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郭沫若诗两首》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23:2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26课《郭沫若诗两首》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26课《郭沫若诗两首》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共)》。

第一篇:第26课《郭沫若诗两首》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共)

(建议安排2课时)[学法引导] 学习这两首诗,首先要了解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及诗人1921年写这两首诗时的经历和思想情绪,准确把握这两首诗的主题。

联想和想像的运用是这两首诗的一个学习重点。这两首诗都选自郭沫若的诗集《星空》,它们的结构、手法、情调都颇为相似,但描写的具体景致不同,由此唤起的联想和想像也不同。《天上的街市》描写的是繁星满天的晴朗的夜空,想像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而《静夜》描写的则是白云遮空的夜空,想像了“鲛人”在天河岸边的“对月流珠”,突出了静谧的氛围。学习中,要仔细体会诗歌中联想和想像运用的重要性,培养想像力。

此外,这两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学习中应反复吟咏,分清节奏,念准重音,把握其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的感情基调,读出其内含的感情。[典题例析] 例题:《天上的街市》一诗中是如何运用联想和想像的?试分析其作用。

解析:本文是考查学生对联想和想像这两个概念的了解和掌握。所谓联想,就是由此事物想到彼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个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且彼此有一定的联系:或在空间或在时间上相接近;或相似;或有对立关系,或有因果关系„„所谓想像,则是在原有感悟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些新形象是已积累的知觉经过加工改造而成的。

参考答案:在本诗中,诗人根据“街灯”和“明星”的相似点——星星点点,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又由明星联想到街灯,既描绘了迷人的夜景,又暗示了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顺着这一联想,诗人在后三节进而展开想像:天上有美丽的街市、天市上陈列着珍奇物品、天上牛郎织女过着自由自在、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样,将虚构的“ 仙境”与现实生活相融合,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1、缥缈()():

2、笼罩():

3、鲛人():

4、疏星():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一个“明”字不同于其他三个()

2、“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灯笼”的正确解释是()

3、下列各项按意思划分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我想那/ 缥缈的空中 b、那隔着河的/ 牛郎/ 织女

4、“你看,那浅浅的天河”,“不信,请看那朵流星”,这两句诗都用了句中逗号,对其作用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你看”之后使用逗号,能引起读者的特别注意。b、这两个逗号都为诗人与读者作感情交流增加了情趣。

d、这两个逗号都很好地表现出诗人与读者指望着星空交流的情态。

三、填空题。

1、《天上的街市》和《静夜》的作者是,原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代表作有诗集《 》、《 》,话剧《 》。

2、《天上的街市》一诗以 和 描绘了一幅天上的美景,把读者带进了神话的境界。诗中主要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 和对理想生活的,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3、《静夜》全诗紧扣住一个“ ”字,对人间世界和天上世界进行了描写,以笼罩天地的“ ”营造出 的氛围,使这首诗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训练二

一、阅读《静夜》这首诗,完成文后问题。

1、本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极为相似:都是在 的基础上,转而进入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与神往。

2、在诗的第⑴节中,诗人用、、、、这些意象,描述了静谧的夜景。

3、诗中借“ ”的传说,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2分)

4、诗的第⑴节中的“漏”字若改成“露”字,好吗?为什么? 答:

5、要读好一首诗,分清节奏,念准重音十分重要。你能否试着给第⑵节诗标注朗读节奏和重音。(节奏用“/”标示,重音用“.”标示。)

6、面对月亮和白云,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想像?试用一两个优美的句子描述出你心中的图景,表达你的情感。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问题。乡愁四韵 余光中

⑴给我一瓢长江水呀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⑵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⑶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⑷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7、请找出诗的⑴、⑵节的韵脚:

8、诗中的“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分别象征了“乡愁”的哪些特征?(请摘引原文的语句回答)长江水—— 海棠红—— 雪花白—— 腊梅香——

9、诗中主要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并突出了乡愁之深。请摹仿这两种修辞手法各造一个句子。答:

