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课堂 本真的语文(5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23:3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意的课堂 本真的语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意的课堂 本真的语文》。

第一篇:诗意的课堂 本真的语文

诗意的课堂

本真的语文

“文学作品”是语文课程的主要载体。在文学解读中,必须切实把握文学情感化的持续性和规律,着力于作品中的“个性化的自然”的审美渗透。不仅关注文本的审美内容,同样也关注它的审美形式、审美解读,为语文教育的审美化奠定基础。

近日,有幸聆听了我校张俊杰老师执教的六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老人与海鸥》一课,听后感触颇多,这是一节有着诗意美的语文课!这是一节回归语文本真的课!

一、这是一节充满诗意的语文课

(一)教师的语言渗透着诗意的美

“孩子们,你们见过海鸥吗?这是一群怎样的鸟儿呢?”在老师与孩子们谈话式的娓娓道来中,一节语文课拉开了序幕。“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每天不辞劳苦地从城郊走到市区去给海鸥喂食,跟海鸥相伴?找出第二自然段中描写老人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很快,学生便找出来了: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找出后,学生回答“从这句话中我认为这是一位简朴、贫穷的老人。”“你们对这位老人还有了解吗?”

当学生谈到“很小心”“迈开步”“呼唤”等描写老人动作的词语时,老师旁白似的语言“像照顾婴儿般的小心!”“老人考虑得真周到!”“声声呼唤都是老人对海鸥浓浓的爱呀!”“海鸥听懂了老人的呼唤,我们从老人喂海鸥的动作中,我们也读懂了老人,他的动作那么娴熟,老人与海鸥的配合那么默契!”

(二)课堂的生成涌动着诗意的美

在理解老人对海鸥的爱时,老师陈设了三个不同的问题:(1)老人给每一只海鸥都取了名字,“独脚”“公主”……还有哪些名字?我们对身边什么样的人才会取这样的名字?(2)“抑扬顿挫”是什么意思?你能学着老人抑扬顿挫地叫海鸥吗?(3)“亲昵”一般用在什么人之间呢?谁和你亲昵地说话了,是怎样说的?当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老人把这些海鸥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啊!”“也许老人并不会唱歌,可那一声声呼唤,不就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吗?多么亲切的称呼,多么亲昵的语言!老人对海鸥声声呼唤,饱含了老人对海鸥浓浓的爱意,真挚的情感啊!”

二、这是一节回归语文本真的课堂

语文的工具性也指明了语文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基础性特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应是语文课堂永远应该坚守的本真。

在这一节课中,老师开课后,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两点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思考课文中围绕老人与海鸥写了哪些事?当学生读后,教师有意地出示了一些词语,用以检测学生对字词读音的落实,这些词语是:

“撮起嘴、抑扬顿挫、亲昵、企盼、相依相随、炸了营、翻飞盘旋、扇动翅膀、肃立不动、白色旋涡”

当学生读准词语的读音后,教师随即又“通过读词语,你发现这两行词语有什么规律吗?”由词语的落实巧妙地过渡到对文本的理解,对主要内容的把握上来。上一行主要写老人爱海鸥的表现,下一行主要是海鸥对老人送行的描写。那么本文的主要内容便很清晰了:老人爱海鸥,海鸥送老人。

在引导学生充分感悟“老人爱海鸥”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很刻意地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一个个关键词语来层层深入,逐步理解,然后指导朗读、品味语言,如“每天”“褪色”“亲昵”“抑扬顿挫”等词。印象最深的是在理解“每天”这一段时,当学生找出了相关语句时,教师相机在大屏幕上出示了这样一段话: 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当学生理解到“每天”时,教师便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当天上刮着大风,地上下起大雨时,老人去吗?”“去!”“当老人感冒时,他去吗?”“去!”“当有人规劝,累了就不去时,老人去吗?”“去!”在老师一次次的询问声中,在孩子们的回答一次次更加坚定声中,孩子们的情感在一次次地深入,孩子们对老人爱海鸥的感情也在一次次地升华着。

