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东师大版国标教材
华东师大版国标教材(初中数学)跟进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陵水中学
李文昌(507899)
2014年8月24-25日在海口义龙中学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李文章老师关于新课标的解读。李文章老师从新课标的特点和变化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角度作了详细精彩的解读,使参会者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一、通过学习了解到增加的主要内容有:(1)会用根号表示算术平方根.(2)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3)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4)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5)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6)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7)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8)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9)会利用基本作图完成: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10)为适当加强推理,增加了下列定理的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切线长定理等.但是,不要求运用这些定理证明其它命题.二、通过学习了解到删除的主要内容有(1)有效数字.(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3)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方程组的近似解.(4)梯形、等腰梯形的相关内容.(5)视点、视角、盲区.(6)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三、通过学习,知道了本次数学要求从“双基”变成了“四基”。既: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四、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
五、通过学习,掌握了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特点
1.重视情景创设,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尽量采取 “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扩展 ” 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景,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 在一个长 20 米、宽 10 米的矩形土地上,建造一个花园,要求种植花草的面积是整块土地面积的一半,给出你的设计。” 这是在讲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时的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设计出许多不同形状的花园(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扇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等),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新课程中的数学问题应力求源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从心中建立起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天然联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验数学的有用性与挑战性。
2.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现代教育观念----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做一做,从做中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例如,“ 字母表示数 ” 中的第一课 “a 能表示什么 ” 没有直接向学生呈现 “ 代数式 ” 的含义及相关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动手用火柴棒搭正方形,在游戏中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并用代数式表示出来。体会 “ 为什么要学习代数式 ”,“ 代数式是怎样产生的 ”,通过活动去获得代数式的基本含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又如 “ 用刀切去正方体的一个角得到的切口图形是什么? ” 这都需要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然后探究出结论。
3.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
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我想教师应该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可以分成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照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较高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例如,我曾经布置这样的作业,“ 用一张正方形纸片,你能做成一个没有盖的长方体的盒子吗?自己编一道应用题,并解答。” 在学生交的作业中,我发现平时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做盒子时非常认真,也很漂亮,尽管在所编的问题中有些错误。可成绩好的一些学生虽然解题正确,可是做出的盒子却是敷衍了事。为此,我及时表扬了制作认真的学生,同时也暗示制作不认真的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这样,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4.改变数学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例如,学习“ 生活中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 ” 后,当学生交上自己用圆规和直尺所画的精美图案时,又是对几何图形特点的感悟和对图形实用价值的领会;当学生用自己制作的七巧板拼成一幅幅图案,自取名字时,当学生知道和了解许多的数学史话、数学家的故事时,你不能不说,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5.树立新的课程观,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学中要注重书本知识向实际生活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渗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对教材内
容进行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书并非唯一的数学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善于开发其他的教学资源,它还包括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料、工具和场所,如实践活动材料、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报刊杂志等。
六、通过学习,认识到新课程教学中的 “四基 ” 与传统教学的 “ 双基 ” 的区别
我听过一些新课程的数学课,在有的数学课堂上学生非常活跃,课堂气氛也很好,甚至还有表演,我觉得这些对于学生来讲,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但是我们必需面对这样的问题,有的教师刻意追求课堂形式的 “ 活泼 ”,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实质。数学课不能忽略数学的特点,“ 双基 ” 的教学是中国的特色和传统。新课程数学教学中的“ 四基 ” 与“ 双基 ”有所不同。
1.传统教学的 “ 双基 ” 特点
传统教学的 “ 双基 ” 是以知识为本的。老师传授的是系统的基础知识,学生接受、存储的是系统的基础知识;系统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就需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近十几年来,尽管我们强调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但是这种知识为本的 “ 双基 ” 并未改变。过分强调系统性、科学性,内容庞杂、专业性强,而且脱离生活,就像搞专门研究似的。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学应试的知识、练应试的技能、培养应试的心态成了时尚,“ 双基 ” 成了升学的敲门砖。
