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教学语言艺术的魅力
音乐教学语言艺术的魅力
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城南小学 王思静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对教师而言,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必然工具,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艺术,因此,语言的表达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语言艺术,力求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并富于幽默感,讲课是音量要适中柔和并注重肢体语言及面部表情的亲和力。
一、教学语言的艺术
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它独具的风韵和格调使之在语言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教学语言要准确精练
做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发音要标准,在教学中要运用普通话,用词规范、严谨、系统,做到精而准,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句句有含义,有灼见;对于重点、难点,学生不懂不会的问题,还要做到细致深入,精而不简。(2)教学语言要生动幽默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才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果教师只一味地讲一些“大道理”,学生学而“无味”很难接受。
苏联著名教育家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的是幽默睿智,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气氛。学生在教师生动幽默的教学艺术中,精神放松积极大胆地展开创造思维,有效地刺激学生理解、记忆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注重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注意做到通俗易懂顺口悦耳,这样学生听起来明白,记起来容易。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还应时刻注意到音调的柔和音量适中,杜绝“高声教学”。教师要言传身教,潜心研究说话艺术,多鼓励,少批评,用最美的教学语言培养学生永恒的进取心。“慧于心而透于言”。
二、肢体语言的艺术
音乐教师除了具有良好的教学语言素养,肢体语言也是必不可少的。肢体语言能帮助教师树立完美的形象,表达出教师语言无法讲清的信息和感情,从而加强有声语言的教学效果,更加具有直观形象的作用,激活课堂气氛。
1、表情与姿态
教师的一颦一笑都会被学生“录用”头脑中,因此教师要做到面带微笑。在讲课过程中,时刻注意体态美,给学生以稳重大方的感觉,以自身的热情感染学生。
2、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要以柔和、诚挚的眼神给学生信心,在讲课时要环视全班同学,对学生做出的反映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到“老师在关注我”,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与学生产生“心灵沟通”,从眼神中传达对学生的赞许、鼓励,并用眼神暗示学生专注听讲,踊跃回答问题。
3、演唱、演奏与表演
作为音乐教师,演唱、演奏及表演是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学生通过教师的演唱,初步领会歌曲的旋律,并在教师的伴奏中学习、完成歌曲。根据歌曲的特点,我还加入器乐演奏和律动表演。教师的示范由快到慢、由简到繁,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感受歌曲,并自己选择不同的方式,由教师引导到学生自己创编这一过程,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反映了教师的个人修养的综合表现。因此,音乐教师要从根本上提高语言艺术水平,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做到知识渊博,专业精通,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拥有独特的感人魅力和审美价值。
第二篇:浅谈教师语言艺术的魅力
浅谈教师语言艺术的魅力
平桂管理区水口镇中心学校 张长花
【摘要】 教师与学生沟通是一种特殊的沟通关系。因为教师扮演的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还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话是开心的钥匙”,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指路明灯。所以,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语言艺术是在每次教学实践中磨砺出来的,教师要掌握及应用语言这门艺术,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教师的贴切、真诚、耐人寻味的话语,像清泉一样流入孩子的心田,在阳光明媚的春天共同实现我们心中的理想。这,就是教师的语言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 教学语言.课堂氛围 语言艺术
教师与学生沟通是一种特殊的沟通关系。因为教师扮演的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还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师完成历史使命、履行神圣职责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手段。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现代化教 学手段如何先进,但离开教学语言,就一筹莫展。看来,教师语言有它的独特魅力。所以,如果我们每位老师,能注意到这语言的魅力,也许当我们开始说活或采取批评,教育时就会更加有艺术地,更加慎重地说出口了。在此,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要注意语言的情感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准确、生动、优美、富有感情和启发性的语言,往往能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研究教学语言的艺术,让自己的语言充满魅力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力图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海洋,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教学是语言的艺术。