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质量(推荐)
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质量
摘要:对于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要使基础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更上新台阶,就必须要使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开展汉语教学是其突破口之一。然而,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汉语的因素有很多种,在汉语教学中,要注意发挥积极因素,消除消极因素,使每个学生得到共同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民族地区;汉语;教学质量;课堂教学
少数民族的发展,需要培养出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人才,而这些人才在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基础上,必须要学好汉语,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要了解经济不发达的民族地区,帮助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加快发展。当然,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在藏区,汉语的教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近几十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已经取得了不少的宝贵经验。但是,掌握一门语言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的,尤其是博大精深的汉语言,少数民族地区该如何提高汉语教学质量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兴趣,教师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情感,加强课堂交流。
课堂交流包括师生交流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以语言交流为主,但是精神层面上的交流也是很重要的,教师要想得到学生方面生动活泼的反响,归根到底还更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要以健康、阳光的面貌面对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这种情感传输给学生,以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探索,对原有知识结构的补充,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也可以和谐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也有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抓教学课程改革是重点
汉语教学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关键和突破口,是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汉语教学摆在少数民族教育的突出位置,抓好抓实,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发展民族教育的重要基础。首先从教学一线开始入手,切切实实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主要采用专题教学、观摩课的形式,把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且经常性地组织汉语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学习理论,让教师不但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而且认真研究教学对象,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设计好教和学的过程,打破“课本搬家”的教学方式,对症下药。同时,从设计教学过程向设计学习过程转化,激发学生自由思维,对症下药。同时,从设计教学过程向设计学习过程转化,激发学生自由思维,以学生平时经常接触的、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为入口,引起学生的兴趣,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对汉语教学的课堂教学的要求,要求教师运用流畅的普通话,写现范的汉字,真正结合汉语教材科学性、直观性的特点把教学中“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方式变为激发兴趣、增强主动性的教学方法。
三、抓教师教学水平是关键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关键之一在于教师,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理念的提升,综合素质教育的提高,决定着学生由“机械学习”向“兴趣学习”转变的进程,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要培养合格人才,首先教师必须合格。毫无疑问,要实现学生“民汉兼通”,首先汉语教师必须“民汉兼通”。要始终以提高汉语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师队伍建设是永远不变的工作重点”的指导思想,组织广大中小学汉语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中短期培训班,提高教师自身的汉语知识和综合素质。
四、抓教师考核是保障
要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就要实现教学质量考核的科学、真实,使考核结果能够真真实实地反映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加大对汉语教师的考核力度,在普通话达标的基础上做到每学期向学生征求意见,组织汉语教师进行专业基础的知识考试,督促教师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还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汉语教学奖惩措施,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师进行以专业技能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考核。对综合考核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缺乏责任心的给予处罚,逐步取缔单一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传统做法。在汉语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教师注重以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环节。学校要经常开展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学习汉语积极性的活动,如,汉语演讲比赛、汉语文艺比赛、汉语征文比赛、汉字书法比赛,以及开展“汉语日”活动,学校设立“汉语角”等,鼓励学生加强汉语口语对话。
此外,各中小学校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聘请在内地工作的少数民族干部或有关技术人员向学生介绍内地发达地区的生活、文化、交通、教育和工业等情况。尤其是通过科技致富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汉语在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