10、诗歌中将“乡愁”寄托在“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这四种意象中,想一想,还可以将“乡愁”寄托在什么意象中?为什么?请简要说明。答:

11、古往今来,“乡愁”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你能否再写出几句与乡愁有关的古代诗句呢?【要求写出作者及朝代】(至少写三句。)答:

《郭沫若诗两首》训练一 《郭沫若诗两首》训练二

1.写景 想像 2.月光、村庄、松林、白云、疏星 3.鲛人流珠 惆怅、无奈 4.不好。因为“漏”字形象地写出了星星小而亮,突出“疏”字,而“露”只是一般地显现。5.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6.(略)7.水 味 红 痛 8.乡愁的滋味 乡愁的烧痛 乡愁的等待 乡土的芬芳 9.比喻 反复 仿句略。10.如:天空(因为乡愁无边无际,就像天空一样。);鸟鸣(因为鸟鸣仿若从故乡传来,与故乡一样,让人魂牵梦萦。);黄连(黄连的苦恰如思乡的苦);圆月(圆月之夜,家人共聚,离乡之人更思乡。);大海(因为大海的波浪滔滔可以表明诗人对家乡的强烈思念。)等。11.如:李白(唐)《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湾(唐)《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马致远(元)《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二篇:第26课《郭沫若诗两首》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定稿]

第26课《郭沫若诗两首》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建议安排2课时)

[学法引导]

学习这两首诗,首先要了解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及诗人1921年写这两首诗时的经历和思想情绪,准确把握这两首诗的主题。

联想和想像的运用是这两首诗的一个学习重点。这两首诗都选自郭沫若的诗集《星空》,它们的结构、手法、情调都颇为相似,但描写的具体景致不同,由此唤起的联想和想像也不同。《天上的街市》描写的是繁星满天的晴朗的夜空,想像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而《静夜》描写的则是白云遮空的夜空,想像了“鲛人”在天河岸边的“对月流珠”,突出了静谧的氛围。学习中,要仔细体会诗歌中联想和想像运用的重要性,培养想像力。

此外,这两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学习中应反复吟咏,分清节奏,念准重音,把握其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的感情基调,读出其内含的感情。

[典题例析]

例题:《天上的街市》一诗中是如何运用联想和想像的?试分析其作用。

解析:本文是考查学生对联想和想像这两个概念的了解和掌握。所谓联想,就是由此事物想到彼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个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且彼此有一定的联系:或在空间或在时间上相接近;或相似;或有对立关系,或有因果关系„„所谓想像,则是在原有感悟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些新形象是已积累的知觉经过加工改造而成的。

参考答案:在本诗中,诗人根据“街灯”和“明星”的相似点——星星点点,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又由明星联想到街灯,既描绘了迷人的夜景,又暗示了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顺着这一联想,诗人在后三节进而展开想像:天上有美丽的街市、天市上陈列着珍奇物品、天上牛郎织女过着自由自在、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样,将虚构的“仙境”与现实生活相融合,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缥缈()():

2、笼罩():

3、鲛人():

4、疏星():

二、选择题。、下列哪一个“明”字不同于其他三个()

A、远远的街灯明了

B、闪着无数的明星

c、明灯处处照长街

D、窗明几净

2、“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笼”的正确解释是()

A、街灯

“灯

B、流星

c、天上的明星

D、以上三者都是

3、下列各项按意思划分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B、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c、漏出了/几点/疏星

D、怕/会有鲛人/在岸

4、“你看,那浅浅的天河”,“不信,请看那朵流星”,这两句诗都用了句中逗号,对其作用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你看”之后使用逗号,能引起读者的特别注意。

B、这两个逗号都为诗人与读者作感情交流增加了情趣。

c、若把句中逗号去掉,两句的意思都没有改变,语句也都通顺。

D、这两个逗号都很好地表现出诗人与读者指望着星空交流的情态。

三、填空题。、《天上的街市》和《静夜》的作者是

,原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代表作有诗集《

》、《

》,话剧《

》。

2、《天上的街市》一诗以

描绘了一幅天上的美景,把读者带进了神话的境界。诗中主要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 和对理想生活的,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3、《静夜》全诗紧扣住一个“

