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冲突问题情境(共五则)

时间:2019-05-12 23:3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设冲突问题情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设冲突问题情境》。

第一篇:创设冲突问题情境

创设冲突问题情境,提升教学有效性

摘 要:提升课堂有效性是我们教学的不懈追求,创设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发展,这是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也符合现代教学发展趋势和内在要求。关键词:冲突情境;教学有效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现代教育论的重要理念。作为主体的学生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在教师引导下自我思考、自我学习、自我探究、合作提高的过程。但这一过程的实现却是我们教学中最大的困扰。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是否愿意学,是教学过程是否有效的首要条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源于他们认知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引发了求知欲和好奇心,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收到有效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营造“可教学时刻”,以激励学生认知的内在学习动机,以期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教师要营造“可教学时刻”,我认为关键就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是否有效地创设了问题情境。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因此,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引入情境教学理念,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 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认知行为。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创设什么样的问题情境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呢?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现在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冲突情境创设的实效性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冲突情境,营造可教学时刻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营造“可教学时刻”离不开创设值得探究又适合学生探究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如意外的情境,选择的情境,冲突的情境,反驳的情境等。认知心理学认为,最有利于激发内在动机的方法是将学习者放入具有冲突的情境之中。心理学研究也表明:“认知矛盾是动机的根源。”良好的问题情境在于它能有效地引起学生认识的不平衡,使其产生矛盾心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内心深处强烈的探究欲望,创设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探究的冲突问题情境,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产生学习期待,引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兴趣,主动的进行知识的获得,并且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促进思维的积极发展,逐步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即从具体走向思维。

另外,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创设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时效性和探究性的教学冲突情境,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现在的学生,课外阅读面拓宽,各种背景知识丰富,关注人生及社会问题,并渴望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充分把握社会热点,努力寻找与生活结合点,创设冲突、矛盾的情境,以此引起学生的思想冲突,激发起内在动机,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认知兴趣,使学生在探讨交流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获得感知、获得体验、获得真知。为此,冲突问题情境的选择,还要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社会性。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时,我除了精选社会生活中与人为善的感人事迹也立足学生实际融入学生身边的实例,更是根据当时“彭宇案”精心设置了“老人摔倒,扶?不扶?”的冲突情境。从2013年彭宇案开始,老人摔倒该不该扶,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引发国民大讨论,因此这件事也为学生熟知。问题一抛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七嘴八舌,扶!不扶!双方不同观点的争辩不亚于网络中的“口水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激辩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极大提升,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体现。上课结束后,我还根据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写了一篇《扶?扶!》的小论文,引发学生收获感受。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善于创设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情境尤其是矛盾冲突情境,提供诱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还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营造“可教学时刻”离不开创设恰当的冲突情境。

二、把握学生思维动向,推动矛盾冲突“升级”

现代心理学认为认知是从质疑开始,设疑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激发不起学生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课堂上缺乏师生、生生间互动的热烈气氛,或者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走向答案的单一那么至少创设这个问题的有效性是应该受到质疑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冲突矛盾情境本身就能激起学生的质疑,而且冲突情境一般都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和观点的预先性,蕴含着能激起学习者思维碰撞或巫待解决的疑惑和问题。如,本学期我在准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框题:《自觉维护正义》公开课教学中,“社会的稳定、和谐需要有正义感的人”这一环节的设计让我苦思冥想。如果延续传统的思路不外乎是借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来论证这一观点。但是,个人感觉这个方案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更不足以引起学生内心的触动。2015年6月6日南方都市报关于《广东某企业为患儿捐款20万后要求退款:多按个零》的报道给了我方向。针对这个在网上也引发热议的事件,我设置了“你认为捐款应该退吗?的问题情境。但问题抛出后学生却更多从正面的角度回答并说明原因,没有太多的疑义,一度出现“冷场”。显然,我希望引发学生争议的设计初衷“跑偏”了。课后反思时,我在想:“问题这样设计不好吗?学生这样的回答不是我所希望的吗?”。试想“老人摔倒,该扶吗?”、“因为多按个零多捐的款项,该退吗?”,如果这类问题的导向在人们心中是这么清晰,为什么会引发社会大讨论呢?此外,在45分钟课堂这种约定的环境下,在我设计的具有隐形导向的问题情境下,学生的答案很容易走向“标准化”、“单一化”。

