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阅读;能力;技能;情境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要学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正确阅读教科书,学会归纳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鉴别各种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创设情境,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为此,教师应该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如运用教材中的导图、章首语、插图等创设问题情境。现在初中物理教科书的每一章节都有导图、章首语和插图,形象生动,充满了人文气息,符合广大初中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巧妙利用这些有利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在教学《声现象》(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一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海豚发声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分析为什么人听不到海豚之间交流的声音,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
习惯,就是为了完成某一类型行动的需要,多次重复某一行为(或方式)使得动作趋向于自动化、稳固的行为习性。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教师可以提供导学案,引导学生预习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通过预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为了提高预习效果,教师在新课开始之前,应该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导学案,为学生提供阅读提纲和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在问题的设计上,教师应该注意问题的概括性、启发性、针对性,形式上可以采用问答式、填空式、计算式等。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如通过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通过学生对导学案中的习题的解答情况,分析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在教学《摩擦力》时,教师可以这样为学生拟定预习提纲:①摩擦力是什么?滑动摩擦力又是什么?②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突出木块是在木板上做匀速运动?为什么要通过弹簧测力计拉木板,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③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通过预习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探索问题的答案,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多方实践,提高阅读技能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提高阅读技巧。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增强阅读效果。例如,在讲述“阿基米德定律”的时候,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抓住“浮力的大小”“浸”“排开”等字词。其中,“浸”是原理发生的条件,“排开液体应承受的重力”“浮力的大小”是理解把握阿基米德定律的关键。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分析理解,学生对“阿基米德定律”的内涵就有了深刻的理解,运用定律时就不容易出错。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分析语句结构。当学生阅读到结构比较复杂的长句时,可以分析句子的主、谓、宾和定、状、补。最后,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通过某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结合课本内容,列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并通过知识结构表,对学习的知识进行纵横对比、前后联系,使零碎的知识条理化.作者:梁清源 单位:北流市石窝镇初级中学
第二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想要在物理教学中融入创新,首先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做出转变,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物理;创新;能力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 1.实行教学民主,摈弃“填鸭式”教学模式
学习活动是课堂的主要活动,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启动者和组织者,帮助学生投入到紧张、高效的学习中,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必要时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让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习。“填鸭式”教学只是简单地将知识点灌输,没有任何的创新可言,但如果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构建知识网络,获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必定存在创新。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以呈现教学目标、学习情境、活动情境等方式来呈现学生的学习任务。
2.减轻课业负担,开展小组学习
让学生当主角,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从策划、组织到具体实施都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一旁稍加指导。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的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展示。
3.发挥考试的作用,注重考题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在设置考题时,可以适当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设置一些开放性的试题,允许答案多样化,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勇于创新,创意和得分相对应。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用实验和建模的方法去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通过参加活动,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开拓思维,同时掌握知识。从各个方面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是挖掘学生潜在智慧的有效途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借助教学工具,给学生展示一个斑斓多彩的物理世界,激发学生去探寻物理知识的奥秘,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学会思考、观察、探索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提高想象力。2.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也可以说是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开拓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在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同一材料中探求不同答案,以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1)通过训练,培养思维流畅性思维流畅,是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路清晰没有中断,反应敏捷,能够理清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想要达成这个目的,加强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都说熟能生巧,所以,只有通过不断训练,学生才能熟练掌握这些技能,使思维流畅。