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物理教学论文 怎样听好物理课(共5篇)

时间:2019-05-12 23:2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物理教学论文 怎样听好物理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物理教学论文 怎样听好物理课》。

第一篇: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物理教学论文 怎样听好物理课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14高三物理教学论文 怎样听好物理

奚镇澜

作为一个学生,他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听课。学生获取各门知识的信息、掌握各门知识的内容的主要渠道是听老师讲课。所以会不会听课,怎样听好课,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优劣的一个关键因素。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学生之间的相互议论,某某同学可真聪明,就上课听那么20多分钟的课,下课也没见他再学习,可成绩那么棒,要是我能有他一半聪明就好了。从这些议论就反应听好课、会听课的重要性。课堂上几十分钟的时间,往往是你课后花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也换不来的。会听课的只要充分利用这个黄金时间,就会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且还觉得特别轻松,觉得学习是特别有意思、特别愉快的事。

学生上初中之前,已经听了好几年的课了,然而,究竟如何听课,怎样才能听好课,具体到每一门课又该如何听,这个问题研究的人不多,至于每一门课的学科特点如何,每一个老师的讲课特点又怎样?就更少有人深究了。往往我们看到有这么一些学生,脑瓜挺聪明,上课又认真听讲,但是学习成绩就是不好,究其原因,就是不会听课,抓不住老师的讲课要领。

在中学阶段,很多人都感到物理这一门学科很“难”,不象别的学科那样好学,这就说明你没有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没有掌握听物理课的方法。那到底怎样才能听好物理课呢?

首先,你要知道物理学科自身的与别的学科不同的特点。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但它又不同于简单的“看”和“做”,它还得想--思考,正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况且有的现象还是蒙蔽你的),还得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我们的实验条件是让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各种物体表面滑行,实验现象是发现滑行的距离不等,而实验结论是通过抽象的理想化的思维得出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这和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不一样。所以这仅靠简单的“看”和“做”是不行的,还得仔细思考:物体已经在运动--有一个速度了,所受的摩擦阻力越小,滑行得越远,要是没有阻力呢?对,就会一直运动下去,同理,原来是静止的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它将一直保持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它虽然是以实验为基础,但它不能直接用实验加以验证。

其次,要弄清物理各种类型教材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二的电磁感应一章安排先讨论电磁感应定律后讲愣次定律,而上海教育出版社是先讲电流方向,后讲电流大小,前者是由浅入深,后者是按一个物理量的大小、方向的基本次序来讲述,各有特点,所以听课的时候就得依照课本的安排思路进行听讲。第三,知道老师上物理课的特点,知道自己如何做才能适应老师的教学,才能更好地听好课。

每个物理老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从引入新课到讲解新课,往往并不和课本完全一样。有的采用探索法、悬念法进行教学,有的喜欢用启发式提问进行,有的喜欢从讲解历史名人故事入手,有的喜欢用新闻报道,而有的更偏向于就题解题等等。有经验的老师每堂课都有自己独特的课堂设计,所以你要充分了解老师的上课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听课方法,使自己的思路随着老师的方法的变化而变化。有的老师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引入方法就比较多变,新颖、活泼,比如引入滑轮的时候用几幅幽默漫画,引入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时用学生演示实验,还有的用新闻报道和学生讨论引入等等,所以你听课的时候就得充分融入老师讲课的情境中去,让自己积极参与,让自己的情商和智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使听课取得最佳效果。在讲课过程中,为了引入一个物理概念或解释一个物理现象,1 有的物理老师喜欢用肢体语言来表演,而往往在表演的过程中解释了很多用简单的语言不能解释的物理知识,所以你不能简单地看热闹,而要和老师地思维融为一体,仔细观察、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表演,其目的是什么,我从中能发现什么,得到什么结论等等。比如,在引入静摩擦力的时候,老师用推讲桌的例子。推,没有动,为什么?有静摩擦力。再增大一点力,还是没动,为什么?有静摩擦力。再加大力,快要动了。这样通过一连串的肢体语言,不仅得到了静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而且还得到了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会听课的在老师一连串的表演中把静摩擦力的所有知识都掌握了。再比如,在讨论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时,往往速度大小很容易理解,因为匀速,所以速度大小不变,但速度方向如何呢?有的老师会用肢体语言来表演,在原地转圈,以手的指向或脸的朝向作为力的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不变,但是方向一直在变。这些事例告诉我们,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听好课的关键。