三、这是一节陶冶情感的课堂

陶冶性教学,正是语文教育生命化的一个必然选择。语文课程,应充分利用“文学作品”这一文本,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情感的熏陶,从而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在这一节课中,老师在理解老人爱海鸥一部分内容时,相机出示了一个自己收集到的一个关于老人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老人是昆明化工厂的一名退休工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4.5元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地买给海鸥,可老人却舍不得花5角钱坐公交车。老人一天的伙食是两个馒头一碗干饭加一碟咸菜,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老人去世后,人们发现在他家里最值钱的竟然是6个鸡蛋,而这6个鸡蛋也是老人给海鸥做饼干的配料……

老师在对故事的深情讲述中,孩子??那可爱的笑脸随着故事的深入,一点点地凝重起来。故事震撼了他们的灵魂。触及到了他们思想的深处,对海鸥的爱在他们的脑海中一点点地清晰了,对老人敬仰之情便油然而生了!

这一节语文课,一个“情”字便是最凝练的概括了!此情,它一定是在情境中被激发,一定是关乎个体的内在体验,一定是整体的生命的律动,一定是折射出相应的态度与价值的钵依。

在这一节如诗如画、如歌如泣般的诗意语言中,在这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流程里,教师与学生共同走进了文本,感悟了文本,赏析了语言,升华了情感!

语文,如此,便美好!

第二篇:诗意语文的本真之路

诗意语文的本真之路

“诗意语文”是目前语文教育界比较关注的一种教育主张,因其倡导者精彩的课堂教学艺术而备受推崇,在语文教育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也引起了一定争论。“诗意语文”作为一种发展中的教育主张,其内涵是具有生成性和发展性的,有待语文教育工作者进行不断探索、研究和论证。

结合当前对“诗意语文”的各种不同解读,笔者梳理出以下三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从中国古典美学出发,将诗意与美、美感、意境等联系在一起。他们认为,“诗意语文”要引导学生在诗教文化中汲取养分,改变语文教学中过于注重字词句训练而缺乏审美教育的现状,要注重语文的人文性。

第二种观点认为,诗意语文应关注语文中生命个体的存在。它要求语文教学由原本的“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化,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诗意的栖居地”。他们认为,诗意语文首先应该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对自由和信仰的追寻,课堂关注的不应是语文教学中具体的教学技巧,而应是教育中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

第三种观点认为,诗意语文本身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模糊概念,应对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解读。王崧舟作为诗意语文的领军人物,对其提出了较为全面的理解。他认为,诗意语文应包括八个方面的内涵:

一、诗意的灵魂:价值引领;

二、诗意的血脉:文化传承;

三、诗意的旋律:精神诉求;

四、诗意的光华:生命唤醒;

五、诗意的情怀:感性复活;

六、诗意的风采:个性高扬;

七、诗意的神韵:智慧光照;

八、诗意的境界:心灵对话。这一观点融合了诗意语文文化传承与价值引领的功能,吸收了前两种观点中的合理成分,力图唤醒生命在语文世界中的诗意存在。这一观点是目前理论界呼声最高的观点。

当然,对诗意语文的解读远不止以上三种,从认识论、文学、社会学等角度都已有一些阐释。以上三种观点具有一定代表性,也有其合理之?。但问题是,“诗意”这一概念本身的模糊性会使得一线语文教师无所适从。因此,我们必须追问:

一、真正的诗意语文到底是怎样的?为何要倡导诗意语文?

二、诗意语文是否会与现实格格不入?现实具体的教育怎么能呈现为一种抽象诗意的存在呢?

三、诗意语文中的生命个体到底是现实具体的存在还是抽象理念的存在呢?

