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课题《小学教学预设与生成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时间:2019-05-12 23:1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省级课题《小学教学预设与生成策略研究》中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省级课题《小学教学预设与生成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第一篇:省级课题《小学教学预设与生成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省级课题《小学教学预设与生成策略研究》

中 期 报 告

长铺中心小学课题组

张丽华执笔

我校省级课题《小学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与研究》(JG12059)自2012年6月启动以来,至今已历时一年多了。在各级领导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正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步骤扎实、有效地开展。在吸取了县、市级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经历了充分的准备阶段后,研究工作进入了扎扎实实的运作阶段。

我们认为“课前预设”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功,“课堂生成”是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选择本课题并通过实践与探求,期待教师从实践中苦练教学基本功。并不断提高预设的能力和水平,打造教学智慧,实现“由技而艺”的教学境界;期待推进本校课程改革,提升办学品位,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的研究,坚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积极实践、主动反思、不断交流”为原则。为了使课题研究更深入更有序更高效地开展,现对前期工作作如下回顾: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基本策略,谋求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深入和突破,促进互动,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

2.通过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生成意识,提高教师的预设能力和调控能力,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具智慧,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3.通过课题研究,从成功的案例中探索出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有成效的、具有推广价值的语文课堂生成的教学策略,并服务于教师的课堂教学。

4.通过课题研究,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最佳发展,使学生在课堂生成中,发展语言、张扬个性、升华情感、完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本课题主要从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方面加以研究,与之密切相关的问题适当探讨。

2、重点从“教学结构设计”、“教学问题设计”、“教学语言设计”、“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情境设计”等角度深入研究课前预设的有效策略。

3、重点从“对话争论”、“质疑问难”、“捕捉意外”、“利用错误”“动手操作”等角度深入研究课堂生成的基本规律。

4、动态生成课堂的教学评价以及师生角色的转化过程。

5、以前机械单一的灌输式课堂与现在民主互动式的生成性课堂的差异。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的安排,2012年6月——12月为“准备阶段”,我们重点完成了学习、论证、立项、制定研究方案等工作;2013年1月——5月为“运作阶段”的第一小阶段,重点进行了教学预设的研究,辅之以课堂生成;2013年6月——10月为第二小阶段,重点进行了课堂生成的研究,辅之以教学预设;本学期自11月开始进入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综合性研究阶段,提炼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这里我们主要对课题研究前半个时间段的工作作中期汇报。

(一)建立机构,形成制度,有计划地开展课研工作

1、确立课题小组,分工明确。为确保《小学教学预设与生成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扎扎实实地进行,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课研组由学校一把手陈文丰校长亲自担任组长。我们以课题组成员所教班级为实验班,其他班级为对比班,分成语文、数学、常识三个组进行研究,不同班级、不同学科经常性开展活动。我们的研究立足于课堂,定期听课、评课、交流、反思,并使之成为学校的常态化工作。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的工作我们都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并尽心尽力做好记录,写好小结,整理归档,确保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2、建立研究工作制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一是制定了“课题研究奖励办法”,二是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三是将课题研究与教师的日常考核、评优晋级相联系,极大提高了教师从事课题研究的热情,使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加强学习,开拓视野,有底蕴地开展课研工作

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在认真搞好实践研究的同时,重点加大教育阅读的力度,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在准确把握最新教育动态,汲取他人先进教学经验中反思自身教育教学的优点与不足,落实教育理论学习的时效性。我们 2 激励每一位教师勤读书勤学习,一要继续认真学习新理念,写心得体会;二要广泛阅读教研资料,学会收集、归纳、整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丰厚自己的研究知识。根据课题组分工,带领大家进行理论学习的是陈校长。在此期间,陈校长带领我们系统学习了《新课程 新理念》、《创新能力教程》、《创新教学设计》等理论著作;带领我们学习了《生成不可预约的美丽》、《动态生成的初步解读》、《小学语文、数学、常识新课程标准》、《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前预设》、《别让生成入误区》等相关文章。除了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之外,我们还掀起了网络学习的热潮。课堂教学网、课程资源网、人教网、农村远程教育网、安庆教育博客等都是我们经常光顾的网站。通过学习,课题组人员的积淀丰厚了,眼界开阔了,思维活跃了,研究更积极了。