第四,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牢牢抓住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个环节,都有各自的一套方法,但不管用哪一种方法,老师的思路都是根据教材的体系,依据人们认识的客观规律而展开的,所以听课的时候就得让自己的思维活动跟着老师的思路的展开而展开,这样就能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思维方法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往往有时候能想出许多老师都没有想到的问题,这样的听课就是真正地听进去了,这就是听课的最佳效果。

我们先谈谈怎样听物理概念课,学习初中物理,掌握基本概念是关键。听课的时候要学会从老师的讲解中抓住:① 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它是怎样提出来的。② 了解概念的表达方式。③ 弄清怎样使用这一概念进行计算或解决实际问题。④ 弄懂概念应用的范围和条件。这样学习基本物理概念,就算抓住了要领。下面我们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听物理概念课。

1、将物理概念层次化

很多物理概念往往有多层含义,概念的层次化就是将其复杂的内涵分解为多个层次,让学生一层一层逐步认识,最后综合各个层次的内容,得到一个完整的定义。

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一层:物体是做直线运动(体现“直”字)

第二层: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体现“变”字)

第三层: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体现“匀”字)

综合以上三个层次,给出定义“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量均相等,这样的速度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所以不管概念分几层,也不管各层之间是平行关系还是层层递进关系,你听课的时候只要将各层的含义分开,将每一层含义弄清即可。

另外,概念的内容有轻有重,分层就应该有主有次。在听课的时候就应该注意抓住重点的反应本质属性的内容,并加以强调,区别那些非本质、容易混淆的现象。

例如:“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第一层:力的作用能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举例汽车的各种运动情况:静止→运动;运动→静止;速度逐渐变小,速度逐渐变大等等)。

第二层:力的作用能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举例汽车左转弯、右转弯;骑自行车转弯等等)。

第三层:力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也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老师讲课时肯定会重点强调第一、二层含义,因为它容易被许多非本质的现象所混淆,所以你听课的时候就得把这重点听清楚了,比如我们上面所举的例子,静止的汽车运动起来,运动的汽车静止下来都因为受到力的作用。而你如果误认为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那就错了,2 老师讲的是力改变了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所举的例子也是力引起速度大小和方向的改变,它只说明力改变了运动状态,但并不是说有力才有运动。另外,运动也不需要力来维持,没有了,物理也可以是运动的,而且还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听课的时候一定得把重点听清楚,分清主次,然后再加以深化,把所听的知识、所学的内容彻底消化了,这样就能形成清晰的新概念,这样的听课才有效果。

2、实验观察法

我们前面说过,老师在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时,有可能是通过实验引入,这就要求学生在听课的时候,要经常地观察大量地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观察地目的性、理解性、条理性和敏锐性反应了观察能力的品质,同时也反应了观察的特点,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观察能力的品质形成,但是如果这种好奇心只是停留在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上,而不是有目的、有计划、自觉的去观察,这就不利于概念的形成,所以,在听课的时候一定要把好奇心调整到观察物理事实方面来,不仅要发现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还要发现特征之间的联系。

例如:我们在水里搬东西,总觉得比出水后轻,木块在水里,一般都是浮在水面上,钢铁制成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

演示:在弹簧上挂一节废干池,弹簧伸到一定的长度,用手托干电池,发现弹簧伸长变短了。再将干电池分别浸入水和盐水中,可观察弹簧伸长的长度都比原来直接挂在弹簧上的长度小。

结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都会受到一个向上托它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这样就很自然地把浮力概念掌握了。

对物理规律而言,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它的前提条件、形成过程、物理本质和形成范围。即“四明确”:明确分清条件和结论;明确分析思路和方法;明确关键术语的内涵;明确规律的应用。这些都是听物理规律课的时候应该注意的。