2.新课程下的 “ 四基” 特点
新课程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需要的是学生 “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这里,在 “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 前面有个定语 “ 适应终身学习”,这就和传统教学的 “ 双基 ” 区别开来了。实施新课程,要用是否 “ 适应终身学习” 来衡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原则地说,凡是终身学习需要的,我们就要让学生学好、练好,否则就可以忽略,甚至可以暂时不学,等以后在适当的时间去学习。我们看到,新的数学课程不再有脱离生活的繁琐复杂的计算和应用题,因为它们不是终身学习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提出教学的开放性和探索性,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经验,这正是终身学习所必需的。
“ 学习” 这个词的本义不仅仅是对前人经验的继承,更是学习者自己发现、探索的实践活动。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使我们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回归 “ 学习” 的本义,让我们的学生不仅仅用接受的方式学习,更多地是在发现、探究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学习生活的知识,学习生存的技能,学习生命的意义。这也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1 世纪国际委员会提出的终身学习的内涵: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3.新课程理念下 “ 四基” 学习本身决不是单纯的学知识和练技能 任何一个学习过程总会有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价值观这些因素,任何一种学习过程中总伴随着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监控等学习策略。因此,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 “ 四基 ” 学习是不存在的。过去,我们也强调思想教育,但是往往把思想教育游离于双基的学习之外,一说到学习情感就会把它狭窄地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处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总是从怎么 “ 渗透 ” 来考虑,岂不知教学本身就包含着思想教育,一个 “ 渗透 ” 怎能包含得住?结果是学生学了数学不爱数学。我们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学学习过程和方法之类的学习策略。所以,过去的 “ 双基 ” 把学习的内容窄化了,只剩下了单纯的知识和技能。新课程是一种全面的学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我们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要求我们要整体地把握和实施三维的课程目标。因此,新课程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必须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融为一体,在同一个过程中完成,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新课程理念下要把握好数学教学的特点,实施新课程决不能忽视 “ 四基”。我们坚持实施新课标,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确立 “ 以人为本 ” 的思想,这不仅对学生有益,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都将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
2014年8月28日
第二篇: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电子教材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电
子教材
七年级上册(双击章节下载)第一章.rar 走进数学世界
第二章.rar 有理数
第三章.rar 整式的加减
第四章.rar 图形的初步认识
第五章.rar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七年级下册(双击章节下载)
第六章.rar 一元一次方程
第七章.rar 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八章.rar 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九章.rar 多边形
第十章.rar 轴对称
第十一章.rar 体验不确定现象 八年级上册(双击章节下载)第十二章.rar 数的开方 第十三章.rar 整式的乘除
第十四章.rar 勾股定理 第十五章.rar平移与旋转 第十六章.rar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八年级下册(双击章节下载)第十七章.rar 分式 第十八章.rar 函数及其图象
第十九章.rar 全等三角形
第二十章.rar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第二十一章.rar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九年级上册(双击章节下载)
第二十二章.rar 二次根式
第二十三章.rar 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四章(1).rar 图形的相似
第二十四章(2).rar 图形的相似
第二十五章.rar 解直角三角形
第二十六章.rar 随机事件的概率
九年级下册(以下为电子书 需要先装阅读器软件包如“Adobe Acrobat Reader”等)
二十七 二次函数.rar 二次函数(扫描
版)第27章二次函数.rar(word旧版本)
二十八 圆.rar圆
二十九 几何的回顾.rar 几何的回
顾几何的回顾.rar(word旧版本)三十 样本与总体.rar样本与总体a样本与总体.rar(word旧版本)
第三篇: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知识结构
全书包括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图形的相似、解直角三角形和随机事件的概率等五章内容。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及需要,采取“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与“统计与概率”三块内容交叉编排,螺旋上升的方式。教材内容的引入采取从实际情景问题入手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具有现实背景的素材,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获得数学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方法。教材内容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和机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自主探索实践,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各章内容分析
1、二次根式:本章通过学习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化简、运算等过程,掌握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的确定及二次根式的化简。在本章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掌握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利用平方运算求非负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方法等知识。二次根式是中学数学的基础内容,是学习下一章一元二次方程求根以及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求值运算中相关的内容。因此要体会二次根式的意义和运算的过程,并把它应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分类讨论、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
