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2 23:00: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篇:论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赵自军

甘肃临夏县尹集中学 731803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备不足、很多实验都是演示实验或者是实验的安全性、成功率不高的现状,将信息技术用于化学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不断的引入教学领域,它将在各教学领域发挥不同的作用,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我们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同时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将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我校将信息技术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也是近一两年的事,下面结合我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信息技术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体会。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重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学节奏加快,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知识容量增大,知识面的不断拓展,化学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尤其是实验教学方式。为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已有标准化实验基础上,我校通过“农远工程”建起了卫星接收站,筹建了多媒体室、网络室各一个,开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这既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解决了我校在农村初中实验教学中化学实验仪器不配套和不足的困难,同时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化学实验教学上的弊端,使化学实验教学得到优化。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不仅极大的提高了实验教学课堂效率,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的能力,而且在学习过程中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好地提高了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和探索问题的能力,这是化学教学中用任何手段所不能代替的。但是,从传统的化学分组实验课堂教学现状分析,还普遍存在着实验目标不明确、方法简单呆板、学生操作不甚规范等问题,影响了化学教学质量。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可弥补这些不足。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明确实验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同时也是学习评价的依据。让学生在实验前明确该实验的理论知识部分、观察部分及操作部分所达到的具体要求,这对于减少学生实验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及其重要的。因此,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实验前将教学目标等制成课件,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过程,了解所用器材的构造、性能和注意事项。这样不仅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率,而且也为实现实验课的教学优化提供了目标和依据。

2.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Flash动画,使学生实验操作准确、规范,增强实验的安全性。如某些气体易燃、易爆,有关强酸、强碱的实验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对实验的操作步骤、操作规程要求较高。一旦有误,不仅不能正常进行实验,严重的还会出现意外事故。虽然老师在演示时一再强调,但还是不能保证学生就一定能做好。因此,实验操作前播放Flash动画模拟演示操作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做到准确规范,这样既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又对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有很大的帮助。如初中化学实验中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在点燃氢气气体前一定要验纯,否则可能引起爆炸。在实验前播放动画显示点燃不纯的混合气体而使启普发生器爆炸的情景,真实而形象的说出违反操作规程的严重后果,这比老师“纸上谈兵”反复强调要深刻的多,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这一原理的直观理解,又使学生在以后做相关实验时得到启迪,使实验操作更具规范性、科学性和安全性。

3.运用多媒体辅助探究性实验教学可提高实验的对比性,有些实验需要对现象对比才能得出结论,由于现象的差别不大,对比起来比较困难。如利用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研究镁、铝、锌、铁、铜的活动性实验,经过实物投影的对比,引导观察,可清楚地比较出金属活动性顺序,既简单明了,又印象深刻。又如,化学实验中有关气泡形成、颜色变化、沉淀产生的对比实验,借助实物投影来完成就会更加清晰明了。

4.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构建综合辅助课件,强化记忆,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在某个实验完成之后,将各个零散的实验部分的各种现象发生的条件和过程等制成投影,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从而形成正确地总体认识。学生做完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实验后,就可播放Flash动画视频展示安装仪器的先后顺序、氧气的收集方法、拆卸仪器的先后顺序等,这样就在学生做实验的基础上起到了小结的作用,不仅使实验现象连贯地再现,而且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记忆,理解的加深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中的微观模拟作用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展示、模拟微观粒子的运动,可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视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概念和原理大多较为抽象。例如,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只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通过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进行动画模拟,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离子的微观运动特征,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直接认识微观世界,这样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另外,化学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演示的现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但是像固体的溶解、分子的扩散以及气体的溢出等现象,可见度较小。如果将这些演示实验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采用放大、慢放、定格、重播等方法帮助学生观察,既增强了可见度和动态感,变抽象的内容为直观现象,增强了演示效果,又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种新颖的方法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展示演示过程,优化实验教学过程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课件演示动态模拟,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集于一身,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优化实验教学过程,达到了教学目的。动态模拟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一大优点,它能使学生获得在课堂上难以见到的、接近真实直观的实验和体会,对掌握所学知识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间有长有短,长的象石油和煤的形成,大气污染、钢铁生锈等,短的如氢气的爆鸣等,运用现代信息技视频展示,可以跨越时空,即可直接将实验过程用图像显示出来。这样就可使较难想象又不好理解的知识,在自然、充满趣味的环境中得以掌握。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复习中的应用

