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四单元 森林里的故事
第四单元 森林里的故事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教学除法的认识,内容包括认识平均分和认识除法的含义。这是在学生认识了乘法和掌握了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习本单元内容既有利于学习除法计算和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平均分的活动,让学生认识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2、加强学生观察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比较丰富的感性经验。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应用题。课时安排:
森林聚会
2课时 动物联欢
2课时 水中救援
2课时 猴子捞月
2课时
第一课时 森林聚会---平均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的了解除法的含义。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教学策略:运用动手操作,实践探索,学习理论性的知识。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今天,小动物们要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举行一次有趣的聚
会,想知道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来没有吗?现在我们一起去美丽的大森林看看,好吗?
二、寻找发现数学信息、数学问题:
好热闹的聚会啊!在刚才的动画中,你发现了什么? 桌上有6个竹笋,12个桃子,16个萝卜,15个松果。有2只熊猫,有3只小猴,还有2只小兔,2只松鼠„„
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信息。请同学们猜猜看,接下来小动物们要干什么?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
1.多好吃的,它们会怎么分?
2.熊猫最喜欢吃竹笋了,两只熊猫要分6个竹笋,每只熊猫会分到几个? 3.一只小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
4.每只小兔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5.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分给几只松鼠?
三、解决问题
(一)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观察,发现了小动物可能会遇到这么多问题,现在我们就来帮小动物们解决这些问题,好吗?你们想先来帮帮谁?
猜猜这两只熊猫会怎样分这6个竹笋呢?为什么会这样分?
1.大熊猫分5个竹笋,小熊猫分1个竹笋,因为大熊猫吃的多; 2.小熊猫分4个竹笋,大熊猫分2个竹笋,因为大熊猫爱自己的孩子; 3.小熊猫分3个竹笋,大熊猫分3个竹笋,因为这样公平。
小熊猫和大熊猫分得同样多,我们就说这是平均分。
同学们能找到这么多分法,真不简单,今天我们来研究其中的一种分法---平均分。
(二)怎样才能把这 6个竹笋平均分给两只熊猫呢?你能用学具来分一分,试一试吗?(教师巡视、指导)
把你的分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好吗? 哪位同学能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分的?
1.我用6根小棒代替6个竹笋,先给大的熊猫1个,再给小的熊猫一个,然后再给大的熊猫1个,再给小的熊猫一个,一直分完,每只熊猫正好分了3个竹笋。
2.我用火柴棒代表竹笋,先拿2个给大的熊猫,再给小的熊猫2个,剩下2个每只熊猫分1个,每只熊猫正好分了6个竹笋。
3.我用○代表竹笋,先拿3个给大的熊猫,再给小的熊猫3个,正好分完。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有1个1个分的,有2个2个分的,还有3个3个分的„„都是分完为止。在同学们的分法中,你能发现什么?
虽然分法不同,但两只熊猫分到的竹笋都是3个,也就是“同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刚才我们帮熊猫解决了问题,瞧,小猴子正着急呢!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小猴子分一分,看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吗?
(学生运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教师巡视指导)谁能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分的?
我是2个2个分的,分完以后每只小猴能分到4个桃子; 我是1个1个分的,分完以后每只小猴能分到4个桃子; 我是4个4个分的,分完以后每只小猴能分到4个桃子;
我们通过分一分懂得了什么是平均分,现在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其他小动物分一分他们喜欢的食物吗?
四、课堂练习
1、6个,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个。
6个,每()个一份,可以分成()份。
2、6人,每组3人,分成了()组?6人,平均分成2组,每组()人? 3、12个萝卜分给几个好朋友,可以怎样分?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森林聚会---平均分
教学内容 :课本第 52、53页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自己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
1、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
2、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如一板药中药片的排列等等。
二、练习提升:
1、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2、分一分,填一填:课本53页第2题。
3、圈一圈,填一填:课本第53页第3题 4、6个小朋友做游戏,可以怎么分组: 仔细读题,认真思考。把你的分法画下来。课堂小结:通过练习,我有哪些收获? 我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动物联欢---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分一分,画一画,深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在深入理解“平均分”含义的过程,感受“平均分”的多种分法的关系。
3、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平均分的多种分法,培养创新能力和求异思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森林里小动物联欢会在热烈的气氛中拉开了序幕。你们想参加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多么热闹啊!动听的音乐把我们带进了欢乐的海洋。
瞧,小动物们开始唱起来、跳起来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1、12只小熊分组跳拉手舞。
2、16只松鼠分组做游戏。
问题模型: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加减法问题: 小猴比小松鼠少几只? 松鼠比小猴多几只? 小松鼠和小猴一共多少只?
