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与思考
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与思考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化,各大企业毕业生录取时更加注重其实践能力,加上现代化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进出口业务更注重卫生检疫技术水平,对食品检验与检疫要求更严格,卫生检验人才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需要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卫生检验人员。探讨了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与思考,为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人员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大高校招生亦持续扩大,特别是各类高职院校,现已成是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办学机构,亦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直接利益。高职教育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份,但随着高职教育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出现了诸多现实问题。因此,探讨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策略,对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有着极大现实意义。
一、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1.校企合作可提高行?I、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教学水平
行业、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均是在生产一线的劳动人员,他们均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其实际工作能力强,但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这时要进行教学研讨活动,让专业教师与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以便快速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学水平。
2.校企合作可确保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教学实践
行业、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均不是专业的教育工作人员,其每天都有诸多岗位工作,若是让他们进行教学,则学校要与相关部门及时沟通,为其安排更合理的教学时间。
二、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中的问题
1.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不平衡
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人员进入工作岗位后需具有较高的素质,其各项检验数据与报告直接影响到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方针制定,更与相关政策执行的严肃性、公正性、准确性相关联。
2.课程体系不健全
早期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健全,其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的比重为2:1,往往学生在学校的前2年都是学习各种相关理论知识,之后才去相关企业机构实习,而此种课程体系适应性弱,仅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传授,致使实践技能与人才素质培养缺失,其间亦有课程教学内容重叠,必修课程学习时间设置太长,相应的选修课程少,留给学生的自由时间太少。
3.学生缺乏职业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设置的实验及实际工作相关性少,工学未能有效结合,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偏弱,仅学习到诸多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时间少,且设置的实验都是验证类实践,均是老师为学生准备好试剂,相关样品前处理均是实验人员进行的,实验时学生仅仅需要添加相应的试剂再观察实验结果即可。此类教学模式会使得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偏弱,实际工作中缺乏创新精神,之后走上工作岗位后就处处困难,工作亦不能有效处理,企业对学生亦十分不满意。
三、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校企合作需遵循的原则
1.为学生服务
高职院校的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人才,并致力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整个校企合作中务必以为学生服务为原则。
2.校企双赢
学校要与企业形成良好的互动性,彼此都参与至相应的工作中,确保教学与生产实践均有参与。坚持此原则确保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序开展。
3.循序渐进
早期校企合作时,学校可以松散型校企合作模式与行业、企业间密切联系,等到发展有序后再建立紧密型合作教育模式。比如可组织相应的指导委员会,其间包括行业、企业管理人员、专家等专业人员,保证企业与行业能够顺利的深层了解,并共同探讨相应的合作策略。
四、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策略
1.围绕市场,依靠行业
校企合作时要全面考虑地方与区域经济情况,全面分析自身院校的局限性,去掉传统专业中的糟粕,于全国范围内进行市场调研,以所获结果设立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待定的专业。之后再于全省范围内调研卫生监督和疾病防控机构,包括专业市场人才需求量与从业人员的学历情况,并邀请相关专家对所开设的课程进行论证,严格确定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设立的目的与内容。
2.充分利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源
专业申报成功之后,再建设专业,要建立科学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内容要包括培养目标、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办学形式等;再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科学的专业环境,加大相关教学设备投入,具体内容为:
(1)发挥实践师资优势。通常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具有充足的行业工作经验,亦积累了大量技术人才,可用来建设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要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协商,再邀请专业的客座教授与专业技术人员作教师,同时达成长期合作的协议。
(2)确定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可邀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共同制定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教学大纲、计划、课程的制定。
(3)专业人员承担教学任务。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教学顺利进入教学阶段后,要聘请专业人员承担教学任务,提高课程内容的专业性。
(4)展开教学研讨。高职院校应要求外聘教师定期参加教学研讨,讨论内容包括对教学程序的熟悉度、理解度与教案书写等方面情况,引导其交流教学体会,并提出对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与此学科发展前景,以便加深其对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的认知度,从而有效提高教学与业务水平。
(5)发挥实训设备优势。积极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有效提高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再双方的积极配合下,确保本专业学生都能顺利实训,有效提高人才专业技术与实践能力。
3.拓宽实习途径
高职院校要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面合作,有效加强了校企双方的联系,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实习基地,从而解决了学生实习难的问题。
4.强化学生就业优势
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极具针对性,通过校企全面合作,为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学生亦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达成就业意向。
5.开辟专业教师培养基地
高职院校要积极建设教师队伍,提供良好的培养基地让专业教师进修学习,以便有效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校企的深层合作解决了教师培养的问题。双方专业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可有效提高相关人员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五、结束语
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人员对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意义重大,新课改的持续深化,此专业教育更注重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指导方针展开教学。本文简述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探讨了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中的问题,提出了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校企合作需遵循的原则与合作策略,为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人员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史沁红,段春燕,甘晓玲,张宝勇,胡雪琴,赵舰.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调研报告[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08):2009-2012.[2]黄家钿,李诚,杜宏,张茵,方辰.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校企共育、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浙江医学教育,2013,(03):1-4.[3]段春燕,史沁红,胡雪琴,张宝勇,甘晓玲.关于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教育现状及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11):2783-2785.[4]黄家钿,李诚,杜宏,张茵,方辰.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构建[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03):1-3.
