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汽车专业群建设总体思路与目标
汽车专业群建设思路目标
一、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总体思路
学院建设汽车产业专业群项目基本思路:根据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发[2012]49号文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13]126号)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等四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鲁人社发[2013]47号)文件精神,坚持创新性、适用性、先进性、效益性建设原则,紧紧围绕山东省临沂及周边地方经济新一轮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全力实施汽车全产业链专业群建设,院长挂帅,分级管理,责任到人。
1.抓专业基础能力建设。通过购置先进实训设备和改造维护校内实习基地设备,将学院各汽车专业建设成设备先进,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具有明显专业优势、设备优势和师资优势的,全省领先的培养汽车产业高技能人才的专业群。
2.抓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汽车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培训模式,打造一支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熟悉企业生产过程的一体化师资队伍,提高汽车产业专业群总体质量。聘请社会有影响专家、工厂技术人员、工人技师担任兼职教师,与本校教师共同任教,提高技能教学质量。
3.建立科学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加大教科研力度。根据临沂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特点,专业群建设以汽车产业的市场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培训。根据岗位需要及各专业总体要求设置课程,编制实用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实现课程模块化,教学一体化。按照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原则开发专业群各专业的培训教学资源库。加大教科研投入,提高专业群教师教科研能力,提高学生技能大赛水平。
3.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汽车产业专业群建设及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以订单培养、定向培养为手段,与用工企业共同协商制定教学计划。吸纳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工人技师共同开发编写技能培训一体化适用教材,突出学院汽车产业专业群建设工学一体化特色。与大中型企业开展多方位、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全面提升技能操作水平和就业能力,辅助提高教师与学生技能大赛能力,为专业群建设提供技能与职业能力基础。
4.多种培训方式并举,进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就业培训、技能鉴定培训。通过把下岗待业人员、企业职工等培训对象请进基地,进行就业培训、高技能人才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辅导培训;到企业、车间办教学班,进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高级工、技师高技能人才培养,完善并优化汽车产业专业群建设。
5.积极探索、完善汽车产业专业群评价体系。在技能培养、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开展创新探索和改革试点,逐步形成培养制度完善、评价机制科学、激励措施健全的汽车产业专业群评价体系。
6.开展汽车产业专业群建设的基本规律和科学实施办法的课题研究,总结汽车产业专业群项目建设的经验,提高后续工作的质量。
(二)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汽车产业专业群项目建设,将学院建成以核心专业为重点,以汽车制造与装配、汽车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装饰与美容、汽车钣金喷涂、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评估、现代物流等为辅的汽车产业全产业链专业,全省领先的交通行业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形成科学规范的高技能人才汽车产业专业群学习及培训基地管理制度,探索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需要的汽车产业高技能人才专业群基本规律,深化培训基地与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合作。通过汽车产业专业群的建设,进一步扩大高级工、技师的培训规模。从培训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培训能力等方面积累汽车产业高技能专业人才经验,为汽车产业专业群的建设提供有利基础。
1.高技能汽车产业人才培训培养体系构建。通过对企业调研和教学实践,以核心专业汽车驾驶与维修为主体,围绕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制造与装配、汽车营销等专业,构建较为完备、系统的高技能汽车全产业链人才培训体系,在立足汽车服务产业、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培养应用型汽车产业技术人才方面,成为区域汽车服务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培养的毕业生中高级及以上层次占学制教育总人数的85%以上,就业率达99%以上。
2.课程体系与教科研成果建设。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系统化开发,加大高技能工学结合教学内容开发,建设并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成3门以上共享优质课程;加大科研教学研究力度,省部级教研成果每年不少于6个,开发与参编教材不少于5种,在省部级及以上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5篇以上。
3.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使汽车专业群专业教师中“一体化”教师人数达到85%以上,具有高级讲师+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教师比例达到专业课教师的80%以上;具有市级以上首席技师、教学能手、有突出贡献的技师及荣誉称号的4名以上。加强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年轻教师的培养,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培养20名以上专业拔尖、技能操作精湛的优秀“一体化”青年骨干教师;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来学院兼课,使实践技能课程能得到来自企业技术人员讲授和指导,形成力量雄厚的汽车专业群师资队伍。
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和完善适合汽车产业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深化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设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内“交院”汽车修理厂,增强规模化、系统化、个性化培训高技能人才能力,使其设备、设施更加先进,管理更加完善,充分发挥其辅助专业群专业技能建设的作用,培养学生在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不少于12名。
5.深化校企合作。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搭建制度框架下的校企深度合作平台,至少与12个规模(含一个世界500强企业)以上企业合作。以此为基础,校企共同编制专业群培养及教学计划,合作开发专业群系列项目课程和人才评价标准,实现教师互兼互聘,资源共享,总结提炼深层次校企合作经验,形成校企合作培养培训汽车产业高技能人才新模式。
