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试卷一

时间:2019-05-12 23:0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程与教学论试卷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程与教学论试卷一》。

第一篇:课程与教学论试卷一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B)

A、《雄辩术原理》

B、《礼记,学论》 C、《礼记,内则》

D、《礼记,王制》

2、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C)

A、《普通教育学》

B、《教学与发展》

C、《大教学论》

D、《民主主义与教育》

3、美国学者(C)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A 杜威 B 布鲁纳 C 博比特 D泰勒

14、(A)年学制标志着现代课程的开始

A 1912 B 1896 C 1914 D1922

4、西方古代主导的课程—“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 音乐、天文和(D)

A 代数 B 比喻 C 会意 D 几何

5、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编制方法,一般分前言、(B)、实施建议、附录等四部分组成。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教学功能

D、教学模式

6、制约教学手段现代化最现实的社会因素是(D)

A、技术的发展

B、政治因素 C、文化因素

D、经济因素

7、各科学要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形成互动的关系,这一原则体现了选择小学课程内容应具有的(B)原则。

A、基础性

B、实用性

C、时代性

D、综合性

8、(A)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内在评价

9根据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可以把评价分为(B)

A.A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B.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

C自评价与他评价

D.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

10、.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A)支配。

A.技术理性

B.实践理性 C.解放理性

D.理论理性

11、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D)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主体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

12、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D)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13、程序教学法的代表人物是著名心理学家(B)

A布鲁纳

B斯金纳

C沙塔洛夫

D仲衡

14、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

15、课程评价的功能有哪些(B)

A、定向规范功能、诊断鉴定功能、激励改进功能

B、导向规范功能、诊断鉴定功能、激励改进功能 C、导向规范功能、诊断鉴定功能、分析改进功能 D、导向规范功能、诊断筛选功能、分析改进功能

16、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主要区别是(A)

A、指导作用和灵活性不同

B、指导作用和性质不同 C、方向和性质不同

D、方向和灵活性不同

17、下面哪一项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关键(D)A、备课

B、课外辅导 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上课

18、下列哪些不是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D)

A整体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 灵活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9、以“儿童中心”和“从做中学”为基础构建了他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的是(A)A杜威 B 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苏格拉底

20、就教学模式构建的重心而言,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B)

A由单一的多样 B由单维构建到整体构建 C由刻板到灵活 D有被动性到主动性

21、教学方法的分类不包括(C)

A直观性教学方法 B实践性教学方法 C引导性教学方法 D研究性教学方法

22、运用研究法的关键是教师要(D)

A善于提问 B做好谈话后总结工作C运用启发性谈话 D 设计好问题

23、(A)原则是选择教学手段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要求

A 教学最优原则B健康和安全原则 C经济性原则D综合性原则

24、当前渗透到教学领域并影响到教学方式变革的新技术主要有(C)A多媒体技术、网络通用技术、虚拟技术和智能处理技术 B 多媒体设计技术、虚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C多媒体技术、网络通用技术、虚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D 多媒体设计技术、虚拟技术和智能处理技术

25、一种观点认为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研究的焦点是实践中发生变革的程度和影响变革的因素。这种观点是美国学者(D)课程论专家的观点 A菲吕马克B麦克米伦

C夸美纽斯D富兰

26、美国课程专家(A)总结了三种课程实施策略,即自上而下策略、自下而上策略和自中而上策略

A麦克尼尔

B泰勒C 杜威 D博比特

27、下面那个教育家认为迅速愉快和彻底是教学成功的标志和基本要求。(A)A夸美纽斯B泰勒C杜威D斯宾塞

28、优化教育的一般标准不包括(D)

A个人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 B真善美的过程标准

C高效率标准,即合理投入下的效益最优化 D教学模式的优化

29、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A)

A、现象、问题、规律

B、过程、方法、手段

C、现象、方法、手段

D、过程、规律、问题 30、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A)

A、知识、学生、社会

B、学科、内容、科目

C、教师、学生、内容

D、方法、目的、内容

31、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A)

A、忠实、适应、得过且过、创生

B、混合、创生、灵活

C、适应、混合、得过且过

D、忠实、灵活、创生

32、被认为是最早使用“校本课程开发”的两个人是(C)

A、杜威 泰勒

B、斯宾塞 舒伯特

C、菲吕马克 麦克米伦

D、菲吕马克 泰勒

33、教学目标的功能不包括(D)

A、导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标准功能

D、认知功能

34、实践性课程提倡的课程开发方法是(B)

A、决策

B、审议

C、理解

D、建构

35、被认为是现代课程的奠基者、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是(D)

A、博比特

B、查特斯

C、哈里斯

D、泰勒

36、“非指导教学”模式的创立者是(C)

A、斯金纳

B、赞可夫

C、罗杰斯

D、布鲁纳

37、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中(C)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向学生提问题,要求学生回答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练习法

38、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不包括(C)

A、学习者的需要

B、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

C、学生的知识经验

D、学科的发展

39、课程评价的功能具体表现在(D)

A、导向规范功能

B、诊断鉴定功能

C、激励改进功能

D、以上三者

40、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制约教学手段选择和使用的因素的是(B)

A、教学任务和目标

B、社会因素

C、经济因素

D、学习者因素

15、制约教学手段选择和使用的各种因素中(A)以有效发挥教学手段为目的A、教学任务和目标

B、学习者因素

C、教师因素

D、其他因素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判断说明题

1、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目的。

答:错,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指导作用不同,灵活性不同。

2、现代课程与古代课程没有什么区别 答:错。

现代课程区别于古代课程的主要特征是:第一,从内容上看,自然科学进入了现代课程体系并取得了合法的地位。第二,在内容的进程安排上,纵向上增强了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连贯性,横向上加强了多学科之间的协调性。第三,从课程的性质上看,民主化、民族化、科学化是现代课程的显著特征。第四,从课程实施看,形式越来越多样,课堂上的活动丰富了,课外拓展活动也受到重视,教科书的编写也越来越科学合理。

3、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是一样的 答:错。

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学方式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技术,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具体动作。因此,教学方法是教学方式的上位概念,任何一种方法都可分解为各种教学方式。

4、课堂教学是各国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正确)

5、课程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他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思想、情感和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错误,把课程改为课程内容)

三、简答题

1、影响课程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课程发展的因素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有:(1)社会对课程发展的影响(2)儿童对课程发展的影响;(3)知识对课程发展的影响 影响课程发展的内部因素有:(1)学制;(2)课程传统;(3)课程理论;(4)课程自身发展的否定规律。

2、优化教学大纲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答:(1)遵循教学规律;(2)开展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3)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

3、什么是教学组织形式? 答: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4、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教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读书指导法 练习法 实习法 实验法 演示法 参观法 研究法

5、什么是课程目标?有何价值取向及形式取向?

答: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

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有: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类型有:普遍性目标、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四、论述题。

1、班级授课组织有哪些不足?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改进?

