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论》读书二

时间:2019-05-12 23:1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个性化教学论》读书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个性化教学论》读书二》。

第一篇:《个性化教学论》读书二

《个性化教学论》读书心得二

新课程改革要求每一个学生发挥其禀赋而得到最为充分的发展,个性化教学就是要求学校教师在教学中,在课堂中,在一切教育的时空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价值。柳斌先生在谈到素质教育时曾说:“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主要是通过为每个人的个性发展服务来实现的。”

《个性化教学论》这本书围绕儿童个性发展的终极目的,提出个性化教学的框架结构,力图从理论上建立个性化教学实践的制度平台:教学服务于以“平民化自由人格”为目的的生活主体的培养;以人与环境的互动作为个性化教学的活动机制;以主体间性(英文为intersubjec-tivity,即主体之间的关系,强调关系的双方都是平等的主体,关系的发生是互动的)作为个性化教学的师生关系纽带;以“回归生活世界”作为个性化教学的范式;以自主、自治作为个性化教学的基本策略;以信息技术媒体作为个性化教学的辅助手段;以掌握教学、策略教学、创造思考教学、情意教学和民主教学作为个性化教学的基本模式;以自由作为个性化教学组织的原则;以“生态化课程”作为个性化教学的课程体系;以发展作为个性化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素质教育强调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而学生作文又是反映其个性的一个窗口。作文最需要个性的表现,因为习作是在表现一个人的品德、情感、知识和智慧,学生需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现在我们发现在学生作文中,常常有胡编乱造,抄袭拼凑,作文苍白,没有活力,这些现象反映了学生作文中缺少鲜明的个性。而我们教学中经常发现,每次的作文课上,有的老师认为孩子不会写作文,因此总会花很大的力气去教孩子写作文。这是一种程序化的教学模式。有的老师甚至会把一类的文章,如何开头,如何过渡,怎样写结尾,都给学生一一列举出来。写人的文章,怎样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甚至心理活动的描写都有范例。尤其是每次考前的集中复习,老师经常会让孩子去强行记住几篇例文。所以,我们在批改学生的试卷中,经常可以发现全班几十篇作文,几乎一样的开头和结尾。这样的作文很规范,不容易跑题,但毫无意义,没有生气,那么在教师的教的过程中,孩子爱幻想,属于自己个性化的语言慢慢就消失了。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至关重要,而学生个性的培养关键还在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就要从多方面了解学生,从而认识其个性,用儿童的眼光去认识世界,用孩子的精神去阐释,让小学生作文充满童真、童趣,真正成为孩子的作文。

第二篇:大教学论读书报告

《大教学论》读书报告 对于夸美纽斯也用不着我在做任何多余的评价,而对于《大教学论》我目前还不能好好的理解,因此不好妄加评判。因为这样的书是需要用一生来研读的,而我现在只是粗放的读了一遍而已,实无资格来对它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因此,我仅就其结构来谈谈我的一管之见。我读的这本全名叫《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是任钟书先生译的,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本书共三十三章,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

(一)总论,第一章至第十四章,其中第一章可以看成是这本书的导言,他开门见山的说:“认识造物中最崇高、最纯粹、最卓越的”。这是它的基本前提,也是人可以进行教育的根据所在。第二、三、四章探讨的是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他认为人的终极目的在于来生,今生只是为来生做准备,而要完美的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先要完成三件事即认识自己(认识万物)、管束自己、皈依神。人只有先认识自己才能管束自己,最后才能在神那里找到灵魂的归宿。第五、六、七章论述的是教育的作用或者说是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他认为学问、德行、虔信这三个人之为人的种子已经天然的存在于人的身上,因此就没有不能教育的人,只要受教育者和施教者都有耐心。在这一章的结束他引用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话说:“只要耐心地倾听教训和知识,没有不可驯服的野性”。很显然地,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人的“野性”,使其成为一个“社会”人。接着在第六章踏进一步论证了“只有教育才能造就一个人”这一观点,而且他认为教育要从年轻的时候就要开始,错过了就不能正确地形成。第八、九章论述普及教育问题,他认为年轻人必须接受公共的教育,并对此的作了进一步的论述而得出学校是必需的。此外,他颠覆了以往的有些观点提出所有的男女儿童不分低贱或高贵、富裕或贫穷、城镇或农村都应该上学的主张,并进一步论述了这一普及性。第十、十 也要从自然中借取。

(二)体育(健康教育),第十五章,在这一章他认为体育是延长生命的基础。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比如保护身体免于疾病和死亡;不断供给和排出水分;要在质量和数量上保证营养等等。

(三)教学论,第十六至第二十二章,这个部分又分为三小部分:(1)第十六至第十八章的教学原则、规则和方法,在这一小部分里他提出了教和学的普遍要求(即必须准确地达到预期结果的教和学的方法)、方便性原则、彻底性的诸原则。每一个原则他又加以细化,使其更加具体。比如在普遍性原则里他又提出了九条小原则:人要从童年开始接受教育;早晨的时间最适宜于学习;学科的安排要适应学生的年龄阶段;学生要先对所学内容有所准备等等(2)第十九章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在这一章里,他主要以太阳为例说明一个教师是可以使用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方法、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教授无论多少个学生的这一观点。(3)第二十至第二十二章的分科教学法,分别论述了自然学科、人文学科和语文的教学法。

(四)德育论,包括第二十三章至第二十六章,分别论述了道德教育、宗教教育、纪律和学生读物的精选。他提出了形成高尚道德的一般方法,我很赞同他的这些观点:要从小对小孩进行基本的道德教育,要让他们明白是非善恶,同时家长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要注重言传身教,此外还要防止儿童和有不良习惯的人交往,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当然,像他如此虔诚的基督教徒在谈到道德的时候是离不开上帝的。因此,他提出要向人们灌输虔信的教学法也就不足为奇了。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由外而内的敬畏上帝,要学习《圣经》,时时省视自己,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但他又提出“如果要按基督教的律法改革学校,就必须从学校中清除异教徒的书籍,或者加以限制”,对此观点我是不赞同的。他显得太过偏激,这样会使整个世界只存在一种声音那就是朗读《圣经》的声音,只存在一个神那就是耶稣基督。这样的世界缺乏动力,毫无精彩可言。我认为不必这样严格要求,应该给以每一种对社会有益的宗教或思想以自由发展的舞台,否则将会是整个社会的光芒黯淡不少,我国古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果就是最好的例证。最后,他引用波希来亚的一条谚语:“没有纪律的学校犹如没有水的磨坊”来说明学校要注重纪律,因为纪律是学校的原动力。

