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贡献

时间:2019-05-12 23:1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贡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贡献》。

第一篇:论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贡献

论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贡献

陈鹤琴学前教育课程思想是他是学前教育思想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学习和继承他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合理内容, 对于我们今天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一)陈鹤琴的儿童观

1、在教育目的观方面: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对幼儿的认识不足,大多数人还是把幼儿看作是“小大人”,认为儿童和成人之间没有多大的不同,大人能够做到的事情小孩子也应该能做,往往以成人世界的标准来评价儿童。在这种错误的观念指引下,幼稚园的教育目的也错误地发展成“知识型”、“应试型”的教育目的观,只注重孩子的识记能力,而忽视儿童身心全面的健康发展。这种教育目的观牺牲的是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和对各类事物的好奇,好问心,牺牲的是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一种高代价的教育,不符合现代教育使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而以儿童心理学为基础的陈鹤琴幼儿教育理论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提出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死记一些符号,掌握大量的知识,教育要培养的是生动、活泼的有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现代中国人,现代儿童。

2、在儿童学习观方面: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是要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的发展。幼儿教育不是将幼儿关在园里进行“闭门造车”的学习,而是要向儿童的生活回归。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是要在环境中进行的,是一种吸收性的学习,儿童与环境接触越多,所积累的经验就越丰富,儿童的知识形成也越快,认识就越广泛。因此只有贴近儿童生活的教育,才能使幼儿的学习变成有意义的主动学习。(二)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陈鹤琴的家庭教育原则

(1)要把家庭教育作为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同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强盛密切相关。陈鹤琴对家庭教育寄予热切的期望:“对于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小孩子,我们应当用很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使他们关于体德智都从小好好儿学起”。他认为:”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个老师,父母应尽到教育好孩子的责任。幼儿在父母那里学说话,认识周围事物,模仿父母言行,在父母的影响下形成性格。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对幼儿的家庭教育。(2)要把科学地了解儿童作为实施家庭教育的依据

陈鹤琴指出,小孩子既难养,更难教。“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心理始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陈鹤琴指出:“出生小儿“除了几种简单感觉和几种简单动作之外,差不多别无所能。”但逐渐地能听,能言,会走会画,有思想,有能力了,这是因为他有后天的遗传之基础,凭借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方能得到发展,其中教育起主要作用。

(3)要把教育功能自然地渗透于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

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应融化和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亲子间的交往和家庭生活的实践,随机地,个别地,面对面地经行的。他是从家庭生活的需要和儿童在家庭中的主要学习内容来阐述家庭教育的各项原则的。包括:卫生教育方面,情绪教育和群育方面,智育方面。此外,陈鹤琴认为全面提高父母的素质和教育能力,是保证家庭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

2、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方法

(1)创设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

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生下来都是好的,到了后来,或者是好,或者变坏,这和环境有很大关系。环境好,小孩子就容易变好;环境坏,小孩子就容易变坏”,“凡是可以给小孩

子的刺激都是他的环境。”其中包括物质的环境与人的环境,而人的环境尤为重要。家长应为孩子选择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用以支持他们的模仿,诸如良好的精神环境、游戏环境、艺术环境和阅读环境等。(2)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首先阐述了儿童心理并以之为施行家教的基础,强调“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心理方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心理而妄加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他在长期的观察实践中总结出儿童的七大心理特点:好游戏、好模仿、好猎奇、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群体、喜欢称赞,并据此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正面教育、以身作则、及早施教、严格要求、教养态度一致、宽严适度、责罚慎重等七条教育原则和游戏法、激励法、榜样法、诱导法、暗示法、动作教育法等十种教育方法。3.加强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

陈鹤琴先生指出,幼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和意义都非常重大,但二者不能脱节,必须共同合作才能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此外,他还列举了探访家庭、讨论会、报告与恳谈会等形式,一直被我国幼儿园广泛采用,基本上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三)幼稚园的课程研究

1、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儿童的生活环境, 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

他认为, 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 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因为, 学前儿童周围的环境不外乎两个方面:大自然和大社会。自然环境包括动物、植物和各种自然现象,社会环境是人类精神活动的环境, 是人文环境, 对学前儿童的发展具有更大的作用。陈鹤琴先生同样十分重视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教育, 注重在社会环境中教育儿童, 发展儿童。因此, 在为学前儿童设计的课程中, 社会环境的学习成为必不可少部分。大自然构成的自然环境和大社会构成的社会环境一道组成了学前教育课程的中心内容, 学前儿童应该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发展。设计和选择学前教育课程内容, 必须符号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把大自然和大社会作为中心, 这样设计出的课程才是合理的。

2、课程结构以“五指活动”为基本成分

课程结构应该具有整体性,应促进学前儿童整体的有机发展。为此,陈鹤琴以人的五个连为一体的手指作比喻,创造性地提出了课程结构的“五指活动”理论。他认为, 五指活动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和语文活动。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 就像人的五个手指, 共同构成了具有整体功能的手掌。学前教育课程的全部内容句包括在这五指活动之中。但是这五个方面是有主次之分的。

3、课程实施应采用“整个教学法”、游戏式和小团体式

陈鹤琴先生在对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长期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适合学前儿童发展的课程组织法。这就是“整个教学法”。何为“整个教学法”?陈鹤琴认为, “ 整个教学法, 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游戏法是整个教学法的具体化。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是学前儿童的重要生活。儿童在游戏中, 在活动中学习, 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前儿童的课程最容易游戏化, 采用游戏化方式组织课程, 有利于学前儿童健康发展。由于学前儿童都是具有差异的不同个体, 每个儿童都是相对独立的, 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不一, 兴趣不同, 应采用小团体式教学, 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在相互作用中都获得长进。

