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两关系的点滴心得
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两关系的点滴心得
学校:作者:日期:
汕头市澄海凤翔中学 余瑞娥 2013-7-01
0
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两关系的点滴心得
【内容提要】实践《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笔者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两个关系: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即坚持学生的主体观,发挥学生的个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自强的心理,而教师则应为学生创建民主、协调、富有探索性的课堂学习环境,因势利导,释疑解惑。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应正确处理好过程与结果关系。即认识评价不等于考试,考试仅是评价手段之一;评价的目的不是简单看重结果,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要多元化;宜采用“期待”相关语言。
【关键词】主导,主体,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多元化,多样化,期待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经过近年的学习和实践,笔者体会到,《英语课程标准》的实质精神,是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全新教育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两个关系: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应正确处理好过程与结果关系。
一、处理好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关系。
《英语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第一条,要求我们要“注重素质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要落实这个理念,我们教师必须坚持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自始至终把学生摆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上。既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也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主动营造师生平等和谐的情感氛围,构筑师生民主融洽的关系,排除
学生学习英语碰到的种种困难及随之而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和主动意识。英国语言学家David 认为:“要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就必须培养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要强化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使他们从“厌学”转变为“乐学”。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学习潜能,提高学习质量,获得学习成功的巨大动力。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往往因急于完成教学任务,或抱着恨铁不成钢的迫切心情,淡化了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观念,一上课就狂轰滥炸,或一言堂,导致课堂教学欲速则不达,事与愿违,效果不理想。
为更好地摆正以教师为“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关系,教师必须认真处理好下面两方面问题:
1、坚持正确的学生主体观。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师道尊严”“注入式”“一言堂”显得那样的不合时宜。实施新课标教材的教学,必须改变“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并把这种关系建立在对学生认知能力的信任,对学生学习的个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尊重和爱护的基础上,彻底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被动局面,从而达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大胆探索、敢于创新的目的。要实现这个目的,教师应在课前做好更充分的准备,设计更完整的、适合多层次学生学习的教案,及时调整教学知识层面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自强的心理,使学生增强克服学习中碰到的困难的信心,增加参与语言实践的兴趣及动力,从而获得能力的发展。同时,应完成自身的角色转换,教师应在其中扮演参加学习活动的积极分子的角色,即诚恳地加盟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从中推波助澜或提出有益于展开学习的建议;应扮演运用语言启发者及释疑解难,操控学习导向的角色;既担当对话的引领者,又充当情景对话的编导者;还应扮演语言的功能弱者或运用语言知识的差者的得力帮手和指导员;克隆语言的催生员。尤其在学习新词汇、新句型时,学生在交际语言过程中出现困难或语言运用失当时,教师应及时予以解决或修正。在实践中,教师有时集中几个角色为一体,只不过氛围不同,环节不同,侧重于不同角色而已。
2、课堂教学必须在课前及其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更完整的学习条件。
在课前备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及内容为载体,以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为宗旨,努力创设更完善的学习条件。课前设计的教案,不仅要考虑总体目标,而且要考虑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需求,应自始至终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积极状态,产生并提高内在的学习动力。课前设计当然也包括备好能满足学生运用所学阶段的单词、短语及句型进行交际的相关内容的需求,因为这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主题任务和主要目的所在。所设定的内容还应尽量接近真实情景,紧靠所学内容的基本语言要点,尽可能满足学生智力因素发展的需求。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让学生多开口讲英语,增加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形成民主气氛,促进互动、关爱和合作的融洽人际关系,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个人的思想情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潜能,提高教学效果。如在复习比较“want to do sth.”与“want to be sb.”结构时,本人针对“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这句话,让学生提问他们各自想问的同学,形成互问互答。他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一边努力表达自己的理想,一边认真地倾听别人的表白:有的要成为一名经理,有的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或工程师等等。课堂的学习气氛热烈又活跃,充当导演角色的我,稍把学生在表达过程中点滴失误加以纠正,充分肯定了学生听、说、讲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实践所学语言,学以致用,而且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潜能得到开发。