(五)学制和课程,第二十七章至第三十一章,分别论述了统一的、相互衔接的四级学制及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教科书及升入高一级学校的考试制度。学制的以学生的年龄和水平为基础划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各期相应的学校是母语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或文科学校、大学和旅行。我非常赞同他的大学和旅行这一阶段的学习,它充分的给以了学生以自由,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与整个社会更加亲近,为他们以后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我也觉得大学应该就像一次远足旅行,要准备好,有向导,还要有敢冒险的精神和勇气。

(六)总结,第三十二之第三十三章,论述了学校改革方案的优越性以及是现这一方案的必要条件,呼吁社会各界人士通力协作,共囊义举。就这样,这本伟大的著作,在作者的真诚的呼唤声中结束了,可它给我们的启示在经过这几百年的风吹雨打之后都还没有消失,我认为即使在将来也不可能消失的,这本著作及作者本人必将万古流芳,受世人的敬仰。愿那些在教育旅途之中迷路了的人们能在其中找到正确的方向,愿那些在教育这条道路上行走的人们能且行且吟,找到前进的动力及精神支柱。

由于时间及水平原因,才草草的读了一遍,其中很多观点都是重述作者的,但也不乏自己的感想。我将会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更加仔细的研读之以获得更多的启示。篇二:大教学论读书报告

《大教学论》读书报告

夸美纽斯 简介

《大教学论》大纲 《大教学论》全书框架:33章,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13章)为“教育通论”,论述教育的基本原理,如人的可教育性、教育目的、教育的社会作用等;第二部分(14-19章)为“教学论”,探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原则;第三部分(20-25章)为“训育论”,专论教育方法;第四部分(26-33章)为“学校管理”。这一划分与今天的教育学体系大体相同。

第一部分(1-13章)为“教育通论”,论述教育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讨论了人生的目的。作者以《圣经》的《创世纪》为根据,加上传统的神学目的论,认为人的终极目标是死后即来生,与上帝相结合,所以今世只是为永生作准备。

根据创世纪1:26“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中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以及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作者认为从这里可以明显看出,在可见的造物中:

第六章至第九章讨论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学校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作者认为,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应该从祈祷、教育、行动中去取得,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从知识、道德、虔信、艺术和身体等方面去发展人。

作者认为,学校的产生为少年儿童接受教育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他建议,不仅有钱有势的人的子女应该进学校,而且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分富贵贫贱,都应该进学校。

第十章至第十三章论证了改革旧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设立新学校的基本原理。作者认为,人人应该受到一种周全的教育,应该借助学校做到:(1)通过科学与艺术的研究来培植我们的才能;(2)学会语文;(3)形成诚笃的德行;(4)虔诚地崇拜上帝。学校应成为造就人的工场,实现真正的人生目的。夸美纽斯指出,当时没有一所完善的学校,设立了学校的地方,学校不是为整个社会设立的,而只是为富人设立的;学校教导青年的方法是非常严酷的,学校变成了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了他们的才智的屠宰场,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与书本都感到厌恶。因此改革学校是必要的,同样也是可能的,因为知识、德行、和虔信的种子存在于一切人的身上,由此必然得出结论:他们不需要别的,只需要轻轻的推动和审慎的指导。第一部分可以简单的归纳: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我们通过学习真理,回到起初和神关系和好的状态;而且每个人都享有教育的机会,没人能剥夺被教育的权利,平等与民主。

第二部分(14-19章)为“教学论”,探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第十四章重点讨论了教学理论,详细论证了提出的教学原则。第十四章是一个总起,宇宙万物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自然秩序,并把教育适应自然作为改革学校的主导原则。作者提出了教学的五项原则:(1)延长生命的原则;(2)精简科目,使知识能够更快地获得的原则;(3)抓住机会,使知识一定能被获得的原则;(4)开发心智,使知识容易获得的原则;(5)使判断力变锐利,使知识能够彻底地被获得的原则。

第十五章至第十九章 作者分章讨论了以上几个原理,15章:为了使儿童能茁壮成长,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包括锻炼、游戏、休息。

16、17章作者认为人类的教育要从儿童时期开始;早晨最宜读书;一切学科都应加以排列,使其适合学生的年龄;书籍与教学所需的材料必须事先准备好;教学由简单到难,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等,按自然规律生长。在这部分作者列举了大量的自然现象(鸟儿的自然活动),人类的模仿(建筑师或园丁的工作)18章:对教学的彻底性和迅速性原则进行了阐述,如废除强制灌输的方法,多方激发儿童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学应从观察开始,运用直观的,形象化方式,同时我们要学习所有对我们有用的知识,废除一些无价值的学问,对我们天国幸福无益的,19章:提倡一个学校只要一个老师,至少一个班级只应一个老师,无论班级多少学生;一门学科只能有一种教学方法;全体学生用一种教科书。

总结:提倡教育应该让学生自由生长,同时要求大班教学,统一目标与制度。个人认为以上不矛盾,作者希望教育普及的原因 第三部分(20-25章)为“训育论”,专论教育方法

第二十章至第二十四章主要讨论了各科具体教学法和道德、宗教教育方法,20章:要有正的教学法,即感官上开始,感官是最好的记忆。教学按自然规律开始,21章:人文学科的教法,科学是关于自然的知识,必须去实践开始,学生学会一种艺术,除了备好工具、材料和模型之外,还需要三件事:材料的正确利用、熟练的指导、经常实践。因此,艺术的教学必须强调模仿、练习和不断的实践。22章:语文是一种手段,可使我们得到知识,并把知识传授给别人。语文教学要注意掌握语法规则、和事物的学习相联系、多实践运用这三个问题。23章:道德教育法,学校是人类的锻炼所,一切德行都应当培植到青年身上。在道德教育方法上,他提出了以下建议:(1)主要的德行,如持重、节制、坚忍与正直应当首先培植;(2)持重应当从接受良好的教导,从学习事物间的真正区别和那些事物的相对价值去获得;(3)节制应当在儿童的饮食、睡眠与起床、工作与游戏等方面去培养;(4)坚忍应当从自我克制中学习;(5)德行应该在邪恶尚未占住心灵之前,早早就教;(6)德行是由经常作正当的事情学来的。

第二十五章主要讨论了教材问题,他认为《圣经》是知识的唯一真实来源,学生应以全部时间去寻求它们的真实意义。必须从学校中清除异教徒的书籍,不然,无论如何也要在使用它们时比以前更加小心。