6.提升社会培训能力。以汽车驾驶与维修核心重点专业为依托,其他专业为辅,加强对企业在职职工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实现年面向社会和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4000人以上,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达到1000人以上的目标。为建设汽车产业专业群提供实践技能基础。
第二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总体思路和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总体思路和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总体思路和目标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来看,我国是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和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好农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民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从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中心内容来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又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农村是我国最辽阔的地域但又是最穷的地域。因此,实现工农业全面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都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华图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高分通关课程5折优惠啦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从本世纪起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目前,我国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这种现状主要表现在农村。我国又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而这个国情又主要凸显在“三农”之中。所以,“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关键是把农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因为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也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的一个重大创新,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在于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在变化中协调,收入在稳定中提高,生活在发展中改善。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地区之间等方面的差距都还比较大,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农村相对落后,农民收人水平相对较低,农业基础相对薄弱,所以,必须在发展战略和政策把握上得当,把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处理好,尽快扭转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偏低、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以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也就是说,新农村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农村,是“硬件”、“软件”,共同发展的农村,是村容村貌与农民精神状态文明进步的农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形成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长效新机制,有利于促进农村基础公共设施不断完善,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文明进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树立文明新风尚;有利于促进农村民主自治建设,建立农村民主管理的新体制。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目标要求。为此,“十一五”规划提出了以下总体思路。
(一)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继续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建立救助制度。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明确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可以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生产发展是关键,生活宽裕是目标,乡风文明是保障,村容整洁是形象,管理民主是基础。
这二十个字,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它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既鲜明而具体地指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向。其目标内容主要有:
(一)生产发展
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也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基本前提,进而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所在。
农业生产发展必须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央明确提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调整的重点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畜牧业发展,发展农产品加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等。调整的目标是,通过农业区域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通过农产品结构调整,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加快实现我国农产品的优质化和专用化;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农村就业结构调整,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农业生产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化、现代化。在农业科技化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可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科技工作者、高等学校师生定期不定期地深人到村、户,将更多的科技知识、实用技术切实送到户,教到人。在农业现代化方面,要围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未来的农业发展将突出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需要“内外结合”,既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也要下大力气拓宽农民增收的外部空间。
(二)生活宽裕
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表征。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努力使广大农民群众过上生活宽裕的日子。
1.农民生活宽裕,必须统筹城乡发展。
