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

时间:2019-05-12 23:21: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

第一篇: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

观察是人类所特有的一项感知活动.从物理学的角度而言,对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观察是很多物理知识建立的第一步,因此对学生的观察品质和观察能力进行培养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对初中学段的学生而言,观察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观察活动往往在目的性方面有所缺失,观察的视角有所混乱,很多重要的现象没有得到充分的观察.笔者认为,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每一位教师都知道初中生是否学习和他们的兴趣爱好有关,很多初中生完全受自己的兴趣爱好支配,对什么感兴趣就学什么.因此,物理教师要是想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首先就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喜欢观察物理知识的兴趣.(1)利用物理自身具有的魅力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当然教师不能灌输学生物理的美,要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发现物理知识中的美,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2)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增强学生的观察兴趣.每一位学生都渴望成功,体验成功的感觉,并且成功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获得成功.2明确观察的目的性

物理学领域的观察应该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看清有关物理现象,进而发掘其本质,并能进一步实现规律的归纳.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以看热闹的心态来观察物理现象以及实验过程,往往导致其探究方向的迷失.例如,在学习分子间存在间隙时,教师会演示酒精与水进行混合的实验(如图1所示):将一定量的清水注入长度约为一米,直径约为两厘米的玻璃管,再将酒精缓缓地注入其中,使液面上升到管口.为使得实验现象明显,可在酒精中掺入有颜色的物质.此时酒精与水分界面较为明显,再将整个容器轻轻摇动,颠倒几次,使内部液体充分混合.如果教师之前没有明确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搅动前后体积的改变,其结果必然是学生将观察的重心放在液体颜色变化上,其原因是色彩上的变化会给学生更加强烈的刺激.因此教师在实验的设计之初,就应该引导学生围绕分子间的间隙存在可能性对实验的结果进行猜想,从而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性:对比前后的体积变化.以避免学生被实验的表面现象所左右,进而导致认知过程受到干扰.3理顺观察的次序性

物理实验强调现象前后的变化以及有关操作的关联和对比,进而才能得出其中的规律和实验操作要点,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在进行观察时,要提醒他们注意一定的次序性,这有利于他们认清物理过程的各个方面,在突出重点同时,避免发生挂一漏万的情况.观察的一般次序应该是“整体→局部→整体”,即先认清观察对象的全貌,再分析对象的局部细节,最后再回归整体形成完整而细致的认识,这就是点面结合的次序性策略.例如,学生在刚刚接触电学实验时,教师要以范例的形式提供演示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实验操作的要点,我们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顺序观察演示实验:电流表的使用.(1)在电路连接完毕后,在开关处于断开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观察整个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明确电流表的连接方式和测量内容,并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

(2)提醒学生观察电流表量程的选择以及正负接线柱的接入方式,观察表针是否指在零刻度;

(3)指导学生观察表盘的刻度特点,并教授基本读数方法;

(4)闭合开关,引导学生准确读数,并做好记录;

(5)断开开关,提醒学生拆解电路以及整理器材.在相关步骤结束后,让学生通过对相关操作过程的复述,以此来检验学生的观察结果,并进一步让他们从整体上回顾实验的操作细节.4突出观察的层次性

一个物理现象有多个观察的细节需要把握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尽量全面观察的前提下,能突出重点,对在整个现象中起到决定性影响的细节要着重把握.例如,在讲授“晶体的熔点”时,教师会演示海波熔化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对此现象的观察构建有关晶体熔化的规律以及熔点的概念.因此,学生要有意识地观察本实验中的两个重点:海波固体转化为液体的状态变化特点,温度计在这一过程的读数情况.当然实验过程中,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水浴加热的基本操作以及石棉网的作用等等也在学生的观察内容之列,但是前面两个重点是本节内容对应的细节,必须凸显主次的层次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意识地围绕探究目标通过观察来获取自己构建认知的有效信息,如此才能提高观察的效率.5分辨观察的差异性