汉语教育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意义重大,我们要在清楚认识汉语教育这一重要性的基础上,开展各项工作,进一步明确双语教学的目的,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高度重视汉语教育、认真总结经验,解决汉语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争取把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做的更好,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努力。
第二篇:提高汉语教学质量
少数民族如何提高汉语教学质量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新疆的稳定,新疆的发展,每个人都有责任,需要很多人共同的努力。新疆少数民族的发展,需要培养出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人才,而这些人才在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基础上,必须要学好汉语,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要了解经济不发达的民族地区,帮助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加快发展。当然,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在新疆地区,汉语的教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近几十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已经取得了不少的宝贵经验。但是,掌握一门语言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的,尤其是博大精深的汉语言,少数民族地区该如何提高汉语教学质量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兴趣,教师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情感,加强课堂交流。
课堂交流包括师生交流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以语言交流为主,但是精神层面上的交流也是很重要的,教师要想得到学生方面生动活泼的反响,归根到底还更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要以健康、阳光的面貌面对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这种情感传输给学生,以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探索,对原有知识结构的补充,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也可以和谐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也有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抓教学课程改革是重点
汉语教学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关键和突破口,是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汉语教学摆在少数民族教育的突出位置,抓好抓实,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发展民族教育的重要基础。首先从教学一线开始入手,切切实实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主要采用专题教学、观摩课的形式,把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且经常性地组织汉语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学习理论,让教师不但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而且认真研究教学对象,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设计好教和学的过程,打破“课本搬家”的教学方式,对症下药。同时,从设计教学过程向设计学习过程转化,激发学生自由思维,对症下药。同时,从设计教学过程向设计学习过程转化,激发学生自由思维,以学生平时经常接触的、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为入口,引起学生的兴趣,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对汉语教学的课堂教学的要求,要求教师运用流畅的普通话,写现范的汉字,真正结合汉语教材科学性、直观性的特点把教学中“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方式变为激发兴趣、增强主动性的教学方法。
三、抓教师教学水平是关键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关键之一在于教师,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理念的提升,综合素质教育的提高,决定着学生由“机械学习”向“兴趣学习”转变的进程,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要培养合格人才,首先教师必须合格。毫无疑问,要实现学生“民汉兼通”,首先汉语教师必须“民汉兼通”。要始终以提高汉语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师队伍建设是永远不变的工作重点”的指导思想,组织广大中小学汉语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中短期培训班,提高教师自身的汉语知识和综合素质。
四、抓教师考核是保障
要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就要实现教学质量考核的科学、真实,使考核结果能够真真实实地反映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加大对汉语教师的考核力度,在HSK、普通话达标的基础上做到每学期向学生征求意见,组织汉语教师进行专业基础的知识考试,督促教师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还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汉语教学奖惩措施,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师进行以专业技能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考核。对综合考核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缺乏责任心的给予处罚,逐步取缔单一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传统做法。在汉语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教师注重以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环节。学校要经常开展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学习汉语积极性的活动,如,汉语演讲比赛、汉语文艺比赛、汉语征文比赛、汉字书法比赛,以及开展“汉语日”活动,学校设立“汉语角”等,鼓励学生加强汉语口语对话。
此外,各中小学校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聘请在内地工作的少数民族干部或有关技术人员向学生介绍内地发达地区的生活、文化、交通、教育和工业等情况。尤其是通过科技致富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汉语在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