四、诗意是指向语文本身还是教育中的人?这些问题困扰着许多怀揣着诗意理想的语文教师们。

针对当前各种解读错综复杂的局面,笔者试图结合前文中提到的三种观点,对它们做进一步梳理和剖析,力图探寻一条通往“诗意语文”的本真之路。

第一种观点从中国古典美学出发来理解“诗意语文”,将其解读为一种审美教育,强调了语文教育中的诗教文化和审美熏陶。笔者以为,这种观点从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性质出发来探讨诗意语文,将诗意的渗透看作是教学内容的恰当选择和教学艺术的有效生成,实际上是将其局限在语文教育更应注重“人文性”还是“工具性”的探讨上。一方面,它批判现实的语文教育将工具性置于人文性之上的偏激做法,但另一方面,它又探讨使语文课堂更富诗意的具体教学技巧,将“诗意语文”进行工具化、理性化,从而陷入了一种自相矛盾的悖论之中。

第二种观点不再关注语文教学中具体的教学内容或技巧的选择,而是站在哲学高度来探讨诗意语文,关注的是语文课堂上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该观点虽同样批判工具理性,同样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但对“诗意”的解读却存在一定偏差。此处的“诗意”仅仅是为人服务的,人成为了语文课堂上至高无上的主宰,诗意只是一个附属品,而语文课堂也只是人作为最高生命存在获得诗意的一个场所、一种手段。

第三种观点融合了学术界对“诗意语文”的多种解读,对其内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这种观点既关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也注重语文教育的价值引领;既实践语文的文化传承功能,也追求教育中个体生命的唤醒。然而,这种“海纳百川”的诗意语文能否真的“有容乃大”呢?笔者认为,“诗意语文”不是简单地在语文前加个定语,也不是对其他各式语文的简单拼凑。“诗意语文”不是万能膏药,它无法解决语文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技术问题。它只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精神关照。因此,对“诗意语文”的内涵挖掘不能只停留在用诗意的语言对其进行概念表述或方法探寻,我们需要站在更高的地方去追问其本真意义。

“诗意语文”是基于语文本质的一种命题,它不是另一种语文,自然离不开语文的基本性质和共性。因此,有些学者将诗意语文理解为“语文共性中的个性”。笔者以为,这一观点有待商榷。一方面,就诗意语文而言,“诗意”不是外加物与修饰品,不是刻意的审美追求,它是与语文的本质融为一体的。换言之,诗意是语文的本体。如果一种本体之物被视为个性,实属不妥。另一方面,诗意是语文得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抛开诗意的语文只能是一种“伪语文”。因此,诗意语文不是语文的一种个性,而是真正的语文,一切优秀的语文课堂都应该是诗意盎然的。

对诗意语文的解读可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诗意”这一概念本身的丰富性赋予诗意语文多样的理解,要真正实现诗意语文的教学主张,还有待教育工作者做进一步的理论探索和课堂实践。

★作者通联:浙江温州第二高级中学。

第三篇:本真课堂心得体会

外出学习体会

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了兰山区小学数学本真“新课堂”活动,虽然天气很冷,但是会场内气氛却热烈,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上课的老师们娴熟的教学技巧、精致的板书、亲切的教态、良好的综合素质,同学们认真听课的态度,训练有素的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交流,精彩的发言,都获得了听课老师阵阵热烈地掌声。

虽然很累,但是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让我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学到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在这次活动中听了四位老师的课,其中韩老师和薛老师上的是常态课,郝老师和孙老师的课是即将参加比赛的,四堂课都很精彩,而后教研员进行了点评,然后还安排常态课教师介绍了自己是研究“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经验,让人受益匪浅。通过学习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点云拨雾的作用,下面就谈谈我的感受比较深的几点体会:

一、训练有素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在韩老师和薛老师的常态课上,学生们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非常高效。我觉得这一方面是得益于老师们平时的指导,更重要的是每次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前,老师都会给出明确的提示,连时间和音量都会提示。而讨论交流结束时,师生之间会有约定好的结束信号:韩老师的是口号“---我自信----我成长”,薛老师的是“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汇报时会让学生们按序号汇报。这些细致的提示给学生们的讨论交流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让学生们能有条不紊的进行思考,交流,汇报。

