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23:1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地理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地理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

第一篇:初中地理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

初中地理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

摘要:本文在阐述生态课堂内涵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方法对初中地理生态课堂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科学构建初中地理生态课堂的策略,以期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 生态课堂;教学策略

一、生态课堂内涵界定

美国教育学家威拉德?沃勒最早从生态视角研究课堂教育,并于1932年在《教育社会学》一书中提出“课堂生态学”的概念,在教育界产生了非凡影响[1]。我国对于生态课堂的研究起步较晚,1975年,台湾学者方炳林在其著作《生态环境与教育》中,阐述了教育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认为生态课堂应以生态环境这一因素为主体[2]。1990年,中国学者吴鼎福、诸文蔚在《教育生态学》一书中分析了教育,但鲜见关于生态课堂概念的科学界定。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论著可以看出,生态课堂应具有开放性、和谐性、灵活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特点[3];秉承整体关联、自然和谐、动态平衡的原则,以师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运用生态学、教育学等理论对教育的各种现象、成因进行研究,在交流合作中传授、学习和探讨知识。综上所述,本文对于生态课堂内涵的理解是:生态课堂是一种新兴教育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每一位学生意识、需要和发展,兼顾学生个性,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师生双方教与学可持续发展的课堂。

二、初中地理生态课堂现状调查

1.调查目的与对象

为了掌握初中地理生态课堂的现状特征,以日照市某中学为调查对象,进行了本次调查。首先,对初一年级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2份,有效率达94%;其次,与6位初中地理教师进行个别访谈。

2.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本次调查围绕生态课堂的内涵,分别从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师生关系、教师素养四方面设计相关问题,其中,学生问卷共12个问题,教师访谈共8个问题。对调查结果按选项进行汇总,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表1,从教学方法相关问题(问卷第1~3题和访谈第1、2题)来看,多数地理教师课堂上会选用多媒体教学,较少利用地理辅助教具,教师在课堂上普遍存在讲授时间过长,组织探究活动较少的现象;从教学环境相关问题(问卷第4~6题和访谈第3、4题)来看,学生地理学习热情一般,多数学生认为挂图、地球仪、地理模型等地理直观教具应用较少,到地理标本室或野外进行地理实践学习的机会更少,多数地理教师认为学生座位的排列方式对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有较大影响;从师生关系相关问题(问卷第7~9题和访谈第5、6题)来看,地理课堂教师都会关注学生感受和言行,对待学生和善,且多数学生也喜欢与地理教师课上互动,认为教师能比较公平地对待学生,但也有极少数学生不喜欢与地理教师沟通交流。从教学素养相关问题(问卷第10~12题和访谈第7、8题)来看,地理教师能不同程度进行教学反思,多数地理教师不满意自己目前的科研状况,大部分学生认为地理教师经常拓展课外资源,比较满意教师的教学态度,但有近一半学生不能及时掌握新学地理知识。

3.初中地理生态课堂存在问题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主要表现在辅助地理教具(地球仪、挂图、模型等)较少、教学仪器欠缺,传统授课方式依然占很大比例,合作探究教学更显得负担累累等方面;在有条件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将课本简单搬上屏幕、读屏幕内容等现象屡见不鲜,忽略了多媒体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地图展示、动画模拟等优势,使本应生动有趣的地理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从而扼杀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课堂环境有待完善。在多次地理课堂观察中发现,教室内地图、地理手抄报等地理课堂文化较少,并且学生座位普遍是传统的“秧田式”排列,虽易于教师教授知识,却不利于学生探究交流、小组讨论。地理教师也表示,学生学习氛围一般,没有动力,说明课堂环境还要提高和完善。

人际关系不太和谐。虽然多数地理教师表示能友善对待学生,但多次地理课堂观察发现,当学生出现上课迟到、打盹、小动作等问题时,教师常用罚站、抄书、打扫卫生等方式处罚学生,而不是通过沟通谈话的方式化解问题。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种强制约束只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使教师难以真正走入学生内心。由于缺乏有效沟通,使教学反馈得不到保证,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增加了师生矛盾。

教师素养亟待提升。调查发现,虽然多数学生对地理教师的教学态度比较满意,但还有近一半学生认为不能及时掌握新学地理知识,说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还不到位,课堂讲授或节奏太快、或不够深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访谈了解到初中地理教师普遍都有专业提升的愿望,但因教学任务繁重、班级事务繁琐,几乎没有精力再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从而直接阻碍了地理生态课堂构建的脚步。