只要我们课前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准备,通过课堂教学的精心组织,因势利导,就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扬长避短,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运用外语的技能技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教师应处理好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关系。《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正确使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个性特点,灵活多样、具体恰切以及带激励性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 的持续性发展。英语教学评价相对地说可分为非测试性评价和测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而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评价理念从几个方面对传统测试与评价的模式提出挑战:
1、在指导思想上提出符合素质教育的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发展为目标的评价理念;确定了学生在各类活动中的参与者、合作者的主体地位,否定单纯了以学科知识体系为目标的评价思路。
2、理顺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即两者应建立在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下协调统一、互为促进教学发展的行为。
3、评价的内涵得到扩充,评价不等于考试,考试只是评价手段之一。
4、评价的重点不再简单地重笔头考试,重结果,而是着眼并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恰如其分地使用形成性评价,设法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反思,更好自我调控,更快形成他们自己良好的自我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重在谋求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因此,在评价方式设计上,正确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至关重要,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善于因材施教、分层施教,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也应因人而异。层次不同的学生,形成性评价不宜千篇一律。对优生的评价,宜采用反思性评价,要求可放高点儿,鼓励多角度多个切入口展开思维,多加总结比较,开拓利于发展条件,促使他们保持领先优势,同时也能在同学中间起领头羊作用,形成学风及学习的良性循环;对中层生,宜采用激励性评价,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挑明不足之处,指出发展方向,帮助他们获得更优的学习策略;对于“学困生”,宜采用表扬性评价,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增加自信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使他们增强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和毅力。无论如何,评价的方式应是积极的,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既要中肯,也要简明而易行。注意避免使用繁琐而干扰学生日常学习的方法或流于形式、马虎应付的方式。因为不恰当的评价会使学生形成心理压力,甚至产生不利于学习的情绪;评价不能装腔作势、生枝造节、盲目武断。譬如“你笨得连这样简单的问题还不懂”、“你笨得无药可治了”、“你太粗心了”
等评价,都会使学生出现反感的极端情绪,产生对教学的不利因素。
在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一些有关学生学习的因素,如情感、兴趣、态度、习惯、语言交际的表达力、记忆力、反应能力等,都只能通过他们长期的学习和积累,在不断磨练中得到发展提高,并在其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内化为能力的。因此,教师应善于采用重参与、重过程、重培养、着眼发展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评价方式。只有过程优化,才有可能获得更有效的结果。
下面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的对形成性评价的几点看法:
1、评价标准多元化。
教师要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知识素质层次不同,态度、情感、实践能力不同,教师提出的知识要求不同,因而评价标准也就不一样。评价应着眼于对每位学生学习英语情况作出较客观、具体、全面、带激励性质的评价,能恰如其分反映其进步与不足,并提出符合发展要求的建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2、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是一个不断从多方面收集评价对象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并对这些相关的信息和资料进行解释和价值的判断的过程。《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业、兴趣、情感和人格等方面的成长过程,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树立新的评价理念,还要探究将这些理念付诸实践的评价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主要方法。
1课堂学习评价。○这是教学评价常用的、直接的、最基本的评价方式之一。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及对他们学习实践活动各种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并可为教学提供即时反馈,真正使评价成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目的。
2课间互问或课外面谈、访谈。○并非所有的学习和交流都可以在课堂上完成,在课外,教师可以就学习过程中的具体
困难,具体使用的学习策略,对教学活动的理解,参与及反应,甚至对某个知识点如何学习,学得怎样等与学生展开面谈。这样做,有助于师生建立互信互尊的人际关系,强化课堂评价的情感作用;有助于监控学习过程进展,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提高课堂评价的反馈功能;也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反思,提高他们的学习责任感。
3阶段性书面测试。○这是普遍的传统的评价方式,也是一种相对结构化和正式的评价方式,它可根据教学进程、内容、对象情况、教学时间而定;其中可渗透多种方式的评价手段,这里不加多述。