由于受实验设备、试剂等的限制,农村初中化学实验以教师的演示实验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实验操作,这种现实给实验复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由于演示实验多是对学生视觉感官的刺激,缺乏多种感官的刺激,导致留在学生大脑中的痕迹淡,说明了复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信息技术在复习这一环节能起什么样的作用,化学实验复习有什么特点)

三、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的困惑和反思

由于所演示的课件是一段编好的程序,它的灵活性和交互性都比较差,它也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如有的教师完全抛弃了黑板和粉笔,实物演示叙述也被大段的文字课件代替,整屏整屏地展示课堂内容,让学生目不暇接,无法及时消化吸收,更谈不上思考或能力的转化。课堂基本上变成了操作计算机的过程,教师只是操作事先设置好的计算机程序,课堂上全然没有活泼生动的气氛,更没有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因此,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全取代传统教育手段不是可取的好方法,应当根据教育内容的实际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若是把教师生动的课堂活动(语言、动作、演示等)都变成课件上冷冰冰的文字,就显得苍白无力,起不到现代教育技术应有的作用,甚至适得其反。还有的教师把一些不需要用多媒体CAI演示的内容也搬上了电子屏幕,把一些像硫酸根。离子。氯离子。铁离子的检验这样简单易做。现象明显的实验也做成课件来代替课堂演示,这将妨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反而起了相反的作用。故应注意以下两点:

1、信息技术的作用是辅教、辅学

在课堂上,教师是组织教学的中心,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而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和学的一种工具,它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帮助教师的教学,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行高效率的训练。但它却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因为我们所强调的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如果没有教师的辅导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师更不能成为一个计算机的操作者,因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任何一台机器不能够代替的。

2、信息技术的运用要适用、适时、适度

信息技术要有适用性,应当是现代媒体内容和教材内容的有机融合,而不是生硬地掺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不能为了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盲目地随大流。在使用方法和技巧上,适时和适度地穿插课件于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定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课件不在多,更不能滥,不必节节用信息技术,而是要精、要巧、要美、要恰到好处,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与传统媒体相结合,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恰好能弥补传统实验仪器的缺陷,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提高实验效果,优化实验过程为目标。

3、信息技术的使用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注重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生活环境存在差异,其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有着不同,同时,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的课件不能拿来就用,而是要切合实际有所变通或创新,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该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庄晓云.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版),2009(1)

【2】张红霞.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版),2009(1)

第二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也不断的发展与深入,教育教学领域也不例外。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深深体会到这一点。

一、现代教育需要信息技术。

众所周知,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信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对社会各个部门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到生存与发展。例如,一个企业没有信息,就如同一个瞎子、聋子,不能对市场需求等信息作出反映,导致竞争失败,甚至被淘汰。另外,最重要的是有了大量的信息我们该如何去处理,如处理不当也会造成决策失误。

什么是“信息处理”?它对教育教学有什么影响呢?信息处理就是指为了准确、高效的完成某项任务,对各类相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主要包括明确任务目标,分析问题与需求,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制订方案,优化等环节。这是一种科学的系统化、工程化的思想方法,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符合一般事物发展规律的。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或教学部门首先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分析学生个人或社会环境等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并制订出教师个人的教学方案或教学部门的总体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问题是我们所身处的这个现代社会越来越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我们面临的学生个性更加突出,并趋于多元化,以前或许开个会,领导传达一下,大家讨论一下就可以解决。

“信息处理”的问题,现在明显落伍了,无法完全处理更加复杂的各类信息。因此尤显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信息技术就是利用各种先进的方法、设备、制度、人员等参与信息处理全过程的一门技术——即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它使得信息处理更加合理和高效,因此现代教育离不开信息技术。

二、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使其在现代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现在有种观念认为计算机技术就是信息技术,把两者等同起来,我觉得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后者是前者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从前者中分离出来的,专门研究利用计算机等先进设备进行信息的处理和利用。纯粹的计算机在不确定因素较少,环境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对大规模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并制订方案的效率较高,也就是说在条件较稳定的情况下,它对信息处理中的实施阶段参与度较高,有较大的帮助。