第二篇: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介绍
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从事卫生检验、检疫、环境监测、临床医学检验的高端复合技能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预防医学、卫生检验检疫学、仪器分析与卫生化学、卫生微生物及检验、免疫学及检验、寄生虫学检验、生物化学与临床生化检验、临床血液与检测技术、空气卫生理化检验、水质卫生理化检验、食品卫生理化检验、生物材料检验、卫生毒理学、卫生法规与监督、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等。
就业岗位:
初始岗位: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质量监督所、食品药品检验所、环境卫生监测部门、海关及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各类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及服务行业、自来水公司、生物制剂公司、第三方实验室等从事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工作。
发展岗位:卫生监督管理人员;卫生检验技术研发人员。专业特色:
本专业针对专业岗位(群)以人才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采取分段式培养,强化技能。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课间见习、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和毕业实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常规的卫生检验检疫方法,熟悉现代的仪器检测技术,能熟练的进行各类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工作。同时通过学习学生能将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与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有机结合,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在校期间可考取卫生理化检验员、微生物检验员、公共营养师等职业资格证。
就业情况:
本专业尚无毕业生,但经人才市场需求调查研究论证,本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多元化,就业前景良好。
第三篇:对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
对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上午来参加第二届川渝地区IT高峰论坛我发现有几个变化,前面几个发言都是新面孔,我是老面孔。上次我发言的题目是我准备做什么,我上次也承诺了,我第二个发言的时候说我做什么。今天就讲讲我做了什么。我们是2008年就和信息学院合作,最近三年我们跟重庆理工大学、重师大等进行了良好的深度的校企合作。最开始他们问你们跟谁合作,我说跟重庆信息学院,他们都不理解,有的可能是因为不太了解,因为见识太少。后来我改了一种说法,我说重庆信息学院就是万州的哈佛。我读了一本书叫《中国教育怎么了》里面有一句话“企业需要的是训练有素的员工,而不是被贴上人才标签的饭桶”。
大家为了避免这种饭桶的出现怎么办,那就是搞校企合作,我本来是机械公司的,不懂机械,但是人很机械,所以今天的思路就按照软件业来讲。第一个版本就是1.0,就是学生和企业搞的协议,富士康问我们要多少人,我们送过去就行了,这个基本上不能叫校企合作。第二个就进行一个升级,我称为课程嵌入式的校企合作,发现原来学生到企业里面去不听话,不对口,每个学期搞两、三个工程师去讲讲课。第三个叫3.0,学生是迷茫的、老师是纠结的,校长是困惑的,企业是焦急的,我们到学校里面去找人才那是一个传说。学校是搞教育,老师也想教这个,学生也不干这个,我教这么好干嘛,所以很多学生玩了三年游戏就跑到企业里面去了。学生就业之后为什么会失业呢?后劲不足,身体非常非常的差。第四个就业质量不高,体现在工资不高,这个是不对口,最后学校虽然希望搞校企合作,但是都是给领导看的,总结基本上都停留在合同上,达到我们要的目的了吗?没有。