4分层测试。○分层测试是教师根据学习个体差异,设计层次不同的专题试卷或课间练习,让相应层次的学生参与活动,然后进行评价的一种方式。它有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使学生树立自信,积极上进,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发展进步的有效方式。
5自我命题。○它是一种由学生自我命题,同学相互答题,互相评价试题的民主评价方式;它体现学生的主体观和主动性。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学习收获的感受,促进教与学的相互理解。
6自我评价法。○它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直接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去,对他们自己的学习进行回顾、反思和评价,让学生当评价的主人。一方面让学生熟悉评价的方法、要求,反过来促使学生设法提高自身学习水平和优化学习方法方式,达到实现评价的目标。
除此之外,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种表现情况都应做评价记录。特别要重视与发现学生进步的现象,在同学中“广而告之”,有时可附加鼓励性评价,为今后教师做好更切合实际的评价提供准确数据,为评价多样化提供参数;也为避免经常地使用同一呆板的评价方式评价同一位学生,引发学生对教师的形成性评价反感而失去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削弱评价活动的效果。
3、评价宜采用与“期待”相关的语言。
一般作出肯定的评价之后,宜附上“希望你„„”、“相信你„„”譬如,一位同学在课堂中关于定语从句引导词的练习做得很好,除了对他加以肯定的评价外,教师可加上“希望你能将你所掌握的经验传授给其他的同学”等等。对于学困生,除了及时发现其“闪光点”进行鼓励外,可用“希望你加倍努力,相信你能学得更好的”等。有时还可约定时间,单独检查较简单的练习或特别作业,相信他们会做得比平时好些。
总而言之,《英语课程标准》以新的理念为我们指明了英语教育教学的新路子,我们应该继续加以深刻的领会,并在实践中认真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小英语教学与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
第二篇:如何正确处理村“两委会”关系
文章来
源课件 w ww.5 Y
K J.cOm 3
一、正确处理两委会关系,必须选好人、打牢基础。正确处理好村“两委会”的关系,选好人和不断提高干部自身的综合素质,既是基础也是关键,这在阎良区上上下下已经形成了共识。在选人标准上,无论是支部书记还是村委会主任,都坚持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根本、人格是保证的标准,选有文化的人,用能人,用“好”人。为此,在第四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前,区委、区政府组织了大批干部深入农村与群众广泛接触,进行调查研究,排查摸底,掌握各村班子的运转情况和干部的工作状况,对谁适合当支部书记,谁能被选为村委会主任,基本做到了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对换届选举进行具体安排部署,特别从文化程度、工作能力、群众威信等方面对候选人条件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引导选民出以公心,认真负责地选好自己的“领头雁”。在随后进行的党支部改选中,全部采取了“两推一选”的办法。通过党支部、村委会的民主选举,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全区各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4岁,村委会主任42岁,高中文化程度占到60%以上,而且在工作经验、个性搭配等方面基本实现了优化组合,为班子的团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正确处理两委会关系,必须明确界定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工作职责。“两委会”关系不协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职责不明、分工不清、关系摆不正。阎良区委、区政府经过反复探索和实践,对村“两委会”的职责进行了科学界定。其中规定,党支部的职能体现在村务管理和村民自治的四个主要方面,即:政治上的领导、工作上的指导、思想上的引导和起好表率作用。政治上的领导,就是在政治上支持村委会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下,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开展工作,保证村民自治的正确方向;工作上的指导,就是在工作上支持村委会和村民依法开展自治,经常过问村委会的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四个民主”制度的落实;思想上的引导,就是经常组织村委会成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增加法制和政策观念,经常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思想上的问题;起好表率作用,就是党支部和党员要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带头致富的模范,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群众、教育群众。区里规定,村委会的职责包括:首先是组织村民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其次是协助镇政府、街道办完成国家下达的各项任务,做好村上的各项工作;再次是组织村民发展经济,搞好产业结构调整;第四是组织村民搞好公益性事项。明确了各自工作职责后,有效地消除了相互扯皮、争权夺位等不正常现象。
三、正确处理两委会关系,必须规范各项工作制度。全区统一规定各村建立三个制度。一是建立“两委会”联席会议制度,对重大村务由党支部主持召开“两委会”联席会议讨论,然后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由村委会组织实施。二是建立村委会向党支部汇报工作制度,一般情况下村委会对村务公开、村民自治、公益事业、产业结构调整及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每季度向党支部汇报一次工作,遇有重大问题或事项,及时向党支部汇报。三是建立民主评议“两委会”干部制度,每年由村党支部主持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分别对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评议,并对提出的意见和问题,落实整改措施,限期整改。三项制度的建立,加强了“两委会”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
四、正确处理两委会关系,必须改进党支部的领导方式和方法。阎良区委、区政府认为,在村民自治的新形势下,必须不断改进党支部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特别在思想观念上要实现两个转变:由过去包揽一切的做法向抓大事、抓重点、指导各类组织发挥职能作用转变;由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家长式管理向建立健全制度和强化教育、示范、引导、服务方面转变,注意从具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在具体工作中,他们根据党章规定和中共中央〔1990〕19号文件精神,要求村党支部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坚持领导不包办。不能包办代替村委会的具体职权,更不能对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直接作出决定并付诸实施。二是把握方向不旁观。要按照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对违反政策和法律的事绝不能放任自流,不问不管。三是保障自治不违法。村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主要体现在村民(代表)会议对重大事项作出的决议上。村党支部应会同村委会,把村中重大事项交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取得大多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确保村民在直接参与民主选举的基础上,对村务工作和村务活动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村民自治合法有序地进行,才能把党组织的意见上升为村民的意志,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四是支持工作不拆台。党支部要支持村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并号召党员带头执行。