换句话说,它的优势是“计算、操作”,而非“分析、思考”。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科学,它不仅是一门可操作的技术,正如前面讲到的,它更是一种在逻辑上科学的、严密的思想方法,是符合社会实践活动一般规律的,不是只研究某环节或阶段的技术,是一门完整的过程技术。它除了要有先进的设备,更要有合理的方法、正确的制度、优秀的人员协调发展。这种范例在我们教育部门还是很多的,现在绝大多数的学校配备了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等先进设备,可由于管理制度的欠缺,使用的紊乱,以及没有合适的人员操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充其量作为“打字机”和收发通知的工具。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内在规律,扬长避短,使其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信息技术与劳技课程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的思想方法在根本上与劳技教学规律与劳技课程新标准中的功能、内涵是一致的。二期课改中劳技学科的功能定位从原来的劳动教育逐渐向技术教育转变,重制作,强调设计和手脑互动,强调参与技术全过程的实践,能根据问题需求,去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形成方案,并在制作过程中加以改进。这一点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我们应摆脱原先“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摆脱那种老师怎么做,学生跟着怎么做,依瓢画葫芦的教学方式。“参与技术全过程的实践”详细的说就是,让学生参与从接受特定的任务和目标开始,经过明确需求,信息收集处理,直至方案形成并优化的整个技术过程,而不是单纯的某个环节,例如只参与产品制造等。

由此可见,技术过程就是从实际应用出发,对各类情况和信息进行处理后,得到较佳方案的过程。与我先前讲到信息处理过程是一致的,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建立质量、效益等意识正是信息技术所追求的,是符合信息技术科学规律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无论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还是教学目标都不能把它割裂开来,不应该重应用,轻过程,而应利用其优势,合理的与教学结合起来,是我们真正“素质教育”的方向迈进。

四、正确处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关系。

二期课改中提出了将信息教学与劳技教育整合起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劳技教学之间的关系。下面就上教版的高一(上)《劳动技术》试验本的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据我所知,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做出美观的图样和方案结果,过分重视计算机具体软件的操作技能的教学,忽视其它环节的教学。这样做的缺陷就是使学生误认为设计就是用计算机应用软件制作一个方案和图样就可以了,这明显是违背设计的科学规律和生产实践的规律的。事实上设计过程中最具普遍性的是明确任务、目标以及分析问题、需求,这是整个设计过程的方向和目标,设计工作必须围绕这个来进行。从专业角度来看,这是任务最为繁复和重要的阶段,如这个阶段出现了偏差,或问题没有明确解决的话,会造成后期的信息处理,方案设计等环节出现偏差,从而造成各种资源的巨大浪费,我们应充分的加以重视。

例如:教学中,我们可在课堂上提出任务与目标,比如让学生设计一个能体现当代中学生精神面貌的招贴广告等,接下来不要急于用计算机去制作方案,而应让学生自主去发现隐藏在这个目标背后的问题,以及解决此问题所要的机会与需求,因为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因而更能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个性,调动其积极性。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当代中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与前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而有的认为:当代中学生期望能更多的参与社会活动等等。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过多的约束学生的思维,不要把条条框框定死,而应充分的理解他们的想法,而且尽力使他们可能有些朦胧的、并不完全清晰的思路更加完整和明确,加以引导和鼓励,使其更有兴趣和信心,在这个目标和需求的基础上,开展下一阶段的设计工作。

在信息处理(搜集、分析、加工)阶段,有条件的话,应提供多种途径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目标需求去搜集信息,例如市场调查,网络查询,查阅图文资料等等,然后对所得信息要“去伪存真”,即要分析整理,因为有些信息对实现目标是有用的,而有些则是看似有用,实则分散目标与注意力的,这些都是应该在教学中对学生指明的。

下面就是方案的制订和实施,也就是运用各种工具把各类信息、材料根据自己的设计意图进一步加工,得出较优方案。这时,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就可以大显其能了,把自己的意图明确、高效的表达出来,因而,在此时我们应充分重视对计算机的教学,并有所侧重,如学生的目标是广告设计,我们可着重“Photoshop”等平面设计软件的教学。

