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析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析
创新能力简单来讲就是能够产生新观念、新设想、新理论等的一种能力。具有超常、超群、超前的特性。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一般意义所说的创新能力有所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多属于以简捷、新颖和有效的方式,继承前人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一种特殊认识过程。对中小学生来说,创新能力更多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方式,非常规的想象力,以及在学习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去解决疑难问题的一种能力。
江泽民同志早在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讲话中就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如今摆在我们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进行课改迫在眉睫!进行创新教育迫在眉睫!
我是一名初中物理教师,过去在教学中我多以讲授法为主,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当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让我逐渐认识到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应倡导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创新”过程,鼓励学生求实、求新、求异、质疑,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新课改下物理教学中如何依据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现将我在物理课改实践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点滴做法总结如下:
一、营造学习物理的民主、和谐氛围,培养创新能力。环境因素对创新能力的发展影响巨大。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我们必须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首先要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例如,在讲“固体能传声”的教学中,我通过小组展示来进行,有的组举例:古代行军打仗战士爬在地上或枕在箭筒上听后面追兵的马蹄声;有的组举例:在影片《铁道游击队》中游击队员爬在铁轨上听日本鬼子的火车声来判断距离的远近;有的组做小实验:让一位同学耳朵紧贴课桌面,另一位同学在一端敲击桌面听声音;有的组拿来在家里做的土电话现场表演;有的组讲关于贝多芬的励志故事:耳朵失聪后用牙咬着木棍的一端,另一端放在钢琴上来听弹奏声。这个得结论过程看似有些慢、有些乱,但学生在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用多种方式来感知固体能传声的过程,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创造氛围,培养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由于教学手段单一极易使学生倦怠,也极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改下的物理学科的教学手段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教情”,特别是“学情”,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光沿直线传播”时,可以带领学生到校礼堂观察舞台上镭射灯的发光情况;在操场上观察自己早中晚的影子及长度变化情况;观察树荫下的光斑的形状;让学生在家里自制针孔照相机;播放视频观看国庆阅兵整齐的队列;做游戏玩箭头为小吸盘的射箭比赛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的学习是在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的,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激发对物理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新能力。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十分必要。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会对物理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执着地去探索。所以,为了使学生能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者,教师的诱导很重要,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学生产生共鸣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那么如何把那些平淡的抽象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构建加工变成一个个能使学生睁大眼睛、充满好奇心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展现问题的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讲出新意,巧设悬念,来激发学生的认知欲望,使学生充满好奇地去学习。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这一节时,我引导学生用矿泉水瓶做了三个小实验:
1、把保温瓶中开水倒一些到瓶中涮一涮,然后倒出来迅速拧紧瓶盖,便会观察到饮料瓶慢慢变瘪;
2、将饮料瓶底部用大头针扎一些小孔,在事先准备的一盆水中灌水再将瓶盖拧紧,然后慢慢从水中提起,观察到水没有从小孔流出来,再松开瓶盖,发现水就流出来,接下来再反复做几次;
3、将实验2中在瓶底扎一些孔改为在瓶壁扎一些孔然后再用实验2中的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这三个实验激起了学生认知的矛盾冲突,创设了问题的情境,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高度的注意力去探究学习,为后面学习大气压强知识埋下了伏笔。类似这样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获得探究带来的无限满足和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三、充分感悟物理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创新能力。传统物理教学,就像生产车间的流水生产线一样,让学生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教师统一模式备课,同一种方法上课,同一份试卷考试,同一个标准评价„„。这种“流水线"般的学生生产模式不符合学生实际,而且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现行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当然现在在我们的物理教师中还存在一种较普遍的“探究教学”:假探究、假实验、真结论。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教学行为,是万万使不得的。如今探究式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去关注、去研究不同学生的差异,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去参与探究,让他们能充分感悟探究过程,让他们都有分享和承担探究的权利和义务。对于某些有特殊学习困难的学生和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更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同时探究式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物理教材中的探索活动一般由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交流、评估等几个步骤组成。在探索的各个环节都应该给学生足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有较大的优越性。例如,在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之间关系的实验中,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时,很多教师为了教学的顺利推进,害怕节外生枝,直接把学生往质量这儿引,甚至直接说出来。这实际上属于“半旧半新”的探究模式,要形成“全新”的探究模式,应该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猜想,在这一环节中我的学生列举了以下猜想:与形状、材料、颜色、质量、位置等有关,虽然教师知道有的猜想是错的、无关的,但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权、发言权,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如何科学合理地猜想,因为学生毕竟是刚开始学物理,刚开始进行探究实验,多一些忍耐,多一些激励很重要,要回归到探究的本味上来,否则就是为传授知识而进行的假探究,接下来我根据学生的猜想,把探究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分别探究,然后讲解数据的分析方法并汇报探究成果。