物理规律与其它规律一样,只能发现,不能创生。无论通过哪一种途径发现地规律,都是与观察、实验、抽象思维、教学推理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建立,虽然是以实验为基础,但它不能直接用实验加以证明,它是实验、思维、推理和想象相结合的产物。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则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并利用数学方法总结出的客观规律。

另外,物理规律是有关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任何的一个物理规律,都是由一些概念所组成的。都课以用一些数字和测量联系起来,而且是用语言,逻辑或数学逻辑来表达概念之间的一定关系。

例如,欧姆定律是由导体、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组成的。

研究对象是导体,电流、电压、电阻是三个可测量的物理量。它表明了通过研究对象(导体)的电流和研究对象(导体)的电阻和加在研究对象(导体)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定量关系。

第三,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由于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和过程,都不是实际的客体和实际的现象,而是采用科学抽象的方法,或多或少作了一定程度的简化之后,建立的模型和理想过程;又由于物理学是实验科学,在观察和实验中,限于仪器的精密程度、操作技术的准确程度,不可避免地出现测量误差,反应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物理规律,只能近似地反应客观世界。而且物理规律总是在一定地范围内发生,所以物理规律还有一定地局限性,也就是说,物理规律总是有它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另外,学习物理基本规律,还应从反面多问几个为什么,从不同角度去加深对它的理解。例如学习电学时,有一条基本规律:“串联电路各处电流强度相等”,自己就可以反过来问问:“电流强度相等的两个电阻是否一定串联?”还可以问:“电阻中电流强度相等的一般条件是 什么”。这样正、反结合,就会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牢牢掌握基本概念。

第五,由于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最为密切,在学习物理学之前,学生已从那些肤浅、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中获得了不少的“日常经验”。这些日常经验先入为主,常常干扰科学概念的形成,成为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障碍。

从物体要运动必须施加力,没有力作用物体就会停止运动这一日常认识,产生“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的日常经验,从而对力的概念的建立产生思维障碍。

从刹车后,地面阻力总是与车的运动方向相反这一日常认识中,产生“阻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总是作负功”的日常经验,从而对阻力做功问题产生思维障碍。

另外,从空中下落的鸡毛比石块落得慢得日常认识中,产生“物体下落快慢与重量有关”的“日常经验”,从而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形成思维障碍。等等。所以我们在听课的时候就得克服这些思维障碍,在认真听取老师讲课的过程中,一一把这些障碍给排除,从而得到正确的物理知识。

第六,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课堂答问。对于全班性的大讨论而言,往往学生由于自尊意识增强而使发言不够热烈。所以学生可以多参加“小讨论”的形式,在小讨论的基础上再参加适当的全班讨论,这样可以使自己调节情绪,充满激情、自信地上完一堂课。

另外,要听好物理课,还有一些跟别的学科相同的方法,比如课前预习,多阅读一些课外资料,等等,但这是每一门学科都具备的,而且课前预习在物理中并不都利于学生的学习,有些课题采用探索法、悬念法进行教学,预习反而减少了听课的兴趣,缺乏应有的新鲜感,甚至降低了老师苦心设计的培养能力方案的效果。所以这里我就不再强调预习的重要性了。

所以说,学好物理的关键是要听好物理课,而如何听好物理课,在听物理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这又是我们听好物理课的关键,一旦你掌握学习物理课的方法,掌握听物理课的方法,你一定会觉得原来物理是一门很容易学又很有意思的学科。

第二篇: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物理教学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14高三物理教学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

反思

通读教材,查资料,听课,请教,精心编写教案,落实教学目标,上好每一节课,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新课上下来,常感觉效率比较低,很是困惑。如今再回过头教高一,翻开以前的教案,反思当初的教育教学方式,感触颇深。1 对高一新生引导的反思

