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南省第四期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骨干培训项目实施方2
云南省第四期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骨干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文件的精神和云南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2011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省级培训项目招标通知的要求,为有序开展培训工作,保证培训质量,圆满完成各项培训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训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小学语文教师成长规律,从我省小语教学和师资队伍实际出发,通过培训更新参训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其尽快成长为具有一定教学特长、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和骨干力量,发挥他们在实施新课改中的骨干带头和示范辐射作用,以此带动全省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培训内容
紧紧围绕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与要求,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集中培训阶段
重点研讨和解决农村小学教学中新课程如何教、如何研的问题,提高学员的现代教育理论水平,开展21个专题研究和两天的教学观摩研讨。第一模块“职业规划和职业修养”:规划个人专业发展,确立专业思想,增强从事教育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
第二模块“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研究”:掌握小学语文教学一般规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能力。
第三模块“教育科研理论与实践”: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
第四模块“教育信息技术”和“教学基本功”:了解信息技术、写字、简笔画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能根据条件自觉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基本技能服务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模块教学实践与跟班研修”:通过实践研讨活动,促进教育理论内化,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水平。
(二)返岗实践研究阶段
指导学员在岗进一步学习研究相关课程文本、网络和光盘培训资源,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查找存在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通过云南省教育厅“云南教育网”(http://zxxs.yny.cn)的“云南省第四期农村中小学教学骨干培训专栏’’,上传作业和开展各种专题研讨。
此阶段主要完成“六个一’’实践研究活动。
1、学习相关课程资源,反思教学行为,撰写一个学习报告;
2、应用新课改理念,开展教学研究,撰写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一份说课稿、制作一个电子课件、上1—2节公开课;
3、总结教学经验,撰写一篇教学论文;
4、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和家庭教育撰写一篇教学案例。
(三)实践考核及总结阶段
根据学员上传的资料和学员填写的《云南省农村学校小学语文教学骨干培训手册》情况,培训学校组织专家根据《实践研究项目评价量化表》对学员完成的学习报告、课堂教学设计、示范课、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进行逐项考核后,综合评价学员学习成绩。
三、培训方式
云南省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骨干培训坚持以学科为基础,以案例教学为载体,采取“集中培训研讨——返岗实践研究——跟踪考核评价”的培训模式进行。将集中培训、远程学习与校本研修有机结合起来,本项培训采用“导、学、研、论、用”相结合的模式,培养学员个性特长,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研修性,充分体现自主、互动、开放的教师教育特点。
培训采取“四结合”的方式: 1.教材分析与反思教学相结合。2.专题研讨与案例分析相结合。3.教学观摩课与评课议课相结合。4.教法探讨与学员实训相结合。
四、培训安排
云南省农村学校小学语文教学骨干培训时间为12个月(2011年9月一一2012年8月)按照“集中培训——实践研究——实践考核”三个阶段实施。其中集中培训15天,实践研究10个月,培训考核1个月。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一)集中培训
2011年9月13日——2011年9月28日,集中培训。地点:宣威市教师进修学校。培训日程安排见附件一。
(二)返岗实践研究
返岗实践研究时间:2011年10月一2012年7月。地点:学员所在学校。1、2011年12月底前完成网上资源学习、网上研讨和学习报告(不少于1500字)。学习报告必须在12月30目前通过“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学习的平台上传到培训学校。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后续学习。2、2012年1月一2012年7月,完成以下实践研究活动。(1)学习相关课程资源,反思教学行为,撰写一个学习报告;
(2)应用新课改理念,开展教学研究,撰写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一份说谋稿、制作一个电子课件、上1—2节公开课;
(3)总结教学经验,撰写一篇教学论文(不少于1500—2000字);
(4)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和家庭教育撰写一篇教学案例(1000字以 上)。3、2011年8月,完成实践考核及总结。
由宣威市教师进修学校对集中培训、实践研究、培训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定学员学业成绩,完成培训学分认定。
五、培训考核
考核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第二阶段考核在培训学校实施,第二、三阶段考核由培训学校指导教师负责过程考核,最后由学校组织培训专家进行综合考核。
(一)集中培训阶段考核
1、每名学员各门考核课程的成绩均须达到60分以上(含60分)。其中一门考核课程考核不合格者,该阶段成绩评定为不合格。
2、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者,该阶段考核成绩评定为不合格:①无故缺课达4学时以上(含4学时);②病假超过3天(含3天);③事假超过1天(含1天)。
3、各门考核课程均按百分制计,该阶段考核成绩计算方法如下:
一阶段考核成绩=各门考核课程成绩之和÷课程数×50%。