三、初中地理生态课堂构建策略

1.生态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地理教师要灵活多样地创造情境和机会,引发学生求知欲,唤醒学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在地理课堂的导入环节,可用引导、启发的方式增加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可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举一反三等方式加深学生印象,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在合理利用地图、地球仪等地理教具时,充分发挥现代化多媒体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优势,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生态的课堂环境

从硬环境来看,除必备设施外,还应使地理教室环境个性化,如墙壁挂学生的地理绘画作品、教室摆放学生发明创造的地理教具模型;由于初中学生好动,地理课堂需要合作探究,因此学生座位可以从传统的“秧田型”变为“马蹄型”、“小组型”等排列方式,并定期调整座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理课堂。从软环境来看,应积极营造趣味性、参与性的地理课堂,创造良好的地理学习氛围,让教师愉悦教授、学生欣然学习,使师生双方相互合作、教学相长。

3.生态的人际氛围

教师应具有“伯乐”眼光,善于发挥“引导”作用,能够发现学生特点,注重因材施教。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阶段好动的特点,积极组织画图、拼图等地理课堂活动,有条件时也可组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地理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更便于教师了解、引导学生。寓教于乐,在有趣的活动中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对理解和尊重的需求比较强烈,教师应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多考虑学生的感受,多倾听学生的声音,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避免因缺乏有效沟通而导致师生关系僵化。

4.生态的专业素养

首先,地理教师应从生态课堂内涵出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真正落实新课标理念。其次,地理教师应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对地理案例和活动进行精选、补充,并做出必要修正,合理把握教学进度,体现教育生态智慧。最后,地理教师还应具备改良知识框架、添补养料的专业能力和拓宽教学视野、建立远大蓝图的目光,不断吸取有益能量充实自己,既做到术业有专攻、又能对其它领域涉猎了解,使教师焕发职业生命活力的同时,也使地理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 薛燕.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监控[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2):184-185.[2] 王文化,李芳蕾.生态化多模态英语课堂的构建[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4):109-112.[3] 杜亚丽.中小学生态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第二篇:初中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

初中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

所谓生态课堂,是指以实践生命价值追求,以民主管理为基础的课堂生态环境,师生多元、多向、多层次互动,启迪智慧、创造自我、发展生命的课堂教学。讲究和谐健康是生态课的基本主张,教师要深度发掘人文价值,为构建生态课堂奠基。在具体操作中,要追求教学的生活回归,体现生态课的基本属性,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化教学情境,提升生态课运行品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环境。

一、发掘人文价值,构建生态课基础

教育需要关注生命,这也是教育本质属性基本诉求。而人文教育应该是所有课堂教学的第一要旨,语文课堂教学更是人文教学的重要阵地,如果说知识学习是求真,那么人文教育就是求美、求善,语文课堂教学肩负学生情趣、情操、情感构建使命。特别是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良性化塑造。这些智慧意识的建立都需要有优良的历练契机,语文课堂恰恰能够提供这样的条件。因此,教师要提升人文教育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促生更多生命成长元素,形成生态课基础。

在学习《我的母亲》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开展一个对比活动:“我与胡适比母亲”,从生活、学习、思想成长等角度展开对比,找到异同点。学生积极投入到阅读对比之中。在成果展示时,很多学生都有触动心灵的体验。有学生说:“我的母亲和胡适的母亲一样,也很关心我的学习,平时监督我做作业,但我的母亲从来没有这样狠劲地打我。”教师总结:“母亲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同,但爱孩子的情感是相同的。胡适的母亲处于那个特定的年代,教育方式也许不是最科学的,但对孩子的真情却是炽烈的。”学生从文本学习中获得了很多知识之外的东西,这对学生思想品质塑造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追求生活回归,体现生态课属性

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回归生活,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关注生活,这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本质属性特征。将语文与学生生活联系在起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自主、开放、和谐、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如果有条件,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场景,亲眼目睹语文生命特征,亲手操作语文技能,体验生命成长过程。