首先,各地区各部门要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上,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其次,要进一步强化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
2.农民生活宽裕,必须努力发展农村各项事业。
一要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二要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救济、养老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合作医疗六项制度在内的,层次不同、标准有别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社会保障服务网络。
三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以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为重点,使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协调发展,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要加强农村公共产品公益化建设。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文化、娱乐、教育、托幼、托老等公共产品设施的政府投入,积极开拓公共产品投入渠道,全面构建农村公共产品服务保障体系。
3.农民生活宽裕,最基础和根本的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要进一步优化农民进城务工环境,制定相关政策,确保农民工在城市中能够有工可务,有钱可挣,挣了钱能拿到手、带回家。
4.农民生活宽裕,必须实行国家农业资金直接惠农的投资机制。国家农业资金的投入,要真正着眼于惠农,要重点用到村以下,去支持和农民息息相关的、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的小项目,如小型道路、小型水利、小型水库、小型电力、小型沼气,让农民摸得着、看得见,直接受惠。
(三)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是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乡风文明,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建设成就和发展成果的外在体现,更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精神层面的要求,反映农村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的是农村的“软件”建设。
1.让乡风文明起来,必须用社会主义新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加强农民的道德教育,弘扬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着手,逐渐树立家庭和睦不拌嘴、孝敬老人不忤逆、崇尚科学不迷信、移风易俗不浪费等良好风尚。根据农村生活的现实和农民的思想状况,不断对农民进行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教育,尽快建立有农村特色,适合基层操作的日常行为规范、村规民约,形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公民道德风尚。
2.让乡风文明起来,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基层文化。要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组建文艺队伍,创办藏书室、阅览室、娱乐室、广播室、科技培训室、文艺辅导室等宣传文化站,有条件的乡镇村要成立文化活动中心。要逐步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乡镇为枢纽、村为基础的三级文化网络,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厚的精神食粮,不断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使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乡风民俗焕然一新。
3.让乡风文明起来,必须努力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随着多年来在农村开展普法教育,特别是依法治国作为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农民的法制意识在总体上不断提高,但民主法制意识较弱的还为数不少。有的因不懂法而造成的违法,有的又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的阻挠基层政府依法行政,从而触犯法律。因此,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法制教育仍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各地农村要进一步加大法制教育力度,使广大农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并自觉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的协调稳定。
(四)村容整洁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外在反映。“村容整洁”,一般来说应包括道路硬化率、安全饮水、排水、清洁能源户使用率、垃圾收集处理、农村改厕、公共照明、绿地率等项内容。村容整洁的目的是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实现村容整洁,要搞好乡村建设规划。
1.实现村容整洁,要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各地农村在着力解决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各类生产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要切实加强乡村规划,逐步改善村容村貌,使乡村的建设和管理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乡村建设规划的实施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既要坚持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又要便于农民生产生活,体现地方特色。
2.实现村容整洁,要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在进行村容整治的过程中,要把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作为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按照“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的要求,加强对创建文明生态村的理论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从改善人居环境人手,集中精力抓好硬化道路、净化街道、绿化村庄这三件实事,逐步解决村庄建设散乱和“空心村”问题,引导创建活动健康、有序、良性发展,推进创建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
3.实现村容整洁,要发挥村委会以及县乡(镇)政府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以村委会为主体,因为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的基本制度,村容整治作为农村事务的一件大事,必须充分发挥村民的参与作用,群策群力,齐心协力推进。村容整治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各个环节,都必须高度重视村民意见,调动村民参与村容整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切实解决新农村建设的困难和问题,重点是解决农村饮水难、走路难、住房难、看病难、读书难以及村庄建设中的硬底化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困难问题。
4.实现村容整洁,要抓好试点、稳妥推进。全国现有村庄320多万个,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生活习俗等情况千差万别,东、中、西部地区有差别,同一个地区也有较大差别。村庄整治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各地当前的重点,首先是抓好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推开。