2、一元二次方程:本章从实际问题情境出发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进而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内容自始自终置于实际情境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在实际问题中抽象数学模型,并回到实际问题中进行解释、检验和应用的过程,体会数学的价值。本章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的基础上来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将其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完全类似,因此在学习这一章知识时要注意体会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相互转化和比较。
3、图形的相似;本章从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内容,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得出结论,认识相似图形的特征与性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似图形,认识相似图形的特征与性质,通过观察、测量、画图、推理等方法让学生探索得出结论,强调发现结论的过程,加强合情推理能力,逐步渗透一些逻辑思维方法,体现数学的理性特征。
4、解直角三角形:本章先从测量及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入手,给我们创设学习的情境,并引出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让我们认识一种新的数量关系——边角关系。在掌握了特殊三角函数及运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之后,便可以解直角三角形。在学习本章内容中要注意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所揭示的边角关系的灵活选择和变换,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扩大知识面。
5、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是统计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刻画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概率的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其中包含丰富的随机性以及随机性中有规律的辩证思想。本章内容紧密联系具体实例,深入浅出,写得通俗易懂,始终渗透着概率与统计的数学思想,在处理问题时,要求学生养成调查研究和试验的科学态度,同时要会对所得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预测、估计,会采用试验的方法来学习。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会求出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会用公式,进行化简、计算;会化简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并对同类二次根式进行辨别、并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会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2、会整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成立的条件:二次项系数不为0;会利用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和公式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并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并根
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会求成比例线段的长度;掌握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用于实践中进行测量高度、宽度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掌握相似图形的运动与坐标的关系。
4、能正确运用sinA、cosA、tanA、cotA表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的比;能利用特殊角三角函数值进行计算即相关的代数式求值问题;会运用各种关系求解直角三角形中的未知元素;会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进行求解。
5、理解事件的概率及会用树状图、列表法计算概率;会利用概率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
1、通过分类讨论、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求问题的能力。
2、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3、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第四篇:国标电子书库
国标电子书库
本图集为修编图集,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和《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进行编制,替代05MR201《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适用于新建各类城市道路的半...详细内容15MR202: 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
城市道路专业(目录)> 2类 路面(目录)
15MR202《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修编图集,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和《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等进行编制,替代05MR202《城市道...详细内容15MR203: 城市道路-人行道铺砌
城市道路专业(目录)> 2类 路面(目录)
本图集为修编图集,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和《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 169-2012进行编制,替代05MR203《城市道路—人行道铺砌》,适用于我国城镇新建、扩建和...详细内容10MR204: 城市道路-透水人行道铺设
城市道路专业(目录)> 2类 路面(目录)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为贯彻新规程的实施执行,特编制出版10MR204《城市道路-透水人行道铺设》国标图集。本图集适用于我国城镇各类新建、...详细内容15MR301: 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
城市道路专业(目录)> 3类 路基(目录)
本图集为修编图集,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和《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等进行编制,替代05MR301《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适用于城镇各类新建、...详细内容07MR402: 城市道路-装配式挡土墙
城市道路专业(目录)> 4类 附属设施(目录)
07MR402《城市道路-装配式挡土墙》国家标准设计图集适用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不大于0.20g地区城镇各类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扶壁式路肩挡土墙施工图设计。...详细内容15MR501: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
城市道路专业(目录)> 5类 无障碍设施(目录)
本图集为修编图集,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和《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等进行编制,替代05MR501《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适用于城镇各类新建和改建的...详细内容05MR602: 城市道路-安全防护设施
城市道路专业(目录)> 6类 交通设施(目录)
本图集适用于我国城市各类道路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交通安全防护设施的施工图设计。包括城市道路中央分隔带防撞护栏、防眩板、波形梁护栏、中央分隔带开口处活动护栏、跨线桥防护网、隔离栅、交通护栏、轮廓标等。依...详细内容09MR603: 城市道路-声屏障
城市道路专业(目录)> 6类 交通设施(目录)
09MR603《城市道路-声屏障》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30g)及以下地区道路、桥梁(桥梁高度≤20m)声屏障新建工程的设计、施工与安装。...详细内容10MR604-1: 城市道路-人行天桥
城市道路专业(目录)> 6类 交通设施(目录)
10MR604-1《城市道路—人行天桥》国家标准设计图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30g)及以下地区,Ⅰ~Ⅲ类场地的人行天桥施工图设计。人行天桥上部条件为简支钢箱梁,桥宽分为3....