最后,强调一点,设计图样出来了,并不意味着设计工作完成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优化”,这也是教学中比较容易疏忽的。每个人最难看清楚的就是自己,因而一下子要挑出自己成果的毛病也不太容易,我觉得教师讲评是一个方法,但有时教师很难完全用学生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造成学生较难接受或相互沟通困难。学生小组讨论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较接近,很容易沟通,而且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总而言之,我们的教学应从生产、生活的实际出发,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在教授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过程中,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真正了解到技术的全过程,并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充分展示、发展其个性,而且培养安全、效益、合作等意识。

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现在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许多教师局限于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写写漂亮的教案,或是上课时“多媒体”教案的演示。对于这个问题,我曾听一位学校领导这样说道:在教学中,不能纯粹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多媒体”的应用应着眼于解决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和不能达到的领域……真是一语中的。一枝笔,一张纸同样也可以写出精彩的教案;没有“多媒体”,许多老师不是照样上出有内容、有深度的课,不要把“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停留在那些表面上“花哨”的事情上,要用其长,而非取其短。前面提到,计算机等“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在于——处理大规模规范的信息的效率较高,还有在Internet高度发达的今天,获取信息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它的缺点同样明显——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较慢。而在课堂上我们面临的是许多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和需求可能每时每刻都是不同的,计算机无法象人脑那样及时做出回应,尺也有所短,计算机不是万能的,要不然还要老师干吗?

那么我们应怎样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处理设备为教学服务呢?前些日子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是上海市郊有一位教师一次无意的将自己的e—mail地址告诉学生,刚开始时该学生将一篇未及时完成的作文通过e—mail交给老师,这位老师认真的批改并在网络上与该生交流,逐渐这件事在学生们中间流传开来,更多的学生与这位老师在网络上交流,将自己的作文,将其它作业和其它不是作业的文章,甚至于思想情况在网上与其交流,这位老师都仔细认真做出回答,并且了解了许多在课堂上、学校中不一定掌握的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情况……。这件事给我的启发很大,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涉及的面很广,对它的使用不要拘泥于课堂上,况且这也非它的所长,比如说,我们可利用高度发达的Internet能更及时的获取教学信息,参与更广泛的教学交流,使自身学识的发展紧紧跟随时代的发展。还可在教学管理上发挥其优势,例如利用数据库建立学生档案等,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信息迅速高效的特点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测算、分析,得到一些理性的数据,作为教学实施的参考之一。还可以利用网络加强于学生的、家长的联系,解决一些可能面对面难以了解的问题,等等。

或许以上想法还不太成熟,总之,信息技术涉及的、可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因此它也作为教学的现代化技术手段,我们不要局限在某一方面使用,要在多环节利用,使它真正的发挥优势,提高教学效率,为教学服务。

最后,我想无论是学生学习、使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还是老师学习、使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目的只有一个:使自身的发展能跟上和融入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为了这个目标,让我们努力去研究这门技术真正的用途、内涵,用好它,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为社会的发展服务。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信息技术已经融入教学领域, 它的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通过氛围营造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渗透德育教育。化学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在发挥其辅助作用的同时,教师要避免走极端,做到不忽视传统教学方式的作用,不喧宾夺主,注重将生活中的化学引入课堂,把思维空间还给学生,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信息 技术 教学 应用

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了教学领域,初中化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不易实现的实验等,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化学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信息技术的应用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在教学实践中永远流行。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兴趣的培养。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直观、有启迪性的演示,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感悟,体验,内化为内心深处的需要倾向,这样会逐渐激发出学习兴趣,从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经过这样良性循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会大大加强。初中化学教学中,主要从科学史实、化学家的贡献、小故事、图片以及剪辑影片、动画等方面出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适时播放,丰富了表达方式,同时让教师从大量的重复劳动或危险操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学生的心理,真正做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避免了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倾向。例如,在第一节化学课上,通过播放四大发明图片及其解说、工业炼铁的影片片段、各种性能优异的建筑材料并配以简单说明、五彩缤纷的焰火,这样大容量的信息传递,使化学知识对学生已经具有潜在的吸引力。再如《质量守恒定律》一节的教学,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科学家对于此问题的发现与猜测,既巧妙的提出问题,引入了课题,又能让学生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变得跃跃欲试,想通过实验进行探究,这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2、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

