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起步习作教师指导策略研究》课题实施阶段性总结
《小学生起步习作教师指导策略研究》课题
实施阶段性总结
习作能力作为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高付出低效能的现状,为更好提高习作指导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解决在日常习作指导及课堂习作存在的问题,同时带动我组年轻人尽快在作文教学方面成熟起来,我们申请了区课题研究——《小学生习作起步策略研究》。本课题在确定了最终目标后,作为一项整体系统工程,我们将各阶段的实施目标分散在各个学段,各个单元当中,每篇课文当中,由于各个班级的情况不同,课题组成员依据实际情况有不同的具体做法。现将一些做法汇报如下: 王伟盈老师:二年级学生想象丰富,鼓励学生多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1.要让学生先看明白,在想象的基础上,然后组织语言说出来,要求说得有头有尾,要遵循一定顺序,条理清楚,表达完整,声音响亮,并使用普通话。
2.要表扬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之处的学生。鼓励学生用词的准确与生动,启发学生大胆思维、合理想象、积极发言。我总是要求学生:“谁能和大家说得不一样?还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兴趣盎然,表达精彩纷呈,富有童趣和灵性。一幅简单的图画,在不同的学生眼里就是一幅不同的图画。3.训练要有层次的进行。动员全班学生参与训练,敢说敢讲。先让口语表达较强的学生先说,再大面积展开。对有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要引导他们进一步提高口语能力:想好了再说,说完整、连贯的话,用自己的话来说。对那些胆小不敢说的学生,也要循循善诱,促其发言,哪怕是三言两语,也应予以肯定。姚萍老师:
1.在写作教学中降低难度。首先,进行生活作文教育。因为写作本就源于生活,是学生生活实践的再体现,所以写作要注重从生活着手,淡化技巧训练,更注重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挖掘、积累素材的习惯,习作话题贴近学生实际,培养他们对写作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写作很容易,从写自己想说的话开始,记录身边发生的事情,关键是让他们有东西可写,只有这样学生才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其次,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浓厚兴趣,自然引发学生想要表达和写作的欲望,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2.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如组词造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3.写作前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先说话,提高其说话能力,为写打下基础。胡毓芬老师:
1.词汇语言积累的指导。首先,教师应告诉学生:专门用一个小本子,记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语,搞好知识积累。每天摘抄20个,为了便于监督,每周五检查,检查结果列入每周作文之星的评选。其次,指导学生在语言上下些功夫。再次,要勤动笔每天坚持写日记。2.撰写评语的几项原则。(1)示范性评语书写要工整,句子要规范。(2)教育性在习作的思想、认识上,应积极引导学生健康向上。(3)激励性多肯定,少否定;多表扬,不训斥;多引导,不抱怨。(4)交流性评语不失和学生沟通的良好渠道,老师通过评语,与学生交流思想感情,使我们不仅成为他们的良师,也成为他们的益友。(5)艺术性如果我们写的评语,书写简直就像书法艺术,语言饱含哲理,像是一般优美,肯定对学生能产生良好的影响,甚至使老师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
课题研究实施以来,学校领导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
1、加强学生的积累意识。开展“诵经典、悟真谛”活动,利用校本教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利用电子屏每天播放古诗,名言名句,要求每天孩子要背诵,长期坚持,学生积累的意识增强了,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
2、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实行课题研究以来,老师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课外书,建立班级图书角,设立文化墙,并且在课堂上交流课外阅读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学习写作方法。
3、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在研究过程中,全组教师刻苦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互相协作,互相研讨,并建立了语文教研组群博客互相交流。学校邀请笨叔叔——侯老师到我校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
4、作品集的制作,成为孩子们成长的记录。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收集孩子们优秀的作品汇成精品集,进行作文展览,极大鼓舞了孩子们的写作热情,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有收获也有困惑,希望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能不断进步,提高本校教师的习作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第二篇:《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略研究》实施总结
《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略研究》实施总结
《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略研究》实施总结习作教学贯串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始终,长期以来存在教者教“难”,学生动笔“难”的两难处境,为了更好地提高习作指导的科学性、实效性,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解决日常习作指导及习作教学中存在的困惑、难点,同时带动我校语文教师参与作文教学的积极性,尽快形成科学、有效指导习作教学的策略,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和质量,我校申请了市级课题研究——《起步习作教师指导策略》。
本课题在确定了最终目标后,作为本学年语文教学的系统工程来实施,我们将各阶段的实施目标分散到各个学段,分到各课题组人员当中,由于我校都是各级单班,依据各年级《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及各班的学情的不同,课题组人员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有风格各异的具体做法。现将课题组人员的一些小结如下:
陈XX老师: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很多学生对作文都有恐惧感,一提到写作文不少学生就感到头疼,不知如何下笔。所以,我打算从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多看多说多练,为高段习作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采取的方法措施如下:
一、指导熟背、模仿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一年级所学的课文都是朗朗上口、语句优美、富有情趣的。用好每一节课,让学生熟读背诵。让学生的既学会了优美的语句,又潜移默化地领悟了的写作方法。
二、指导看图说话
刚入学的小学生都对图画感兴趣,指导学生习作先从看图入手。
然而在看图写话中,要想让学生会说会写,就得先让学生学会看图。在课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插图,指导学生看懂图意,图文结合,去感悟语言表达方法。
除此之外,每周还专门安排一节看图写话课,让学生围绕一幅图进行观察,训练说话。先指导观察顺序,如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通过仔细的观察,弄懂图意,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挖掘图上没有直接显现出来的内容。再用简练的语言说句子,指导学生试着把所学的好词好句放进去,把句子说通顺,把句子说具体。
三、指导写话练习
说话看似很简单,但是让学生动笔去写,那真是不容易的事情。一年级的小学生开始写话,就是一个简单的格式,简单的标点符号都不知道咋用。老师先示范写话的格式和简单的标点符号的用法。让学生动笔模仿老师写一写。先写一句简单的话,接着,鼓励孩子们把积累的词汇试着用到所写的语言中,力求写一、二句完整、通顺的语句。最后,逐步提高要求,鼓励孩子们大胆地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东西写下来,由一两句话过渡到写几句通顺连贯的话,循序渐进地练写,慢慢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大部分学生能按要求写通语句,有少部分学生还无从下手,以后还要对个别接受慢一点的学生特别辅导,希望所有学生都能进步。
杨XX老师:
二年级看图写话作文教学,鼓励学生有序观察图画,启发学生自由表达,激发他们展开想象:
本人在作文教学中采用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评一评的“三步”作文教学法。我认为二年级是培养孩子写话的关键阶段,在指导习作的时候首先应从孩子们感兴趣的题材出发,写他们身边发生的事,在写法上指导学生抓住一个重点来写,不要面面俱到。教学目标主要是:把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语句说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其实,孩子们如能做到这几点就很了不起了。
第一步、说一说。本人认为:在动笔之前让全体学生把要写的内容说一说,小组之间进行交流,那些该重点写,那些该略写。不管孩子说得怎么样,要始终用赞美的语气表扬孩子,夸奖孩子,肯定孩子们所说的语言。比如在教学看图写话时,我重视引导学生先看明白图意,在充分发挥想象的,然后组织语言说出来,要求说得有头有尾,要遵循一定顺序,条理清楚,表达完整,声音洪亮并使用普通话叙述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写一写。
低年级写话是为高年级写作打基础的。因此,在二年级的写话训练中就要教学生把握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话写完整,写具体。学生到了二年级,已经具备了写完整话的能力,其观察、想象能力都有了发展提高。这时,就要在写具体上下功夫,指导学生重点写事物的主要情节,写与主要情节有关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要抓住细节判断人物可能说什么,有什么心理活动,人与人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从而使画面上的人物鲜活起来。
第三、评一评。
在评价学生每一次习作时,我先在学生各小组之间推选写的较好的习作,让小作者大声的朗读,让其他的学生认真聆听,听完之后指出优缺点,好在那里,不足在那里,好的保留,不足的再一次修改。
事实证明,采用“三步法”进行看图写话训练,能够降低训练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只要同学们观察细致,想象合理丰富、富有创新精神,就一定能写出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感人的来。
另外,作文教学还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时刻提醒学生写作还在于平时的积累,如,有些学生重视了积累好词好句,然后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就能更准确更巧妙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二是老师对学生的习作应多给予表扬。因为积极的写作欲望是学生写作水平提升的动力之源,必须细心呵护。
王XX老师:
三年级学生是习作起步的关键阶段,怎样进行起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起步作文,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储备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一般要学会1000多个常用字;二是要阅读量达到一定的要求,从范文中获得有关词句积累,潜移默化的学习表达方法。
而小学习作训练的阶段是:低年级着重练习说话、写句;中年级着重练习写片断;高年级着重练习写成篇的作文。作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顺应他们的心理;避免训练方法单一化,齐步走,重视学生个性的差异。作文是一种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能力的发展,靠学生自主训练、实践、应用。
习作教学仅仅靠每周一次的两节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作文教学贯串到每一节语文课,例如:学习《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的总起句,是很好的事例,引导学生使用总起句。
重视每单元的导语,启发学生试着运用过渡句是很好的范例。建立班级图书角,实现资源共享,扩大学生阅读视野,上好每个星期的阅读课,营造读书氛围,把读书活动拓展到课外。
习作教学不光在语文教学课堂训练,还可以拓展到思品、科学课堂上,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中《爸爸妈妈真辛苦》中介绍父母的工作,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进行情感态度价值关的教育,学生先汇报交流,在引导学生把感受写出了,进而让介绍父母性 格特点及父母对你的关爱,写成一篇习作。在科学课上,让学生观察金鱼、蚂蚁等昆虫的吃食和生活习性,指导学生加以整理,就成了不错的观察日记,学生也感觉习作很有意思,不在望而生畏。
作文教学要有新的突破,应力争提早起步,引导学生自主练笔、学用结合,把激励学生的内驱力摆上重要位置,整合、利用各科课程资源的侧重点不同、把习作教学贯串于各科教学过程。