4、学前教育课程编制的十大原则和三种具体编制法

1951年, 陈鹤琴发表了《幼稚园的课程》一文。在这篇文章中, 他批判了欧美国家所实行的完全从儿童出发, 缺乏系统性的单元教学的课程编制模式,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幼稚园课程编制应遵循的十大原则, 以及三种刻度编制的具体方法。十大原则是课程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儿童性、连续发展性、现实性、适合性、教育性、陶冶性、言语性。

根据以上十大原则, 陈鹤琴修订了原定的教育单元,加入了五爱教育内容, 形成了九项内容构成的课程结构:节日、五爱教育、气候、动物、植物、工业、农业、儿童玩具、儿童卫生。这九项内容构成的课程结构, 与其早些年形成的五指教育结构相比, 增加了50年代一些新的成分,具有时代特色。但是, 这种新课程结构显得比较零碎,整体性较差。课程编制原则还是比较宏观的, 它的指导性比较强, 但操作性比较差。陈鹤琴还提出了三个具体的课程编制方法:圆周法、直进法和混合法。

(四)“活教育”理论

四、“活教育”思想体系 1)“活教育”目的:做人,做中国人,作现代中国人。“做人”是“活教育”最为一般意义的目的。陈鹤琴认为,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的社会性,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个人都难以离开社会而独立。做“中国人”,“今天我们生在中国,是一个中国人,做一个中国人与做一个别的国家的人不同”,不同在于,生活在这一国度的人们,共同拥有光荣的历史;生长在这一个国度的人们,其命运息息相关。做“一个中国人”,并进一步提出做“现代中国人”,要满足五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有健全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要能够合作”;第五,“要服务”。2)“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所谓“活教材”,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会的“直接的书”,即让儿童在与大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既然“活教育”的课程内容是来源于自然、社会和儿童的生活,其组织形式也必须要符合儿童的活动和生活的方式,符合儿童与自然、社会环境的交往方式。为此,他提出能体现儿童生活整体性和连贯性的“五指活动”形式,即: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3)“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他依据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结合本人的教育经验,提出了17条“活教育”的教学原则: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就应当教儿童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你要儿童怎么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积极地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比较教学法;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积极地暗示胜于交际的命令;替代教学法;注意环境;分组学习;教学游戏化;教学故事化;教师教儿童;精密观察。陈鹤琴还归纳出“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即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现和批评研讨。4)“活教育”的教学原则

十七条教学原则如下: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⑵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⑶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⑷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⑸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⑹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⑺比较教学法。⑻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⑼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⑽替代教学法。⑾注意环境、利用环境。⑿分组学习,共同研究。⒀教学游戏化。⒁教学故事化。⒂教师教教师。⒃儿童教儿童。⒄精密观察。以上十七条原则是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它全面地反应了该体系的其他各个方面,尤其活教育的三大目标像一条线贯穿于其中。

以上只是介绍了陈鹤琴学前教育课程思想中的一些主要内容。除此之外, 他还提出了有关幼稚园课程评价、课程实验等方面的主张或观点,也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汲取。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 陈鹤琴提出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毕竟具有他那个时代的历史烙印, 毕竟具有他个人教育哲学的局限。我们必须把他的课程思想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 才能看到它的真正价值。

第二篇:论陈鹤琴的幼儿教育

江 苏 大 学 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 文)

论文题目: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学生单位:指导教师:

二○○六年十月

论陈鹤琴的幼儿教育

思想和实践

摘要

本人按照学院毕业设计(论议)的要求,按照任务书确定的选题,深入地学习了相关著作和文章,作了相应材料的准备,以论文的主题为前提,主要围绕了,关于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发展、基本内涵和核心,以及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作了一些深入浅出的阐述。在论文的写作中,我努力将陈鹤琴幼儿教育的思想成果与幼儿教育工作基础相结合,使自己能够在优秀的教育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教学水平能不断得到提高。

目录

一、概论

二、陈鹤琴先生幼儿教育思想的形成。

1、开创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时期。

2、广泛开展教学实验和研究,编写各类儿童课本和读物的时期。

3、活教育理论体系形成、较完整幼稚师范教育体系建立的时期。

4、为新中国幼儿教育事业鞠躬尽瘁。

三、陈鹤琴先生幼儿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和核心。

1、陈鹤琴先生幼儿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2、陈鹤琴先生幼儿教育思想的核心。(1)、目的论(2)、方法论(3)、课程论

四、陈鹤琴先生幼儿教育思想的运用和实践。

1、幼儿园课程的四大目的:(1)、“做怎样的人”

(2)、“应该有怎样的身体”(3)、“怎样培养情绪”

(4)、“应该怎样开发儿童的智力”

2、注重生活的课程内容。

(1)、让孩子享受真爱。(2)、让孩子喜欢合群。(3)、让孩子学会爱人。

五、总结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教科所编.陈鹤琴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 2.上海市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编.陈鹤琴生平年表.3.现代幼儿教育[M].金城出版社,2002年

4.何晓夏主编.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一、概论

中国的现代幼儿教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最早对幼儿心理进行研究的人是谁?