(三)立足课堂,多边交流,有实效地开展课研工作

我们的课题研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植根于课堂。为了保证课题研究扎扎实实地开展,每个学期我们都围绕研究内容经常性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从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一年多来,课题组进行了以下教学交流:

2013年9月30日,课题组成员赴程店小学听取葛园、熊月月老师的语文对比课《梅花魂》、《爬山虎的脚》;

2013年10月24日,杨文娟老师上语文研讨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2013年10月30日,江爱玉老师上数学研讨课《垂直与平行》;

2013年11月1日,课题组成员赴铁寨小学听取石婷、曹慧敏老师的语文对比课《泊船瓜洲》、《少年闰土》;

2013年11月5日,沈美华老师到武汉市参加“2013年全国小学品德与生活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

2013年11月14日,课题组成员赴高岭中心小学学习、交流;

2013年12月5日,松兹小学周迎莺老师送教语文示范课《一路花香》; 2013年12月5日,松兹小学刘洁老师送教思想品德示范课《站起来的中国人》;

在研讨课和对比课的交流总结中,我们力求做到准确理解和把握课题的两个关键词:预设与生成;优化课前预设的策略;把握课堂教学生成的待征;掌握课堂教学生成的规律;调控课堂教学生成的过程和环节;动态生成课堂的教学评价; 3 构建课前预设模式和课堂生成模式。

(四)积极反思,及时总结,有层次地开展工作

在这一年多的课题研究中,我们探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生成,探索出一些课堂有效生成的方法与途径。现将我们的探索与发现汇报如下:

1、课前,弹性预设促生成。预设不是简单的写一份教案,它是对课堂环节,教学过程等做的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改传统意义上的线性预定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网状、弹性的课前准备,如给孩子们创设一个怎样的情境,需要准备什么样的教学媒介,学生可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如何做好引导和疏通等等,这些都事先尽可能考虑充分。预设其实就是一个教师课前备课所需做的多方面的工作。它不仅包括对教材的解读,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定,还包括对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把握对学生在交流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进度与目标达成的其他变数等等因素的预先思考,以及相关的应变策略。教学预设具有目标明确、结构严密、操作性强等特点。

2、课中,巧妙引导善生成。生成即课堂教学实实在在的过程。因为教师是带着预设走进课堂,与一群并不知道你教学设计的学生共同完成教学的,这个过程中一切都是生成的,学生的参与充满变数,并且是推动课堂教学开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变成了师生共同推开的课堂教学,生成便开始了。这也要求教师根据课堂动态生成的具体情况及生成资源的价值,及时、适度地调整教学预设环节,巧妙引导课堂上出现的积极因素,合理利用,激发有效的课堂生成。

3、课后,及时反思延生成。课堂生成资源具有方向的不确定性,教师不可能对所有生成资源作当堂及时回应,根据生成资源的性质,有的作及时回应,有的作延时回应。如,由于课前背景资料准备不足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由于课堂时间、空间有限无法当堂探讨的问题等,都可以通过反思延时生成;根据内容,分为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反思生成,在理论学习中反思生成,在实践与设计的对比中反思生成。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前阶段的研究工作我们主要对“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有侧重地进行单项研究,从两方面总结了一些成果。

(一)策略成果

1、预设之策——精于心,简于形。(1)预设须“精心”。

“一盎司的预防可以达到一磅的效果。”教师要精心备教材、备学生、备生活、备情境、备自己。教师在预设过程中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科学重组和整合,有效地激活教材形成富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要从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出发,找准学习的新起点、兴趣点和生长点;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弹性预设,做到统观全局。总之,教师要预设和课堂有关的一切主客观因素,使预案更具宽度、厚度、深度和广度。

