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刘中香
曾伟平
自从我校实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后我深刻体会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实验阶段,课堂教学的改革已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的改革已成为高效课堂是否成功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它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在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有着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明显的特征,它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合作学习使得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这要比传统的手把手的教他们“是什么”收到的效果好的多。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教学场面: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学生汇报,教师依次听取汇报,汇报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有时课堂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可课后一问三不知,那么通过这堂课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教学效果如何?都是一个未知数,如何上好一堂小组合作学习课,如何解决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深思。通过自学与培训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一、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及重、难点。
我认为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才会有的放矢。课前学习中,我会出示学习目标给学生,让学生带着目的去预习。如我引导学生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时,牢牢把握了本节课合作学习的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感叹居里夫人的聪明才智和科学成就,我顺势引导学生:“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居里夫人的美丽体现在哪里,画出有关的语句在小组里合作交流。”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结合文中叙述的有关语句,理清居里夫人不仅具有外表的美丽,而且具有永恒的精神美。这一明确目标的提出,使学生紧紧抓住要解决的问题,合理分工,开动脑筋,畅所欲言,发挥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有效的时间内成功地完成了读书质疑、合作释疑、自主获取知识的任务。确了学习目标之后,我们还需要认真考虑这次小组合作学习的重、难点。那么,哪些内容有必要开展小组交流、讨论呢?一是有关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地探究,解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改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错误认识。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不是自己不动脑筋,大家一块解决问题,即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六年级已经是高年级,由于受长期“教师教,学生听”的课堂模式影响,学生只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于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形成了一种不动脑筋,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或者直接等待别人答案的习惯,更谈不上从何想、从何说、如何组织精练的语言表达了。这就需要教师耐心扶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其次、学生在交流中常有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也就是学生在交流中不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听别人的观点和想法。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如何让学生正确的交流是达到合作学习目的的重要因素,要促进学生交流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平等性的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说的出、听的进。“说的出”就是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包括:语言的准确性、思维的逻辑性。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需要在平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训练和积累。“听的进”就是学生除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和他人的不同见解。要肯听,更要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愉快的合作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同样,学生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时教师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创造一切因素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通过一切方法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的积极性。
教师要在讨论中巧妙的设置疑问,引导学生主动寻求合作共同探索。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与对比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为主动、更为深刻。
当然,我们还可以针对其他的教学内容开展有趣、实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只有更好地结合教材、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必要的时候适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会更有实效性。总之,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组织的其中一个部分,也正处于逐步探索逐步完善的阶段,我们只有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才能将小组合作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运用的更好,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随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出现了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从而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并未取得最理想的效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课堂教学放任自流、教师缺乏准确定位等。相应地,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有:合理分组、甄别和筛选有价值的问题等。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存在问题
对策 【正文】
一、对合作学习的认识。
小组合作学习习近平几年在我国班级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是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主流,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但这种学习方法并非在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良好的运用,尤其是我们农村小学,大多数教师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把握不正确,意义理解不深刻,在实践中偏离、合作学习的初衷,没有取得理想效果,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合作学习是20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但能否有效地在我国实施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并积极投身于实践,做到趋利避弊。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是针对传统班级授课制“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端的一种改变,它是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生生等交往为方式的一种开放性的学习形式,它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构成,组成结构及交往结构,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
(一)、合作学习能激发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搭建舞台,给他们表演的机会。合作学习就给了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舞台,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不仅活了课堂气氛,还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提醒、指点、鼓励,使思路豁然开朗。(二)、作学习能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因而从根本上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摒弃了“教师满堂灌,学生静静听”的陈规陋习。在合作活动中,教师往往会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如编对话、作调查、猜谜语、游戏等等,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课堂气氛充满激情和自由。这不仅符合教育的宗旨,更能激发学生求真、向善、爱美的潜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合理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样的教学观念影响下,课堂上学生同伴群体的资源得到了充分重视。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具体实践活动中,用心去体验合作的无穷魅力,用心去感悟集体的伟大力量,使他们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体验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信,经过每节课反复多次的内心积极体验,唤醒并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我真行!”“我并不比别人差!”