今天幼儿园里的各种教育形式是从哪里来的?请记住陈鹤琴——这个把一生献给了“小孩子们”的教育家。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中国的福禄贝尔”。从二十年代开始,他先后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及江西幼师、上海女师、国立幼专等学校,在我国幼儿教育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陈鹤琴先生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我国家庭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他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幼儿教育问题,探索和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思想体系。特别是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今天,家庭教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重温陈鹤琴先生有关家庭教育理论的论述并付诸实践,对我们这些当今的幼教工作者来说不无启迪和教育意义。

二、陈鹤琴先生幼儿教育思想的形成

陈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的形成,与他的和教育相伴的一生的经历是不无关系的,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他探索出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幼儿教育之路。

一、开创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时期。

陈鹤琴先生1919年离美回国,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东南大学任教授,开始了对儿童心理与教育的科学实验和研究。次年喜得长子陈一鸣,逐日对其身心发展进行周密的观察、实验和文字与摄影记录,连续808天,对孩子的身体、动作、模仿、暗示感受性、游戏、好奇心、惧怕、知识、言语、美感、思想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发表了系列关于儿童心理及教育的论文,并于1925年出版《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两部著作。其中《家庭教育》一书论述了家庭教育的101条原则和教育孩子的具体方法,堪称为一部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家教经典

他呼吁全社会都来“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一切为儿童”,正是陈先生对儿童的这种纯爱,才确定了他献身儿童教育事业的人生志向。

二、广泛开展教学实验和研究,编写各类儿童课本和读物的时期。

陈先生凭着对祖国的满腔热情,对儿童的热爱,为更多的中国儿童办学。在主持教育处工作11年期间,办的6所小学都附设幼稚园,并在小学和幼稚园大力提倡各种教学实验和教学研究活动,仍然关心幼稚教育的发展,编写了系列适合儿童特点的各类儿童课本和课外读物。20年代他发起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1929年在此基础上创建中华儿童教育社,到30年代发展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儿童教育学术团体,还主编《幼稚教育》《儿童教育》《小学教师》等刊物,广泛交流经验,扩大宣传,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幼儿教育在战时的发展。

三、活教育理论体系形成、较完整幼稚师范教育体系建立的时期。

陈鹤琴先生面对旧教育的全盘西化、脱离实际、死读书本的时弊,也严肃地指出:“今日抄日本,明日抄美国,抄来抄去到底弄不出什么好的教育来。”陈先生汲取了杜威的“做中学”、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提出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育思想。但是,陈鹤琴和陶行知的思想都超越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在实验本国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他确定并实施活教育的思想:“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即目的论;陈先生的活教育理论思想在实践中产生,又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

陈鹤琴活教育三大目标的提出都是有其独特缘由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是肩负时代意义和历史使命的,陈先生认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就是中国教育惟一的特点活教育理论体系不但指导着旧中国幼稚教育的发展,对建立新中国的幼儿教育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我国2l世纪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有诸多的启发和借鉴。

四、为新中国幼儿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解放后,陈鹤琴先生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新中国的教育事业,继续高度关注新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1979年,陈先生提出了三点提案:1.在全国各省市恢复或建立幼儿师范学校,以培养幼教师资。2.在全国各省市高等师范学校恢复或建立幼儿园和实验小学,作为进行科学实验取得系统经验的场所。3.设立儿童玩具、教具、设备的研究室和实验工厂。陈鹤琴先生的三个提案和几点建议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981年,年近90的陈先生还为“六一”国际儿童节题词:“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一切为四化。”这既是对一切从事幼儿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者的谆谆教诲,也体现了陈先生热爱儿童、关心儿童教育事业的挚热情怀。

三、陈鹤琴先生幼儿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和核心

一、陈鹤琴先生幼儿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陈鹤琴先生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中国化、大众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思想理论体系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并为此倾注了毕生的心血。

陈鹤琴先生认为必须从教育人做起,而“幼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幼稚期是奠定人生健全发展的时期,需要适当的环境和优良的养育,以促进民族的新生”。

他揭示了旧中国幼稚教育没有具体的培养目标的弊端,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他揭示了旧中国幼稚教育成人化的错误儿童观教育观,提出了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进行教育,“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方法论和十七条教学原则,突出了以儿童为学习主体的思想及一个“活”字,一个“做”字,使儿童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

他揭示了旧中国幼稚教育设立不普遍的弊端,提出了幼稚园不是专为贵妇们设立的,还要普及工农幼稚园的主张;

他提出的课程教材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的观点,突破了传统教育中以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体系;他大声疾呼,唤起社会重视,并亲自进行实践研究,建立了从婴儿园、幼稚园到中幼师、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等幼儿教育体系;

他针对当时推行的“死教育”,提出“活教育”的主张,写出了《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活教育的教学原则》及其他关于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文章和专著;

他把“我爱儿童,儿童爱我”作为教师的座右铭,强调教人“做人”,教书育人;他对教育事业的“乐业”、“敬业”、“专业”思想和“创业”精神,正是他一生的光辉写照,永远是教育工作者的楷模。

二、陈鹤琴先生幼儿教育思想的核心。

陈鹤琴先生幼儿教育思想的核心,即: “三论”

1、目的论: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教材。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对这三论陈先生都有详细的论述。例如在“目的论”中,他说:“中国的教育和外国的教育有所畛畦(即不同、区别,它自有它的特性。”用现代话说就是要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他接着说:“‘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的中国人’就是中国教育惟一的特点。要晓得这一句话就是我们终身治学的目的。我们虽生而为人,生而在中国,生而在现代的中国,可是有几个真正知道做‘人’呢?有几个真正知道做‘中国人’呢?更有几个真正知道做一个‘现代的中国人’呢?做‘人’不易做,做‘中国人’不易做,做‘现代的中国人’更不易做。你要做一个现代的中国人,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一)要有健全的身体。