4、完成示范课教学设计一份。
5、每门课程考核结束均须形成由任课教师签字的课程考核成绩册由培训院校建档保存。
5、该阶段考核成绩不合格者不能进入下一阶段培训。
(二)返岗学习阶段考核
1、完成一份学习报告。学习报告完成后由学员通过网络提交至培训学校,培训学校按照有关要求组织专家评定成绩。该阶段考核成绩不合格者不能进入下一阶段培训。
2、教学实践研究项目考核
(1)学习相关课程资源,反思教学行为,撰写一个学习报告;
(2)应用新课改理念,开展教学研究,撰写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一份说课稿、制作一个电子课件、上1—2节公开课;
(3)总结教学经验,撰写一篇教学论文(不少于1500—2000字);
(4)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和家庭教育撰写一篇教学案例(1000字以上)。
以上材料完成后2012年7月底以前由学员通过网络提交至培训学校,培训学校按照有关要求组织专家评定成绩。
学员须填写《云南省农村学校小学语文教学骨干培训手册》,六项实践研究应体现学员学习、研究及问题解决成果。具体考核办法按照《云南省农村学校小学语文教学骨干培训实践研究项目考核量化表》进行。培训学校根据学员完成情况、所在学校考核意见,组织专家进行考核评价。
三阶段考核工作结束后,由培训学校将考核成绩报送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六、培训者团队
根据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云南省第三期农村中小学教学骨干培训的通知》精神,构建培训者团队。聘用以下教师为培训教师:
周均东(曲靖师院教授)臧国书(曲靖师院教授)张坤香(曲靖师院教授)
范美明(宣威市教师进修学校中学高级教师、校长)张庆贵(宣威市教师进修学校高级讲师)杨光永(宣威市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朱春娥(宣威市教师进修学校高级讲师)黄秋波(曲靖市有突出贡献科技人才)沈彩琼(宣威市宛水第二小学高级教师)曾淑红(宣威市宛水第一小学高级教师)
七、组织管理
省教育厅师范处负责小学语文教学骨干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主要制定实施办法,安排培训经费,指导检查、督促各项培训工作的开展。州(市)县(区)教育局负责组织选拔培训对象,为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工作提供必要条件。培训机构根据省教育厅要求制定学科培训计划,安排并做好三个阶段的培训工作。宣威市教师进修学校成立云南省农村学校小学语文教学骨干培训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培训管理、指导、考核工作。成立培训专家组、培训工作组、后勤保障组,负责培训具体工作实施。
一是制定远程学习管理办法,加强远程学习硬件建设,保证学员顺利开展远程学习,确保远程学习的实效性。
二是强化校本研修的管理、指导,在集中培训、跟班研修、远程学习的基础上着重加强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和学习质量的提升。
三是加强学习成果的交流;包括优秀教学案例、优质公开课等。
四是搞好跟班观摩学习活动,选择宣威市城区学校相应学段的名师,观摩其教学活动,学习期课堂教学艺术,吸取成功的教学经验。
1、培训项目领导小组
组 长:范美明宣威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副组长:杜翔龙宣威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项目负责人)组 员:张庆贵 宣威市教师进修学校教教研室主任
朱春娥:宣威市教师进修学校教务处主任 单 俊:宣威市教师进修学校总务处主任
2、培训项目专家组
组 长:范美明 云南省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组 员:杨光永 云南省特级特级教师
周均东 曲靖师院教授 臧国书 曲靖师院教授 张坤香 曲靖师院教授
黄秋波 曲靖市有突出贡献科技人才
3、培训工作组
组 长:杜翔龙 宣威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成 员:朱春娥 宣威市教师进修学校教务处主任(项目管理员)
李金芬 宣威市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处工作人员 孔佑飞 宣威市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处工作人员
4、后勤保障组
组 长:单俊宣 宣威市教师进修学校总务处主任 组副长:侯文卿 宣威市教师进修学校办公室主任
薛应慧 宣威市教师进修学校办公室副主任
组 员:张文党 宣威市教师进修学校后勤服务工作人员
李慧珍 宣威市教师进修学校后勤服务工作人员
八、后勤保障
云南省农村学校小学语文教学骨干培训的后勤保障工作按照省教厅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将通过改造学校原有学员公寓、食堂,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为学员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宿舍达到规定的住宿标准,食堂能为学员提供安全、便利、实惠的饮食服务,并能确保学员学习期间校园安全。
九、经费预算
总收入:1800元X 100=180000元 计划支出:1800000元
1、伙食补助:50元× 100人× 14天=70000元
2、外聘教师课时津贴、食宿、车旅费:2000元× 15人=30000元
3、教学观摩学习执教教师补助:300元× 30节=9000元
4、资料费:130元× 100人=13000元
5、教学录像摄制费:1000元×16节=16000元
6、管理费:300元× 100人=30000元
7、宣传费:3000元
8、不可预支出:9000元
第二篇: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试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实施
【内容摘要】农村小学的特殊性在于教育资源的相对落后、教育手段的传统性、学生知识面的相对狭窄,因此导致了教育教学效果低下,对于知识性、工具性、实践性较强的语文教学更是一个瓶颈。虽然,网络、有限的多媒体设备、光盘以及逐年增加的图书给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条件,但是素质教育跟不上,仍然谈不上高效。另外,学生学习方法、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培养的缺失,导致学生身心负担加重,何谈“减负”。
【关键词】农村 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 实施
身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一线多年的我深切感受到,农村的偏僻,信息的闭塞,学生接触到事物相对较少,以课本养课,大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特别是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的改变步子缓慢,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尤其重要。下面我就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浅谈实施素质教育的看法。