在化学教学中,由于微观粒子变化及其结合、运动和排列的不可感知性,多数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相关知识都感到比较抽象、难于理解。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模拟和放大一些化学现象和过程,实现这些内容的直观化与形象化,使物质间微观变化成为生动形象的直观表现。比如在《原子结构》、《分子运动》的教学中出示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分子扩散的动画,使学生可直观感受到微粒的运动。这样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易于掌握。再如电解水的实验宏观上观察到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淡蓝色火焰)是氢气,那么微观上是如何实现了这种转变?通过模拟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又各自相互结合的过程的动画,使抽象变得直观。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丰富了学生的观察记忆,培养了学生不局限于事物的表面现象,敢于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的意识。

3、信息技术能够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1)一节课的开头,怎样使学生尽快产生学习的欲望,尽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就得看教师在导入这一环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讲授《水资源的保护》时,播放一些缺水地区的人们的生活录像,出示因干旱出现的植物干枯等图片的方式导入新课。学生看后心潮起伏,顿生学习的激情。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多媒体素材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将化学知识通过生活体验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使之服务于课堂教学,达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和完善学生人格的目标。

(2)利用化学反应能够获得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学习化学,就是为了使化学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但在以往的教材中,物质的用途--物质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属于常识性介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教师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只是稍微详细的加以介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教学软件可提供大量有关环保、国情、安全等方面的生动素材,如“空气质量日报”、“ 氧气的用途”“空气污染及其危害”、“水的污染及其危害” “赤潮” “污水的处理”“煤气中毒” 等,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化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信息技术对化学课程教学的意义是不可忽视的,但如果信息技术使用不恰当、不合理,甚至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信息技术应合理利用,做到不能喧宾夺主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实质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主体,主体是课程,信息技术只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的手段。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应避免片面追求手段和信息技术而忽视师生互动作用的倾向,做到不喧宾夺主。

多媒体化学课件的画面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声音悦耳动听,对学生的感官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重视使用多媒体,而忽视了自己还有粉笔和一张嘴,也就是说忽视教师自身拥有的资源。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变得少了,直观的刺激变多了,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来讲是大量的重复感受,原本教学过程中的优势随着多媒体过多使用而逐渐丧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仍是不可缺少的主体,多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能起一种辅助作用,它的存在是为了增强老师的作用,加强师生互动,而不是要削弱或代替教师的作用,让学生一味地接受。更不能为了信息技术而应用信息技术。比如为了课件美观,使用大量艺术字和丰富的色彩,为了媒体运用的完整性,不考虑学科特点和规律,大量使用图片素材、动画等。这实质上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弱化了学生的思考过程,使教学模式机械化,最终导致方向性错误。相反,如果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置问题情景调动学生思维,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应用信息技术时,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来获取知识,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精心设置问题情景,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来达到教与学的统一。但往往在使用现代教育手段的同时容易忽视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积极意义。因此,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要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

(1)信息技术不能代替化学实验

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化学实验,对于化学教学确实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比如一些危险的、有毒的实验、难度较大的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甚至是难讲、难理解的微观过程等,如果用信息技术模拟出来,确实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如果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就代替了实验教学的作用,就不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对于一些现象本来就很明显的实验,如镁带燃烧、白磷自燃等就应该用实验事实来让学生获取知识,而不能硬要用多媒体技术来代替。

(2)信息技术不能代替板书

现在许多教师喜欢用课件的版面来代替黑板,对于化学的教与学来说,在很多教学环节中都离不开黑板,特别是方程式的书写、计算过程的正确演示、解题过程的逻辑推理等,板书的作用都强于简单的投影,因为这些知识的掌握注重的是过程的掌握,而不是结论的掌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能代替板书。

3.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注重将生活中的化学引入课堂

《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将生活中的化学引入课堂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比如拍摄一些化工车间的图片和生活当中的现象引入课堂,或通过网络搜集一些生产中的素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把信息资源引入化学教学活动中。化学教师必须努力更新教育观念,在不断提高本学科专业水平的同时,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卓有成效地开展现代化的化学教学。在日常教学中要合理、机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视觉和听觉感受,丰富学生的想象,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为让学生成为具有较强信息获取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古城初级中学