(二)要有建设的能力。

(三)要有创造的能力。

(四)要能合作。我们中国人个性很强,喜欢各自为政,在团体中常缺乏合作精神。

(五)就是要服务。如果我们训练儿童,熟读各种知识技能,可不知服务,不知如何去帮助别人,那这种教育就可以说全无意义。”这就是陈先生所论教育的目的,充满着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目的。

2、课程论:他讲:“要晓得书本上的知识是间接的,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我们活的书,直接的书。活教育的课程就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陈先生并不是反对书本知识,只是反对死读书本,不让学生接触社会和自然,他对编写教材提出了原则和方法,其中他特别强调要根据儿童的需要、兴趣和当地环境的情形。这就是编教材要从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实际、环境的实际、国家的实际出发。

3、方法论:他提出了若干原则,其中特别注重:直接经验,也就是直观性原则和实践原则;目的性原则,就是方法要服从目的,教学方法要使孩子得到“均衡发展”;主动性原则,即让孩子主动去观察、探索、思考、研究他所接触到的客观世界。

四、陈鹤琴先生幼儿教育思想的运用和实践

当代国内外一些教育家的理论,只要仔细对照一下,大都是与陈鹤琴教育思想相通的。当然,其具体的内容与做法具有时代性,但理念是一致的,而且陈先生的理论内容具体、丰富、符合国情,许多内容特别是方法,教师拿过来就能用。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本质是实践、创新,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思想。只要紧密结合实际,陈鹤琴教育思想就能与时俱进,永不过时。今天我们研究陈鹤琴教育思想不仅仅是总结历史,进一步阐述它的精神内涵,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怎么把陈鹤琴教育思想和新的时代精神、新的历史使命以及我们现实中遇到的许多重大问题结合起来。

一、幼儿园课程的四大目的。

1、“做怎样的人”,这主要涉及到德育范围,包括;合作的精神;同情心;服务的精神。

2、“应该有怎样的身体”,即强调幼儿要有很强健的体格,训练幼儿养成各种达到强健体格的习惯,这可以分三层来说:健康的体格;卫生习惯,陈先生认为人类的习惯大都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儿时期应当特别注意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运动技能,幼稚园必须培养幼儿几种基本的人生运动技能。

3、“应该怎样开发儿童的智力”,即要培养以幼儿为主体的“活”的能力,主要包括:培养研究的态度,激发幼儿探究事物奥秘的兴趣;掌握充分的知识,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指导幼儿掌握各种知识,丰富其经验;获得表意的能力,即逐渐培养幼儿使用简单的语言、叙述简单的故事、画简单的图画、做简单的手工、创作简单的音乐、动作等来表达自己所感。

4、“怎样培养情绪”,幼儿园至少要从三个方面来做:学会欣赏,包括欣赏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使幼儿体验快乐情感,教师的人格感化、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在此固然重要,在教导方法上应和儿童的需要、避免将学习对象硬塞给幼儿使之产生厌恶感觉更为重要;打消惧怕,教师要常常带幼儿接触万物,如捉昆虫、玩狗猫、登高等,来避免和消除幼儿的恐惧情绪。

上述说明陈先生早在二十世纪 20年代就已开始体现现在所说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课程目的思想。这也是全面发展课程目的观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当前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一代新人的课程目的观相一致。

二、注重生活的课程内容。

陈先生认为,“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切合人生的课程内容应是“儿童的一饮一食,一草一木的接触,灿烂的玩具用品”。我们知道,当课程内容取材于儿童的生活经验,当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为儿童所熟悉时,儿童将产生极大的兴趣、热情,更积极主动地运用其心智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解决问题,去寻求对自己所熟悉的世界的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源自儿童真实生活中的课程是不以获取新异的、可资炫耀的知识为目标的,它能够充分揭示儿童日常生活中意义。因此这样的活动必将对幼儿具有更为深刻的价值和趣味。所以,陈先生关于源自生活的课程内容观能够尊重儿童的特点、兴趣、爱好、动机,是建立在儿童真正需要的基础上的,真正体现了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课程内容选取的儿童适合性原则。

1、让孩子享受真爱。什么叫真爱呢?真爱就是 “爱” 与 “严”相结合,严爱相济。爱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力量,爱是崇高的,无私的,有理智的,是孩子全面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但是,爱不是溺爱,陈鹤琴反对过分溺爱而姑息迁就,他指出姑息足以发展儿童的自私心。如有的父母总是把最好的菜留给孩子吃,只要是孩子喜欢的东西就让他独享。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习以为常,把这一切看作是应该的,一旦别人吃了、玩了、碰了他的东西,他就会不高兴,甚至是发脾气。在他心里只有自己,根本不会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俗话说: “严是爱,松是害”,这是千古真理,是行之有效的育孩原则。因此,对孩子要严格要求,但是严格不等于严厉,更不等于体罚。陈鹤琴反对处处用成人的意志要求儿童,用成人的道德规范儿童,他指出严管则会摧残儿童一切活动的倾向。如孩子不会念儿歌,老师和父母就大声训斥,甚至数落他,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失去自信心,从而变得孤立封闭。因此,成人必须把握好“爱”与“严”的尺度,真正做到严爱相济,互相结合,让孩子享受到真爱。总之,既要让孩子感到师长的坚强意志,体会到师长所坚持的正确原则,在坚持原则中又亲切又关爱。做到严中有爱,爱中寓严。

2、让孩子喜欢合群。陈鹤琴认为:“凡人都喜欢群居的,幼儿、婴儿离群独居,就要哭喊了。2岁时就要与同伴游玩,到5-6岁,这个乐群心更加强了。”既然孩子有这样的心理特点,成人就应创造条件让孩子的乐群心得到发展。《纲要》中也要求幼儿“乐于与人交往”。

