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

时间:2019-05-13 09:38: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题目: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题目: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

第一篇:论文题目: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

论文题目: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这是因为

(一)从儿童发展心理学来说,幼儿期是生活习惯形成的最初时期。

(二)从事物发展规律来说,“不积小流无以为成江海”。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办到的。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常抓不懈,不断诱导,日久为功。

(三)从社会理论角度来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幼儿教育规律来说,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

(五)从从快节奏社会生活角度来说,快节奏的生活让学校和家长“无暇”留意幼儿活动“细节”,对“养成”往往缺乏足够的工夫和耐心。签于上述五方面的原由,我的提出“关于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首先探索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进一步掌握幼儿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效果。

二、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内涵、特征:

习惯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种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的不容易改变的活动倾向,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高层次的自觉行为。幼儿生活习惯是指在幼儿生活方面所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1)卫生习惯、(2)饮食习惯、(3)睡眠起居习惯、(4)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行为习惯等。(1)卫生习惯包括: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不乱掉饭粒、不随便坐地上、养成游戏后勤收拾的习惯,保持桌面的整洁等等。(2)饮食习惯包括:正确地使用餐具,独立进餐、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专心进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的好习惯、按要求定时按量喝水,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渴随喝的习惯等等。

(3)睡眠习惯包括:睡前大小便,独立安静地入睡、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右侧卧睡或仰睡)、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等等。

(4)自理能力包括: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玩具、图书不乱扔乱放,会自己整理玩具、学会有序地穿脱衣服;不穿反鞋,会系鞋带;并学会自己整理床铺、喜欢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等等。

三、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慢慢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应善于抓住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譬如,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在他饮食、起居等活动中逐渐养成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培养的,爱学习的习惯往往是在游戏中形成的,爱劳动的习惯是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培育的。只要我们坚持要求,日积月累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才能形成“定型”。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轻松、自然、舒服、愉快,主动地去做,慢慢形成了习惯。

在对幼儿提出要求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要强制。如孩子学洗手弄湿了衣袖,孩子学拿筷子吃饭把米粒掉到了地上等。此时,大人不能因噎废食而去中止他们的行动。而要放手让他们去干,用赞赏的目光去肯定他们活动中的积极因素,慢慢地在孩子有一些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后,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如吃饭不要把饭粒撒一地等。良好的习惯并非一日养成,对孩子要有耐心。如说些:“如果吃饭不讲话,我会更喜欢你。”“你的销售越来越能干了。”等来激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例如:我们班的姚瑞彤在家从来都不吃蔬菜的,她奶奶既担心孩子的身体又无可奈何,于是找到我们两位老师,让我们无论如何让她在幼儿园多吃点蔬菜。开始的确很难,无论我们怎么说,她就是吃不下去,经常会恶心,有时刚吃下就吐了出来,但我们却不急不躁。今天先让她吃一小口,如果她吃下去了,就马上奖励她,并鼓励她下次再吃得多一点,对于这样的鼓励方式佳怡还是非常开心的。就这样日积月累,每天坚持多吃一点,慢慢地佳怡吃的蔬菜越来越多了。现在不管幼儿园里吃什么她都能吃个白白碗,对于佳怡的进步她奶奶也非常的开心,直说:“还是老师有办法。”

2、直观性原则: 孩子善于模仿,特别是对于身边的人,例如家中的父母、幼儿园的老师,大人的举止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孩子,所以作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我们要无时无刻注意自己的举止。每当遇到午餐吃肉时经常会听到孩子说:“老师我不要吃肥肉。”刚开始时,我们总是尊重他们的意愿,毕竟喜欢吃肥肉的孩子不多,可是几次下来,发现每次总因孩子不吃肥肉而要倒掉很多,这使我们感到太浪费了,这样下去可不行,我们两位老师商量了一下,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一次在吃肉时,分完饭菜,搭伴老师用筷子夹了一块肥肉当众吃了起来,孩子们都把目光转向老师,张一凡小朋友奇怪地问:“老师你吃什么呀?”“肥肉呀!”“好吃吗?”“嗯,很好吃啊。”一边的宋浩泽轻轻地说:“吃肥肉会变大胖子的。”老师立刻装出很奇怪的神情;“是吗?我特别喜欢吃肥肉,你们看我胖吗?”“不胖。”孩子们齐声说。“对呀,肥肉不光好吃,还让我们变得很漂亮很聪明呢。”孩子们听了显得半信半疑。老师趁热打铁:“今天的肥肉都要被我吃掉了,还有一点点,谁也想来尝尝?”开始没人举手,老师就把一块肥肉夹给吴凯华:“来,你来尝尝,好不好吃?”吴凯华轻轻地咬一小口:‘老师很好吃,有点软软的,有点油。”“哦,那你还想吃一块吗?”“好的。”其他的孩子看见小朋友和老师吃得这么香也都举起了手“老师,我也要。”不一会儿,剩下的肥肉全都到了孩子们的肚子里了,以后不管是肥肉还是瘦肉孩子们都喜欢吃了,这样即解决了浪费的问题又改变了孩子不吃肥肉的坏习惯。另外在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时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是一致的。这就意味着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如果一位老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另一位放纵,或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幼儿园培养孩子好的习惯父母不坚持,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