物理现象的发生经常需要对应一定的条件,条件不同,所出现的现象也就有所差异.物理规律的构建,就是要发掘条件和结果的对应关系.因此对有关现象的观察,就必须把握住不同条件下观察的差异性.例如,在和学生介绍有关蒸发过程的吸热现象以及蒸发速度的影响因素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这样的实验来对有关规律进行认知.四支温度计分别提供不同的条件,具体如图3所示,其中A直接悬挂;B在悬挂的同时,用扇子对其扇动;C的玻璃泡上裹上蘸有酒精的棉球;D与C相似,但增加用扇子对其扇动的条件.学生在观察时,就应该有意识地对比四种不同情况下,温度计示数的变化特点.完整的观察,不仅仅是记录下温度计的读数是否变化以及变化快慢,而应该匹配不同条件,积极思考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总之,引导学生充分掌握观察的有关技巧,有助于他们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方法的养成.然而观察能力的提升和方法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营造情境、演示现象让学生进行观察,更要给出时间让他们细致地观察、耐心地分析,让学生充分品味到观察的乐趣.

第二篇: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观察能力是初中学生基本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从观察的重要作用、学生观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途径等方面简单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观察 能力 作用 问题 途径

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过程,实质上就是观察的过程,它是认识学习物理现象的源泉,在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教材引言中,谈到怎样学习物理时,明确指出首先要勤于观察,勤于动手,因此,作为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并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下面就本人在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简单谈一点看法。

一、观察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学的发展。然而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没有很好的观察能力,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结论,更不可能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在物理学史上,通过细心观察并积极思考而获得重要发现的例子不胜枚举:当年奥斯特正是由于没有放过小磁针不再指南北方向这一异常现象,经过反复实验研究最终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实验时发现,由空气中取得的氮的密度是1.2572kg/m3,而从氨中取得的氮的密度是1.2505 kg/m3,正是因为他没有忽略这微小的差异,最终导致氩的发现,也因此荣获19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去观察、去发现。此外在观察中还应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若发现“异常”现象和数据,要认真分析查找原因,也许这些“异常”就是我们探究真知的开始。我们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将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够对事物进行判断和推理,最终将通过观察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人们也正是在观察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形成了科学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细致而敏锐的观察能力,不仅仅是学习和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步骤,更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二、学生在观察方面存在的问题

1、观察的目的不明确。很多学生常常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观察的,不知道该观察什么,更多的是被仪器和实验现象所吸引而忽略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2、观察方法不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有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观察,没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通过观察获得的东西是零乱的,无法形成系统的感性知识,更无法从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3、观察注意力不稳定。很多学生在观察之后不能够回忆实验出现的现象,对做过的实验现象的全过程不能够形成清晰的印象,不能把实验各个细节连贯起来,而只是形成一些模糊的印象。

4、观察过程中缺乏积极的思维。很多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不能够从物理学科的角度深入地分析,不知道实验说明什么,无法将观察到的东西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经验的老师往往会采取以下方法加以引导和纠正。

1、激发并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在观察活动一开始,我们就要想办法让该活动极具吸引力,使学生充满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正是兴趣爱好的原动力。尽管观察能力的培养仅凭好奇心是不够的,但是我们只有先将学生的好奇心变为观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观察,才能使其逐渐发展到善于观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杯水倒置”“人工喷泉”“温水沸腾”“试管煮鱼”“纸盒烧水”等;介绍自然界中各种奇异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前沿知识及科技、生产、生活中的物理应用;讲中外物理学家的故事;鼓励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解释身边发生的物理现象,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等等。总之,我们要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观察分析现象活动中去。

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当学生有了观察兴趣之后,老师要教会学生观察方法,让学生有目的、有步骤的观察,使学生的观察兴趣长久的保持下去。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形成系统准确的感性材料。目前我们最常用的就是对比观察法。对比观察是为了搞清楚是什么因素对现象或过程起支配作用,这种方法比较容易区分相近的物理现象,有利于掌握现象的特征。在采用对比观察法时,可以将不同物体、不同现象进行对比,也可以将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或同一现象的不同方面、不同阶段进行对比。对比观察,既可让学生学会用控制量变法研究问题,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在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时,我要求学生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在两块玻璃上分别滴上质量相等的同种液体,并且让两块玻璃上液体的表面积相同,一个放在阳光下,另一个放在阴凉处;第二次,在一块玻璃上滴一滴水,另一块玻璃上滴一滴酒精,并且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表面积相同,把滴水的玻璃和滴酒精的玻璃都放在阴凉处。观察发现:同种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不同液体在质量、表面积、温度相同时,蒸发快慢却不同。通过这种对比让学生们懂得了物理概念的成立是有一定条件的,同时给学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观察能力也得以提高。另外还有顺序观察、分步观察、全面观察、重点观察等方法。具体观察时应根据对象、观察内容、观察目的、观察条件的不同,选择适用的一种或多种观察方法。不论采用什么观察法,在观察过程中都要做到点面结合,既要全面了解,又要抓住重点,观察方法要用的恰当,观察过程要认真细致,记录、绘制的观察结果要实事求是,这样才能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更有利于观察能力的形成。

