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慧学课堂,回归语文本真5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23:3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慧学课堂,回归语文本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慧学课堂,回归语文本真》。

第一篇:构建慧学课堂,回归语文本真

构建慧学课堂,回归语文本真

我校于2014年12月顺利创建成功“丹枫慧苑”特色项目,把“慧学课堂”作为研究的主攻方向,提出“十六字”的慧学课堂目标:教的轻松、教的简约、学的轻松、学的扎实。本文主要就“减轻学生负担、打造高效课堂”探索慧学方法。

一、课堂观察:当下小语课堂的现状分析及主张诉求

现状分析

1.嘴上喊着新的教学理念,实际课堂还是“一言堂”。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在实际的课堂中,有些教师还是老样子――“一言堂”,只是把教会学生知识作为最终目的,一味灌输。

2.对文本解读不够,还是一味的“题海

战术”。

对文本正确、深入的解读是普遍关注的话题。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文本理解入手,从学生的学情入手。但有些教师不花时间在钻研文本、磨课上,而是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生苦不堪言。

3.重课堂形式,轻学科本质,看似热闹,教学效果差。

常常看到公开课中,教师煽情,学生又唱又跳,好不热闹,透露出教师的浮躁、盲目和形式化倾向,丧失了语文的本质内涵。

主张诉求

1.语文课堂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完美结合,是教师了解学情,正确、深入解读文本的情况下,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生成的场所。教师要教的轻松,学生要学的有趣。

2.语文学习是一种不断探寻的过程,不是老师的“善意”的告知。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有时探索虽有弯路,但学生学得更加踏实。

3.语文学习应该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过于“花哨”的教师和学生表演,只能让学生学会看老师眼色行事,只是课堂的一颗棋子,符合“剧情”就让你表演一番,语文的听说读写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二、内涵厘清:语文慧学课堂的特质呈现及特征归纳

慧学,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课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与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回归语文课堂的本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和谐发展。

(一)课程整合

1.学科内整合:学科内的不同版本教材知识串联、整合,前后知识点的整合。

2.跨学科整合:以统一的主题、问题、概念、基本学习内容链接不同学科,目的是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建立系统的思维方式,体验知识之间的联系。

3.课内外整合: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学生的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紧密相连,培养学生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融入游戏元素

游戏元素和学科元素的有机融合,让学生有了形式多样的创意课堂――语文体验式作文、语文游戏导悟、语文游戏辅练、语文音乐律动结合。

(三)预习导航

教师通过预习导航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交流、自主展示。展示分为三个层次:预习导航汇报、课中任务单、课后效果监测。

(四)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安排五、六人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学、讨论、汇报,走上讲台,大胆表达。

(五)分层反馈评价

教师参与学生合作学习、探究汇报,针对不同学习层次学生分层布置作业、设计反馈卷,允许学困生二次答卷。

三、原野实践:小语慧学课堂的实施路径及本真回归展望

(一)小语慧学课堂的实施路径

1.营造和谐融洽氛围

慧学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唤醒学生学习欲望的场所。教师要尊重学生,欣赏学生的独特感受和多元见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节外生枝”,提倡自主、探究、敢于质疑。教师要面带微笑,走近学生,弯腰倾听。哪个学生汇报,那个孩子就是课堂的中心。这样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吸引着每一个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碰撞、情感的融合,学生的思绪得以飞扬,灵感得以激发,智慧得以生长。

2.开展高效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讨论碰撞中学习新知识。要想开展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步要合理分配小组组员;第二步要明确小组成员责任;第三步要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培训;第四步要提供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第五步,展示交流时要激发学生倾听、评价的热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以高涨学习热情投入于合作学习中。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如果出现困难、意外混乱局面,要深入小组,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学习合作有序有效地开展。教师要及时诊断与处理问题,注意激活冷场现象,控制过热场面,使全体小组成员真正动起来。教师还要下组参与学习讨论,及时把握各组学习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机智,调整学习时间,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3.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自主学习的课堂强调老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在问题中找答案,答案中找问题。学生通过老师的提问学会学习,通过问题将问题呈现出来,这样才能在质疑中不断挖掘、探索。

比如教学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老师先从词与诗的不同入手,让学生明确词形式上的特点。学生们一遍一遍地读,读出了词的味道。老师从“给你印象最深的句子有哪些”入手,带领学生咬文嚼字,抓住“醉”和“相媚好”体会文意,联系课文插图想象,走进“词”的境界,读出一幅幅生动的“村居”图。在学生“得词意”的基础上,加入作者生平的介绍,提升学生理解的层次,读出作者辛弃疾对村居生活的向往。