像这种探究式教学改变了过去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迫学生记忆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师“一言堂”教学,而且教学一环扣一环,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探究式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动手、讨论、思考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强化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可以从有意识地培养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和流畅性入手。在教学中尽量给学生提供开展发散思维的机会,丰富刺激环境,培养学生多方向、多角度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可以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实验题:若身边有天平、小刀、细线、弹簧测力计、刻度尺、装有足够多水的烧杯、橡皮擦。请你选用以上器材设计出几种测橡皮擦密度的方案。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答。再如:给你一个饮料瓶还可以配选一至两种生活中常见器材,你能做哪些物理实验?教学中像这类题型不少,做题时,思路不同,方法也就各异,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思考、分析和解题,不仅能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解题能力,还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扩大他们对问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身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提高人才素质的迫切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刻不容缓!作为物理教师,则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理念,与时俱进,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物理科学素质教育的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有目的、有计划的逐步深化,努力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工作做细、做全、做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想要在物理教学中融入创新,首先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做出转变,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物理;创新;能力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 1.实行教学民主,摈弃“填鸭式”教学模式
学习活动是课堂的主要活动,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启动者和组织者,帮助学生投入到紧张、高效的学习中,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必要时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让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习。“填鸭式”教学只是简单地将知识点灌输,没有任何的创新可言,但如果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构建知识网络,获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必定存在创新。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以呈现教学目标、学习情境、活动情境等方式来呈现学生的学习任务。
2.减轻课业负担,开展小组学习
让学生当主角,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从策划、组织到具体实施都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一旁稍加指导。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的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展示。
3.发挥考试的作用,注重考题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在设置考题时,可以适当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设置一些开放性的试题,允许答案多样化,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勇于创新,创意和得分相对应。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用实验和建模的方法去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通过参加活动,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开拓思维,同时掌握知识。从各个方面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是挖掘学生潜在智慧的有效途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借助教学工具,给学生展示一个斑斓多彩的物理世界,激发学生去探寻物理知识的奥秘,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学会思考、观察、探索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提高想象力。2.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也可以说是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开拓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在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同一材料中探求不同答案,以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1)通过训练,培养思维流畅性思维流畅,是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路清晰没有中断,反应敏捷,能够理清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想要达成这个目的,加强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都说熟能生巧,所以,只有通过不断训练,学生才能熟练掌握这些技能,使思维流畅。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面对题目,要力争快速地思考出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2)打开思路,讲究变通打开思路,讲究变通,就是让我们的思维从固定的套路中跳出来,不局限于固定的框架之中,在解题过程中能够从多方面入手解决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将例题、习题做不同的变化,以免学生落入固定的解题套路中,真正解放学生的思维。在我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解题时,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最后给出不同的解题方法。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变通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3.鼓励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打破常规,从问题的反面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方法之一。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习惯根据题设条件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带着问题去分析题目所给条件的作用。就像我们总是习惯将动物关在笼子里欣赏一样,在这种习惯下,我们的思维就像是动物的自由受到了限制。所以我们要打破这种习惯,学会逆向思考,解放思维。
4.提倡“争论”
在进行概念、规律教学,阅读理解练习时,由于学生各自对概念、规律的理解不同,往往会得出不同的见解,从而引起争论,在争论中发生思维的碰撞,擦出知识的火花。无论是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思维的角度来讲,“争论”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提倡“争论”。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学生的“争论”方式,讲究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根据教学的侧重点去引导学生“争论”,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学习机会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现自我。