学生生活体验是语文学习重要认知媒介,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生活现实出发,设计生活化特征更为鲜明的教学方案。在学习《端午节的鸭蛋》时,教师让学生讨论话题:大家熟悉哪些端午节的习俗呢?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学生大多知道我们身边的习俗,如插艾草、点雄黄、吃鸭蛋等内容。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由学生总结作者家乡过端午节的习俗。教师继续给出思考问题:作者为什么对咸鸭蛋念念不忘呢?学生思维启动,展开积极探讨,对文本主旨要义有了深刻体味:日常生活中富含生活情趣、人生真谛,只有充分感受生活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教师抓住学生生活感知,不仅探知了文本要旨,对自身生命价值培养也多了更多思考。

三、创设生动情境,升级生态课品质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种媒介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宜学习条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教学情境中的师生和谐互动形成思维情感共鸣,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生态课堂教学的重要追求。教师不妨引导学生进行实物展示、现场观察、生动讲述,或者借助多媒体,将丰富画面、精彩图片、生动视频、个性化文字、灵动动画等材料信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耳闻目睹中形成心灵触动。

在学习《吆喝》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自主阅读学习,感知课文大意,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内容是北京地区各个时期的吆喝声集锦,学生被多种多样的吆喝声所吸引。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搜集本地吆喝声,体会吆喝的特点。学生对本地吆喝声都非常熟悉,自然对讨论话题产生浓厚兴趣,课堂内吆喝声不绝于耳。教师让学生观看视频,体会北京地区的吆喝声特点,然后结合本地生活中吆喝声展开对比学习体味,从中形成生活感知。这其实就是对社会的认知实践,从中获得的成长力量自然呈现显性。

生态课不仅追求知识传授,更注重生命成长。传统教学模式化,桎梏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学生生命价值的实现。新课改大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引入生态化教育教学理念,符合学生健康成长规律。教师从培育人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人格品质塑造。这本身就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追求生态课教学,应该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共识,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陈令光,教师,现居山东临沭。

第三篇:浅析教师如何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浅析教师如何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黄州区路口中学 潘志旺

【摘要】新形势下的课堂模式给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转变,更要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工作的改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这就是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 关键作用 有效性 自主学习兴趣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学生所学的课程越来越多,地理的学习时间逐渐被减少,然而,学生受到考试的压力越来越重。因此,摆在教师面前的现实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并创建高效的地理课堂。

评价一堂地理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一、高效课堂的定义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课堂高效的问题,研究及论述颇多。但有个基本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

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

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分析

从个人角度分析认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不和谐的原因造成的。

1.“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上课时“说的说,听的听”。因此,课堂气氛沉闷。有的教师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随意更换内容,总想迎合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知半解,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低效。

(2)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折射到教学中势必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活动,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学生缺乏对地理的体验、感受、思考和探究,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成为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智慧、天性受到扼杀,个性发展受到摧残,创新思维的形成成为泡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有的教师备课缺乏“备学生”这一环节;缺乏对教材的精选与整合;缺乏对学生地理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有的教师忽视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密度要求不足,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导致“教”与“学”不合拍。

2.“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被动;许多同学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课,对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总是漫不经心,若无其事,不肯动脑筋。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不少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更不自觉,基本不复习,本来在学校接触地理的机会少,回家又不及时复习,知识就会很快遗忘;也有同学不重视基础,学习不得法,练习、作业粗心、马虎,教师讲评了订正,结果到后来还是错,更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教师常常抱怨费了力却不见效果。

(2)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许多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态度、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的反差。通过地理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是地理学习目标极为关注的方面,而这一点在地理学习中却表现得严重不足。考试缺乏竞争意识,认为反正不会做又不愿认真复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参加考试。教师布置的作业练习马虎应付,抄袭了事,甚至不交。解题时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注意必要的解题格式。

三、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方法 1.教师要处理好角色、观念的转变

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他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极易接受。

2.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准备

紧盯教学内容是教师准备的一方面。“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备好教学对象。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3.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变化而变化。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们还应该端正一种认识――培优补差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值得我们重视。

4.教师课堂结构、知识结构的重新构建

高效课堂需要科学的学法指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应该指导学生拥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统的教学重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讲授不易打动学生,导致教学的实效性差。应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而这些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为主,以练为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都是教学的主导,以点拨启发为主,通过合适的形式使学生完全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让这种主动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课堂上学生的练习是主线,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仅起主持人的作用,环节的导入、时间的控制、争议的评价等都可能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途径。这个环节教师应当视具体情况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以练习去强化课堂的互动,并通过这种练习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以便更好地把握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