高中的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同时高校要求选考物理学科的专业占的比例相对较多固然是个有力条件,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客观地分析,教学的起点过高,“一步到位”的教学思路是导致学生“物理难学”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一年级的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大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例如,关于“力的正交分解”这一基本方法的教学就是通过分期渗透,逐步提高的。这不仅是一个遵循认知规律的需要,其意义还在于不要因为抽象的模型、繁琐的数学运算冲淡物理学科的主题,通过降低台阶,减少障碍,真正能够把学生吸引过来,而不是把学生吓跑了,或者教师一味的强调物理如何如何重要,学生就硬着头皮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甚至变成了物理学习的“奴隶”。如果我们老师有意识地降低门槛,一旦学生顺利的跨上的这个台阶,形成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再提高并不晚。可是,一般新老师并没有很快领会这种意图,因而在实际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课本,不注意加强实验教学,不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只靠生硬的讲解,只重视告诉结论,讲解题目,这怎么能怪学生对物理产生畏难情绪呢?学生如果对物理失去兴趣,对基本概念搞不清楚、对知识掌握不牢也就不足为怪了!我们不妨再举一个例子,有的老师在教完“力的分解”后,马山就去讲解大量的静力学问题,甚至去讲动态平衡问题,试想这时学生对合力的几个效果尚难以完全理解,对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这种由于教师的引导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一开始就觉得物理如此之难,怎么能怪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呢?我们教师不应该把教学目标选择不当的责任推向学校的考试,推向市场上的参考书,这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应该多从自身的教学思想以及从对教材的把握上找原因。如果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 “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物理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物理概念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1 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物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接受。譬如,当初在讲“力的正交分解”,笔者花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就“解决问题”,但后来发现学生老是在正交分解这部分出错,自己还埋怨学生学习不认真,后来在学生的物理学习总结里,我看到了不少学生说老师在此“惜墨如金”,他们没有真正的搞懂,此时自己才恍然醒悟。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的,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后进生也是一种损失,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物理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物理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广泛地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采用。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 2 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如伽利略的关于力和运动的理想实验),控制变量法(如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数学归纳法(如牛顿第三定律)等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对训练方法的反思

第一,解题要规范。物理是有着严密逻辑体系的学科。解题(特别是计算题)需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对高一的新生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升高了。我们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好表率,特别是课堂解题板书,要为学生做好示范,再让学生模仿,最后在作业中严格要求,久而久之就形成习惯。我在此仅重点说说列“方程式”和作图的规范。

首先,我们老师要做到规范解题,推理严密,过度自然,避免思维跳跃。

在高一学习摩擦力时,有这样一个题目: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物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

这个题目本身很容易,一看答案就是,老师往往忽略了严格的逻辑推导而直接给出结果,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这样一个思维定势:只要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摩擦力就是,显然这是要不得的。

究其原因,还是我们自己首先没有做到规范解题。其次,对学生出现的不恰当或错误的做法要及时纠正,避免一些错误的想法或做法在学生头脑中扎根。

老师在平时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看似不重要的细节要注意规范自己和学生、及时纠正,同时还要向学生说明这样做的危害,让他们切实的认识到规范解题的重要性,并在认真履行的基础上巩固基础知识,养成习惯,通过笔者的实际经验证明,这样做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对于物理,习题教学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加深对所学感念,规律的理解和记忆的不可或缺的步骤,也是深化知识,构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重要途径,是促成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必经之路。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由原来的覆盖题型、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转到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抛弃“填鸭式”,创设一种问题情景,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或实验中的问题切入,吸引学生去思考,以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对问题的初步分析,“发现”新的知识,产生新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教师代表不了学生,学生的能力必须在亲身的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目前,研究性的学习方法成为一种潮流,就是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其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能在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学到方法,从而有效的发展能力。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并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运用和改进。

第三,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我们教师应该如何选择习题呢?高一物理是打基础的时期。所以,首先习题应具有基础性,避免开始就是偏题、怪题和难题,这对巩固基础知识是非常不利的;其次,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一节课上下来,一个章节复习过后,重点在哪我们的习题就要针对到哪,起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不要让一些无用的“野鸡”题目冲淡了重点;再次习题应该具有量力性,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抹杀学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题 3 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还有,习题应该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而不是就题论题,所以应该有选择性布置作业,而不是象某些老师的“从第一题到第十题全做”或是“从13面到14面全部完成”;最后,还有一个习题的层次性问题,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习题也应该把握一个由易到难的逐步上升的台阶,要避免讲授完新知识后,立马把大量的高三的复习题,针对对该知识点的高考题搬过来一阵狂轰滥炸,好像难不住学生就显示不出老师的水平似的。