4.重视课堂动态生成

慧学课堂重视动态生成,学生通过思考,对教材形成自己独到见解。“动态生成”是新课标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智慧课堂不但要求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更要求教师在随机应变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教学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课前的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为生成提供条件,鼓励生成。

我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有学生提出:“草船借箭”的“借”字用得不恰当,应该加上引号,说明不是真正的“借”,而是巧妙地“骗”。我灵机一动,这个“借”字可以大做文章,就组织各个小组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辩论,最后达成共识:用“借”字是最好的,更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样的生成,让学生学会领悟中国汉字用法的巧妙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小语慧学课堂本真回归展望

1.回归民主。慧学课堂实行民主教学,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敢于质疑,敢于发表意见,构筑师生、生生和谐的讨论群体,教师适当的鼓励、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课堂的学习。

2.回归简约。慧学课堂是简约的,但不简单。慧学课堂重视学情研究,研究深入文本,做好课期学生自我学习的功课。课堂上省去不必要的“花架子”,删繁就简,让学生听得懂,学得有趣,就采取相应的学习方法。

3.回归生成。慧学课堂特别重视学生的自然生成,教师不是一味和学生探讨问题的“捷径”,而是让学生不断尝试,找出适当的方法,不怕弯路,不怕失败,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地激发,体会探索的乐趣。

慧学课堂,就是要回归充满活力的本真课堂,保持持久的生命活力,要求学生发挥主动性、能动性,从生活的各个方面获取必要的营养,使得生命之泉生生不息、活力永存。教师要力争做到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传播智慧的种子,并让这种子在学生的心田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南京市栖霞中心小学)

第二篇:运用委婉语 构建和谐课堂

1.运用委婉语 构建和谐课堂

由于文化的影响,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有很多语言忌讳。如果无意识地使用了这些语言,会给对方的情感造成很大的伤害,也使自己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因此,学会在不同的场合下运用得体的委婉语,既可避免出现窘境,也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品位的表现。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同样需要使用委婉语,然而这一点往往会被忽略,中学生的心理既敏感又脆弱,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会导致师生之间的种种矛盾,甚至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影响学习效果。恰当地使用委婉语则能够使师生之间尽量避免、缓和甚至消除这些矛盾,使师生处于相对和谐,互相尊重的氛围中,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在中学课堂上,委婉语大致可发挥如下几种功能: 1.表示对某种观点或看法的认同

2.表明师生之间的合作态度

3.以乐观的态度去感染学生

4.礼貌地表达个人情感

5.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2.怎样在长期的课外阅读中学习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一)课内外结合,激发阅读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了解的知识、掌握的技能运用于学习和探究之中;在课外结合课文进行拓展阅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掌握课外阅读方法,让学生读得轻松,富有实效。“授之以鱼弗若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学习方法,培养阅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开展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促课外阅读持续进行。

1、全校开展读书活动。在全校中开展读好书、建立书香校园活动,除确保全校学生相对固定的读书时间外,教师还应注意从以下四种途径向学生推荐书籍:(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3)推荐与写作要求相关的书籍。

2、定期开展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举行演讲赛、辩论会、朗读比赛、说话比赛、知识竞赛、写作比赛等专题活动,在活动中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使学生在阅读的质和量上协调发展。结合课外阅读积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3.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 ——关于学生自主识字方法初探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是重点。教师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识字的方法,以便提高他们自学生字的能力,在较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提高识字效率。

1、形象识字法。如学习“闯”字,把它形象地理解为一匹马飞快的跑进门里来。学习“山”字,把它形象地理解为一座大山高高的耸立在大地上。

2、看图识字法。如学习“旗”字,借助国旗、队旗等图片,就能获得很深的印象。学习“菜”字,借助萝卜、黄瓜等蔬菜,就容易记住。

3、游戏识字法。如“寻宝游戏”,教师将基本字输入电脑,让学生寻找偏旁或部件与基本字构成新的生字,如“仓”可以引出“苍、枪、抢”,“占”可以引出“站、战、沾、粘、钻、点”等,谁找得多,谁就可以得到一块象征着智慧的宝石,这样的巩固练习,即扩大了识字量,又促进了自主识字能力的形成。