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架起沟通教材和教育对象的桥梁,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情感性。说话”其实是一门很大的艺术。明明是同样的内容,可是却由于表达方式的不同,给予对方的感受也有所不同。师生情感交流最多的便是语言。教师的话可以像一股清泉流入孩子心田,也可能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因此,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带给学生的将是什么。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语言表达方式,反映着教师的能力水平。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只有通情才能达理,达理必先通情。教师在讲课时注入了自己的感情,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而读了《老师的话伤了我的心》这篇文章,却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文章写道:“记得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当时的成绩在班上不算好,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布置了一道较难的题目,要求当场完成。不知怎的,我觉得挺容易,不一会儿就做出来了。我好开心。老师走了过来,看见我的同桌晓红——我班的班长,成绩也是挺好的,她还没有做出来。老师就对她说:‘你看,这道题其实并不难,连李艳都做出来了。’老师的话让我觉的很不是滋味。虽然这句话听起来是婉转批评晓红,可是为什么要拿我‘说事’呢!我就连一道数学题都解不出来吗„„”
看到这里,仿佛感觉那个伤心的学生就站在眼前,眼睛满是忧郁和凄凉。我们应反思自己教学中的风风雨雨,是不是也有过类似伤害学生的言行。
三、教师的语言要有激励性。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语言是教学思想的 直观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是教学就要看教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知识接受效果。大家都知道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吧,曾听一位教师说:“在前阶段的教学中,学生掌握得不够好,一算就错,学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100+1,什么时候是100-1,一会儿又是101-1,逼得我没办法了,只好想对策了——那就是多练了,从实践中获取经验吧!于是我展开了每天晚上放学前的小考,每天放学4道简算题,此时我比谁都清楚:你再生气,你再粗暴,你再命令,你再重罚,都是多余的。我就说:‘同学们要大胆地做,只要认真,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做好的。’就这样,连哄再激励,同学们终于有了进步,百分之九十五的同学都明白了简算的道理,只有个别同学还不太明白。我又利用中午时间,给他们讲解。在期中考试的时候,这班的简算题做得还是不错的。”这次知识与耐力的较量,总结出: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是由老师的语言激发起来的,假如老师的语言应声入耳,感人朴实,那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们做教师的,要想办法让自己的语言实用化,具有吸引力,让学生们听了,不但乐意去做,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
四、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
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含蓄是一种美,是一种艺术,课堂教学的语言离不开含蓄。如教师在教学中用说半截话或一语双关的办法启 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做法常有“千言说不透、一语破真谛”的妙用。有的教师为了激发学生情感上的波涛,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绕着弯子设问,层层深入,启人心智,让学生得到知识、明事理、受教益。有的教师为了使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受到教育,从不是挖苦讽刺,而是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出发,善意地予以提醒和启发,受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想,一个语言贫乏单调、枯燥无味的教师吸引学生的恐怕也很有限。作为教师,我觉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无论我们采用的是哪一种风格,只要能吸引学生就是成功的语言。我在讲《桂林山水》一课时就运用了声音的优势,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同学们想听老师是怎样背诵课文的吗?”学生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响亮地回答“想”我随着音乐,深情地背起课文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她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学生们被我朗读所感染,很快进入到学习中去,他们学我样子,我的声音去读课文,在学中,读中渐渐感受到美,领略到美的内涵。