徐XX老师::
根据调查,我们班的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总觉得无材料可写。由于对生活缺乏深入、持久的有意观察和思考,许多新颖有趣、真切感人的事物从身边白白流逝;二是有话写不出来。课外阅读少,语言积累少,语言贫乏。总之,是缺少对写作素材和写作语言的积累。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在进行课题研究的时候,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意识和观察习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注意自主积累,主动观察生活及周围的事物,捕捉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人物等,并作多角度的思考认识,从中提炼筛选,积累材料,积累思想,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仓库。同时,博览群书,积累语言,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材料仓库。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积累生活材料。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并运用观察方法对生活进行深入、持久的观察。①留意童年的“趣”:天真活泼,争强好胜而做出的可爱的“傻事”,快乐的“趣事”。②留意学习中的“得”:读中的心得体会,学习过程中摸索出的经验、受到的教训、激发出的灵感等。③留意大自然中的“奇”:大自然中的春夏秋冬,风雪雨露,草木鸟兽,变化莫测的、奥妙无穷的多彩生活现象等。④留意社会中的“变”:改革中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人物、新观念等。⑤留意交往中的“情”:在和老师、同学、家人、朋友、陌生人交往中令人感动、憎恨、欣喜的场景等。在留心观察的基础上,加进思考,并用简洁的话记在观察日记本上。
2.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积累语言材料。在课内外阅读中,将有感触的优美语句,精彩片断,新颖的开头,别开生面的结尾,按写人,写景,写物等分门别类摘录下来制作成积累卡,把每周最得意的发现向同学推荐。
3.及时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分享写作资源。在每个学生都注重积累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有利于在积累方面形成竞争的态势,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相启发和激励,也有利于分享积累的喜悦和成果。在学生将课外观察、阅读的最新发现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对交流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类、增补、评析,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路,拓宽学生的积累途径,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并就积累中的思想认识问题进行正面引导,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
邢XX老师:
五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具备了布局谋篇的本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习作表达的方法,但往往习作的选材难、语言匮乏等因素造成了习作水平难以提高的极大障碍。相当一部分学生还达不到五年级上册习作的篇幅和内容的要求,甚至还有记流水账、词不达意等现象。究其原因,除了客观上农村孩子视野狭窄,语言环境薄弱之外,关键还在于我们语文老师对于学生习作指导还缺乏细致和耐心,方法上过于单调造成这样收效不大的结果。所以,这学期开学一段时间后,我就着手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进行研究。
一、习作指导从选材入手,使人人皆有内容可写。
学生缺乏写作的素材,尤其是农村孩子习作的“拦路虎”,写作中无从下笔,或生拉硬扯废话连篇只为凑够篇幅。习作素材源于生活,需要我们学生以自己独特视角去观察、去感受、去思考、去积累。还需要去发挥教材的作用。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注重挖掘可写的、随时闪过的一些念头、感悟,引导学生怎样来捕捉素材,积累最真、最朴实的体验片段,为进一步的习作整理做好了准备。比如,在学习《学会看病》这一课,在学生悟到了一位看似狠心,实则饱含着对孩子最深、最理智的爱。引导学生:可曾在生活中发现过不一样的父母之爱呢?学生深思后,竟然交流出好多表现父母爱的生活情节,有“批评”中体现出的爱,在“吝啬”中突现的爱,有“爱恨交织”复杂的爱......打开了学生的生活记忆的画面,让学生感到是有内容可写的,然后再从旁指导他们去选择最恰当的内容去写。经常如此锻炼,帮助学生习作时皆有内容可写,这是做好习作的第一步。
二、博览群书,以读促写。
大文学家鲁迅曾说过:“提高作文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多读书。”坚持阅读,学生不仅可以从中积累词汇、锻炼语言,还可以提高审美水平。首先,要引导学生积极从课文中去寻找语言营养,对其中很有借鉴性的重要篇目,不仅要精读,更要深读、体会、感受。还要选择有目的培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达到以读促写,最终定会促进学生有话可写、乐于习作。
三、评改习作多样化,增强习作指导的实效性。俗话说“改进,改则进”,说明了习作修改的重要性。传统的全批全改、精批细改,耗费了老师大量的心血,学生却从中很少去感悟习作修改的方法。为进一步引起学生对习作修改的关注和重视,在习作评改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尝试进行了小组互评的评改方式。当然,这个过程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中,可布置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片段训练,让小组长(一组为三四个人)学习习作评改的方法,进行评改,交流指出不足。再从片段到习作,评改由小组长牵头再到组员互评。在这些过程中,学生真正能投入到阅读自己及他人的习作,达到互相学习借鉴,不仅学到评改习作的能力,也同时对自己习作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自由评改和交流中,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得到共同提高,这无疑也增强了老师对习作指导的实效性。
起步习作课题研究实施以来,课题组领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注重学生词句的积累习惯的培养。开展每周借阅活动,利用课外书拓展知识面。利用每个班的阅读课,要求每位学生每周至少有两篇优美句段积累,并在班级光荣榜上累计,长期坚持,学生积累的意识增强了,丰富了习作素材,拓宽了视野。
2、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实现资源共享,让每位学生把自己购买的课外书带到学校,建立班级图书角,方便学生借阅,还利用学习园地展示学生习作,习作讲评课上,让学生交流读书感受,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习作方法,提高阅读兴趣。