五、正确处理两委会关系,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群众办实事。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共同职责,也是基层组织为群众要办的最大实事。
阎良区委、区政府把大力发展经济,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作为融洽村“两委会”关系的纽带,注意把村干部的精力引导到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上,教育村干部谋事不谋人,把群众的满意程度、富裕程度作为考核干部的主要依据。而村“两委会”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实践中也增进了相互理解和支持,进一步密切了关系。
阎良经验启示录
启示之一: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必须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需要有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们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形成,特别是对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来说,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学习、培育、适应和提高的过程;另一方面,一个新制度从建立到走上完善,也需要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矛盾的不断出现和不断解决,既推动了整个社会的不断前进,也推动了村民自治的不断发展。因此,探索和创新始终是推进村民自治的永恒主题,也是推动其全面发展的不竭动力。阎良区的经验,最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潜心研究村民自治的内在发展规律,把握当前在推进村民自治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解决村“两委会”的关系入手,为村民自治的全面推进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探索出一条以团结一致的“两委会”班子推动村民自治,在村民自治和经济发展中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提高“两委会”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实现双赢的成功之路。
启示之二: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必须着力于解决工作运行机制的问题。处理好两委关系,必然要求在实践中有一个既符合法律规定,又能适应村民自治特点和规律的工作运行机制,来保证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落实。阎良区的经验在于,无论是他们加强干部教育和培训工作,还是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都着眼于在村民自治的新形势下,把建立在党支部领导下的规范化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作为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推动农村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使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村民自治中,准确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既保证了两个班子之间的协调运转,又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启示之三:正确处理两委会的关系,重在教育,贵在引导。在全面推进村民自治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的党支部与村委会两个班子及其成员之间不团结、不协调的问题,特别是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之间不团结、不协调的问题,原因很多,各村也不相同。但共同的原因,一是认识和理解上的问题,二是人的素质问题。在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上,阎良区给我们提供了四条可资借鉴的基本经验:一是把好选人关,用素质高的人,用有文化的人,从关口上为班子的团结奠定基础;二是抓好干部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三是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四是引导村干部把心思用在发展农村经济和为群众办实事上。他们的经验启示我们,推进村民自治,加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班子和一批好干部,这个“好”要建立在各级党委、政府对干部的教育和引导的基础上。如果全省各地都能像阎良区那样,对干部重在教育,贵在引导,不仅可以增进“两委会”的团结与活力,也可以在村民自治的广阔天地里,谱写出新的篇章,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文章来源课件 w ww.5 Y
K J.cOm 3
第三篇:家教心得点滴谈
家教心得点滴谈
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 一(6)班 王议伟
一年级的新生入学仪式上,校长曾经说过:“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学习好,更是一种习惯和态度的培养,这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是的,要成才先成人,如果一个孩子连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也做不到,那她有再好的成绩也成不了一个有用之才。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其实我们没有什么经验,只是偶尔会在电视和手机上看到一些专家的意见,实际生活中也就现学现用一点点。孩子在成长中点点滴滴的变化是最让我们父母最开心的记忆。
还记得开学的第一天中午我就接到班主任老师的电话,当时我就猜想肯定是吃饭问题。果不其然,她不仅仅不愿意吃饭,还为自己找理由,甚至撒谎!当时我真的很生气,可是看见她开开心心的放学,又于心不忍了。现在的孩子不能用老一套的打压让孩子表面屈服,时间久了,只会出现恶性循环,对孩子自信心也是一种打击,会产生很多负面作用,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是没有益处的。只有让她自己发现错误,承认错误,才能真正的改正。当天吃了晚饭,做完功课,我们开始一起回顾一天的言行。首先对于她做的好的地方进行表扬与鼓励,然后让她自己反思有哪些做的不对不好的地方,以后应该怎么改正,通过这样的自我反省,让她不断的完善自己。虽然时不时还是会犯错,吃饭还不是很快,但是人无完人,只要她能够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我愿意配合她的脚步,慢慢等她进步。我们父母有时太着急了会错怪孩子,也会对孩子没有耐心的斥责,在让孩子反思的同时,我也虚心接受孩子的批评。让孩子知道,不是单方面的让你自我反思,我们也是以身作则,也在自我反省。