汉语教育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意义重大,我们要在清楚认识汉语教育这一重要性的基础上,开展各项工作,进一步明确双语教学的目的,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高度重视汉语教育、认真总结经验,解决汉语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争取把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做的更好,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努力。
第三篇:关于提高汉语教学质量的看法
关于提高汉语教学质量的看法
在目前的形势,学习汉语是一个重要的突破阶段,于是在学校学习汉语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也成为是一种必须做的事。
我在农村中学当教师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汉语教学情况,通过实践和分析各个原因,想提出在汉语教学方面学生和汉语教师当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想提出关于学生的汉语基础,教师的能力和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面的想法。
一、在农村中学学生的汉语水平方面;
农村中学学生的汉语水平比较低。在这方面,教师对于学生讲明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做好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工作,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对汉语的兴趣是很重要的。除此之外,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也是很重要的。
二、教师队伍和教学方法方面;
农村中学汉语老师的文化水平不一样,教学方法也不完善。现在新编的汉语课程比以前的课程比较完美和完整,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掌握知识,要求学生在汉语教学中全面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只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素质高的学生。因此,汉语教师一定要把自己全面的培养,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目前,在汉语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在汉语教学中,汉语教师不重视掌握综合知识,不重视提高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比如说:有些汉语教师在汉语教学中用有些发音不准,把“zh, ch,sh”变读“j,q,x”。除此之外也存在着不注意声调的问题,比如说:(强、抢、墙),(以、译、椅)。就是说:以上的几个字,虽然声调不一样但在课堂上存在着用一样的声调读的情况。为了改正这些情况,老师也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进行多读,多说的教学方法。
2.在教学过程中,预习是一个关键的阶段。现在汉语教学中,汉语教师不重视用独特方式来备课。比如说:两个教师上同班的课程,他们两个人的教学方案和备课情况一模一样。我认为,这两位教师备课时,按照班里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水平和兴趣,用不同的方案,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讲授,才会有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备课时,要善于重视用各种方法来讲词语,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该词的意思,提高他们对汉语学习的兴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词语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给学生举例说明汉字是一个象形字。比如说:给学生讲解“水、目、月、日、羊、门,火、山、雨”等独体字是由物体本来的样子形成的,要分明复字是由这些独体字构成的。(2)给学生讲解汉字是一个形象化的字。比如说:(灭)(意思是扑火)为了扑灭火一定要用东西盖一下才会扑灭的。看这个字的格式就知道字的意义。泪:(意义-眼泪)从眼睛掉下的水才能变成泪。(明-意义是亮)以月和日结合起来表示“明”。
(3)给学生讲解汉字是一个有意义的字。如:(目-眼睛)(害-损害)两个字结合起来表示瞎-盲人的意思。
总之,注意和重视解决学生掌握汉语方面的基本困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上农村中学的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比较低,用汉语的机会限制在课堂上,掌握汉语对他们来说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一.格式相同的词语在汉语词语中比较多。如果写的时候,忽视这方面的字会变成另一个字。如:齐、挤、济、虚、虑,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应该用下面的两种方法。一是:不时地记起法。教师让学生记起来关于这节课上的或者以前学过的,格式一样的字。如果可能的话,让学生自己抄一下,如:给学生提出“准备”的“准“,把两点水换成言字旁是“谁”,换成绞丝是“维”,换成提手旁是“推”等。
二是:形象化讲解法。汉语中每一部分表示一个意思,如:用“竖心旁”来的字表示精神和感情方面;用“食字旁”的字跟各种食物有关。形象化教学法以这个角度为基础,比如说:给学生讲解时,“抱、炮、泡”等几个字中“泡”字表示“沫子”形成的,所以偏旁是“三点水”。“抱”是拥抱的意思。因为“拥抱“是人的动作有关,所以前面有个“提手旁”。“炮”字是与“子弹”有关,所以前面有个“火字旁”。这两种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起重要的作用。
三.掌握多意词方面。
在汉语常用词中有很多多意词。比如说:做动作的“打与做”那样意思比较多的字,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遇到。如:打字、打水、打草、打鱼、打针,它跟其它词结合起来,组成词和词组时,表示的意思完全不一样。对学生来说,掌握这些词非常困难。所以教师在讲解多意词的原意的同时也应当使用跟“做饭、做作业、做衣服”等词组换读的方法。这样做,才能通过一个从而懂得另一个。四.掌握量词方面。
量词对维吾尔族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艰难的阶段。因为量词在词汇意义方面没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它们在句子中的用法,作用和位置是不同的。比如说:量词“支”跟这些词合成的“一支笔、一支枪、一支队伍”等。通过这些,我们就知道“支”字基本上是“细、硬”的东西单位。量词“条”跟“一条路、一条鱼、一条街”等这些词合成的。总之,这个量词表示在地上摆的或者软的东西的单位。
总之,学生掌握汉语方面的困难除了以上的几个以外,还有在汉语语音,复元音,掌握成语,分明偏旁表示的意义,提高说话能力等方面的困难也很多。解决这些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抓紧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素质,开展各种培训班。在学校一定要进行听课,上公开课,交流经验等活动