除法问题:12只小熊分组跳拉手舞,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
16只松鼠分组做游戏,每组只数相等,可以每几只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二、解决问题:
同学们观察得非常认真,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小动物解决下面的问题,好吗? 1、12只小熊分组跳拉手舞,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 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吗? 全班交流可能会出现几种想法:
(1)每4只一行,排3行; 每3只一行,排4行;
每6只一行,排2行;每2只一行,排6行;
(2)平均分3行,每行4只;平均分4行,每行3只;
平均分2行,每行6只;平均分6行,每行2只;
我们刚才找到了许多不同的分法,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些分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相同点就是把12只小熊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2、16只松鼠分组做游戏,每组只数相等,可以每几只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同学们会找到以下几种分法?
(1)16只小松鼠,若每组4只,则分成4组;若每组2只,则分成8组;若每组8只,则分成2组;
(2)16只小松鼠,若平均分成2组,则每组8只;若平均分成4组,则每组4只,若
平均分成8组,则每组2只。
三、活动:
小动物们联欢马上开始了,可是椅子还没有摆好,这里有24把椅子,如果每行摆的同样多,可以怎样摆? 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回顾一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动物联欢---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教学内容:课本第55、56页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多种分法的内涵,体会各种分法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2、在练习中,培养认真倾听、仔细读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什么叫平均分? 2、30个小朋友进行体操表演,怎样排队?
二、练习巩固
1、分一分,填一填:课本第55页第1题。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分一分,再说说平均分的过程。
2、圈一圈,填一填:课本第55页第2题。也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分一分,再说说平均分的过程。
3、摆一摆,填一填:课本第56页第3题 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或在书上圈一圈。
4、分一分,记录下来。
18个皮球,每人要分得同样多,可以分给几人,每人分得几个? 记录在课本第56页第4题。
5、摆一摆:课本第56页第6题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不同分法。
三、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我有哪些收获?我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水中救援——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57 页信息窗3内容。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感受“平均分”与除法的关系。
2、会列除法算式,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3、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2、6个苹果,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每盘分几个? 能用算式表示吗?
二、自主探究:
1、认真阅读课本第57、58页,边阅读边思考,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划下来。
2、思考:前面的题目应怎样列算式?为什么?
3、再仔细看一遍第57页的信息窗3,你还能提出什么能用刚学的知识解决的数学问题?怎样列式解答?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分苹果”题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2、全班交流
四、拓展应用:
1、2、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用除法来表示。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水中救援——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59、60页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认真看课本第57、58内容。2、3、12个小朋友分组做游戏,可以分成几个组?每组几人?怎样列式?
二、练习巩固:
1、看图列式:
(1)10枝百合花,每2枝插一个花瓶,可以插()瓶。(2)10枝百合花,平均插在5个花瓶,每个花瓶()枝。(3)你发现了什么?
2、看图列式:
(1)每盒有()个鸡蛋,有()盒,一共有()个。
(2)有()个鸡蛋,每盒放()个,放了()盒。(3)有()个鸡蛋,平均放在()个盒子,每盒放()个(4)你发现了什么? 3、59页第3题
(1)每辆车运2箱,需要多少辆车?(2)平均分给4辆车来运,每辆车运多少箱?
4、○○○○ ○○○○ ○○○○ ○○○○ 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5、编数学故事:认真阅读第60页的第5题,根据图中内容编数学故事。
三、课堂小结:通过练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猴子捞月——有关0的除法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并在实际生活中熟练运用。重点难点:除数不为0。
教学策略:充分观察图中信息,让学生自主提问,解决问题,并运用以往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会用除法算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接着学习。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提出问题: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
3、小组讨论学习: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并列出相应的除法 算式:0÷5。4、0÷5等于几呢?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交流是怎样想的。教师板书: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
三、巩固提高:
1、自主练习第1题:
让学生用学具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 的理解。
2、自主练习第2题:直接写得数,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猴子捞月——有关0的除法
教学内容:课本62、63页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分和除法的含义。
2、通过练习,能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0÷3= 0÷5= 0÷7= 85-68= 8×9= 6×0= 6×4= 54+36=
2、什么叫平均分?