第四部分(26-33章)为“学校管理”

第二十六章“论学校的纪律”。夸美纽斯认为,纪律是学校的发动力和推动力,但纪律教育不是强制和鞭挞,应该用良好的榜样、温和的言词,并且不断诚恳地、直率地关心学生。只有在道德上犯错时才能运用严格纪律,并且及时纠正。第二十七章至第三十一章讨论了统一的学校制度以及各级学校的基本方案。夸美纽斯认为,拉丁语学校对于志向超出工场以上的学生给予更彻底的教育;大学则训练未米的教师和学者,使教会、学校与国家永不缺乏适当的领袖。

第三十二章是作者对改良旧学校、改革旧教法,设立新学校、采用新教法的总结。作者认为,新的教学方法有以下优点:(1)较之过去的方法,较少的教师可以教较多的学生;(2)这些学生可以得到比较彻底的教导;(3)教导可以进行得较细致、较愉快;(4)这种方法对于愚蠢、落后的孩子也有效;(5)即使没有教学天才的教师,也能用它,从中得到好处。第三十三章论述了实现他的教育理想应具备的条件。他呼吁教师、学者、神学家和帝王、官吏全力支持和实现他的教育理想。

本书对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书中所提的班级授课制是教育史上的进步之举。由个别教学变为集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相互学习和激励的环境,不同课程的变换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这对普及教育和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夸美纽斯的提倡,它首先在欧洲广泛推广开来,之后又扩散到其它各洲。在以后的几百年教育发展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本书提出的直观教学等一系列教学原则,至今仍被教师用于教学实践之中。

总结

《大教学论》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从教育的目的到教育的各个细节都有详细的阐述。有人说倘若各时代关于教育学的著作全部丢失了,只要留得《大教学论》在,后人便仍可在这一基础上重建教育学。篇三:《大教学论》读书报告 《大教学论》读书报告

首先,给我深刻印象的就是夸美纽斯提出的范智论思想,这也是全书的核心观点。在全书的开篇就写到这样一句话——“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这句话就是夸美纽斯范智教育论的体现。夸美纽斯在书中第六章提到:“知识、德行与虔性的种子是天生 在我们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与虔性却没有这样给我们。这是应该从祈祷,从教育,从行动去取得的。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所以夸美纽斯提出的范智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他主张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夸美纽斯主张百科全书式的教学。他认为教学应该包括一切对人们有用的知识,他把教学的内容扩展归纳为三个方面:知识、德行和虔信。另一方面则是指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夸美纽斯是第一个倡导普及初等教育,主张“人人都应该接受教育”的教育家。并且他提出不仅男孩应该受到教育,女孩也同样应该受到适宜的教育。他的这种“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泛智教育”思想,就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另一方面,夸美纽斯十分重视学校教育。并在学校教育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方式及教育原则。他在第八章写到:“青年人应该受到共同的教育,所以学校是必须的。青年人最好是一同在大的班级里面受到教导,因为把一个学生作为另一个学生的榜样与刺激是可以产生更好的结果和更多的快乐的。”并且提出了教学的新形式——班级授课制,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使得教师同时教授上百名学生成为可能。这在当时以师徒式教育为主的中世纪,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中给我极大启示的是他总结出的教与学的原则。他在书第十六章写到:教与学的一般要求;即一定能产生结果的教与学的方法。夸美纽斯认为万事万物都存在着一种秩序,时间万物能和谐地生存与发展,正是因为遵循了自然的秩序。他把“教

育要适应自然”作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指导原则。“教育适应自然”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应遵循自然界的秩序;二是,教育应遵循人的自然特性。他认为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尤为重要,所以他认为教育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故夸美纽斯特别重视早期教育和青年时期的教育。另外,夸美纽斯认为教学要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并将知识按照科学的顺序教给儿童,使儿童循序渐进的接受知识,并且在产生结果之前不要中途停顿。夸美纽斯还提出并具体阐述了的教与学的基本原则,主要有:直观性原则、便易性原则、彻底性原则、简明性原则与迅速性原则。他认为教学要采用简短、实用的规则使儿童一目了然,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夸美纽斯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是周全的,学校要筛选那些有价值的内容教给学生,这其中不仅包括科学,同时包括道德和虔信。并且,事物应该和文字同时被教授。老师要更多的协助学生而不是鞭笞学生。并且老师在教授学生前要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夸美纽斯认为,如果学生学习的知识是对他们有用的、明了的,且是他们感兴趣的知识,那就不用强迫学生去学习他们,应为他们本身对于学生都有强大的吸引力。夸美纽斯从感觉主义的认识论探讨了教学中的直观性原理。他认为“知识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感官是“记忆的最可信任的仆役,可以使知识一经获得之后,永远得以记住”。他把教学中的直观性看作教学工作的“金科玉律”,还对如何运用直观教具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夸美纽斯提出的教与学的基本原则在当时中世纪经院式的教育下,具有跨时代的意

义。强烈冲击了中世纪经院主义的教学不注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弊端,也促使教育由经验性向教育的科学性迈向了巨大的一步。

在道德教育方面,夸美纽斯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首先他重视道德教育,将道德教育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他提出:“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真正的智慧在于具有健全的判断,在于这样去得到真理。”所以他强调培养学生健全的判断力,并且认为德性应该从小培养。并且他提出:“德行的实行靠行为,不靠文字。”“德性是由经常做正当的事情学来的。”所以夸美纽斯的道德教育十分重视实践的作用。同时夸美纽斯还认为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在当时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他总结的许多教学规律在现在都依然具有深刻意义。虽然《大教学论》中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并且很多教学规律都来源于直观的与大自然的类比和经验的归纳,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夸美纽斯的提出的许多思想仍然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夸美纽斯提出的“班级授课制”现在成为众多国家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夸美纽斯提出的“范智教育论”对当今教育的大众化、终身化具有重大启示。夸美纽斯提出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也对当今教育届提出的素质教育以及和谐教育思想都具有重大启示。所以夸美纽斯不愧是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撰写的《大教学论》值得我们好好深思,体会。篇四:大教学论读书报告