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面对题目,要力争快速地思考出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2)打开思路,讲究变通打开思路,讲究变通,就是让我们的思维从固定的套路中跳出来,不局限于固定的框架之中,在解题过程中能够从多方面入手解决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将例题、习题做不同的变化,以免学生落入固定的解题套路中,真正解放学生的思维。在我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解题时,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最后给出不同的解题方法。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变通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3.鼓励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打破常规,从问题的反面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方法之一。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习惯根据题设条件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带着问题去分析题目所给条件的作用。就像我们总是习惯将动物关在笼子里欣赏一样,在这种习惯下,我们的思维就像是动物的自由受到了限制。所以我们要打破这种习惯,学会逆向思考,解放思维。
4.提倡“争论”
在进行概念、规律教学,阅读理解练习时,由于学生各自对概念、规律的理解不同,往往会得出不同的见解,从而引起争论,在争论中发生思维的碰撞,擦出知识的火花。无论是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思维的角度来讲,“争论”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提倡“争论”。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学生的“争论”方式,讲究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根据教学的侧重点去引导学生“争论”,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学习机会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现自我。
参考文献:
[1]陈君达.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初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2(S1).[2]靳建设.物理学科创新能力结构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1(7)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符宣日
(海南省东方市民族中学)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高目标,尖锐而紧迫地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如何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的当务之急。培养创新人才就要有如下几点做法:
一、巧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改进教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发挥物理实验的作用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做创新教育的有心人,就一定能把创新教育推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学生创新能力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社会进步的标志.创新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高目标,尖锐而紧迫地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传统教育是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创新能力培养相对薄弱。基础教育的现代化目标,就是迫切需要培养千千万万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并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建设者。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建立在教师和教材上,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面向21世纪,我们需要的是具有更高层次的教育方式和求知方式。当然,这种方式并不排斥教师、教材和教学组织等基本因素的作用,只是要转化到以学生为主的道路上,优化教育过程,提高课堂效率,逐步提高知识的积累和认知水平,在这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创新型教育转化。创新教育,不是以获取知识为最高目标,而是以创新为目标,建立合理的传授知识的方法和教学新体系,在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中,创新化原则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突破口,如何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巧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创新的计划变成现实。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领略创新的意义。在物理教学中,许多物理概念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和牢固掌握,更谈不上进入创新思维的境界。教学上要打破常规,探索新的思维方式,教师要把抽象的概念活化,设置一些诱导性的具有创新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形象地领悟物理概念的内涵,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激发物理教学的活力,教师要拓宽思路,不断学习新的科技知识,教学中还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测量小铁块密度”的实验中,可以发给每个学生一定数量有关的实验器材,以使学生通过看实验器材得到启发,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这样对学生设计出的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是有好处的。为了让处于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设计方案的活动中来,为了让学生能从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自在地进行设计,教学中应对学生说明: 在你们的实验桌上放着一些实验器材,你可以根据实验要求利用这些器材进行设计,根据设计可全用可少用也可以不用。”这样就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能让学生自主探究。事实上,学生的活动是多样的:有的借助实验器材进行设计;有的根据教学的方案进行设计;有的根据实验原理进行设计。学生的活动是自主开放的,自主开放的活动是鲜活生动、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发挥和展示。因此,自主的表现是个性张扬,个性张扬就为创新创造了契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改进教法,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教学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新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在高科技横行的今天,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来结合教材进行教学,而计算机媒体能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大的教学优势,它突破了教育信息传播“时”“空”界限,更能促使信息传送的范围、速度、地域得到加大、加快、加深,人的各种感觉得到延伸,教学视野不断扩展。