3、说一说:
12÷3= 6÷2=
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两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说一说各部分名称。
二、应用练习:
1、分橡皮:
(1)16块橡皮,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块。(2)如果每个小朋友分4块橡皮,可以分给()小朋友。
(3)我还能想出不同的分法:
2、思考:课本第62页第4题 让学生通过圈一圈的方法独立完成,交流时说清分的过程。
3、课本第62页第5题
共有()个同学,每()人一组,可以分几组? 算式:(组)
4、课本第63页第6题
5、第63页你学会了吗: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三、课堂小结:通过练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篇:第五单元 森林里的故事(一)doc
第五单元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平均分;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有关0的除法。
二、教材分析:
1、选取充满童趣的素材。
童话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本单元以发生在森林里小动物的故事为主线,通过“丰盛的宴会”——“愉快的联欢”——“猴子捞月”——“水中救援”——“重建家园”等一系列故事,将数学知识与故事情节有机的融为一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
2、合理编排知识结构。
本单元改变了过去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编排知识结构的做法,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安排知识结构的重要根据。
3、借助生活经验,强化操作与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已经积累了有关“分”的经验。本单元的学习正是要有效的利用这些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具进行操作,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验,逐渐理解除法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有关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的基础上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五、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本单元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森林里的童话故事。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素材。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故事中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本单元的指示。
2、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知除法。
除法的意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教学时,要抓住“平均分”这一关键,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
六、教学课时数:9课时
1课题 信息窗1---森林聚会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理解平均分,课本第60——62页。教学目标:
1、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能用除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最喜欢那种小动物?今天小动物们要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想知道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来没来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新知:
1.师:好热闹的聚会啊!在刚才的画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表述看到的)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信息。请同学们猜猜看,接下来小动物要干什么?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把学生提出的有关平均分的问题记录在黑板上。)
3.师:现在我们就来帮助小动物们解决这些问题吧!猜猜看这两只大熊猫会怎样分这10个竹笋呢?为什么会这样分?
(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当学生提到把竹笋分给每个学生同样多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板书:同样多)
4.师:同学们能想出这么多分法,真不简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一种分法——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5.师:你能用学具分一分,试一试吗?(教师巡视,指导)6.师:哪位同学能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分的?学生可能出现:
7.师:同学们想了这么多方法,有1个1个分的,有2个2个分的,还有3个3个分的,4个4个分的,5个5个分的,都是分完为止。在同学们的分法中,你能发现什么?
生:虽然分法不同,但两只熊猫分到的竹笋都是5个。师: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
8.师:刚才我们帮熊猫解决了问题,瞧,小猴子正着急呢!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小猴子分一分,看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吗?
(学生运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分法。)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1题。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提前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平均分 教学反思
“平均分”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平均分?理解怎么去分?重点和难点就是什么是平均分?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学具盒让学生动手操作,整个过程设计了从感知平均分——体验平均分——运用平均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有效地理解什么是平均分。
教学设计时,让学生来演一演平均分的方法,我预设可以出现多种分法,1个、1个的分,2个、2个的分,也有很多学生很快的分成了每人3张,我觉得这是和他们对数字产生的联想有关系。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却很自然地从乘法的口诀三四十二联想到十二张优秀卡,四个人分,每人3张,而且很多人都非常赞成想口诀的方法,因为这样的方法分起来会非常快。这与我的预设有很大的出入,我是想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特征和平均分的方法。什么是平均分,在具体的过程中,我们怎样来做到平均分。在这一环节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平均分的结果,还要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体验平均分的过程,而利用口诀来直接分,显然是漏掉了一个过程性的内容。此时的我对于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有很好的采取应变措施,没有解决这节课的重点。
2、在让学生感知平均分的时候,我的设计是四人小组活动,将小圆片平均分成四份,让学生感悟平均分不仅可以分成四份还可以分成二份、三份、五份,甚至更多,但是课堂中反馈的时候出现了有个小组是两个人的,其实已经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了平均分可以分成若干份,而我仍然生搬教学设计,顺着自己头脑中设想的走下去,提问“老师有个疑问,平均分就是分成四份?”其实这是多余的一问。
3、在感知平均分的时候,我提供给学生的研究素材是8个或12个,分成的是四份或二份,因此有个学生提问,“老师我发现奇数不能平均分。”当时有个学生就马上举例反驳,“不对,奇数也是能平均分的,如把25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5。”遗憾的是我并没有很好的利用课堂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展开研究,启发学生的思维。
课后,我陷入了思索中,课前的预设与生成的如此不一致,说明了什么,只说明我只是僵化地跟着设计走,当新的生成出现时,我不知如何把握。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对学情的分析不透彻,没有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学习之前,对学生如何分没有了什么样的基础。
信息窗1---森林聚会练习课
课型:练习课。
教学内容:理解平均分,课本第63页。教学目标:
1、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能用除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1.自主练习2分石榴。
你能把这些石榴平均分吗?自己分分看。
2、自主练习3。
动手做一做,教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方法。
3、自主练习4。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利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重点让学生从直观和真实感受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为除法意义的认识打好基础。
二、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三、布置作业。提前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平均分
信息窗2---动物联欢
教学内容: 理解除法的意义,教科书第64——65页。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动手分实物,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森林里小动物联欢会在热烈的气氛中拉开了序幕。你们想参加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小动物联欢情景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们有可能提出加法或减法的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有关除法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其它问题收入问题口袋。)
除法问题: 1、12只小熊进行体操表演,怎样排队? 2、30只松鼠,怎样分组? 3、6只小猴分一组可以分几组?