第四,作业要布置了必收交、收交了必批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有些教师,借口说自己没时间实际是在偷懒,或者是教师高估了学生的自觉性(其实有时也不是学生不自觉),对自己布置的作业不收。实践证明不交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积极性很低,有的甚至就是抄抄答案或是一片空白。所以老师对学生作业要做到上面四个“必”字,布置的作业一定要收,作业要认真批改,但我发现实际中,绝大多数老师对作业是只“批”不“改”,这里我当然主要指的是问答题和计算题。对作业的批改是“为结果论”,只要结果是对的,立马一个红红的长长的“√”就上去了,至于学生用的什么方法,用了那些方法全然不知;只要看结果是错的,旋即一个大大的“×”就划上去了,至于学生错在哪里从来不看,为什么错了从不帮学生找原因。从而在课堂订正作业时,对学生采用的一些好的方法没有“发扬光大”,对学生常出现的思维误区没有足够的澄清,学生整体解题思路狭隘。而老师的讲解的仍然是埋在自己肚中的那壶“陈年老酒”,自己的知识也得不到更新。对做错的题要严格要求学生订正,做到作业要能全面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校正及时。

另外,在课堂讲解习题时,也必须让学生有必要的时间去读题、审题、思考如何解题,才能做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反思我们的教学,告诉结论,强调注意点,做解题示范,教师讲的滔滔不绝,学生却听的稀里糊涂,这样的教学如果没有大量的时间去复习、消化,其教学效果是不会好的,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也吃力。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作为一名新教师,开始时缺乏些粉笔字的经验,没有考虑到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特别是没有考虑到要合理地使用面板,往往板书小、草、乱,以致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有的老师为了强调某个感念或它的某个特征,往往重复在一些字句下面加点、加圈、加波纹线,“五彩缤纷”,致使版面很不整洁,有损于美育教育,记得笔者的高中物理老师能信手在黑板上画一个非常圆的圆,我们由此对他十分佩服。此外,板书难免有错漏,我们写好后要复看一遍,有错的能及时修改,错的地方不要用手掌随便一抹,否则黑板就成了“花脸”。板书又快又好,应当是努力的目标。同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譬如我们在“练习使用示波器”的分组实验中,示波器面板上的旋钮很多,在给学生讲解之前,教师自己一定要知道每个旋钮的功用以及它的详细的使用方法,操作规范。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过程(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这两年多来的的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

第三篇: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物理教学论文 学好物理的诀窍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14高三物理教学论文 学好物理的诀

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物理科是相对较难学习的一科,学过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同学,特别是物理成绩中差等的同学,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在课下做题时不会。”这是个普遍的问题,值得物理教师和同学们认真研究。下面就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以便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首先分析一下上面同学们提出的普遍问题,即为什么上课听得懂,而课下不会作?我作为学理科的教师有这样的切身感觉:比如读某一篇文学作品,文章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对人物心里活动的描写,都写得令人叫绝,而自己也知道是如此,但若让自己提起笔来写,未必或者说就不能写出人家的水平来。听别人说话,看别人文章,听懂看懂绝对没有问题,但要自己写出来变成自己的东西就不那么容易了。又比如小孩会说的东西,要让他写出来,就必须经过反复写的练习才能达到那一步。因而要由听懂变成会作,就要在听懂的基础上,多多练习,方能掌握其中的规律和奥妙,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也正是学习高中物理应该下功夫的地方。功夫如何下,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哪些具体要求,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下面我们分几个层次来具体分析。

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我不敢绝对说物理概念背不完整对你某一次考试或某一阶段的学习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可以肯定地说,这对你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对你整个物理系统知识的形成都有内在的不良影响,说不准哪一次考试的哪一道题就因为你概念不准而失分。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绝不能象狗熊掰棒子式的重复劳动,不加思考地机械记忆,其结果只能使记忆的比遗忘的还多。