《大教学论》

读书报告

一、作者夸美纽斯生平及其著作简介 1.生平简介 2.著作简介

夸美纽斯的各类著作共有265种。尽管夸美纽斯写过近百篇的论文和教科书,但这些论文和书籍中的思想都被他的一部伟大的教育理论著作所概括,这就是他的早期教育论著一一《大教学论》,它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于1632年以捷克文写就,1635-1638年间,他把它译成了拉丁文,同时作了修改与补充。1657年,他将该书列为《教育论著全集》的首卷公开发表。但是此书很晚才传到中国,20世纪初,我国学者王国维对它的内容曾做过简要介绍。193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傅任敢的中文译本《大教授学》,后又改译为《大教学论》。1957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了新1版,在译者去世之前又将译文作了较大的改动,作为外国教育名著丛书的一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84年又出了新2版。这次我阅读的是由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于1999年5月出版的第1版的书籍,全书共243页,20余万字。

二、《大教学论》的主要内容

作者认为,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应该从祈祷、教育、行动中去取得,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从知识、道德、虔信、艺术和身体等方面去发展人。另外,塑造人、教育人应从少年儿童时期开始,因为这时候欲望正在沸腾,思想很迅捷,记忆很牢固。因此,在很小的时候就要把人形成到合乎智慧的标准,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者认为,学校的产生为少年儿童接受教育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不仅有钱有势的人的子女应该进学校,而且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分富贵贫贱,都应该进学校。他坚信人受教育而能获得发展的可能性,驳斥“智力迟钝’儿童不宜学习的论调。“人的心性愈是迟钝孱弱,他便愈加需要帮助,使他能尽量摆脱粗犷和愚蠢”;“世上找不出一个人的智性孱弱到了不能用教化去改进的地步”。

作者认为,人人应该受到一种周全的教育,应该借助学校做到:“通过科学与艺术的研究来培植我们的才能;学会语文;形成诚笃的德行;虔诚地崇拜上帝。学校应成为造就人的工场,实现真正的人生目的”。

作者指出,良好的学校组织主要在于工作与休息分配得当,有赖于读书、松缓、紧张的间隙与娱乐的分配。教师要引导儿童遵守饮食有节制、身体有运动、注意休息这三个原则,尽可能长久地保持生命与健康。为了使儿童能茁壮成长,作者对教与学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建议,如人类的教育要从儿童时期开始;早晨最宜读书;一切学科都应加以排列,使其适合学生的年龄等。夸美纽斯着重对教学的便易性、彻底性和迅速性原则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如废除强制灌输的方法,多方激发儿童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学应从观察开始,运用直观方法;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及远,从一般到特殊,务使先学的为后学的扫清道路;依据学生的智力特点安排课程;加强练习、实践以巩固知识;实行班级授课制,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等等。

作者认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的知识,讲授科学必须遵守下列规则:(1)向学生讲授所有应该知道的事物;(2)所教的内容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3)要通过事物的原因去教;(4)先教事物的一般原则,后教事物的细节;(5)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适当的顺序去教授;(6)要强调事物之间的区别,使学生得到的知识更清晰和明白。

艺术与实践息息相关,学生学会一种艺术,除了备好工具、材料和模型之外,还需要三件事:材料的正确利用、熟练的指导、经常实践。因此,艺术的教学必须强调模仿、练习和不断的实践。夸美纽斯认为,纪律是学校的发动力和推动力。但纪律教育不是强制和鞭挞,应该用良好的榜样、温和的言词,并且不断诚恳地、直率地关心学生,突发的愤怒只能用在例外的情境上面,应当存心使结果能恢复良好的感情。

三、心得与体会

这本书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大教学论》它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书中是这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的:这是一种教起来准有把握,因而准有结果的艺术;并且它又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就是说,它不会使教员感到烦恼,使学生感到厌恶,它能使教员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此外,它又是一种教得彻底、不肤浅、不铺张,却能使人获得真实的知识、高尚的情谊和最深刻的虔信的艺术。夸美纽斯的这本《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

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

崇尚自然、崇尚人的天性和自然法则,是本书的主旨和精髓。不管是哪种教学方法,夸美纽斯都开宗明义讲明其与自然的关系,用自然界中的道理做类比,以自然中的种种现象通俗易懂地向我们揭示了教育中的诸多原则和规律。遵循自然法则,教育就会有可喜的结果。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举了这样一个例子:鸟儿孵出小鸟,它绝对不会把卵放到火上,去使它们快些孵出来,而让它们在自然温度下慢慢发展。后来,鸟儿也并不随意用食物填它的幼鸟,急着让它们快快长大,而是小心地为它们选择食物,按照它们脆弱的消化力所能支持的分量慢慢喂它们。而教师对于后进生的教育,更应该学习鸟儿孵卵、喂食的方法。“后进生”暂时比一般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加差一些,如果硬是要求他们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完成,出现的结果是,他们一样都不完成。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根据他们能力的大小,单独为他们确定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他们的进步就会变得明显;然后再确定下阶段的学习目标。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千万不能心急。现在的教育是大众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正如夸美纽斯认为几乎没有教育不好的儿童。他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差不多找不出一块晦涩的镜子,晦涩到了完全反映不出任何影像的天地,我们也差不多找不出一块粗糙的木板,粗糙到了完全不能刻上什么东西的地方。”正如雅典大将塞密斯·托克利斯说:“野性难驯的马儿,只要合适地加以训练,是可以成为最好的良驹的。”普卢塔克说:“许多富有天分的人,通通是给他们的教员毁了的。他们没有能力去管理或者指导自由的人,他们不是把学生当做马匹看待,是把学生当做驴子看待。”我们有些教师上课时,通常把发言、表现的机会给了那为数不多的优等生,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孩子置之不理,不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对于他们的错误吹胡子瞪眼,没有一点耐心。长此以往,这些孩子变得胆小、懦弱,能力上得不到发展,我们的老师还要怪罪他们说:“孺子不可教也!”而没想到正是因为他们的无能和没有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而毁了这些孩子,反到要诋毁教育的巨大力量和重要作用。

在夸美纽斯的时代,学校是只教少数人的,他要求学校要教“一切人”,他主张进学校的应不限于有钱有势的少数人的子女,而一切人的子女,不分男女,不论贫富,都应送入学校。而为了要实现自己的“教一切人”的理想,夸美纽斯探索了,并且找到了使这种教育成为切实可行的教学制度——分班上课制度。一个教师怎样能同时教许多孩子呢?这就需要把全体学生分成班级,每个班级的学生再分成若干组,比如十人一组,每组由一个学生去管理,管理的学生又由上一级的去管理,如此等等。这就强调了班级中小组的作用,以及小组长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各成员相互影响,相互激励,相互帮助,一个人的心灵激励另一个人的心灵,一个人的记忆激励另一个人的记忆,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接受教师的教育,所以一个教师一次应该能都一大群学生,毫无不便之处。这就好像一株树干能够支撑无数的树枝,并为它们供应树汁,就像太阳能够把生气给予整个世界。作为新课改下的教师,我们更应该关注每一个孩子,爱护每一个孩子,使每一个孩子不掉队不落伍,及时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特长,发展每一个孩子的特长,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均衡地健康成长。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到:“备好工具、材料和模型以后,我们还需要三件事情,才能学会一种艺术——材料的正确利用;熟练的指导;经常实践。就是说,学生应当受到教导,知道在什么时候去利用他的材料,怎样去利用;他在利用材料的时候应当得到帮助,一面发生错误,如果发生了错误也可以改正;