”字,对人间世界和天上世界进行了描写,以笼罩天地的“

”营造出 的氛围,使这首诗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训练二

一、阅读《静夜》这首诗,完成文后问题。、本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极为相似:都是在 的基础上,转而进入 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与神往。

2、在诗的第⑴节中,诗人用

、、、、这些意象,描述了静谧的夜景。

3、诗中借“

”的传说,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2分)

4、诗的第⑴节中的“漏”字若改成“露”字,好吗?为什么?

答:

5、要读好一首诗,分清节奏,念准重音十分重要。你能否试着给第⑵节诗标注朗读节奏和重音。(节奏用“/”标示,重音用“.”标示。)

6、面对月亮和白云,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想像?试用一两个优美的句子描述出你心中的图景,表达你的情感。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问题。

乡愁四韵

余光中

⑴给我一瓢长江水呀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⑵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⑶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⑷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7、请找出诗的⑴、⑵节的韵脚:

8、诗中的“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分别象征了“乡愁”的哪些特征?(请摘引原文的语句回答)

长江水——

海棠红——

雪花白——

腊梅香——

9、诗中主要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并突出了乡愁之深。请摹仿这两种修辞手法各造一个句子。

答:

0、诗歌中将“乡愁”寄托在“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这四种意象中,想一想,还可以将“乡愁”寄托在什么意象中?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

1、古往今来,“乡愁”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你能否再写出几句与乡愁有关的古代诗句呢?【要求写出作者及朝代】(至少写三句。)

答:

《郭沫若诗两首》训练一

一.1.piāo

miǎo

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2.zhào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3.jiāo指神话传说中住在海底的神人。4.shū稀疏的星星。

二.1.A

2.B

3.D

4.c

三.1.郭沫若

郭开贞

诗人

学者

《女神》《星空》《屈原》

2.联想

想像

否定

追求

3.静

恬静、清新

《郭沫若诗两首》训练二

.写景想像

2.月光、村庄、松林、白云、疏星

3.鲛人流珠惆怅、无奈

4.不好。因为“漏”字形象地写出了星星小而亮,突出“疏”字,而“露”只是一般地显现。

5.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6.(略)7.水味红痛

8.乡愁的滋味乡愁的烧痛乡愁的等待乡土的芬芳

9.比喻反复仿句略。

0.如:天空(因为乡愁无边无际,就像天空一样。);鸟鸣(因为鸟鸣仿若从故乡传来,与故乡一样,让人魂牵梦萦。);黄连(黄连的苦恰如思乡的苦);圆月(圆月之夜,家人共聚,离乡之人更思乡。);大海(因为大海的波浪滔滔可以表明诗人对家乡的强烈思念。)等。

1.如:李白(唐)《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湾(唐)《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马致远(元)《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等

第三篇:《郭沫若诗两首》导学案

《郭沫若诗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2.领悟诗情,理解诗意;了解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3.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4.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

1.把握诗的韵律和节奏,有感情地朗读。2.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学法指导】

学习诗歌贵在诵读,要准确划分两首诗的节奏和重音,读出感情。总的原则是把握这两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的感情基调,朗读时做到轻松、柔和、舒缓。【资料助读】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省乐山县人,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他的著作很多,文学方面有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等。20年代初,诗人郭沫若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现实,热烈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面对街市上的明灯,诗人也产生了联想,在灿烂的星空的启发下,写下了浪漫气息浓郁的《天上的街市》。【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缥缈:_______ 闲游:_______ 珍奇:_______ 灯笼:_______ .....2.解释词语。

飘渺:___________ ____ 陈列:_________ ________ 闲游:_______________ ____ 3.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合作探究】

1、小组结合试着朗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意。

2、请概括出诗人所想像的内容及想象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找出文中运用想象和联想的句子,并探究其作用?