(五)管理民主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农村的具体体现就是民主管理,由农民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的重大事务,把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或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村务,通过一定的形式告知群众,使群众在了解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参与村务决策与管理,并实施有效监督。
加强民主管理,要做好村民自治即由农民群众对村里的重大事务实施民主管理。而村民对村务民主管理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村务公开,以保证村民对村务有知情权。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参与权、选举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即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我国农村的村民自治制度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是我国公民直接参与民主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农村形成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为基本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
第三篇:工作总体思路和目标是
工作总体思路和目标是:以建设应城“经济发展发展领先区、高新产业取集区、现代都市新城区、两型社会示范区”为战略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产业集群、城乡一体、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和谐”的发展要求;坚持秉承“建区”与“造城”并举、“开发”与“集约”并举、“亲商”与“亲民”并举的工作理念;以基础平台建设为先导,以招商引进和项目建设为重心、以创新管理和服务体制为支撑,以党的基础组织建设为保证,围绕外延扩展与内函提升同步推进、产业集聚与结构优化共同推进、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协调推进,着力实施招商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建设,努力在应城建设经济强市的新跨越进程中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2011年新引进投资额过亿元项目10个以上,过5000万元项目15个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0%。工业总产值增长4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0%,财税收入完成10791万元,增长40%。
一、树立“五种意识”,乘势而上谋发展
做好2011年的各项工作,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必须牢牢树立“五种意识”:
1、树立“项目立区”意识。实践证明,要实现区镇经济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必须以大招商拉动大开发,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大发展定位、大招商突破、大项目推动、大环境保障”的思路,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举措。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抓手,一门心思引进项目,加速提力建设平台,千方百计服务企业。更
加注重招商引资质量,更加注重提升安商水平,更加注重产业集群发展,更加注重园区功能配套。按照“二产三产并举、内联外引并重、园区城区并进”的要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平台建设,加速产业集聚,着力打造“机械制造、新型材料、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六大产业集群。着力建设现代工业新城。全面提升城市功能配套承载能力,加快推进物流中心、专业市场、220千伏电站、二水厂、二污水厂、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文峰公园、老县河改造、村民集并小区和商住小区建设,着力建设秀美城市新区。
2、树立“争先进位”意识。在当前市场经济竞相发展、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开发区既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要加快发展,必须知难而上,迎难而上,跳起来摘桃。各项工作都要奋勇争先,争创一流。各部门、各单位范围内选择竞争对手,瞄准赶超目标,比速度、比贡献、比位次。要增强危机感、紧缩迫感和使命感,坚持摒弃安于现状、盲目乐观的自满思想,大力弘扬敢于超越、争做第一的精神。今后几年,开发区要拉高标杆,确立率先发展新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仍然要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规模工业产值和地区生产总值要保持40%左右的增幅,财政收入要保持40%左右的增幅。力争挤身全国全省先进开发区行列,2011年进入孝感二十强乡镇前五名。
3、树立“富民亲商”意识。富民是建设小康社会最核心的任务,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探索富民途径、打造富民载体,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不断
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千方百计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牢固树立“招商是生命线、环境是兴衰线”和“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围绕项目的落户、建设、生产和经营,提供全程跟踪服务,保姆式服务,以真诚的态度、热忱的服务、优良的环境亲商、护商、安商。实现“以工补农,以工带农,以农支工,以农促工”的辩证统一。
4、树立“和谐发展”意识。在大开发、大建设中,和谐是前提、是基础、是根本。对达不到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否决,努力实现生产和生态的和谐双赢;着眼于保障农民的长远生计,统筹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积极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心齐气顺的干事氛围,以人文精神促进和谐发展,形成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关注民生,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保障各类民生工程的投入,加大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加强信访维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创建平安区镇。广泛开展和谐企业、和谐社区、和谐村组、和谐家庭创建及共建活动,实现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5、树立“率先垂范”意识。组织保障是我们工作的生命线,干部是决定的因素。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建立健全“五个基本、七个体系”,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加强区镇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村两委班子队伍建设。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要带头改革创新、开拓进取;要带头廉洁自律、勤政廉政。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行,大兴艰苦奋斗之为,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选拔作用机制,让甘于苦干、乐于实干、善于巧干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地位、干成事的有实惠。加强各项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教育和引导干部思想防线,严守行为红线,把住做人底线,做到干大事、干成事、不出事。