4、顺口溜识字法。

5、谜语识字法。

6、熟字加减法。

7、置换部件法。4.、举例说明怎样布置作业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作业的种种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学生和家长。其实,作业是为师生教与学服务的,其内涵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自主和个性。只要科学、合理地看待作业,师生就可从中得到快乐。

下面介绍布置作业两妙招:

第一招:让学生有选择地做作业。老师在布置作业时,抛弃原先的“一刀切”做法,精心设计若干个题目,这些题目有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题,有的是需要学生思考后才能做出的提高题,还有个别的高难度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其中的三道或四道。这样布置作业的好处有二:一是尊重了学生的差异,照顾了各个层面的学生,既让尖子生“吃得饱”,又让中等生“吃得好”,更让待进生“吃得了”;二是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没有理由不做作业,有效地防止了偷懒现象和抄袭作业的现象。

第二招:布置趣味性强、实践性强的作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增加学生负担的作业都是一些枯燥无味、机械的、只有唯一答案的“鸡肋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多动脑筋,尽量布置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开放性、趣味 性题目。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布置如我为狐狸和乌鸦找优点(教学《狐狸和乌鸦》后布置的作业)、阅读某篇文章写感想、观察金鱼生活习性撰写科学报告、做个性化卡片等等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个性化作业。布置这样的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而且,由于这类作业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更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就作业而言,老师可以举行作业布置值日周活动,即每周小组推选一人布置作业,看谁作业布置得好,看谁作业布置得新颖,更能彰显探索性。老师可以此为标准,定期评选作业布置“小能手”。引导学生要想成为“小能手”就必须认真听取小组同学们的建议或意见,使作业更能代表学生的心声。作业适量、典型、创新逐渐演变成了作业布置的一致共识,也着实让学生为之动一番脑筋。另外,可以采取小组表决的形式决定作业形式,或心得体会,或调查活动,或成果展示,或主题演讲,或小品表演,形式多种多样,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另外,鼓励学生勇于竞争,比作业布置满意度,比作业完成率,比作业质量。学生爱做自己布置的作业,真正使作业不再成为包袱,学习的兴趣自然会变得浓厚了。

可见,老师把作业布置权交给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学生能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灵活布置作业,有利于他们主动探究和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一、真实课堂的特征有哪些?

真实的课堂教学,其特征体现如下:

1、倡导教师的真实

课堂上,教师应该实事求是,正确地认识学生、尊重学生、,珍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做出积极有效的处理,教师要让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师生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存在差异这一客观事实,追求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发展。

以教师的真实换来学生的真实,教师的真实是做出来的,不仅要严于律己、真诚地面对学生,还要正确理解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在教学中,许多教师组织了各种活动,也取得一定效果,但其中也有不少课堂常常被少数学生所包“堂”,教师要从人格的角度,真心赏识学生。

2、鼓励学生的真实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真实表现在:敢说话、说真话、有参与学习、评价的权利,有展示个性的机会,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3、追求教学过程的真实

真实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和不确定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只有追求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当然,教师的真实、学生的真实和课堂教学过程的真实这三者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真实是前提,学生的真实是关键,课堂教学过程的真实是保证,只有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构建真实的课堂教学。

二、如何构建真实、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思考题发布人:杨晓慧)

1、知识学习与促进发展的和谐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目标要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教学设计要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教学方法也要由单一讲授转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2、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

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的问题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和最难把握的问题之一,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由教师的地位与学生学习的特点共同决定的,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由学生具用的独立性、能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所决定的,正确处理和把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度”,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个性和情感态度全面、高效、和谐发展。

3、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和谐

目前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对“过程”的理解不到位与不全面的现象,如省略、忽视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过程,只讲推理和结论,不讲道理和原因,这样就降低了教与学的思维层次,只有既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才是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

4、接受式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和谐

知识、能力、思维、情感态度是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功能,也有各自的长处和不足,只有把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思维、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协调、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

5、集体教学与关注个体学习的和谐 教师要增强关注好差“两头”学生的意识,增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课外作业的层次性和多样性,要赋予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探索提高教学针对性的策略、途径与方式。

6、激励与约束的和谐

教师在课堂上多倾听学生对学习的体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建立一种合作、默契、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语文教学“教什么”?