二、探索新知。
(一)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认真,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小动物解决下面的问题,好吗?
(二)12个小动物怎样排队?
1、.师:12个小熊进行体操表演,他们该怎样排队呢?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学具自己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学生利用学具摆出各种情况)
2、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
3、师:哪个小组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排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按一定的顺序板书各种平均分的结果)可能出现:
(1)每4只一行,,排3行;(2)每3只一行,排4行;(3)每6只一行,排2行;(4)每2只一行,排6行。
4、师:我们刚才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分法,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些分法用什么相同之处?
(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会发现:其相同点都是把12只小熊平均分,每份分的同样多。)
(三)30只松鼠怎样分组?
1、.师:刚才我们帮小熊排好了队,那么30只松鼠怎样分组呢?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助小松鼠分组吗?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
学生可能找到以下几种方法
(1)30只松鼠,若每组6只,可以分成5组,若每组5只,则可以分成6组。(2)30只松鼠平均分成6组,每组5只;若平均分成5组,则每组6只。
2、师:谁愿意把你的分组方法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四)用除法表示分的过程
师: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帮小松鼠分了组,小松鼠非常高兴。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用算式该怎样表示呢?
1、教师向学生介绍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及各部分的意义。教师边介绍,边板书: 30÷6=5 30÷5=6
2、.师:谁知道这两个算式怎样读?它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请会的学生介绍,也可由教师介绍)
3、师: “小熊怎样排队?”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五)小猴子怎样分组?
师:瞧,小猴子急了,请同学们来帮小猴子分一分组,并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好吗?(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集体交流时说出师怎样分的,用算式怎样表示,介绍算式个部分名称及意义。)
三、巩固练习。.第一题:连一连,分一分,说一说。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1,并说出自己的想法。2.第二题:圈一圈,填一填。(1)与同位说说怎样分(2)说说你的想法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提前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平均分
信息窗2---动物联欢练习
教学内容: 理解除法的意义,教科书第65——66页。课型:练习课。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动手分实物,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第3题:分一分,记一记。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3,并说出自己的想法。2.第4题:分一分,填一填。(1)与同位说说怎样分(2)说说你的想法
3、学生自己完成自主练习5,教师集体订正。
二、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三、布置作业。提前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平均分
信息窗3---猴子捞月
教学内容:课本67——68页。有关0的除法。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会用除法算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接着学习除法。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提出问题: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 3.学生说自己的做法,并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0÷5。4.小组讨论学习: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 讨论后指名回答,老师板书。交流你是怎样想的。教师板书: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
三、自主练习
1.先让学生看图自己列式计算,然后引导学生套用规律进行计算。
2.综合练习,帮助学生熟练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讲解。3.第三题只给出了条件,让学生在自己提问题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列式计算。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先讲解再让学生完成。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提前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猴子捞月
信息窗4---水中救援
教学内容:课本第71页,除法的简单应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教学难点: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谁能编出一个数学故事来。
四到五名学生讲述数学故事。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进一步理解图意。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知道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能平均分成几份”的除法 问题: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 15÷3=(条)小练习: 1、28个枣,每个盘子放7个,需要准备()个盘子。2、16个桃,每人分8个,可以分给()人。
(二)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除法 提出问题:把10只狮子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只? 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10÷5=(只)小练习: 1、14个橘子,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个。2、8个西红柿,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个。
三、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
先让学生实际分一分,在圈一圈,然后再做一做。
2、自主练习2。
先引导学生摆一摆,在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提前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平均分
信息窗4---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72页,除法的简单应用。课型:练习课。教学目标:
1、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教学难点: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1.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3,并说出自己的想法。2.第4题:
(1)与同位说说怎样分(2)说说你的想法
3、学生自己完成自主练习5,教师集体订正。
二、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三、布置作业。提前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平均分
信息窗5---重建家园
教学内容:课本第60~62页,综合应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人新课。
师:同学们,小动物们忙着重建家园,你们想帮帮他们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吧!(出示小动物重建家园情境图)
师:它们干得多么起劲呀!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从图中能发现:
(1)有20只熊猫,每个山洞住4只。(2)有16只兔子,要建4座房子。(3)有21块砖,每次搬3块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有关除法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其它问题放入问题口袋)
二、探索新知:
(一)师:同学们非常认真,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小动物解决下面的问题,好吗?