参考文献:
[1]陈君达.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初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2(S1).[2]靳建设.物理学科创新能力结构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1(7)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符宣日
(海南省东方市民族中学)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高目标,尖锐而紧迫地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如何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的当务之急。培养创新人才就要有如下几点做法:
一、巧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改进教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发挥物理实验的作用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做创新教育的有心人,就一定能把创新教育推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学生创新能力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社会进步的标志.创新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高目标,尖锐而紧迫地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传统教育是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创新能力培养相对薄弱。基础教育的现代化目标,就是迫切需要培养千千万万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并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建设者。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建立在教师和教材上,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面向21世纪,我们需要的是具有更高层次的教育方式和求知方式。当然,这种方式并不排斥教师、教材和教学组织等基本因素的作用,只是要转化到以学生为主的道路上,优化教育过程,提高课堂效率,逐步提高知识的积累和认知水平,在这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创新型教育转化。创新教育,不是以获取知识为最高目标,而是以创新为目标,建立合理的传授知识的方法和教学新体系,在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中,创新化原则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突破口,如何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巧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创新的计划变成现实。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领略创新的意义。在物理教学中,许多物理概念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和牢固掌握,更谈不上进入创新思维的境界。教学上要打破常规,探索新的思维方式,教师要把抽象的概念活化,设置一些诱导性的具有创新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形象地领悟物理概念的内涵,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激发物理教学的活力,教师要拓宽思路,不断学习新的科技知识,教学中还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测量小铁块密度”的实验中,可以发给每个学生一定数量有关的实验器材,以使学生通过看实验器材得到启发,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这样对学生设计出的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是有好处的。为了让处于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设计方案的活动中来,为了让学生能从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自在地进行设计,教学中应对学生说明: 在你们的实验桌上放着一些实验器材,你可以根据实验要求利用这些器材进行设计,根据设计可全用可少用也可以不用。”这样就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能让学生自主探究。事实上,学生的活动是多样的:有的借助实验器材进行设计;有的根据教学的方案进行设计;有的根据实验原理进行设计。学生的活动是自主开放的,自主开放的活动是鲜活生动、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发挥和展示。因此,自主的表现是个性张扬,个性张扬就为创新创造了契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改进教法,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教学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新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在高科技横行的今天,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来结合教材进行教学,而计算机媒体能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大的教学优势,它突破了教育信息传播“时”“空”界限,更能促使信息传送的范围、速度、地域得到加大、加快、加深,人的各种感觉得到延伸,教学视野不断扩展。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动画又比图形包含更高级的输出信息,利用文字闪动,图像缩放与移动,颜色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如讲参照物时,由于参照物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觉得乏味。老师可以引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视频来 解释参照物的概念。“青山怎么会走呢 ? 是不是作者写错了?”如此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竹排游 ”和“青山走 ”各以什么为参照物。结合视频,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着轻视实验教学的现象,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或基于应付应试教学、考试分数的压力,或物质条件限制,教师很少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学生在实验中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必须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任何一条物理规律的建立,都是经过物理学家漫长而艰辛的实验探索而获得的。在实验中一定有科学家的创新的思索和创新的研究方法,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和开发实验的内涵价值,力求使物理实验成为发展学生智力,逐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教材。对于载入物理学史册的经典实验,应引导学生追溯物理学家研究的源头、探索的思路和思维方式,让学生吸取物理学家创新思维的精华所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包括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和研究性学习实验。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深刻地左右着创新活动。为此在工作中必须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可以先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再结合课本,适当补充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进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义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物理实验中有一拓展活动探究液态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学完导体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后,我要求学生课外进行研究探索。为了使他们能成功的完成,我对学生开放实验室,提供必要的器材,适时进行指导。有的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液态导体的电阻与浓度有关。有的发现和温度有关。还有的发现与种类有关。有的同学还讲一步研究了液态导体的电阻与浓度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设计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根据现象研究、分析等一系列科学研究的步骤和思想,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活动中,也要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可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并联系实际,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条件许可的可进行研究方案,并帮助实施。