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东西:语文学习的兴趣、能力,语文学习的方法、习惯……

要念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写字)十字真经。——杨再隋

小学语文要唱好“八字经”:识(识字)、书(书写)、读(阅读)、记(积累)、说(口语交际)、写(习作)、法(学习方法)、习(习惯)。要强化语言学习,落实能力、方法、习惯的培养。——崔峦 语文教学六字诀:听、说、读、写、作、习

语文教什么?当然是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内涵,揣摩语言规律,习得语言技巧,提升语言质量。

立足于语文教语文,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语文的方式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读、思、品、议、说、写。

阅读教学的训练项目:朗读、理解词句、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语言的积累等。

7.有人说:综合性学习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不需要教师组织、指导。请说明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并阐述理由。(陈洁)

不同意;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应该担任着一种什么样的角色呢?我想:首先教师应该是综合性学习的主导者。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语文综合性学习毕竟都是一种语文教学行为,不能让教师全盘代理,也不能全由学生任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不管综合性活动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都应该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也只有这样,综合性学习才不会失去其本身的意义。学生思维活跃是值得肯定的,但身为教师的我们只有将这种思维导向正确的方向,才不会给社会制造出“危险品”。《唱响你心中亲情的歌》的立意在于让学生感受亲情,汲取综合文化素养的作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一开始就设计了让同学们回忆有关歌唱亲情的歌,以共创浓浓的氛围来激发学生进入学习,这个目标充分利用初中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憧憬同时又乐于尝试的心理,也为后来多种学习成果的可行呈现提供了适宜的平台。有关亲情的的公益广告,学生的生活体验、心得交流、这些活动都是初中学生耳熟能详,亲身经历、在适当指导下又力所能及的。这一切在教师的相机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的潜能被极大的激发了出来。其次教师还应该是综合性学习的参与者。当我们的学生遇到了困难时,教师也可以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其中,用自己的真实体验去弥补学生身上的不足。这样,在成人世界与未成年世界的交织中,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标。我想,也只有当学生的情感与老师的情感如此融合时才会有这样教学效果。参与也是教学的一部分,相信有了老师的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会更彰显人文性,更有人情味。最后,教师还应该是综合性学习的学习者。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只能通过我们不断的摸索与实践,去开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广大教师对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更新的过程,综合性学习课程开发和利用也是在动态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因此不能急于求成。失败难免,挫折难免,身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身先士卒,加强学习,从理论上认识综合性学习的概念、性质、种类和存在状态,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的程序、步骤与利用方式。还应该要加强实践的研究,并且重视学习和吸收国内外教师在开展活动中总结出的实践经验。

8.为什么要精简教学内容?怎样简化教学内容?

时下,“简单语文”似乎成了语文界尤其是小学语文界的流行词。“简单”是相对于“复杂”而言的。语文教学的简约化说到底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化的、不必要的东西,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课堂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有一定的限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追求教学内容的简约。“简约”不是简单、机械地减少教学内容,减少教学的知识容量,而是要求教师认真地钻研、解读教材,对文章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把握,在深入解读教材上下工夫,在浅出教学内容上做文章。教师要大胆地处理教材,依据 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等选择能让学生终生受用的“核心内容”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要追求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简约化,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思考,感悟文本的时间,使语文课堂每一分钟都成为学生思维火花碰撞的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那么,怎样做才能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理想境界?下面,仅结合自己阅读教学实践与学习收获,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教学目标要简明──简明而不失品位

阅读教学最忌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般地“眉毛胡子一把抓”。每一堂课,应把握“三个维度”和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依据课文的特点与单元训练重点,彻底解决一两个切实需要解决的阶段目标,拟定简而明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要简约──简约而不失精彩

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可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而一篇课文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老师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学内容,发现那些学生真正需要的、有用的东西,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教学环节要简化──简化而不失实在

四、教学指导要简要──简要而不失到位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中教师指导是完全必须的:当学生出现偏差、走入误差时,要“引导”;当学生思路不清、认识肤浅时,要“开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思路卡壳时,要“辅导”。我们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教学指导,应努力追求指导得精当,指导得明白,指导得科学,含英咀华,使指导的内容具有提示性、启发性、示范性。