在学习方面,由于幼儿园已经学过拼音和数字了,所以在开始的学习中让她很有成就感,与此同时,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她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所以上课开始不专心听讲,做小动作,回家不按时写作业等。有一天晚上准备睡觉了,我和孩子聊天,我很随意的问她:“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啊?”她说:“我想教跳舞,还想教唱歌。”我说:“你想当老师啊?为什么呢?”她说:“我觉得老师什么都知道,太厉害了,我以后要和他们一样棒!”在孩子的心里,老师的形象很高大,能成为老师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我顺着她的话:“当老师很好啊,我相信你肯定能做好。可是你知道为什么老师什么都知道吗?”孩子很困惑的看着我,我接着说:“那是因为老师学习很认真,上课专心听讲,已经学会的知识也认真的反复学习,还读很多的书啊!你要是想当老师,还要很努力,不能会了就骄傲哦。”她歪着脑袋想了想说:“哦,我明白了,学过的课文长时间不复习,慢慢的就会忘记,我以后会专心听讲,认真复习的。”孩子天性好玩,自制力不强,的确需要我们不时的督促。在孩子犯错误时,就孩子的错误进行交流,使她逐步的认识到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刚刚学习写字的时候,虽然她写的很认真,但是经常不按照要求来写,明明这个笔画应该在田字格的中间,她偏要写的偏上或是偏下。说她不认真吧,她写的也很工整,说她认真吧,她写的确实不规范。一开始我是直接将不规范的字擦掉,让她重写,次数多了总是引起她一阵阵的抱怨与不甘。后来,我试着让她自己先检查,认为写的不规范的自己擦掉重写之后我再检查。我认真的看完之后,先是一个劲的夸奖她写的规范好看的字,然后指出一两个不规范的字,鼓励她自己去检查哪里不规范。慢慢的她就自己主动的去比对到底哪里的笔画写得不规范,然后重新写。现在她写完的作业很少要重新写的,写的字也越来越规范好看了。每当看到她的字有所进步,我就会开心,因为这和我平时的鼓励有很大关系呢!也让我明白了,教孩子学习的方法和思路比直接指出问题更加的有效。如何教育好孩子是一门深奥的课程。首先,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我们要自己做好,才能有说服力地让孩子做好。再者,每个孩子的脾气特点不同,教育的方式也因人而异,所以,我们要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寻找合适的方式去引导、教育他们。小孩子们都是一张张白纸,如何让他们成为一张张美丽的画卷,是我们低年级家长的重大责任。只有开始的时候就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打好扎实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应对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所以我们要努力让她养成好的习惯。即使有坏习惯,作为家长也要耐心的、按部就班的帮助他们改正,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我相信只要我们肯坚持,加上孩子的努力,我们一定会做的很好。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努力吧!
第四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体会点滴谈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体会点滴谈
广州市番禺区石壁中学汪洋影
摘要:长久以来,语文课堂充斥着浅薄,低级,呆板,滥情。给人的感觉是语文课堂就是思想品德课,说到基础知识,就是字词句;语文老师犹如豆腐娘、犹如疱丁大劫八块,作文教学就是样板戏;语文课改,如同”脑筋急转弯“;语文要审美性,那就朗读一下,最好再来点眼泪,到处是滥情„„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我,是要好好学习和探索的,在这几年里,经过学校领导的几次教育培训和同年段老师的指导,我懂得了一些经验,以下是我在七年级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有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意识
课堂是教师传播和应用知识的主阵地, 而课堂教学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是语言实践的课堂,是师生民主合作、共享发展的课堂。在语文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对话,群体性的表演,单独性的抽查,都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因素,因此必须努力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与教师合作,与同学配合,使语文课堂成为民主、平等、安全、愉悦的课堂。营造一个有利于实施创新教育的课堂气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和谐的师生、生生人际关系,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关注的态度,教师要准确把握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有效地组织教学,是营造课堂心理气氛的有效策略。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具有促进作用,能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气氛中,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能有效地感染和鞭策学生和睦团结、进取创新;与此同时,它也能激励、鞭策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好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甚至创新性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展示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实施教育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首先必须要有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意识。
二、巧设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们知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创设情境时,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创设问题情境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现有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即学生知道一些,但仅凭已有的知识不能完全解决,即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最能有效地驱使有目的探索。例如,我在讲图像处理时,我展示了我小时侯的一些黑白旧照片,这些照片大都被弄脏或有裂纹,这些照片通过我处理后,接下来任务中给同学们展示出被修补的照片,给衣服变颜色的照片,替换背景的照片,设置相应滤镜效果及文字的照片,通过我一步步设置问题情境,抓住同学们好奇的心理,成功地完成图像的选取、复制、粘贴、修补,旋转、调节色彩、图层样式、文字及滤镜等一系列的教学目标及任务,学生也能通过这些例子举一反三,能制作出有创意的计算机图片作品,完成的作品质量相当高。