第五篇:参考文献格式--国标
《中国文字学报》参考文献格式
一、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a.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 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b.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c.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d.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e.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f.文献起止页码。
g.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二、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 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文献类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2、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3、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 DB CP EB
4、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要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 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
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
[CP/DK]——磁盘软件 [J/OL] ——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三、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 “参考文献:”(左顶格)或 “[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照ISO 690及ISO 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 [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2]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4]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b.期刊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起止页码 [5]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
[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 [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 62-67.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 [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d.报纸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 [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e.国际、国家标准[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S]
[9]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g.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如:[1]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f.专利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 [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0]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 [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
g.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 [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1]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 [EB/OL].http://, 1998-08-16/1998-10-
[12]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 [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 [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四、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
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一般排印在该页地脚。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而注释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
谈谈科研论文的参考文献和注释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 河北邢台 054000 作为科研论文,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要有参考文献或者注释,它们是科研论文的组成部分。笔者分析了2003年第3期自然科学版的39篇初选稿,其中没有任何参考文献和注释的12篇,占全部初选稿的32.5%,50%左右的论文的参考文献著作或者教材,近期期刊论文的较少,而且有的著作也是五年以前的。有的作者虽然知道著录参考文献,但是项目不全标注混乱,或者8000字的论文参考文献多达30多条。因此,了解注释和参考文献的区别,熟悉参考文献的作用,以及标注方法和著录项目,对于提高刊物的质量和作者稿件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注释与参考文献的区别
注释,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引文出处;一类是作者对他人或自己文字的旁白,或者对引用他人文字的补充意见。注释是书籍和论文的附件,最早产生于汉代,相对于“白文”而言。习惯上,称先秦著作不加注释、音训、疏解的纯正文本叫白文本。[1]所谓“参考文献”,顾名思义,就是作者引用、转借、参照的他人的公开发表的著作、论文或者讲话等文字、音像、电子读物等资料数据。一般说来,凡是直接或见解引述别人的观点、数据、资料的都归为参考文献。注释只是作者对他人或者自己文字旁白,在论文中很少采用注释,比较多见的是著作。为了节省版面,注释的内容最好在论文正文中说明,文末不再体现注释的内容。而引用别人的文字的出处,归在参考文献的范畴,在论文的文末著录。但是,在实际的编辑中各个期刊的执行标准各有不同。有的参考文献与注释通用,有的注释与参考文献混淆不分标注。比如,有的“注释”包含这样的内容: 注释:[2] ①王彦才.美国的特许学校及其对我国公立转制学校的启示[J].江西教育科研,1999,(4).②劳凯声教授提出,在当前的社会变革过程中,各种社会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些旧的社会关系消失了,一些新的社会关系产生了…………。
