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广角教学策略
二、教学“数学广角”的有效策略
怎样让每一位学生能体验 “数学思想方法”呢?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数学广角”时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这几年笔者也听了不少数学广角的公开课,也尝试去教学过每一册中的“数学广角”。从这些课中能体会到要真正发挥“数学广角”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四条策略。
策略一:要提升数学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
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长流不息的小溪水。做一名有较高数学素养的教师,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迫切需求。因此要想能通过有效的教学“数学广角”,把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好,首先数学教师就应掌握这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绝不是解决几个数学问题。数学教学,也不是仅仅教学生学会解题。数学教学的价值体现在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上,也即体现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上。教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否则就会导致教学活动停留在表面而缺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体现。
二: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要求。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因此它的教学目标的定位上与我们的数学常规课和数学实践活动有所不同,它更重视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所以在教学“数学广角”时,我们老师应该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要求,切不可走入下面两种误区。
而事实上实验教材每一册教师用书中对“数学广角”的教学建议中都提到适当把握教学要求。如: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教学建议是:本单元就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时,应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的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但是,也要注意不要对例题进行过多的变式、提高问题的难度,造成教学要求过高。所以认真研读体会这些教学建议对我们正确定位“数学广角”的目标很有帮助。
其次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还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层次性。学生学习起点的不同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同等相待。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稍复杂的排列组合的例1时,有的学生一看就明白两件上衣搭配三件下装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可有的学生却一脸茫然,这时,教师就要分解知识技能目标,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摆一摆图片,在摆中数出方法,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让他们连一连,能力较强的学生启发他们算一算,这样,我们教师就可较好的处理面向全体与关注差异的关系,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三:体验感悟,经历抽象。
数学思想方法其特点是呈隐蔽形式,它比数学知识更抽象。而“数学广角”的内容都是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学生可以理解的直观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所以“数学广角”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直观的解决问题去感悟其中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因为没有主动参与就不可能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产生体验;没有了体验,那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在课堂上必须充分暴露思维过程,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领悟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揭示其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逐步掌握运用。
再让学生猜想验证:通过三次举例探索,让学生发现规律,提出猜想。然后试一试4件上次和3件下装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尝试时让学生先想怎么计算,再列式计算,然后画图验证。最后教师B问:你能说说搭配问题应该如何计算吗?大部分学生此时都水到渠成地概括出了计算方法。
显然两位教师对于同一个教学环节有着不同的教学设计。在教师A的设计中学生最后机械地照搬刚才得出的方法进行练习,在一次一次重复练习中慢慢地终于学会了本节课的内容。虽然这位老师也注重了从直观到抽象的提升,但显然学生没有感悟没有理解,只是在模仿中学习,缺乏学习主动性。从直观到抽象太急,缺少了理解抽象的过程,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不够。而教师B则从摆具体的东西或画事物图到用符号表示示意图,再到列式计算并思考为什么这样计算,不断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知识的形成,让学生经历抽象的过程。虽然没有出现乘法原理,组合都词语,但却让学生感悟到了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的奥妙之处。