二、扎实有效的教学。两位老师上的这两节常态课都非常扎实,重难点突出,比如韩老师的《按比例分配练习》这一课,韩老师准备了四种不同类型的题目,层层递进,每一个题目都有针对性,学生结合问题学习、探究、交流,使学生一步步建立模型,并理解应用此类题目的模型。而薛老师的《万以内加法(连续进位)》一课,在教学算理和算法时,让学生先自主探究,把探究结果写在学习单上,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再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练习时再巩固,学生在自学、交流、练习中一遍遍巩固算理和算法。

三、善于发现与联系的眼睛

数学知识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数学老师要善于发现,善于从生活中找素材,把知识生活化,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课上两位老师都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而非直接教教材。例如:孙老师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时,把三种情况(一端种,两端种,两端不种)整合到一道题目中,让学生从中发现矛盾点。在对比联系学习中解决问题,建立模型。在应用练习时,引导学生把模型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如钉纽扣、钟声,锯木头,装路灯等等。既训练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加强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体会是可以记录的,但心灵的感受可能是无法言语的,只有自己的经历,才会有认识上的提高。

虽累但幸好有收获。

2017/11/30

第四篇:本真课堂观后感(模版)

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本真课堂教学观摩学习心得

2016年9月23日,在郑州丰庆路小学我和我校田老师参加了中国教育梦-清华附小窦桂梅团队1+х课改创新成果展示,两天时间我们听了4节课,3场讲座,感受至深。

一、渊博的学识才能驾驭当今社会下的少年儿童和新课改下的课堂

每位做课专家面对的都是一群陌生的孩子,可以说,他们对孩子们的学习习惯不了解、对孩子们的学习基础不了解,对孩子们的学习程度不了解,这样,无形中就会加大上课的难度,但无论哪节课,都没让我感觉到有丝毫艰难行进的感觉。

《鲁迅主题群文》阅读课上,李怀源老师让大家针对鲁迅笔下的儿童进行讨论,孩子们那种自信,那种不甘示弱,那种广阔知识面的显现,让所有在场的专家及老师们折服,他们从几个孩子偷豆子到八国联军,到1942年闹饥荒再到日本侵华战争,言语中除了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对祖国浓浓的爱,还展现了信息时代下儿童的了不得。

我们是教育学生的老师,虽然只是孩子们的引导者,但也肩负着对一切知识的解释权的重要使命,因此,我们不再是以前所说的“给孩子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作为教师,每个人都要努力成为一棵树,不要等着别人定时去浇灌,不求别人的庇护和依赖别人,要自己努力去生长。对于孩子,我们也要把他们看成一棵棵树,也不能只关注地面以上的部分,地上是能力是技能,地面以下是人的素养。不同的学生会生长成不同的树木,学习即成长。

二、教会学生读整本书

整本书导读课,思路清晰,导引性强。

拿到一本书--看封面--看作者--看书评--找“主角”--读细节--猜情节--看提示--读尾声--合上这本书--想故事--想主题--想自己

对于阅读课,专家认为,不必要把语文教学和阅读教学分别开来进行,要合二为一,是啊!每个年级的语文课本大概都是安排30-35篇课,而我们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学期紧紧张张才能把课赶完上,看来,我们的教学真的需要改革,北京28中学,仅用较短的时间就能把书本上的内容学完,剩下的时间都是阅读,结果较短的时间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也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三、三尺讲台,一片圣地,一个舞台

窦桂梅老师,记得好多年前也听过她的课,但这次,印象极为深刻,她独特的教态,快节奏的语言表达,课堂上擅长的教学手势,独特的板演形式,机具启发性的提问方式,还有时不时对个别学生的“打击”,最终,总要回归到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都充满自信,都投入到学习上来。