(二)20只熊猫,每个山洞住4只,该怎么住?
1、师:20只小熊,每个山洞住4只,怎么住呢?同学们愿意帮帮他们吗? 师: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学具自己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
2、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
3、哪个小组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排的?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展示不同的方案。全班交流可能出现以下不同想法。
学生交流
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有16只小兔,要住进4座房子,可以怎样住?
1、师:刚才我们帮小熊解决了困难,那么小兔怎么住呢?
2、师:谁能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四)用除法表示分的过程。师: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帮小松鼠和小熊解决了住处。那么用算式该怎样表示呢?
1、每个山洞住4只,需要几个山洞?
2、每座房子里住着几只小兔? 学生交流:
(1)是怎样分的,用算式怎样表示。(2)介绍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意义。
(五)21块砖,小熊每次搬3块,几次能搬完?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说说你的想法。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一题,学生自己看图说题意,然后独立解答。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提前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重建家园
第五单元 复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60~62页。综合应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课型:练习课。教学目标:
1、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2。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在全班交流,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讲清自己的解题思路。
2、自主练习3,4。
学生自己独立解决,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自主练习5。
练习时,第一小题让学生独立解决,第二小题,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解决“够不够”这一问题,先要算出“7只猫需要多少条鱼”,然后再解决“还差几条鱼”这一问题。
4、我学会了吗。
让学生先独立解决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再读了提出问题加以解决。
二、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三、布置作业。提前预习下一课。
第三篇:森林里的故事
森林里的故事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能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能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小动物们要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二、讲授新课:
1、好热闹的聚会啊!仔细观察主题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主发言,并进行交流
2、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信息。请同学们猜猜看,接下来小动物要干什么?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
让小朋友相互讨论,发表自己发现的问题 教师板书学生发现的问题
3、现在我们就来帮助小动物们解决这些问题吧!猜猜看这两只大熊猫会怎样分这10个竹笋呢?为什么会这样分?
小组讨论,交流分法
4、同学们能想出这么多分法,真不简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一种分法------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5、你能用学具分一分,试一试吗?(教师巡视,指导)
让同学展示一下是怎样分的?
教师板书并总结学生的分法:有1个1个分的,有2个2个分的,还有3个3个分的,4个4个分的,5个5个分的,都是分完为止。在同学们的分法中,你能发现什么?
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
刚才我们帮熊猫解决了问题,瞧,小猴子正着急呢!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小猴子分一分他们摘到的桃子吗?
小组讨论,展示小组的不同分法
三、巩固练习
通过同学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懂得了什么是平均分,现在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其它小动物分一分他们喜欢的食物吗? 结合主题图,用平均分解决其他问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有什么收获呀?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延伸拓展:
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告诉父母你是怎样进行平均分的;在生活中我们哪些地方能够用到平均分?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 1个1个分的,2个2个分的,3个3个分的,4个4个分的,5个5个分的,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教学反思:
在教学“平均分”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并加以适当的点拨,让学生牢固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
第四篇:大森林里的故事
“大森林里的故事”教学设计
龙王庙希望小学 方炜
认知目标:学习制作头饰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制作、表演,体验森林中动植物相处的快乐,教育大家爱护森林,培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积极创新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创作头饰
学具准备:白板纸、皱纹纸、废旧酒盒、剪刀、彩笔、胶带、订书机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走进了森林,创编了,小动物们在小朋友们的口中变得活灵活现,神气十足!那你们想不想扮演小动物表演故事?哎——,老师提议咱们戴上头饰表演怎么样?