3、反复性原则: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养”不难,养成就需要很大的坚持性,需要不断的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疲劳以至于忽视,从而使坏习惯卷土重来。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基本上还没有很自觉的意识,所以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帮助。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关键在于“渗透”和“坚持”。教师要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孩子们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内容要具体化、生活化,可操作。为幼儿制订一个生活日程表,从小就依照一定的时间进食、睡眠、活动,为以后的良好生活习惯打下基础。对孩子的习惯培养,一方面要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更要孩子每天做到。光说不练是没有用的。孩子的意志力较差,教师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并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在培养孩子讲卫生的习惯时,就要养成孩子每次上玩厕所要洗手,吃东西前要洗手的习惯,刚开始时,孩子们肯定不会很自觉,但相信经过大人的一次又一次地提醒,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就会养成勤洗手地好习惯。

四、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

1、利用游戏,养成习惯

陶行知说过“唤兴味起。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在他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不良的行为,限制自己不应该扰乱一定的生活习惯,让幼儿从小就知道生活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随心所欲。如:排队时不能拥挤,不能大声喧哗,玩玩具时不能争抢别人的玩具,不损坏玩具,而且玩完之后会把玩具摆放整齐,看书时不能撕书,不破坏幼儿园的东西。这些都是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形成的生活习惯。但有的幼儿不是很好地按要求去做,这就需要我们用心教诲。游戏是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教育的良好手段。如:拿我们班的沈宇凡小朋友来说吧:他做事总是我行我素,我喜欢怎么样就怎么样,玩具不会收,玩过之后还会满地乱扔,于是,我们就开展了“送玩具回家”的游戏,用塑料筐布置成玩具的家,让孩子根据筐上的提示把玩具送回它自己的家,在活动中,孩子学会把玩具分类,并放在指定的地方。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都时时提醒孩子以“送玩具回家”的形式,提醒孩子把玩具收好。还有一次,我组织幼儿玩“配对”的游戏。请幼儿在一套图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图片,然后再拿着这张图片到毛巾架和茶杯架前,找出与小图片完全一样的标记。此时,我就告诉幼儿:“好孩子,你找到了自己的小毛巾和小杯子,这张漂亮的小图片就送给你作为奖励。”这样一来,小朋友们很快就认识了自己的小毛巾和小杯子了。可见,对于小班孩子,有趣的游戏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很有作用的。

2、结合儿歌,培养技能

在常规活动中,洗手、入睡、穿脱衣裤是最重要的三项。在培养和训练中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在情急之中我想:为何不把它们编成儿歌,这样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如在饭前洗手和饭后漱口这一常规的实施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了儿歌《洗手歌》和歌曲《漱口》----洗手歌---吃饭之前要洗手/ 拧开龙头冲冲手/擦擦肥皂搓一搓/搓搓手心和手背/换只小手再搓搓/冲冲冲,冲手心/冲冲冲,冲手背/关上龙头甩三下/ 擦干手心和手背/小手洗得真干净。漱口---手拿小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水。

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儿歌。特别是在洗手这一环节中,有的孩子忘记了动作的先后顺序。但只要看一下贴在墙壁上的示意图,背一背儿歌,动作要领就掌握了,小手也洗得很干净。特别是学了《漱口》之后,孩子们都喜欢刷牙、漱口了,每天来园,孩子们总会主动地和老师说:“老师,你闻闻,我今天刷牙了。”没当吃完午餐后,当老师不去提醒他们,也会有孩子提出要漱口,还会与好朋友互相看看“我的牙齿白不白?”慢慢地,孩子们都爱上了刷牙、漱口,变得越来越讲卫生了。

3、坚持正面教育,多表扬多鼓励

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发现当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拣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必要时奖励几个五角星。那么,地上的玩具会在顷刻间被拣的干干净净了。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我在班上设置了“谁最棒”专栏,用五角星、红苹果和皇冠来表示小朋友不同方面的进步,如五角星表示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红苹果表示能好好吃饭,皇冠表示能安静入睡。把小朋友的照片贴在一朵朵漂亮的花蕊里,每周评比一次。这样,既记录了幼儿的表现,同时鼓励了幼儿上进,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小朋友为了争做好宝宝,得到小红花,努力认真地遵守着各项常规。在家里同样请家长最好不通过批评就达到教育的效果。过分的指责,会使孩子畏畏缩缩,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形成乖僻的性情。与其对一件件细小的事加以指责,不如让他帮忙做些家务,以激起其积极性,根据情况,把一些家务分配给孩子,孩子会因为发挥自己的能力,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上进心,为使他们做得更好,父母要对日常家务安排好,并自己带头遵守,比如游戏时间,晚饭前做家务时间,看电视时间,睡觉时间,都井井有条地安排好,这就避免了一整天不停地训斥孩子“看电视要看到什么时候”等等。如果孩子完成得好,一定要对他的成绩给予肯定:“把桌子擦得这么干净,真是帮妈妈大忙了,谢谢!”对于孩子来说,得到肯定就如同得到表扬,会信心大增,无论做家务,还是其他方面,都会更积极地去努力。例如;我班力力小朋友的家长就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设立了评比表,具体内容:早起早睡;有礼貌;独立进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晚刷牙;爱劳动;不挑食,不挑穿,爱护收拾玩具。每项文字边上有图示,便于家长与幼儿共同评价,日期为星期一~星期日,用标记表示幼儿的表现情况,好★中△差○,在备注一栏里,写写今天孩子在家做的好人好事,讲讲有趣的事情,或根据幼儿自己的表现,增添项目,家长坚持每天给予认真的记录,每周的情况在周日晚上总结,对在某些方面有明显进步的进行表扬和一定的奖励;力力小朋友的妈妈发现评比表对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老师的提议下,力力妈妈在我们小班的第一次家长会上做了介绍,让更多的家长朋友们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感受成功的快乐。