答:不足:容易走向效率驱动、控制本位的极端;容易走向一刀切、划一主义;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一定的限制;容易导致书本知识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养成。如何改进:(略)

6、课程与教学目标有哪些基本来源?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答:来源一:学习者的需要。确定当代社会生活需要时刻注意不要漠视学习者需要的个性差异,不能把成人认为的学习者需要等同于学习者自己的需要。

来源二:当代社会生活用品需要。确定当代社会生活需要时刻注意三条原则:(1)民主性;(2)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3)教育先行。

来源三:学科的发展。将学科发展确定为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来源需要理清以下问题:(1)知识的价值是什么?(2)什么知识最有价值?(3)谁也没有想到知识最有价值? 五.材料分析题。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多次提到综合课程问题。如“改变课程结构地于强调学科本、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门类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请结合实际分析要我国为什么要倡导综合课程?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应怎样落实综合课程。

答:为什么倡导综合课程: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而我国长期以来具有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情况;学生的发展与当代生活息息相关,而我为的学生往往与社会生活相脱节;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而我国的学生整合知识经验的能力不够强。

怎样落实综合课程:确定作为综合课程组织核心的主题、问题和概念的选择标准;教师与行政人员要对综合课程进行恰当规划与合作;开发综合课程评估形式;建立单一学科知识与跨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师培训计划。

第二篇: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一)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D)1.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美国发生的_________

A.经济危机

B.八年研究

C.科学测验运动

D.社会效率运动

(D)2.美国教育学者_________的著作出版是独立课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A.泰勒

B.查特斯

C.布鲁纳

D.博比特

(A)3.作为课程成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标志的著作是_________ A.《课程》 B.《什么是课程》 C.《怎样编制课程》 D.《课程理论》(B)4.博比特在1924年出版_________

A.《课程》

B.《怎样编制课程》

C.《成绩测验的编制》

D.《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5.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可称为_________

A.过程分析 动分析

C.目标分析

D.工作分析

(A)6.美国著名课程专家__________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A.泰勒

B.查特斯

C.布鲁纳

D.博比特(D)7.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价值取向是__________

A.学生兴趣

B.学科兴趣

C.实践兴趣

D.技术兴趣(D)8.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是

A.泰勒

B.费尼克斯

C.布鲁纳

D.施瓦布(C)9.“教师作为研究者”是________提出的著名观点。

A.泰勒

B.施瓦布

C.斯腾豪斯

D.吉鲁

(B)10.在西方,________最早提出了“课程”这个概念。

A.卢梭

B.斯宾塞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A)11.杜威创造性地确立了四个教育哲学命题,下面哪一项的叙述不准确?

A.生活即教育

B.教育即经验的连续改造 C.教育是社会的过程

D.教育即生长

(C)12.实践性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

A.实践

B.调查

C.审议

D.实验

(A)13.从本质上看,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是对_______的追求。A.实践理性

B.学术理性

C.技术理性

D经验理性.(B)14._______是“概念重建主义”的代表。

A.博比特

B.吉鲁

C.施瓦布 D.查特斯

(C)15.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是对_________的追求。

A.技术兴趣

B.实践兴趣

C.解放兴趣

D.都不对(C)16.在教育史上,首位倡导教学论的教育家是________

A.泰勒

B.斯腾豪斯

C.拉特克

D.夸美纽斯

(A)17.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是________

A.夸美纽斯

B.拉特克

C.赫尔巴特

D.杜威

(A)18.1632年,________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

A.《大教学论》

B.《爱弥儿》

C.《普通教育学》

D.《理想国》(A)19.现代教育思想的杰出代表是________ 卢梭

B.斯宾塞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B.活(B)20.______在《爱弥儿》中明确提出了“儿童权利宣言”,确立了儿童在人类社会中的独特地位与价值。

A.赫尔巴特

B.卢梭

C.夸美纽斯

D.孟德斯鸠 填空题:

1.孔子定“六艺”以教学生,“六艺”可以被看作是我国(分科课程)的雏形。2.(博比特)和查特斯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3.(博比特)和查特斯第一次把课程开发过程本身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提出了课程开发过程的一系列基本问题。4.(泰勒)被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5.1934年,泰勒出版了《成绩测验的编制》一书,确立了其(“评价原理”)。6.1949年,(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7.1949年,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确立了其(“课程基本原理”)。8.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基本原理”统称为(“泰勒原理”)。9.学术中心课程的特征是(学术性)、专门性和结构性。

10.从本质上看,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价值取向是(实践兴趣)。11.三种典型的经验课程理论形态包括: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和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五章三节)(难度2)12.(核心)课程是处于课程体系的核心位置并具有生成力。(五章三节)(难度1)13.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包括:(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14.第四代评价把评价视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15.课程研究方法正在超越“量的研究”,走向“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的整合。(八章一节)(难度1)

三、名词解释:

.1.活动分析: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动单元的过程与方法。这种方法既是博比特教育本质观与课程本质观的体现,也反映了“泰罗主义”对课程开发领域的影响。2.课程审议:是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彼此之间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反复讨论权衡,以对这些问题获得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最终做出恰当的、一致性的课程变革的决定及相应的策略。

3.学术中心课程: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

4.教育性教学:作为知识传递过程的教学和作为善的意志之形成的道德教育是统一的。5.课程:1.课程作为学科。定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2.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定义:课程是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3.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是体验。定义: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可以回答任意一种自己赞同的解释)

四、判断题:

1.查特斯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可称为“活动分析”法。(×)改:查特斯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可称为“工作分析”法。(√)

2.贾德和桑代克的研究观点和方法为“泰勒原理”奠定了心理学基础和方法论基础。(√)3.“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八年研究”。(√)

4.杜威倡导的“主动作业”最终目的是使儿童学得快乐。(×)

改:杜威倡导的“主动作业”最终目的是使儿童的经验不断改造与持续生长。(√)5.“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是追求“实践兴趣”。(×)改:“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是追求“解放兴趣”。(√)6.杜威认为,传统的教学论在教育本质问题的认识上往往把经验的主体与经验的客体分裂开来、对立起来并片面强调一方,由此陷入“二元论”。(√)7.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是同一过程。(×)

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也内含着教师的教,这是同一过程。(√)

8.课程与教学是各自独立的部分。(×)改:课程与教学具有内在的连续性。(√)简答题:

1.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教育的本质:第一,教育是为成人生活做准备。第二,教育是促进儿童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第三,教育即生产。课程的本质: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法。对博比特而言,课程开发是一种“课程工程”,是“效率取向、控制中心”的。

2.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3.杜威的反省思维的步骤是什么?.①问题感觉; ②问题的界定; ③问题解决的假设;

④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逻辑推理; ⑤通过行动进行检验假设。

4.简述《大教学论》的基本教学原理。《大教学论》的基本教学原理为:

⑴教学以自然为鉴的原理。首先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天性、年龄、能力进行,这是一个不变的自然法则;其次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⑵兴趣与自发原理。教学的进行要尊重儿童的学习兴趣,鼓励儿童自发学习。⑶活动原理。教学要使学生躬行实践,实际从事认识、探索和改造事物的活动。⑷直观原理。教学不应从事物的语言说明开始,应从事物的观察开始。5.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八章一节)(难度2)

⑴在课程政策上,谋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

⑵在课程内容上,既引进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信息技术知识,又把学习者的“个人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 ⑶提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

⑷重视课程实施研究,重视教师进修;

⑸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水平,设立课程改革的专家咨询机构。6.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八章二节)(难度2)

(1).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的知识和经验。(2).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因而是多元的,教学过程即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六、案例分析:

1.请你结合下列案例,阐述发现性学习的特征。老鼠有决策能力吗?