3、为了检测课题实施以来,学生习作提高的效果,我校举行了作文竞赛,并把孩子们优秀习作汇编成册,在校内发表,进行展览,极大鼓舞了学生习作热情,转变了学生惧怕习作的畏惧心理。
总之,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有收获也有困惑,希望在不断摸索、不断改进、不断总结中不断进步,提高看课题组教师指导学生习作的水平,提高学生习作的质量。
第三篇:小学生习作指导有效性策略初探
小学生习作指导有效性策略初探
【内容摘要】
《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可见,能用文字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是习作教学的主要目标。可现实中,多数学生惧怕写作,吝于表达。而且不会写作文,甚至把作文视为学习中“拦路虎”。要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的恐惧,习作教学应该作为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去抓,而如何进行有效的习作指导就显得尤为关键。在教学中要降低门槛,力求习作内容的多样性;注重挖掘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评价,方能提高习作指导的有效性。【关键词】 习作指导 有效性 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知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因而,小学习作教学既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又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好基础。但近年来,小学生习作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就我校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他们的习作套话、假话、空话连篇;更有部分学生错别字百出、词不成能句、句不能成文。我在本校四年级做了一次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80% 的学生不喜欢写作文。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写作的原因是觉得作文太难。而作为作文指导的主导者——老师呢,怕教作文,不善引导,缺少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有的教师不加指导,放任自流,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有的老师指导过细,条条框框太多,低估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危害更大;有的为了追求成绩,为了应试而指导,甚至让学生背例文,以致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毫无创意可言。如果硬把学生的作文套在教师设定的框框里,以教师的思路代替学生的思路,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我认为造成小学习作指导耗时耗力,效率却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下面几点:
一、教学模式单一
现在大部分的习作教学课堂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有的教师指导作文时,担心学生出错,从审题立意到作文材料,从详略安排到遣词造句,从修辞到标点,全盘托出。学生按“纲”而作,不敢越雷池半步。结果学生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创意。形成假、大、空的奇怪现象。甚至出现教师选范文,学生背例文,考试默作文的怪圈。路上捡到皮夹子、红绿灯下扶瞎子、上桥帮人推车子、公交车上让位子、放学后留在教师擦桌子,成为时下许多小学生作文的套路。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得不到发展.学生习作的依赖思想严重,懒于作文,一旦布置作文,就产生心情压抑、消极被动、烦恼厌倦等不良心理障碍。学生厌烦写作文的心理会成为教师的习作指导的绊脚石。
二、习作内容僵化
教材上的习作命题,写来写去,都离不开《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我最难忘的一件事》《家乡的风景》等内容。这种命题的重复必定会打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由于学生的求异思维长期得不到激活,作文创新能力自然也得不到提高。
三、批改事倍功半
批改作文一直是教师们“最头痛”的事。作文的批改快则一个星期,慢则半个月。往往这个单元的作文还没批改完,下个单元的作文又接踵而来。而教师们往往是全盘批改。全班几十篇作文,每篇都精批细改,从错字到病句,教师都一一修改。作文发下去以后,学生只注重看分数的高低,无需“费神”修改,结果下一次也照错不误。
三、评价标准有误
“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的评价标准也存在着差异。一些教师错把文章的长短,书写的整洁作为评价文章质量的唯一标准。而对文章是否有创意,中心是否突出,语句是否通顺却很少顾及。这样,导致一些老师平时忽视习作教学,忽视学生作文的基本功训练,临考前让学生背几篇作文,考试时全文照搬竟可以得高分。
以上情况令人担忧,部分教师的习作指导正在走一条与素质教育相背而驰的道路.怎样有效指导学生作文,让学生写作时有“法”可依,乐于表达,是关系到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让教师们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呢?我将会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取消门槛,轻松入门。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是中年级写作方面的学习目标之一。2000年修订版大纲对“习作”的要求独具匠心,对以往大纲中“有中心”的要求只字未提,在书面表达上只提“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放缓了习作坡度,为此次课程标准对写作方面的学习目标的出台奠定了基础。中年级习作教学训练重点是片段作文,已为大家所共识,“不拘形式地写”的学习目标应该成为我们教学的切入点、突破口。古人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渐过渡到写“小心文”,即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放胆去写,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幼儿,首先是让他有迈开步子自己走路、不要人扶得勇气,这时候什么走路的规矩和技巧对他来说毫无用处。因此,在中低年级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口”。我认为在低年级,学生即使没有“作文”的意识也不要紧,要紧的事让学生敢于写。教师也不必设立太多的框框,也不必对文章结构作太细的指导。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