后来,的确有很多家长加入了力力妈妈的行列,也取到了一定的效果。永乐小朋友原来在家里不做事,依赖性强,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自从她妈妈听了力力妈妈的介绍后,回家也制定了一张评比表,她把孩子的一些物质要求当作孩子进步的奖励。开始,孩子不是很配合,但妈妈在执行中意志坚定,慢慢地,孩子也就只好配合妈妈,最后也开始喜欢这张评价表了。妈妈告诉我:自有了评比表后,永乐在家里变得勤快多了,早上也能按时起床,自己学着穿衣服了,早饭也愿意吃了,每天还会主动帮大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

五、家园配合巩固教育成效: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只靠在幼儿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生活习惯培养方面家庭教育将起到很大的作用。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条件可以说是空前的优越,随之而来的“溺爱”、“娇生惯养”也比比皆是,他们对幼儿生活方面大大小小的琐事几乎是一切包办代替,从而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培养。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爷爷、奶奶背着或抱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一切都照顾得周周全全。吃鱼吃虾更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的口中。造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局面。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重要的责任。”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如果幼儿在幼儿园是一种要求,在家里又是另一种要求,这样很难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的父母在培养幼儿习惯时,时而执行时而不执行,这会使幼儿在思想上造成混乱而无所适从,老师要和家长经常一起研究、探讨孩子的教养问题,做到家园共育。

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种连锁条件反射系统。可见养成良好习惯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良好习惯逐步养成。为了让孩子成为健康、聪明、勇敢、坚强的栋梁之材,让我们家园共同努力,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孩子们一份享用终生的礼物!

第二篇: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建立良好的家园共育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6岁的孩子各种行为尚未定型,加强对他们的品德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可以看出完美的教育从来都是非常重视良好习惯的训练和培养的。行为习惯包括许多内容,如礼仪教育、劳动、生活习惯、爱惜物品、自理能力等。由于现在的幼儿在家庭中地位发生了变化,往往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家庭教育方式也大多表现为宠爱多,教育少、顺从多、要求少,家长经常会发现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在幼儿园里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例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独立地进餐,不挑食;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你逗乐、我喂饭,孩子还挑挑拣拣的这个不吃那个不吃俨然成了“小皇帝”。

幼儿园和家庭是培养幼儿文明行为的重要场所,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就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其表现是在课程领域里实现多种经验的整合;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上追求家长与教师的伙伴关系,合作关系。要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取得对幼儿的最佳教育效果,一方面幼儿园必需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了解幼儿园教学与游戏的目的、内容及方法,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吸引家长的关注和参与,使家长重视幼教;另一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做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家园一体化教育中,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其中幼儿园应采取主动,充分调动家长这一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让家长成为教师的伙伴,把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延伸到家庭,使幼儿的学习经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和强化。因此,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中,我们采取下列几种方法。

1、家园联系表——一周活动评价表

家园联系表的作用是在行为习惯方面,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设立的具体内容,每项文字边上有图示,便于家长与幼儿共同评价,用标记表示幼儿的表现情况,(★ ★★★★★)在家长的话一栏里,写写今天幼儿在家做的好人好事,讲讲有趣的事情,或根据幼儿自己的表现,增添项目,家长坚持每周给予认真的记录,每周的情况在下周一汇总,经过老师认真细致的整理和统计工作。对在某些方面有明显进步的幼儿,老师在集体中进行表扬。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愿望,抓住时机,多采用正面教育,鼓励幼儿的进步。例如:张星皓小朋友在学校的表现很好,每次吃饭都是用筷子自己吃的,而且吃的又快又干净,但在家里要父母、老人喂饭,依赖性强,有了家园联系表后,变的再家里和学校表现一致多了,她妈妈说每周发放表格他回家后总是要第一个看看老师给他表格上的星星个数。家长们都说自从有了这个表后,孩子们变得懂得听话多了,家园联系表就象老师教给家长的神奇法宝,孩子们都一个个变了样。

2、家教园地

家教园地是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专栏,是反映保教工作情况的一扇窗户,更是进行教育交流的一块园地,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使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

通过“连心桥”、“回音壁”、“请您关注”等栏目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更好地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同时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通过回音壁传递给老师。从而实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搭建家园一体化教育的桥梁。