3、多渠道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的内容十分丰富,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也可以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可以是一些实物,也可以是一些图表文字等等。课堂上在进行演示或学生实验时要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装置、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等;还要训练学生观察课本上的插图、实验记录的表格、数据等,要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找出规律,查出需要的数据。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如有些酒店和银行的大门在有人时就能主动打开,没人时就主动关闭,它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有些道路两旁要装一些类似玻璃的幕墙;由于这些观察活动的对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并且由学生本人相对独立地进行观察,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对于其他能力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4、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的指导是一个重要因素。恰当而适时的指导,将会对学生的观察起到积极的引导点拨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因为学生由兴趣引发的观察行为是自发的,可能漫无目的、杂乱无章,未必能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我们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必须进一步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明白为什么观察和观察什么,以使学生注意观察的具体内容,对一些关键性的重要的以及不易观察的对象和项目要进行重点观察。如做“水的沸腾”的实验时,把水放在开口的烧瓶里加热至沸腾,如果不加以引导,观察能力差的学生可能只看到烧瓶瓶口上冒“白气”,而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首先看到烧瓶的底和壁上出现许多小气泡,这是烧瓶内壁所吸附的空气,由于气泡周围的水向气泡里蒸发,所以气泡里除了空气还包含水蒸气,还观察到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对它继续加热,但温度计的示数却保持不变,停止加热水就不再沸腾。再有,水在沸腾时,学生还会看到烧瓶里液体以上部分是透明的,“白气”离烧瓶口有一段距离,而且天气越冷,这个距离越短。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细心的观察,使学生不但认识到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而且对沸点的意义以及液体汽化需要吸热等知识点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还观察到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以后做题时就不会把水蒸气遇冷后凝结成的小水滴(“白气”)误认为是水蒸气。

观察作为一种学习能力,对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作为物理教师,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只有真正培养出学生的观察能力,才能在仔细的观察中培养出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进而到自学能力,在培养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素质。此外我们要牢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必须通过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长期渗透,才能逐步形成并提高,学生只有在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熏陶下才能逐步掌握观察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乔际平主编《初中物理备课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3]阎金铎 田世昆主编《初中物理教学通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4]王棣生主编《中学物理创新教法》 学苑出版社 [5]姚凡流主编《发散思维大课堂》 龙门书局

第三篇: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观察和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物理学最基本的方法。新一轮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而观察能力的培养又是培养实验素养的前提,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观察能力

观察、实验是物理学科教学的特点,而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这些都要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思维加工实现的,因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兴趣是调动人积极性的能源,是学习知识的原动力。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实验中有趣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因为观察兴趣的强烈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主动、快速、准确地从事观察活动。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实验很容易被物理实验现象的新奇所吸引,观察兴趣强烈,但他们只对表象的观察感兴趣,而表象的观察兴趣并不能使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发现和揭示事物本质。因此,只有适时培养学生深层次的观察兴趣,才能促使学生掌握事物的变化规律,抓住本质。其次,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些探究性的物理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再次,实验问题的恰当设置也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例如,笔者在讲《大气压》一节时,先在一只平口玻璃杯中盛满水,用硬纸板将杯口盖严,手按住纸板,然后将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纸板不掉下,水也不流出,学生很惊奇?此时,再进一步将杯子侧转,前后左右转过一周,纸板仍盖在杯口上,水仍未流出来。学生兴趣甚浓,迫切想知道原因。笔者趁机提出:硬纸板为何总不掉下来呢?学生积极思考,说出许多猜想:有的说空气对硬纸板产生压力,有的说硬纸板被水吸住了?这时又设问:果真是水吸住了硬纸板造成它不会掉下来吗?请再观察,笔者用针在硬纸板上扎一小孔,重做上述实验,学生看到水和硬纸板同时落下,于是立即否定这一猜想,这时笔者就顺利引出了“大气压”的课题。