他不应当在发生错误和被改正错误的时候就停止,要到能够正确地、迅速地工作的时候才可以停止。”课外阅读是为了积累语言,模仿创作,以及写意抒情。因此要指导学生比较各种表达效果,让学生了解多种写法,为学生设置多个创作题案,引起学生的反思,掌握作文的技巧。促使学生从浑沌的被动的思维境界到达一个比较清晰、主动的思维境界,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惯怕心理及各种压抑、凝滞状态,为他们本来较为闭塞的写作思维吹进一丝凉风,豁然开智,轻松地进入写作佳境。在指导创作实践的时候,要由浅入深,由粗而精,重在创作的兴趣,而勿重创作的技巧或成果。读后感,读是基础,感是关键,要在潜心读书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把自己的阅读所感写下来,或是根基阅读材料提供的事实,评价其好与坏、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等,总之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不可要求过高,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甚至使学生视课外阅读为畏途。

读完《大教学论》,我在感叹夸美纽斯伟大的成就的同时,也更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不单单是知识的传递,德行的培养、行动能力的锻炼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不只是存在于学校,它还应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因为教育最终的目的是是人类能够使用从教育中获得的东西。书中传递的教育智慧还有很多,除了上述内容,还有分科教学法、纪律教育、统一的学校制度及教学计划等,甚至还涉及了学校经费如此细致的问题。我想,写到这里不是结束,而是认识教育、理解教育的开始,真正的开始。

当然了,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也有它本身的弊端,它是一本宗教色彩很浓厚的书,可以说它就是教化人们对基督教虔诚信仰的一本书,里面很多的观点都有它时代的局限性。但只要我们抱着批判的继承的方式和方法,我们就能从中学到很多经典的教育教学的理念。篇五:大教学论读书报告

《大教学论》读书报告 黄 利

《大教学论》的作者夸美纽斯,是三百多年前捷克的著名教育理论家,他生活的年代是1592年到1670年,相当于我国明代万历二十年到康熙九年,是一个介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间的时代。他继承了捷克人民自文艺复兴以来的进步文化教育传统,尤其是他所属教派的民主教育传统,吸收了当代及前代的其他各国人民的教育智慧,在这种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主张,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学体系。他的教育主张启迪了现代世界各国的教育革新运动,他的教育学体系为现代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基础,“现代教育之父”的称号对于他是恰如其分的。《大教学论》全面论述了人的价值、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旧教育的弊端、改革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教学制度、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德育、宗教教育、纪律等。全书共33章,每一章都谈到一个具体的问题。既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又有生动的事例。作者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和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认为所有的人都应当获得教育;对教学内容,方法及其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提出了一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奠定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

一、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育的重要作用。第六章提出,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形成一个人,正如石头要经过打凿才能建造房屋。有些例证告诉我们,凡是从小被野兽攫去,在野兽群中长大的人,他们的智力都没有超过野兽的水准,他们如果不是重新回到了人类的社会,他们用手、用舌、用脚的能力也不会超过野兽所能的。夸美纽斯提出,人人需要教育,无论是愚蠢的人、聪明的人、富人、穷人或具有权力的人们。因为他们既然是人,他们就不应当成为无理性的兽类,不应当变成死板的木头。珍珠与宝石必须加以雕凿才能给人做装饰品,五金要经过采掘、提炼、熔化、铸造、锤打后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有用处,牛马要经过训练才能为人服役一样。人心如土

壤、白纸与蜡,“只要园丁当心”土壤可以长出各种赏心悦目的植物;“白纸上什么都没有写,但是什么都能写上,蜡能变成各种形式,人脑也是一样,它能接受万物的影像。”

现在的教育是大众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正如夸美纽斯认为几乎没有教育不好的儿童。他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差不多找不出一块晦涩的镜子,晦涩到了完全反映不出任何影像的天地,我们也差不多找不出一块粗糙的木板,粗糙到了完全不能刻上什么东西的地方。”正如雅典大将塞密斯·托克利斯说:“野性难驯的马儿,只要合适地加以训练,是可以成为最好的良驹的。”普卢塔克说:“许多富有天分的人,通通是给他们的教员毁了的。他们没有能力去管理或者指导自由的人,他们不是把学生当做马匹看待,是把学生当做驴子看待。”我们有些教师上课时,通常把发言、表现的机会给了那为数不多的优等生,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孩子置之不理,不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对于他们的错误吹胡子瞪眼,没有一点耐心。长此以往,这些孩子变得胆小、懦弱,能力上得不到发展,我们的老师还要怪罪他们说:“孺子不可教也!”而没想到正是因为他们的无能和没有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而毁了这些孩子,反到要诋毁教育的巨大力量和重要作用。

二、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

《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如果教师不掌握好的教学方法,那么在他们履行责任的时候,往往感到疲惫不堪,他们的方法,试了这个方法又试那个方法——这是对于时间与精力的一种辛苦的浪费,而对学生而言如果他们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他们可以精通科学,不感困难,不觉厌倦,不出怨言,不受鞭笞,好像在做游戏和娱乐一样。当今,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不正是要寻找一种使教师少教而使学生多学的教学方法吗?我们要改掉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而改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等主动学习的高效的教学方法。