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能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这个过程对同学们能力要求较高,章节内容互相联系,不同章节之间可以互相类比,真正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样就逐渐从综合中找到知识的联系,同时也找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提高: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所谓提高能力,说白了就是提高解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一题目,首先要看是什么问题——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还是原子物理,然后再明确研究对象,结合题目中所给条件,应用相关物理概念,规律,也可用一些物理一级,二级结论,才能顺利求得结果。可以想象,如果物理基本概念不明确,题目中既给的条件或隐含的条件看不出来,或解题既用的公式不对或该用一、二级结论,而用了原始公式,都会使解题的速度和正确性受到影响,考试中 1 得出高分就成了空话。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综上所术,学习物理大致有六个层次,即首先听懂,而后记住,练习会用,渐逐熟练,熟能生巧,有所创新,从基础知识最初目标,最终达到学习物理的最高境界。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依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对照学习的六个层次,逐渐发现自己所在的位置及水平,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而确定自己改进和努力方向。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为大学学习做准备的,对同学们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上所

第四篇: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物理教学论文 浅谈德育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做法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14高三物理教学论文 浅谈德育教育

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做法

教师不仅要教书, 讲授知识, 解答疑难问题, 而且要“育人”。物理教学同样具有这个任务。而且新的课程标准也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幸福》一书中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他将“精神成长”置于“科学获知”之前,真正体现了德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

一、德育渗透在物理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它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1、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由中学教育目的决定的,也是物理教学大纲明确要求的。学校的课堂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主要手段。物理学科对于完成德育教育任务,有重要的作用。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要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鼓励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要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物理教学,学生在学习有关物质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和物质基本结构的知识中,受到观察、实验、物理思维等等优良品质的熏陶。这些,都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投身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必要的基础。

2、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和评价的重要依据。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最终要求和评价表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而在综合素质中,政治思想品德是第一的,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没有无教育的教学,教学都有教育性。物理知识及其发展的本身有着诸多的德育教育因素,但在教学时却又要通过教师的思想、观点、方法和品德所取舍。课堂不可避免地成为任课教师宣扬他的政治思想观点的阵地,表现他的思想道德水准的场所。中学时期正是从少年走向青年的时期,也是成长的重要时期。做为物理教师通过物理教学,促进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去观察事物,研究问题,培养坚毅、顽强、钻研、创造、渴望求知、满腔热情和实事求是等优良品质,应该成为他的一项基本教学任务。

二、要做到“润物细无声”,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切合实际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伟大导师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而这种最深厚的感情需要教师培养。

(1)宣传中国古代在物理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国家之一。英国的科学家李约瑟曾说: “在公元三世纪到十三世纪之间, 中国人保持在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知识水平。”如四大发明, 至今仍是世界历史中耀眼的明珠。在力学、声学、光学、电学等许多物理知识方面, 我国都有一些突出成就, 结合教材讲授, 会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如讲授光学时, 介绍墨翟在《墨经》上记载的小孔成像知识;讲授力学时, 介绍三国时曹冲称象的故事;讲授电学时, 介绍指南针的发明及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的“能指南, 然常微偏东, 不全南也”的关于磁 1 偏角的记录;讲授声学时, 介绍我回音壁、三音石等就是最好的见证。这些古代的物理史料, 讲述中国人的成就, 可以极大地增强民族自豪感。为什么近代中国物理却落后了,只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压抑了生产力的发展,封建专制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封建教育扼杀了人才,让学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现状以及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的国情,就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介绍科学家热爱祖国的故事, 激励学生继往开来, 攀登高峰。

物理学的发展, 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心血, 尤其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的科学家们为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钱学森、李四光等科学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 冲破阻力回到祖国, 致力于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为祖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3)介绍建国以来我国物理学研究的巨大成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建国以来,我国物理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的已处于世界前列,例如:在核物理研究领域,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在航天领域,人造卫星进入太空,神州系列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超导技术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等等,与学生紧密相连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更明显。组织学生成立了物理兴趣小组,在图书馆和网上收集科技信息,使同学们及时了解我国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2、结合理论和规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在物理教学中结合物理知识, 自觉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有助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 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及学生正确学习物理的方法的掌握。