实践证明若通过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由学生自己发现可供复习探究的新
问题,学生的求知欲会更强烈。因此,语文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环节,都应该依据教学内容,抓住小学生好奇心理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
三、合理安排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作业,作为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功能与价值,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布置、检查与批改作业是教师必须做的一项工作。学生作业是学科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对单位时间内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的教学手段之一。作业的布置与设计,应充分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新概念,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应充分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这样的作业才能适应当今如火如荼的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进一步推进的要求,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是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这一个”(黑格尔语),他们的精神需求、兴趣爱好都各不相同。教学行为怎么能对此视而不见呢?因此,作业设计,其题型与要求,应从学生各异的兴趣特长出发,讲究多样化,富于变化性,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生长点”。
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四、通过阅读感悟,使学生体验语文的人文精神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语文课堂上讨论越来越多,却反而显得“语文味道不浓,语文课的特点在丧失”。语文的学养性、人文性、情意性这些语文课堂的丰厚内涵也就无法显现出来,必然影响语文学习效率。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读读背背,说说写写,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得既让学生乐于接受,又获得良好的效果,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悟一些名家名作,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使他们形成求知、求真、求实的心理动机, 从而达到能够运用人的理性来恪守道德防线, 维护人格操守的思想境界。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以人为本,在阅读中使学生体验人文精神, 是历史的传承, 时代的要求, 教育的呼唤。
以上是笔者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反思。于漪老师说过“语文教师教了多少年语文都是新教师”。学生的大脑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
第五篇:正确处理村“两委会”关系的经验总结
正确处理村“两委会”关系的经验总结
正确处理村“两委会”关系的经验总结2007-02-06 09:58:56
正确处理村“两委会”关系的经验总结
一、正确处理两委会关系,必须选好人、打牢基础。正确处理好村“两委会”的关系,选好人和不断提高干部自身的综合素质,既是基础也是关键,这在阎良区上上下下已经形成了共识。在选人标准上,无论是支部书记还是村委会主任,都坚持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根本、人格是保证的标准,选有文化的人,用能人,用“好”人。为此,在第四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前,区委、区政府组织了大批干部深入农村与群众广泛接触,进行调查研究,排查摸底,掌握各村班子的运转情况和干部的工作状况,对谁适合
当支部书记,谁能被选为村委会主任,基本做到了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对换届选举进行具体安排部署,特别从文化程度、工作能力、群众威信等方面对候选人条件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引导选民出以公心,认真负责地选好自己的“领头雁”。在随后进行的党支部改选中,全部采取了“两推一选”的办法。通过党支部、村委会的民主选举,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全区各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4岁,村委会主任42岁,高中文化程度占到60%以上,而且在工作经验、个性搭配等方面基本实现了优化组合,为班子的团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正确处理两委会关系,必须明确界定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工作职责。“两委会”关系不协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职责不明、分工不清、关系摆不正。阎良区委、区政府经过反复探索和实践,对村“两委会”的职责进行了科学界定。其中规定,党支部的职能体现在村务管理和村民自治的四个主要方面,即:政治
上的领导、工作上的指导、思想上的引导和起好表率作用。政治上的领导,就是在政治上支持村委会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下,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开展工作,保证村民自治的正确方向;工作上的指导,就是在工作上支持村委会和村民依法开展自治,经常过问村委会的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四个民主”制度的落实;思想上的引导,就是经常组织村委会成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增加法制和政策观念,经常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思想上的问题;起好表率作用,就是党支部和党员要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带头致富的模范,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群众、教育群众。区里规定,村委会的职责包括:首先是组织村民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其次是协助镇政府、街道办完成国家下达的各项任务,做好村上的各项工作;再次是组织村民发展经济,搞好产业结构调整;
第四是组织村民搞好公益性事项。明确了各自工作职责后,有效地消除了相互扯皮、争权夺位等不正常现象。
三、正确处理两委会关系,必须规范各项工作制度。全区统一规定各村建立三个制度。一是建立“两委会”联席会议制度,对重大村务由党支部主持召开“两委会”联席会议讨论,然后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由村委会组织实施。二是建立村委会向党支部汇报工作制度,一般情况下村委会对村务公开、村民自治、公益事业、产业结构调整及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每季度向党支部汇报一次工作,遇有重大问题或事项,及时向党支部汇报。三是建立民主评议“两委会”干部制度,每年由村党支部主持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分别对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评议,并对提出的意见和问题,落实整改措施,限期整改。三项制度的建立,加强了“两委会”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