又如我在教学五年级的数字编码时,先出现生活中常见的电话号码,门牌号,大桥上的限速标志等图片,让学生体验数字不仅可以表示为数量,还可以组成编码来表达信息。接着让学生简单的来讨论一下刘翔的运动员编号“043”,先让学生猜这个编码告诉你的信息,在学生的猜想和讨论中感悟出数字组成编码时0可以在第一位,3位数的编码可能是运动员的总人数在100至999之间,所以只要用三位编码就行等一些简单的编码思想。最后引导学生来体验身份证号的编码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通过搜集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号和有关身份证号的资料初步体验,在课堂上同组交流体验,然后选择一家三口的身份证号让学生分别找出爸爸、妈妈、学生的号码并说说理由,深入体验感悟到身份证号的一些编码方法及特点。然后再让学生介绍一下身份证号其它编码的一些信息。在学生不断地自我探索中体验到这小小的18个数字能表达一个人这么多的信息。学生在活动中思考、观察、推理,教师恰当地点拨、引导,让学生充分感悟出编码的方法及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初步形成数字编码的经验。
因此在教学“数学广角”时我们要避免只有直观,没有抽象或者在直观和抽象之间没有阶梯、没有过渡,缺少递进的过程。而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来体验感悟,达到从直观的问题解决渗透入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四:培养学生的主动应用意识。
从数学思想方法的特点和形成过程来说,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而是需要有一个不断渗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而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做一个“过程”的加强者,不断用数学思想“敲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敲打”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感悟、不断的明朗,直到最后能主动应用。因此在教学“数学广角”时,不管在课堂上还是课外都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更应该在问题解决之后进行“反思”,在此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价值。
如四年级下册中在让学生感受了植树问题的解决策略后,可设计由植树问题变式的问题,如装路灯问题、上楼梯问题、锯木头问题、排队问题等,让学生进一步运用“化归思想”迁移解决类似植树问题,在这样的类似问题的解决中应用和感悟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又如在让学生从身份证号中感悟了数字编码的思想后,又用课件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邮编、房牌号、公交站牌、车牌号、银联卡、积分卡等编码,在具体的情境中用编码的思想去解读这些信息,引导反思这些编码的特点,体会在生活各个方面中编码思想的应用价值。还设计了“给自己编个性学号”,“给宾馆房间编号”,“巧用身份证号破案”等情境来动手设计编码,在反复实践应用中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和实践应用价值,以及以后遇到类似问题能主动应用编码思想的意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有挑战性的课题,而“数学广角”给了我们新的途径、新的起点,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三.、策略探寻
透过现象笔者觉得有效教学“数学广角”可以做好这四个字:“起承转合”。“起承转合”本来是诗文结构章法的术语。“起”是文章开端;“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文章转折;“合”是结束全文。所以有效教学“数学广角”就如写一篇好文章。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激活经验
所谓“起”,就是新课导入。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但对于数学广角来说,最适合方式是情境导入。这与它的内容特点有关:就像前面分析的数学广角的学习素材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这么多生动有趣的事例就是最好的情境创设的素材。好的问题情境能牢牢的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
如:在上《等量代换》时可以创设“曹冲称象”的问题情境,这是一题非常经典的大象和石块的等量代换;在上《植树问题》可以创设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的生活情境导入;在上《抽屉原理》时可以创设随意在班级中挑选13人,至少有两个人出生月份相同的情境;在上《合理安排时间》一课时就我们可以创设小明早上起来如何合理安排时间的生活情境导入„„
这些看似简单有趣的生活情境既体现数学与生活相联系,也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上好“数学广角”起好头。
策略二:(承)主动参与,多种体验、逐惭感悟。
所谓“承”。就是承接上面的情境导入,创设更多不同的情境,解决相似的问题。“数学广角”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直观的问题解决去感悟其中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在不同的数学问题情境中体验同一种解题的的数学思想方法。所以“承”的核心内容是:主动参与,多种体验、逐惭感悟。
例如同样关于上面出现过的三年级搭配问题教学,这位教师的设计相对就比较好,学生体验丰富:
他先让学生体验积累,设计了四个环节。
环节
一、两件上衣和两件下装有几种搭配方法?