二、教授新课:
1、师生探索头饰制作步骤
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做头饰需要哪些材料。你说说——对,做头饰就是要用大小合适,厚薄合适的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带,当然了还可以用订书机等。
现在我们就来做头饰吧!做个什么头饰呢?你说——同学们要做这么多哇!那咱们就先做一只小牛吧!哪位同学愿意到上面来帮忙?
好,请你帮忙做一条头围吧?其实很简单,就是量着自已的头做一条长短合适的纸带就行了。
现在咱们就来做小牛头饰,第一步怎么办呢?谁知道?把小牛轮廓画下来,哦——,那就是画图(板书:画图),哇!一只小鸟已经落到咱们的纸上了,接下来怎么做呢?哦,我们要把它打扮一下,穿 上漂亮衣服(板书:装饰),请注意:你想为它穿 什么衣服,就穿 什么衣服,不过小动物们可是都喜欢色彩艳利点的呀!你们看小牛漂亮吗?为了让它更漂亮,我要给它装上美丽的彩虹锦衣,那怎样让小牛到头顶上呢?对!我们要剪轮廓,为了节省时间,请看——,我已经把它剪好了。最后一步我问一问这位同学,你的头围做好了吗?你来说说这最后一步怎么办吧?对了!把小牛和头围固定好,我们请订书机来帮忙。看!这件漂亮的头饰做好了!请来试戴一下吧!
2、制作头饰,教师指导
你觉得这些头饰做得怎么样呀?我看许多小朋友都小手痒痒的,准备亲自做头饰了,请看森林小精灵为我们送来的友情提示: ⑴先明确所编故事需要哪些头饰。⑵小组长协调分工,可二到三人合做一件。⑶要有创意,行动迅速。⑷注意环境卫生和安全。
那就请大家快快行动吧,别忘了老师是你们的好帮手哟!(可及时发给学生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小组奖)
3、小组演练故事
好了,同学们的头饰大部分做好了,下面请组长带领小演员演一演创编的故事吧,别忘了我也愿做你们的合作伙伴哟!
4、师生表演故事
好,这一组的同学邀请老师和他们一起表演,咱们就来演给大家看吧。
5、评价
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合作小组,卫生小组,发给头饰奖励。有些小组还没有上来表演,不过没关系,压轴的总是在最后,回去以后在班里举行一场小演出,别忘 了邀请老师哦!
三、结束
同学们大森林不仅是动植物柄息的乐园,还是人类的好朋友,它还能净化空气,阻挡风沙呢!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森林妈妈,让祖 国绿色常在吧!
第五篇:青岛版二上数学第四单元__森林里的故事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森林里的故事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最喜欢那种小动物?今天小动物们要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想知道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来没来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宴会上还为小动物准备了许多好吃的,看,都有什么?你知道这些食物分别是给谁准备的吗?
二、探索新知:
1.师:宴会开始了,面对这么多诱人的食物,小动物们都馋坏了。看,小熊猫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竹笋呢,你知道它在想什么吗?(这些竹笋分给两只熊猫,该怎么分呢?)2初步认识平均分.(1)学生随意分,交流分法:谁愿意把你的分会给大家说一说? 师:你们都是怎样分的,有不同的分法吗?
师概括板书:(5,1)(4,2)(3,3)(2)小结分法:
观察分法,引导学生总结分东西包括每一份不一样多和每一份同样多)板书:不一样多,同样多(3)揭示概念
师:只有分得同样多才能让每只熊猫都满意,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叫平均分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4)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说给同桌听一听。再用学具分一分(教师巡视,指导)
3、理解平均分
(1)尝试平均分(平均每只猴子分几个桃子?)①师:刚才同学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帮熊猫分完了竹笋,小猴子也觉得这种分法非常好,它们也要求平均分。12个桃子分给3只小猴子,你能提一个问题吗?(学生提问题)你会这样分吗?