(三)、合作学习能培养集体意识
班级不等于班集体,作为一个班集体,就一定要有凝聚力,集体荣誉感。合作学习就能培养集体意识。合作学习至少两人,一般四人,有时更多。在传统的科学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参与到探究知识过程中,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合作性科学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合作学习中,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而这些不同的思维火花聚在一起时,就会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从而为教育教学开创了新的亮点。但由于我们认识上的不够,在具体操作时出现了不良倾向,存有以下问题。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我们在听课时,经常看见执教教师为迎合听课教师的需要,打乱原有的座位秩序,将学生分成4人一小组或6人一小组,以“田字格”形式或“马蹄形”编排座位。课前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课上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的很好,听课教师也纷纷点头称赞。这时,小组讨论即将结束,小组汇报即将开始。没想到这为教师居然抛开了刚刚进行的讨论小组,又回到了一问一答的传统教学,课堂上回荡的是教师重复繁琐的讲解,听了让人生厌。此时,我们似乎才明白,刚才的小组讨论,仅仅是一种形式,过过场而已,为的只是向人们证明自己也进行了小讨论,开展了自主学习,至于效果就不用管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老师不能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要旨,只把它当成一种课堂教学的插花点缀,在课堂上用一次(有人听课更甚)以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这样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形式广义的东西,是一种典型的无效学习。
(二)、教师提出问题不当,难易无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目的性或针对性,一味滥用小组合作学习,营造表面的“热热闹闹”的学习氛围。一教师在执教《丑小鸭》时,提到这样一个问题:丑小鸭最后变成了什么?”话音刚落,便有学生举手了,可老师却说:“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讨论。”于是,几十张小嘴便说个没完没了,课堂气氛极其活跃。其实,这个问题只需1、2分钟,学生便能独立解决,何须小组讨论?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恰当地提出问题而是根据自己自大的主观想象,不加思考,随意提出问题。有的问题太容易,没有讨论价值,答案是书中现成的。讨论的问题太难,又使学生不着边际,结论胡谄八扯,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时间,降低了学生讨论的兴趣。
(三)、教师缺乏准确的定位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端。但目前的课堂教学,部分教师由一个极端步入了另一个极端,即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的“旁观者”。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轻轻松松地站在讲台旁边袖手旁观,或是在学生中间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不能给小组学习给予及时、适度的点拨和指导。
(四)、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这种机会,我们的教师往往是给好学生的。他们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成了听众,往往越过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好学生成了他们的依赖,致使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收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收益更少。除此之外,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一些小组总会有个别少数同学仍只顾做自己的事情,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五)、评价的不科学
小组合作结束后,都要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报、交流、评价。但在听课时,我们常发现,教师评价只着眼于整个小组的评价,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没有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个性反应。其次,教师评价只重视结果,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评价仍只把优秀的成绩给予少数的好生,无形中使评价变成一种固定过程。
三、解决的对策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从中可以发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要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语文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二)、合理分组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6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经常利用一些活动,如指导组长帮助组内成员巩固当天学习内容、互查当天作业;实施组际对抗赛等等,通过这样相互之间的协作活动,使每个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得到帮助和提高。同时,教师要深入研究,联系实际,改善分组方式,对小组学习加强指导,真正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三)、根据目标,确定学习方法和步骤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明确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完成目标任务。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大多学生由于没有合作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这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定小组学习的方法和步骤。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步骤,才能保证各小组合作学习的速度、质量。如在《林海》一文教学中,让学生小组合作研读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研读),我帮助学生确定小组合作研读的方法和步骤是: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特点; 2细细品读这些句子,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当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后,各小组用什么方法、步骤来学习,可由学生自己选择,自主确定,当然教师也作适当的指导和帮助,避免小组学习偏离轨道、远离目标
(四)、教师要积极参与,善于引导。
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于合作学习中。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特别是出现困难、意外混乱局面时要深入小组,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地展开。教师要及时诊断与处理问题,注意激活“冷场”,控制“过热场面”,使全体小组成员“动”起来。教师还要下组参与学习讨论,及时把握各组的学习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机智,调整学习时间,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五)、筛选具有合作价值的学习内容。合作是一个主动、积极、有意识的过程,并不是学生围在一起就一定是合作学习或能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制定有利于展开合作的目标结构,精心设计学习题,使设计的学习题既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认知功能,又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这才是成功的、有效的合作学习,才能达到人人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群体的共同发展。所以在教学中,不能把所有的问题全都拿来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和探究。例如中高年级字词就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换词填空或是看图理解。朗读课文,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或是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独特感受进行语感训练,只要符合实际就应给予肯定。
那么值得讨论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呢?因为合作学习的规模较大,所以要集中精力解决的就是课文中的重难点。教师在备课的环节中当考虑到哪些问题该合作学习学生才可能明白,哪些问题不必合作学习学生自己就能弄明白。例如:学生在自习过程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及对同一事物可能存在多种不同角度的看法的问题。像这样的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可见,但却不是每篇课文都有。因此,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有必要拿来探究一番的。课堂上也要筛选有价值的可以用来进行训练思维的问题。
(六)、以人为本施评价
教师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走出陈旧评价观。小学语文自身的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该与时具进,实施发展性的评价,以便“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评价方式可采取小组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相结合,既自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又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和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也可以对小组活动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学习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管理、选拔,而且是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要坚持重视过程评价,而不是仅仅关注结果。
四、小结
小组合作学习是符合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学习形式,它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发挥积极作用。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扎实的实践研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积极营造合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刻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根主线,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标的改革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论文字数:约5600个 参考文献
[1] 黄政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 [2] 万明华.《有效的语文教学》
[3] 谢红兵.《小组合作学习的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
第三篇: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寒亭区朱里街道于渠小学
孙洪涛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从而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但在教学实际中,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缺乏准确定位等。相应地,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有:合理分组、甄别和筛选有价值的问题等。【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 对策