张瑞清 杨登宝

第四篇: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心得

经过几个月的国培学习,深刻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信息技术能使信息和知识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所以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接下来我浅谈一下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1、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能够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信息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利用它可以创设接近学生实际的、适合学生兴趣的教学素材,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往往是学生最不易弄明白的地方,由于化学学科所反映的多是客观事物的微观世界,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解决,也很难见到成效的。而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图形处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就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顺利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比如在《原子的构成》中“核外电子排布”,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课本上的照片来解释,也可以用相关模型进行直观教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前者由于缺乏动感而使学生误以为电子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后者则会让学生认为原子是一些实心的几何体。而信息技术则可以很直观的展示出原子的构成和核外电子的运动。

2、信息技术能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功能,把图像的、声音的、文字的教学材料融合在一起,向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化学知识信息,也可以提供一些有关化学教学方面的文化背景认识材料,增强化学教学的人文性、趣味性,使学生从多方面获得化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引发对化学学科的知识的关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如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等内容的教学,采用形声兼备的录像片辅助教学就比教师的单纯语言描述效果要好得多,水的净化过程也可以通过视频完整的展示。

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但课堂教学中有些实验内容无论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①危险性较大;②耗时较长;③反应装置规模大小不适合。当有些实验在实践中存在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采用信息技术,将其通过屏幕展示给学生。化学实验中的有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老师讲解错误原因,以及错误原因可能造成危害,而不能直接进行错误的操作进行演示,而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这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如在讲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制好氧气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呢还是先熄灭酒精灯,顺序不能颠倒,用视频展示先熄灭酒精灯的错误操作,由于热胀冷缩水被倒吸入试管中,然后试管“嘭”的一声破裂了,学生印象深刻,也加深了对错误原因的理解。

总之,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并不是说信息技术代替实验教学。我们要认清的是信息技术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式, 在化学新教材教学中仍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部分实验的演示,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有利于新教材的教学。只有将实验和信息技术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而这一发展,就要求我们作为老师,一定要多专研,多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完善教学。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日趋广泛。现在许多学校都建成了校园网,构成了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体系。多媒体教学能使信息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所以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多媒体化抽象为具体,有效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 多媒体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利用它可以创设接近学生实际的、适合学生兴趣的教学素材,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教学任务优质、高效地完成。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往往是学生最不易弄明白的地方,由于化学学科所反映的多是客观事物的微观世界,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解决,也很难见到成效的。而多媒体具有很强的图形处理能力,如果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就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缩微处理,对瞬间变化进行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顺利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比如在我的化学教学中,由于实验条件有限,往往会出现“有实验室找不到的物质”、“有物质而课堂上无法演示”等许多化学教学的具体问题。加之,中学化学教学中有一部分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陌生的化工生产知识,这是我们日常化学教学中无法解决的,如果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利用现代化的远程教育,那问题就得到了基本的解决,而且效果非常显著。如运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看到液态的氮、氧,光彩夺目的金刚石;可以看到固态二氧化碳创造的烟雾缭绕效果;可以亲眼看到合成氨,生铁冶炼的设备;可以参观污水处理厂等等,这种现代教育技术模拟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事物的化学变化过程,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更

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我曾有这样的教学感受,有时化学课上会碰到这样的问题,课堂上的演示实验,现象往往稍纵即逝,学生经常为没有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而遗憾。如果重复进行实验,必然会造成时间和物料上的浪费。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教师可以重复播放实验过程,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调节图像的大小,远近,快慢,有的放矢地指导学

生观察,效果非常好。

2、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集成功能,把图像的、声音的、文字的教学材料融合在一起,向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化学知识信息,也可以提供一些有关化学教学方面的文化背景认识材料,增强化学教学的人文性、趣味性,使学生从多方面获得化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引发对化学学科的知识的关注,提高学子的注意力。如象有机化合物绪言、煤和石油、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等内容的教学,采用形声兼备的录像片辅助教学就比教师的单纯语言描述效果要好得多

2、运用信息技术,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的形成过程、复杂的化学反应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图片、动画等清楚地展示出来。在化学教学中,由于微观粒子及其结合、运动和排列的不可感知性,多数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相关知识都感到比较抽象、难于理解。比如在《原子的构成》中“核外电子排布”,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课本上的照片来解释,也可以用相关模型进行直观教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前者由于缺乏动感而使学生误以为电子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后者则会让学生认为原子是一些实心的几何体。而多媒体课件则可以很直观的展示出原子的构成和核外电子的运动。