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动向有一种洞察力,要做好课前调研,有时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作出教学预设的调整,为冲突的营造和解决做好准备工作。同时要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和想像的空间,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进行思考,开阔思路,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体现思维的层递性。因此,在公开课教学中,我最终将问题确定为辩论环节:“该退!PK不该退!。”首先让学生遵从心中的想法,选择立场,再由双方推选各自代表进行辩论。(当然这个环节要高效完成,课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通过辩论环节将冲突升级,诱发学生激烈研讨,碰撞思想火花的燧石,有利于营建浓烈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获得真知,体验别样的成功和快乐。此外,我们知道,在政治教学中伟人或英雄模范事迹等为我们津津乐道。但这些事例貌似离学生很近,心却隔得很远,容易造成榜样诉求上的差异。所以,我们在选择类似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根据学习者的心理特点、思维品质等,将学生引入冲突情境的角色中,才能倾听到学生内心真实的声音。比如,我们在设置上述情境时,也可以表达成“如果,你是小乐平的家长,你会退?or不退?”,让冲突的情境离学生的心更近些,才更能捕捉到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

人人都蕴涵着思维的力量,智慧的火花随时会迸发出来。冲突问题情境就如一根导火线“逼”着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学习、去发现、去领悟,促进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小组讨论,真正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长期下去,学生还能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但是,要实现这个效果的更大化,一定要立足于对学生认知规律的了解,要把握学生思维动向,务必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有感可发、有话可讲”,增强主动探究的意愿。借助教师巧妙设计的冲突情境这个“推手”,打造出我们高效而精彩的魅力课堂。

三、化解冲突矛盾,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新课程标准强调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实现,而它的实现与否,直接决定课堂的成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思考三个维度目标是否达到并且优化。因此,教学目标的设置不能停留在知识的获得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上,更要借助现实的、直观生动的,贴近我们生活的问题情境,在发现、判断、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华东师大周彬教授说过:教育并不是要改变学生的“内心世界”,而是要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播下阳光、正直与积极进取的种子。我们教育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具备健全积极向上的人格,只有完成这样的目标,才是真正高效的课堂和教育。但是,我们的教学是面向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多元的价值观,日新月异的社会,海量信息的包围,尤其是社会中假恶丑的现象时不时挑战着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权威和话语权。比如,“尊老爱幼、见到老人摔倒,要主动帮扶!”这本来是毋庸置疑的选择。但是,主动扶起摔倒的老人后而被讹诈的社会现象却是鲜活的存在。面对类似的社会现象,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说教是不能缩小教与学的空间距离、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的,是无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

在信息渠道如此之多传播速度如此之快的现代社会,针对某些社会问题我们教育者有必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我们要选取 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密切联系的社会热点、围绕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创设情境,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又能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老人摔倒,扶?or不扶?”、“多按个零,多出的捐款,退?or不退?这种冲突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要引发学生的思考。学习者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既掌握了相应知识目标要求,又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目标要求,还在探究中培养了合作精神,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当然情感态度价值观也相应得到了提升。当社会生活让我们教师的教遭遇学生的质疑时,我们教育者要注意“看护学生心灵”,要坚守教育本质。因此,在冲突情境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要用心激起学生情感上共鸣,从而有效地实现认同、感悟和内化的效果,最终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初步提升。

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应该引导、启发学生在思考中,在体验、感悟和实践中,在矛盾冲突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社会规范、正确的政治观点和主流价值标准,真正得以内化,形成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问题情境的创设已成为新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要使课堂动感与鲜活,教师必须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托,创设出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特别是以冲突、矛盾情境为载体,更能引发学生质疑、讨论、释疑,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共生效应”。这样,不仅培养了学习者严密的思维能力,提升探索和归纳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最终得以有效的落实和发展。参考文献:

[1] 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康《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教学实践反思》(《教育学文摘》2014年3月)[3] 朱小蔓主编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究的的源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究的的源动力。我们应想方设法,设置各种情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的教学指导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设计问题情景上,而不是在设计问题本身,应着重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勇于置疑、大胆创新。

1、从课本插图提出问题

新教材有很多有趣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微处并比较与日常不同,再提出问题。如:在学习折射规律后,让学生看图“鱼在哪里?”学生会提出“为什么鱼叉要对准鱼的下方?”“是不是看见的鱼并不是实际的鱼?”从而激发学生探

究的兴趣。

2、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

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这些现象天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已习以为常。教师若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如: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先播放自然界一些物体的发声,然后教师问:“声音对于我们来非常重要,关于于声音,你们还有哪那些疑

问?”