首先,素质教育的实施应当从教师自身开始,教师必须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思想。虽然考试制度暂时还改变不了,我们不得不考虑,但也不能一味的为了应试。语文有着本质和规律,训练学生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才是教学目的,关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培养学生虚心听讲,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给学生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使学生学习轻松愉悦。
如识字教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给方法,培养能力。必须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变被动的“要我识字”为主动的“我要识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其教学规律是,首先教会学生汉语拼音,使学生掌握自学字音的工具;其次让学生了解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独体字,再次让学生掌握自学字形的工具;再是按音序、部首查字典的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理解字义的工具。要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培养学生独立掌握字的音、形、义的能力,提高识字效果。
其次,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改变封闭的课堂教学,走进开放的课堂教学。作为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很少使用多媒体,但我们生活的大自然,就是很好的课堂,我们的语言也可描绘美好的画面,引领学生体会感悟。如在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这里风景独好”。学了一个词、一个句子、一篇课文、一个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对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看、听、验、品,然后研究创新、出新品,注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机制。应发挥农村广阔的大自然和生活的天地的优势,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动手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农村教育提出,“活的农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老师应该指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指导他们观察、想像;丰富的农村教学资源,给培养孩子动手能力提供了机会,老师应该适时地指导小学生动手操作,亲身实践。所以有效地结合实际生活,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训练,同样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同样也能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
再次,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丰富的联想与创新生活必须的一种本领。有了这样本领,学生必将终身受益。学了一篇课文,让学生联想大自然、家乡等相似之处;学了一个新词让学生与生活实践进行结合,这样便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让学生知道要去哪里寻找什么。
最后,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改变传统教学,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施教学时,要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倡采用教师因材施教,学生互帮互助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恰当运用小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由讨论,由组员集中意见,选取组长发言,组长人员轮流更换,在评价时尽量从小组整体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使学生全体参与,从而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避免两极分化。
农村有着独特的人文自然,使小学的语文教学丰富多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资源,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定能使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我们喜欢《素质教育博览》 素质教育博览 2002年08期
常景如《浅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2000年
瞿薇《“引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六盘水日报 2010年
张民选 王正平主编:《素质教育与上海教育发展》,上海三联出版社,2005 胡寅生主编:《小学教育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第三篇:中西部农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日记2
中西部农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日记
22010年12月4日 星期六 天气: 晴
今天上午,四川省“国培计划(2010)——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小学语文开班典礼在成都鼎新宾馆四楼会议室隆重举行。省厅级领导胡陈华处长,四川师范大学的李志全院长,成都市教科院谭文丽副院长以及成都市教科院小学室语文教研员罗良建出席典礼。来自四川省中西部农村的160多名骨干教师学员参加了典礼。
典礼由教研员罗良建主持。首先,省厅级领导胡陈华胡处长指出了培训的重要性和时代性,提出了本次培训的目标和各项任务,并对广大学员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大家要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积极参与,认真学习;二是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和示范作用;三是遵守规章制度,注意安全。
紧接着,四川师范大学的李志全院长给大家介绍了国培计划启动的背景和前期工作,希望大家肩负起国家所给予的使命。再次强调大家在学习期间要特别注意安全。
典礼上,成都市教科院副院长谭文丽老师希望大家合理安排工作、学习、生活,学得快乐,学有所获。
最后,来自攀枝花的农村骨干教师学员代表马勇代表所有学员表示:大家一定遵守学习规章制度,认真学习,不辜负领导的希望。