(1)世界的物质性及运动的绝对性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建立的基础即为“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在实际教学中, 如分子运动论中“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观点就是进行这方面思想教育的最典型应用。此外还有关于机械运动中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讲述, 都能对学生进行这一观点的教育。

(2)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根据辩证法, 对立是指矛盾的双方互相排斥, 互相反对;而统一是指互相依赖、互相联系, 这一规律在物理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如原子内部: 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 而核外电子则带负电, 电性是对立和相反的, 但电量相等, 这对矛盾的双方又构成了原子这一统一体;此外如正负电荷, 磁体的N、S 极,虽然是矛盾的双方, 但双方都相互依赖, 不能独立存在, 矛盾的双方又是紧密联系的一体。这都是渗透对立统一规律的较好内容。

(3)普遍联系的观点

唯物主义思想认为, 物质不能孤立存在,它们之间都有联系, 是不可分割的, 尽管整个宇宙中的万物千变万化, 但都能相互联系。如物理学中的电和磁现象: 可根据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 同时电磁感应现象又说明变化的磁场能产生电流;此外, 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互相转化等。讲授时, 只有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 才能使知识系统化。

(4)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如讲述电流形成时, 电流形成的内因是导体中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而外因是电源及闭合电路。只有电源及电路闭合, 内部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也不能形成电流。这样讲清内因、外因, 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本质。

(5)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 可引起质变的观点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发展的观点,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而在发展的过程中, 变化不能无限制地进行下去, 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以后, 就会引起质变。

3、渗透团结协作精神,体会合作的乐趣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说“如果说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实现创造性教育的重要形式。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关系合作精神显得尤其重要。新教材中的“交流与讨论”和“实验探究”等栏目要求学生通过相互的讨论与合作,发现物理规律或得出正确的结论,为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更体现了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第五篇: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14高三化学教学论文 化学教育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14高三化学教学论文 化学教育与社

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21世纪是科学快速发展的时代,但社会的发展必须是可持续性的发展,而不是饮鸩止渴的发展。为了社会的需求,化学教育必须与时代需求相一致,为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作用,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一、化学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

要想实现化学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有好的、优秀的化学教师,如何实现化学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供大家商讨:

1、掌握深层次的化学专业知识

长期以来,能钻透化学教学大纲,吃透中学化学教材,讲透化学教学内容是一个中学化学教师的理想境界。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的大爆炸,网络的沟通,随着化学高考的恢复,研究性课题的开展,我们以往的那些知识已显得不够用,有些学生的问题已触及本学科的知识的前沿,这就要求中学化学教师除具备中学教材所需的化学知识外,还必须掌握较深层次的专业知识。

2、终身学习,不断进取

知识的综合化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化学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方方面面。同时,化学教师还要掌握哲学、文学、数学、物理、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等,因此,化学教师必须勤于学习,终身学习、广泛涉猎,善于积累,才能使自己掌握多元化的、综合性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升级换代,使自己不仅有丰富的化学专业知识,更有广阔的文化视野、深厚的文化底蕴、最新的知识前沿。

3、可持续性发展的教法

要实行可持续性发展的教法,就不能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就必须坚决废止满堂灌。要注意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习惯,因此,化学教师要想使教法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就必须注意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A、“三个递进的面向”: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学习的全员发展。

B、平等性的原则:要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新师生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学生成长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进而成长为既能为社会建功立业、又有能力获得个人幸福的人。

C、多样性的原则:化学教育不能过分强调标准化,要鼓励标新立异、见解独到。要根据新教材对个性和多样化的要求,建立多样化的教学体系,如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评估标准。

D、发展性的原则:要注意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协调发展,防止教法的僵化静止化,以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持续健康的学习和发展。

E、探究性的原则: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自学能力。

F、创造性的原则:教师要树立创造意识,创造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形成创新能力。

总之,现代化学教师要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教法,多进行研究性课题的学习,多进行探究性 的学习,多进行案例和问题的分析,使学习具有交互性、可持续性和发展性。