学生问题总结如下: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什么是超音速?什么是立体声?

月球上能不能听到声音?等等

3、从各种俗语中提出问题

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使民间流传着许多俗语,很多是有科学道理的。引导学生分析它并提出问题,学生兴趣很大。如:讲平面镜成像时,先让学生讨论俗语“水中月,镜中花”,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水中有月亮?为什么镜子

中有花?镜子中的花和实际的花为何一样?为什么水中捞不到月亮?

4、从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教师可有意识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断完善问题。如:讲改变内能的方法前,教师先做压缩引火实验,学生首先提出:“筒内为什么会有火花?”通过教师引导棉花燃烧说明什么,学生又提出:筒内温度为什么会升高?教师又提醒温度升高说明什么,最

后学生提出:筒内内能为什么会增加?

5、通过自身体验提出问题

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做实验或参加活动、比赛,由于亲身体验,感受很深,学生也乐意提出问题。如:讲内能时,学生通过搓手,提出:手心为什么会发热?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学生通过手弹课桌,提出:手为什么会疼?讲滑动摩擦力大小时通过手压桌面移动,提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创设问题情景的方式方法很多,只要有心,就有路,有路就可到罗马

第三篇: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东交民巷小学马坊分校徐倩 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入学习的体现。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明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敢于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置于一种探索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那么,为了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光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还要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要轻易否定。最重要的还应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如针对课题提出问题、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后练习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掌握了提出问题的方法之后,这时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又尽可能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并通过他们的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常论常新的话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是否得以延续,这就要求教师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特色和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找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有效的40分钟内使学生获取最多的知识、培养最佳的思维品质,使得学生最优发展,并从课内走向课外,提升语文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

天下为公

在新课程中,从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到课程结构、内容以及课程具体实施与评价,都以学生的全面继续发展和个性特性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学生的亲自参与、生动的思维活动、实践与创造过程,而要实现上述过程,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数学教学具有它的特殊性,它承接小学和高中两个阶段。而数学教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并且是“以抽象的形式出现,这只能在表现上掩盖它起源于外部世界的事实。”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上狠下功夫,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真实的任务。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要把情境的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一、创设能够发现问题的情境。

创设能够发现问题的客观情景就是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学习的大道上“铺路架桥”,在知识的道路上,哪些地方有沟沟坎坎,哪些地方坡陡路险,哪些地方平坦好走,教师都要一清二楚。这就要求教师不光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与学习内容的结合中产生联想和情感的共鸣,从而领悟学习内容中只能意会的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有理数的大小”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有趣的一堂数学课,我在黑板上写出泰山、黄山、桂林、张家界、延吉等五个旅游区某天的最低温度(单位:℃)分别为-4、0、9、5、-5。然后让学生在数轴上把它们表示出来,再让学生把旅游区的最低温度由低到高进行排列。由于情境贴近生活,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很多学生纷纷写出-

5、-4、0、5、9,我又提出问题:谁能够说出这些数的大小顺序与数轴上表示它们的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有的学生说我发现越往左,左边点表示的数越小;还有的学生说我发现负数比零小,零比正数小,负数比正数小。最后我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理数的大小。”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从气温高低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通过操作、思考,归纳有理数大小关系的法则,形成悬念,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的闸门,并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创设含有内在知识联系的问题情境。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数学知识环环紧扣,呈螺旋上升之势,旧知识蕴涵着新的知识点,新旧知识纵横交错,彼此形成知识网络。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识结构进行改造和重组。总而言之,就是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而产生新旧知识的矛盾。而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比较困难。