【问题探讨】

1、与民间传说相比,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街市》中有哪些不同的表现?

2、作者为什么要对牛郎织女的故事做这样的改造?

【拓展提升】

1、除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外,你还知道哪些民间故事,与同学交流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以生活为蓝本,展现心中的诗情画意,仿照例句,发挥联想和想像,续写。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1)牵牛花开放了,好像(2)小猫踩过白纸,好像______ ____ 【当堂检测】

阅读《天上的街市》完成下列题目。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郭开贞,杰出的诗人、学者。代表诗集《 》《 》等。

2、第一节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修辞的妙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第二节中,诗人描写的天上的街市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诗中牛郎织女的故事跟传说中的大不一样,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我学我得】

《静夜》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笼罩:_______ 漏出:_______ 疏星:_______ 鲛人:_______ ....

2、第一节写的是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第二节写了哪些景物?第二节的“天河何处”起什么作用?与第一节有关联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合作探究】

1.“鲛人在岸”,岸在何处?为什么写“对月流珠”呢?是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找出诗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问题探讨】

1、试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归纳文章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这首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有哪些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鲛人在岸,对月流珠”的故事,激发了我们多么精妙的幻想,它对我们有何启示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延伸阅读】

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

李雪峰

①喧嚣在暮色里沉淀,不久,村庄就沉沉睡着了。灯一盏一盏地熄了,星星一粒一粒地稠了。夜色让一切都沉沉睡熟,让一切生灵都沉入到睡梦中去了。

②但总有一些东西在夜晚是醒着的。

③那是我十六七岁时的一个春天,我家刚刚搬到村南头新盖不久的新居里。那是一座土屋,墙用新泥搪过,地用榔头狠命地砸捶过。有一天我弯腰在床底下潮湿的纸箱里找书,看见床底下的地上钻出一根鸡蛋粗的白色树芽来。我没理睬它,心想床底下的东西难道还会成就出什么气候。第二天早上起床伸手去床里边摸衣裳的时候,我在衣裳下摸到一个又光又滑的东西,不由大吃一惊,定下神来一看,竟是那棵树芽,白白的,嫩嫩的,顶梢拳头一 样没展开的地方,裹着一层滑腻的胎液。一夜竟长得比我的床还高了,这鬼东西,我睡着了,村庄睡着了,它却醒着。如果不理睬它,说不准有一天一觉醒来,我会发现自己已经浑然不觉地睡到了它长成的树上去了。

④我钻到床下扳掉了它。我知道,它是那棵泡桐树根绽出的新芽。那是一棵高大的泡桐,原来就长在我放床的地方,盖房时嫌它碍事,就把它锯了,生怕它会长出树芽来,又挖地六七尺,刨出它深藏的树根,这样才觉得踏实。没想到它还会靠那些残根冒出树芽来。在那座老屋里,在那张床底下,我曾一次又一次扳倒过许多冒出的苍白树芽,直到几年后,当我扳得有些心烦意乱时,它才终于不再冒出新的树芽来。我想它还是终于睡着了,那棵泡桐树的灵魂终于睡着了,或许是永远睡着了。

⑤前年老家的那座土屋坍塌了,家里人也没理睬它,想不到我以前放床的地方竟长出一棵树苗来,一个春天竟然长出了丈余高。我大吃一惊,本以为已经十多年了,它已经睡熟再不会醒来了,但它依旧醒着,几滴残雨几缕风又让它长成一棵树了。

⑥鸟儿睡了,牲畜睡了,我们睡了,村庄睡了,世界睡了,但还是有一些东西在我们睡熟时它却醒着,生长着,并悄悄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⑦泥土是不会睡着的,灵魂是不会睡着的,时光是不会睡着的,在我们沉沉睡着的时候,它们还醒着。