二、在汉语教学中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汉语的兴趣,也要提高对汉语知识的认识。在农村中学的学生,虽然在学校上汉语课时听汉语,说汉语,但放学以后所听到的,说的都是维语。跟汉语接触的机会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所以,在汉语教学中一定要使用多种教学法。比如说:要重视挑选和使用直观教具,在课堂上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紧密结合课堂和课余活动,让学生用汉语来进行互相谈话,唱歌,讲演活动,带领学生听汉语广播,看电视活动等。
总而言之,汉语教师应当增强自己在时代前的责任感,不断前进,加强自己竞争意识,刻苦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理论和实际方面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提高汉语说话能力的条件。同时,要重视民族团结,特别是少数民族和汉族学生语言交际活动,加强他们对学语言的兴趣。只有就这样,我认为才能当一名合格的汉语教师,实现社会发展对自己的希望。能应付时代发展的重大压力,能通过竞争关,能把青少年培养成一个爱学习,不断努力学好汉语从而应付时代发展的重大压力和猛波的继承人,又能胜利地完成党和国家给我们的光荣任务。
第四篇: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汉语口语
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汉语口语
表达能力的实践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藏族中学 作者姓名:马文毅 联系电话:*** E-Mail:
569164473@qq.com 邮
编:747300 摘要:全面提高学生说话能力,是素质教育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说话训练的系统指导,授之以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说话活动,鼓励学生勇于说话,乐于说话,不断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文教学也因此而具有迥异于汉语言地区的特点。首先,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本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风俗习惯、审美观念以及民族优越感和自豪感,具有很强的认同意识和排他性。其次,少数民族语言和全国通用的、国际上通用的、规范的普通话差异极大,因而,常常需要采取民族语言和普通话结合的双语教学。
关键词: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少数民族地区 普通话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由于地理、历史、科学、文化以及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各民族语言,无论语音、词汇、语法、语言习惯和语言再造能力等,都存在极大的差异,有的可谓天壤之别,这就给普通话的推广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文教学也因此而具有迥异于汉语言地区的特点。语文是工具,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口才往往比文才运用更直接,更具有实际价值。每个人都应具备较强的说话能力,以此作为立身、处事、待物、生存的基础。良好的口才需从小培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文教学应不失时机地对其进行系统科学的训练,教师应联系实际,下功夫指导。鼓励学生勇于说话、乐于说话、善于说话。这不仅是完成语文教学本身任务的需要,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学面向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受到地方语言及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偏重于培养学生的书面应试能力而忽视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注意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但多数是要学生被动地回答问题,忽视了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往往处于回答老师提问的被动境地,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思考能力与分析能力的培养。缺乏主动提问题的能力是目前许多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我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口语表达的指导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诵读训练
诵读训练是有意识地进行说话训练的基础,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训练。通过朗诵、背诵,训练语感,学生不断积累词汇和句式,丰富口头语言,培养学生说普通话的习惯和能力。
学语言,一要多读,二要熟读。比较二者,熟读背诵又为先。很多先人的真知灼见揭示了这两条规律。北宋大学士苏轼背《汉书》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已故文坛大文学家茅盾,一次与朋友吃酒,为助兴,朋友拿过《红楼梦》点回请他背,他随点随背,竟一口气背了半个多小时,一字不差。马克思精心研读文学名著,谙熟莎士比亚作品的词句,并能背诵许多诗句,结果讲话、作文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语文课本中,精选的课文文质兼美,低年级的课文篇幅短小,孩子大多可以熟背,到了高年级大多孩子是不会熟背的,甚至有的孩子连读正确的基本要求都不能达到。这也是造成学生说话能力低下的原因。我鼓励学生向以上的语言大师学习,并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读多背,使学生受到规范的书面语言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语感。
其次,对诵读训练做有层次、有系统的指导,授之以法。教师应就如何掌握停顿、轻重读、语速、语调、语气以及如何划分句子的节奏、等进行朗诵指导,并从“分段朗诵”、“抓内容层次”、“掌握长句的停顿”、“抓住警句(关键性语句)”、“抓文脉”、等在方法上进行背诵指导。
第三,在诵读训练中,教师的范读、范背、领读、领背、以及引读、引背,都是直观的指导方法。没有什么方式比教师声情并茂、有滋有味地诵读美文更能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了。为此,教师应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在诵读上下功夫,提高自己的诵读水平。
第四,诵读训练还应结合语文教学进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有教师的范读,学生个别读,齐读,分小组读,多角色读。有关描写生
动、精彩的片断,含意深刻的语段,历代传颂的古诗文还应要求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背诵是一种强化识记,是口语表达流畅的重要条件,因此,要重视背诵的指导和训练。关键是如何调动学生对背诵的兴趣。我以为,教师可对每个学期的须背的文章作具体安排及适当补充,两周举行一次背文比赛,以比促读,以赛促背,形式多样,方能调动其兴趣,才能真正把学生的背文活动落到实处,培养学生多读多背的习惯。
第五,听录音,进行模仿。选出一些课文让学生跟录音读。跟读可在正音、停顿、感情表达和朗读技巧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模仿的榜样。鼓励学生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说话”材料,请家长、老师专注聆听,作恰当的评价和指导。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说话活动