五、教学方法要简便──简便而不失高效

陶行知早在1919年的《新教育》杂志就撰文指出:“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是的,虽然说 “教无定法”,但是最需要的还是“贵在得法”,努力追寻最简便、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应当采用最“语文”的方法来学习语文──“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因为语文教学离不开读,体会课文用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靠读,体察课文所蕴藏的丰富情感靠读,体悟由课文所带来的高品位的语感靠读。因而,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自如地读、动情地读,读出课文的节律、读出课文的情趣、读出课文的神韵。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简简单单的语文课堂,应是简明而不失品位,简约而不失精彩,简化而不失实在,简要而不失到位,简便而不失高效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追寻的简简单单,其实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这种“简单”是对冗繁的语文课堂的一种“清洗”,是对语文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是学生自身主动意识的一种彰显。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哪些作用?在展开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心理指导、方法指导和价值指导上。(1)心理疏导:指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发表意见,特别是鼓励不爱说话、羞于交际的学生多说多辩,培养他们会交际、善合作的心理品质。(2)方法指导:指为学生提供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如调查、考察、访读、收集和整理资料、研究报告写作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3)价值引导:在引导学生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实施,尤其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和习惯,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

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的关系,会为上好一节实践活动课收集来大量的资料,可又不懂如何投入到活动之中。那么,如何选择材料,整理材料,运用材料就成为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一步。这时,教师就要以“参谋”的身份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巧妙的设计步骤,把材料加以整合。比如在组织《走进春天》这一活动时,学生找来大量有关春天的诗歌、歌曲、散文、故事、对联、图片、影响......带来许多自己认为是能代表春天的东西,如柳枝、野花、绿叶、风筝、小草、苗苗等。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提出相应的建议:一是把材料分类型整理,即借助欣赏影片和图片以及带来的春天的信息来赏春,用画笔来绘春,用诗词歌赋和对联来歌颂春;二是以歌曲《春天在哪里》为主题音乐,以情景剧的形式来赏春、绘春、颂春。无论学生采用了哪种建议,实施起来都会感到比较容易且有趣。

第三篇:让国学回归课堂

让国学回归课堂

国学的熏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诵读国学经典可以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博大精深,对提升中小学生的道德、人文素养、性格养成都有很大帮助。让国学经典回归课堂不仅可以修身养性,增加智慧,还可以引领我们回归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社会善良风气的形成。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学校教学的国学经典有《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这些平日里大家说得比较多的国学启蒙经典;也有《声律启蒙》、《古代名句选读》、《朱子家训》、《增广贤文》等经典书籍,此外还有著名的“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学生所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学生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国学回归课堂让我们来了解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传统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选择国学中的经典何其重要,它能为学生点燃一盏智慧心灯,能雕琢孩子温文尔雅的气质,能塑造孩子知书达礼的童年,能奠基孩子德行高尚的一生!

在大力提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今天,让国学回归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知识、国学思想,应该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有效尝试。现浅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营造浓厚国学氛围。

国学回归课堂,老师的教学必须打破沉闷无趣的气氛,改变一成不变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解词释句——串讲全文——背诵默写”的传统教学模式。学校应该在校园布局精、雅上做文章,充分发挥建筑文化、塑像文化、园林文化等民族传统文化等在校园美化方面的特殊作用。国学经典名句、书法篆刻与墙体文化紧密结合,诗词歌赋充溢眼帘,古色古香的教育设施之间散发着浓郁的国学气息,让学生在休闲娱乐、举手投足之间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二、国学经典点滴渗透,加深兴趣。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一家之计在于和”,它的字面意思是:一年之中,最好的季节是春天,一天之中最好的时间是早晨,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是勤劳,一个家庭中最宝贵的是和谐。好多孩子都知道这句俗语,如果在课堂上老师们再稍稍指引,他们不是就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人生需要懂得有很好的规划,每年都给自己制定一定的目标,并且努力去实施,这样的人生才会过得充实 而有意义。

三国刘备文曰:“莫以恶小而为之,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做。这句话值得让世人知道并铭记在心。后世人传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班级里开展“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班会活动课,通过一系列精彩的活动使同学们能更好的分辨善恶,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做到抑恶扬善,让孩子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主动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让我们的学生做智慧之人。

三、让经典诵读成就学生的人文气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像这样优美的诗句,深刻的含义,正是我们的孩子平时很难接触到的。教师可以有选择地给孩子们挑选一些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经典作品,通过诵读,使学生感悟我国所独有的诗词歌赋优美的语言、韵律,体会作品中蕴含的自然美、人性美,进一步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们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在学校和班级的布置中也可以体现这些内容,板报、手抄报、文化墙都可以作为宣传阵地,校园广播也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甚至可以班为单位利用跑操前整队进行经典诵读,形成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新的课程,新的教材,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话题和新思维方式,提供给老师和孩子们一个新的平台。国学的研究和实践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在语文课教学中加强国学教育,方法思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长期坚持经典诵读,不仅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更能让国学的儒雅恬淡、坚韧含蓄走进学生的心灵,内化为高贵的气质,使其受益终生。