要孩子喜欢合群,唯一的办法是给他们创造一个群体环境,让孩子在群体活动中,品尝与玩伴合作的各种滋味。对于2岁以前的孩子,他的玩伴主要是大人。因此,大人应多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玩,做孩子游戏的伙伴。2岁以后,孩子逐渐开始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但是他们都各自玩自己喜爱的游戏,偶而望望别的小朋友,可是还不会一起玩,这是孩子社会交往能力初步发展的时期。成人要抓住孩子的这个特点,引导孩子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到3岁以后,孩子开始喜欢同小伙伴一起玩。4岁以后,孩子之间逐渐形成了小团体,一起玩的能力增强了。到5-6岁,孩子在一起玩的游戏中集体精神加强了,同时也形成了某种固定的交往关系。因此,对于3岁到5、6岁的孩子,成人要采取放手政策,让孩子自己寻找伙伴,并根据孩子的性格,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参与群体活动,尤其是对性格孤僻的孩子更要有目的地鼓励他进入群体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成人不能回避孩子之间的矛盾,要教孩子学会自己解决矛盾。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在群体活动中学会交往,在交往中学会合作与分享,让孩子体验到与同伴合作的乐趣,促使孩子的乐群心得到发展,成为喜欢合群的孩子。

3、让孩子学会爱人。陈鹤琴指出:“一个成人的情绪表现,有许多都是由他幼小时代情绪生活来决定的。” 因此,从小让孩子学会爱人是非常必要的。爱是一种特殊的内心体验。爱的情感和其它情感一样,都是通过后天的环境、教育以及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要让孩子爱人,首先要培养孩子对父母的热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抚养者,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历尽艰辛,付出了伟大无私的爱,孩子在这溶溶挚爱当中长大成人,便产生对父母的依恋和热爱。父母可以结合“三八”妇女节,“五一” 劳动节等特殊的节日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辛劳,强化孩子热爱父母的情感。父母还可以抓住具体事例进行训练,使孩子心中有父母,有他人。比如妈妈生病了,大人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知道,妈妈哪里不舒服,需要些什么帮助,并让他为妈妈做一些小事情。这种训练,可让孩子学会关心父母的病痛冷暖,体会父母的喜怒哀乐。

(2)、要让孩子学会爱人,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同情心。《纲要》中明确要求幼儿要“有同情心”。苏霍姆林斯基说: “只有当孩子不是从理智上,而是从心灵里理解别人的痛苦时,我们才能放心地说,我们在他身上培养起了最重要的情感-----——对人的爱。”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可以通过文艺作品的感染,如让孩子听雷锋小时候的故事,激发他们对雷锋的同情心及敬仰之情;也可以通过孩子在生活中直接的观察和体验,如体验亲人患病时的痛苦,残疾人生活的诸多不便,小昆虫小动物受伤害后的痛苦挣扎等,在这种环境的刺激下,促使孩子出现移情、同情,而后主动地表示爱怜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3)、要让孩子学会爱人,还必须创设良好的氛围,家庭成员之间、教师之间、亲子之间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要树立情感丰富健康完美的师长形象。陈鹤琴指出:“这个模仿心,青年老年亦有的,不过儿童格外充分一些。儿童学习言语、风俗、技能等等,大大依赖这个模仿心。”所以师长必须以身作则,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促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爱人。

一个享受真爱,喜欢合群,懂得爱人的孩子是不会自私的,对于自私的孩子,通过这样的教育也一定能得到改善。社会需要不自私的人,因为只有不自私的人才能和睦相处、协手共进,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五、总结

我们逐渐深刻认识到其教育思想是不受时代限制的。最近,对照国内外一些名家的教育学说,更感到陈鹤琴教育思想是与时俱进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中国幼儿教育学。纵览陈鹤琴先生的一生,是为中国儿童教育事业奉献的一生,为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尽瘁的一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 “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一切为四化”的名言将永远激励我们为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而奋斗不息!

第三篇:陈鹤琴读后感

陈鹤琴文集读后感

张雯婧

在认真拜度了《陈鹤琴全集》,漫游在陈鹤琴幼教思想的长河里,总是思绪翻滚,感觉受益非浅。陈氏的幼教理论和思想原则,是那样通俗易懂,又不乏高深的科学哲理,是那样标新立异,有包含广博的社会生活内容,他先进的“活教育”理论,引导中国幼教改革一路前行!

陈鹤琴先生强调“幼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如同其他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潮有渊源关系的学说一样,活教育也是针对传统教育死板、僵化的弊端而提出的。他号召要把那种死气沉沉的教育“变为前进的、自动的、活泼的、有生气的教育”。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陈鹤琴先生批评旧教育脱离自然和社会,脱离儿童生活,课程固定,教材呆板,只能培养书呆子。书本知识毕竟是间接的,与儿童的经验隔离得太远。活教育要有活教材,就是大自然大社会。陈鹤琴指出:“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他认为传统的课程科目本没有必要分得那么清楚,主张从儿童生活出发,对课程灵活地进行调整,使各科打成一片,贯通起来。

陈鹤琴说,活教育的教学方法也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什么原则呢?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活教育”的教学不重视班级授课制,而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以实物为研究对象,以书籍为辅佐的参考。即注重直接经验,不重视间接知识。“活教育”把直接经验当作为人们进步的最大动力。所以“活教育”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是实验观察,第二是阅读参考,第三是发表创作,第四是批评研讨。“活教育”根据儿童生活的需要及儿童的学习兴趣,组织儿童活动场所。“在第一阶段是小动物园,小花园,小游艺场,小工场,小图书馆;在第二阶段是小动物园,小农场,小社会,小美术馆,小游戏场;在第三阶段是儿童工场,儿童家场,儿童科学馆,儿童世界,儿童艺术馆,儿童运动场,儿童服务团。”是在校内组织“活教育”的方式,校外大自然十大社会则更为重要的活动场所。陈鹤琴还详细阐释了“活教育”的原则,他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等等。这是我国现代儿童教育中有价值的思想,也是我们所要钻研与研究的方向。我们每个人,如果都有一份心,想陈鹤琴先生那样从孩子的内心世界出发,一切为了孩子,那么,孩子们的未来将会越来越美好。