窦桂梅老师的课堂节奏真的好快,在她的感染下,学生的节奏也由慢到快,还特别会观察,会处事(例如:时不时出现“对不起,是我理解错了”“谁能帮帮我”“我只能这样了”的语言)

一节课,陌生的孩子们参与率几乎达到100%,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吸引着孩子们,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孩子们即刻领悟,对文本的理解深刻,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际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大加就是大家,两个多小时,时时吸引着我的眼球,这样的老师怎会不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一节好课,是一节生成的课,一节生长的课,这节课,孩子们思维的生长,理解的生长,情感的生长,朗读的生长,其实,还有听课教师的生长。我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我会努力,会抽出更多的时间学习,给自己不断充电,提升自己。

第五篇:诗意课堂

摘 要:语文老师的课堂是美丽的,语文老师用自己的才情、诗情为学生画出了一道道美丽、浪漫的风景线。关键词:语文;诗意;课堂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句诗让人感受到生命的优雅。有诗意的生活,使人高贵;有诗意的人生,使人亮丽多彩;有诗意的语文课堂,更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教育需要诗意,语文更需要诗意,诗意是语文课堂的生命。

一、熏陶感染,诗化课堂

语文老师的课堂是美丽的,语文老师用自己的才情、诗情为学生画出了一道道美丽、浪漫的风景线。在教学《花瓣飘香》时,老师便用优美的语言拉开课堂的序幕:“花瓣多美呀,美丽的花瓣在清风中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这是多么美的情景呀。”教师用诗一般的语言营造出美丽的情境,孩子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个个兴趣盎然。这时,教师适时揭题:“来,你也来读读课题看‘花瓣飘香(指名读题)有一种怎样的感觉?美美的、香香的、很动听,很有诗意。”教师诗意的评价也给学生增添了许多兴致,给课堂增添了一丝诗趣。

在课堂师生进行交流时,老师适时进行引导:“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她想摘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花瓣送给妈妈,让妈妈高兴,她听妈妈的话,不惹妈妈生气,这是多么懂事的孩子呀。”动人的音乐响起,让孩子们拿出花瓣形的卡纸,在上面写出小诗或对母亲的问候,就这样在优美的语言、动听的音乐声的熏陶感染下,孩子走进了诗意的语文世界。

二、欣赏孩子,放飞诗意

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诗人,儿童的世界是想象力丰富的世界,对生活、对文字,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要像对待娇嫩的花朵一样,小心地呵护孩子稚嫩的心灵。欣赏每一个孩子的梦,我们要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学会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用孩子的心去理解文章,和孩子成为朋友。

在教学《大海睡了》时,让孩子们思考:作者为什么说大海睡了?有的孩子会说:“因为是夜晚,夜晚人们都睡了,大海也要睡觉呀。”也有的孩子说:“我们也可以说大海在微笑,她看见她的孩子月亮和星星在做游戏,玩得那么开心,她开心地笑了。”师表扬:“孩子们真棒!都有着一颗诗人的心呀!”就这样欣赏每个孩子,让孩子大胆说出与众不同、新奇的看法,尊重每个孩子诗意的感受,让语文的课堂放飞浪漫的诗情。