3、家教沙龙

利用家教沙龙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育儿中的困惑等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如:在家庭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通过讨论,使家长知道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是形成高尚情操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忽视这方面教育,事事处处为孩子着想,辛辛苦苦为孩子吃穿,孩子从小只想“人为我取”,不想“我为人用”家长了解到在向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首先应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教育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叠被子,也要为别人做一点事。如回家后,幼儿帮助爸爸、妈妈拿拖鞋,帮助爸爸妈妈摆放碗筷等。家教沙龙的内容组织也可以是让有经

验的家长谈谈教育幼儿的体会,运用各种形式,使幼儿家长真正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家长开放日活动、客座老师

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可以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增添了乐趣。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幼儿熟悉的面孔——家长,其实家长中也汇聚了各行各业中的精英,我们每学期还会邀请班级中的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当我们一节课的老师,教授小朋友一些平时课堂中不一样的知识,家长教的起劲,孩子们也听的十分有趣。孩子们和家长对于这种形式都十分的喜爱。更好的拉近了家长和幼儿、课堂、教师间的距离。

5、家长会

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全园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座谈式家长会,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家长的需要,向家长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的知识,根据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难题进行咨询,切实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密切家园联系,共同教育好幼儿。

传统意义上的家长会总是教师说得多,家长听得多。家长参与性不够,主动性也发挥不出来,很多关于幼儿在家里的个性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问题没有与幼儿园及时沟通。而以座谈会的形式,就能以家长们关心的教育问题,普遍存在的幼儿行为习惯现象,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等,进行交流、互动。家长们可以在座谈会上谈论自己的各方面家庭教育困惑,如幼儿怎样在家长指导下养成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还可以介绍自己的成功育儿经验,也可以发表自己对幼儿园工作的看法和建议等。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家长真正成为家长会的主人,家长会也真正起到向家长宣传教育新形势新观念,听取家长急需解决的育儿问题,共同探讨教育措施的纽带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健康成长,取得人生成功的奠基石。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单靠幼儿园的教育是难以实现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陈鹤琴老先生就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只有家庭与幼儿园的同步协作,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形成紧密的教育合力,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

第三篇:浅谈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高邮市车逻镇中心幼儿园吴艳 张春芳

摘要: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人们更多关注孩子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却往往不被重视。孰不知,孩子的良好习惯对其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是有深远的意义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轻易。”所以在幼儿时期,教师应该着重对孩子们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了幼儿保育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心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及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其中就强调了行为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教育行为习惯培养途径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塑造人的过程,它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会让人受益一生。在关注幼儿终生发展、倡导养成教育的今天,教育必须要重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与养成。幼儿正处在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萌芽时期,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是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开始,老师要用人格的魅力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开始。幼儿时期正处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如果在这一时期养成饮食、睡眠、学习、卫生、文明礼貌等方面的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正面引导,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

幼儿由于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分辨是非能力不强,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就要以耐心细致的正面引导为主。如要培养幼儿“对人有礼貌”的习惯,首先就要让幼儿懂得怎样做才是有礼貌。幼儿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幼儿见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打招呼时要用适当的称呼,叫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早上到园、晚上离园要和老师、家长打招呼及道别。还可以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通过讲故事、说歌谣的方法来渗透养成教育。当然,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在讲道理时要观点明确,不能含糊其词。平时还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习惯,对不良行为要及时指正,对做得好的方面也要及时进行表扬、鼓励。我本人工作已有七个年头,经过七个年头工作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孩子的特点,如:我要求幼儿喝水时,我做示范,1让幼儿跟我学,在学的过程中进行讲解。了解喝水的重要性。小班幼儿年龄小,喜欢模仿,所以我利用故事、儿歌等教育幼儿。例如:《我是一个大苹果》,通过儿歌教育幼儿吃东西前要洗手,《玩具送回家》则可以让孩子们知道要把物品归放好,除了儿歌、故事,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片教育幼儿,如:在厕所张贴洗手的过程图片,供幼儿模仿、练习,激发洗手的兴趣,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通过生动形象的儿歌、图片等,幼儿就会非常乐意学习,不知不觉中就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至达到教育的目的,收到好的效果。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幼儿本身,要调动起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让幼儿自我约束自己,能自觉按照各种行为的要求。例如为了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解决有些幼儿不愿洗手的坏毛病,老师对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幼儿用照相机拍照下来,然后在班级的小红花园地里展览。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两张图片,一张图为脏的小手,一张图为干净的小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你喜欢那只小手?为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说出脏手上有细菌,吃到肚子里会生病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会洗手,当幼儿洗干净手后,教师及时在班级进行表扬,从而使孩子们逐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二、言传身教,树立榜样