从上面的例子可见,作为教育类核心期刊的《教育研究》,将注释与参考文献合在一起了。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第一条应为“参考文献”,第2条则为“注释”。换句话说,表明出处的包含著作者、论著题名、出版或发表的单位、期刊,时间或版次等内容的放在文末的文字,叫作参考文献。对正文的术语、概念、观点、资料进行补充说明和进一步解释的文字,叫作注释。
二、参考文献的作用和意义
在论文中参考文献虽然是小角色,但是它们反映了作者的治学态度,反映了论文的质量,以及作者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任何研究成果不可能凭空出世,他们都或多或少地继承了以前的科研成果。参考文献就是继承他人成果的路线图。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的作用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参考文献是评判该论文学术水平的一个依据。通过阅读作者的参考文献的作者、题目、期刊级别和出版时间就可以大致判断作者的学术查新情况,作者占据的理论高度,作者占有资料的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讲,参考文献是衡量一个稿子学术水平的显示器。如果作者采用的大多是五年以前的文献,文中和参考文献没有体现权威期刊或者专著的相关研究成果,那么可以基本判定该文的学术价值不大。我们在投票中对此稿要么投反对票要么不投票。
第二,参考文献的著录表明作者尊重他人以前的劳动成果,表明此成果与其他成果的关系。标明他认的论 著是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的体现。当前一些学术腐败的一个表现特征是不注明观点数据的来源,将别人的劳动成果据为己有。标明了参考文献则可避免这种情况。2001年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在个人研究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情况下使用作品,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某种意义上,标注参考文献有助于遏制抄袭现象。有了出处,读者可以按图索骥,督促作者独立创造,避免大段抄袭,整体移动。成果的出笼无外乎继承与超越。参考文献的标注可以使读者本地了解继承了前人的什么,超越了前人的什么,批判了他人什么。
第三,供作者进一步查阅有关的资料。由于现在的资料日以万计,即使穷尽一个人的所有精力,也不可能查遍所有有关的文献。何况个人的阅读量和信息量是有限的,资料来源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通过别人的参考文献是资料检索的一个方法。假如你不能标出参考文献,就失去了该文的资料性。同时,作者在引用资料和数据时可能会出现错误,标出被引用的文献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和核实原文的内容。
第四,参考文献是评价源期刊和源论文学术水平的指标。美国的著名SCI(自然科学索引)就是一种论文索引。被收录SCI的论文越多,说明这个刊物的学术水平越高。一篇论文被引用的越多,则该文的学术价值越大。如果都不注明参考文献的话,刊物的质量无法衡量,论文的含金量也无法鉴定。我们欢迎和鼓励作者采用本刊已经发表的论文作为参考文献。
三、采用参考文献的原则
有的作者深知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但是在标注过程中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当,或失则旧,或失则简。并不是所有参考的文字都要著录,也不是所有有关的文献都可以参考。在文中标注参考文献应当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标注数目要多寡适宜。标注的数目不是越多越好,也非越少越好,适度为好。我们对5000字左右的论文要求参考文献最多不能超过15个。最少不能少于2个,综述的文章出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范围内,一般要引用公开发表的文献,内刊或者内部资料、非正规讲话、大会交流论文不作为参考文献。
2.优先考虑权威性与专用性文献。一般说来,中文核心期刊和国内权威出版社发行的论著最能代表相关题目的研究水平和现状,尽可能优先选注,其次是一般期刊和出版社的著作。已成公论的权威观点和理论,不必著录。
3.引用原始文献防止转注他人引用的参考文献。如果引用他人引用的文献,最好查找原文,假如无法查找,则要注明实际出处,不能转注。一方面防止以讹传讹;另一方面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转注现象比较普遍,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最近,美国科学家一项最新统计[3],1973年发表的关于二维晶体结构的著名论文,被别的论文引用了4500次,其中重复率最高的一个错误竟然出现了78次。这表明至少78%的人在引用时都是直接照抄其他文章的参考文献。国外如此,国内更为严重,只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已。其实这是一种治学不严谨的表现。
4.引文要考虑时限性。除历史题材的论文以外,稿件应当采用最新发表的文献。根据普赖斯指数原理(Price index),要求作者尽可能引用五年以内的发表的最新文献。[4]一般引用二年前后的发表出版的文献。被引用的最近五年内的文献数量越多,普赖斯指数就越高,文献的老化程度就越低。如果普赖斯指数高于70%,可能说明本研究课题紧跟或代表了本学科当前的最高水平。被引用的最近五年内发表的文献
普赖斯指数=———————————————x100% 被引用文献总数
四、参考文献的标注和著录方法
参考文献常用的标注方法有顺序编码法和著作者姓或者姓名+发表年法。期刊上一般采有前者,而课题论证报告、开题报告、论文答辩采用后者。
1.引文要与正文的标注一一对应。为了便于读者和编辑查找和核对数据,文末参考文献应与文中的引文部分一一对应,并且正文的脚注号码应当顺延,即使以后引用了相同文献也必须重新编码,不能一码到底。有的著作采用了独立的文末或者书尾著录参考文献,科技论文一般要求标注关联参考文献。例如:……收取一定的学费制度。[2]…………成本补偿程度提高。[3] 参考文献: [2][3] 陈晓宇.中国高等学校成本分担:现状与趋势[J].教育与研究,1998,(4).2.参考文献标注位置和重复次数及作者数量。标题和摘要不得标注参考文献,同一文献引用最好不要超过三次。一般说来,同一文献(特别是专著)的不同页码,可以例外。同时,期刊论文中最好不要重复使用同一文献的同一文字。这样有利于增加文献的丰富性,也可以使读者了解作者的学术视野宽与窄。为了节省版面,出现被引用的文献作者较多时,标注第一作者,以后的作者都用“等”字代替。例如:克拉申(S.Krashen)等[9]在1983年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的“五种假设”,……。
3.专著的著录方法和期刊文献的著录方法,教育部办公厅文件《关于印发<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通知》教社政厅[2000]1号,作了详细的规定。这里只是指出投稿中常见的问题。专著的著录有的没有出版地、出版年、页码,期刊没有期号。应当包括以下几项:
专著项目:[2]作者.书籍名称[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码.例如:[2][3]李国钧,王炳照.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八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99.期刊项目:作者.文章题目[J].期刊名称,年,(期).例如:于忠海.企业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的市场价值[J].比较教育研究,2000,(3).参考文献:
[1]汪家熔.注释和核查注释[J].中国编辑,2002,(1).[2]盛冰.政府采购:探索政府与学校关系的新视角[J].教育研究,2003,(3).[3]科研人员抄袭率惊人[N].教育文摘周报,2003-01-08.[4]黄栩兵.参考文献的标注与著录[J].中国编辑,2002,(1).2003年5月15日初稿于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