第四篇:陈鹤琴教育思想

陈鹤琴教育思想

活教育”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

“活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三大部分。

有感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以及当时我国所面临的民族生存危机,陈鹤琴明确提出“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其中,“做现代中国人”包含五方面的条件:第一,要有健全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要能够合作;第五,要乐于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很显然,这五方面的条件,体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针对传统教育“把书本作为学校学习的唯一材料”,把读书和教书当成了学校教育活动内容的实际状况,陈鹤琴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材料”概括为“活教育”的课程论。“活教材”并不是否定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儿童在自然、社会的接触中,在亲身观察和活动中获得经验和知识的重要性,主张把书本知识与儿童的直接经验相结合。如给儿童讲鱼,就要让他看到真正的鱼,观察鱼的呼吸、游动,甚至解剖鱼体,研究鱼的各部。这样获得的知识真实、亲切,而且还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精神。

随着课程内容的改变,其组织形式也因之变更。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课程形式应该符合儿童活动和生活方式,符合儿童与自然、社会环境的交往方式。因此,“活教育”的课程打破以学科组织的传统模式,而改成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具体包括五方面的活动,称为“五组活动”,即儿童健康活动(包括体育活动、个人卫生、公共卫生、心理卫生、安全教育等),儿童社会活动(包括动物园、植物园、劳动工厂和科研机关等),儿童艺术活动(包括音乐、美术、工艺、戏剧等),儿童文学活动(包括童话、诗歌、谜语、故事、剧本、演说、辩论、书法等)。这五种活动犹如人手的五根指头是相连的整体,所以又称为“五指活动”。“活教育”教学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具体有17条教育原则,“活教育”是一种有吸收、有改造、有创新、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曾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对当前的教育改革依然富有启迪。

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作为“幼儿教育之你”的福禄贝尔是近代幼儿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其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对世界各国幼儿园的发展以及幼儿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明确提出了幼儿园的任务。福禄贝尔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通过直观刚的方法来培养学前儿童;使他们参加各种必要的活动,发展他们的体格,锻炼他们的外部感官,使他们正确地认识人和自然以及增长知识;使儿童在游戏、娱乐和天真活泼的活动中,做好升人小学的准备。

2、创制了“恩物”。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认识自然、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福禄贝尔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创制了一套供他们使用的活动玩具,并称之为“恩物”。“恩物”作为幼儿认识万物的初步手段,适合幼儿教育的要求,与幼儿天性的发展相适应,从而在欧洲乃至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流行。

3、强调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需要和冲动的表现,游戏作为儿童最独特的自发活动,成为幼儿教育过程的基础。在福禄贝尔看来,一个游戏着的儿童,一个全神贯注地沉醉于游戏中的儿童,正是幼儿期儿童生活最美好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园应当是幼儿游戏的乐园。在《人的教育》一书中,福禄贝尔恳切地呼吁:“母亲啊,鼓励和支持儿童的游戏!父亲啊,保护和指导儿童的游戏!”但是,福禄贝尔指出游戏应当适合于儿童的体力和智力,并使它们认识周围的自然界和社会生活。

4、强调作业的重要性。他提出,作业活动是幼儿的体力、智力和道德和谐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通过作业活动,可以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教育。他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幼儿园作业大纲,要求幼儿的作业活动严格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他指出,在作业活动中,教师应当对幼儿及时地进行指导和帮助,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力和认真制作的习惯,促使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第五篇:陈鹤琴著作读后感

读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有感

合上面前这本微微泛黄的书,我的心里久久不平静,很后悔以前的自己对于孩子的傲慢与偏见,但我也深深佩服陈鹤琴老先生对于孩子深刻爱与理解,而这正是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的必备条件,所以我把自己读这本书时的一些收获与感受记录下来,希望能应用到自己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一.内容简介

《儿童心理之研究》是陈鹤琴先生以其长子陈一鸣为观察、研究对象,运用文字记录和摄影的记录方式,进行长达808天的连续追踪观察,取得第一手的资料编撰而成。书中论及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儿童发展的一般程序,儿童身体(主要是感觉器官)的发展,儿童动作的发展,动作的模仿与拟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 游戏,与儿童心理发展直接相关的器具──玩具,儿童心理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好奇心、惧怕、哭,儿童的学习、言语、美感、绘画、思想的心理特征,不同性别儿童的心理差异,特殊儿童(主要是耳聋和口吃儿童)的心理缺陷及矫治,以及研究儿童心理的方法和历史等。书中还配有大量的系统反映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和时期的照片及图表,而且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十分重视儿童期在人的一生中的意义。他认为,人生的一切活动都要在儿童时期内开始发展,所以人的儿童期是预备适应环境的重要时期。此外,儿童期对社会和家庭也有重要的意义。

二.阅读收获与感受

(一)关于幼稚期意义的感受

在书中陈鹤琴提到“儿童期”的意义解释道:“环境愈复杂,儿童期愈长,学习的机会愈多,天赋的智力发展发展愈快,然后才可以适应复杂的环境。所以人的儿童期实在是预备适应环境的重要时期。”他还将儿童期的作用形容为“改进家庭、改进社会和促进文化的原动力。”

我觉得作为幼儿园老师,要想尽职尽责,首先要懂得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有一种使命感:我们将来教学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这一时期是人一生当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预备适应这复杂社会的重要时期。但是,在我们传统观念中却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可以任意涂抹,或是按照我们大人的意愿去“强逼”着他们学习一些我们自认为对他们将来好的东西,到最后往往事得其反。实际上孩子的心理发展与身体发育一样都有其内在发展的规律,所以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和衡量他们的某些行为,相反,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表现,去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这一点我会在对“好奇心”这一章节的感悟中具体说明)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学习的东西,这样岂不是更好?