随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出现了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是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主流,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但这种学习方法并非在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良好的运用,尤其是我们农村小学,大多数教师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把握不正确,意义理解不深刻,在实践中偏离、合作学习的初衷,没有取得理想效果,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笔者在听课时,经常看见执教教师为迎合听课教师的需要,打乱原有的座位秩序,将学生分成4人一小组或6人一小组,以“田字格”()形式或“马蹄形”()编排座位。但在课堂教学中,却并未有“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部分教师即使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给予的时间很短,多数学生刚进入状态,老师便匆匆叫停,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
2、讨论和探究的问题把握不准
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师缺乏目的性或针对性,一味滥用小组合作学习,营造表面的“热热闹闹”的学习氛围。一教师在执教《第一场雪》时,提到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介绍了哪些雪后美景?”话音刚落,便有学生举手了,可老师却说:“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讨论。”于是,几十张小嘴便说个没完没了,课堂气氛极其活跃。其实,这个问题只需1、2分钟,学生便能独立解决,何须小组讨论?
3、教师缺乏准确的定位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端。但目前的课堂教学,部分教师由一个极端步入了另一个极端,即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的“旁观者”。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轻轻松松地站在讲台旁边袖手旁观,或是在学生中间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不能给小组学习给予及时、适度的点拨和指导。
4、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这种机会,我们的教师往往是给好学生的。他们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过于依赖、盲从成绩好的同学,致使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收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收益更少。在听课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发现: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一些小组总会有个别少数同学仍只顾干自己的事情,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5、评价不科学
小组合作结束后,都要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报、交流、评价。但在听课时,我们常发现,教师评价只着眼于整个小组的评价,没有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个性反应。其次,教师评价只重视结果,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评价仍只把优秀的成绩给予少数的好生,无形中使评价变成一种甄别过程。
二、解决的对策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从中可以发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要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语文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2、合理分组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6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同时,教师要深入研究,联系实际,改善分组方式,对小组学习加强指导,真正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3、根据目标,确定学习方法和步骤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明确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完成目标任务。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大多学生由于没有合作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这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定小组学习的方法和步骤。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步骤,才能保证各小组合作学习的速度、质量。如在《林海》一文教学中,让学生小组合作研读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研读),我帮助学生确定小组合作研读的方法和步骤是: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特点;(2)细细品读这些句子,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当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后,各小组用什么方法、步骤来学习,可由学生自己选择,自主确定,当然教师也作适当的指导和帮助,避免小组学习偏离轨道、远离目标
4、甄别和筛选有价值的问题。
合作学习属于探究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其过程比较复杂,学生的参与度高,言论范围广,对待一人问题有时异议颇多,比较耗费时间,所以在教学中,不能把所有的问题全都拿来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和探究。例如中高年级字词就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换词填空或是看图理解。朗读课文,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或是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独特感受进行语感训练,只要符合实际就应给予肯定。
那么值得讨论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呢?因为合作学习的规模较大,所以要集中精力解决的就是课文中的重难点。例如:学生在自习过程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及对同一事物可能存在多种不同角度的看法的问题。像这样的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可见,但却不是每篇课文都有。因此,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有必要拿来探究一番的。教师在备课的环节中当考虑到哪些问题该合作学习学生才可能明白,哪些问题不必合作学习学生自己就能弄明白。课堂上也要注意甄别筛选有价值的可以用来进行训练思维的问题。
5、教师要积极参与,善于引导。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新的课程理念提到: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教师应当积极地加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一个成员,溶入各小组倾听,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也要做一名引导者,适时点拨、引导和帮助。以利于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或存在的问题,采取更好的措施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6、以人为本施评价
教师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走出陈旧评价观。小学语文自身的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该与时具进,实施发展性的评价,以便“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管理、选拔,而且是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要坚持重视过程评价,而不是仅仅关注结果。唯有这样,我们才更易走出侧重甄别的误区。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我们要正确的运用好这一方法,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第四篇: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能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合作以及团结精神。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必须把握好学科的特点,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既有利于加深学生与其他人的合作,也有利于实现学生之间的尊重、理解以及表达,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一、小组合作学习概述
小学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旨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集中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各种合作活动,积极地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共同努力,这能够给学生创造研究以及探索的机会,进而实现全部学生的共同提高。自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出现以来,得到了师生的普遍认可,近年来,这一教学方法得到了不断完善,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体系,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够争相表达自己,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最终提升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动合作学习的若干举措
1.不断提高对合作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1)小学语文教学中,切实推进合作学习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取向不断朝集体、相互依靠转变,不管是谁,都不可能脱离集体而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是如此。(2)推进合作学习符合学生心理。小学生好奇心特别的重,教师教学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还要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意色彩,这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3)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注重学生学科的特点
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教师必须抓好以下三个环节:(1)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必须重视日常俗语、名言、故事以及游戏等的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也”。(2)正确、科学地把握语文合作学习的时机。合作学习并不是说时时都可以进行,相反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必须达到一定的目的、质量以及效果。(3)教师必须运用激励语言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它是推动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通过评价,可以纠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来自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叶廷.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3):6-7.