例如,我在教授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首先出示这样一个准备题:解方程2X+(45-X)=60,由于是旧知识,学生纷纷在下面完成,然后我给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Y=45-X ① 我再问:

2X+Y=6 ②

谁会解?学生不做声,我又做提示:与刚才哪个方程做比较。学生通过观察,思维开始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说:“我发现第二个方程中y可以有第一个方程来代替,二元一次方程组就变成的一元一次方程,这样就可以求出解。”我归纳总结,这就是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也就是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面对这样的新知识,学生会很快找出其中的问题,理清数量关系,掌握解方程组的特征,从而迅速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

三、利用课堂提问和讨论进行情景教学。

提问不但是创设一定的客观情境,而且是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又是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问题的一种方法。教学中的提问是引导而不是牵着鼻子走,是鼓励而不是压制,是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 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同时提问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

例如,为配合“北京奥运会”的宣传活动,七年级四班共50名同学,动手制作花和花篮。如果每人每天平均做花18朵或小花篮16个,一个小花篮上需插两朵花,应分配多少学生做小花篮,多少学生做花,工作一天才能使花和花篮刚好配套?

我提问: 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⑵你能用一个等量关系式来概括这个问题吗?

⑶你还能用两个等量关系式来概况这个问题吗?

这三个问题不能颠倒,要一环扣一环。这样可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内在品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和“机械学习的局面”。

开展课堂提问和讨论,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对问题的认识会更加清晰,促使学生兴趣的火花不断迸发,使他们的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

总之,教学时要想以人为本,由重知识传授到重学生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一个活跃的学习状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

第五篇: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案例

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案例

梁柳清

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但问题情境创设我同意以下原则:

1.针对性:数学情境具有针对性,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

2.启发性:数学情境具有启发性,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新颖性:数学情境具有新颖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

4.趣味性:数学情境具有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互动性:数学情境具有互动性,才有学生的一直参与,而不是等待问题的出现。

6.简洁性:数学情境具有简洁性,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

现把我教学中的一个案例展示:在我们河池各地,人们都热情好客,家里来个客人,买鱼买肉,美酒招待,席间必有猜拳助兴,同学们想一下,喊哪个码猜中的可能性最大?大家一下来了兴致,有人说0,5,10,……然后在黑板上分析一算:把两人出码的数值组合用(a,b)的形式表示。先分析基本事件个数,每人有0—5六种出法,则共有36种情况。0中的情况(0,0)其概率为,1中的情况(0,1)(1,0)其概率为 ,2中的情况为(0,2)(2,0)(1,1)其概率为,3中的情况为(0,3)(3,0)(1,2)(2,1)其概率为,4中的情况为(0,4)(4,0)(2,2)(3,1)(1,3)其概率为,5中的情况为(0,5)(5,0)(2,3)(3,2)(1,4)(4,1)其概率为,依此法让学生一一算出其余五个码的概率,学生不但发现5的概率是最大的,而且发现0与10,1与9,2与8,3与7,4与6的概率同,他们感觉非常惊奇。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也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提高了他们对概率知识的学习兴趣。

下载创设冲突问题情境(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设冲突问题情境(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设问题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 内容提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精心选择教学材料,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就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最终收到较好的教......

    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开始,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创新,没有创新就难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科学的发现、科技的发明和创造,往往是......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南庄中学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内部学习动机最核心的成分,中学生心理特征之一是好奇、富有新鲜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点,......

    化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初中化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上饶县花厅中学 吴加国 在课堂教学的开端,设置情景导入是课堂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富有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无论情......

    创设问题情境, 探究阅读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 探究阅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目标,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提问。“学贵有疑”,有了问题才能促......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范文合集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是我校承担的省“十一五”重点课题《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实效性的实验与研究》的子课题。......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有效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有效教学 内容简要:精心创设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实施有效的教学是数学课的本源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没有以感性材料支撑的教学是空洞乏味的,效果是不理想......

    1创设情境使问题再现

    1创设情境使问题再现,将学科问题情景化、社会化。在教学中我更新多设置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很多学生都知道我国人口众多,但对具体严峻到什么程度并不太明了,所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