三、多元对话,营造诗意

语文课堂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在师生交流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了思想的碰撞,心灵的接纳,情感的交融。在教学《桂花雨》这一课时,我在黑板上板书:满树茂密叶。随后我让孩子们说说桂花开花时的样子,学生说:“绿叶丛中有细花。”我想文中的父亲看到桂花纷纷落下的情景,会赋诗一首,就想孩子们的想象力比大人丰富,他们作的诗肯定别有一番趣味,于是我就说:“谁能把这句话说得简练些?”有个孩子说:“叶丛找细花。”“思考一下,谁还有更好的说法?”“‘找改成‘觅会贴切一些。”于是我把这句话改了一下:“绿丛觅细花。”然后板书在黑板上。让孩子们对照读一下,孩子们读完,马上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啊,老师,这样就像我们平常学的诗句。”接着我说:“我们平常学的诗一般有幾句啊?”“四句!”“那我们也来当一回古代诗人,为这美丽的桂花做一首诗,怎样?”孩子们的眼睛闪耀着光芒!纷纷说:“好,我们也要做诗人!”有孩子说:“不与花争艳。”另外一个孩子说:“不与花争艳没有表现出桂花的内在品性!有点俗气,改成‘桂花不争妍好不好?”大家一致赞成,剩下最后一句,“要写桂花的什么呢?”“要写香味了。”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说:“香味飘十里,”“不够远!香味飘千里。”于是我们的诗诞生了:“满树茂密叶,绿丛觅细花。桂花不争妍,香味飘千里。”就这样,在师生的你一言,我一语中,孩子们快乐地完成了创作,锻炼了语言思维能力。

这样的语文课堂就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对话着的课堂是美丽的,这样的课堂没有人唯唯诺诺,拾人牙慧,只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发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在对话中理解文本,尽情挥洒着语文的诗意。

四、诗意朗读,感受快乐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语言优美、思想深邃、见解独到的佳作,都是一首首美丽的诗篇。运用朗读可以让孩子们走进文本那美轮美奂、如诗如画的意境中享受精神上的愉悦。

在教学《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时,我问孩子们:“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让你感受到什么?”“喜悦和自豪。”“小鸟搭窝、松鼠叽叽叫、小兔撑起绿色的大伞、小猴又蹦又跳,这一切又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去读它?”就这样,学生在我的引导下随着那优美的语言,按照诗歌的节奏不断朗读,在不断的朗读练习中,我发现学生体会到了在春天里用劳动改造自然的快乐和自豪,诵读时快慢和谐,抑扬顿挫,倾注了满腔的热情。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努力去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诗性,去奏响他们心中诗的琴弦,让诗意的清泉流进美丽的语文课堂!

下载诗意的课堂 本真的语文(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意的课堂 本真的语文(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本真语文(范文)

    “本真语文”,我们要做什么? 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 居法元 2012年11月,我和我校的三位老师有幸参加了福建泉州的一次语文活动。会上,特级教师贾志敏提出了简简单单教语文,语文,应恢......

    本真语文

    学语文学什么 积累掌握语言材料和运用的经验感觉 1.学习凭借:沉淀语言 精华(文选、名著) 2.学习过程:感受、理解、领悟、积淀 3.能力形成:熟读成诵,量变质变 4.学习渠道:自读、教读......

    语文的本真课堂(共5则范文)

    语文的本真课堂 ------观薛发根《剪枝的学问》有感 今年“千课万人”的精品课中,我对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剪枝的学问》印象深刻。因为从薛老师的课堂我真正体会到了语文学科的......

    还原语文本色 追求本真课堂

    还原语文本色追求本真课堂 阳邑中心小学王旗慧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叫王旗慧,是阳邑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从教13年来,我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2008年被评为武安市骨......

    浅谈语文诗意课堂的追求

    诗意的语文 诗意的课堂 枣阳市第四实验小学 赵军 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回归,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学,必定是诗意的语文,一切风格......

    回归本真课堂五篇

    回归本真课堂 提升教育质量 红安县永佳河镇永河小学李保财 【摘要】追求数学教学之本真就是追求原汁原味的数学教学。反朴归真的教学更能体现数学的本质,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

    浅谈如何打造本真课堂(合集5篇)

    浅谈如何打造本真课堂 ---观摩全国小学英语名师本真课堂-沈峰《A telephone call》有感 本真课堂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促使学生在真问题、真过程、真学习中获得最大发展的课堂......

    让课堂回归本真(精选合集)

    让课堂回归本真 摘要:现在,公开课观摩课的授课越来越丰富多彩,形式也五花八门,但我们在享受听课愉悦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过多的华而不实的元素,对此,可从传统教学中吸取经验和优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