教科学课的王老师在开学伊始,就给学生布置科学研究的任务,要求他们自选一个课题,用两个半月的时间独立完成全部的研究过程,课题内容不限,但必须有独立见解。小黄同学选择的课题是测试小老鼠的决策能力。他从宠物店买回一白一黄两只小老鼠,想出了一个用食物引诱老鼠钻洞的方法。他用一块硬纸板把大塑料狗笼一分为二,在硬纸板上一左一右开了两个洞,再把两个一尺长的纸筒接在洞口上。测试时,让小老鼠呆在一边,在另一边放上老鼠最爱吃的奶酪,然后测试老鼠钻过洞取得食物的时间。

他把整个测试过程分成3个阶段,每个阶段5天。第一阶段,主要是训练小老鼠钻洞。那只白色的小老鼠很机灵,每次只需十几秒钟就可以钻过纸洞,吃到食物。而那只小黄老鼠却是只实实在在的小笨蛋。它从来就没能明白,钻过洞就会别有洞天。第二阶段,主要是让老鼠知道左边的洞——此路不通,右边的洞则可以吃到食物。第三阶段是提供结论的阶段。小黄同学做实验时,手里拿着秒表,一丝不苟地记下小老鼠每次通过右边洞获取食物的时间。别看那只小黄老鼠有时会拉一两个“引体向上”,却还是那么傻乎乎地不会钻洞。而那只小白老鼠则10次之中有8到9次知道从右边的洞钻入。

测试结束,几天后小黄同学完成了他的论文,那完全是一篇正正规规的研究报告,题目是:“老鼠有决策能力吗?”他的结论令人刮目相看。他写道:“研究的结论既没有支持老鼠没有决策能力的论点,也没有支持老鼠有决策能力的论点。因为,如果老鼠有决策能力,那只白老鼠就不应该走过左边的洞。但是如果老鼠没有一点记忆力的话,那只黄老鼠也不可能多次成功地选择右边的洞。所以最后的结论是,老鼠没有做出复杂决策的能力。但它们的简单记忆和本能会影响它们做出的决策。”

……

小黄同学的研究成果在学校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获得了动物研究组的一等奖。答案:

发现学习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第一,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 第二,注重直觉思维; 第三,注重内部动机;

第四,注重信息的灵活提取。

【观点共7分,具体分析共4分。只要学生回答有道理,可酌情给分】 2.下列案例中,父亲的作法对吗?请你谈谈理由。

湖北省公安县13岁的聂愿愿在1998年的高考中,以628分的高分考取华中理工大学。整个公安县考分超过600分的只有11人,聂愿愿只比第一名645分少17分。在该县考取华中理工大学的十几位考生中,聂愿愿成绩名列第二,一入校便获得该校二等奖学金。

聂愿愿受的是他父亲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聂其文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教学计划,将12年的课程浓缩在4年内完成。他的方法突出一个“背”字,不仅要求儿子将语文、英语等课本背得滚瓜烂熟,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也要求一本一本地背诵。除了公式公理以外,还要背诵大量的例题。聂愿愿高考成功后,聂其文名声大振,他对记者侃侃而谈,表示:“我想在教学方面实践一下自己的教学思想,从学前班到高中13年,我准备用10年完成。只要我能做到这一点,我就比其它学校成功,因为我节省了3年时间。”聂其文的女儿刚刚12岁,也于4年以前退学回家,聂其文打算在她身上再做一次“神童”试验。他说:“她今年已经学到高中课程,后年让她考大学。愿愿今年考大学时,周围的人百分之百地认为他考不上,考上以后,大家又说这是一个特例。当我的第二个孩子成功以后,我的教育方法才真正有说服力,那时我要把我的教育方法总结推广。”

记者来到华中理工大学,采访了聂愿愿。当问及父亲的教育方法时,孩子毫不迟疑地回答:“爸爸的方法不好。其实他并不想这样做,主要是家里太穷了,他又自认为有学问,就自己教我。他只是拿几本教材让我背,其他什么资料都没有。爸爸每天都让我做功课,我又不想做,他动不动就打我。我对他恨得要死,每天都当家里的那堵墙是爸爸,对着打,打得手上都起了老茧。”聂愿愿接着描述了自己平时的生活情况:“我刚进高中时成绩很差,副科知识知道得很少。长江有多长,从哪里发源,在哪里入海,我都不知道。我每天早上5点40分起床,晚上12点才睡觉,现在想起来都害怕。” 父亲洋洋得意,儿子惊恐不安;父亲打算推广自己的教学方法,儿子却对父亲所谓的“方法”恨之入骨。到底谁对谁错呢?社会上众说纷纭。答案:

父亲的作法是错误的。违背义务教育法。

在教育目标上,把升学看着是学习的惟一目标。在师生关系上,父亲把儿子当成了自己的依附品。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死记硬背和体罚。

【观点共7分,具体分析共4分。只要学生回答有道理,可酌情给分】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

(二)一、选择题

(B)1.在儿童学习“公共汽车”、“出租车”、“火车”等概念的基础上,掌握“交通工具”的概念,这样的学习属于________(二章)(难度1)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归属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B)2.按照加涅的观点,学生的学习真正开始于________(二章)(难度2)动机

B.习得

C.保持

D.领会

(D)3.传统教育思想的杰出代表是______ 卢梭

B.斯宾塞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C)4.________确立了西方近代教育史上最完整的教育学体系。

A.夸美纽斯

B.拉特克

C.赫尔巴特

D.杜威

(A)5.德国教育家提出的“形式阶段”教学理论的第一个步骤是________

A.明了

B.联合 C.系统

D.方法

(C)6.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的最后一步是________

A.系统

B.联合 C.方法

D.明了

(A)7.杜威认为,经验就是人作用于环境和环境作用于人的“特殊的联合”,这种联合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

A.反省思维

B.行为

C.逻辑推理

D.教与学的过程(B)8.杜威提出的五步教学法是以______为中心。

A.活动

B.问题

C.操作

D.经验(A)9.杜威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反映的是______ 主动适应论

B.被动适应论

C.超越论

D.社会批判论(A)10.杜威以_______作为其教学理论的核心基础。

A.经验主义

B.个人主义 C.民主主义

D.操作主义(D)11.杜威毕生倡导并实施的经验课程形态是______

A.木工

B.金工

C.制造

D.主动作业(D)12.以下哪一个命题不属于杜威的教学理论?