(二)关于模仿的启示

众所周知,儿童的模仿能力极强,可是儿童喜欢模仿哪些东西?他们又是为什么喜欢模仿呢?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孩子们的这种模仿能力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读完了“模仿”这一章节,并获得以下启示:

1.孩子的模仿是无选择的,因此家长和老师必须以身作则,为其创造美好的生活坏境。儿童的善恶观念比较薄弱,所以他们不可能有选择的模仿,比如说,孩子看见自己身边的人吐痰,他可能也会模仿他们举止,实际上他们不知道有什么坏的结果。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所言,“儿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和模仿那些有意和无意的反应。”而从书中的结论来看,孩子最喜欢模仿的莫过于成人,所以,作为孩子最亲近的家长和老师,更应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为孩子做榜样,让他们从小就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习惯,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时,父母们也应该尽量给予孩子们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这种生活环境并非指好的物质条件,而是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会这个大集体,当孩子的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他们需要玩伴,在与其他小朋友的接触中,他们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2.孩子的模仿行为只在初做的时候,后来继续所做的动作,是因为有快感才做,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利用这种心理。从陈鹤琴的研究结论可以得出产生快感有两种原因:第一点是生理的,从肌肉筋骨以及其他感觉器官所得的快感;第二点是社会的快乐,就是当他模仿的时候,别人称赞他鼓励他而产生的快感。我觉得我们这些将来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这些快感,比如说孩子无意中模仿电视上的某个舞蹈动作,哪怕模仿的并不是很像,我们这些大人在看到的时候也应该给予适度的赞扬,这样孩子才会有信心、有兴趣继续模仿。反之,结果可想而知。正如陈鹤琴老先生在书中提倡的教育理念那样:“以积极代替消极。”经常鼓励孩子,给予孩子不断摸索的动力,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进步不是更好?

3.模仿的动作与所模仿的动作不是一样的,有些情况下必须及时纠正。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孩子初学话时,成人说“爸爸”,儿童模仿的声音可能会说:“巴巴”或是“罢罢”,成人并没有立即纠正,反而大笑,学着孩子的音......刚开始模仿时,孩子说的音往往是不正确的,作为大人不能觉得好玩儿跟着孩子说错误的音,要知道刚开始犯错误的时候容易改正,后来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改正了。

(三)关于游戏的启示

首先,在游戏这一章节当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父母当做儿童的游戏伴侣”这一观点,陈鹤琴主张父母应该忘记年龄来和儿童游戏,做他的伴侣,认为这样做一方面儿童与父母的感情可以格外浓厚,另一方面可以明白孩子的性情、习惯、能力等。我看完这句话时,在高兴之余又有些许失落,我自己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基本上都没有陪在我的身边,就更别提与我一起做游戏了,所以导致我小的时候一度都跟父母很生疏,因此,我觉得作为父母,不管多忙,都必须尽量抽时间多陪陪孩子,尤其是多和孩子做游戏,让他们在关怀和呵护中更加健康的成长。另外,儿童既然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利用游戏支配她的动作,来养成他的习惯。对于这一点,我在看完最近某卫视播的亲子类节目《爸爸去哪儿》中体会很深。爸爸在临睡前跟儿子谈心,对于儿子早上起床迟的问题,他没有向一般父母那样采取说教的方式,而是采用角色扮演的游戏方式,让孩子在游戏当中,自己学会换位思考,自己懂得赖床的坏处。当时我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心里暖暖的,我在想如果我是孩子,我也肯定会接受父亲这样的教育方式,当然,从其中我们更多的了解到的是游戏对于一个孩子的教育意义,这种游戏性的教育,既可以使孩子不违背大人的命令,又可以促使孩子养成种种好的习惯,何乐而不为呢?

再者,儿童喜欢团体的游戏,也喜欢和动物做伴侣,我们应该为孩子创造这些条件。两三岁以内的儿童,固然能独自玩耍,但也喜欢与人玩。陈鹤琴认为虽然独自游戏固然可以发展个性,但团体游戏对于儿童社会生活与社会道德的发展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他还认为小动物也是儿童很好的玩伴,儿童与动物玩,一方面可以发展他们的同情心,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动物的性情,并且使他不致寂寞。因此,作为家长,应该多让孩子参加团体性的游戏,多让孩子接触自然,接触动物,当然,前提是动物必须清洁、驯服。

最后,家长和老师必须给予孩子游戏的自由。陈鹤琴认为儿童以游戏为生活,儿童天生好动,外界的刺激与内部的冲动,都能引起他的动作。而游戏又可以锻炼他的筋骨,辅助消化,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肺活量,所以家长和老师不能以各种理由剥夺孩子玩耍游戏的权利。