三、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高度重视教育均衡。

夸美纽斯在人类教育史上的伟大贡献之一,就是他第一个注意到人民大众的教育问题,并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主张。《大教学论》的副标题中注明,《大教学论》将阐述“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在夸美纽斯的时代,学校是只教少数人的,他要求学校要教“一切人”,他主张进学校的应不限于有钱有势的少数人的子女,而一切人的子女,不分男女,不论贫富,都应送入学校。而为了要实现自己的“教一切人”的理想,夸美纽斯探索了,并且找到了使这种教育成为切实可行的教学制度——分班上课制度。一个教师怎样能同时教许多孩子呢?这就需要把全体学生分成班级,每个班级的学生再分成若干组,比如十人一组,每组由一个学生去管理,管理的学生又由上一级的去管理,如此等等。这就强调了班级中小组的作用,以及小组长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各成员相互影响,相互激励,相互帮助,一个人的心灵激励另一个人的心灵,一个人的记忆激励另一个人的记忆,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接受教师的教育,所以一个教师一次应该能都一大群学生,毫无不便之处。这就好象一株树干能够支撑无数的树枝,并为它们供应树汁,就象太阳能够把生气给予整个世界。作为新课改下的教师,我们更应该关注每一个孩子,爱护每一个孩子,使每一个孩子不掉队不落伍,及时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特长,发展每一个孩子的特长,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均衡地健康成长。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在当时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他总结的许多教学规律在现在都依然具有深刻意义。虽然《大教学论》中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并且很多教学规律都来源于直观的与大自然的类比和经验的归纳,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夸美纽斯的提出的许多思想仍然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夸美纽斯提出的“班级授课制”现在成为

众多国家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夸美纽斯提出的“范智教育论”对当今教育的大众化、终身化具有重大启示。夸美纽斯提出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也对当今教育届提出的素质教育以及和谐教育思想都具有重大启示。所以夸美纽斯不愧是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撰写的《大 教学论》值得我们好好深思,体会。

第三篇:大教学论读书报告

《大教学论》读书报告

《大教学论》成书于1662年,在书的扉页就写着这句举世闻名的话:“将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无所不包的艺术”。夸美纽斯旨在探索一种教学法——一种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能把一切知识无论难易教给一切人无论愚笨聪明、贫穷富有、高贵下贱、男人女人的方法。该书的价值如何,有一句话可以一览无余的概括:“世界上所有关于教育的书籍都销毁,只要保留《大教学论》教育就可以向前发展”。对于夸美纽斯,在一段时间内有些人诸如莫尔霍夫、贝勒、阿得伦对他的评价都是歪曲的,甚至诋毁他!是这个现代教育之父蒙受了不白之冤。在寂寞之中度过两百年后,夸美纽斯终于恢复了他应得的名誉:他的《大教学论》被翻译成多种版本,很多教育家都极力推崇他。而这一切终于由N.M.布特勒博士在1892年纪念夸美纽斯诞辰300周年的大会上给出了公正客观的评价:“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居于首屈一指的地位。他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引来和支配着整个现代化运动。它与我们现在的教学关系,类似于哥白尼、牛顿与现在科学的关系,以及培根、笛卡尔与现代哲学的关系。然而在更高的意义上说,他还不是开创性的才智之士。但是他的精神基本上是现代的和异常容易接受的。他吸收了层鼓舞新文明的观念,并把它们应用于学校。”

对于夸美纽斯也用不着我在做任何多余的评价,而对于《大教学论》我目前还不能好好的理解,因此不好妄加评判。因为这样的书是需要用一生来研读的,而我现在只是粗放的读了一遍而已,实无资格来对它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因此,我仅就其结构来谈谈我的一管之见。我读的这本全名叫《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是任钟书先生译的,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本书共三十三章,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

(一)总论,第一章至第十四章,其中第一章可以看成是这本书的导言,他开门见山的说:“认识造物中最崇高、最纯粹、最卓越的”。这是它的基本前提,也是人可以进行教育的根据所在。第二、三、四章探讨的是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他认为人的终极目的在于来生,今生只是为来生做准备,而要完美的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先要完成三件事即认识自己(认识万物)、管束自己、皈依神。人只有先认识自己才能管束自己,最后才能在神那里找到灵魂的归宿。第五、六、七章论述的是教育的作用或者说是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他认为学问、德行、虔信这三个人之为人的种子已经天然的存在于人的身上,因此就没有不能教育的人,只要受教育者和施教者都有耐心。在这一章的结束他引用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话说:“只要耐心地倾听教训和知识,没有不可驯服的野性”。很显然地,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人的“野性”,使其成为一个“社会”人。接着在第六章踏进一步论证了“只有教育才能造就一个人”这一观点,而且他认为教育要从年轻的时候就要开始,错过了就不能正确地形成。第八、九章论述普及教育问题,他认为年轻人必须接受公共的教育,并对此的作了进一步的论述而得出学校是必需的。此外,他颠覆了以往的有些观点提出所有的男女儿童不分低贱或高贵、富裕或贫穷、城镇或农村都应该上学的主张,并进一步论述了这一普及性。第十、十一、十二章论述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他先就既存教育的弊病论述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提出现存学校应该提供广博的教育,他还认为在他之前历史上都没有出现过完善的学校,因此,改革就势在必行了。最后他再从各个方面再述了改革的可能性。第十三、十四章探索教育和教学的规律或总的指导原则,在这一部分他提出改革的具体规则,他认为改革学校的基础必须是万物的确切规则,教导也要从自然中借取。

(二)体育(健康教育),第十五章,在这一章他认为体育是延长生命的基础。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比如保护身体免于疾病和死亡;不断供给和排出水分;要在质量和数量上保证营养等等。

(三)教学论,第十六至第二十二章,这个部分又分为三小部分:(1)第十六至第十八章的教学原则、规则和方法,在这一小部分里他提出了教和学的普遍要求(即必须准确地达到预期结果的教和学的方法)、方便性原则、彻底性的诸原则。每一个原则他又加以细化,使其更加具体。比如在普遍性原则里他又提出了九条小原则:人要从童年开始接受教育;早晨的时间最适宜于学习;学科的安排要适应学生的年龄阶段;学生要先对所学内容有所准备等等(2)第十九章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在这一章里,他主要以太阳为例说明一个教师是可以使用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方法、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教授无论多少个学生的这一观点。(3)第二十至第二十二章的分科教学法,分别论述了自然学科、人文学科和语文的教学法。