A.教育即经验改组

B.教育即生活 C.教育即生长

D.教育即儿童天性的自然展开

(B)13.造成20世纪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认识论根源是__________

A.一元论

B.二元论

C.多元论

D.经验论(A)14.泰勒认为,为了获得恰当的教育目标,首先要对所得的教育目标进行__________

A.甄选

B.分解

C.具体化 D.综合

(B)15.为精确而清晰地陈述目标,泰勒建议使用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的“二维图标”。

A.心理行为

B.行为内容

C.意识行为

D.经验内容

(A)16.按照泰勒模式,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_________

A.确定学校应该试图达到的教育目标 B.确定哪些教育经验可以被学生接受

C.确定有效组织教育经验的途径

D.我们实现目标的评价手段

(A)17.在课程研究史上,是______开课程研究重视教师主体性的风气之先河。A.斯腾豪斯

B.布鲁纳

C.瓦根舍

D.奥苏伯尔

(B)18.过程模式是由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________提出的。泰勒

B.斯腾豪斯

C.普罗沃斯

D.斯太克

(D)19.根据斯腾豪斯的理论,教育的本质应是________

A.“教学” B.“尝试” C.“训练” D.“引导”(C)20.学科结构运动的最主要代表是________

A.泰勒

B.费尼克斯

C.布鲁纳

D.施瓦布

(C)21.不主张“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的是______(四章)(难度2)

A.要素主义

B.永恒主义

C.实用主义

D.结构主义

二、填空题

1.学术中心课程的特征是(学术性)、专门性和结构性。

2.从本质上看,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价值取向是(实践兴趣)。3.赫尔巴特的教学论是建立在其(观念心理学)体系之上的。4.赫尔巴特的观念心理学主要是围绕(“观念”)、“统觉”、(“观念团”)、“思想之环”这几个概念展开的。5.(“观念”)是赫尔巴特心理学最基本的概念,是指事物呈现于感官,在意识中留下的感觉印象,因而又称为“表象”。

6.赫尔巴特认为新观念为已经存在于意识中的旧观念所同化或吸收的过程是(“统觉”)。7.赫尔巴特认为教学的直接目的是(“多方面兴趣”)。8.(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论述了“教育性教学”的理念。9.(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四个基本问题构成著名的“泰勒原理”。(二章一节)(难度2)10.(斯腾豪斯)明确提出,教师的身份是“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学习者”。11.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建立在其(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12.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有(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和自主型教学方法。(四章二节)(难度1)13.课程组织的基本取向有:(学科取向)的课程组织、学生兴趣和发展取向的课程组织、(社会问题取向)的课程组织和混合取向的课程组织。(五章二节)(难度2)

三、名词解释:

1、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动。

2、课程开发:指决定课程的过程以及作决定时所依据的各种思想取向。

3、模式:是理论的价值取向及相应的实践操作方式的系统,是结构与功能、形式与内容的具体统一。

4、课程开发模式:是关于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及相应的操作方式的统一。

5、教学模式:是关于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及相应的操作方式的统一。

6.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三章二节)(难度1)

7.螺旋式课程:是将特定学科内容在不同学习阶段重复呈现,同时利用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的成熟性,使学科内容不断拓展与加深—螺旋式上升的一种课程。

8.随机访问教学:是指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基于不同目的、着眼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多次加以呈现,以使学习者对同一内容或问题进行多方面理解、获得多种意义的建构的一种教学模式。(四、判断题:

1、当课程与教学的价值取向定位于“解放兴趣”的时候,教师和学生就不再只是既定课程计划的实施者,而是课程开发者与教学设计者。(√)

2、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是通过对知识和教育活动的外在价值的确认,鼓励学生探索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领域,进行自由自主的活动。(×)改: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是通过对知识和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的确认,鼓励学生探索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领域,进行自由自主的活动。(√)3.发现教学就是启发式的有意义教学。(×)

改:发现教学可能是有意义教学,也可能是机械教学。(√)

4、加涅强调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外部过程的影响,强调教师对学习指导和促进作用,因此,加涅的理论常被称为“指导教学模式”。(×)

改:加涅强调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内部过程的影响,强调教师对学习指导和促进作用,因此,加涅的理论常被称为“指导教学模式”。(√)5.赞科夫认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特殊发展”。(×)改:赞科夫认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一般发展”。(√)

6.一般发展是指儿童身心的一般发展,是儿童个性整体的发展,或者说是儿童身心各个方面的发展。(√)(二章二节)(难度1)

7.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是依次包含关系。(×)

改: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分别是上位概念与下位概念的关系。(√)8.普遍性目标是一般性的宗旨或原则,不是具体的目标菜单。(√)

五、简答题:

1、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3)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4)从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虚无课程”并重。(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

2、泰勒提出的选择学习经验的原则是什么?

(1)为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既能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所蕴含的内容。

(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3)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的。(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能够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5)同样的学习经验通常会产生几种结果。

3、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是什么?(1)是学习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2)是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知识基础;

(3)是要学习的新知识本身具有逻辑意义,而不是随意编造的无意义材料。

4、赞可夫提出的教学论原则包括哪些?(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5)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5.简述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目标的内容。(三章二节)(难度2)

⑴知识。包括对特定事物和普遍事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对某一式样、结构或环境的回忆。

⑵领会。包括表明理解交流内容中所含的文字信息的各种目标、行为或者反应 ⑶应用。指在特殊情境中使用抽象概念。

⑷分析。把材料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弄清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构成方式。⑸综合,指将各种要素和组成部分组合起来,以形成一个整体。

⑹评价,为了某种目的,对观念、作品、答案、方法和资料等的价值做出判断。

这六类目标是有层次、有顺序的。知识是最低层次,是最基本的要求。其余依次是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评价为认知领域的最高层次,是前面五种目标的综合并增加了价值标准。6.分组学习有哪些特点?(五章四节)(难度2)⑴通过分组学习学生可以发展集体意识,发展作为集体一员共同地、自主地从事活动的能力; ⑵在分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能动的,尤其是成绩居于中下水平的学生,可以进行主动的、能动的学习,这可以大幅度减少同步学习中常见的学习分化现象; ⑶分组学习是学生共同地、自主地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通过它学生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六、案例分析

1、.请你阅读下列案例,谈谈你的认识。过程就是目标德国老师眼里的美术教育 市青少年宫美术班的孩子们还从来没有这样上过课:课桌被搬到室外的树荫下、没有黑板、没有规定具体的临摹对象和主题、没有限定材料和工具„„ 来自德国杜伊斯堡的莱茵艺术学校美术老师布曼·布赫洛和坎帕·亚内克是应邀来汉进行美术教育交流的。在20天的教育活动中,她们没有教孩子们任何绘画技巧,而是先和孩子一起在少年宫逛了一圈,然后告诉他们:“所有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画、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都可以用。”孩子们的作品大大出乎家长们的意料:有画太阳的、有画树木的、有画小朋友的、还有画德国老师的„„更有意思的是,随手捡来的树叶、擦手的纸巾都被孩子们利用起来。二十几个小朋友的作品没有一张重复的,再熟悉不过的少年官,在孩子的眼里竟变得如此多姿多彩。

把白纸蒙在一枚硬币上,用铅笔来回涂抹,纸上就会留下硬币的形状,这也许只能算“雕虫小技”,但德国老师却鼓励孩子们用“雕虫小技”进行创作。一开始,孩子们纷纷找家长要硬币,布赫洛女士启发孩子们:“可以利用身边的任何一件东西。”很快,钥匙、颜料盒、树叶、环形针、钮扣等等都成了孩子们得心应手的工具。看着孩子们创造出来的“蔬菜大棚”、“龙卷风”、“雪花”、“五线谱”、“麻饼”,两位德国老师连声称赞。