(四)关于孩子“哭”的启示

第一点,弄懂孩子哭的缘由。初为人父人母,往往都很怕孩子啼哭,孩子一哭,不问孩子哭的缘由,就给他吃,吃了还哭,就摇摇他,抱他走走,做各种无谓的动作,最后让孩子养成各种坏的习惯。陈鹤琴认为我们首先要明白孩子哭的缘由:1.生理的,包含饥饿、疲倦、寒冷、太热、睡眠不足、缺少新鲜空气、各种疼痛、缺少必需的动作;2.心理的,包含习惯、不如意、受暗示的。只有明白孩子为何而哭,才能找到适当的方法去对待孩子。

第二点,不要用暗示或是强化孩子的哭:孩子如果跌倒了,不要立即对他说:“不要哭,疼不疼”之类的话,这样只会强化他的哭,假如孩子跌倒了,我们假装没看到,或者不表现出对他的心疼,孩子可能就不会哭了。另外孩子哭的时候,我们不能简单粗暴的制止他们,让他们不要哭,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大声哭,最后只会慢慢让其产生逆反情绪。

(五)关于孩子好奇心的启示

在好奇心这一章节中陈鹤琴提到他研究的两个儿童,她的甲乙两个侄子,甲儿虚岁12岁,乙儿虚岁10岁,他按照比奈—西蒙智力测验两人,结果智力不相上下,但是他们的交际能力却相差很大:甲儿不善辞令,而且少有口吃,其弟不然,善于辞令,工于应对,初次遇见二人的客人,都说弟弟比哥哥强。于是陈鹤琴开始把二人生活中所问的问句记录下来,连续记录270天,所记录的共有375句,研究发现,他哥哥的知识、经验、思想远超过他的弟弟,那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哥哥除了第一天比弟弟提问的少以外,以后每天问的都比弟弟多,而且在问句的体裁方面也比弟弟好,那为什么别人会觉得弟弟哥哥聪明呢?因为弟弟在问句的性质方面,弟弟比较顾虑他人的幸福,所以弟弟会比哥哥想事情周到一些,而且他态度谦恭,招待殷勤,所以才会颠倒大家的判断。

虽然陈鹤琴在书中阐述这个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研究对象比较少,研究时间不长)不过从这段研究中我得到了以下启示:

1.成人不能用固有的思维方式来衡量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正如作者所言,初见面的客人都觉得弟弟比哥哥聪明,理由是弟弟在待人接物方面比哥哥好,同样我们生活中很多人也会因为某个孩子某方面表现的比较突出,就觉得他(她)很聪明,这其实是一种误区,智力发展表现在很多方面,我们不能妄下结论,到最后反而会孩子的心灵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2.成人在生活中应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对于孩子来说,这个世界是充满神秘色彩的,他们通过提问的的方式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所以不能因为孩子问的次数多而感到厌烦。

3.从孩子的好奇心中探寻孩子的兴趣所在。在作者的研究中发现,哥哥问机械类的问题明显比弟弟多,而且比他问的其他类问题多,这就说明哥哥比较对机械类感兴趣,作为家长就应该有意识的去培养他这方面的能力,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总结

陈鹤琴先生穷其毕生心血致力于儿童心理的研究,从他的著作的字里行间都能看出他对儿童的爱,而他在儿童教育领域各类内容的研究是深入的、细致,也是充满感情的,她的每一项研究都让我感动,这样一个广闻博志、乐学乐行、醉心研究的教育家实在令人佩服!

不过,我自己也在反思:为自己之前对孩子的偏见感到羞愧,为自己虚度光阴、孤陋寡闻而羞愧,更为自己身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却不好好学习专业知识而悔恨。说实话,在我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并不了解陈鹤琴,更别提他教育思想的内涵,他对于我而言,只是书上一个冷冰冰的名字而已。可是,在我读完这本书之后,“陈鹤琴”这三个字将永远无法从我的记忆中抹去,观其书足可见其人,在明白了书中的理论思想并获得启示时,我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大学生涯中充实的度过,在自己以后的工作中向陈鹤琴那样一如既往的坚持与奉献!

下载论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贡献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贡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陈鹤琴文集读后感

    陈鹤琴文集读后感 金信幼儿园 刘海楠 初读《陈鹤琴文集》是通过爷爷。我大学的专业是教育学,爷爷得知后很开心,因为,爷爷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家中上上下下只有我继承了爷爷的衣钵......

    陈鹤琴学前教育1

    从近现代学前教育产生和发展的背景,谈谈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的特色及价值,并谈谈对学前教育的改革的借鉴意义 自1903年以来,我国幼儿教育史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的教育......

    陈鹤琴文集读后感

    陈鹤琴文集读后感 在认真拜度了《陈鹤琴全集》,漫游在陈鹤琴幼教思想的长河里,总是思绪翻滚,感觉受益非浅。陈氏的幼教理论和思想原则,是那样通俗易懂,又不乏高深的科学哲理,是那......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 班级: 姓名:学号: [摘要]琛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创者和改革者,他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幼儿教育之......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笔记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笔记 班级:11学前教育2班 学号:114303214 姓名:刘慧 摘录: 一、儿童的心理: (一)好游戏的。(二)好奇的。(三)好群的。(四)好模仿的。(五)喜欢野外生活的。(六)喜欢成......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笔记

    人生的启航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笔记 金水区庙李小学王梦雯 一、著作名称 《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 陈鹤琴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二、名句摘抄内容 ‚我们晓得栽......

    论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优秀范文5篇)

    论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09教31 聂晨晨 09093051 摘要: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一个场所,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 言一行潜移默化的时刻影响着儿童德、智、体、美诸......

    陈鹤琴的儿童教育思想对我国儿童家庭教育发展的启示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课程论文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研究 摘要:作为我国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的奠基人,陈鹤琴被誉为“中国的福禄培尔”和“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