四、通过诵读国学激发情感,悟出道理。

小学作文教学中,素材的选择取舍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家庭的温馨,父母的呵护是其中极好的素材,但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被宠被惯,与父母的隔阂渐增,从这一角度讲,如何突破学生的这一认识障碍就成了作文训练的难点。

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在诵读《三字经》中品味含义,“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朗朗上口的文字,读起来容易记忆,比一般的说教更易深入学生心理。可能在学生心里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触动,但最起码也是个触动。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想在以后的生活实践中会慢慢显现。

谚语有:说个篱笆不是墙,哪有女儿不疼娘?说个喇叭不是铁,哪有女儿不疼爹? 《棉鞋的里的阳光》、《胖乎乎的小手》等课文,都是在歌唱亲情,提倡爱父母、爱家里的每一个人,由于在平时的点滴积累,孩子们很容易就理解了“爱”及如何向父母表达“爱”,当有学生在课堂上讲“只要爸爸妈妈高兴我就会很高兴”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爱”的火苗正在所有人的心中点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将会燃起“大爱”的火苗。

五、让诵读经典进入习惯。

利用学校开设每天二十分钟“诵读国学经典”,精选《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古诗词、格言警句等,每天利用投影仪播出,让学生每天诵读,受到润物无声的文化熏陶。每天的校园音乐也融入中国古曲。借此提升学生的修养品味。由此我认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不得不充分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国学文化回归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学习传统的经史子集,学习民族的诗词歌赋及其它经典作品,使语文教学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链条。为此,我们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竭尽全力,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已任,让国学教学回归课堂。

第四篇:回归课堂,放飞梦想

回归课堂,放飞梦想

栏杆堡九年制学校杨利兵151912543

31摘要:教师和学生是教育过程中两个最活跃的因素,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推动教育的发展。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永远都值得作为一线教育者的我们思考的问题。而课堂作为教育事业的第一主阵地,如何把握好这一环节,将直接影响我们的教育质量。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舞台,是学生成功的一个关键所在,而这一切的转变我认为关键在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词:主体意识、自主意识、多边合作、探究学习

正文:新课改提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好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好课堂纪律,管理好学生,还能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可是如何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实现这一目的,还存在很大程度的困难。

由于地理条件和经济因素的制约,身处西部偏远地区的我们应该从实际条件出发,思考探索这一问题。新课改提出已久,个学校都积极响应,结合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改进,而大多教师都是从教多年的老教师,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也受前辈们的影响,要想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转变出来,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努力。在加上学生从小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还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样的就显得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还需我们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抓起,具体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发面着手。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要想转变常规的教学模式,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的目的。首先,要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二者之间的关系—交流、合作、探索。传统的教学是以教为主,向学生机械式的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传统教学的基本任务和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是中心,他主宰着教学的整个进程。教学行为和方式大多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课堂成了教师的课堂,学生完全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努力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每个学生都参

与到课堂教学中,逐步树立学生自学的意识和信心。其次,逐步将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下解放出来,养成自学的好习惯。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进入自学的渠道,让学生“应用自己的能力,尝试去了解”,在大量的交流思考探讨中积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不是可以一蹴而成的,可以循序渐进慢慢实现的。

二、激发学生自主意识,让学生自己承担课堂责任。

教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可是学生能当好课堂的主人吗?这是一个相当困惑的问题,也是要想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最重要的问题。所以我们还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要了解学生的特点。中学生正处于渴求知识的时期,受生理发展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学生情绪不太稳定,对自己缺乏信心。他们还缺乏生活经验和对生命的体验。尽管他们拥有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的可能,但并不清楚该如何选择,如何努力。他们也不清楚这一时期学习对自己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

其次,教师必须懂得:不仅要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还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教师一旦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承担起学习的责任,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很多的教学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可从三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渴望,产生自主学习的强烈动机;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增强对学习的体会,逐渐把学习看作是成长的需求,实现社会责任感的需求,培养终生学习的良好品质,让短暂的兴趣发展为持之以恒的志趣;通过课堂教学评价给学生以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自学品质。

