学会收拾整理自己的衣服,安静入睡。A是

B否

五、其他方面:(请在相应的选项中划勾)

1.您的孩子能否在玩完玩具后,将玩具收拾整理,做到物归原位。A是

B否

2.您的孩子是否能与成人一起安静的看图书,并且不任意损坏图书。

A是

B否

3.您的孩子在喝水时是否是一口一口地喝,不将饮用水撒到地上,不用饮料代替饮用水。

A是

B否 4.您的孩子是否愿意洗头、洗澡、理发。

A是

B否

5.您的孩子是否在入睡前愿意洗脸、洗脚后入睡。

A是

B否 6.您的孩子是否喜欢吃瓜果蔬菜。

A是

B否 7.您的孩子是否不用脏手揉眼睛。

A是

B否 8.您的孩子连续看电视不超过15分钟。A是

B否

六、家长建议:

1.家长需要幼儿园给予帮助和配合的方面:

2.家长寄语:

下载幼儿内务自理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小班)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内务自理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小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班:如何指导幼儿学会自理---家长沙龙(合集)

    如何指导幼儿学会自理---小班家长沙龙 一、本次话题的意义 现在的家庭渐渐步入4+2+1模式,这种倒金字塔让孩子收获更多爱护的同时,也缺乏了很多锻炼的机会,尤其在小班孩子身上最......

    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一、研究目的 文明礼貌通常是指爱长辈、老师,听他们的话;见人有礼貌地称呼,会说“请、谢谢”等礼貌用语;不打扰成人谈话,不随便要与翻弄别......

    小班幼儿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小班幼儿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生活习惯教育内容 1、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能够独立安静地入睡。 2、让幼儿知道进餐时不挑食、不偏食、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 3、养成良好......

    幼儿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方案

    《幼儿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期良好......

    小学生内务整理的养成教育(精选合集)

    小学寄宿生宿舍内务整理的养成教育双哨中心学校: 陈海 一、原因分析 同学们离开父母,来到学校生活学习,要培养他们在学习上自主,生活上自立的自力更生的能力,学校更肩负着培养学......

    幼儿生活自理教案大全

    幼儿生活自理教案 引导语: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人们在生活中自己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学习方法为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幼儿生活自理教案,希望对你......

    中班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共5篇)

    中班段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苍南县龙港镇蓝天幼儿园,执笔人:陈彩双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礼......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黄亚妹 关键词:实践研究 生活自理 小班 幼儿 摘 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要解放孩子的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