二、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中做给学生看的示范性实验。通过演示实验,使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具有直观性,为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提供了最佳良机。观察演示实验时,首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观察重点,这样可以避免观察的盲目性,且能将注意力集中到需要观察的方面,形成比较清晰的感知。如讲“熔化和凝固”一节,用萘和松香熔化和凝固演示实验进行对比、从中得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因课堂上所用的萘的质量较少,熔化过程时间太短,若学生精力不集中就会忽略所要观察的对象。为此,笔者在做演示实验之前就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

(1)加热时,萘和松香的温度有没有变化?

(2)在不断加热的过程中,萘和松香的状态是否发生变化?

(3)状态发生变化时,温度可否变化?

这样不仅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其次,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因为只有将“看”和“想”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发现新问题。例如,在演示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把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逐渐移近凸透镜这一过程的成像情况,指导学生学习全面观察方法,且要求学生注意区分在什么位置成实像,在什么位置成虚像,并记录蜡烛由远离凸透镜到移近凸透镜这一过程产生的成像规律。为能使这一活动高效完成,笔者在焦点和2倍焦点位置分别贴上f和2f标签。把物体放在焦距f内、2f内、2f外观察所成像有什么特点,并记录在预先设计的表格中,最后讨论、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特点,要求学生反复观察。

三、利用物理兴趣小组,扩大学生的观察范围

为了使观察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教师除了课堂上开展观察训练外,还可以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物理课外活动,成立物理课外兴趣小组,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观察范围、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如学生可以在兴趣小组里做一些物理课上因时间不充足等限制而无法做的物理实验和趣味性小实验、小制作,如“纸杯烧水”、探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等实验。另外,在物理课外兴趣小组里,教师要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用品中寻求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观察视野,又可以体现新课改后的物理实验教学理念,同时还可以解决贫困地区因缺乏实验资源而无法开展的部分实验。

例如,学习了浮力后,有一小组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课外实验:取一只大的塑料雪碧瓶,剪去底部,制成一个漏斗,把一个乒乓球放在里面,从上面倒水入斗,只见少量的水从瓶口与乒乓球周围隙缝间流滴下来,但乒乓球并不上浮,这时用手心堵住下部的瓶口不让水外流,立即见到乒乓球浮起。这一实验说明原来乒乓球受到水向下的压力,堵住后乒乓球的下面积聚了水,其竖直方向有了压力差,乒乓球就上浮了。通过构建物理兴趣小组,能使学生对实验观察从课堂内扩展到课堂外,使学生的观察与大自然、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都能紧密地联系起来,把学生对理论的观察转变为实践的观察,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并能掌握知识。总之,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需要长期的、系统的训练。教学中,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教师还应渗透相应的知识教育和其他能力的培养,这样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的同时,综合能力也能相应地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威立,杨祖念.物理教学实施指南[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四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想要在物理教学中融入创新,首先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做出转变,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物理;创新;能力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 1.实行教学民主,摈弃“填鸭式”教学模式

学习活动是课堂的主要活动,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启动者和组织者,帮助学生投入到紧张、高效的学习中,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必要时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让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习。“填鸭式”教学只是简单地将知识点灌输,没有任何的创新可言,但如果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构建知识网络,获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必定存在创新。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以呈现教学目标、学习情境、活动情境等方式来呈现学生的学习任务。

2.减轻课业负担,开展小组学习

让学生当主角,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从策划、组织到具体实施都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一旁稍加指导。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的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展示。