第一步:摆一摆或画一画? 第二步:画图示
第三步:列式:2×2=4 讨论:为什么2×2?引导得出:每件上衣和2件下装有2种搭配方法,2件上衣就有2个2种,所以是2×2。
同样的环节二和三依次把问题拓展到三件上衣和两件下装及三件和三件有几种搭配方法?在通过三次举例探索后再在环节四中让学生猜想验证:试一试4件上衣和3件下装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尝试时让学生先猜想怎么计算,再列式计算,然后画图验证。最后教师问:你能说说搭配问题可以如何计算?大部分学生此时都水到渠成地概括出了计算方法。
很显然这位教师从摆具体的东西或画事物图到用符号表示示意图,再到列式计算并思考为什么这样计算,不断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知识的形成,让学生经历抽象的过程。虽然没有出现乘法原理、组合等词语,但却让学生感悟到了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的奥妙之处,所以最后让学生来找规律时,就顺其自然了。
除了可以把同一素材进行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层层体验外,我们还可以创设不同素材的情境来体验。
比如:还是《搭配问题》时,可以创设“快乐的六一”的故事情境:从早上起穿衣服的搭配——吃早点的搭配——去游玩时线路选择——到最后照相时的人物搭配,这一系列的情境,不仅学生乐意学,主动学,还在一次次搭配过程中体验着思想方法,更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样的设计也出现在《等量代换》一课:老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猪八戒游花果山”故事情节,让学生在“八戒换桃”、“八戒玩跷跷板”、“八戒喝水”等具体的故事情境中,感受这种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教学“数学广角”时,无论是同一素材不同的要求也好,还是不同的素材解决相似的问题也罢,都强调在问题解决和思想方法感悟中应由浅入深,化繁为简,积累体验,从而达到从直观的问题解决渗透入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
【评析:桥梁在道路交通中的关键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这条策略中无论是同一素材的层层深入还是不同素材的变式体验,不正是直观问题解决到抽象思想方法感悟的桥梁吗。】
策略三:(转)适时点拨 发现规律 领悟方法
所谓“转”,就是课堂转折,指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发现归纳规律,领悟思想方法。所以转的核心内容:适时点拨 发现规律 领悟方法。
在策略二中随着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体验同一种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后,隐藏在数学问题后面的思想方法就会逐渐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直至产生某种程度的领悟。当学生的经验和感悟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需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去发现归纳规律,领悟思想方法就是水到渠成。
如教学《烙饼问题》时,教师先创设了烙饼前的准备工作情境(洗锅、热油、和面、做饼),引导学生初步体验了:合理安排能节约时间。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验体验烙1张饼、2张饼,重点是讨论3张饼的最优烙法。在掌握了3张饼的最优烙法的基础上,再通过表格讨论4张、6张、8张„„的烙法,得出偶数张饼就是两张两张的烙,然后再去发现:5张、7张、9张„„,奇数张饼是最优烙法是先两张两张的烙,最后三张按3张饼的最优烙法烙。这种单双数分开研究使学生明白烙饼最优方案就是三张饼的最优方案,再结合表格点拨学生发现N张饼的计算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烙饼中的优化思想也牢牢的扎根在学生心中了。
所以“转”是学生发现规律,领悟思想方法最关键的一环,虽然每节课中,转的时机各不相同,但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这种转化的意识。
策略四:(合)结合练习强化渗透 主动应用。
所谓“合”,就是要在课内外结合多种练习让学生去巩固和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它的核心是:结合练习? 强化渗透? 主动应用。
从数学思想方法的特点和形成过程来说,它的渗透不是一两堂课能完成,而是需要有一个不断渗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师做一个“过程”的加强者,不断用数学思想“敲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敲打”过程中,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感悟、不断的明朗,直到最后的主动应用。
如四年级下册中在让学生感受了植树问题的解决策略后,可设计由植树问题变式的问题,如装路灯问题、上楼梯问题、锯木头问题、排队问题等,让学生进一步运用“化归思想”迁移解决类似植树问题,在这样的类似问题的解决中应用和感悟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又如在让学生从身份证号中感悟了数字编码的思想后,可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编码,在具体的情境中用编码的思想去解读这些信息,引导反思这些编码的特点,体会在生活各个方面中编码思想的应用价值。还设计了“给自己编个性学号”,“给宾馆房间编号”,“巧用身份证号破案”等情境来动手设计编码,在反复实践应用中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和实践应用价值,以及以后遇到类似问题能主动应用编码思想的意识。
所以“合”这一环节既是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将把数学应用于生活。
【评析:数学思想方法是一种隐性知识,它的主动应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在课堂内外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更应该在问题解决之后进行“反思”,在此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价值。】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有挑战性的课题,而“数学广角”作为人教版教材奉献给大家的一道“美味佳肴”,又给了我们新的途径、新的起点。如果我们能做好每节课中的“启承转合”,那么就能真正发挥“数学广角”的功效,这样的课堂是孩子们喜欢的课堂,也是我们教师孜孜追求的课堂。
第二篇:浅谈数学广角教学策略
浅谈《数学广角》教学策略