两位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德两国孩子的想象力、对自然、对生活的感知力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中国孩子可能缺乏自由发挥的机会。但中国孩子在技巧方面已达到了—定水平。亚内克女士告诉记者,德国孩子到12岁才开始系统学习绘画技巧,此前着重是培养他们的兴趣,因此德国孩子从入门到表现出技巧的过程可能很长。但他们有一句口号:“过程就是目标”,在兴趣培养阶段这种自由的教学方式,更容易发现个体之间的差别,看出谁更有天赋。

布赫洛女士还认为,中国的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期盼也许太高了,这样反而会抑制孩子天赋的发挥。答案:

“过程就是目标”的观点是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在著名的过程模式中解放出来的。类似于生成性目标。

目标一般是指结果,强调过程就是目标,这是一种新型的课程观。

这个目标是开放的,强调学生创造性,预先不进行精心的设计,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比较自由。

这个观点也可能产生一些片面效果。

【观点共7分,具体分析共4分。只要学生回答有道理,可酌情给分】 2.下列材料中,老师的做法违反哪些教学要求?请具体分析。

在小学低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教师正在带领学生学习“小画家”一课。该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说,冬天下雪了,大雪将整个原野都覆盖起来。清晨,小鹿、小鸡等小动物们都出来了,纷纷用自己的足或爪子在雪地上画出了美丽的图画。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以后,向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青蛙”和“蛇”没有出来?不一会儿,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说:“老师,因为青蛙和蛇没有毛衣服,怕冷,所以呆在家里没出来。”老师听了以后很不高兴,用非常严厉的口吻说:“不知道就不要乱说!”在让这个学生坐下后,老师又问全班同学:“谁知道?谁能够告诉大家正确的答案?”这时候,教室里静极了,再也没有人起来回答。看到这种情形,老师说:“我告诉你们,青蛙和蛇是冷血动物,冬天需要冬眠,所以不可能出来。这个道理等你们上初中以后就明白了。” 答案:

1.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组织教学是正确的,符合这种讨论式教学的要求;

2.学生的回答与老师的标准答案不同,老师不能一概否定,其回答有合理的成分; 3.老师在无人敢回答时,自己讲出结论的作法与讨论式教学的要求有矛盾。【观点共7分,具体分析共4分。只要学生回答有道理,可酌情给分】

第三篇:物理课程与教学论试卷

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电气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以 电气学科教学课程 为主要研究对象。

2、《电气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掌握分析和处理电气学科 教材 的基本方法,并具备一定选择教材内容、教学模式和 教学方法 的能力。

3、电气学科教学的构成视为一个系统,这个教学系统由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材(客体)三个要素组成。

4、从教学相长的观点看.教师既是知识信息的 传播者,又是知识信息的 接收者。

5、要使教学系统功能最佳,必须使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材(客体)这三者组合最佳。

6、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的最佳结合,即让学生通过电气学科教学过程,能借已已有的知识

去获取新知.并使学习成为一种 思考活动。

7、所谓“两全一化”,即面向 全体 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 全面发展,使学生具有健康活泼的个性化。

8、有目的、有计划地在不加外来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观察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这在课程与教学论中称为 科学观察。

9、通过访问、座谈和问卷方式向熟悉研究对象的当事人甚至第三者了解情况,从而了解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发现问题,这在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中称为 科学调查。

10、科学调查一般要经历准备、实施、整理、总结 这四个步骤。

11、运用人工控制某些变量,建立实验条件,对教学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称为 科学实验。

12、在运用 科学思维 方式研究教学过程时,应注意:学科理论、观察和实验自身的性质不随教师、教材编写者、时间及地点的不同而改变,而教师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教育与教学经验则可能因人而异。

13、电气学科研究所强调的能力有:观察与实验、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有自学

与 创新 能力。

14、科学实验特点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可以 纯化 研究对象,还可以 强化 研究对象。15.如果某物理现象在第一个场合出现.在第二个场合不出现,这两个场合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这条件就是该现象发生的原因,这在因果联系归纳法中称为 求异法。

16、在不同场合下考察相同的物理现象,若这些场合里只有一个共同的条件,这条件就是该现象发生的原因,这在因果联系归纳法中称为

求同法。

17、若所研究的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都存在一个共同条件,而所研究的现象不出现在另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条件,这条件就是所研究现象出现的原因,这在因果联系归纳法中称为 求同求异法。

18、为了使科学研究的成果尽可能符合客观事实,最大限度地包含客观真理,科学家们总体现出一种高尚的 情感、对科学执着的 态度,创造出的学科在许多方面体现出很高的 价值。

19、电气学科的学习与研究,要求参与者具备的 求真务实 科学态度。

20、若把学习者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等归为图式,则外部刺激(新经验)能被学习者纳入已有的图式时,就称为 同化。

21、若把学习者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等归为图式,则外部刺激(新经验)不能被学习者纳入已有的图式时,学习者从而改变、调整甚至排除原有的旧图式而建立新图式,这称为 顺应。

22、学习者对自身的学习有清醒的意识,能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脱离教师独立思考,能从书本所呈现的内容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并分析出意义,这种学习称为

自主 学习。

23、学者王坦认为 合作 学习就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成绩为奖励的教学策略体系”。

24、学生在接受新的电气学科教育之前.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与思考,对各种电气物理现象与过程的理解和认识称之为 前概念。

25、学生在学习电气学科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某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会在情境、思维习惯、处理方法等方面产生影响,称之为 迁移。

26、人们推照某种固定的思路和模式去思考问题.使自己的思考具有某种倾向性和专注性称之为 思维定势。

27、人们把从事某项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注意力归结为认识与该项活动有关的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8、人的智力因素可以归结为观察、记忆、想像、思维和 注意。

29、人的非智力可以归结为 动机、兴趣、情感、意志 和性格。

30、电气物理学习的过程从根本上讲是学生个体在与 电气物理环境 相互作用中认识电气物理世界的过程。

31、教学原则中的科学性指: 教学过程 中教学思想、内容、方法的正确、准确与先进。

32、教学原则中的实践性指:由 物理学科 特点和学生决定的教学实践;由物理与技术、物理与社会紧密联系所决定的教学实践。

33、教学原则中的趣味性指: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而且共同创设愉快的 学习情境。

34、教学原则中的全面性指:电气学科教学中.师生在认识和 做法 上要考虑周全。

35、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是: 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 和实现条件。

36、认知发现学习模式的教学过程是: 操作或阅读---诱导---再操作与练习操作或阅读

---发现---理解。

37、学习者表现出一种把新学的内容与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实质性联系的倾向;且新学习的内容能够与学生己有的 知识 结构 联系起来,称之为意义学习。

38、根据学生学习形式的不同,奥苏贝尔将学习划分为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比接受学习多一个阶段,即发现活动。

39、根据知识学习的性质的不同,奥苏贝尔将学习划分为意义学习和 机械学习。

40、若把学习者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等归为图式,则外部刺激(新经验)能被学习者纳入已有的图式时,就称为 同化。

41、若把学习者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等归为图式,则外部刺激(新经验)不能被学习者纳入已有的图式时,学习者从而改变、调整甚至排除原有的旧图式而建立新图式,这称为 顺应。