有人对2730名小学五年级学生的作文题材的真实性情况作文调查,结果发现:作文题材“真真假假的”或“全是编造的”占65﹒1%。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学生在编造材料?我认为出现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不明,人为地拔高作文教学的要求。在作文教学目标要求上,有人竟提出了“有所为而作”和“立意要高”、“选材要新”、“构思要巧”、“情节要全”的要求。这样的作文要求,既违背课程标准要求,又违背学生的认识规律,这样的训练必然会挫伤学生习作的极积性,学生谈“作”色变,最后导致学生说假话、说空话的不良文风。全国著名语文教学专家魏书生为我们做了榜样:凡进魏书生班的学生都要写日记。他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刚开始,对后进生的要求低得很。第一天把当天的年月日写上,至于内容,只写“今天我到盘锦市实验中学读书了”就可以了。第二天,介绍自己同桌的外貌,写两句话就行。第三天,介绍自己的教室,写上三句话,第四天,介绍各科教师。以此类推。写上两个月,学生每天日记的字数就能达到500字左右,好的同学则更多。从魏书生的做法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真正领悟到了作文教学快与慢、质与量、难与易、苦与乐的真谛。只有降低门槛,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到乐趣。
我在习作教学中总是让学生在日记本上多写多写,而且一般是自由命题,让学生任意选材。学生完成后不会去精批细改,阅读完学生的习作之后(有时是浏览),就及时反馈评价。这时的评价反馈绝对是大加夸奖的,绝对不批评任何一个学生。也许有人会问:“学生有问题也不指出来?”我的回答是不用。我们可以把学生存在的问题放在表扬之中,一个班四五十名学生,总有写得好的学生,拿好的学生做榜样,就是行之有效的。要知道,榜样的力量的确是无穷的。要想解决学习品质问题,还是学习习惯问题,或是写作能力问题,都可以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都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来解决。如果是中途从中年级接班,也要尽力降低门槛,不必埋怨学生的底子差,是什么基础都不要紧,只要学生肯动笔就行,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拘形式,不拘文法。我的作法是以写日记为重点,增加写作的量,并将习作教学中的各个相关要素分解,融入到日记讲评之中。日记是学生最好的自由表达形式,也是老师最能自由批改的作业,老师可以让每一个不同写作程度的孩子获得成功,不必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这样在每一个孩子的努力下,每一个孩子都会享受到写作的快乐。
二、内容多样,着眼素质 教师要冲破传统作文教学的桎梏,把作文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人才素质培养上来。要让学生懂得文章是表现生活、再现生活,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用自己的话表达真情实感,可以弘扬真善美,也可以抨击假恶丑。习作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写出他们眼睛里的世界和跃动着的童心。
(一)、命题求“宽”
习作以学生主体地位为突破口,拓宽学生习作空间,倡导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自由命题,开拓思路,体验自由作文的乐趣。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有67%的学生喜欢自由命题的作文。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积累素材。抓住学生心理感受,引导学生乐于表达,增强他们表达的信心和欲望,体验在生活中习作的乐趣,培养创新能力。在日常的习作指导中,要善于挖掘身边的素材,为学生积累写作资源。最近日本发生了9.0级强震,随后引发海啸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但在大灾大难面前,日本人秩序井然,震撼了全世界。写出对这次异国大地震的感受,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好的习作训练。于是我利用视频在学生面前再现了这次灾难,然后让学生写感受,但对中心和字数并没有限定,让学生自由谈。虽然写不出什么高深的道理,但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日本人灾后的秩序令我感动,我要向他们学习”等字眼。虽然话语还是略显稚嫰,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情感的飞跃。学生在习作中既得到了写作训练又受到了人文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二)、选材求“广”
充分利用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之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拓宽习作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习作内容,提高写作能力。(三)、形式求“活”。
在习作体裁上不拘一格,可以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也可以是发表某种意见,阐明某一观点的议论文;可以是介绍、说明事物的说明文,也可以是简单的应用文等。平时不要拘泥于每周两节的作文课,把作文训练延伸到课间、课外、校内、校外、家庭等活动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采取课内作文、课外练笔,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召开演讲会、编辑小报等多种训练形式,多渠道全方位调动小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利用资源,拓宽空间
目前的作文训练的渠道主要在课堂,训练的内容大都是教材中规定的作文题,训练的量明显不足。作文是复杂的心智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训练也是一种技能。一个人要熟练地掌握一项技能,必须有一定的训练量作保证。学生每周两节作文课,固然是进行作文训练的主渠道,但训练的量仅仅依赖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想方设法开辟多种渠道,让学生多写多练,使各种写作技能在形式多样的潜移默化的训练中得到强化,促使其作文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些论述固然是针对整个语文教学而言的,但是,就作文教学而言,就是要求我们确立“大作文”教学观,加强作文教学与生活、学科之间的整体联系,进一步拓宽学生习作训练的空间,开辟多种习作训练的渠道。这些渠道主要有:
(一)、充分挖掘阅读课文中可供习作的素材。阅读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习作资源,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阅读课文中的练笔资源,及时把握练笔的时机,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另外,学生的各种联系书籍上也有许多可供写作的素材。四年级的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启示”。除了完成园地要求的作文外,我还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个实验:在学生的练习册(四年级下册)中的第12课的练习中介绍了“薄壳结构”,我利用了这个教材的资源,要求学生每人带一个鸡蛋,在课堂上进行了捏鸡蛋,鸡蛋是否会破的实验。学生兴趣浓厚,各人带了一个鸡蛋进行实验。实验后我马上要求学生写一篇日志,记录试验经过,然后引出“薄壳结构”这个知识点。学生结合知识点,写成了一篇科普小短文。事实证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课外多进行这类贴近学生生活的习作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并能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
(二)、不断丰富班队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习作机会。班队活动内容越丰富,学生动笔的机会也就越多。如小队之间的挑应战、擂台赛;班级开展的参观、游览活动;班级举行的智力竞赛活动、小记者采访活动和文娱表演活动等,教师应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三)、沟通作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善于从其他学科中发掘习作的素材。例如:听音乐作文、画画作文、介绍一个有趣的自然实验,等等。
(四)、加强多种体裁的综合训练,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表达生活的形式也应当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尽可能多的形式表达自己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例如,围绕“我们的学校”这个题目,可以写一篇记叙文,记事、写人、绘景,也可以写一篇说明文,还可以对自己学校的未来发展进行畅想,写一篇想象文。以上这些训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这些训练,不仅可以弥补课堂训练内容单
一、形式呆板的不足,而且可以为课堂训练提供更为宽广的智力背景,促进课堂训练效率的提高。
四、合理批改,激励成长
教师批改作文,都是脱离学生的静态批改,有时学生只注重老师的评,对评语不求甚解,这种批改方式缺乏平等对话意识,不利于学生构建式学习,违背了当今教育潮流。我尝试新的批改方式,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主动性,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提高习作能力。(一)、小组互助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结成四人小组,相互交流,并对照别人习作作出评价与批改,正好满足了其展示自我的愿望,他们既积极又慎重,所做评价大都恰如其分。在小组互助中,他们身心愉悦,学会评价,学会欣赏,学会合作,辨别优劣,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很有收获,有很强的实效性。我总是选择几组在全班汇报,检测他们的交流效果,将此举落到了实处。
(二)、典型示范式。
批改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告诉学生要改些什么?怎样改?为什么这样改?然后学生自改,独立解决自己作文中表现出同类问题。
(三)、师生交流式。
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交换彼此想法,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孩子,只要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的学习愿望就会消失„„”一定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保护学生的热情,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所以教师应该及时批改,及时反馈,而且要多写鼓励性评语,激励学生成长。调查中,我发现了一个典型案例。某班学生告诉我,他们不怕作文。深入了解,我们知道了这位老师的做法。这位老师是这样做的:他让学生每周写四至五篇日记,应该说这是一件很艰难也很繁重的学习任务,但这位老师能让学生乐此不疲。原来老师让学生写日记时,注意了学生的心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给予学生写作的信心和力量。老师在教室里办了一个专栏——“成功者的脚印”,当日记评讲时,很多学生会被老师称为成功者,在专栏上留下“脚印”——一朵朵成功的花。老师说,他对学生写日记,没有设置任何难度,每一个目标都是学生能够实现的。最初只要求学生用统一的本子,能认真书写,不论写长短,就是成功者,结果学生都做到了。一星期后,他就在学生中发现闪光点,树立起榜样。榜样是力量,是向导,引着其他的学生向前发展。老师说,在他的操作中,每一个孩子都有嘉奖的机会,每一个孩子都不断地获得了成功。通过多种渠道鼓励那些哪怕是只有微小进步的进取者,燃起习作的熊熊火焰,使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习作兴趣。
(四)、改变作文的交流时机
以前的作文交流只能集中在习作课中,任务多时间紧。教师可利用自习课,晨周课等,对学生作文之中的立意、选材、语言表达、态度、观察能力等等分类进行评议,树立榜样,激励学生。
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必须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提高习作指导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责任创设一个好的平台,时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轻轻松松地积累、写作,较好地实现读写迁移,提高作文能力。只要用心钻研,大胆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就在写作上就一定会给你惊喜。【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6-1
3、《苏霍姆林的教育的思想》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0-1
附:小学生作文问卷调查
1.你喜欢写作文吗?()
a非常喜欢 b还可以吧 c不太喜欢 d一点儿也不喜欢 2.你写作文的目的是什么?()
a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b为了提高水平c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 d其他原因
3.你不喜欢作文的原因()
a觉得作文很难 b对老师出的作文题目不感兴趣 c老师给的作文分数低 d老师对写作限制太多
4.你比较喜欢写什么类型的作文?()
a写人记事的 b写景状物的 c想象作文 d自由作文(比如日记.诗歌.小散文.童话等)e其它
5.写作前,你是否有读别人的佳作或查阅相关资料的习惯()a常常是这样 b有时是这样 c偶尔如此 d从不这样 6.通常作文课给你的感觉是()
a轻松愉快,丰富多彩,使人充满信心。b严肃,没有乐趣。c平稳单调,不讨厌也没乐趣。d紧张单调,难于忍受。
7.作文课时,你能在老师的提示下回忆起与某方面相关一些经历吗?()a通常能做到 b有时能做到 c偶尔能这样 d 从来都做不到
8、一般情况下,你在写作文或日记之前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和心情?