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

调查表明,课堂教学中教师四十五分钟理论说教的效率远不及一个五分钟实验展示。但是,无论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①危险性较大;②耗时较长;③反应装置规模大小不适合;④反应现象不易控制及渐近过程。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实验课件,将其通过屏幕展示给学生。实验课件的广泛应用则可以有 效地帮助教师克服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提高实验的效率。化学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老师讲解错误原因,以及错误原因可能造成危害,而不能直接进行错误的操作进行演示,而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这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在讲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制好氧气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呢还是先熄灭酒精灯,顺序不能颠倒,用FLASH演示先熄灭酒精灯的错误操作,由于热胀冷缩水被倒吸入试管中,然后试管“嘭”的一声破裂了,学生印象深刻,也加深了对错误原因的理解。

4、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人文教育

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课堂不仅要有物质因素,即要有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媒体,更要有技术的灵魂,即是理性因素,它包括知识、理论、思想观念、方法和策略等因素。在应用多媒体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有灵活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的知识,更要结合本门学科的特点备课程、备教材、备学生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备得一堂完整的、精彩的、凸现本节内容知识重点的好课。例如:初中化学石灰石这课教学中,上课刚开始就用flash播放明代爱国将领于谦的一首《石灰吟》,让学生看得精彩,听得聚精会神,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全吸引过来了,同时让学生接受了一回爱国主义教育。这时老师再开始石灰石用途的图片展示,紧接着提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引出石灰石的主成分是碳酸钙,然后让学生做实验,归纳得出碳酸根的检验所需的试剂,写出实验的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探讨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吗?这样步步深入,环环紧 扣,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再由ppt展示圆明园遗址,提出汗白玉经过大火焚烧就酥裂开来,这是为什么?接着由实验探究来做出解答。并搜索由贝壳烧制生石灰的影片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联系出石灰石、生石灰及熟石灰三者之间的联系。教学课堂结束,回到《石灰吟》,请学生来回答这首诗中“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所包含的化学原理。整节课的设计前后呼应,紧紧相扣,凸现出了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三、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媒体素材

多媒体课件的来源无非两个方面:一是自己制作,二是网上下载。通过自己的构思和创意,制作出的课件是智慧的结晶,是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应为能够制作出好的多媒体课件而自豪。但是,毕竟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完全由自己制作的课件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大量的课件还需要到网上去下载,并且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二次开发。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是个巨大的信息宝库,互联网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同一所学校的化学教师相对教少,相互之间交流就更少了,我们化学教师应该能够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解决同一个教学难点甚至可以找到多个课件,我们可以有比较地吸收、利用、改进和开发。当然,也别忘记将自己的得意之作挂在网上供同仁参考和下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我们所共同遵循的准则。化学教学类专业网站出现的历史还不长,其内容尚在不断丰富之中,经常光顾这些网站,会发现许多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而且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自己进行组合运用,应用在我们的教学中来。

3、扩大教学容量,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传统教学模式用老师口述,黑板书写,教学速度慢,信息量小,效率低。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动画又比图形更高级地输出信息,利用文字闪动,图像缩放与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比如复习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复习课就是对所学多个章节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内容较多,知识点间的联系较大,逻辑性较强。如果运用传统教学手段不仅单调,老师板书也非常困难,而且学生会不感兴趣。如果把多媒体用于这种课上,完全可以克服这种缺点,体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卓越功能。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明显突出了教师是课程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设计者和评价者的这种地位,这是利用信息技术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关键,只有教师的角色变了,才可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起点找对了,才能更好的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的

下载论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一是要搜集信息技术方面的资料信息,充分利用因特网和多媒体教学课件;二是教师要转变角色,更新教育观念。 关......

    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

    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模版)

    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 内容摘要 课堂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媒介,是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重要载体。传统演示实验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实验的......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用(4篇)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用(4篇) 第一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装备应用 实验研究表明,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会因添加顺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基于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在英语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英语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吉林省吉林市蛟河市朝鲜族中学 宋桂芬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一是要搜集信息技术方面的资料信息,充分利用因特网和多媒体教学课......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与教师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可以说,它已经成为我们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手段。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合理运用现代......

    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唐本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将越来越普遍,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新主流。当代教师......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在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推动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的新时代。然而各个领域,各个部门都利用信息技术为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