怎么办呢?我觉得还是沿用目前这种方式是没有办法搞好的。刚刚各位都在谈校企合作,我看谈得更多的是技术上的校企合作。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和信息学院的合作采用了一种不同的方式,我把它界定为战略合作伙伴式的校企合作。一个人才怎么成才,我认为有三个要素,第一个环境特别重要,第二个要有一个职业化大师化的导师,第三个方法一定要科学。我跟各位举一个例子,你把一块铁放在微波炉里面转十年,出来一模一样,但是如果把一块铁放在钢水里面两秒钟就化成了水。这就是环境不一样。
第三个就是方法也特别重要。基于这样一个基础,我觉得一个学校要办出特色,要跟三个方面的单位才能办得出特色。第一个他必须要了解这个行业的前沿需求,要提拔出来,盛大的游戏和腾讯的游戏是不一样的。第二个要进行解码,解码是培训大纲。第三个另外需要打造一个环境,就要进行职场化的完全。我建议学校首先是跟一些行业协会合作,行业协会里面都有一群相关的企业,第二个他需要找到优秀的企业进行职场化的管理,刚才夏尔公司的老总说很多大学生的宿舍脏乱差,我们这里一切都不存在。第三个需要找一个HR的运营公司好好的解决好就业,特别是职业生涯后面的跟踪显得特别重要。当然目前在中国,在重庆只能这么做,搞机械行业的有一家公司你可以这样搞,那就是xx公司。我们有9500家客户,我们的学生进入我们那里48小时肯定有改变的。
我认为一个人如果素养很好,技能也很好,那么他就业不成问题,如果身体很好,当人家报销的时候自己还没报销那你就可以活得很长,同时有很好的人文底蕴,像信息学院请了一位大师那就是孔子。如果一个人具备了这样四个素质的话,那么我认为他就具备了职场竞争力,我们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时候一定要围绕这四个方面来做文章,否则我们的人永远是不好用的。
大家都住酒店,有次我去厦门住了一个酒店,我拿了一个包,在一楼,有一个服务员跑过来帮我拿包,我说不用,然后到了三楼,又有一个服务员过来帮我拿包,服务员说我们老板讲,为客人服务一定要主动,直到自己绝望为止。你会发现他的牙膏、牙刷,他的毛巾是两种不同的颜色的,两个人住一个标间你会发现谁用了谁的毛巾还不知道。第二个我们洗澡出来那块镜子好多都是雾气蒙蒙的,做得好的一点不会这样。我想这些东西还得靠我们的人文底蕴以及体能保持创新才能做到。
最后我们展示一下我们跟信息学院合作的历程,2008年11月1日我们在xx公司进行第一期开班,我们双方进行了很良好的互动,三年来我们培养了几百个学生,失业的饭桶有20%,80%都是企业一批一批跟我们要。这个是环境,我们的库房是这个样子,这是我们的车间,这是他们在操作的情景,这里面没有谁乱来的,我们有很强的执行力。这是他们一起学习的场景,这些都是抓拍的,我们没有谁做任何表演,你们从他们的眼神就可以看出他们是在讨论一个项目。今年9月28日信息学院学生离开了我们那里,这是他们用过的水龙头,我可以用人格担保,我们绝对没有打扫过,这是他用过的垃圾筒,这是他们宿舍里面的走廊,这是他们用过的卫生间。
其实学校和企业之间中间是有一个缺口的,而且用人单位的要求很高,学校的产品,学生就像一辆车,如果直接开过去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直接掉下去,第二种情况撞过去就把学校的声誉和人才质量撞掉了,我们如果按照教育大纲来培养是培养不出什么人才的,因为这些大纲从出版那天起就开始落后。所以我们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搞了一个斜坡,第一个阶段把学生搞成一个好好的学校人,第二个阶段把他整成一个企业人,第三个把他整成一个职业人。当然我们这样一种模式取得了官方的一些认可,第一个认可是我们搞了一个重庆市的重点课题,第二个教育部把我们写成了一个案例,收入了教育部创新工作会的会刊。然后重庆师范大学把我们写成了重庆职业教育的第三模式。
然后我们想从和信息学院合作那天起,我们也发现今天来的企业重复的不多,那就说明一个问题,原先合作的企业寿命也就是在两年之内,像我们和信息学院这样合作三年的可能是少之又少,我希望我们是合作60年。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有一个梦想,虽然中间没有康庄大道,就是这种泥泞的沼泽地,就在这样的痛苦之中,我们一定能够找到中国校企合作的最佳方式。我们还在提升,我希望再过两年,我就能够跟各位讲5.0版本的。希望今天对各位有所启发。谢谢!