典礼结束后,成都市教科院副院长谭文丽院长为大家送来了第一道大餐:《做一名自主发展的教师》。谭老师认为教学要做到“自主、对话、发展”。谭老师为我们详细阐述了自主发展的目标、内容和方式,还重点为我们讲述了对话的艺术。最后谭老师为大家献上一首诗歌《生命列车》。谭老师的精彩讲座,获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下午,是罗良建老师的讲座,他的讲座题目是《浅谈儿童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他主要围绕 “小学教育是什么?小学语文是什么?小学语文要怎么样来设计?”三个话题来进行了讲座。他风趣幽默的话语、生动的案例、广博的知识,让我们受益匪浅,会议室里爆发出阵阵的掌声和欢笑声。特别是他提出教学中应该做到四个有“有趣、有效、有用、有为”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听了罗老师的讲座,犹如一阵春风,吹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犹如一把智慧的钥匙,开启了我们教学的愚钝之门。最后,他送给大家一句话:在每一块石头或者大理石里面,都有一尊美丽的雕塑。
第四篇: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调查报告
关于张集小学生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态度的调查报告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短短的几课时古典文化被我们的语文教师视为重中之重,前后不知耕了多少遍,但学生的文学底蕴还是不能迅速提高。“中学生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态度”困扰着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排斥的最根本因素。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一)调查目标
1.中学生对课外传统文化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2.师生对学校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3.中学生对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4.语文课外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阅读的实施情况;5.语文教学中课外传统文化阅读课的作用。(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滨州市里则镇张集中学进行,共发问卷270份,回收有效问卷255份,有效率约达95%,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口头询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传统文化书籍、内容,还有阅读传统文化典籍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学生对开展阅读的态度、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调查结果显示,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人手一册《优秀作文选》,拥有率高达98.2%。大量机械重复的背诵任务,使小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他们广博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 1 种沉重的负担。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难读。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少,仅有班级图书角,学生的阅读面较窄。调查结果显示,165人拥有各类图书1426册,生均8.6册。胜金乡中心小学图书室学生用书18196册,生均12册。但是,由于学校开设课外阅读的空间相对较小,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一定的限制,致使阅读量相对不足,达不到预期效果。.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家校联手,为学生推介中外优秀儿童读物
(二)明确要求,拓宽课外阅读的时空
(三)以研促教,探索课外阅读教学创新模式
(四)活化课程,充分发挥“小主人”作用
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几点建议
1.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
3.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优化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
总之,经过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我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我认为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的确立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李路路
1007064228
2012年8月10日
第五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1[摘要]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很好的贯彻了我县“大读写”工程的要求,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开创了一个开放式的大语文学习氛围,同时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体验,使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为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铺平了道路。
[关键词]课外、阅读、拓展、大语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语言文字的积累,其途径是听和读;语言文字的表达,其形式是说和写。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一、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我根据小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经常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我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便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同的阅读方式也是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关键之一。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我不仅采用了指名读、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还采用了游戏、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
二、推荐材料。
1、学生合适的课外书。