②学生用学具分一分
③汇报分法(课件演示)
④归纳方法。师:尽管刚才我们的分法不太一样,有的是1个1个分的,有的是3个3个分的,还有的是4个4个分的,不管怎样分,每份分得的个数都是一样多的,也就是说这些分法都是平均分。(2)体验平均分
①出示问题:如果每只小兔子分4个萝卜,这些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子呢? ②学生动手分 ③学生交流分法
④动态演示,理解平均分
三、巩固平均分
基本练习:自主练习1.2.3 开放练习:(用学具摆一摆)
小游戏:12人排队,每排6人,可以排几排?
12人排队,排成4排,平均每排几人?
你们还想怎么排?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平均分,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平均分
(5,1)(4,2)不一样多
(3,3)同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教学反思:
第2课时:森林聚会练习课 课型:练习课。
教学内容:理解平均分,课本第50页。教学目标:
1、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基础训练P40 1判断平均分
说明理由
2、先圈一圈,再填空
学生读题,审题;学生做题(先用学具摆一摆,再圈、填)
3、想一想、填一填
(1、2)自主完成(3、4)可用学具分完再填
4、动脑筋,你能行
12个桃子,放到盘子里,使每个盘子里的桃子个数相等,可以怎样放? 小组合作,摆一摆,填一填
5、设计队形
先独立设计,再展示设计方法。
二、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三、布置作业。提前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平均分
第3课时:信息窗2---动物联欢
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动手分实物,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森林里小动物联欢会在热烈的气氛中拉开了序幕。你们想参加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小动物联欢情景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大屏出示:12只小熊分组跳拉手舞,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
16只松鼠分组做游戏,每组只数相等。——每组几只?分成了几组?
师:屏幕上既有信息窗提出的问题,也有同学们自己的疑问,你们有信心找到这些问题的案例吗?
二、探索新知。
(一)按份数平均分 12只小熊怎样分组?
1、师:12只小熊分组跳拉手舞,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你想用什么方法去寻找答案呢?(引导学生自觉地使用学具,发现动手摆一摆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你能用你的巧手摆出答案吗?
2、学生独立动手,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成果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看哪同学说得明白。
3、师:哪个小组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组的?
(学生回答分法及分的过程,教师按一定的顺序板书各种平均分的结果。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完整地表达平均的结果和过程)可能出现:
平均分2组,每组6只;○○○○○○
○○○○○○
平均分3组,每组4只;○○○○
○○○○
○○○○
平均分4组,每组3只;○○○
○○○
○○○
○○○
平均分6组,每组2只;○○
○○
○○
○○
○○
○○
4、师:我们刚才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分法,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些分法用什么相同之处?(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会发现:其相同点都是把12只小熊平均分,每份分的同样多。)
(二)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1、师:刚才我们帮小熊分好了组,16只小松鼠也着急了。那16只松鼠分组做游戏,要求每组只数都相等,你想几只分一组?能分成几组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学生可能找到以下几种方法
16只松鼠,若每组2只,可以分成8组,若每组4只,可以分成4组;若每组8只,则可以分成2组。
2、师:谁愿意把你的分组方法告诉大家?(学生交流,教师可用课件展示学生分法,并训练学生语言的完整性)
三、巩固练习。.第一题:分一分,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1,并说出自己的想法。2.第二题:圈一圈,填一填。(1)与同位说说怎样分(2)说说你的想法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提前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平均分
第4课时:动物联欢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页练习、基础训练相关练习。课型:练习课。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动手分实物,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第3题:摆一摆、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3,并说出自己的想法。2.第4题:分一分,填一填。与同位合作,边分边记录。
3、学生自己完成自主练习5,教师集体订正。
4、摆一摆
每把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捆呢?
动手摆一摆,再汇报,注意语言的完整性。
二、基础训练 P44
1-3
三、布置作业。提前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平均分
第5课时: 信息窗3---水中救援
除法的初步认识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从平均分的角度理解除法的意义,明确除法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建立平均分与除法的联系,初步认识除法。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信息图,学生看图讲故事,了解图中信息
2、将相关的信息进行重整,并提出问题。
有15只小鹿,每只船最多能救3只,救小鹿需要多少只船? 有8只小熊,每只船最多能救2只,救小熊需要多少只船? 有10只救生员,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只救生员?
二、探究新知
(一)救小鹿需要多少只船?
1、先用学具摆一摆,再汇报
2、汇报,引导:要求救小鹿需要多少只船?就是求:把15每3个每一份,可以分成几份?既15里面有几个3?
3、师:前面求几个几是多少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那现在的平均分能不能也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呢?