此外,高效课堂当然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合作。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不同的层次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总之,高效课堂无论是学习还是借鉴,都在于领会先行学校的精神,而不在于形式。高效课堂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体要求已经超越传统,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四、结束语

总之没有所谓最好的教师,而只有最适合特定课堂的老师;没有最好的课堂,只有最有效实现特定目标的课堂。地理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个地理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地理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及参考.[2].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袁孝亭.王向东: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地理课程改革2002.[4].吴国泉 新课改:如何实施课堂教学.[5].论投影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功能:中华论文网-地理论文 2008-04-14.[6].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7].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

第四篇:浅谈初中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

浅谈初中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

平昌县云台中学(636446)肖 太 925373381@qq.com 【摘要】:随着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的“灰色课堂”的教学模式亟待变革,倾注着更多人文关怀的,汇聚着绿色“生命流”的崭新课堂模式——“生态课堂”成为我们研讨的主要内容。初中数学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科目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课程,积极构建生态课堂有利于课堂教学中突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达到师生共赢局面。

【关键词】:课堂教学 生态课堂

学生主体

课堂学习

教学评价

0引言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创建生态文明课堂,生态的本质是生命及其整体性、开放性和共生性。以生态的眼光、态度和方法来思考和分析课堂,则课堂应该包含开放的、多样性的目的,而不是单一的、预设的目的。那么,如何构建具有“生态味”的数学课堂呢?下面就如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数学生态课堂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1、初中数学生态文明课堂的基本特征

生态化教学是近年来教育、教研工作者关注的一个热点.生态化教学就是应用生态观点,使教学系统的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相互作用、相互沟通,从而生成一个自由、文明、和谐、富有个性的学习生态环境,促进学生和谐、自主发展的教学方式.已有的研究从理论上探索了数学课堂教。

1.1生态课堂师生高度和谐的课堂

生态课堂的内涵“生态课堂”是人本主义的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协调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氛围。和谐的生态课堂讲究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衡,在教学中需要正确把握好教师、学生、环境三者

1.2数学生态课堂是高效的课堂

有效的数学学习关键在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数学教学的课堂应该是一个无时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原数学教学的真实生态面貌,把数学教学从应试教学的怪圈中解脱出来。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要适合新课程理念,构建数学生态课堂教学范式,以高效低耗,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1.3数学生态课堂是师生双边活动的文明课堂

数学生态课堂是师生以实现生命发展为价值追求,以民主效率为管理前提;从结构上看,它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

多维结构;从功能上来看,它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不断地开发潜能,开启智慧,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取得数学素养和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的学习场所;从性质来讲,它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

1.4.数学生态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课堂性

所谓生态课堂,是建立在生态理论基础上,辩证的看待课堂中人际关系,是人文意识的具体体现.中学生具体形象思维的惯性,又具有抽象逻辑思维的特质,因此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突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智能,使学生的课堂探究活动变得热烈有序且富有成效.老师动态的面对每一个学生

创设合理的课堂学习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课堂学习的情趣课前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能积极助推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比如引导学生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究,则需为学生提供一幅水文测试站某日测试水位变化的图文资料,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对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有一个初步的体验;在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时,教师应该适时地引导学生对一次函数相关性质的复习,从一次函数的一般表达形式,到一次函数图像的名称,以及由一次函数图像而确定的函数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如何变化等,有了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学生再去探究反比例函数的相关性质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创设课堂学习情境,要结合当堂的学习内容,适当地加以点拨、设疑,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境界.1.5.数学生态课堂是 “生活”的课堂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生活这个大课堂,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和挖掘蕴涵着丰富“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教学实例,重组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教育因素,使教材赋有活力和生命,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如在《正数与负数》的教学中,我并没有沿用课本中的方法,而是自己设计了如下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来探索:在班级中开设了一个模拟跳蚤市场,让学生在参与买卖物品的过程中,利用不同的记号表示清楚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这时,有学生提出:家庭、单位的收支情况也可以这样表示,这时我就因势利导,问学生:“其他类似情况也可以吗?”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周围。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契机,结合新教材特点,适时、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以及数学趣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为什么要构建中学数学生态文明课堂?