五、教师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的语言对于一堂课来说无异于生命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语言是“一条纽带”,可以牵动整堂课的发展,教师语言又是“一种什么以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过去,我一直自认为教师是吃“开口饭”的,只要会说一口普通话就行,精通书面语也就不错了。因此忽略了教师的职业口语,平时在这方面钻研不深。本来以为老师上课只要把该讲的知识点告诉学生就可以了,其实一个教师要做的远非这些。《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服务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师长,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服务者。特别是课前的导入更是能不知不觉地把听课的老师和学生们带进授课者所设下的“圈套”。如德化实验小学的苏晓闽老师。该教师巧妙地通过课前的师生互相提问引出:“我像不像英雄?为什么?”这个问题。紧接着,教师小结导入:“我的感慨是毛主席的一句话引起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然后揭示课题《长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城”,一起神游“长城”。再如泉州第二实验小学的黄剑峰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一课。该教师通过课前的聊天:“来我们泉港庄重文实验小学已经三天了,今天才和同学们见上第一面,我想死你们了。你们想我吗?想我什么?”当一生谈到身高问题时,该教师又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的身高测量单位‘尺’,然后适时导入:“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主人公只有五尺。”
六、教师精彩生动的引导语言,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想讲好课、教育好学生,尤其要锤炼语言的艺术。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表达。生动的语言会起到“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的效果,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样,“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方向,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制造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泉州第二实验小学的黄剑峰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一课。该教师在学法指导中说:“老师先送你们两句话。一句话是流行歌词‘读你千遍万遍也不厌倦’。另一句是古人的名言‘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再如泉州三小的骆嫩寒老师执教的《上天的蚂蚁》一课。我们一起来分享她在学法指导方面的部分精彩语录:“做做动作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借助图画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你能说说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通过表演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
七、教师准确巧妙的鼓励语言,让学生驶向成功的彼岸。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所以教师如果认真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发言,及时捕捉其闪光点,运用准确巧妙的语言给予肯定和赞赏,学生就能如沐春风,课堂也会显得生机勃勃。如泉州实验小学的吴晓军老师执教的《一只小鸟》一课。在初读感知部分,该教师安排了分段朗读全文这一环节。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后,教师鼓励说:“给我们开了个好头。”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后,教师又说:“团结力量大。”开火车读三至八自然段时,有一名同学读错了又纠正过来,她又鼓励说:“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这也是读书的好方法。” 语言艺术是在每次教学实践中磨砺出来的。一桶水已无法满足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教师只有把自己变成活水,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流淌出有理有据的语言。掌握好语言艺术,掌握好教育艺术,能使自己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教师还应有一颗爱护学生的心。
语言艺术是教育学、心理学和口语技巧的完美结合。教师要掌握及应用语言这门艺术,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教师应有一颗爱护学生的心,站在学生的立场,说出的话让学生感到温暖。这样的做法并不代表教师对学生所犯错误进行袒护、放纵,而是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给学生,让学生从尴尬中走出来,恢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还学生一份尊重、信任和理解。一向来表扬的话往往比批评的话有用。当我们想改变别人的时候,不妨用赞美来代替责备!“话是开心的钥匙”,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指路明灯。贴切、真诚、耐人寻味的话语,像清泉一样流入孩子的心田,在阳光明媚的春天共同实现我们心中的理想。一个轻轻的抚摸,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种形象特有的魅力,都在潜移默化的渗透在每一个学生的幼小的心灵里,从而希冀每一个学生的美好憧憬,洋溢每一个的满腔热情。
一盆鲜花,会使你的房间增添光彩;一首优美的乐曲,会使你疲劳的身心轻松舒展。教师贴切、真诚、耐人寻味的话语,可以使学生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迸发学习的激情。这,就是教师的语言艺术的魅力。在新课标的旗帜下,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掌握和运用语言艺术,增强语言表现力,让自己语言的教育性和审美性达到统一,让语言的艺术魅力光芒四射。
参考文献: 《教荟萃》2010年第27期
蔚蓝湖《教师语言的魅力》2009.11
陈孟春 《我心飞扬-教师语言的魅力》2010.8
李燕平《谈谈教师语言的魅力》2007.11
徐春华《提高教师语言的魅力》2010.8
第三篇:浅谈教师语言艺术的魅力
浅谈教师语言艺术的魅力