a 认真写,很有激情,充满创作的欲望 b主动写,比较有激情,有创作的想法 c应付差事,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无所谓 d烦躁,不太想写
9、觉得作文难写的原因是什么?
a没东西可写 b缺少好词句 c 肚里有话表达不出 d作文题缺乏新意,脱离学生生活 e其他
10、作文时,你喜欢以什么内容为主?
a童话 b散文 c诗歌 d说明类 e记述类
谢谢您的合作和配合!
第四篇:小学生习作起步教学初探
小学生习作起步教学初探
小学生初学写作,就像刚学步的孩子,走得摇摇晃晃,颤颤巍巍,甚至摔跤,但父母总是大胆放手,不断鼓励,终于孩子会走了,并且走得稳稳当当。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像父母呵护刚学走路的孩子一样,学生就都会作文,也都愿意写作文了。但事实上,我们的老师在学生作文刚起步时就设置了很多的障碍,提出很多的要求,结果学生越写越不会写,越写越不愿意写。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对“好作文”定了很多条条框框的约束,恰恰忽视了学生的性情、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智力水平。结果,由于人为地拔高,不断地限制,作文越教越死,学生越学越怕。实际上,小学阶段,应大胆地“放”,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随意发挥,不拘一格。
学生所接触的一切,看到的、听到的、亲身实践及感受到的都是学生已知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可以成为文章的内容。同学之间的交谈、考试前的焦急、校长的讲话、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上学路上的风景、电视新闻、广播广告、张贴的宣传画、餐桌上的闲聊、节日的欢乐、心中的委屈、和同学的争吵、一次游戏、一次冲动、一次体验、一阵风、一阵雨、一张相片、一个过客、一次电话,甚至梦境、想象中的情境等都是作文的内容。教师不应局限于教材上的训练或考试内容的要求,总写来写去是《记一个人》、《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些题目好象很容易写,但学生却不知道怎么下笔,写来写去,只好编造、抄袭,缺乏真情实感,造成千篇一律,既折磨了学生,也折磨了老师。
现在,我每周都让学生写一篇文章,不定内容,自由发挥,学生松了绑,十分活跃。
学生刚学写作,能写、愿写已经很不错了。本来都很幼稚的心灵,本来就学得东西不多,你非要他注意怎样选材,怎样立意,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突出中心,就好象刚栽下的树,都不知道能不能成活,你还每天去摇一摇,再拔高一点,再怎么有生命力的树也很难成活。我也曾经做过这样的蠢事:学生交来的文章,总觉得有很多缺点,因此辛辛苦苦地改,认认真真地批,改得文章面目全非,还认为学生会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深受教育。没想到,学生只看一下分数就塞进抽屉。原来他们觉得自己的文章一无是处,才被老师改得体无完肤,反而失去作文的兴趣。为此,我每接手一个班级,对学生交来的第一篇作文,我都从学生原有的作文水平出发,发现其优点,写上一些鼓励性的批语;实在不像作文的,只要字写得好,格式正确或者卷面整洁,甚至有一个词用得好或用了一个新词等都会得到肯定。尤其是那些表达了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尽管错字病句很多,甚至不够通顺,我也在班上宣读,并张贴出来,告诉学生:文章就是要写自己的生活,它是一种心灵的对话,你怎么想就怎么写,完全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表扬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最好方式。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就能顺利闯过写作的难关。如果我们对学生期望过高,教学求成心切,总希望学生进步快些,那就永远看不到中下层学生的点滴进步,不能及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进行肯定,更不会体谅这些学生的难处,使其得
到应有的指导。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最好的办法是多发现学生在写作中的点滴进步、与众不同的闪光点,时时表扬,事事表扬。只有这样,写作教学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第五篇:浅谈小学生习作指导
浅谈小学生习作指导
新市镇平宁基点校(QQ:1083731671)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是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和学生头疼的事。教师为作文教学难而感到棘手,小学生对作文更有畏难情绪,把作文当作负担。
在本学期学校不同课型归类研究中,本人承担了习作课题研究,结合常年教学实践经验,开课前搜集了相关资料、查阅了书籍,在课堂练笔环节中,学生能够根据指导写规范,取得了较可喜的成绩。现将本人对习作教学浅谈以下几点:
一、明确习作指南
小学课本每一个单元为同一个主题,多以相似的写作方法或相同要求的几篇课文放在一个单元里学习,单元作文也大多是安排学习该单元的写作方法。应该说,小学采取习作模仿这种作文教学方法,是符合小学生的个性心理和学习规律的。小学生初学作文,也大都是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描写类似的人、事或物,这是最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不少小学生对范文有着很严重的依赖,离开范文,便无法写作文。小学生习作,即是小学生学习写作文,是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一种写作行为。培养学生一定的写作能力,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懂得一定的写作技巧。让学生明白无论什么题材的文章都要具备文章开头、中间、结尾,要做到文章结构完整。
二、重视口语交际
根据每一个单元的主题要求开展口语交际课,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多说、多练,除了平时课堂提问、回答外,每一单元的口语交际课还是学生口语表达的平台,是培养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好时机,通过课堂锻炼,搜集、积累习作的素材。
习作指导要强化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训练的方式方法也很多。可以举办故事会,让学生把在课外书上看到的故事讲出来,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或别人经历的事讲给同学听;如争当“小小推销员”,让学生介绍物品的外观、使用方法等特点;组织讨论会和演讲赛,让学生就某一问题阐明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不同形式、不同渠道让学生把要准备写的内容先进行口头表述,为习作奠定基础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强化基础训练