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动画又比图形包含更高级的输出信息,利用文字闪动,图像缩放与移动,颜色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如讲参照物时,由于参照物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觉得乏味。老师可以引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视频来 解释参照物的概念。“青山怎么会走呢 ? 是不是作者写错了?”如此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竹排游 ”和“青山走 ”各以什么为参照物。结合视频,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着轻视实验教学的现象,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或基于应付应试教学、考试分数的压力,或物质条件限制,教师很少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学生在实验中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必须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任何一条物理规律的建立,都是经过物理学家漫长而艰辛的实验探索而获得的。在实验中一定有科学家的创新的思索和创新的研究方法,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和开发实验的内涵价值,力求使物理实验成为发展学生智力,逐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教材。对于载入物理学史册的经典实验,应引导学生追溯物理学家研究的源头、探索的思路和思维方式,让学生吸取物理学家创新思维的精华所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包括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和研究性学习实验。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深刻地左右着创新活动。为此在工作中必须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可以先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再结合课本,适当补充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进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义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物理实验中有一拓展活动探究液态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学完导体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后,我要求学生课外进行研究探索。为了使他们能成功的完成,我对学生开放实验室,提供必要的器材,适时进行指导。有的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液态导体的电阻与浓度有关。有的发现和温度有关。还有的发现与种类有关。有的同学还讲一步研究了液态导体的电阻与浓度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设计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根据现象研究、分析等一系列科学研究的步骤和思想,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活动中,也要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可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并联系实际,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条件许可的可进行研究方案,并帮助实施。
作为中学物理教师,应不断地学习新的科学技术,使自己的思想不断 具有创新的精神,这样才能激发物理教学的活力,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在教学中,对学生展开针对性训练,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电流跟电压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做出各种各样的猜想,然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对所提出的猜想进行验证。同时,让学生小组内交流,小组间进行交流、讨论,学生的思维发生了碰撞,产生了创造的火花。如果老师按传统的教法,通过演示实验,然后告诉学生结论,那么,学生所接触到的只是一些看似确定无疑的、不存在任何对立与冲突的“客观真理” 学生在经历教、学过程后,只是熟悉了一些现成的结论并形成对这些结论确信不疑的心态,那么这种教学的功能就没有达到个性的发展和解放的要求。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就是要让学生不仅判断知识、掌握这些知识,而且去思考知识、创新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途径很多,只要我们时时留心,处处留意,注意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已任,有目的、有意识地长期坚持发展下去,做创新教育的有心人,就一定能把创新教育推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石中英著:《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项贤明著:《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王建新主编:《新课程》,新课程杂志社,2011年09期
6、郭文超主编:《新教育》,海南教育期刊社,2012年2-3期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摘要】 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这门学科的初步阶段。因此,学习书本中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还要通过实验对物理这门学科有更本质的认识。所以,作为物理教师要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重要功能,从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11-001-01
初中物理实验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行为。通过开展各种实验,可以更加直接、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加入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训练,更能引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参与度。初中物理老师应当清楚,实验是课堂教学的最主要手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因此,必须将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为首要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全方位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知道,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最主要因素是兴趣。假如学生对物理的实验毫无兴趣可言,甚至是排斥它,学生又怎么进一步去探索呢?反之,若学生对此非常地感兴趣,他们就会愿意花时间去做实验,愿意思考并实践每一处新知识,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时,要避免一个人在实验台上做实验,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各方面条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鼓励他们多做实验并勇于做实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下,感受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物理实验,培养学习兴趣和动力。比如在教授《温度计》这一课时,教师事先准备好不同温度的三杯水:热水、温水和冷水。然后在班上挑选表现最为积极的三位同学根据老师的指令实验。最后,他们发现,先放入热水再放入温水的那只手反而比先放入冷水再放入温水的另一只手感觉要凉一些。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都感到很好奇,正当学生对此产生兴趣的时候,教师便可趁机讲解相关的物理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旨在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