作为中学物理教师,应不断地学习新的科学技术,使自己的思想不断 具有创新的精神,这样才能激发物理教学的活力,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在教学中,对学生展开针对性训练,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电流跟电压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做出各种各样的猜想,然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对所提出的猜想进行验证。同时,让学生小组内交流,小组间进行交流、讨论,学生的思维发生了碰撞,产生了创造的火花。如果老师按传统的教法,通过演示实验,然后告诉学生结论,那么,学生所接触到的只是一些看似确定无疑的、不存在任何对立与冲突的“客观真理” 学生在经历教、学过程后,只是熟悉了一些现成的结论并形成对这些结论确信不疑的心态,那么这种教学的功能就没有达到个性的发展和解放的要求。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就是要让学生不仅判断知识、掌握这些知识,而且去思考知识、创新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途径很多,只要我们时时留心,处处留意,注意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已任,有目的、有意识地长期坚持发展下去,做创新教育的有心人,就一定能把创新教育推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石中英著:《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项贤明著:《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王建新主编:《新课程》,新课程杂志社,2011年09期
6、郭文超主编:《新教育》,海南教育期刊社,2012年2-3期
第四篇:物理教学论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素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教师的语言要对学生充满希望、鼓励并具有感召力,学生才能买你的帐,教师要随时观察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反应情况,为学生释疑解难。如果学生遇到问题,教师要循循善诱,帮助他们把问题、弄透,让学生有话敢说,有疑敢问,做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中断学生的思维进程。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进行挑战,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该给予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在课上或课下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以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鼓励学生和教师讨论问题,力求课堂教学气氛民主、和谐,充满情趣。只有民主、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取得双方之间心灵的沟通,才能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也只有在教学中建立师生之间完全平等、充满生气的课堂气氛,学生才敢大胆质疑,才乐于与教师展开讨论,才会勇于探索,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物理实验的探究性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和规律大多数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概括出来。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实验教学可以增强直观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尽可能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性实验并鼓励其大胆创新和想像,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以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以发挥其创造性。如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中,小组学生完成了“伏安法”测量后又有意地诱发他们创造思维,让他们再次讨论、分析和考虑获得新方法,并且设计实验电路,选择实验器材,优选实验步骤,得出实验结论。然后对其方案进行及时点拨,以至于一部分学生在探索、操作的过程中,设计出了“伏伏法”和“安安法”测电阻的新方案,同时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创造的热情,让学生感觉上实验课既是一种收获也是一种享受。另外,老师可以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性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手、动并动,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并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作为铺垫,设计问题时应充分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索过程中有所“创新”,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创新的艰辛与愉悦。为了使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化,教师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系列化的探索性实验,并把实验内容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物理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
——《中国教师》《中小学教育》杂志先发表、后付费!专著、论著!可挂名主编、副主编!出书快,收费低!咨询企鹅:1624575606
3.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育使大部分学生养成了“重死记、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效果”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摆脱传统教育的困惑,破除“传统教育”的许多观点,用现代教育理论培养学生善于发问、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在物理教学中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做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创新、自己去做;写、算、看等活动都应如此。凡是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得出的结论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主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诱导、点拨,日久天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形成,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发展。