西坪镇泉涧小学:赵碧均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个亮点,这也是第二次课程改革的一种尝试,它主要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把运筹、优化、组合、化归、排列、转化等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有步骤地渗透在其中,这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课程改革的真谛所在。那么我们该怎样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感知“数学思想”,真正落实好课程目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进行更有效的数学广角教学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准确定位课堂目标,做到张弛有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思想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体验、不断的感悟的。因此,准确的目标定位不仅影响教学预设的质量,而且不严重影响教学过程的开展。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如果出现目标定位过高会使学生学得吃力,从而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目标定位过低则会使整堂课停留在实践操作的直观认识上,不管是目标的高定位还是低定位,都不利于课堂目标的落实,高定位的目标过于抽象,低定位的目标没有抽象的数学思维,更谈不上“实践感知——构建数学模型-——运用模型”了。
在今天我所上的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中,其教学目标就是通过简单的在直线上种树的事例来渗透数学思想,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的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把一条长20米的小路,平均分成每五米一段,可以平均分成多少段?”,学生对于这个问题解起来是非常的轻松的,而另一个问题是“工人要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你认为可以怎样栽?可以栽多少棵?”使学生通过第一个问题的经验再根据植树的要求去猜一猜可以栽多少棵并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从而发现规律。当然学生在猜、摆、画的过程中特别是交流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动手操作、猜想、验证的过程本身也具有了再创造的因素。
二、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在数学广角的编排中,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简单的、直观的、具体的生活事例中,通过动手操作等主动地探索感知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我们生活中问题,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分析、探索数学信息,利用数学信息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在今天我所执教的《植树问题》一课中,我从课前的对话、问题的引入、问题的设置与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对话与交流等各个方面都是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学习,让他们主动的发现问题,主动的解决问题,让他们大胆提问,大胆质疑,大胆展示自我,让他们大胆的诉说自己的思考,让他们能有所想,能想,敢想,有问,敢问,想问,让他们有所说,能说,敢说。
三、课前课中课后多反思,充分的预设课堂的生成,注意显性和隐目标的结合。
古话说:“授人以鱼,一餐食之,教人以渔,终身享之。”这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我们不可否认我们会认为是学生学习底子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能力差或是学知识慢等等,可我们又都反思自己的问题了吗?这样导入有效吗?这样的教学方法或是手段能学生有作用吗?学生这样的回答是什么原因?他们是咋想的?在一个问题中学习有可能会出现哪些思考?我们该怎么引导?我们该如何去组织好课堂等,因此我们要随时反思学习,反思自我,反思如何帮助学习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反思如何帮助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反思如何让他们掌握较恰当的学习方法,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多反思自己我这样做有用吗?可能大家都会有所认同,我们平时所上的课虽然没有公开课那样的准备,但是我们平时的课也有很多闪光的地方,如一节课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热情,有时课堂的精彩点拨,另辟蹊径的解题方法,学生精彩的配合与交流,有时课堂中生成资源的利用等等,这些就是我们用以提高自己和完善自己的资源,而我们都是让这些宝贵的教学经验和灵感停留在“昙花一现”上,要知道只有记下来并运用起来并加以整理的东西才是经验,有可能还会成为和名师大家一样的教育理论,否则就只能是灵感,永远不会有自己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不知道大家有这样的感觉没有,在听了某个个性飞扬,别树一帜的名师大家上了一堂课时,自己也热血沸腾,感慨万千,可一在自己的课堂上就有心灰意冷的感觉。
数学广角是我们第二新课程改革的一大创新,一大尝试,一大亮点,那是我们新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思维训练的材料,记住规律,有无探索出规律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探索规律的过程与方法,主要是学习在参与学习的探索中学习热情,是在师生、生生对话以及数学合作中的情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大可不必把他上成普通的应用题教学,更不能上成奥数。
当然今天我上的这一堂课中,带给大家的教学中的遗憾也多,但这应同时带给了我们思考,理论的学习要结合实践最终才能形成质量。但我们始终坚信一点:是一堂课就应该有遗憾,有问题,我们只有在问题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我们只有努力的去探索,大胆去尝试就能超越自我,就能完善自我。
第三篇:数学广角
《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教学反思
“烙饼”是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渗透简单的优化思想。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我以“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烙饼,才能尽快吃上饼?展开教学,设计了烙1张、2张、3张----单张,双张饼的探究过程。以烙3张饼作为教学突破点,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的意识,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利用手中小圆片代替饼,经历了从提出 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整节课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我渗透了以下理念:
1、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操作实践