文章来 源w w
w.5 Y K J.Com 1
第四篇:高职高专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高职高专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杨珺,吴淑春,吴怡春,徐建国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杭州 310053)
[摘要]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色彩,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是专业特色建设的指导方针。文章阐述了搭建资源共享合作双赢的校所合作平台,在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创新突显工学结合的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从“非典”“甲流”到“三鹿奶粉”“大头娃娃”,一系列公共卫生领域中的突发事件,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和生命安全,影响了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国家高度重视卫生检验与检疫工作,出台了若干相关法规,明确了加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的建设,强调疾病预防控制队伍的建设。国家加大了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投入,加强了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的监测和管理。相应的,社会对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不断增加,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2007年,我校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设置了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建设的上层建筑,决定着专业的发展和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应该顺应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为了使专业更贴近工作岗位,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
一、立足基层和一线岗位,调研工作岗位
2010年,针对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较详细地调研了浙江省24家各级疾病控制中心,其中18个被调查单位均属于区县级单位,分别属于浙江省9个设区市。调研的对象是各级疾病控制中心卫生检验相关业务科室及一线卫生检验技术专家。
调研获悉:各级疾病控制中心卫生检验相关业务科室涉及理化室(科)、微生物室(科)和预防医学门诊。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置卫生检验(室)科,承担卫生理化检验和卫生微生物检验的业务。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预防医学门诊归在预防保健科下,包括食品生产经营、公共场所等有关行业从业人员的健
康体检和签证、肺结核门诊、犬伤门诊、普通门诊等工作。
本次调研明确了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专科层次人才的主要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主要工作岗位包括卫生理化检验、卫生微生物检验、病原微生物检验、从业人员体检。主要工作任务涉及:1.常见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
2.各类食品、水样、涂抹样品、工作场所、公共场所、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卫生学指标和病原微生物检验;3.各类食品、水样、涉水产品等健康相关样品和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居室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卫生理化检验;4.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等。
二、搭建校所合作平台,资源共享合作双赢
2009年,由校领导牵头,经双方多次交流和协商,我校与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达成共识,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是浙江省内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技术管理指导中心、卫生检验检测中心、专业技能培训中心和疾病信息管理中心。校所合作平台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本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一)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成为我校的教学基地
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检验仪器设备也是日新月异。掌握先进的检验仪器,是卫生检验人员必备的职业技能,也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如果依靠学校购置各种检验仪器设备来满足实践教学需要,这不但是学校的经济负担,也是社会资源浪费。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具有与国际接轨、符合国家实验设计要求的实验室,不但有诸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气相色谱质谱仪、原子吸收仪、实时荧光定量PCR等高端检测仪器,还有仪器操作维护与检测结果分析判断的一线技术专家。
成为我校教学基地后,将学生的实践课堂搬到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由中心一线技术专家担当老师,让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明白未来职业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学生实际操作检测仪器,学会仪器操作和维护的基本要领,了解检测结果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一举三得,资源利用合理、教学效果最大,一线技术骨干也丰富了专业技能培训的教学经验。
(二)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成为我校的实习基地
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承担了大量的检测任务,需要专业学生为卫生检验一线人员当助手。所以,本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也是合作双赢的体现。站在省级疾病控制中心的高点上,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更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最好的专业培训。而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也可以缓解人手不够的压力。
三、校所通融,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调研的基础上[2],由专业负责人提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随后广泛征求省内各级疾病控制中心卫生检验一线