我们要为学生创设高质量的数学生态课堂就必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真正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维互动,使生态课堂系统中的各要素在不断递进式地循环变化,使生态课堂在 “平衡——失衡——新的平衡”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实现形态的更新和能量的转化、充盈,最终促进生命的成长,达到对本真生命的超越。

2.1、钻研教材,创新处理、整合教材的需要

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文本资源,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基础。它能够帮助学生把握数学本质,理解数学知识从何处来,向何处去,指引学生走向何方。但教材不可能适合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需要教师树立生态型的教材观,自觉地用生态的理念去钻研,做到既尊重教材,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日本著名数学家米山国藏曾指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钻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等,都随时随地地发挥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数学教材中,蕴藏着很多的思想方法,如:转化思想、函数思想等。因此在分析教材时,要有整体的认识,掌握教材总体思路和价值取向,理清知识脉络及各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挖掘其中所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让学生的心灵走进教材,走进生活,使教材与学生生活发生关联,促进学生在数学教学中主动追求人生经验与意义的建构,从而让教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2.2因材施教的需要

历经多年修订颁布的《新课标》、《新教材》,坚持了可高的总方向、总体思路不动摇,吸纳了传统的成功经验,同时对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修正和完善。课程基本理验的定位与用词更加合适、准确、规范,课程目标更加全面,要求更加明确,并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贴近时代要求。

2.3.新课标,呼唤课堂教学的实质改变的要求

2.3.1课程理验更加完善,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既包含了课程的内容选择,又报还了数学教育的熏陶,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改变,坚持了我国基础教育一贯强调的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

2.3.2课程目标更加全面,从“双基”到“四基”、从“两能”到“四能” 《新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四基”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抽象、推理、建模是数学学科的基本思想,蕴含于数学课程的数学思想主要方法有等量替换、数形结合、分类、转换划归、特殊与一般、类比、归纳、演绎、函数、方程、不等式、随机、抽样统计等。

2.3.3《新课标》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新课标》在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现代化社会培养公民全面素养和保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2.3.4《新课标》提出课堂实质性改变的要求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方法”。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都是学习数学重要的方式。学生应该邮局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从中感悟抽象、推理、建模的思想,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由此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质性改变。

3.构造的是自然和谐 充满关爱的环境生态课堂

生态课堂是有利于师生交往、师生间关系处于平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课堂;所谓生态课堂,是建立在生态理论基础上,辩证的看待课堂中人际关系,是人文意识的具体体现.生态课堂是有利于师生交往、师生间关系处于平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课堂。

3.1.课堂引入——创设现实的、生动的教学情境具有生态文明

生态课堂应是民主平等的课堂,是宽松和谐的课堂。实践告诉我们:课堂的引入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知识,体验和理解知识,感受知识的魅力,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这更是《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教学理念。

唐代诗人王维在《使至塞上》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句描述了一幅空阔、荒寂的塞外黄昏景象。在数学生态课堂上,那荒芜人烟的戈壁就是一个平面,而那从地面升起的直上云霄的烟气柱就是垂直于平面的直线,“长河落日圆”则形象地反映了直线与圆从相离到相切直到相交的过程,学生在感受着千年名句描述的塞外风光的同时,从感性上认识了这样两种位置关系,同时也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3.2.建立平等的、民主的、讨论式生态课题

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既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具有现代意识地一种探究式的生态教学方式。在数学生态课堂中,作为独立交往的主体师生之间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种平等,不仅包括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包括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教师要相信、理解、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深刻领悟学生心灵世界的广袤和深邃,理解、原谅学生的失误,真正赋予他们平等的权利,从而打造一个平等、民主、宽容的心灵家园。在这里,学生每时每刻都体验着环境的和谐、享受着人与人的关爱,自由地放飞思想和灵魂,才能大胆地讨论。

3.3.构建和谐、多元的评价环境

生态课堂的主体是具有生命个性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是多元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多元的个体需要依靠多元的评价目标才能促进自我的发展,获得向上的动力。因此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重视对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3.1评价内容——多元广角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要有机的整合,因此在评价实践中,教师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又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3.3.2 评价策略——多样融合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应是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融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以学生评价为主;统一性评价与分层评价相结合,以分层评价为主;批评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单一性与多样性评价相结合,以多样性评价为主;结论性评价与建议性评价相结合,以建议性评价为主;即时性评价与延时性评价相结合,以延时性评价为主等。