⑧我终于明白,即使在我们已经睡熟或沉睡的时候,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

1、阅读全文回答:文章开头从村庄的沉睡写起,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文章第⑤段中的“大吃一惊”,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原句:鸟儿睡了,牲畜睡了,我们睡了,村庄睡了,世界睡了,但还是有一些东西在我们睡熟时它却醒着,生长着,并悄悄地打量着这个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说:“我终于明白,即使在我们已经睡熟或沉睡的时候,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从时刻“醒着”的“一些东西”身上获得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27《郭沫若诗两首》导学案

27《郭沫若诗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领悟诗情,理解诗意。②学习理解联想和想像在诗中的作用。

一、预习自学。

1、作者及及写作背景:

2、给加点的字注音。

缥缈()

甚()笼罩()

模糊()鲛人().......

3、解释下列的词语

缥缈:()定然:()珍奇:()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请你概括《天上的街市》诗中想象的内容和过程 街灯 明星

2.《静夜》的第一节写了哪几种景物?视觉怎样变化?意在突出什么?

3.《静夜》诗的第二节写了哪几种景物?突出什么特点?有何深意?

4.你最喜欢《静夜》诗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三课外拓展

课文中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第五篇:《论语十则》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中考资源网

第10课《论语》十则

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建议安排2课时)

[学法导引]

《<论语>十则》整篇都是人生格言,或谈求知态度,或谈学习方法,或谈修身做人,都给人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其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等都是妇孺皆知的修身养性的名句。

学习本文首先要会读会写“愠,罔,殆,哉,悦”等生字,能理解并运用“温故知新,三省吾身、死而后已、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成语;其次要了解并记住文言文中常出现的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还要能区别、熟记文中谈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不同语句,并联系实际以指导自己的言行。

[典题例析]

例题: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怒惧)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B、吾日三省吾身(反省)是知也(这)

C、诲女知之乎(通“汝”,你)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D、为人谋而不忠乎(办事)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相信)

解析:此题考常用实词、虚词的含义的理解分析,属小综合题。

参考答案:D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填空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论语()吾日三省吾身()诲女知之乎!()诲女知之乎!()不亦说乎()殆()人不知而不yun()

2、在括号中解释加点字,在横线上解释整个词语。

(1)温故知新()_______________

(2)见贤思齐()_______________

(3)任重道远()_______________

(4)三人行,必有我师()_______________

(5)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

(6)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

(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_________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比较下列各句“而”的不同用法,按A、(顺接)B、(转接)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

C、思而不学则殆()D、择其善者而从之()

5、下列对《〈论语〉十则》中句子(谈学习方法与谈学习态度)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1)(2)(3)/(4)B、(2)(3)/(1)(4)

C、(2)(3)/(1)(4)D、(1)(3)/(2)(4)

6、选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A、别人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B、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C、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D、别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吗?

(2)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A、选择其中善良的跟随他,其中部善良的让他改正。

B、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C、看到他们的优点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让他们改正。

D、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训练二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岂不善者而改之。”

1、以上这几句语录选自《》,这本书是记录_______________ 的书。这本书是

____________家的经典著作,与《》、《》、《》

合称“四书”。

2、从这句语录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_______________“学习”与“思考”二者的关

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从这几句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是否与第5条语录的观

点相矛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几条语录看,孔子认为,一个人可以所有人那里学到东西,因为如果别人比自己优

秀,那么 _______________;如果别人有缺点,那么___________ ____

5、以上五条语录中,现在仍有生命力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下面的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衰,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

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 “何

为不去也?”曰:“无苟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苟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

[注释] 式同“轼”,车前的横木。这里理解为“凭着轼”(表敬意)。壹似:很像。

舅:公爹。古时候女子称丈夫的父亲。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孔子过泰山侧()(2)夫子式而听之()

(3)然()(4)昔者吾舅死于虎()

(5)何为不去也((6)小子识之()

8、“小子识之”的“识”应读为_________

9、“式而听之”中的“而”表示(A、顺接B、转接)

10、文中的“夫子”指的是____________

11、妇人当时在墓前哭的是___________

12、妇人的丈夫儿子因何而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3、“而曰”前省略了主语,如果补出来,应该是_______________。