我国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的言行对幼儿具有权威性,幼儿会不加选择的加以模仿,因此,教师良好的表率作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幼儿年龄小,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对他们来说榜样的力是无穷的,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在孩子心中是榜样和权戚,孩子们无时无刻都在注视着教师的一举一动,倾听教师的话语,体会教师的情感,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求幼儿做到的事,自己首先要做到,言行举止要符合教育要求成为幼儿的榜样。在进行教育引导的同时,教师更应注重自己的榜样作用。仪表方面,教师要衣着整洁,精神振作;语言方面要让幼儿感到亲切;行为上要热情大方,经常给幼儿加以帮助,提高其自理能力,为幼儿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老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幼儿的表率,老师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平时能够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往往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突显了教师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如教师看到书架旁掉了很多书,就对正在玩耍的小朋友们说:“你们看,书本都掉在地上了,你们以后是想看干净的书呢还是不干净的书呀?”然后当着大家的面把书一本一本地捡起来放回书架里。此后有这种情况出现,小朋友们都很自觉地争着捡书本。教师除了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之外,还要适当地鼓励有进步的幼儿,肯定幼儿的进步,使幼儿对自己有

信心,这样幼儿良好的习惯也就养成了。孩子的世界是纯净的。他们的思想处于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虽然独立性开始增强,但判断是非能力弱,易冲动,易受外界影响。他们解读别人的言行往往是直接的,还不具备足够的把别人的言行经过头脑加工取其精华的能力,因此容易做出一些不良的行为。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不良行为而不及时纠正和引导,放任自流,必将害了孩子。有一位幼儿家长经常跟我抱怨说,他的儿子粗话连篇,令他头疼不已。后来经过了解我才得知,这名幼儿是因为看了电视里的古惑片学来的。也许孩子根本就不知道那些话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电视里的人说这话时很威风,于是就学着说。开头家长也发现了,但没在意,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孩子讲粗话就成为习惯。因此,家长一发现孩子有不良的言行,就要及时加以纠正和引导,不能因为孩子还小就放任自流,这样容易把孩子带进误区。当然,家长帮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不能简单粗暴,急于求成,而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防微杜渐,在孩子的不良行为处于萌芽状态时就“掐掉”。当然,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决不可“一刀切”,既有“收”,又有“放”——“收”其不正,“放”其所爱(好的爱好),让孩子沿着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轨道健康成长。

三、在活动中训练,形成良好习惯

行为的形成来自实践,习惯的养成更有赖于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注重幼儿日常活动的每个环节,把养成教育渗透其中。在一日活动的各项活动中,(如孩子们的进餐、午睡、游戏等)每个环节都可以贯穿着行为习惯教育。饭菜掉满桌,争抢玩具,便后不洗手,不遵守游戏规则等,都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利情况。例如:饭前洗手,随机性较强,老师可以亲自示范,和幼儿一起洗手,边洗手边念儿歌:“手心搓搓,手背搓搓”等,小朋友就会很自然的跟着做了。慢慢的,就会养成洗手的好习惯。又如在区角活动中,各个游戏中又蕴含着不同的行为习惯培养,如:游戏开始时搬小椅子,老师可提醒轻拿轻放,还可以以拟人化的口吻“抱小椅子”等。游戏进行中,既有交往习惯的培养(娃娃家等),又有卫生习惯的培养(美工区等),游戏结束后,还可以教育幼儿把玩具送回家等,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在活动中我还充分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尽可能的用积极的态度去评价幼儿,肯定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其消除自卑心理,使其产生荣誉感,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行为态度。此后,“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礼貌用语被幼儿经常挂在嘴边,而且也能够向教师那样,勇敢正视和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幼儿园里到处充足欢乐、和谐的气氛。

总之,老师一定要抓住有效的时机,机智、灵活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四、家园合作,共同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园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和幼儿园一方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两个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就需要家庭与幼儿形成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在家园一体化教育中,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其中幼儿园应采取主动,充分调动家长这一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让家长成为教师的伙伴,把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延伸到家庭,使幼儿的学习经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和强化。因而,幼儿园教育要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使双方形成合力。教师要利用家长会、家长信箱、宣传栏、家园联系手册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宣传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与家长探讨教育的内容、要求与方法,做到家园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做法。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通过“家园互动”、“回音壁”、“请您关注”等栏目向家长绍一些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更好地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同时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通过回音壁传递给老师。从而实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目标,搭建家园一体化教育的桥梁。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由成人有意识地培养成的,而习惯一旦形成,就不易更改。家长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第一培养者,是幼儿各种言行的参照物。所以,家长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表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己就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比如,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父母先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如果父母对长辈很孝敬,吃饭时先把饭端到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面前,那么,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也会效仿父母的做法,对长辈尊敬孝顺。家长要用自己的实际行为为孩子做出榜样,使孩子在家长行动的熏陶、影响和引导下成长为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

好的行为习惯就是在一次又一次改掉或抛除不良行为习惯中养成的。所以,家长不但要及时纠正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还要善于帮助孩子总结哪些是好的习惯,哪些是不好的习惯,并通过举一反三,让孩子触类旁通,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让他们在坚持一次次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改掉不良行为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在帮助孩子总结中,可以借助一些对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有帮助的活动,如通过讲故事等,为孩子提供学习的典范,帮助孩子分清哪些是好的行为,哪些是不好的行为,让孩子在头脑中自觉的摒弃故事中讲的不好的行为,留下好的行为影像,并再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慢慢地形成习惯。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教导孩子按照规范行为办事。此外,还可以与孩子