课前我让学生明确要求以圆形纸片替代饼,与家人或小伙伴进行烙饼活动。这一环节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来,在操作中感知,在实践中升华。并且,这一环节,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生动,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时时为我们生活服务,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
2、解放学生口,让学生畅所欲言。
上课了,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再全班交流,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形成条理化,规律化的知识结构。
3、解放学生的头脑,鼓励学生想象、创新。
第四篇:数学广角
《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推理》第109页例1及相关内容。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课时把推理的数学思想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以及游戏呈现出来,并运用观察、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推理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思想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已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喜欢做游戏,喜欢与他人合作,同时也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推理能力。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整堂课设计成一节猜一猜、做一做的游戏课,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猜测、推理游戏,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教学环境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涉及到PPT及电子白板的使用,因此需要具备多媒体教室。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并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梳理信息,学会简单的推理。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并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教具准备:直尺、彩笔、小卷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激思迁移
(一)猜物游戏 初步感受 教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 教师: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猜礼物”的游戏。1.“随意”猜。
老师出示一个粉色一个黄色的礼物袋,请学生猜一猜它们各是什么礼物? 2.“犹豫”猜。教师提示:礼物是橡皮和转笔刀。让学生再次猜它们各是什么礼物? 3.“确定”猜。继续提示:粉色的袋子不是橡皮。
(二)教师小结 揭示课题
教师:刚才我们很顺利的猜出了两样礼物,为什么同学们能很快得出答案? 教师:对,这说明我们在猜的过程中不能漫无目的的随便猜,要根据所给的条件来猜。像这样根据已经知道的条件,逐步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板书:推理
(一)【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三个不同层次的猜物活动中,充分体验到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亲身实践 猜想验证
(一)动态演示,呈现信息
教师利用课件动态呈现例1。先出示“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再展现小红、小丽和小刚三个人。
(二)理解题意,分析问题 课件出示例1:
有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小刚拿的什么书?小丽呢? 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1、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了哪些信息?(配合板书)
2、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已知条件,在思维的碰撞中体会到问题的解 决还要看清关键条件,突出了“条件”在推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三)互动互议,精讲点拨 1.独立思考:(1)他们三人分别拿的什么书?
(2)可采用连线、表格等你喜欢的方法,写在“探究用纸”的方格里。2.小组合作: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听一听他人的想法。3.汇报交流。预设1:阅读思考后直接得出结论。(请同学到讲台来讲解)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自己是怎么想的。预设2:连线法。
引导学生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再根据每一个条件分别连线。预设3:表格法。(如下图,只要合理都要予以肯定)
数 学 语 文 品德与生活 小 红 × √ × 小 丽 × × √ 小 刚
√
× ×
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自己是怎么想的。预设4:表演法。
组内的3名同学分别扮演小红、小丽和小刚,另1人根据条件给同学们讲解。【设计意图: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提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因此,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小组内交流想法,合作思考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有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汇报完后,对比几种方法的优势与略势,体现出方法的最优化思想。】
(四)总结方法,求同引思
1.总结方法:连线法和列表法能让我们的推理过程简单直观,角色扮演法使解决问题过程生动形象。
2.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时你先确定了谁?
(让学生体会,由“小红拿的是语文书”的条件将问题转化为较简单的推理,即“小丽和小刚拿的是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书”,因此由三个人拿三本书转化成两个人拿两本书。在学习方法上,引导学生体会到推理要抓住关键信息。)3.质疑追问:再确定谁?
引导学生体会到,扎住关键信息后要层层分析。4.随后确定谁?
5.小结归纳:在推理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哪些宝贵的经验?
(推理时一般先找到最关键的条件,再根据这个条件有顺序的、全面的解决问题。)【设计意图:此环节是一节课中的画龙点睛之笔。引导学生由感性的游戏活动来感受简单的推理,上升为理性的获得推理的经验以及数学学习方法的总结与提升。】
(五)练习实际,沟通联系
说到推理大家想想在动画片中有一位推理高手,大家知道是谁么? 对了,他就是名侦探柯南!