二、判断题

1、学习者已有的各式图式不适应新的外部刺激,他能动地“调节”、“改变”旧的图式,构建新的图式称同化。错

2、外部刺激被学习者纳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的过程称顺应。错

3、所谓的“自主”,就是主动地有选择地自我调节,就是自始自终积极参与,并保持认知灵活性。

4、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智能之间的不同表现出个体间的智能差异。对

5、知识与技能只有通过正迁移才能转化为能力。对

6、经验概括的水平越高,越有利于知识的负迁移。错

7、“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建构主义学习观。对

8、学习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意义。

9、教学模式是一种可以用来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材料,指导课堂或其它场合的教学计划或类型。

10、科学探索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对

11、提问为一种惩罚,或让学生尴尬的一种教学手段。错

12、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生生间、人与物、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过程。相互作用的最佳效果是教学的有序和发挥整体功能。错

13、导入、讲解、总结是课堂教学的三环节。错

14、可使客观题题目覆盖面广、取样大,能全面地考察所学习的内容。对

15、客观题能有效地测量到学生选择、组织观点的技能和某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错

16、有经验的教师往往选择明显正确的答案作为选择题的干扰项。

17、主观题给学生提供了下一个充分发挥自己阐明问题及选择解法的能力的空间,使其创造力得以表现。对

18、主观题在评分中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信度通常较高。

19、当学习者对外部刺激不能纳入原有图式时产生不平衡惑,并经历自己的思考去完成对原有图式的改变、调整甚至排除,这是一种自我调节过程。对

20、以自身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为对象,以认知活动的调节和监控为外在表现的认知.称为元认知。对

21、通过分析、对比,分清一类电气物理现象和过程主要的、本质的因素,从而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的东西,为定义(描述)概念打下基础,这是概念的巩固和深化。错

22、在形成概念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弄清概念的内涵(实质)和外延(适用范围)。对

23、电气学科规律的教学大体经过提出问题、探索规律、讨论规律和运用规律四个阶段。对

24、任何口头的说法或者手势,只要能引起学生回应或回答就是有效问题。错

25、无固定答案、存在结构缺陷,无明确解题途径的问题称为封闭性问题。错

26、对前面问题的回答进行重新说明或组织的问题是复杂性问题。错

27、在提问中更多地注意抽象概念的使用,以检查学生的答案能多大程度上适用于不同场合的问题是简单问题。错

28、由于人和工具以及环境或理论所引起实验测量的误差称绝对误差。错

29、相对误差常将小数写成分子是1的分数,称精密度等级。对

30.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均小则.其精确度高,且二者的算术和反映测量的可信度或精确度 对

三、多项选择题

1、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其行为表现为 ABD A : 注重引导学生 B : 尊重学生

C : 重视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D : 注重对学生的指导 E : 重视与同行的合作

2、电气学科教学论与以下哪些学科有直接的关系 ABE A : 教育学 B : 心理学 C : 逻辑学 D : 哲学 E : 物理学

3、电气学科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是 BCE A : 课堂气氛 B : 教师 C : 学生 D : 教学媒体 E : 电气物理世界

4、电气学科教学过程中在教与学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是 AC A : 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动性 B :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 C : 面向全体和重视个体差异 D : 学生智力水平与知识难易 E : 学生实践经验与理解知识

5、电气学科教学中要体现的基本理念是 ABCD A : 面向全体学生 B : 面向生活 C : 联系实际 D : 突出探究 E : 倡导课堂教学民主化

6、教学方法的特点有 ABCDE A : 科学性 B : 多样性 C : 综合性 D : 发展性 E : 实践性

7、关注学生兴趣和需求的教学模式有 ABC A : 成功教育教学模式 B : 创新教学模式 C : 合作教学模式 D : 反思性教学模式 E : 丰富教学模式

8、电气学科教学过程的中心是 CDE

A : 观察 B : 实验 C : 形成概念 D : 掌握规律 E : 建立电气物理知识结构

9、开设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 BCD A : 学生中心 B : 教师中心 C : 课本中心 D : 课堂中心 E : 知识中心

10、实验课教学目的在于学生以下能力的培养 ABE

A : 实验知识 B : 实验操作

C : 电气物理观念 D : 电气物理思维 E : 实验能力

11、教师的创造性人格特征有 ABCDE A : 好奇心 B : 质疑的习惯 C : 探索的习惯 D : 求异的习惯 E : 有恒心

四、单项选择题

1、电气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是 D A : 交往过程 B : 操作过程 C : 活动过程 D : 认识过程

2、属于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B A : 演示法 B : 讨论法 C : 实验法 D : 发现法

3、在加工信息时倾向于对事物独立作出判断,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C

A : 内向 B : 外向 C : 场独立 D : 场依存

4、电气学科教学过程的主要目的是 D

A : 明确物理现象 B : 形成物理概念 C : 掌握物理规律 D : 解决物理问题

5、提出“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C A : 赫尔巴特 B : 布鲁纳 C : 杜威 D : 施瓦布

6、人本主义理论提倡的有效学习方法是 C A : 研究性学习B : 探究性学习C : 有意义学习D : 合作学习

9、建构主义的早期代表是 A A : 皮亚杰 B : 苛勒 C : 罗杰斯 D : 杰根

10、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C A : 皮亚杰 B : 杜威 C : 罗杰斯 D : 杰根

五、简答题

1、简述STS思想的内涵。答: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研究简称为STS研究,科学提供知识、解决理论问题;技术提供应用知识的手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社会则要求以一定的价值观念作指导,其目的是要改变科学和技术分离,科学、技术和社会脱节的状态,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2、何谓难度?通常用哪种两种来计算试题难度?

答:难度即难易程度,它主要反映试题是否符合受测者的实际水平。表示题目难度的指标称难度指数P,通常用两种方法来计算试题难度。(1).用试题的答对率(通过率)计算难度。

(2).用某题测试的平均分x与该题的满分W之比计算难度。

3、何谓区分度?试题的区分度一般在什么范围为宜?

答:区分度指试题能否很好地将受测者的水平区分开来的重要指标,亦称鉴别指数D。一般认为0.4以上的区分度就已经很好了,而0.2一下的区分度的试题就必须改进或淘汰。

4、何谓假说?假说在建立学科理论之前起到什么作用?

答: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规律所做出的一种假定性说明,简称假说。作用:(1)使研究工作有目的,有计划。

(2)可以把科学研究工作引向深入,以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5、何谓“心理换位”? 过“换位”,谈谈你对“构成学习动机最直接、最活跃成分是学习兴趣”的理解,即从学生角度谈谈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答:在教学过程中,心理换位是指教师要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学生学习的内容,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择取有针对的最佳方案来处理问题,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动力,人作为一种生物,所有的行为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按照自己意志去行动的,而这一切都必须要有足够的动机——可能外界的压迫或者一时的发愤可以暂时充当这种动机,但是任何纯被动的行为是无法持续太久的。只有有了内在的动力——兴趣,学习的行为才能够高效地持久下去。

6、为什么说“比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

答:首先,从思想认识上来说,做事情要注定过程更重要。有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事即为过程,成事即为结果。通过过程,获取经验,方法,教训,最重要的是锻炼自己。其次,从客观事实上分析,做事情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为什么同样是失败的结果,却有着大相径庭的后人评说呢?正所谓,不以成败论英雄,不看结果只看过程。最后,做事情必然有过程,但未必都有结果。过程的不可替代性和结果对其的依赖性可以证明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7、为什么说“比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 ?