朗读和背诵为学生的口语表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要通过大量的口语实践才能逐步培养和提高。为此,教师必须结合语文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说话活动,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口语训练创造机会。
1.开设“一日谈”栏目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要让学生善于说话,还应加以正确地辅导,辅导得法见效更快。
我在课堂开设了“一日谈”栏目,安排学生谈谈说说,讲述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这一活动大体上又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每堂课请一、二名学生上讲台发言,题目不定,范围不限,三五分钟,谈点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任意发挥。谈完之后教师作些归纳。然后进入第二阶段,从身边熟悉的事物说起。例如校园里的操场、教室门前的松柏、教室里的讲台、粉笔、自己的爸爸妈妈、同学都是一个话题,两三个人同说一个话题,初步搭成说话的框架。此外,我还从课文中选出一些篇目,启发学生叙编故事。如在学了《燕子,我想对你说···》后,启发学生想一想:如果自己是燕子,有什么想对萍阿姨说的?打开思路后,课堂气氛很热烈。到第三阶段,则训练系统、完整的说话能力了,要求话题恰当,层次清楚,语言到位。做到言之有物,声、情、貌都有讲究,逐步向高标准努力。如此坚持不懈地经过几学期的循环训练,终于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大部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起了质的变化,学习能力、交际能力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2.编演课本剧
编演课本剧,借师生动作的演示,语言的定位,情景的创设,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细致观察课文中有关情景的再现,语言的精妙,获得较鲜明的感知印象。如上《小红帽》一文时,分若干组,让学生上台,戴上头饰分别装扮成课文中的“大灰狼”、“小红帽”与“猎人”,一遍遍演示,一遍遍背诵,一遍遍体会,演示者背“台词”(课文),作为观众的同学们也一遍遍默读着“台词”,极度兴奋。表演结束,全班集体背诵,一堂课后学生全都能将课文背出。
部分课文如《圆圆和方方》、《洛桑学艺》等,让学生毛遂自荐,在课堂进行课本剧的排练,再现人物个性化语言,活跃课堂气氛,训练学生在不同对象面前“说”的能力。
3.心灵嘴巧训练
为了让学生的善说达到心灵嘴巧的程度,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方法。
(1)采用让学生做主持人、演讲、讲故事、参加辩论会等训练形式。如学习《野草》后,结合课后练习,召开一次辩论会,就“逆境是否会造就人才”进行辩论。要求辩论的双方不仅要认真听取对方的语意要点,还要善于发现对方观点片面和说话不充分的地方,使自己发言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这种训练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人物说话的技巧。如:谦恭有礼地回答;委婉得体地谢绝;不露声色的借口;假装糊涂的饰词等。课文中人物说话的技巧,为我们提供了语言的范例。认真学习并研究它,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会有很大帮助。
总之,“说话”能力训练,是素质教育和语文课改的要求是21世纪这崭新时代的需求。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说话训练方法的指导,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中充分调动学生说话训练的积极性,扎扎实实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善于谈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第五篇:如何提高汉语的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双语班汉语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引导为辅。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依据,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教师自身优势、使我们的汉语课堂教学显现巨大的效果,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汉语的快乐,体验到学习汉语巨大的成就感。
关键词: 教师素质;课堂教学;兴趣;创新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课堂是教学的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汉语学科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教师的引导为辅”。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汉语素质,是摆在每一位汉语教师面前的首要课题。下面我将从以下五点谈谈我的心得。
一、教师素质是提高课堂的基础
1.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力军。教师水平决定课堂教学规模。汉语教学中教师基本功水平也决定了培养出的学生语言能力水平。教师在平日应注意提高语言素质和口语能力。多阅读相关的杂志及书籍,多听原版音像材料,使自己能够掌握流利的汉语。(民族教师)
2.教师的文化知识,道德水平,交际能力也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要努力做到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优化教学环境
1.教学语言艺术化
(1)口头语言力求做到:准确精炼、调理清晰、生动现象、抑扬顿挫,力戒啰嗦话、两可话、题外话、空洞话。
(2)板书力求做到:文字规范、布局合理、简洁美观、条理分明,力戒“龙飞凤舞”、“杂乱无章”。
(3)体态语言的要求是:穿着整洁大方,面貌精神抖擞,举止端庄大方,态度和蔼可亲,教态恰到好处,力戒不修边幅、萎靡不振、板着尊颜、轻佻做作。
2.师生关系融洽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学生幼小的心灵。台湾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责怪他人。在嘲笑中长大的孩子,个性胆怯。在羞耻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在宽容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容忍。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自信。在称赞中长大的孩子,知道感激。老师,你能给孩子些什么? 都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何不让我们用甘泉般的语言去浇灌我们的学生呢?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对学生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以相应的情感回报,当师生情感共鸣的时 1
候,便会发生“情感迁移”,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同时会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健全的人格及良好品质的形成。
3.课堂管理科学化