学生通过观察所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口头表达的内容,要通过文字记录下来才能形成作文。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字、词、句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学生对字、词、句等语文基本功掌握不好,就无法准确记录语言,写出来的作文就会辞不达意、文理不通。教师应
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将字认准确、写准确,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词语意思,正确搭配词语,注重语法训练。
四、指导学会观察
作文是把观察到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人云:“不是生活中没有美,而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学生只有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美,收集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会感染读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养成勤于观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物,如家里人的性格、特征,自然景物,身边发生的事等,捕捉生活的亮点。学会观察和感悟生活,学会记录和保存生活,也是我们写好作文的关键。有了鲜活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素材,动起手来水到渠成。
五、拓展阅读空间
多阅读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学生通过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写出的作文内容才会充实。教师应该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一定要做读书笔记,不要随心所欲地读,做笔记可以摘抄好词佳句,也可以记一些知识要点,读完后还可以写写读后感。
六、指导写人
在记叙文写作中,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是不可缺少的。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不是随心所欲的,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而应该像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
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很多文章都会有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在教学中学生往往能够很准确地找到这些句子,在分析句子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再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加深理解,对文章的中心和人物的思想品质可迎刃而解。为此,在写人时少不了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等的描写,而要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就要有具体的事例加以说明。
七、指导写事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
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因果写明白。
八、指导写景
写景记叙文是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的记叙文,它是小学生经常练习并要掌握其方法的重要作文类型之一。写景要选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写。可用的顺序很多,例如时间顺序、方位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顺序,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的顺序等等。小学生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可以运用这两种:第一是时间顺序,比如写一棵树,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一种是空间顺序,例如我们描写一座山峰,就可以写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或者从上看是什么样子,从下看是什么样子等。
景不只是为写景,写景最终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感情,把感情注入所写的景物之中,使所写的景物做到情景交融,才能更好地感染读者。在描写景物的文章中,还应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能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
九、指导写物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现就《介绍一个熟悉的物品》为例,着重谈谈怎样介绍熟悉的物品。
写物品重点抓住物品的特点进行介绍,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对所写的物品仔细观察,既然是介绍自己熟悉的物品,对物品的各个方面要做到心中有数。因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物品,也会有某些区别,也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
一两个特点重点描写,适当运用说明方法,同时写出为什么喜欢它。
综上所述,让孩子学会习作必须要有一个时间过程,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办到的,需要长期的积累运用,更需要不断地激励引导。想让孩子不怕写作文,有话可写,教师的教学策略也是很重要的。当孩子一次没写好,可以教他如何修改再写,不断地指导修改,孩子一定会有进步的,这也需要耐心。还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多读课外书籍,学会运用文中的好词佳句等。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学生借助班级图书角和学校图书室拓宽知识面,多读书、读好书。总之,习作教学必须有一定的技巧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