答:学会只是一个基本要求,但不是学习的目的,而会学,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就比如老师教导学生,他不会每道题都教你,但是他会教你解题的方法,掌握了某种规律,学会了方法,那碰到同类型的题目也会举一反三,也就说只有你会学了,那你也就学会了!

8、为什么说“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 ?

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了好的方法,才能学习到更多知识,会了捕鱼的方法,才能捕到更多的鱼。学习如果不能以恰当的方式学习,即使是那些经过选择的知识,也将无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所谓知识的智力价值是不会自动实现的。转变学习方式,崇尚创造,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获得个性解放,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诉求。知识不是智慧,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智慧,有效实用的东西才更具有价值。

9、为什么说教师在教学系统中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要素?

答:作为知识信息的传递者,教师可视为学习的媒体;作为教育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需要获得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的信息反馈,依反馈的信息来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时还存在教中有学、教学相长的问题,因此,教师又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所以,在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过程中,教师是不可或缺的。

10、什么叫标准化测验?编制标准化测验电气学科试卷有哪些步骤?

答:标准化测验是按系统的科学程序、具有统一的比较标准,即命题、施测、评分、分数的解释等过程都有严格的标准,从而能对误差做严格控制的考试。一般由七个步骤:(1)明确测验的目的和目标

(2)明确试题的形式

(3)制定命题计划

(4)编选题目

(5)组合试卷

(6)编制标准答案,确定评分标准

(7)规定施测指导语

六、论述题

1、试就电气学科所强调的能力,谈谈你对电气技术教育能力的思考。

2、为什么说“电气学科教学方法的讨论既涉及到教师的教法,又涉及到学生的学法”?

3、如何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

4、试述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这个论述题就靠大家自己发挥了!!)

第四篇:课程与教学论试卷二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

一,选择题

1,学术界一般认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C)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生要标志。

A.《教学论》 B.《大教论》 C.《大教学论》 D.《大教育论》

2.(C)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

A.课程 B.教学 C.课程与教学 D.教育与课程

3.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思维活动的作用,多方面展开(D)等思维活动,从而在有效思考和理解的基础下接受知识。

①分析 ②对比 ③归纳 ④概括 ⑤抽象 ⑥质疑 ⑦猜想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4.“现代教学论”是以(D)谁的教学论为代表的。

A.赫尔巴特 B.斯金纳 C.布鲁纳 D.杜威

5.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体系完整,有鲜明的学科建设意图,影响巨大,学术界常把(D)作为教育学和教育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

A.《教育学》 B.《大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6.课程就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B)的安排。A.学科 B.进程 C.科目 D.知识 7.教学内容是课程的(C)组成部分。A.基本 B.主要 C.重要 D次要

8.制定课程计划时,哪个不属于它一般要遵循的基本原则?(C)A.整体性 B.基础性C.自主性 D.开放性 9.课程标准就是指(A)课程标准。A.学科 B.科目 C.教学 D.知识 10.学科强调的是(B)。

A.分科的形式 B.知识的内容 C.知识的分类 D.分科的内容 11.世界上最早的课程(D)

A隐性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和能力课程 D.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 12我国古代学校课程(C)

A七艺 B.四经五书 C.三百千千 D.三千千千

13.我国现代课程开始的标志(A)A.1912年的课程计划 B.废除科举 C.创办新式学校 D.举办教会学校 14.按课程组织形式分类的课程类型(C)

A.知识本位课程、儿童本位课程和社会本位课程 B.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 15.影响课程发展的内部因素(B)A.知识 B.学制 C.儿童 D.社会

16、课程目标是根据------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B)A教育前景 B教育宗旨 C教学目标 D教育价值

17、根据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的观点,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主要有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A)

A普遍性目标 B意义性目标 C本质性目标 D工具性目标

18、当前,影响较大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主要有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C)

A学校 B教师 C学生 D家长

19、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需求和-----是确立课程目标的依据。(B)A人的发展 B学科的发展 C教材的编制 D课程标准的要求

20、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是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分析课程目标的-----、选择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和运用“需求评估模式”。(A)A基本来源 B基本因素 C基本目的 D基本思路

21、教学的基本要素是什么?(A)A、1)教学内容 2)学生 3)教师 B、1)教学内容 2)媒体 3)方法 C、1)教学内容 2)课程 3)环境 D、1)教学内容 2)目的 3)反馈

22、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包括:现代教学是有理论指导的教学、现代教学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以及什么?(C)A、现代教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教学形态 B、现代教学是以理论为指导的教学体系 C、现代教学是具有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

D、现代教学是追求和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完整的教学体系

23、优化教学的一般标准包括什么?(B)

A、1)社会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 2)高效率标准 3)真善美的过程标准 B、1)个人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 2)高效率标准 3)真善美的过程标准 C、1)个人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 2)高质量标准 3)真善美的过程标准 D、1)社会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 2)高质量标准 3)真善美的过程标准

24、优化教学的基本策略是?(A)A、1)遵循教学规律 2)开展教学实验与教学改革 3)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 B、1)遵循教学规律 2)开展教学实验与教学改革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C、1)遵循教学规律 2)开展教学实验与教学改革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D、1)遵循教学规律 2)开展教学实验与教学改革 3)充分发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

25、优化教学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B),从实际出发,综合治理。A、从理论出发 B、从整体出发 C、从人文为主出发 D、从教学目标出发 26以下哪一项不是教学目标所包含的功能:(D)A 导向功能 B 激励功能 C 标准功能 D 综合功能 27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遵循基本原则除了以下(D)外 A 整体性原则 B 科学性原则 C灵活性原则 D 基础性原则

28布卢姆把意识水平区分为三个领域,以下哪一个不包括在内:(D)A 认知领域 B 情感领域 C 动作技能领域 D 知识领域 29以下哪个不是教学目标的表现形式(D)

A 最终目标和直接目标 B 明显目标和隐蔽目标 C 学科教学目标 D 行为性目标 30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的主要内容不包括(D)A 知识和理解 B 运用和分析 C综合和评价 D收集和整理

31.在教学方法的分类中,以语言传递为 主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但以下(D)不属于该类。A 讲授法 B 谈话法 C 讨论法 D 练习法

32.在运用谈话法时,教师应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换言之,教师应(B)A设计好问题 B善于提问 C做好谈话后的总结工作 D注意讲授时的时间

33.发现学习法是(C)在其结构课程论中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A夸美纽斯 B沙塔洛夫 C布鲁纳 D斯金纳

34.自学辅导教学方法的操作有五步,它是(B)A讲,读,练,知,结 B启,读,练,知,结 C 启,读,练,演,结 D讲,读,练,演,结

35.以下不属于当前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的是教学方法的(D)A 启发性 B现代化 C 函变化 D传统性

36、教学组织形式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A)、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A.程序 B 思维 C 目标 D 动作

37、纵观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哪些阶段(A)

A.个别教学 班级授课制兴趣与普及 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B.个别教学 集体教学

C.班级授课制的兴趣与普及 综合教学 D.个别教学 教学组织多样化 综合教学

38、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有(A)