教师组织管理课堂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成效。为此,教师要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把严与爱巧妙地任何糅合在一起,把学生组织成严阵以待、整装待发的“战斗部队”;把课堂组织成一个温暖和谐、轻松愉快的“大家庭”。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尽量使用汉语来组织课堂教学
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堂课让我记忆犹新,学生渴望知识的眼神,使我感到作为教师的责任和光荣。课堂中我说了一句“请同学们跟我读词语”,学生们他用洪亮的声音说了一遍“请同学们跟我读词语”,初一的学生连基本的课堂用语都听不懂,让我震撼也让我思考。“哑巴汉语”的课堂将怎样改观?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大量接触汉语,并沉浸到使用当中去,才能较快地培养起来。用汉语组织课堂教学,可以烘托课堂气氛,让学生感知汉语,把学生放在一个汉语环境里,用汉语的语音、语调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设法创设汉语情景和气氛,使学生宛如置身于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这样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养成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习惯,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并在无意中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兴趣也就由此产生。
2.尽量组织好一堂课前几分钟的内容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端好,也等于是整堂课成功了一半。心理学上认为,注意是掌握知识、从事实践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它使人感受性提高,知觉清晰,思维敏捷,从而使得行动准确、及时。一个良好的开端将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老师这里来,也将会给整堂课带来活力和朝气,带来学生热情参与的气氛,从而营造一个活泼、精神振奋,气氛活跃的课堂环境,而这样的课堂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3.设立情景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曾有个学者不是说过一句话吗?你教的学生考得0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让这个学生一辈子讨厌学习。有个学生曾在网上发布了一篇名为《木木的日记》,点击率非常的高,日记里写:我的名字叫“木木”,木头的“木”,麻木的“木”,木然的“木”。我最讨厌上课。我们每天的课程安排得太紧,每节课都是老师从头至尾地讲,我们只是呆呆地听,一个老师接着一个老师对我们轮番轰炸,炸得我们头晕脑胀,妈妈整日逼我吃那些太阳神,眼镜里全是圈圈。我讨厌上学,讨厌!讨厌!从这些例子足以看出学生对我们的教育是多么的压抑,对你的课堂毫无兴趣,对学校是多么的厌恶。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智力起源》中写道:“可以看到,一个人既不注意太熟悉的东西,因为司空见惯了;他也不太注意、不熟悉的东西,因为和他的‘图式’中的任何东西都没有联系。”这就道出了教师在创设情景时要把握适当、新颖的原则。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汉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4.利用汉语歌曲,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汉文歌曲教学是一种艺术型教学方式。汉语教材中,许多汉语歌曲简单易懂,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是调节课堂气氛的法宝。汉语歌曲动听的旋律、轻快的节奏和生动的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到上课轻松,有味道,也符合汉语教学中所强调的“愉快情景教学法”的原则,使学生从中体验到通过汉语歌曲学习汉语的成功与快乐。加上教师适当编排的动作,也给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的动力,使整个课堂生动活泼,趣味横生。
5.运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在汉语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汉语游戏,不仅可以缓和课堂上的紧张气氛,还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疲劳。另外,又可以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游戏中积极思维,掌握知识。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玩的最多的还是“接龙”游戏。利用这个游戏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应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而且还可以“温故而知新”,做错的就站起来,表演一个小节目。这样的游戏参与性广,可做性强,使的学生气势高昂,课堂气氛热烈,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趣。
四、创新教学方法
汉语教学中方法的选择,从很大程度决定课堂教学的效果,好的教学方法会使老师教得自然,学生学得轻松,教会学生学习汉语这一语言,同样,在当代教育改革的大形势下,教师的教育理念越发显得关键。
“施教之法,贵在启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为此,“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只有这样,才能把提高学生素质落到实处。
1.变“苦学”为“乐学”的创新之路——诱导
诱导,就是指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我认为,只有把苦学变成乐学,方能有实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也是强调乐学的作用。如何变苦学为乐学呢?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起点,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和养成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是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课程。汉语教学,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对汉语课堂学习的热爱和崇敬的情感,我们教师首先得充满激情与热爱,深钻教材,恰当地挖掘课文内容。初中汉语课文教材所选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形式风格迥异。有的课文充满情趣,如《雪地贺卡》的童稚之情,《我的第一本书》则充满了浓浓的父爱之情,《大兵》《测定地震的第一人-----张衡》震撼的是民族激情,《爱,让生命延伸》娓娓道来的对生命热爱之情。老师教这些课文的时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漫步期间,以心换心,以情燃情,产生共鸣,使学生受到感染和震撼。
2.变“死学”为“活学”的创新高招——引导
引导,就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分为层层
递进的若干部分,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使学生获取的 “真知”变成自己的“血肉”,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死学”为“活学”。
3.变“难学”为“易学”的创新法宝——疏导