4.激发成功感和和自主评价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中学阶段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都比较弱,稍受点挫折,便缺乏自信。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应适时激发成功感,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在分析完基本原理、方法之后,我总是诱导、启发学生寻找新的方法,并且及时让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如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一节内容之后,有意设置这样的问题:“蜡块不沉入水中,也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想想看应该怎么办?”我组织学生讨论,大部分学生都是用天平测出质量,然后,采用“悬锤法”用量筒测出体积,就可算出密度。紧接着问学生有没有其它的解法,学生的思维马上又被调动起来,这时好学生能提出自己的方案:把蜡块的质量可用天平测量,测蜡块体积时,可以用手指或铅笔把蜡块压入水中。大部分学生纷纷展开了讨论认为他的方法是可行的,但有的学生在肯定了他的方案后,又提出了改进的意见,测蜡块体积时,手指或铅笔引起的体积变化比较明显,可用大头针把蜡块压入水中测体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主评价意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5.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常用的间接测量的实验方法、“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以大量小”的实验方法、测量微小量的“叠加法”、“替代法”和“比较法”等。教师通过选择典型的实验(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实验、学生实验等内容),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吃透原理,创新实验方法;实验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一种实践过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埋头于实验操作而忽视了原理对实验的指导作用,或对实验原理不甚了解。有的学生对原理并不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实验,势必使实验成为“按方配药”式的机械性操作,这只能提高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但不能培养和锻炼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吃透实验原理,才能在原理和方法上有所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同一个实验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原理,从而创造出不同的实验情景和操作方法。这是学生实验教学中一种可供挖掘的创新因素,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的一个极好素材。
例如,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阻和电功率”的实验教学结束后,可向学生提出:本实验运用了P=UI的公式,通过测电流和电压的方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那么能否运用我们学过的其它知识来测定P的值呢?事实上,根据电路欧姆定律,利用电流表和铭牌可以测定的P值,或利用电压表和铭牌也可以测定P的值。
想方设法,创新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如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中的标新立异的方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独立地思考,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毅力、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教材中有些演示实验,照搬教材效果并不好,如对它作点简单的改进,其效果就大不一样,如做牛顿运动第一定律,书本上使用的是小车从斜面上滑下,但是从上滑下时经常小车在铺有毛巾的桌面上绊住,效果不好。其实只要用一颗较大的钢珠做前后的对比试验就能马上得到结论了,而且效果好。
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现行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大多数都属于训练类、测量类和验证类,它对于训练学生掌握基本仪器的操作,学会对物质的某些特性和某些物理量的测定方法,以及验证所学物理规律的正确性起着很好的作用,但有关探索性、设计性方面则涉及太少,这又不利于学生通过实验观测来模仿前辈科学家的发现过程,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因此很需要加强实验设计训练,使学生从照着教材做实验逐步过渡到能作部分实验设计,学会自行选用仪器,确定实验步骤或设计简单的装置、电路等。
例如,在学生电学分组实验中,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取舍,对所得的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追求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应变、思考和探索,使学生的分析、抽象、综合、表达的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挥。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物理教师要努力拓展学生学习空间,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去保持创新教育的广阔天地,培植学生进行学习研究的热情和提供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发展和亲身体验中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创新人才。
第五篇: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 学生 兴趣
一、开展课外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实验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了《密度知识的应用》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鉴别一件小工艺品是不是纯金的,要求学生先设计出实验方案,再动手进行操作,然后讨论有几种鉴别方法,比较哪一种实验可信度最高。
二、开展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针孔照相机、潜望镜、平行光源、电铃、密度计、小天平、量筒、杠杆、潜水艇等实验仪器或模型、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对原有的实验装置进行改造和创新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了学生把科技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撰写小论文,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有针对性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组织学生注意收集报刊杂志上最新科技发展动态,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并定期举办“初中物理报”专刊评比,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及写作能力。就某一社会问题让学生扮演决策者的角色,应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的方案,撰写小论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学了《安全用电》后,要求学生撰写小论文,对如何进行安全用电作大胆的设计和构想,提高学生正确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决策能力。
四、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认真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举办科技讲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有条件时带领学生参观各种现代化设施,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某些科技成果和最新信息,可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适当地扩充,通过录像、资料讲解,达到进行科技教育的目的。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技术,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应用,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趣明显提高,关心现代科学技术信息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
五、组织社会调查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知识,通过社会调查活动,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到现场实地观察、调查来增加他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通过引导学生接触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使学生意识到,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