柯南的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柯南,六岁就开始破案了。我和小伙伴成立了“少年侦探团”,根据线索,仔细观察、缜密推理,帮助警察破了一起又一起的案件!【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感受到推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应用推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同时也为下一模块创设了情境。】
三、趣味操练 内化提升 柯南:同学们,想像我一样聪明机智吗,快来加入“少年侦探团”吧!案件
(一)案件
(一)“辨认小狗”
欢欢、乐乐和笑笑是三只可爱的小狗。乐乐比欢欢重,笑笑是最轻的。7千克5千克9千克
案件
(二)“猜图形”
信封里有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你能猜猜它们是谁吗? 我不是三角形。
案件
(三)“挡住的手机号码”
线索(1)有两个数字是相同的。(2)从左数,第一位是1。
(3)两个相同的数字相加得10。案件
(四)“他们是什么老师”
有甲、乙、丙三人,一个是语文老师,一个是数学老师,一个是体育老师。甲和乙经常跟体育老师打羽毛球,乙带学生去找数学老师辅导数学。甲、乙、丙分别是什么老师?
“你就是大侦探” 你就是大侦探 “神秘暗号”
森林中发现一群坏蛋,他们互相之间用暗号联系。“少年侦探团”找到了一张与暗号有关的纸条。
×=24×=18 暗号是+=13+ 7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有趣的“少年侦探营”活动,激发了孩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游戏活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了知识的螺旋上升,既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内化与提升,又培养了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以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反思升华
通过今天的活动,你对推理有了哪些认识?
教师小结:老师希望每个小朋友在遇到学习或生活中的难题时,找到关键的线索,排除一些情况,使我们的问题简单化,这样,你就是为未来的柯南了!愉快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一节课马上要结束了。下课后,老师要收拾教具,所以最后一个走,摄像老师也不能第一个走,那么谁先离开呢? 【设计说明:最后一个模块,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时,不仅再认了知识,而且学习方法、态度等方面也得到了升华。老师独特的告别方式,也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五、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推理
小红 小丽 小刚
方法:抓关键信息 有顺序、全面的思考
第五篇:数学广角教案
1教学目标: 评论
1、通过猜测、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发现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在发现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恰当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受排列的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学情分析: 评论
二年级的孩子尚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物配对让孩子理解概念,进而获得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经验。猜一猜、摆一摆、填一填、涂一涂、写一写等方法既可以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又可以让孩子积累一定的活动经验,在操作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从而让孩子感受到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
3重点难点: 评论
重点:找到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的方法。
难点:有序、不重复、不遗漏的找出简单事物的所有排列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激趣导入 评论 孩子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课件显示朵拉图片)那你们认识她吗?她是谁? 想和朵拉成为朋友,到朵拉的家里做客的小朋友请举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朵拉,探寻美妙的数学之旅。活动2【讲授】
二、讲授新课 评论
1、猜一猜
要到朵拉的家里做客,我们先要知道朵拉的家住在哪里?(课件显示)谁来猜猜看,朵拉的家在动画王国的多少号呢?
2、说一说
我们来听一听朵拉给的提示吧。
(课件显示)我家的门牌号是用1、2和3组成的两位数,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一样。你知道了什么? 孩子们,朵拉家的门牌号可能是多少呢?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到这个数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有关搭配的学问。(板书课题)
3、摆一摆
要想把每一个两位数都找出来,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请同学们拿出1、2、3的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并把每次组成的数记录下来。活动3【活动】
三、合作探究 评论
1、议一议
组内同学交流,找出组内最好的方法讲给同学听。
2、小组展示(1)交换位置法 12、21、13、31、23、32(2)固定十位法 12、13、21、23、31、32
(3)固定个位法 21、31、12、32、13、23
3、错例分析
(课件出示错例)小马虎说:“不对,不对,朵拉家的门牌号可能是12、32、23、31、13、12、23”
你想说些什么?
4、对比小结
对比几个小组的展示,你有什么想说的?
小结: 要想把每一个两位数都找全,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必须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有序思考。
5、明确位置
朵拉家的门牌号是有这6个两位数中最大的数,现在你知道是多少了吗? 活动4【练习】
四、综合运用 评论
1、小小设计师
从红、黄、蓝三种颜色中选出两种帮朵拉设计服装,上衣和裤子的颜色不能一样,你能设计出几种漂亮的服装呢?
2、小小摄影师
朵拉和朋友们合影,3个好朋友站成一排,共有多少种站法?
请你用自己的方法试试看。活动5【作业】
五、生活中的搭配 评论 找一找生活中需要用到搭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