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稿。最后由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一线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讨论,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突显岗位任务为核心,工学结合为主线。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即在基层和一线岗位从事公共卫生检验、疾病监控以及环境监测的高技能人才。明确工作岗位,即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从业人员体检。打破学科体系的构建传统,构建以工作任务为核心辐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一)重构课程体系:基于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从业人员体检三个主要工作岗位,分解工作任务,剖析职业知识技能素质结构,重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为环境因子卫生理化检验、食品卫生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免疫学检验、寄生虫检验、临床与职业卫生检验、检验仪器及实验室管理。将“卫生理化检验”拆分成“环境因子卫生理化检验”和“食品卫生理化检验”,从课时数和课程要求上进一步强化理化检验工作的重要性。针对从业人员体检的职业岗位增加了临床与职业卫生检验课程,加强临床检验和生化检验的技能培养。基于分子诊断技术在卫生检验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在专业拓展课程里增设了分子诊断技术这门课程。取消细胞生物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程,相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中。
(二)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将工学结合的理念落实到教研室的建设中,创新性地成立了由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理化所为主体的卫生理化教研室。该所所长任教研室主任,教研室成员由8位卫生理化所一线技术人员和1位学校专任教师组成。组建一年来,重新筛选和组合了课程教学内容,编写了新的实验教材,出色完成了教学任务,成为本专业双师素质教学团队的“排头兵”。另外,本专业要求专任老师每年2月时间在各级疾病控制中心进修,熟悉岗位任务和最近专业进展,强化双师素质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例如,微生物检验课程的病毒检测仿真实验课,在学校检验实训中心的P2实验室,学生模拟完成粪便中戊肝病毒的PCR鉴定项目。一个实验项目下来,学生熟悉了P2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要求、掌握粪便标本中病毒检测技能。再如,环境因子卫生理化检验课程的现场检测实验课,地点就在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检验所,学生模拟实际的检测工作任务,按照检验标准进行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铜和铁、气相色谱法食品中农药残留等。学生既掌握了检测技术与知识,又体会到岗位的工作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四)实习调整与管理:学生实习调整为“两段式”:前24周分派到浙江省内17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顶岗实习,后19周根据就业需要学生选择单位进行自主实习。实习期间,按照实习大纲要求,以实习单位为主、学校为辅,有带教老师具体负责,进行学生的实习工作与日常管理。灵活的“两段式”实习,既
保证学生技能实践学习,也兼顾学生的就业需要。实习结束后,由双方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确保实习效果。
四、专业建设的思考
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色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最终目标是建设特色专业、品牌专业[3,4]。何为特色专业呢,应该是人“有”我“优”的专业。“优”最终体现在学校培养“出口”上,即培养出岗位首选的、口碑最佳的专业高技能人才。所以,特色专业的建设,始终以工作岗位为前提,走工学结合的路线。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之路还将继续,开发与岗位任务对接的课程,探索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建立能力优先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人生和职业规划,重视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
[参考文献]
[1] 陈农心.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98-99.[2] 吴怡春,安 娜,张 晖,等.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检验人力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4):43,46.[3]李 晶,陈 廷,张 凯,等.试论医学检验卫生检验方向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0):1022-1024.
[4]孟凡云,曹庆景,范保兴,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医学相关专业高技能人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7-8.[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杨珺,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微生物检验教学
[基金项目] 浙江省教育科学2007规划课题(编号SC64)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cultivating pattern of combination of working and
learning in sanitary examination and quarantine technical college
YANG Jun,WU Shu-chun,WU Yi-chun,XU Jian-guo
(Zhejiang Medical college, Hangzhou 310053, Zhejiang, China)
Abstract:The sanitary examination and quarantine technical college has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professional skill is the key to building.This paper describes to set up a win-win co-operation and resource sharing platform between the Zhejiang Medical College and
Zhejian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n the research basis of the work post and work task, the cultivating pattern of combining learning and working in sanitary examination and quarantine technical college has been explored and practiced.Key Words:combination of working and learning;cultivating pattern;sanitary examination and quarantine technical college
第五篇:基于校企合作下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基于校企合作下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 陶海蓉
【摘 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有效的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本文以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详细介绍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在国示范建设期间,如何有效的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构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以及如何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深化“诚信网商”专业文化内涵建设。