四、正确处理两委会关系,必须改进党支部的领导方式和方法。阎良区委、区政府认为,在村民自治的新形势下,必须不断改进党支部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特别在思想观念上要实现两个转变:由过去包揽一切的做法向抓大事、抓重点、指导各类组织发挥职能作用转变;由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家长式管理向建立健全制度和强化教育、示范、引导、服务方面转变,注意从具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在具体工作中,他们根据党章规定和中共中央〔1990〕19号文件精神,要求村党支部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坚持领导不包办。不能包办代替村委会的具体职权,更不能对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直接作出决定并付诸实施。二是把握方向不旁观。要按照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对违反政策和法律的事绝不能放任自流,不问不管。三是保障自治不违法。村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主要体现在村民(代表)会议对重大事
项作出的决议上。村党支部应会同村委会,把村中重大事项交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取得大多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确保村民在直接参与民主选举的基础上,对村务工作和村务活动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村民自治合法有序地进行,才能把党组织的意见上升为村民的意志,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四是支持工作不拆台。党支部要支持村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并号召党员带头执行。
五、正确处理两委会关系,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群众办实事。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共同职责,也是基层组织为群众要办的最大实事。
阎良区委、区政府把大力发展经济,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作为融洽村“两委会”关系的纽带,注意把村干部的精力引导到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上,教育村干部谋事不谋人,把群众的满意程度、富裕程度作为考核干部的主要依据。而
村“两委会”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实践中也增进了相互理解和支持,进一步密切了关系。
阎良经验启示录
启示之一: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必须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需要有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们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形成,特别是对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来说,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学习、培育、适应和提高的过程;另一方面,一个新制度从建立到走上完善,也需要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矛盾的不断出现和不断解决,既推动了整个社会的不断前进,也推动了村民自治的不断发展。因此,探索和创新始终是推进村民自治的永恒主题,也是推动其全面发展的不竭动力。阎良区的经验,最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潜心研究村民自治的内在发展规律,把握当前在推进村民自治过程中的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解决村“两委会”的关系入手,为村民自治的全面推进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探索出一条以团结一致的“两委会”班子推动村民自治,在村民自治和经济发展中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提高“两委会”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实现双赢的成功之路。
启示之二: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必须着力于解决工作运行机制的问题。处理好两委关系,必然要求在实践中有一个既符合法律规定,又能适应村民自治特点和规律的工作运行机制,来保证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落实。阎良区的经验在于,无论是他们加强干部教育和培训工作,还是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都着眼于在村民自治的新形势下,把建立在党支部领导下的规范化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作为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推动农村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使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村民自治中,准确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既保证了两个班子之间 的协调运转,又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启示之三:正确处理两委会的关系,重在教育,贵在引导。在全面推进村民自治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的党支部与村委会两个班子及其成员之间不团结、不协调的问题,特别是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之间不团结、不协调的问题,原因很多,各村也不相同。但共同的原因,一是认识和理解上的问题,二是人的素质问题。在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上,阎良区给我们提供了四条可资借鉴的基本经验:一是把好选人关,用素质高的人,用有文化的人,从关口上为班子的团结奠定基础;二是抓好干部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三是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四是引导村干部把心思用在发展农村经济和为群众办实事上。他们的经验启示我们,推进村民自治,加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班子和一批好干部,这个“好”
要建立在各级党委、政府对干部的教育和引导的基础上。如果全省各地都能像阎良区那样,对干部重在教育,贵在引导,不仅可以增进“两委会”的团结与活力,也可以在村民自治的广阔天地里,谱写出新的篇章,开创新的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