(学生思考,汇报)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平均分的过程明确除法算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板书:15÷3=5(只)
读作:15除以3等于5
(二)每组几只救生员?
1、学具摆,交流结果。就是:把10平均分成5份,求每份是多少?
2、算式:10÷2=5(组)引导学生说出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3、教学除法各部份名称。(可让知道的学生讲解)学生每个练写一遍
三、巩固练习
1、解决救小熊的问题 就是求什么?列式及各部分的意义及名称
2、自主练习1、2 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再填空。有学生会用口诀做。交流时都让其说明白算式的意义。注意引导学生分清算式里已知信息与所求问题,以防学生列式出现错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自我评价一下。
板书:
除法的认识
有15只小鹿,每只船最多能救3只,救小鹿需要多少只船?
15÷3=5(只)读作:15除以3等于5 有10只救生员,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只救生员? 10÷2= 5(组)
教学反思:
第6课时:除法认识练习课 课型:练习课。教学目标:
1、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会列除法算式,理解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教学难点:会列除法算式,理解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1.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3,并说出自己的想法。2.第4题:
此题渗透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读图把信息补充完整,再列式,交流。交流时,引导学生说出列式的依据,即乘除法所表示的意义。
3、讲故事
二、基础训练相关练习P48 2、3、4
三、你知道吗?
四、小结。
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课后反思:
第7课时 信息窗4---猴子捞月
有关0的除法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有关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会用除法算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接着学习除法。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提出问题: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 3.学生说自己的做法,并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0÷5。4.小组讨论学习: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 讨论后指名回答,老师板书。交流你是怎样想的。教师板书: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
三、自主练习
1.先让学生看图自己列式计算,然后引导学生套用规律进行计算。2.计算练习
3.分橡皮 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4、小组合作,记录所有可能的结果
5、独立完成 交流
6、涂一涂
先思考一下,确定结果,再涂色
四、你学会了吗?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0的除法
0÷5=0
0÷2=0
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
教后反思:
课堂作业:
第8课时:除法初步认识的整理复习
课型:复习课
1、借助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
2、培养学生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熟练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除法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愿望。
3、通过数学游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熟练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谈话法、练习法、交流法
教具:投影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练习
1、有15个小圆片,你能摆几行?每行摆几个?生汇报,师板书算式。利用学生所列算式复习除法各部分名称、读法及意义。
三、我学会了吗?
认真观察图,找出数学信息,再独立提出问题加以解决。
全班交流
四、完成基础训练相关内容
五、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第9课时单元测试
第10课时讲评试卷 除法初步认识试卷讲评
课型:讲评课 讲评目的:
1、通过试卷讲评,让学生查漏补缺,正视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剖析错题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通过讲评加深对除法知识的理解。
3、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输理知识的前后联系。
重难点:能够认真剖析自己错题的原因,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教学方法:谈话法、练习法、讨论交流法。教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查
1、自己检查出错原因,自己改错
2、将不会改的题目做好标记
二、总结检测情况
共35人,优秀32人,优秀率91%,及格率100%。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学的不够牢实,对除法的意义理解还是不透彻,从填空及操作题看出学生学的有扎实,部分学生不理解题意,分析能力不够。
三、小组合作,相互讲解不会的题目。
四、集体讲评
五、巩固练习
六、自我评价
课后反思:
一、自主练习。
1、多媒体出示“自主练习” 第1题:分一分。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收集有用信息,列出乘法算式并做答。学生先用学具分一分,再与同学交流。指名学生说说分的过程,再列出乘法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0÷2=5(个),0÷2=0(个)
2、多媒体展示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做完后举手向教师报告。强调: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计算乘法算式时用口诀计算更简便。指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答案,讲解,并板书: 0÷3=0 0÷5=0 0÷7=0 85-68=17 8×9=72 6×0=0 6×4=24 54+36=90
2、自主练习第3题:分橡皮 学生借助学具分一分,列出除法算式。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义。
3、自主练习第4题。看图审题: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已知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幅图中的已知信息“18个木块”,第二幅图中的已知信息“两个人分”和“8个小方块”,让学生借助学具分一分,集体订正。
4、自主练习第5题。让学生数一数,完成填空和除法算式,集体订正,指名说算式的意义。
5、自主练习第
6题:涂一涂。学生独立涂一涂,集体交流展示,明确:第一幅图每行涂不同的颜色,第二幅图每列涂不同的颜色。
二、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