(四)德育论,包括第二十三章至第二十六章,分别论述了道德教育、宗教教育、纪律和学生读物的精选。他提出了形成高尚道德的一般方法,我很赞同他的这些观点:要从小对小孩进行基本的道德教育,要让他们明白是非善恶,同时家长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要注重言传身教,此外还要防止儿童和有不良习惯的人交往,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当然,像他如此虔诚的基督教徒在谈到道德的时候是离不开上帝的。因此,他提出要向人们灌输虔信的教学法也就不足为奇了。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由外而内的敬畏上帝,要学习《圣经》,时时省视自己,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但他又提出“如果要按基督教的律法改革学校,就必须从学校中清除异教徒的书籍,或者加以限制”,对此观点我是不赞同的。他显得太过偏激,这样会使整个世界只存在一种声音那就是朗读《圣经》的声音,只存在一个神那就是耶稣基督。这样的世界缺乏动力,毫无精彩可言。我认为不必这样严格要求,应该给以每一种对社会有益的宗教或思想以自由发展的舞台,否则将会是整个社会的光芒黯淡不少,我国古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果就是最好的例证。最后,他引用波希来亚的一条谚语:“没有纪律的学校犹如没有水的磨坊”来说明学校要注重纪律,因为纪律是学校的原动力。

(五)学制和课程,第二十七章至第三十一章,分别论述了统一的、相互衔接的四级学制及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教科书及升入高一级学校的考试制度。学制的以学生的年龄和水平为基础划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各期相应的学校是母语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或文科学校、大学和旅行。我非常赞同他的大学和旅行这一阶段的学习,它充分的给以了学生以自由,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与整个社会更加亲近,为他们以后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我也觉得大学应该就像一次远足旅行,要准备好,有向导,还要有敢冒险的精神和勇气。

(六)总结,第三十二之第三十三章,论述了学校改革方案的优越性以及是现这一方案的必要条件,呼吁社会各界人士通力协作,共囊义举。

就这样,这本伟大的著作,在作者的真诚的呼唤声中结束了,可它给我们的启示在经过这几百年的风吹雨打之后都还没有消失,我认为即使在将来也不可能消失的,这本著作及作者本人必将万古流芳,受世人的敬仰。愿那些在教育旅途之中迷路了的人们能在其中找到正确的方向,愿那些在教育这条道路上行走的人们能且行且吟,找到前进的动力及精神支柱。由于时间及水平原因,才草草的读了一遍,其中很多观点都是重述作者的,但也不乏自己的感想。我将会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更加仔细的研读之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第四篇:大教学论读书摘记

大教学论读书摘记

我们对于国家的贡献哪里还有比教导青年和教育青年更好或更伟大的呢? 格累哥利·那齐恩曾说:“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人是一切生物之中最复杂和最神秘的。”

追求伟大的事情在过去是高贵的,在现在是高贵的,到将来永远也是高贵的。离别母亲的子宫的时候四肢已长完全的人多么幸福啊!而离别现世的时候灵魂纯洁清白的人,则更有千倍的幸福。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追求学问、德行与虔信,我们就是相应地在向我们的终极目标前进。

人心的能量是无限所的,他在知觉方面像个无底的深渊。爱好真理的人容易看到真理,寻求真理的人容易发现真理。谁也不能野到不能驯服的境地,只要他肯耐心地倾听教导与知识。

柏拉图说:“人若受过真正的教育,他就是个最温良、最神圣的生物;但是他若没有受过教育,或者受了错误的教育,他就是一个世间最难驾驭的家伙。” 愚蠢的人需要受教导,好使他们摆脱本性中的愚蠢,这是无人怀疑的。聪明人更需要受教育,因为一个活泼的心理如果不去从事有用的事情,它便会去从事无用的、稀奇的、有害的事情。

一个活泼的心理如果没有正经的事情可做,它便会被无益的、稀奇的和有害的思想所困扰,会自己毁掉自己。

即使死亡隔得还很远,长寿有把握,品行的形成同样要及早开始,因为人生不应该消耗在学习上面,而应该消耗在行动上。

一切事物的本性都是娇弱的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长硬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

年轻的儿童,用榜样总比用训条容易领导,容易管束。心灵的要素包含三种能力,就是智性、意志和记忆。

一个人为了他自己的好处,不独要有学问,而且要有德行和虔信;为了他邻人的幸福,不独要有德行,而且要有学问和虔信;为了上帝的关荣,不独要有虔信,而且要有学问和德行。

与智慧言谈是没有苦楚的;同它相处没有忧愁,只有欢喜与快乐。“人生没有比寻得智慧更快乐的事。”“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一席永恒的筵席”。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就不是进步而是退步。一个人的整个生活全视儿童时期所受的教育为转移,所以,除非人人的心都在小的时候有所准备,能去应付人生中的一切意外,否则任何机会都会被错过。一个人所享受的生命不论长短,都是足够供他为永生做准备的。

第五篇: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

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精选4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精选4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1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会后,我们课题组又开展了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我认真学习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又升华了许多,体会也颇为深刻。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中,关于教学方法的阐述非常精辟,可谓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座灯塔。

教学方法,重在激发兴趣,积极引导。学习兴趣是人们力求认知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习的强化因素。事实证明,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比如,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是熟悉而又新奇的,怎样引导他们打开计算机的大门呢?那就要靠学习兴趣的激发。儿童的特点之一是喜欢自己动手,小学生刚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总是表现出十分兴奋和好奇,加上老师对计算机神奇功能的介绍,更加深了一种神秘感,这样使学生对计算机又多了一份兴趣,促使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好学,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情绪,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对于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果处理不好他们的兴趣所在,他们也会产生厌烦的心理,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师当前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着力探索的课题。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指导性强,特别强调把握学生认知特点,实施“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小学阶段智力开发的主要做法是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在小学生教育方面,计算机有其特殊优势,用计算机在玩中游戏、娱乐、学习等,既可以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的好奇心,又可以迎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形象化、游戏化等少年儿童易于接受的教学手段,实施“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

“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形象比喻,能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想象。学生从小接触计算机,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如何才能让他们理解一些必要的抽象基础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把计算机难懂的理论与现实中易理解的事物联系起来,使之变得形象化,如教学“存储器”时,把“硬盘”比作一个“大仓库”,里面装有很多很多的软件。对于小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他们感兴趣、能轻而易举的事物来做比喻,实践证明效果是很好的。当然,有些比喻不一定确切,但重要的是让小学生有了一个直观的想象,让学生在一种通俗易懂的氛围中接受信息技术知识。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多次提到寓教于乐。寓教于乐,是一种引导学生愉快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及操作技能的适用于小学生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活跃,爱玩好动,学习容易从个人兴趣出发,兴趣难以持久。因此不宜采取长时间的说教方式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而要采取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接受新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正确地引导他们,在玩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足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但使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内容走进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并且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手段。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应用性、技能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信息技术教学也要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利用价值。将信息技术融入生活实践中,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另一特色,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现代和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

总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是一本指导性很强的信息技术教师研修书籍,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研修,我感觉我对信息技术课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然还当努力学习,争取在信息技术教学领域再上一层楼。