教师与学生沟通是一种特殊的沟通关系。因为教师扮演的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还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话是开心的钥匙”,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指路明灯。所以,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语言艺术是在每次教学实践中磨砺出来的,教师要掌握及应用语言这门艺术,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教师的贴切、真诚、耐人寻味的话语,像清泉一样流入孩子的心田,在阳光明媚的春天共同实现我们心中的理想。这,就是教师的语言艺术的魅力。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师完成历史使命、履行神圣职责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手段。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现代化教学手段如何先进,但离开教学语言,就一筹莫展。看来,教师语言有它的独特魅力。所以,如果我们每位老师,能注意到这语言的魅力,也许当我们开始说活或采取批评,教育时就会更加有艺术地,更加慎重地说出口了。在此,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要注意语言的情感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准确、生动、优美、富有感情和启发性的语言,往往能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研究教学语言的艺术,让自己的语言充满魅力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力图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海洋,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教学是语言的艺术。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架起沟通教材和教育对象的桥梁,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情感性。说话”其实是一门很大的艺术。明明是同样的内容,可是却由于表达方式的不同,给予对方的感受也有所不同。师生情感交流最多的便是语言。教师的话可以像一股清泉流入孩子心田,也可能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因此,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带给学生的将是什么。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语言表达方式,反映着教师的能力水平。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只有通情才能达理,达理必先通情。教师在讲课时注入了自己的感情,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而读了《老师的话伤了我的心》这篇文章,却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文章写道:“记得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当时的成绩在班上不算好,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布置了一道较难的题目,要求当场完成。不知怎的,我觉得挺容易,不一会儿就做出来了。我好开心。老师走了过来,看见我的同桌晓红——我班的班长,成绩也是挺好的,她还没有做出来。老师就对她说:‘你看,这道题其实并不难,连李艳都做出来了。’老师的话让我觉的很不是滋味。虽然这句话听起来是婉转批评晓红,可是为什么要拿我‘说事’呢!我就连一道数学题都解不出来吗……”
看到这里,仿佛感觉那个伤心的学生就站在眼前,眼睛满是忧郁和凄凉。我们应反思自己教学中的风风雨雨,是不是也有过类似伤害学生的言行。
三、教师的语言要有激励性。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语言是教学思想的
直观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是教学就要看教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知识接受效果。
四、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
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含蓄是一种美,是一种艺术,课堂教学的语言离不开含蓄。如教师在教学中用说半截话或一语双关的办法启 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做法常有“千言说不透、一语破真谛”的妙用。有的教师为了激发学生情感上的波涛,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绕着弯子设问,层层深入,启人心智,让学生得到知识、明事理、受教益。有的教师为了使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受到教育,从不是挖苦讽刺,而是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出发,善意地予以提醒和启发,受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想,一个语言贫乏单调、枯燥无味的教师吸引学生的恐怕也很有限。作为教师,我觉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无论我们采用的是哪一种风格,只要能吸引学生就是成功的语言。我在讲《桂林山水》一课时就运用了声音的优势,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同学们想听老师是怎样背诵课文的吗?”学生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响亮地回答“想”我随着音乐,深情地背起课文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她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学生们被我朗读所感染,很快进入到学习中去,他们学我样子,我的声音去读课文,在学中,读中渐渐感受到美,领略到美的内涵。