第五篇: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初二语文小组合作教学反思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教学组织形式异彩分呈,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其中一个闪光的亮点。小组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而且学生更多的拥有了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空间和时间。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对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挑战,是对教师执教经验的考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把打造成新理念的倡导者,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次接触小组合作学习,只感觉到这种学习方式的新颖,并尝试着去实践,但从中发现许多次的合作只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 我渐渐地悟出教学中不能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几个问题:
1、学习问题设计不合理。为了使合作学习收到成效,设计的问题应中心明确、难易适度,要有启发性、针对性,最好是选择教材中的重、难点,或者学生比较关注 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说有所得。但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看似热闹,但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
2、学生学习个体化。小组合作学习中,所有学生应当积极参与、齐心协力解决问题,讨论的成果应该是合作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可一些学习小组游离于小组 之外,他们有的做学科作业,有的坐得毕恭毕敬,心不在焉,更有的浑水摸鱼,谈笑风生。汇报合作成果时,学生往往是一家之言,小组合作成为优秀学生展示的专 利。
3、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为了应付公开课,有的教师把教学设计中的合作学习结果呈现给参与的小组,汇报成果时,合作小组成了“教师的代言人”。这样师 生脸上有光彩,却让合作学习形式化。有些合作小组一看就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讨论学习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成 了优生表现的舞台,学困生少有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合作讨论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解决问题的方法。
1.明确分工,各尽其职
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时,遵循合理性的原则。一是小组成员人数要合理,以4——6人为宜。人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体才能的充分展示,人太少互动 不足;二是可以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依照学生的组织能力、语文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组都有各个层次的学生,为各小组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三是成员的角色分工应该是动态的,采取轮流担任的方法。每小组大致确定好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等职位。这样不仅可 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兴趣,也可以改变学生在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发展的机会。
2.适当介入,关爱弱势
首先,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要求合作小组的同学对每一位发言者都给予感情上的支持。如“你一定能行!”“我们支持你,你大胆表现吧!”“某某必胜!”让学生大胆表达。
其次,教师要适当地介入合作学习。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极容易成了“优生唱主角,差生跑龙套”的局面。所以要避免只求热闹不求实质的弊 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特别要关爱那些极少发言的“弱小者”。对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看法,却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表达。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 会发现一些总是沉默的学生,他们有的是不敢表达,对自己的见解有种种顾虑:自己的意见会不会让同学笑话?和大多数同学有没有矛盾?有的是不擅长表达,他们 的表达总是只有片言只语。另外,俗话说“一鸟入林,百鸟压声”,在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时,如果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先发言,另外的学生就会不敢再发言。因此,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重视激发“弱小者”的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创造机会让他们多表现、先表现,善于捕捉、放大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 光点,使弱势转化为优势,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如果老师不断地发现弱势,真诚地关爱弱势,不懈地转化弱势,那么必定能使合作学习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也能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有机结合,灵活调控
目前,许多教师为了赶时髦,活跃课堂,取悦学生,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有的教师对一些简单易懂、不容质疑、无需 讨论的内容也开展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泛滥成灾,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而且影响了课堂纪律;也有的教师把一些脱离实际、玄而又玄的内容让学生讨论,从而 让学生失去自信,丧失信心。所以合作要有节制,要把合作学习放在有讨论空间的问题上,放在学生易混淆处;难度要适宜,符合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规律,这样的 小组讨论才能让学生有收获、有发展。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 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刻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根 主线,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标的改革中焕发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