①班级授课制 ②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 ③复式教学 ④综合教学 ⑤多媒体教学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39、现代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C)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 C复式教学 D综合教学 40、上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C)

①目的的明确 ②内容正确 ③方法得当 ④组织得好 ⑤教学效果好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④⑤ 二,判断说明题

1.以启发式作为选择和运用教学手段方法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当前各种教学方法改革得基本趋势和所追求的主要目标。

答:正确。启发式教学特别强调:第一,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第二,确立学生为主体得教学观;第三,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和创造力等;第四,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双向和多向得信息交流和反馈;第五,强调实行教学民主。2.班级授课制是现代教育得基本形式。

答:正确。班级授课制适应了现代社会大规模培养人才得需要,体现了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是一种富有生命力得经济实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3.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是一样的概念。

答:错误。教学目标是教学母的的具体化,与教学目的的方向,性质是一致的,前者具有稳定性,后者具有灵活性。其主要区别是:第一,指导作用不同;第二,灵活性不同。

4.学科等于科目。

答:错误。学科是学术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类;科目是指教学科目。科目强调的是分科的形式,而学科则更强调只是得内容。5 课程实施就是教学。

答:错误。课程实施是整个课程改革得一个关键环节,是把新得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操作,执行和开发过程。教学是课程实施得主要途径和形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这忠实取向,适应去想和创生取向,得过且过取向等不同方式。三,简答题

1.课程内容组织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正确把握课程内容组织的不同取向;(2)处理好垂直组织与水平组织的关系;

(3)处理好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关系;(4)处理好直线式与螺旋式的关系。

2.什么是课程目标?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答: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需求和学科的发展。3.教学方法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有哪些?(1)教学方法的启发性

(2)教学方法的“探究性”和“研究化”(3)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和多样性(4)教学方法的主题化和个体化(5)教学方法的现代化(6)教学方法的函变性 4,教学手段的选择原则是什么?(1)发展性原则(2)综合性原则(3)经济性原则(4)教学最优化原则 5健康与安全原则 四,论述题

1、什么是自主性教学,试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自主性教学方法?运用它有什么积极的作

答:定义:自主性教学方法是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所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如何运用:

(1)确定适合于自主性学习的课题。(2)准备有助于自主性学习的学习手段。(3)分配适合于自主性学习的课题。(4)估计学生在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5)正确评价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与结果。积极作用:

(1)可以提高掌握知识技能的效果。(2)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3)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有

2、叙述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并分析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如何实施课程

三种取向:(1)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忠实地执行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2分);(2)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变革计划与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2分);(3)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2分)。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实施:根据回答情况酌情给分,满分为6分。

五,实例分析题

下面是—则关于上海某中学的报道:

上海某中学推出了“个性课程”体系,高中开设了选修课23门,活动课34门,初中活动课35门 除了必修课之外。将原来的选修课和活动课分化为5个层次的“个性课程”,即“讲座型”、”发展型”、”课题型”、“竞赛型”和“补缺型”。每周按文、理科及综合科开设4至5个讲座。

以社会热点和传播新信息为主,聘请专家学者担任主讲.学生可自由选择。对学有余力和有特长的学生,通过组织发展兴趣小组、导师带研究牛、强化训练等各种方式。施以个性化教育、而对个别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学业再辅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高中的学习任务。试用学过的课程理论分析这所学枚的课程。

答:正传统课程体系中,全国实行统一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使用一套统编教材。课程结构和教学要求也比较单—。学科课程为主,缺少活动课、综合课。新课程改革中非常强调课程结构的调整,强调课程结构的 1.综合性原则 2.均衡性原则 3.选择性原则

事实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开发策略,一种新的课程变革模式。

一种新的课程管理模式,作为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为学校特色的体现,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

1.完善课程体系 2.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5.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上海市这所中学的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为我们提供了一 个很好的学校课程体系范例。这所中学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学 校课程体系,把学科 课程与活动课结合起来。普通课与职业课结合起来,国家课程与学校的特色课程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 校自身的课程资料,满足不同资质、特长、发展方向的学生的需要。

第五篇:小学课程与教学论(一)

1、简述课程的涵义。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2、阐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念。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因此,无论是作为基础教育领域进行教育教学的教育工作者,还是未来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职前准教师,要使教育教学工作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消除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型的学生观、知识观、发展观和课程观。①学生观:学生是人不是物。虽然人们口头上都会将学生视为“人”,但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着将学生当成可以随意摆布的物的现象。学生作为有生命的人,与无生命的物和有生命的植物、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学生具有“未完成性”,即他们是处于成长过程中的人,在学生身上,具有丰富的潜能和巨大的可塑性,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充分发展。②发展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自古以来,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追求的理想,然而,应试教育的模式严重地限制了“发展”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谓“发展”仅仅是指通过各种考试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增加或熟练。这种专注于工具价值的发展观严重地阻碍了人的本体价值的实现,因为,人的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是内在地统一于人的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全面发展之中的。只有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内涵,即养成学生健全的个性或人格。③知识观:知识是一种认识过程。以前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是传授知识,因而,系统的知识可以说成了“课程”的代名词。知识之所以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人们认为知识是外在于人的、与人毫无关系的客观存在物,所以对于知识而言,人们唯一能够做的事情,就是“发现”,对于学校里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任务就是接受、存储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在这种知识观的指导下,学校教育必然会出现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及死记硬背的现象。现代教育观念认为:知识是一种认识过程,它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检验的。也就是说,无论是新知识的获得还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学会探究,以便为终身继续学习奠定基础。④课程观。过去的课程观认为“课程即教学的科目”,而“教学科目”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向学生传授分门别类的知识。这是一种知识本位的课程观,它使教育、课程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知识的传授无直接关系的校内外活动,往往被看作是额外的负担。而现代的教育观念认为,基础教育课程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可能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除了知识、技能之外,人类创造的所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自然存在物都可以是构成课程的素材。因此,我们只有拆除阻隔学校与社会、课程与生活之间融会贯通的高墙,才会使学生感到学习是生活的需要而不是额外的负担。

下载课程与教学论试卷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程与教学论试卷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一、二

    作业一 1、答: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

    《课程与教学论》

    高中生物新课程下探究教学的研究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张天亮 136330 2013下半年,我对“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探究性实验的实践研究”进行了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内容是高中生物课......

    课程与教学论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学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一书,把教学分成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四个主要阶段。 3.......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合称,是对课程论与教学论两个相对独立有内在关联的学科按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要求进行必要整合的产物。 课......

    课程与教学论.doc

    课程与方法论重点 第一章,课程的概述 19世纪60年代初,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一文中最早提出“curriculum(课程)”一词,意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斯宾塞就认为,......

    课程与教学论

    填空15 选择10 名词解释20 解答题30 论述题 (要明确,有解释,3个观点结合实际 ) 第一章 绪论 1、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含义和研究对象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

    《课程与教学论》

    上篇 当代课程理论与改革 第一章 当代课程基本理论的变革 一、学习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课程、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资源和课程评价的概念,理解影响课程的基本因......

    课程与教学论

    一、泰勒原理提出的理论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 泰勒原理是对其“评价原理”和“课程基本原理”的统称。不过,“课程基本原理”涵盖并发展了原先的“评价原理”,所以人们有时也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