五、教师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的语言对于一堂课来说无异于生命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语言是“一条纽带”,可以牵动整堂课的发展,教师语言又是“一种什么以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过去,我一直自认为教师是吃“开口饭”的,只要会说一口普通话就行,精通书面语也就不错了。因此忽略了教师的职业口语,平时在这方面钻研不深。本来以为老师上课只要把该讲的知识点告诉学生就可以了,其实一个教师要做的远非这些。《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服务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师长,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服务者。特别是课前的导入更是能不知不觉地把听课的老师和学生们带进授课者所设下的“圈套”。如德化实验小学的苏晓闽老师。该教师巧妙地通过课前的师生互相提问引出:“我像不像英雄?为什么?”这个问题。紧接着,教师小结导入:“我的感慨是毛主席的一句话引起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然后揭示课题《长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城”,一起神游“长城”。再如泉州第二实验小学的黄剑峰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一课。该教师通过课前的聊天:“来我们泉港庄重文实验小学已经三天了,今天才和同学们见上第一面,我想死你们了。你们想我吗?想我什么?”当一生谈到身高问题时,该教师又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的身高测量单位‘尺’,然后适时导入:“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主人公只有五尺。”
六、教师精彩生动的引导语言,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想讲好课、教育好学生,尤其要锤炼语言的艺术。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表达。生动的语言会起到“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的效果,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样,“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方向,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制造工具。” 一盆鲜花,会使你的房间增添光彩;一首优美的乐曲,会使你疲劳的身心轻松舒展。教师贴切、真诚、耐人寻味的话语,可以使学生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迸发学习的激情。这,就是教师的语言艺术的魅力。在新课标的旗帜下,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掌握和运用语言艺术,增强语言表现力,让自己语言的教育性和审美性达到统一,让语言的艺术魅力光芒四射。
第四篇:语言艺术——演讲的魅力
语言艺术——演讲的魅力
“演讲“百度词条是这样解释的:“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正如词条中所说一般,“演讲”是一种发生在公众场所的活动,演讲场所多处于公共“舞台”之上。现实生活之中能够当做“舞台”的具体形象的场所有很多,因为其演讲的目的性不同,演讲者会选择的场所也不同。这些“舞台”有些可能是在富丽堂皇的万人礼堂,有些可能就是临时搭建的街头场所。但是这些“舞台”唯一共同拥有就是这些“舞台”之下必然有聆听此番演讲之人。那么能够使得这些坐着或是站着的观众们能够聚神聆听的能力便是演讲者演讲的魅力。
当然这魅力并不是所有演讲者都具备的本领。魅力的形成是需要从多方面培养的。首先,一场演讲最先攫取台下观众注意的便是演讲人的声音。演讲时所需要的声音,并不是单纯指人类声音的生理特征,但是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句连贯是先决条件。有些著名的演说家不一定在演讲中做到像播音员那样字正腔圆,甚至不一定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是他们把握到演讲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让每个听众都能够够听到听懂他所要演讲的内容。试想一下,一个声音细如蚊蚁,说话含糊不清的演讲者在台上演说,就算他演说的内容是多么的能够发人深省,台下的观众也只会因为听不清楚而表现的兴趣缺缺。其次,演讲者在演讲时也要适当添加些小动作,这样既能够调动台下观众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让演讲者本人的状态放松些,不会让人觉得台上的演讲者就是个会动嘴皮子的蜡像。从字面看来,所谓“演讲”,除了“讲”也是需要“演”。这个的“演”字的表达就体现在这些肢体行为之上。否则,演讲就与背诵稿件画上等号,整场演讲就会显得十分呆板僵硬。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演讲的内容。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演讲的内容本身就没有任何意义,就算台上站着的是顶级的演员,也无法遮挡住这场演讲的浅薄。而且,演讲的内容也要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论点一定要清晰,论据一定要贴切,这样才能够让观众准确把握到这次演讲的精髓。
就像美国前总统林肯说的那样:“演说就是讲故事,就是通过吸引人的故事来说明观点!”一个成功的演讲,并不是仅仅指那些成功人士传教士般向世人宣讲一些深奥的人生哲理。好的演讲只要言之有物,演讲者能够阐明清楚所想表达的观点并且最终能与台下的观众产生共鸣,那么这场演讲就能够算是成功的。近年来,电视媒体也推出了不少演讲类的优秀电视节目,如《超级演说家》、《我是演说家》、《青年中国说》等等。参加这些节目的演讲者很多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人物,因此他们的演讲内容多数是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素材。作为观众的我们,多数是和他们一样的普通人。或许就和台上的他们有着同样的生活环境,同样的人生历程。台下的我们看着台上的他们,聆听他人的演讲的同时,借由他人之口体味自己的人生,演讲内容虽然平淡无奇,但是更能够打动人心,更加扣人心弦。这种感动人心的能力就是演讲的魅力。
演讲是一门人类语言的艺术,也是一项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技艺。具备这项技艺的人必定是拥有敏捷的才思,清晰的逻辑,良好的谈吐以及非凡的气质这些特质的。然而拥有这些特质的前提是持续不断的练习,因此这些人也必定还有着超于常人的坚毅品质。富兰克林说过:“说话和事业的进展有很大的关系,是一个人力量的主要体现。”现实生活中能够验证这句名言的名人随手可拾: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卸任之后,依旧活跃在各处演讲舞台上,从而给他带来不少荣耀和财富;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更是演讲舞台上的翘楚,一次次经典的励志演讲都受到国人的热情追捧。我们每个人其实不光能做一个聆听者,也都有机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演讲者,只要我们止于艳羡,脚踏实地开始学习,敢于开口,勇于表达,不断磨砺自己,那么就会的登上成为一名成功演说家的胜利巅峰!