二、调动课堂多边合作,成就学生自主学习。

互助学习强调教学是多边活动,提倡师生、生生、师师间的多边互动合作,充分调动各动态因素的密切合作。合作学习首先要重视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保证充分预习,独立思考,又要组织讨论探索,全体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互助合作的氛围里,知识得以沟通,情感得以交流。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一个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主阵地。作为教师,应该真诚的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包容学生的缺点,即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予以肯定。在这样的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思考探索问题的能力。

四,做好课堂即时评价,给学生鼓励

哲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而学生更是如此。”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养料,必要的表扬是成功的阳光、空气和水。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宰课堂,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不断鼓励学生,树立学生自学的信心,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要做好课堂即时评价,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把握好时机,注意评价的艺术魅力,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学生的切入点,做出正确高效的评价。

教育是百年大计,是一项长久工程,如何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将课堂回归学生,将新课改应用到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还需我们不断的思考、探索、总结,结合实际境况,因地制宜。

参考文献:《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廖时人朱新春主编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回归本真课堂

回归本真课堂 提升教育质量

红安县永佳河镇永河小学

李保财

【摘要】追求数学教学之本真就是追求原汁原味的数学教学。反朴归真的教学更能体现数学的本质,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本文针对当今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用案例的方法列举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在情境创设、探究活动、教师提问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再通过案例的方式呈现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本真,即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加强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启发性,回归本真,提升质量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进行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不少数学老师挖空心思,刻意追求形式,通过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异常饱满。但是形式的背后透露出浮华,折射出令人深思的问题:数学思维少了、思考感悟少了、能力提高少了。如何提升教育质量,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反思,如何扎扎实实的教,让数学课堂更加充满“数学味”。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似乎成了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成为连接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纽带,在激发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地情境中学习数学”。确实,创设有意义的数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现实课堂中,有些教师为情境而情境,画面花花绿绿,眼花潦乱,学生看半天,都没能发现主题。案例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

出示十分精美的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儿童公园”的精彩画面。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这个儿童公园太漂亮了!里面有许多的玩具。生2:我发现了这儿有过山车。生3:还有碰碰车。

(老师分别予表扬,表扬他们的金睛火眼,真会发现问题。)师(耐心地):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3:我发现小朋友们在玩荡秋千。生4: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在做游戏。

师(着急地):除了这些,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5:还有摩天轮,上面的小朋友们在和我们招手呢。师(有些失望):还发现了什么? ……

(十多分钟过去了,在老师“还发现了什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但始终没有发现老师所要的“数学信息”。)

从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节很热闹的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但不难看出这段教学活动明显偏离了教学目标。本来只需寥寥数语就能概括出的“情境”,结果由于老师的“你发现了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岔开了话题。由于老师不敢轻易地去否定学生,还继续给予鼓励,任由学生发言,使数学课变味了,冲淡了教学的主旨。不能使学生的思维有的放矢,不能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搜集信息并提出相关问题,不能直接切入本课的核心环节,为本课学习服务。

案例

(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 屏幕出示情景图。

师:图上有什么动物?小猴是怎样排列的? 生:小猴是2个2个排的。

师:想知道小猴一共有多少只?怎么办? 生:2+2+2。

师:不加能看出来吗?怎么看的? 生:可以2个2个地数:2、4、6。

师:对!既然是2个2个排的,我们可以这样数1个2、2个2、3个2,学生跟着一起数一遍。(屏幕上再添加兔的情景图)

师:兔有多少只?你能用加法来表示吗? 生:3+3+3+3=12 师:怎么数呢?

生:1个3、2个3、3个3、4个3。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到算式中数一数。

这位老师的处理是直接切入:“图上有什么动物?小猴是怎样排列的?”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样的图画就表示3个2。这样就让学生建立清晰的几个几的表象,目标明确,表面上很简单,但内涵却是丰盈的。抛弃了一些故弄玄虚,毫无价值的东西,课堂上更多体现的是扎实、有效,让一二组,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体悟与理解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建构主义大力倡导的理论,也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自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变活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但在热闹的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

下面请看另一位老师在执教《梯形的面积》时组织的探究活动。师:请同学们考虑,怎样用已学知识计算梯形面积?

生:能不能将梯形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者三角形来计算?