一起学习《幼儿日常行为规范》,规范孩子的言行,帮助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它经过孩子较长的实践过程。孩子在反复的实践中,良好的习惯和不良的习惯还可能会相互转化。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做好长期“历练”的心理准备,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适得其反。三岁的小雨是一个吃饭还不大会拿匙羹的小女孩,每次吃饭都很慢,而且还有很多饭粒和菜掉到桌上。对此,她妈妈不理她,就在一旁看着她吃,不管她吃得多慢也不喂她。渐渐地,小雨就学会了自己吃饭,也不让饭菜洒到外面来了。如果小雨的妈妈不能坚持让小雨自己吃,那么现在小雨肯定还是一个还叫大人喂的长不大的小宝宝。家长不要因为怕麻烦就不让孩子锻炼,也不要包办孩子的言行,而是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怕反复地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对孩子的生活照顾的是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结果,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坏习惯。况且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可以制定家园联系表、家园信箱,使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运用各种形式,使幼儿家长真正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家庭也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最后,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

有人说:“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它要求我们幼儿园、家庭、社会,都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

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玉不琢,不成器”。总之,要把幼儿培养成具有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代新人,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协同配合,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总结,有目的地在幼儿生活及各项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其逐步转化为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才能真正达到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晓芹.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 2007,(02).[2] 杜长娥.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途径[J].山东教育, 2003,(12).[3] 赵凤侠.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网络科技时代, 2007,(13).[4] 杜长娥.幼儿行为习惯的结构与养成[J].山东教育, 2000,(Z3).[5] 尤凤珺.应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山东教育(幼教版), 2000,(Z5).[6] 宋涟娉.浅议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6,(10).[7] 范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J].广东教育(教研版), 2006,(06).[8] 叶文香.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现代企业教育, 2007,(04).[9] 韩彦巧.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J].好家长, 2007,(22).[10] 罗恒仙.家园合作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的作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 2008,(01).

第四篇: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007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叶城幼儿园 王燕萍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此话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的确,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等长大了,再想纠正已十分不易。俗话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正是这个道理。孩子早期获得的经验,将在一生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

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注意力的不稳定性以及好模仿的心理特点,针对幼儿目前的需要,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是小班学期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结合自己工作以来的幼教经历,联系自己教学实际,针对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初浅谈谈自己体会和见解。

一、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是指什么,包括哪些方面?

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其中包括生活行为习惯,卫生行为习惯,礼貌行为习惯,爱学习、爱劳动的好习惯,礼貌交往、文明举止等等。

二、在一日活动中,小班幼儿呈现的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始终呈现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按其呈现的形式归纳为:生活活动行为,运动活动行为,学习活动行为和游戏活动行为。

生活活动暂不作交流。运动活动:

1、不独占、争抢活动器械,学习轮流使用器械和与同伴一起玩。

2、行动时能听从指挥,集合时能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分散活动时能认真活动,不在场地内任意追逐。

3、爱护体育器具,轻拿轻放,玩后会放回原处。

学习活动:

2007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1、能正确的搬椅子,不推挤,椅子轻轻放。

2、能保持正确的坐姿(以感觉自然舒服为宜)。

3、安静的倾听,说话先举手,发言时站姿自然大方。

4、活动时不乱动桌上放置的学具。游戏活动:

1、能与小朋友一起友好地玩,不大声喊叫。

2、知道玩具是大家的,不争抢和独占玩具,学习轮流着玩,会互相谦让。游戏中能运用“请”“谢谢”“不用谢”“请你给我玩好吗?”等礼貌用语,与同伴商量着玩。

3、爱护玩具,不把玩具放在嘴里,轻拿轻放玩具,能自觉拣起地上的玩具,不擅自将喜欢的玩具带回家。

4、游戏时,愿意听信号做相应的事情。

5、自由活动中会和同伴友好地玩,不推人、打人,不在场地上乱跑。

6、自由活动时能注意保持衣服的整洁,不故意在地上爬滚,不玩脏物。

7、不摘花草树叶,爱惜公物,不随地涂痰,乱扔纸屑、脏物,注意环境整洁。

三、从实际案例中分析与思考

实录一:在玩大型玩具的时候,孩子们总喜欢停留在上面的小亭子里面不肯下来,于是出现了推挤的现象。

实录二:在一次户外游戏活动中,旗旗站在那大声的哭了起来,我连忙跑过去,问怎么了,旗旗边哭边指着祯祯手说:“这个红色的圈是我的,她抢我的圈。”

实录三:乐乐是个控制能力和约束力比较弱的孩子,在一次户外活动结束时,我请小朋友把器具整理好,然后排队。当我带着孩子们排好队准备回活动室时,发现乐乐还在原地玩皮球,当看到我们集合了时,乐乐把球一扔就跑了。

实录四:在一次谈话活动中,孩子们都安静的坐着,突然,华华连着坐着的椅子噗咚一下翻倒在地。孩子们都惊讶的看这华华。

实录五:集体活动时,老师请小朋友们都坐到前面来,乐乐飞快的揣起小椅子连拉带拖的往前走,在这过程中不小心碰到了几个小朋友的椅子。

实录六:游戏活动时,君君在追逐并大声尖叫着,其他小朋友捂起了耳朵。

2007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实录七:游戏活动中,浩浩着急的跑到老师跟前指着利利大声的说:“老师,她拿东西藏口袋里了!”