当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时,他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当学生读自己不喜欢读的书时,会感到枯燥无味,不知所云。因此,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起来后,就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让学生有好书可读。推荐时课外书要考虑以下几点:
(1)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比如《金色童年》、《校园趣事》、《假日行动》等,这些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文章的语言很容易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联系。学生读这类文章,感到十分亲切。因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起来也没有困难。更重要的是,已有的经验积累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准确的表达语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当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重要的活动或不良的思想倾向时,我就找些相关的书籍进行思想教育动员。例如:广播操比赛快到了,结合集体训练,选择《长征故事》、《卧薪尝胆》这样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学生便全身心投入。学校举行“献爱心”活动、参加大队委竞选等等,适时选择一些动人篇章让学生阅读,学生就会热情高涨。如果当一篇文章能使阅读者全身投入其中的话,文章对人的影响将会是持久而深远的,不仅内容可能终身难忘,而且有关语言也可能永远难忘。
(2)要与学生的心灵世界息息相通。
小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的故事。童话故事具有幻想性,故事里面的人物是虚构的`,环境是假设的,情节、事件也不是生活中实有的,但幻想中却往往寄托了孩子们的希望和理想,折射出他们内心的精神追求,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说具有很大的魅力。科幻小说不仅具有幻想性,而且还带有一定的科学性,是人们美好愿望的一种体现,和童话比起来,更具有现实意义。人们想战胜死亡,渴望生存,古往今来的童话里便出现了不老的仙人、不灭的生灵;而科幻小说里则出现了神奇的新药,发明了新的医疗器械。这一切都是孩子们所希望的,所以他们喜欢读科幻故事。好奇是孩子们的又一天性。孩子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总想问个“为什么”。他们喜欢读一些探险和科幻的书籍,就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所以像《太空历险记》、《阿童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鲁滨逊漂流记》等作品都能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值得推荐。
另外,儿童诗反映了孩子们纯洁的童心和天真的童趣,语言精练形象,读起来音韵和谐、节奏明快、琅琅上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是孩子们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3)读物的语言水平要略高于学生。
结合学校开展的“读千古美文、做当代君子”活动,让学生广泛涉猎千古传诵的经典范文,此类文章文辞优美,能直通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读这样的文章,语言和精神的修养都会得到提高。如:“名家名句”,“唐诗宋词”等,要让学生多读。
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较高的使用频率。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些诗句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心灵世界很接近,容易产生共鸣,应多选一些含有这些语言的文章让学生阅读。
2、结合语文课本开展拓展阅读。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往往以有限的文字反映出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有着复杂的背景。如果没有足够的背景资料,要理解课文是有难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开展拓展阅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学写人的文章,可以选择与这个人相关的其他文章来读,从而对这个人有更深更广的了解。也可以选择与这个人物相似的其他写人的文章来读,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获得更多的语言,获得对人物更深更广的认识。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课前,我组织学生查阅和鲁迅生平相关的文章。在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前,发动学生广泛阅读《西游记》中的故事。这些拓展性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心灵空间,为学生理解课文的语句,领悟内容提供了经验支撑。
学写景的文章,可以选择其他写景的文章来读。如:学习《桂林山水》时,可以选择朱自清在我们温州写的《梅雨潭》来读,也可以选择我们当地写景的文章来读。如:《玉苍山》、《碗窑三折瀑》等文章,使学生有一种亲却感,学生的认识空间不断扩大,探索的欲望和能力不断增强。同时,这样的阅读,由课文这个“点”扩散成一个较大的“面”,学生的语言积累不断增加,领悟力也不断提高。
3、拓展课外阅读的渠道。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时代,应让学生明白要通过各种媒介接受大量信息,我们的课外阅读也不能限于书本。除了班级图书角里的书籍和学生订阅的杂志以外,还可以学会用各种途径进行广泛阅读。虽然没有上网阅读的条件,电视中一些优秀的栏目等也是获取知识的好渠道。
三、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做读书笔记等。这样学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开展读书评比。
小学生情趣不稳定。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
我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小作家》擂主大比拼”等活动。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很好的贯彻了我县“大读写”工程的要求,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开创了一个开放式的大语文学习氛围,同时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体验,使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为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铺平了道路。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出版社