二、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
物理是一门科学性的学科,需要实验去验证其知识概念的准确性。而进行实验最核心的步骤就是观察。物理实验观察不是简单的看,要细致,不能盲目,要融入自己的思考。在观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实验的现象变化并及时做记录,不仅要看,还要积极探究,更要鼓励他们大胆地向教师或同学请教。
以《汽化和液化》教学为例,其中有一知识点需要进行实验观察,即『“观察水的沸腾”。在实验前,教师应当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水沸腾时前后变化,着重是对气泡的观察。另一方面,物理实验并不意味着观察每一个琐碎甚至微不足道的物理现象,而是要结合实验的目的,选择性的进行观察。比如在观察电磁感应现象时,就没必要深入观察指针在电流表上变化,而是要用心探索实验目的,分辨观察对象。此外,物理实验观察时,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无论探究的实验类别是什么,都要细致、准确。同时,观察实验时要伴随思维的飞速运转,抓住短暂却重要的实验现象。比如在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观察所测物体温度的细微变化。
三、实验要与理论紧密结合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和物理学习的主要方式,是以检验理论知识为目标的科学手段,当然,物理的理论知识同样是物理实验的前提和保障。物理实验有其系统的步骤,最终的实验结果就是检验和形成相应的物理理论。物理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将书本知识点逐字逐句的灌输给学生,或者是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而是要尽可能地创设实验机会,让学生在实验中真正掌握和理解新知识。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要尽量不去过多干涉,让学生学会自行解决问题。而实验的完成并不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完结,学生还要学会把实验现象和结果归纳总结成新知识,最后利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帮助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问题。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开拓思维。如在讲解《压强》这一章时,需要探究有哪些条件会影响压力。教师不要急于告知学生结果,可让学生独自去完成这个实验,亲身体验实验过程的成功与失败,最终得出准确的实验结果。学生还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压强现象,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学生务必要按照老师和操作条令的要求,严肃对待物理实验。具备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素养是完成物理实验的必备条件。学生在做实验时,要了解实验的流程和要求,切忌“随心所欲”。比如一些最常见的物理实验规定学生必须要知道和遵守: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天平在用之前需调平衡,在使用弹簧秤的时候,指针必须要在零刻度处,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学生必须在实验前了解这些规定,避免在实验中出现错误导致实验结果有较大误差。学生还应当注意的是,在做实验时不能因发现实验结果与书本知识或与其他同学的不同而慌乱,要接受实验的结果,尊重客观事实,不能明明发现结果不对却还写下所谓的正确的实验数据。比如有不少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这一实验时,发现温度计在水沸腾时温度是九十多度,无论做多少次实验都是同样的结果。学生此时不要依赖于教师,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实验过程,找出问题所在并着手解决。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时,必须要让学生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实验,培养自身的学科素养。
总而言之,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时,应当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和素养,在正确的实验操作下,完成对实验的探究和总结,最后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共同服务于日常学习和生活。
[ 参 考 文 献 ]
[1] 陆健.论初中物理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 [J].科技信息,2013(7).[2] 陈芳桂.初中生物理实验能力发展特点及培养[J].物理实验,2011(5).[3] 冯亚民.论新课标下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J].物理教学探
讨,2013(12).
第五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论探究能力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学物理课程新标准中对物理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新标准。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新课程理念,教学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视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必须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途径,这使我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学途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受到了严峻的考验。纵观现在的物理课教学和今后的物理课教学,最大的转变就是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积极地自主探究。
科学探究活动在物理课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它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还可以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和改进我们的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自主地获取科学知识,增长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是我们教师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
营造探究氛围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地活动,让他们在科学探究中去体验、去学习、去感悟,从而真正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在愉快而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学生“光的折射”一节时,我为每一名同学分发了一烧杯热水(热水的水雾可用于显示光在空气中的光路),一只激光手电筒,一张硬白纸片,一只空塑料杯,一只长吸管等,让学生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的基础上,结合自习,自主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得到的结论比平时单纯由老师演示得出结论要好的多。学生探究实验后的总结交流中,共提出了这样一些有意义的探究结论:
1、光线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改变传播方向,且偏向法线;
3、增大入射角,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4、光从空气中垂直射向水中时,不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5、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且偏离法线;
6、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时候,没有光线进入空气;