3.3.3评价主体——双向互动

为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自省作用,应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学生个人与小组、学生与教师等可进行自评、互评。除老师评价外,还可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小组评、写学习反思等。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成效。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能力,又可以培养其探索问题、发散思维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3.3 评价过程——动态发展

学生的学习实际上包括了过程和结果两部分,因此,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应该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最后的收获两部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我们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因此,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进行整合,使评价过程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从多个角度,以公正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在对数学教学过程的评价中,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并适当地辅助于终结性评价,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有更实际的价值。

4.生态课堂——构筑场域,整体提升

课堂是学生作为主体的精神交流场所,而不是可怕的“现代精神地狱”;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启动其自由天性、展现其多彩自我的舞台,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知识加工场,是文明的育人主战场,生态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它关注人性,突出发展正所谓生态课堂,是建立在生态理论基础上,辩证的看待课堂中人际关系,是人文意识的具体体现。

4.1 实现生态课堂——创设好问题情景

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活动,也就谈不上活动的过程。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是生态课堂补课缺少的环节,它既体现教学目标,又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还要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了实现生态课堂,问题的情景内容要与课堂教学中心和重点紧密联系,选择的问题要有启发性、探究性、开放性,而不是对答如流的假问题和家交流,也不是要搞成按部就班程序操作,更不能是吓学生的高深问题。

4.2 解题训练——重复与失误、强化与反馈形成促进积极学习,防止校级学习的生态课堂

行为主义学派美国性理学家桑代克设计追典型的“报开门”实验,他认为“刺激”与“反应”的联结需多次重复才得以保持。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在数学中,才能比仅仅掌握一些知识要重要得多,而数学才能就是解题能力——不仅能解决普通的问题,而且能解决需要某种程度的独立思考、判断力、独创性和想象力的问题”他更是强调指出“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学习

当学生面临一个问题时,他首先是观察,对面临的问题的类型进行辨别、再认与分类。是一个“一看(观察问题)、二判(判别问题的类型)、三选(选择方法)、四求(求得答案)”的过程,充满了思考、探索、尝试等活动。因此我们要在不同的训练阶段合理地安排题量与题目难度的层次,从而将进行这些智力活动的权利还给学生,培养他们将技能训练中所获得的经验进行迁移能力。

4.3、解题反思——让学生在探索的轨迹上总结提升

数学生态课堂倡导在回顾中凝炼、在反思中提升。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高中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自我调整,即坚持反思性数学学习,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而目前数学教学中最薄弱的正是数学的反思性学习这一环节,因此数学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4.3.1反思题意,有的放矢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思维活动是否严谨,看看思维是否紧凑,思路是否清晰、严密,是否出现了偏差,是否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是否注意了题中的隐含条件等等。

4.3.2反思错误,亡羊补牢 老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教会学生注意对解题结果进行反思,看看这个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满足已知条件等等。这样的反思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概念的本质属性,也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优化。因此为了巩固反思的成效,提高学习数学的成效,可以让学生建立一本错题集,经常看看反思。

4.3.3反思方法,事半功倍 即要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所使用的方法、技能是否有广泛应用的价值?如果适当地改变题目的条件和结论,问题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等等。教师在教学时,在提问、举例、讲评数学问题时,要倡导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通解通法的训练,特别是一题多变,现在的高考题有很多是来源于课本,有时例题变过来的有的是习题变过来的,因此对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进行反思尤为重要,让学生在平时的作业中养成这种习惯,养成多角度分析数学问题的习惯。

总之,数学生态课堂与学生生命发展是一个寓意深远的话题,是一个令人遐想的世界,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它是一份体现教育人和被教育人生命历程的见证,在数学生态课堂的教育实践中不仅使知识技能融入了学生的生命个体,而且数学思维得到了发展,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渗透,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辩证唯物意识进一步增强,使学生数学素养与生命质量得到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一版.2..许芬英.新课标,呼唤课堂教学的实质性改变[J].中学教研(数学)。浙江师范大学主办2012.(4):1-5 3.潘

勇、李秋明.-数学“过程”教学认识和实践[J].数学通报.中国数学会·北京师范大学主办2012(6)14-17.21 4.丁周卫.浅谈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东中网.教研经纬.论文集锦.2008.2.28 5.吴卫国.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数学有效教学[J].数学教学.华东师范大学2012(6)封二1.3