这些实录都是来自我们的一日活动中,反复的存在着每个环节,教师要及时的捕捉到孩子的点滴行为,及时的进行分析思考与处理,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针对这些实录,我们应该来分析处理呢?

(一)、寓理于生动活泼的谈话中。幼儿年龄小,对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并没有多少认识。因此老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要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针对实录一,我会通过一个小小的谈话活动,通过挂图、事例的讲解,使幼儿了解不同做法的后果,让幼儿明白大家一起运动时不能拥挤,通过比较式的谈话让幼儿感受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愿意与同伴分享游戏空间。

(二)、寓教于深动的角色扮演。通过扮演角色来再现活动场景,让孩子自己来判别对错,在角色中,通过教师或同伴正确的示范来帮助孩子解决活动中的存在的问题,为幼儿树立初步的判断意识和简单的处理方法。如实录二。

(三)、寓教育于反复的操作中。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积淀与形成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操作,对控制能力相对弱的幼儿来说,重复操作尤其重要。正如实录三,乐乐没有把器具放回原处的习惯,我就会有意识的在一次次的运动游戏中反复让乐乐进行器具整理,从而形成不用提醒的前提下,乐乐会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如果同时辅之以鼓励教育,充分发挥同伴的鼓励肯定作用,那么乐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更有动力与信心了。

(四)、寓巩固于教师的身传言教中。实录四,当看到孩子连同椅子一起摔倒时,老师很多会因为自己教学的正常进展而轻描淡写的忽略了孩子这一行为,而以为是孩子不小心造成的。但是,值得关注的应该是这个现象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或许是别的小朋友恶作剧,或许是这个孩子没有好好的坐造成的。而孩子的行为习惯的纠正与培养是不能忽略的。像这样的行为一般都是些顽皮的孩子造成的,单靠老师的说教是不足以要求孩子的,更要靠教师平时规范行为上潜移默化地引导和鼓励,同伴的榜样,以及及时的表扬与肯定才能逐渐养成的。同样,实录五中,教师的以身作则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赞许,可以使正确的幼

2007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儿肯定自己,使其他的幼儿看有形象,学有榜样,这不但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好习惯的巩固与提高。

(五)、寓教于儿歌与故事,音乐等多形式的活动中。

实录六中,孩子在随意性较大的区域游戏中大声的尖叫,那是小班幼儿固有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很多时候教师会用“请轻声的说话”来引导孩子小声一点,但仅在这么一句提示的语言上对孩子的触动并不大,而且维持的效果也不长。针对这样的孩子,可以利用儿歌《小猫走路静悄悄》,故事《不打搅别人有礼貌》,让孩子从喜爱的活动中感受其中的乐趣,借助音乐活动中对节拍的控制来提高孩子自我的控制力与约束力。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轻轻说话,轻轻走路的习惯。

(六)、寓教于家园共育。

实录七中,针对孩子将材料藏于口袋中的现象,首先要分析孩子的出发点是什么,为什么要拿?可能是孩子喜欢这样的材料,可能孩子不是喜欢材料而是一个习惯性藏东西。对于这样一个不定性的可能,教师不能对其进行批评,而是要心平气和的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意图,从而与孩子进行商量:“如果喜欢的话,老师把它会送给你,但你要先让老师知道你喜欢它好吗?”在与孩子沟通好之后,不能忽视的是家长工作,当孩子离开幼儿,在家里时也不排除会有藏东西的现象存在。与家长取得一致的教育,确保孩子得到家园双方教育保持同步,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真正提高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总结: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教师的作用:

(一)、教育环境的创设:利用故事、儿歌等孩子喜欢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

小班幼儿年龄小,喜欢模仿,所以我们老师可利用故事、儿歌等教育幼儿。《玩具送回家》则可以让孩子们知道要把物品归放好,除了儿歌、故事,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片教育幼儿,如:在楼道张贴正确行走的图片,提醒幼儿安全行走。户外排队,随机性较强,老师可以与孩子边念儿歌:“小手小手拉一拉,眼睛眼睛看一看,小脚小脚站站齐,火车火车要开了”等,小朋友就会很自然的跟着做了。又如在区角活动中,各个游戏中又蕴含着不同的行为习惯培养,如:游戏开始时搬小椅子,老师可提醒轻拿轻放,还可以以拟人化的口吻“抱抱小椅子,把你轻轻放”等。

2007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二)、关注一日活动细节。

抓住日常生活的各个细节,把行为习惯教育始终渗透在一日活动中。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一日活动包括了孩子在园的所有的活动,教师细微敏锐的关注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三)、艺术的沟通。