师:现在请大家利用剪刀和梯形纸板剪一剪、拼一拼,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梯形的面积。……(学生动手操作)

生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旋转、平移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生2: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对折,然后沿折痕剪开,将一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高是梯形高的一半,上底、下底之和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推导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这位老师组织的探究活动,通过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主动获取知识,在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注重问题的启发性

有位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提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就越有利。然而,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提问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能准确地把握提问时机,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提出的问题没有质量等等现象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非常必要。案例

(一):《1亿有多大》教学片断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亿”这个计量单位,你们能想象出1亿有多大吗?

生1:我猜想1亿栋楼房摞起来可以冲到月球上去。师:你的想法真奇特!但是1亿栋楼房能摞起来吗? 生2:我猜想1亿张纸摞起来大约有姚明那么高吧!师:比姚明要高多了!

生3:我猜想我的指甲里大约1亿个细菌吧? 师:是吗?那你可要讲卫生哟!

生4:我猜想1亿张纸摞起来可以冲到天空上去吧,1亿粒米大约有一个房间那么多吧。

师:同学们,你们的猜测有很大胆,到底谁猜得比较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1亿有多大”。

这位老师提的问题过于空泛、引导也缺乏数学含量,以至学生只能瞎猜。这样的提问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又很空洞,没有让学生得到应有的锻炼。案例

(二):《圆的周长》教学片断

(演示:屏幕上显示一个圆,圆周上的一点闪烁后,沿圆围绕一圈,然后闪烁圆周)

师:同学们,什么是圆的周长? 生:圆一周的长度,叫圆的周长。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圆的周长展开后,会怎样? 生:一条线段。

师:那么如何测量圆的周长呢?(板书:圆的周长)

(接着启发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师:你是怎样测量圆的周长的? 生:我用滚动法测量出圆的周长。

师:如果要测量的是大圆开水池,你能把水池立起来滚动吗?(学生哄笑,齐声回答不能)

师:还有什么办法测量圆的周长呢?用滚动法、绳测法可以测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那么能不能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规律呢? 师:圆周长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我们要找到这个规律,先做一个实验,你能发现什么?

(实验:两个球同时被甩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圆。

学生欣喜地发现:圆的周长的大小与半径有关。圆的周长的大小与直径有关)

师:圆的周长到底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积极动手测量,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是这直径的3倍多一些。”)师:圆的周长到底比它的直径的3倍多多少呢?这里,我给同学们讲一个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测量圆周率的故事……

这位老师这段课的显著特色是恰到好处的质疑问难,步步为营启发引导,造成环环相扣的认知冲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和创造思维。

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才能“问”活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我们应时刻反思:在滚滚而来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坚守什么?舍弃什么?有没有打着改革的旗帜,进行着华而不实的教学?我们应该做到不管外面风向如何,潮流如何,都要有自己的思想,都要有自己的坚守,去粗取精、去虚求实、与时俱进。让我们还它那份质朴与宁静,洗尽铅华,返璞归真,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教学月刊》 2012.[2] 《新课程》 2011.[3] 《小学教学研究》 2013.些盲目的泛化现象得到回归,充满着数学的朴实美和简洁美!

下载构建慧学课堂,回归语文本真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慧学课堂,回归语文本真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课堂回归生活

    让课堂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 让课堂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 宋金华百里洲小学电话 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呢?作一名一线教师在这一次实施新课程的......

    让课堂回归本真(精选合集)

    让课堂回归本真 摘要:现在,公开课观摩课的授课越来越丰富多彩,形式也五花八门,但我们在享受听课愉悦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过多的华而不实的元素,对此,可从传统教学中吸取经验和优点,和......

    把课堂回归学生

    把课堂回归学生 参观考察临川金溪二中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郭水根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校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可用人才,改革教育已势在必行,特别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

    传统文化回归课堂分析(★)

    传统文化回归课堂分析近60年来,一次次的教学改革,更变了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制度、科学知识和教育观念,但是仍然缺少一种深厚的底蕴和大智慧的观照。纵观当下的语文教学,......

    让国学回归课堂范文

    让国学回归课堂 摘要: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学回归课堂,对弘扬民族文化,展现精髓至关重要。以《新课标》为指导,合理完善课堂教......

    构建“换位”后的语文生本课堂[合集]

    构建“换位”后的语文生本课堂 摘 要: 自2001年我国推行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界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开始注意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开始着眼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能让自己的课堂达到有效而且高效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一个教学难题。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5篇

    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能让自己的课堂达到有效而且高效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一个教学难题。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