14、文中哪句话可做本文的主题?请翻译这句话。

三、请仿照例句,根据提示,写出成语。

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最荒凉的地方----荒无人烟

最悬殊的区别----最反常的气候----

最昂贵的稿费----最难做的饭----

最短的季节----最绝望的前途----

最高的巨人----最长的脚----

最难走的路----最大的地方----

【探索时空】

[热点话题]

课堂上,老师问同学:你的理想是什么?同学们畅所欲言。

生A:我的理想是当科学家,探索太空造福人类。

生B:我的理想是像老师一样,长大也当老师。

生C:我的理想是彩票中大奖,买一座带游泳池的大大的房子,一辆豪华轿车。

生D:我的理想是现在认真读书,先考上好的高中,再考上好的大学,最终的理想等考上大学以后再来确定。

„„

对于他们的说法,你有什么意见?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理想?青少年应该树立怎样的理想?请结合第二单元的学习谈谈你的看法。

[研究与思考]

1、《人生寓言》中,王子的经历告诉我们,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理想》这首诗也反复强调:“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有一首流行甚广的歌词唱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些都说明了,实现理想要经过许多艰难的曲折。请联系你身边的生活或查书、上网,找出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证明“实现理想要经过许多艰难曲折”的观点。

2、品读下面的语句,用一两句话写出你读后的感受。

(1)理想是世界的主宰(霍桑)

答:

(2)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的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答:

(3)有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根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塞涅卡)

答:

(4)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没有目标(蒙田)

答:《〈论语〉十则》训练一

1—

2、(略)

3、A

4、ABBA5、D6、(1)B(2)D、《〈论语〉十则》训练二

一、1、论语孔子及弟子的言行儒孟子大学中庸

2、不断学习、复习相辅相承辩证统一的。

3、温故知新经常学习的人不会矛盾只要虚心学到处都有老师。

4、学习他优点自己也有的就反省自己。

5、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

6、略

二、7、(1)经过(2)它,指哭声(3)是的(4)在(5)离开(6)记住

8、zhi9、(A)

10、孔子

11、丈夫的父亲

12、老虎很凶猛

13、妇人

14、苛政猛于虎也。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猛啊。

三、(略)

下载第26课《郭沫若诗两首》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26课《郭沫若诗两首》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郭沫若诗两首》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上《郭沫若诗两首》学案 《郭沫若诗两首》学案 学习目标 ①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② 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③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

    郭沫若诗两首 教学案6

    七年级(上)语文教学案 课题:郭沫若诗两首 主备人:树林 审核:领导签字: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2、了解诗中想象和联想的作用,能够运用这两种手法进行句段仿写。......

    第5课《童趣》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第5课《童趣》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建议安排2课时) [学习导引] 《童趣》通过回忆童稚时代的几个趣事,表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告诉我们人生是丰富多彩的,外部......

    第6课《理想》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第6课《理想》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建议安排2课时) [学法导引] 《理想》是一首哲理诗,通过一连串形象生动的比喻,告诉我们理想是成功的保证,理想是前进的方向,不懈地追求......

    第7课《短文两篇》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范文大全)

    (建议安排2课时) [学法导引] 《行道树》采用拟人的手法,借行道树的自白, 抒写了奉献者无私奉献的襟怀, 赞美了奉献者崇高的精神。行道树其实就是无私奉献者精神的象征:它“立在飞......

    七年级语文郭沫若诗两首教学案范文大全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3.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4.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重点:朗读训练;品味诗歌语言......

    第18课《绿色蝈蝈》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第18课《绿色蝈蝈》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建议安排2课时) [学法导引] 《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著名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

    第22课《羚羊木雕》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建议安排2课时) [学法导引] 课文的情节围绕羚羊木雕展开:故事的发生是妈妈查问木雕,其后父母逼“我”要回木雕,插叙了“我”把木雕赠送好友的情景,奶奶劝阻父母未成,含蓄地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