疏导,就是指学生思维受阻碍或思维出现偏差时,教师及时指点迷津,拨开疑云,疏通障碍,使学生茅塞顿开,恍然大悟,从而变“难学”为“易学”,并在化难为易中发展思维能力
4.变“学会”为“会学”的创新诀窍——指导
指导,应包括学法的指导和认知策略的指导两个方面。学法指导就是指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知策略指导就是指使学生掌握获取新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心理技能,变知识为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5.变“孤独学”为 “合作学”的创新的源泉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些足以说明多人的智慧胜于一人。“合作学”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有利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合作学”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学”可以使学生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合作学”使学生学会表达;“合作学”使学生学会讨论;“合作学”使学生学会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合作学”使学生学会倾听。
五、运用情境教学
汉语是一种语言,而非一般的知识。脱离了一定的情境,语言就难以恰当地表述,难以发挥其表达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情境教学法之所以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是因为它能创造接近生活的语言情境。现实的语言环境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所在。因此,汉语教学必须从交际的情境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孩子们一定要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浸泡在汉语的氛围中,没有学不好汉语的”。那么怎样来创设语境,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呢?我的探索和尝试有以下几点:
1.课堂导入营造情境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有个好的开端,像一场戏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序幕,它可以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导入是新课的序曲,能诱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进入“我要学”的最佳心态。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课前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一堂成功的汉语课 ,应在教学的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 ,运用新颖的导课艺术 ,创设出与教材相适应的情境气氛 ,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 ,激发起求知的欲望 ,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 ,产生浓厚的兴趣 ,激发起求知的欲望 ,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在教授九年级双语班《死海不死》一课时,我利用题目两个“死”及课后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死”不同的用法及不同意义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之中,课堂就由“要我学”进入了“我要学” 氛围,教学效果甚好。
2.实物演示创造情境
在教学中只靠语言文字这些抽象的东西所换起学生记忆的鲜明性和完整性远不如实物。利用实物教学,既可以节约大量课堂教学时间,又可以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接受语言信息,使学生不通过翻译手段就能直接理解所学汉语,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记忆力。例如:在教授双语八年级《体温表的来历》一课时,我就出示了体温表的实物,让学生说说它使用的场所及作用,在这些真实的语境中,我发现学生的反应很快,积极性也很强。再问同学们知道是谁发明的吗?再怎样的情况下发明的时,同学们表现出的是想知道的求知欲,顺理成章的进去了今天的新课。
3.多媒体创造情境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的改革 ,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中小学课堂。由于多媒体可集声音、图像和动态画面于一体 ,达到创设情境 ,使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的效果 ,更有利于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所以很受学生的欢迎。例如:双语七年级《蛇与庄稼》是一篇讲述事物内在联系的课文。课文讲了蛇与庄稼、猫与苜蓿、谈与疾病关系。由于作者是按照事物内在变化化规律这一逻辑关系来写的 ,相对于其他文章 ,它显得条理明晰 ,但生动性不强。所以,这篇自读课按通常的教法很难上“活”。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制作的课件中,我制作了《蛇与庄稼》 flsh动画,庄稼地里的蛇被水淹死了,没有了蛇,田鼠泛滥,糟蹋庄稼,庄稼长势不好,农民收成就不好,庄稼地里有了蛇,赶走了田鼠,庄稼就长势良好,农民收成就好。利用多媒体创设这一情境 ,使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更有利于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语言、动作描述情境
有些语言点比较抽象,用实物或图片难以显示情境,可利用语言进行描述并配上一些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使学生进入情境。就汉语课堂教学而言,教师讲语时声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声音的高低,学生对词语和句子的熟悉程度,内容的新颖等都可以成为对学生无意注意的刺激。然而,教师在讲话时伴随的姿势,表情等是最具直观作用的。它有助于教师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老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感兴趣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能使他们容易掌握所学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深入地探索教学规律,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更要在讲究教学艺术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提高整个教学质量的目的。参考文献:
1.《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蔡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 崔永华 杨洲
北京语言大学
3.《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指导》 徐向东 北京师大 4.《智力起源》 皮亚杰 瑞士心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