(二)抓好“十大工程”,大干快上求发展。
做好2011年的各项工作,重点要抓好“十大工程”。
1、招商引资工程。2011年全区地完成引进投资额过亿元项目10个,完成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
2、项目建设工程。2011年全区要新开工建设项目10个,竣工形式8个。
3、征地运迁工程。2011年全区要储备运作土地1500亩;完成要民集并400户、动迁面积8余万平方米的任务。
4、基础设施工程。2011年基础设施计划投资8亿元,全面拉开基础设施建设框架,建成主次干道10条,拉开园区骨架,形成更多可供开发的“熟地”,实施完成黄滩刘垸桥改造工程。
5、功能配套工程。建设南区横五路以南给水工程、220千伏电站工程、二水厂工程、二污水厂工程。启动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大楼建设。
6、安居工程。全面开工建设规模约20万平方米的农民运迁新城,2011年要建成5万平方米,确保运迁群众全部住上高质量的安居房。
7、美化亮化工程。守成三纵九横路等道路的绿化和老一纵五横道路的亮化以及老县河环境整治。
8、保障工程。出台被征地农民新型社会保险制度,确保企业养老保险覆盖面达98%、失业保险覆盖面达95%,养老、失业保险金发放率达100%,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面达95%,低保覆盖面达100%。组织劳动力培训,向区内企业输送工人3000人。
9、社会事业工程。要确保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升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8%以上;计划生育率达96%以上。
10、平安工程。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开发区”活动,确保90%的社区、村达到平安创建的标准,95%的企业和学校达到“社会治安生产责任制,努力消除各种事故隐患,确保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第四篇:2农业机械技术专业建设总体思路
农业机械技术专业建设总体思路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总体建设思路如下:
1.成立由学院领导、校内外专家、和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2.通过市场专业岗位及就业情况的调研,构建课程体系;
3.根据课程体系开发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4.根据课程体系及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建设实训基地;
5.根据课程体系及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建设师资队伍;
6.根据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建设特色教材;
7.根据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和特色教材建设精品课程;
8.总结示范专业建设经验,提炼并呈现示范专业建设的成果。
第五篇:班级建设目标与思路
065计1班班级建设目标与思路
065计1班班虽然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对于这样一批学生,今年的教育形式仍然非常严峻。他们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特别在假期过后,一批后进生过于懒散,丢掉了良好的习惯。加之,这个年龄段处于学生生理与心理多变时期,所以,这一学期要加强心理教育和班级文化建设。
一、建设目标
1、学习方面:让每个学生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使他们终生受益。
2、纪律方面: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生活到课堂做起。
3、定期召开小干部会议,指导学生为班级服务,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4、做好家校联系,发挥社会力量,共同教育学生。
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宿舍、教室、卫生区卫生清理工作。
二、针对以上提出的建设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班级建设:
1、让每个学生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使他们终生受益。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对话,所以班级学生每人必须每周读一篇有意义的文章进行交流,这样学生交流的范围就很广泛,而且思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每周不间断的进行相信会让学生会让他们终生受益。
2、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生活到课堂做起。
一个好的团队,一定要有严明的纪律,制定班级班规,什么该做什么是不允许做,在管理的过程逐步是学生能够理性的考虑事情和问题,让自己学会认识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使自己的变的成熟,而不是用制度制约人,最终实现学生能够克制自己年少轻狂的冲动,冷静思考看待问题,理性的处理事情,认识到在平时出现的旷课、逃课、抽烟、破坏公物等等不良习惯和不良思想。
3、定期召开小干部会议,指导学生为班级服务,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一个班如果形同散沙,大家各自为各自的目标奔忙,班级就如同虚设了,班级里的同学也不可能感受到有丝毫的温暖,所以定期召开小干部会议,指导学生为班级服务。严格上课考勤,认真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与旷课的同学要及时上报班主任。加强班
级内外的学习经验交流。
4、注意落实抓好班级整体工作
班级是同学们学习的大环境,任何班务的活动,都应该以谋求班级整体发展为导向。诸如班级活动的安排时间、地点、各个同学的兴趣与爱好、班级常规的管理„„等,除了应顾及大多数同学的需求之外,还要考虑个别同学的特殊情况,是班级的各项活动都能正常的开展和保持较高的效率。
5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
班级是同学们共同组成的小型社会。为增进学生的参与感及情感,在处理班级各项事务,我们力争让同学们有表达意见和参与活动的机会。相信在同学彼此合作的情况下,必能形成良好的班级气氛,进而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6、加强卫生工作
宿舍:以宿舍分足值日,各宿舍安排值日表,每天值日学生负责各自宿舍的卫生。定期进行宿舍大扫除工作,由系领导带队不定期对宿舍进行突击检查,评选最好最差宿舍。
教室:分组值日,各组人员负责当天教室卫生情况。各司其责,由卫生委员和班主任负责教室的卫生检查工作。
卫生区:按时到位,分工明确,仔细认真的做好清理工作。并且负责卫生区的监督,维持职责。
7、强安全意识教育
班级是同学们生活的大家庭,学生要在这个大家庭发扬个性。所以,在进行班级建设时,一定要考虑到各个成员的安全性,这里的安全及包括身体上的,财务上的,又包括精神上的,最终在安全的基础上使同学们都有一个可以让自己展现的舞台。
班级文化建设:
1、制定富有特色的班级口号、班风、班训等,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2、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参与班级布置,让每一个学生的自由个性得到
发挥,形成班级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
3、建立健全的班级制度,包括班级公约、奖惩制度、值日生制度等等,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
4、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
5、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6、建立班级图书角,努力扩大班级藏书量,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读书积极性,鼓励学生制作读书卡片,写好读后感,让全体学生“感激书籍,享受阅读”。
计划再好落实是关键,我会与学生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抓住重点,把班级工作提到一个新的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