第五篇: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研修总结

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研修总结

达仁初级中学 黄小霞

伴随着初中地理教学课堂的不断改革,虽然中学地理一直为“副科”,但由于学科内容主要是反映通俗易懂的生活实际,故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初中地理不被纳入中考范畴,受开课时数的限制,地理课堂上师生交流的时间不多,这就迫使教师想方设法去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以最佳的策略在短短的40分钟内完成好师生互动,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本人在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粗浅的做法是:

一、注重教材的解读

初中地理教材的内容编排有它内在的科学的联系,需要我们教师仔细去理解。在授课之前,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该科教学大纲,认真解读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法,精心编写教案,实施教学,从而圆满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材解读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

在解读教材过程中,教师经常要仔细琢磨“教什么”,“怎样教”,“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在联系”,“教学的目的要求”以及“教材的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关键及蕴含的思想方法、德育因素”等问题。所以说,教材解读又是教师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并逐步达到驾驭教材的重要途径。教材解读既关系到教,也关系到学,意义重大而深远。因此在解读教材时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四点:

1、正确识别教材的内容;

2、把握知识、技能的要点或知识点;

3、理解教材编写的思路与内容的逻辑关系;

4、明确教材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注重学情的分析

本着课堂高效的原则,地理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了上好地理课,课前教师应该了解的至少有班级学生资源、年级教师资源和社会新闻时事资源。

1、掌握学生的班级特点、区域特点

不同学校的生源质量不同,教学终端的目标不同,教育教学方法也不一样。就算是同一所学校由于班科搭配的原因,班级学习风气,班级目标导向也有差异。因此不同的班级特点决定着不同的授课方式。再则,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学生感受的社会知识储备也有所不同。主城区的学生、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农村中学的学生三者之间因家庭原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城市区域地理和乡村地理的感受各有侧重。教师在授课前务必掌握这一地理信息。调查当地学生的主要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同班级的群体有其主要的兴趣方向。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兴趣点后充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断扩展深化这些兴趣点,就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另外,教师有意识地以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地理教学方式让学生发现并建立一些兴趣点,这样,学生的稳固、长久的兴趣就上升为维系地理学习的长久动力。调查不同的学科知识安排进度

在初中文化学科体系中在知识内容上有关联。特别是语文、政治、英语、历史、生物、物理这些学科和地理的局部联系较多。如果教师在地理课堂有意识地拓展同期学过的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这就既培养了学生的知识链接能力,又能反映地理综合学科的部分特色。调查搜集当今的时事要闻

学生的学习积累中所得到的地理知识比例大体是这样的情况:地理课堂上的理性知识占80%,课外的感性知识占80%。而地理学习需要大量的感性知识作为支撑。我们这就需要让学生建立一个敏锐的大脑。学生通过上网、看电视、读报纸、看杂志等多种媒介了解社会时事要闻,扩充知识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进行点评。另外在课前三分钟给学生发言的机会,扩大影响,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也让广大学生关心生活中的地理,印证生活离不开地理知识,地理的现象与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的道理。这样建立起开放性的课堂学习系统后,师生教学相长的准备工作就初步完成。

三、课前扎实做好教学设计

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学生上好地理课的关键,也是教师运用最佳策略的智慧结晶。在设计教案时教师要注意突破三点:

1、目标性——教师授课目标应清晰。在每堂地理课堂上师生需要完成哪些教学目标,怎样完成教学目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吃透教材,考虑好每段小结,在学生每个阶段的活动之后能够给予学生一个简洁、精辟、深刻的评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其产生认识上的飞跃,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佳状态,利于教与学的稳定平衡。相反,如果教师事先不作认真的准备,对教学理解不深不透,讲述时则含混不清,层次不明,繁琐不切要害,使学生摸不着头脑,就会使教学过程偏离原定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系统趋向于不稳定状态,导致教学的混乱和失败。

2、针对性——首先教学内容是面向全体,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教师应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了解学生容易在什么地方出问题,对教学的这些关键点,教师应提前构思好教学方案,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渡过难关。当然这也是教师在学生以往反馈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什么一般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道理也就在这里。其次,教育全体学生,但要针对最大群体的学生,这样以牵前引后,扩大学生吸收面。在教学人数比例过多的前提下,课堂40分钟的分配应突出学生整群中的最大群体。从初步实践来看,这样的收效最大。