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2

曾经听一位同行说过:《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读的书,读完之后直后悔为什么没早一点读到这本书。书中论述了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它有一个特点,就是本书的作者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读后获益匪浅。

它在第八章到第十四章介绍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数学问题及其教学,尤其是其中关于计算教学的论述使我对小学数学中计算教学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书中谈到“计算更多的是一种内隐的心智活动”。下面我就结合书中的一些的观点并结合我在计算教学中的一些体验,谈谈我对计算教学的一个新的认识,即:应关注计算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很多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都喜欢采用操作的方法,本来结合操作让学生理解算理无可厚非。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算法的建构离不开操作的直观感知来获取算理,但并不意味着有了操作就可以理解算理、建构算法。

事实上动手操作所获取的只是对算理的直观感知,迫切需要教师通过有效引导来搭建平台,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整理,以便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操作不能停留在对结果的追求和对算理的理解上,还应及时概括和提炼出算法。教师在学生操作之后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操作过程,帮助学生实现“实物操作”向“算法操作”过度,让学生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逐渐演变过程,逐步摆脱对操作的依赖,从而促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把操作活动与知识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思维外显为直观的操作活动,学生的思维由动作到半动作半表象,再到表象思维,最后到抽象思维,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拾阶而上不断深入。

另外,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操作,在操作中充分理解算理,这就为抽象出算法储备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感性经验,为算法建构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将学生零散的经验和认识进行整理、汇聚,帮助学生将认识进一步明晰化、系统化,从而自然地促进算法的建构。

如果仅停留在操作层面,不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对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必要的重构,而让仍沉浸在直观形象算理中的学生运用抽象的算法进行计算,则欲速而不达,不利于算法建构。

在这本书中,作者指出了现实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第一,不注意教学的连续性,一个单元的几节课都采用类似的生活情境。第二,不注意问题设计的真实性,有的问题是虚构的,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第三,不注意沟通的`实质性,教师只是从表面上呈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没有注意从本质上揭示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对此,联系实际,不难发现:好多教师用“数学问题”+“生活情境”的思维方式来体现数学与现实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教师对数学与现实沟通问题的认识肤浅,这种简单化和表面化的认识,成为影响教师实现数学与现实生活深层次沟通的直接障碍。

书中提到: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对数的运算结构教学进行整体改革,即融口算、笔算、估算和简算为一体。我想,在教学此类知识时,在思维方法上,应该突破原有的单一凝固的某种算法前提下的教学格局,不是用简单的“加法”,而要用综合的方法来关注和处理单一打破后出现的复杂的多维变化的信息,通过价值判断和结构化的处理,形成有核心的丰富的统一。这才是融合以后形成的“多”与“一”的统一。新形成是的“一”不是“单一”,而是有“主”有“从”、有“层次”、是多方面的和谐统一。这种融合可以唤醒学生灵活判断与主动选择的自觉意识,意味着学生的思维有了更大的空间,是一个更深层次的灵活主动。这才是计算教学深层次的教育价值。

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3

《课程与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提要:老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学习资料,是关于印度尼西亚稻米生长过程的描述,要学生把这些标题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有些学生还用彩笔画出了生动的稻米生长的图画。

础教育更无力,这些矛盾处理不好,我们国家素质教育收效就会甚微。

第二个例子:刘老师是一位从教不满五年年轻的教师,孙老师是一位从教二十多年的中年教师,两人同上《货币的职能》,老师采用事先与学生一起走访了镇上的几家银行的储蓄所,并认真制作了有关的教学课件。上课他在银幕上出示小题做铺垫,让学生通过阅读后自己解答,主要是让学生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去阅读、思考、争辩、训练、评判、归纳。

孙老师主要以讲解为主,介绍货币、货币的含义、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当今世界主要国家队货币……思路清晰,表达生动,学生回答的好,课堂气氛烘托的愉快而热烈。评课中,大家意见不统一,认为孙老师知识渊博,思路开阔。不赞同刘老师的课。但抽测学生则表明,刘老师所教班级学生成绩超过了孙老师的学生。

这个故事表明,自主学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理,自己分析,自己掌握知识。新的教学手段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原则性和艺术性。因此,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认识美的水平,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现教师职业美和自身价值。

通过读《课程与教学论》我明白了,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在整合教学模式中创造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

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4

读了《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这本书内容丰富,这本书介绍的是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等,本书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我看后获益匪浅。一方面可以复习一遍理论课,更重要的是使我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和演示法四种。我想前面三种我们的老师也会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本书随后还介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入了几种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发现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探究——研讨法等,在这里我非常欣赏的是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

我认为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听懂了以后再做练习,这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现在突破这个传统模式,把课倒过来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总之,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我会利用课余时间把本书的其他章节认真阅读,让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丰富起来,最后运用到课堂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

下载《个性化教学论》读书二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个性化教学论》读书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教学论》读书报告

    《大教学论》读书报告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所著《大教学论》(1632)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副题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共......

    大教学论读书报告

    《大教学论》读书报告 大教学论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之一。夸美纽斯(1592-1670)生活于欧洲宗教改革爆发以后的动荡时期。他经历了民族压迫、宗教迫害和三十年战......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一:读《大教学论》心得 读了《大教学论》后,有很多的感想。书的作者夸美纽斯是捷克摩拉维亚人,他生活的年代是1592到1670年,相当于我国明代......

    个性化阅读读书计划

    书香校园 ——个性化阅读读书计划阅读化育气质,阅读改变人生。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为了把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把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新理念贯彻到当前的语文新课程中,......

    论文论酒店个性化服务

    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浅析餐饮个性化服务 ——以维多利亚大酒店为例 学生姓名魏彩玲系(部)经济贸易系专业酒店管理指导教师王莉2011年12月28日 - III......

    论餐饮个性化服务论文最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评审论文——餐厅服务技师 论餐饮个性化服务 姓名: 准考证号: 日期:2013年6月 目录 一、 前言 ............................................ 1 二、个性化......

    论高中政治课教师个性化教学[共五篇]

    ,阐明个性化教学风格的类型及形成的重要意义,即理智型、情感型、幽默型、技巧型、自然型等。对教师来讲,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个性化教学风格是一切教学艺术家刻意......

    教学论稿读书心得(xiexiebang推荐)

    这几天我读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王策三编著的《教学论稿》一书,感觉颇有收获和心得。 本书以“现代教育观”和“现代教学论”开篇,把对教学的思想认识作为全书的引领,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