7、光斜射到空杯底某点,慢慢加水后,光斑的位置发生了偏移;
8、斜射入水中的吸管看上去向上弯折了;
9、竖直放的吸管从上面看上去在水中的部分好像变短了,而从旁边看过去,好像变粗了........真是不探究不知道,相信学生们在经过了这样的活动过程后所获得知识,一定会比通过常规的学习方式所获得的有质的升华。我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给学生提供一种宽松、活泼的学习情境;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或对老师的观点提出批评,随时讲出自己的探究体会或好的解题思想方法;容忍那些与众不同、行为古怪、有创造性的学生;鼓励学生指出老师的不足,修正老师的错误,战胜老师,超越老师;有计划提出问题,有意识地设计错误,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创设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氛围。
二、激发兴趣
诱发探究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把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如我在教学初中物理新教材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提前一天布置学生在家寻找一些能够发声的简单物体如木片、梳子、纸哨、笔套、橡筋、纸盒等,并把它们带到课堂;在课堂上我先并让学生摆弄这些器具并使其发声,同学们用敲、拨、拉、吹、弹、摇、拍等方法,都使物体发出了声音,这样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声音的世界”,由此进行“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情景导入。然后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物理探究角色。学生通过看、听、摸。动手做各种发声的实验,然后再经学生讨论,老师点拨,得出物理结论: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了解这一规律后,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如让学生用手触摸自己讲话的喉咙振动,观察和解释蝉鸣现象等。物理知识和物理科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相关课堂教学前后,我都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如观察水的沸腾、“神州”五号发射升空之际,布置学生收看电视并通过媒体收集信息,了解航天员的工作生活情况等。这样,学生们手脑并用,兴趣盎然。
三、重视引导
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学生探究的问题提出后,在进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和分析与论证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自始至终起好引导作用,不能袖手旁观。首先要采取“扶”一把的形式,充分利用填空题和思考题等多种形式,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要探究的内容进行搭桥,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思维,缩小学生的探究范围与探究难度,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较快地成为一个探索者、研究者与发现者,增强科学探究的信心。在扶的同时,教师还要做好“引”的工作,教师可把已经设计好的实验,可以是完全正确的设计方案,也可以是正确、错误兼备的方案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设计原理,进行正确的探究判断,形成与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如在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提出可能的因素(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接触面积、物体运动速度)与实验方案,但故意不讲要采取控制变量法,让学生自行判断、分析、实验。最后教师还要采取“放”的手段,在出示观察对象,提供实验材料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如在讲“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教师先进行演示,移动蜡烛和光屏让学生看到放大的像、缩小的像和看不到像。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什么情况下才能分别得到大的像、缩小的像和看不到像?什么情况下像是正立的、倒立的?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让学生自己大胆进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努力推进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学生真正培养成具有科学素质的人,重要的是重视引导,教给学生独立学习、研究、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起到了“授之以渔”的作用。
四、注重生活实际
培养探究能力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相当密切,我们要学会将学生的探究视点从课堂引导到社会,通过展开广泛的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切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物理新课程标准》一书中介绍的很多事例,都是将探究的焦点引导到生活中的。例如:“比较材料的保温姓能”、“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自制指南针”等,都离我们得日常生活相当近。教学之余,我们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多次布置学生利用生活经历来探索新知识、实践新知识。又例如:在讲到“声现象”时,我们要求学生调查家乡的噪声现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见解上书当地噪声严重的企业,对这些噪声严重的单位提出自己整改建议;在学习了“光现象”后,我们让学生到校外广泛了解光污染及光污染的治理,还要求学生到眼镜修配店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视力检查和配片的配制过程。当然,科学探究,百花齐放、形式多样。我们通过不断尝试,从学生学习的每一个方面展开探究活动,一方面可使学生更好的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经历发现科学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终身发展夯实基础“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物理实验作为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应体现其探究性的特征,实验教学的过程就应该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强调实验的探究性,是针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提出的。过去强调“讲授为主、实验为辅”教学方法,实验仅仅被看作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的一种附属,它没有自身存在的价值,这样的实验教学会让学生误认为“科学是不可变的真理”“科学是完备的”,自然无需再探索,只要准确记住科学结论,知道如何按部就班地去验证课本中的内容就可以了。
而现在我们提倡的实验探究教学与以往的实验教学不同,它强调要让学生经历科学家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科学是如何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性试验而慢慢累积形成的,让学生明白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地探索是永无止境的,从而提升学生利用实验来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和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教师让学生感知探究模式,激发探究欲望,内化探究方法和分析探究结果,使学生自己学会了“捕鱼”,学会了如何去自主学习,去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让学生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学习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养成了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