【关键词】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近年来,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而我校所在的番禺区,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更是得到了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发展迅猛、效益明显,目前已构建起以3大实体园区、8大虚拟平台、1500家会员企业为框架的电子商务发展体系,在政策、地理、物流、产业、人才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作为国示范的四个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在示范校建设进程中,立足于本土特色,与行业协会和区域经济紧密相连,以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作为本专业建设的抓手,致力于探索电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文将详细介绍本专业借助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建设和深化改革的过程和路径。
一、深化“网实一体”,共筑人才培养新篇章
为了更好的了解社会以及行业企业对电子商务办学的要求,本专业进行了“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状况与教学改革”专项调研,共走访了五十多家企业,采访了一百多位电子商务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回收有效问卷530份,了解了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通过召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实践专家座谈会,找出职业发展的共同规律,经反复研讨从中提炼出了电子商务行业的核心岗位群,结合中职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就业实际确定了适合中职生就业方向的4个核心岗位群,包括:网络客服、网络编辑、网络推广、网页美工等,并最终确定了4个核心岗位群所包含的18个典型工作任务和26项职业能力。并依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路径,构建了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网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即校企融通,“四阶段”课程体系,并深化了工学结合,“五环”项目教学模式。1.校企融通,“四阶段”课程体系
第一阶段奠基职业基础。学生初进校园,对专业了解甚少,这阶段的教学目标以电子商务的认知和专业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为主。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职业人的状态,我们运用案例教学法,与一家规模比较大、业务全面涉及线上和线下的电商企业——番禺耐驰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抽取企业经营中的典型问题和案例,成为教学案例。如《电子商务基础》课程中,我们以耐驰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的天猫旗舰店经营为教学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电子商务的特点和经营模式,从而对电子商务的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二阶段强化职业能力。学生在本阶段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技能,加深对专业的了解和认识。电子商务发展十分迅速,信息万变,为了改变教学内容滞后的现状,我们以体验式教学为主,采用“请进来”的方式把企业的项目和最新技术引入学校,通过师生共同参与项目建设,体验真实的企业工作流程,学习专业职业技能。在《商品拍摄与处理》的课程上,我们与广州市番禺区梵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把企业一些商品拍摄的项目带入课堂,老师带领着学生按企业要求分组完成。企业人员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给予反馈与指导。通过引进企业项目,不仅能强化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让学生了解行业的标准和企业的文化。
第三阶段提升职业技巧。让学生与企业真正对接,实现“网实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在本阶段,我们实行“走出去”的策略,与本地传统的企业合作共建网店并进行网店运营和管理。番禺莲花山“渔珍”是家经营海产品的实体店,由于没有技术力量,所以无法把业务推向网络销售。与此同时,在我们教学实践中老师经常因为没有企业商品而难以开展真实的电子商务实训。在这个契机下,我们与企业合作,老师带着一个项目小组的学生为企业建立淘宝网店,进行网上经营。学校提供技术和运营管理支持,企业管理商品和提供资金。通过校企融合,学生从开设网店、网店装修、网络推广、网店运营、商品维护、网络客服、物流管理等全方位了解电子商务,弥补了学生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在教学实施中,我们以分层教学为主,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分配工作岗位和内容,实行轮岗制,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各个岗位的工作,充分体现分类定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阶段培养网商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树立诚信网商意识。在最后的阶段我们依托模拟公司综合实践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我们以创业团队的形式把学生按6-8人一组分成多个团队。每个团队根据自己兴趣和优势创立模拟公司,经过公司成立、人事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团购交易等模块的训练,让学生了解创业的流程和公司的运作,激发学生创业的热情,树立诚信网商的创业意思。
2.工学结合,“五环”项目教学模式
按照“网实一体”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每个核心课程都包括了4-6个典型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典型的职业活动项目来获得技能和知识,进而掌握方法和技巧,形成工作经验,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在电子商务专业推行“网实一体”的项目教学法,每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都按照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成果展示——评价反馈的步骤进行。五个步骤可以循环反复,形成闭合的圆环,每一次循环都能达到质与量的飞跃。通过“五环”项目教学模式,项目即任务,成果即产出,教师和学生的素质以及实操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深化“诚信网商”文化,以文化引领促专业建设
专业文化是专业建设的灵魂及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导向性、约束性、规范性和陶冶性。专业文化建设可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是学校内涵建设主要工作之一。因此,只有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打造品牌专业,更好的服务行业企业,才能保持专业的稳定性。
专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精神文化建设、专业物质文化建设、专业制度文化建设、专业职业文化建设以及专业评价体系建设。