不管孩子还是家长,他们都是一个完整的具有思维的复杂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自己的想法,如何去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进行艺术的沟通是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积累的。用我最为通俗的话来说,首先是要去尝试理解,其次是为他们找可得益之处,再次是建议如何得意,最后是肯定他们的配合。我们很难向作家一样拥有华丽的辞藻和艺术的语言,但求我们老师有真诚的心。

五、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可持续行为习惯教育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而是存在于生活的每个点滴中,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关注和引导的。我们老师(特别是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捕捉孩子的活动,要有一双灵巧的双手去创设环境,要有智慧型的分析与思考去反思活动,抓住一切时机,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不同的孩子都受到最好的教育,在帮助孩子塑造个性与习惯的同时,为孩子的终身发展考虑,让他们成为国家、民族的有用之材,成为对社会、家庭负有责任的人,这样才无愧于教育的真谛。

2008年6月

第五篇: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新源幼儿园 向春芳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小朋友又要上幼儿园了,经过家访问卷等情况反馈,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平时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4合1”、“6合1”的家庭比比皆是,造成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孩子的行为习惯普遍较差,所以我们老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

对于文明的行为习惯来讲,主要包括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生活行为习惯,卫生行为习惯,礼貌行为习惯,爱学习、爱劳动的好习惯,礼貌交往、文明举止等等。对于小班幼儿来讲,生活自理的培养很重要。主要包括: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不依赖、自己吃饭、刷牙、洗脸,自己走路、穿脱衣裤、鞋子。卫生习惯包括:早晚刷牙、洗脸、漱口、饭前便后洗手、学习使用毛巾、手帕、纸巾,保持仪表整洁、手脸干净、勤洗澡洗头、剪指甲等,不乱扔垃圾。礼貌行为习惯包括学习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如:谢谢,请,对不起等,学习礼貌做客,不打人骂人,不争抢玩具,乐意把自己爱吃好玩的东西与别人分享,乐意和人交往,喜欢集体生活。举止行为习惯包括正确的坐、站、走的姿势,不挖鼻孔,不乱咬手指等,爱护玩具,爱护幼儿的物品等。

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与途径:

1、利用故事、儿歌等孩子喜欢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

小班幼儿年龄小,喜欢模仿,所以我们老师可利用故事、儿歌等教育幼儿。例如:《我是一个大苹果》,通过儿歌教育幼儿吃东西前要洗手,《玩具送回家》则可以让孩子们知道要把物品归放好,除了儿歌、故事,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片教育幼儿,如:在厕所张贴洗手的过程图片,供幼儿模仿、练习,激发洗手的兴趣,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通过生动形象的儿歌、图片等,幼儿酒会非常乐意学习,不知不觉中就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抓住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把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

在一日活动的各项活动中,(如孩子们的进餐、午睡、游戏等)每个环节都可以贯穿着行为习惯教育。饭菜掉满桌,争抢玩具,便后不洗手,不遵守游戏规则等,都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利情况。例如:饭前洗手,随机性较强,老师可以亲自示范,和幼儿一起洗手,边洗手边念儿歌:“手心搓搓,手背搓搓”等,小朋友就会很自然的跟着做了。慢慢的,就会养成洗手的好习惯。又如在区角活动中,各个游戏中又蕴含着不同的行为习惯培养,如:游戏开始时搬小椅子,老师可提醒轻拿轻放,还可以以拟人化的口吻“抱小椅子”等。游戏进行中,既有交往习惯的培养(娃娃家等),又有卫生习惯的培养(美工区等),游戏结束后,还可以教育幼儿把玩具送回家等,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总之,老师一定要抓住有效的时机,机智、灵活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家园联系,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幼儿生活经验的源地,又有大家共同沟通,家园双方教育保持同步,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真正提高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我们可以向家长宣传有关科学知识与方法,让家长明白其中的意义,放手让孩子去动手操作,愿意配合老师,在家也创设环境,老师还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些儿歌、故事,为家长积极创造条件,参与到我们的教育中来,同时,还可以把家庭、社区资源引进幼儿园,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而是贯穿于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中,需要我们持之以恒要做的。我们老师(特别是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积极创设环境,抓住一切时机,循序渐进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下载论文题目: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题目: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研究报告《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途径的研究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途径的研究》 本溪市艺术实验幼儿园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途径的研究》课题组 报告执笔者:黄春丽 内容摘要: 幼儿时期是人格形成关键期,它建......

    小班幼儿一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二、课题设计论证(可附页) 1、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课题界定】 “幼儿”是指“3-6岁的儿童”,“习惯”是指一个人不假思索,不知不觉就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行为。幼儿良好行为习......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论文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涟城中心小学幼儿园 苗平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良好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大影响。孩子的命运从思想、行为......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论文

    摘要: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幼儿园、家庭、社会要相互协调一致,遵循幼儿的发展的规律,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

    农村幼儿园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论文

    摘 要:作为幼儿园的教师,一定要掌握幼儿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抓住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就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阐述了一些具体的做法。关......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幼儿园中,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平时,教师要关注幼儿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品德习惯,通过给予适当期望,开展科学游戏,实施合理评......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 教养笔记 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小儿的习惯的培养,认为“习惯养......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1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摘 要:《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小学从行为习惯入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