第五篇:音乐的魅力
音乐作品鉴赏
——音乐的魅力
系别:文法系
班级:汉语言文学093班
姓名:孔德仁
学号:092002131
1通过音乐欣赏选修课,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一个人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之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
每天我们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音乐,或喜或悲,或激扬或低沉,我们感受着音乐的种种,然而很多人都把音乐仅仅当做歌来听,而并不懂得音乐的内涵、魅力、作用。音乐不仅是简单的几首歌,几个曲子,它有着深刻的意蕴,它包含了很多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音乐但却能起着巨大的作用,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更加敏锐。
首先,音乐能开发一个人的思维,启迪一个人智慧。法国大文豪雨果有一句至理名言: “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可见音乐对一个人的智力的开发有着重大的作用,很多人胎教选择的就是用音乐,就因为音乐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心理感应,从而开发一个人的思维。记得美国有一所中学每年都会培养一大批优秀学生,而且他他们的学生最后很多都成就斐然,有个记者去调查采访,当问及校长为何他可以 培养出这么多的人才时?校长笑道,“因为我们注意开发学生的思维。”原来在他的学校读书,如果想要毕业的话,不仅需要各门成绩都达标,还有一点额外的要求就是每个学生必须学会一门乐器,这就是他们的秘诀,很简单,但是很科学,因为他们懂得开发学生的思维,也就是智力啊!音乐能让人变得敏锐,思维更加活跃,这对一个人的开拓创新的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其次,音乐能提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雅正和谐的音声,对教化人心有莫大的功效。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音乐就像是千年积雪融化的雪水,干净无暇,纯洁无比,聆听音乐就仿佛沐浴在这纯净的冰水之中一样,它可以让你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陶冶。当你忘我的融入到音乐中时,就仿佛身处仙境一样,使自己变得完美,自己的境界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我国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珍贵的先秦时期儒家音乐思想和音乐理论著作《乐记》,就很重视音乐的教化育人作用和道德影响力。曰:“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又说,学习“乐”可以陶冶内心,那末平易、正直、慈爱、体谅的心情,就蓬蓬勃勃地产生了„„即曰:“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乐记》中对音乐能深刻感化人心,自然移风易俗也有论述,“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风移俗易,故先王著其教焉。”可见古人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音乐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它可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返人道之正。”强调以美好和顺的音乐教育人民弃恶扬善,回归纯朴之道。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也指出:“声乐之入人也深,化人也速”肯定了音乐在人的品行、性格形成中的作用。佛教理论中特别强调听觉对人的影响,有“六根之中耳根最利”之说。近代学者梁启超也谈到:“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
件”。一代代的伟人都在用自己的领悟向大家阐述着音乐的魅力,音乐就像流了五千年的河,净化了一代一代人的心灵。一首好歌,一曲好乐,可以从政治态度、伦理道德、思想品格和情操上等对人的素质产生影响。《义勇军进行曲》使人产生激昂斗志;《命运》使人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我的祖国》,使人热爱祖国之心油然而生;《走向新时代》,敦促人们快马加鞭追赶新时代的步伐„„音乐欣赏的作用在于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并使人从中汲取激情和前进的动力。
而且音乐还能提高人的审美认知能力。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活动。高尔基说过;“照人的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能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在音乐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审美的观念及其与别的艺术之间的关系。音乐审美对于西方文化来说,审美意义即主要是对美的事物的感性认识,而不是对真或善的事物的理性认识,这也就是音乐审美的功能。就像人们能接受小夜曲所赋予的思念,复调音乐创造的对话,奏鸣曲表达的矛盾、交响乐寓意的哲理一样,大多都是这种审美功能作用下的结果。音乐教育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它能使人具有高尚情感和丰富内心世界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音乐艺术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多种形式对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挖掘和培养,从而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音乐教育只有在对真、善、美统一,知、情、意统一的理想人格的塑造中,才能发挥其特色鲜明的教育作用,才会实现其真正的艺术价值。