3、高效性——课堂40分钟时间里应高效地达到或接近目标。要达到高效性就意味着要最大化地利用好时间成本。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们在想学的前提下,潜意识里计算着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消化最多的知识;或者是在知识一定的情况下,怎样利用最少的时间。这种时间利用的效用都体现着高效性。如果教师没有合理的安排,多出的时间他们会按照自己的习惯来消费。所以,教师教学要想体现出高效性,关键在于如何扩充知识容量或者如何扩展思维的空间。在一般情况下,这两者应相互协调为宜。

四、注重课堂教学的优化

教学的关键在课堂,课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战场。而课堂也是师生思维火花的交融之地。

要实现思维的交融,首先教师要修炼精湛的语言。知识的传授,师生的交流都是通过语言来传达的,从某种意义讲,教师语言能力的高低可以决定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大小。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提高教学语言应用能力,尽可能多的使用风趣、生动、幽默的语言,还可以采用特殊地理语言,如地理谜语、谚语、成语、别称、诗歌、歌曲等。只有吸引了学生,知识流才能进入学生的头脑,思路才能打开。其次,开展多种途径的教学方式,建立多形式的信息交换平台,学生思路才能通畅。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启发式谈话、自学、提问、师生讨论,要求学生回答或绘画地图,以及巡视课堂作业,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保证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信息交换的畅通;同时还包括在教学中促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包括旧有知识,其它学科知识以及社会实践知识等)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大脑中各子系统所储备的信息联系起来。这对于学生学习进步是有重要意义的。再则,提醒或强化学生在40分钟内完成知识过手。由于地理评价目前只是笔试成绩,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好的记忆力也不如正确的笔记记得正确。所以教师应培养学具备在最短的时间记好笔记的能力。另外,在记笔记的基础上,调动五官刺激大脑,该用眼睛定位置的注意观察与比较;该用嘴巴大声读的做到朗朗上口,该用耳朵听的做到声声如耳的地步。在这种高要求之下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拓展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提问,要求学生答疑,教师最后补充解答总结。特别是每堂课中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智慧的闪光点进行放大,鼓励学生参与自评与相互评价。比如说学生的提问好在哪里,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就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受到同学的尊重与赞扬。这是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培养了除笔试能力外最易被忽略的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了地理能准确完整地说的出来,这是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重点,也是真正意义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快捷方式。

五、注重学生评价的多样化

地理学习的评价应注重多途径收集信息,准确反映学生地理学习的结果及过程,激励学生有效地学习,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评价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要符合诊断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目的。丰富准确的评价信息是评价的基础。

六、注重课后教学反思

在每节课后,我都坚持写好教学反思。通过写教学反思,让我获取本节课的得失,也更进一步的了解学生的掌握知识程度。

下载初中地理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地理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浅谈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转变观念,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二、合理整合教材,促进探究学习的开展 三、创设课堂情境,活化课堂教学 1.精彩导入,激发学生学......

    浅谈如何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共五则范文)

    浅谈如何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摘要: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初中地理教学应当突破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教学方式。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课......

    构建生态音乐课堂

    构建生态音乐课堂,创造和谐生命乐园近年来,自然生态平衡、生态和谐已成为全球化共识的当代人类主题。这种自然的生态概念移植、借用到教育领域,就形成了“教育生态”的这一理......

    构建生态课堂研究方案

    构建生态课堂研究方案 一、问题提出 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就像栽培植物那样,是让植物自然生长,而不是像工业生产,用模具去铸造成批的产品或机械零......

    构建高效和谐课堂 促进初中地理教学

    构建高效和谐的地理课堂,优化教学过程 玉泉二中 张丽文 某教育家说过:“21世纪将是创新能力教育的春天。”其实,能不能有效地培养地理创新能力才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思考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思考 武汉市洪山区青菱学校熊传志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老师们越来越认识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效,而且应该高效。高效课堂的达成,受制于多种......

    初中地理课堂情境体验教学的策略

    初中地理课堂情境体验教学的策略 随着教育的改革,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更加侧重情境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改革中,以情境教学作为多种教学方法中的首要之选,在日常生活......

    有效生态课堂构建月

    “有效生态课堂”构建月活动方案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贯彻落实教育局在全市中学开展实施“有效生态课堂”实验研究,提升教育质量。根据我校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