3、《小学语文教师》上海出版社2003年第二期
4、张志伟《农村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浙江教育科学2001年第6期。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2【内容提要】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有:朗读的时间不足;朗读的目的不够明确;朗重读轻阅,只读不思。为此可以采用下列对策:保证朗读时间,让学生多读;阐明朗读意义,让学生愿读;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乐读;指导朗读方法,让学生会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对策农村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通过朗读,学生可以从篇章中领会文章的主旨、思想、意蕴,既受到了熏陶感染,又锻炼了用语音描摹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朗读可以检验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感情倾向和认识水平。但是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往往成为课堂的匆匆过客,存在着朗读时间不足、朗读目的不够明确、朗读对象不广、朗读指导方式单调等一系列问题。
一、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朗读的时间不足。
教师往往怕完不成教学任务,以讲代读。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不足5分钟,朗读训练往往是如雁掠过,许多教师在学生还未彻底读完、读通的情形下,就匆匆进入下一教学环节,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种外在形式。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二)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有些课堂上教师让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学生读了女学生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三)重读轻阅,只读不思
阅读情感是建立在读者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在“以读为本”的强势介入下,语文课上读书的时间多了,阅读量也大了,但不知不觉又陷入一种新的误区:重读轻阅,只读不思,力求课堂亮点的生成。教师常常不遗余力,采用个别读、轻读、对读、轮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唯独缺少对文本内容的咀嚼、敲打。因此,学生的读书仅是在语言文字表面滑行,游离于文本之外,难以切近语言,治静于文本深处,朗读自然成了一种摆设,抑或是包装课堂的一种行头。
二、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对策
(一)保证朗读时间,让学生多读。
“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唤。这就是说要想学生学会朗读,首先要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的读。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且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且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华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二)阐明朗读意义,让学生愿读。
首先让学生知道,学习语言首先要有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更高的层次便是创造。“积累——模仿——创造”是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读者理解得深透并受到感染,就如同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替作者说这番话一样。因此,文章一旦被高声诵读,就会变得好懂和易解,这就是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还可以使我们了解词句的各种结构,掌握词句的节奏。一篇词汇丰富、语言精彩的文章,如果能反复朗读,达到琅琅上口,熟读成诵,书本的语言就会变成自己的话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一旦用到某些词汇、句式、表达方式时,就会涌上笔端,运用语言的能力自然会大大提高。不读书或读得不熟就很难把作者的语言学到手。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它既能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怀,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朗读的态度得到了端正,积极性也会慢慢地提高。
(三)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乐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是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儿童总是在这方面表现出某种潜在能力。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有的学生本身具备了读好课文的能力,但由于他们怕羞,不敢放开胆子去读,觉得投入地读、有感情地读是一件挺滑稽的事。有的学生则担心自己读不好,招来同学们的笑而不敢读。为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老师就要努力在班里营造一种轻松、融洽的氛围,大张旗鼓地表扬那些敢于尽情朗读的学生。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可根据课文特点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集体读、分小组读、指名读、领读、分角色读、表演朗读、比赛朗读、配乐朗读、想象朗读、展示朗读等,让学生乐读、争着读。当然,朗读要求和朗读评价都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总之,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加深学生学习的记忆力,提高学习兴趣。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虽然存在着朗读时间不足、朗读目的不够明确、朗读对象不广、朗读指导方式单调等一系列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读、愿读、乐读、会读,朗读教学一定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出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