3.发挥考试的作用,注重考题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在设置考题时,可以适当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设置一些开放性的试题,允许答案多样化,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勇于创新,创意和得分相对应。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用实验和建模的方法去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通过参加活动,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开拓思维,同时掌握知识。从各个方面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是挖掘学生潜在智慧的有效途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借助教学工具,给学生展示一个斑斓多彩的物理世界,激发学生去探寻物理知识的奥秘,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学会思考、观察、探索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提高想象力。2.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也可以说是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开拓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在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同一材料中探求不同答案,以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1)通过训练,培养思维流畅性思维流畅,是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路清晰没有中断,反应敏捷,能够理清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想要达成这个目的,加强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都说熟能生巧,所以,只有通过不断训练,学生才能熟练掌握这些技能,使思维流畅。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面对题目,要力争快速地思考出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2)打开思路,讲究变通打开思路,讲究变通,就是让我们的思维从固定的套路中跳出来,不局限于固定的框架之中,在解题过程中能够从多方面入手解决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将例题、习题做不同的变化,以免学生落入固定的解题套路中,真正解放学生的思维。在我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解题时,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最后给出不同的解题方法。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变通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3.鼓励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打破常规,从问题的反面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方法之一。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习惯根据题设条件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带着问题去分析题目所给条件的作用。就像我们总是习惯将动物关在笼子里欣赏一样,在这种习惯下,我们的思维就像是动物的自由受到了限制。所以我们要打破这种习惯,学会逆向思考,解放思维。

4.提倡“争论”

在进行概念、规律教学,阅读理解练习时,由于学生各自对概念、规律的理解不同,往往会得出不同的见解,从而引起争论,在争论中发生思维的碰撞,擦出知识的火花。无论是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思维的角度来讲,“争论”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提倡“争论”。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学生的“争论”方式,讲究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根据教学的侧重点去引导学生“争论”,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学习机会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现自我。

参考文献:

[1]陈君达.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初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2(S1).[2]靳建设.物理学科创新能力结构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1(7)

第五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阅读;能力;技能;情境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要学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正确阅读教科书,学会归纳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鉴别各种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创设情境,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为此,教师应该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如运用教材中的导图、章首语、插图等创设问题情境。现在初中物理教科书的每一章节都有导图、章首语和插图,形象生动,充满了人文气息,符合广大初中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巧妙利用这些有利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在教学《声现象》(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一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海豚发声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分析为什么人听不到海豚之间交流的声音,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

习惯,就是为了完成某一类型行动的需要,多次重复某一行为(或方式)使得动作趋向于自动化、稳固的行为习性。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教师可以提供导学案,引导学生预习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通过预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为了提高预习效果,教师在新课开始之前,应该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导学案,为学生提供阅读提纲和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在问题的设计上,教师应该注意问题的概括性、启发性、针对性,形式上可以采用问答式、填空式、计算式等。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如通过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通过学生对导学案中的习题的解答情况,分析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在教学《摩擦力》时,教师可以这样为学生拟定预习提纲:①摩擦力是什么?滑动摩擦力又是什么?②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突出木块是在木板上做匀速运动?为什么要通过弹簧测力计拉木板,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③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通过预习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探索问题的答案,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多方实践,提高阅读技能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提高阅读技巧。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增强阅读效果。例如,在讲述“阿基米德定律”的时候,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抓住“浮力的大小”“浸”“排开”等字词。其中,“浸”是原理发生的条件,“排开液体应承受的重力”“浮力的大小”是理解把握阿基米德定律的关键。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分析理解,学生对“阿基米德定律”的内涵就有了深刻的理解,运用定律时就不容易出错。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分析语句结构。当学生阅读到结构比较复杂的长句时,可以分析句子的主、谓、宾和定、状、补。最后,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通过某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结合课本内容,列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并通过知识结构表,对学习的知识进行纵横对比、前后联系,使零碎的知识条理化.作者:梁清源 单位:北流市石窝镇初级中学

下载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浅析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一个学习新课标、研究新课程的热潮正在兴起。 “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从而创造高效课堂。”已成为......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符宣日 (海南省东方市民族中学)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摘要】 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这门学科的初步阶段。因此,学习书本中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还要通过实验对物理这门学科有更本质的认识。所......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论探究能力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学物理课程新标准中对物理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新标准。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新课程理念,教学既要重视......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课题《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自2011年5月开题以来,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和大量的实践性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近一年来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析(5篇)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析 创新能力简单来讲就是能够产生新观念、新设想、新理论等的一种能力。具有超常、超群、超前的特性。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一般意义所说......

    物理教学论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