这种价值的体现是指被塑造的人,能够成为具有高尚思想道德情操的人,成为具有科学的审美观,能够辨别是非善恶的人,成为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丰富的内心情感的人。所以音乐教育在完善人格、表现个性、陶冶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是作者凝情于笔,注情于音的结晶。但是,这仅仅是停留于乐谱上的成果,仅仅是一度创作。演唱(奏)音乐作品的过程是二度创作。听者对音乐欣赏感受及领悟是三度创作。鉴于音乐艺术在表达方式上的特殊性,使它在“二度创作”和“三度作”的审美过程中,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即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理性分析为引导的多种心理因素。音乐艺术既不能像文学样直接叙述事件,也不能像美术作品那样直接描绘生活,音乐艺术是宽泛的艺术,它不受视觉的限定,全凭听觉的感知去展开想象的膀,在美的立体空间中尽情地翱翔。它以乐音的律动为生命,或如蜿蜒流淌的小溪,或如九曲连环的黄河,或如一泻千里的长江。它运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使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它感动着人的心灵,让人感受着音乐的轻抚,唤起人们情感和强烈激情的巨能量。它强烈地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使人心驰神往、如醉如痴;使人的审美观得到了发展,使人增加爱了对真善美的追求。
另外音乐在促进交流和表达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具有交流、传递“信息”的功能,然而,音乐的“信息”是怎样传达的呢?是传递音符的高低、音色的明暗、节奏的快慢,还是传递音响带给我们的联想?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音乐并不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说音乐是一种语言是因为它具有表达的功能,无论是表达感情、思想,还是文化,这种表达的功能是深深地扎根于产生某一特定音乐语言的社会和文化土壤之中的。离开了造就它的土壤,就如语言脱离了它的语境,失去了表达、被理解和交流的可能性。
就拿电影《海上钢琴师》来说吧!他是横跨七大洋的最伟大的音乐家,她战胜了爵士乐的创始人,他演奏着天籁般的音乐。主人公1900自己说过: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88个键在那儿,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你,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音乐的无限,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而你现在让我走过跳板,走到城市里,等着我的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键盘,我又怎能在这样的键盘上弹奏呢?那是上帝的键盘啊!他在键盘上表现着音乐的无限也是表现着他的无限,钢琴就像是他的一张嘴,讲述着他的内心,透过那一个个乐符,可以看见他那跳动的心。当他看到那个心爱的女孩时,带着淡淡的忧伤和欲说还休的无奈,他的一曲钢琴就像是一面镜子反应者他的一切。他用琴与其他人交流,用琴表达着他的思想,内心的感受。
高山和流水的故事更是完美的证明。高山流水的故事出自《列子?汤问》,书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他们就是在用音乐来交流思想,用音乐来感受灵魂。音乐好似一张演讲者的嘴,表达着种种思想,与人交流着种种体会。
最后音乐能很好的放松一个人的身心。生活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每天最大的感受就是身心俱疲,于是休闲成为了很多人所追求的东西。音乐就像舒缓剂,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聆听一下,就仿佛清晨置身于广阔的森林里一样,全身从外到内渗透着新鲜的气息,人的神经即刻得到舒缓,身心得到放松。最现实的就是现实,每天的长时间的学习,就会发现思维僵化,人也变得迟钝,这是停下手头的工作学习,来一段轻音乐,顿时会发现紧绷的神经,慢慢的放松了下来,人也变得更加睿智了。很多人面对巨大的压力时会失眠。有人就会提建议,睡前听点音乐,无疑这是很有效果的,屡试不爽。究其原因,就是在压力面前人回变得紧张,神经就是紧的,音乐就像一双轻抚的手,给你按摩,把你的紧绷的思维慢慢的揉开,把你的血管软化,让新鲜的氧气运转在整个身体里,这样自然人就会安然入睡。
好的音乐,慢慢沉浸其中,你会发现,那样的音符,不是可以用耳朵就能接收,用嘴巴就能吟唱的。它是那样自然顺畅的流淌在你生命的脉动中,而且,听舒伯特的小夜曲,不论他的乐曲多么自然清新。最后都会由心底淡淡地散出一种美丽的悲哀。无论在何种心情之下,这具有魔力的魅音都会渐渐将你拉入忘却世间喧嚣的缥缈之境。犹如这手中茶杯上袅袅升起的清烟。视线和身体的重量都会逐渐变得迷离,却只有思想,仿佛卸下了包负。可以恣意翱翔。万物合一独我,亦是我为万物的轻盈。在这醒醒醉醉下,美丽的哀伤在心底沉淀、酝酿。好像是游走在梦幻与真实间的彷徨。渴求的是,能够永远停留在这音符止歇之前的缥缈中。哀伤的是,摘下耳机后,我还是要回去到,回去到那个喧嚣的真实的世界中去。做一个被世事所累最终湮灭于世事的红尘过客。如果平淡如风,倒宁愿平淡地吹拂在舒伯特恬静的音乐中,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地不断奏鸣于人们的心中。即使历史风化在了虚空中,虚空上空却还可以飘荡着这跨越时空的永恒天籁。音乐仿佛酷夏的一阵微风,一阵细雨,给人以心灵的慰藉,让人变得舒畅,清爽,使人身心放松!
在这喧嚣的都市里,当你被生活的压力折磨的疲惫不堪时,放上几首乐曲,你会顿生脱离苦海如入仙境的欢欣,放下你周遭的现实,追随古人,你的内心如沐春光会变得明丽开朗起来。音乐,只要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清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犹如“淙淙流水,幽涧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让我们手捧一杯清茶,聆听一首音乐,鉴赏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体验音乐的意蕴,在音乐中得到心灵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