1.专业精神文化建设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通过召开专业文化建设专题会议,集思广益,概括提炼升华了“培养诚信网络商务意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八个字为专业的核心理念。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论坛、辩论、征文、社团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商务活动,培养学生诚信网络商务意识。以活动促专业文化建设制度化、常态化。在图书馆六楼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走廊设置宣传栏,图文并茂地介绍专业精神文化,例如专业理念、专业在学校的发展历史,专业特色、实训基地功能、校企合作单位等。
2.专业物质文化建设
主要通过环境布置、氛围营造、特色专业实训室建设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和感悟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和专业精神,使学生得到充分的专业文化的熏陶。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先后建立了网络编辑实训室、电子商务呼叫中心室和学生创业园等特色实验室,拓展了淘商城、高获迪等企业校区,建立了新英思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3.专业制度文化建设
专业制度文化是指以专业建设和管理为目标所拟定的专业所有师生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本校在国示范建设期间,进一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主要包括:教学管理规定、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办法、专业指导委员会章程、学生管理规定、实训基地管理与运行机制、校企合作机制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促进本专业部各项工作的规范和深入开展,以制度文化促进专业建设。
4.专业职业文化建设
(1)职业生涯规划。新生刚入学,即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程,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以及行业专家回校报告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经历,提升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帮助指导学生制定“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并监督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情况。定期举办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赛,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水平。
(2)专业特色活动。通过定期举办的专业特色活动。如“念亲恩”网店商品线下展销会、花车巡游活动、乐购网学生格子铺经营管理、新西兰生活馆校外基地的模拟公司年会、校园十大网商评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
(3)实训基地学生实践。我校依托岭南电子商务产业园以及淘商城电商产业园建立了两个校外实训基地,并和新英思广告公司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还依托电子商务学生社团建立了乐购网学生创业园。这些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校内校外实践场所,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企业文化,及早树立“职业人”的意识,早日向“诚信网商职业人”的角色转变。通过“梵米-网店装修”订单班,“名特农产品—网实一体”订单班,“新英思——商贸与设计”订单班,让学生实现学习即工作,毕业即就业。通过订单班的运作,让学生在校即了解相关企业的企业文化,了解电商行业的职业文化。
5、专业评价体系建设
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推行“五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将各级政府对职业学校的评估指标体系、企业用人标准、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学生的发展需求等要素进行综合,构建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企业(行业)、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五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从评价体系的建设方面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相结合,从而达到校企文化相融合的结果。
三、服务区域经济,孵化“番职校”电商品牌
通过政—校—企—行四方联动,我校着力于打造“番职校”电商品牌,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我校依托于番禺区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借助于岭南电子商务产业园、淘商城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番禺耐驰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番禺农特产网、番禺社区网等企业及机构,孵化了新西兰生活馆、渔珍海鲜干货直营店、番禺农特产品淘宝商城、校园乐购网等电子商务网站或淘宝网店,实现了一定的盈利和收入,为本区域的一些中小企业提供了合作的样板和模式,全力打造“番职校”电商品牌。
四、校企合作结硕果,网商文化起示范
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推动下,本专业部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近年考证和竞赛呈现了双赢的局面。在2014年的电子商务员考证中,我校的合格率超以往历届水平达96.77%。2014年的广州市学生电子商务技能竞赛,我校获得了二等奖的成绩。2014年举行的“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我校12级电子商务学生成功杀入决赛,取得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我们不但培养了学生,也成长了教师。教师在校企合作中掌握了最新的行业动态和知识技能;在项目教学中提升了教学的水平和职业能力;在推动教学模式改革中总结了实践经历,提炼成一篇篇的教研成果。2013-2014年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公开发表论文9篇;市级获奖论文9篇;申请广州市精品课程2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4项。本校的“模拟公司”精品课程获得了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在财贸类专业课程建设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以“呼叫电商文化,孵化诚信网商”为宗旨的电商专业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教科研成果,起到了较大的示范效应,校内带动汽车、数控和财经商贸类专业的建设,对外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机制、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先后吸引了山东淄博信息工程学校、宁波市宁海职教中心、杭州开元职校、广东省华侨职校、顺德勒流职校、梅州职校等众多省内外院校参观,交流建设成果。
相信在后示范校建设进程中,我校一定能沿着深化校企合作,探索产教融通的路子坚定不移的走下去。相信本专业建设一定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武智.高职校企文化融合下的专业文化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2(23):67-68 [2]徐华.校企文化融合下的专业文化建设探微[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2-63 [3]殷锋社 王晓江.基于校企合作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J].电子商务.2014(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