4、善于处理现代信息的能力

长期以来,三尺讲台成了教师表演的舞台,神奇的板图板画,成了化学教师智慧飞扬的天地。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化教育的到来,未来学校教育必然要向建立信息教育工程发展,把计算机、网络、电子高速公路作为新的教育手段,逐步推行网际学校系统,实施网上教学。那么作为一个教师,为了今后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就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善于处理现代信息技术,做到既是知识的讲授者,又是技术操作员、网络辅导员。教师要能熟练地从网络的各种载体中获取信息,并有效地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5、树立新化学教师理念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革,新化学教师也必须以变应变,顺应发展的潮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有大胆变革处理教材的能力,在教学中富有自身独特的艺术性的指导能力,和对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反思的能力。做到“五化”,“五化”即教学内容科学化,教学语言艺术化,课堂组织规范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师生关系融洽化。树立理性的教师权威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同时做到:“少课时、轻负担、高质量”:

首先要降低知识的难度,强化知识的发生过程,对中学生来说,让他们充分地体验化学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改变他们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接触中形成的错误的、模糊的、片面的想法,真正理解含义,形成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正确观念,比让他们记住一些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地名要重要的多。其次要打破化学学科中心的内容框架,因为过去的化学教材不以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发展逻辑,也不以每个人自身的认知发展逻辑,这就给学习带来了困难,也就没有持续性发展可言。然后还要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如化学现象的定性观察、化学数据的定量测量、活动与小制作、角色扮演与讨论、探究性学习与游戏等等。另外要加强化学插图的作用,以图知文,图文结合,培养空间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用。最后要树立起教材只是教学的工具,而不是教学的终结,以理性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绩。

总而言之,惟有教师角色的全方位更新,以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以优异的素质、发展的眼光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来适应教育的需要,才能为时代的进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化学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创设一个良好的化学教育的大氛围,以促进化学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我市做了许多工作,现简述如下,供大家指正:

1、明确教改目标,抓住发展机遇

我市围绕新高中化学教材、新初中化学教材的推出,围绕高考 3+2 的推出,抓住化学高考恢复的机遇,不断对新教材组织教师教研、讨论、学习和试验,加深了对教材综合性、创新性、发展性的认识,先后开展了诸如研究性课题的学习、探究式教学的实施、交互式教学的研讨、创新教育的实践等等。努力探索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化学教学模式,以利于江苏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学生的全员可持续性发展。

2、真抓实干,稳步推进

我市化学教研室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化学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路围绕一个中心、坚持两个结合、落实三个保证、狠抓四个环节:即以素质教育、师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中心;坚持课程改革、教研工作与教学相结合,坚持典型示范与全面推广相结合;从组织领导、教师师资力量、学校教学条件三方面提供保证,狠抓教学、教改、教研、科研四个环节,条件好的学校先推开,条件不足的学校后期展开、优先保障、加强指导。

3、精心组织,做好教师培训工作

化学教师的再教育工作,是实现化学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工作,如何全方位地做

好培训工作,拓展化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其它知识,实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我市做到了精心组织,全员安排。先后请专家介绍了新大纲及教材的编写意图,请专家作了可持续性发展的报告,请专家作了文化化学的演说等等,并请参加培训的教师以教研活动、看录像、学资料、写心得体会、写论文等等方式,加深了对可持续性发展的认识。

4、实施“三精工程”,刷新教育理念

从早期的“提高一堂课 45 分钟的效率”到近期的“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教学过程”到现今的“推行化学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不断实施“三精工程”:即精品课、精品教案、精品论文,不断刷新教育理念:教师从满堂灌转向师生合作;从强调学会转向强调会学;从被动接收知识转向主动发现,开始注重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案例式学习等,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注意学习成绩转向注重学习的过程;从注意个别学生的过去转向关注全体学生全面学习,关注全员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科研意识的增强和教研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教师的全面可持续性的发展。

5、完善网络建设,尝试网络教育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将引起教育的革新,校园网络的建设,是未来教育能否实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硬件。我市着力抓了教研室、学校、教研组三个方面的工作,注意各校化学学科带头人作用的发挥与化学教研组集体智慧和力量的发挥。

下载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物理教学论文 怎样听好物理课(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物理教学论文 怎样听好物理课(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