(2)预设须“简形”。

“大道至简”。有效预设同时不应深耕密植,不宜刻意设计“层层推进、步步为营、环环相扣、起承转合、一唱三叹”的过度推敲的课堂教学。而应以约驭博,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给予一定的弹性空间。只有为了生成的预设,才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致呆板教条,才能使二者并举,激情共舞,使课堂教学在生成中呈现智性之美。

2、生成之“略”——成于智,止于随。(1)成于智

①智在——善用疑问。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时一种开放性、多向性的信息交流活动,有师生之间的,也有生生之间乃至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通过学生的质疑来推进教学,使其认识逐步深化便是其中一种重要手段,该策略的特点是通过及时抓住学生的提问,顺着学生的思路延伸下去,通过步步追思,从而生成新知教学的深入点。

②智在——敏于倾听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上天赐人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处于意想不到的课堂情境中,对于课堂中突如其来的意外信息,教师不是固守预设,而是敏于倾听,尊重学情,及时跟进,从而演绎出“潜心会文,疑义相与析”的精彩对话。教者珍视“旁逸斜出”,从而使课堂走向睿智,走向灵动

③智在——动手操作

在数学、科学等学科中,有很多动手操作的内容,教师充分利用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让学生手、口、脑并用,调动他们的综合素质,有简单到复杂,由课本到课外,促进生成的意识,达到训练思维能力的良好效果

④智在——将错就错

新知教学时,学生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在思考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的想法是很正常的,教师如果从伴随着教学过程出现的错误想法出发,将错就错,进行引导点拨,引出正确的想法,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⑤智在——互文对读

他山之石可攻玉 “不用旁的文章来比勘、印证,就难免化不开,难免知其一不知二。”(叶圣陶)此语阐明了互文对读在的重要性。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教师要善用教材以外的其他资源,教学中互文对读资料的运用在学生整个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成为点睛之笔。它的运用让学生最终达到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境地。

(2)止于随。

教师在掌控课堂生成时,为了防止生成迷失,应努力把握生成三度。要根据具体的内容、学生的特点、现场的情境、教师的风格等综合因素来确定,做到:①目标生成度:适可而止,;②内容生成度:不可偏离教学目标;③过程生成度:注意把握火候,该放手时且放手,该回归时且回归。

(二)其他成果

1、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在课题组成员的一致努力下,课题组教师撰写论文近30篇,教学案例20余篇,教学反思近20篇,其中有部分教师的论文、优质课等获县、市级一、二等奖,培养了一批专业素养过硬、教学水平高的青年骨干教师。

2、教师的业务素养、教育教学技巧等在课题研究中有了很大提高,备课更加精细,课前搜集的资料、课后撰写的反思越来越多,课堂不再是照本宣科地上预案,生成的火花不断闪现。

3、学生的个性得到解放,独特的见解得到尊重,孩子们思维活跃,主动学 6习、互动学习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 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需进一步锻炼,对于课堂中出现的一些异样的声音,不能够及时的化解为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教师的处理方法不够灵活变通。

2、部分教师顾虑教学教学任务能否完成,顾虑教学成绩的好坏,在角色转变上有些迟缓,还需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新形势,新教育,新理念,尽快跟上新课改发展的速度。

3、教学楼办公室里没有网络和电脑,教师的新理论的学习、新理念的更新得不到满足,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教学论文的创作都要在家中进行,导致教师的上班时间得不到充分利用,而业余时间却被大量侵占,影响了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4、研究工作中还缺少向先进学校、想名师学习的机会,研究活动大多局限于校内,走出去和请进来的交流活动较少,课堂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得不到拓展。

改进的措施: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鼓励课研人员养成勤写勤记的习惯。

2、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加大研究的经济投入,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为课题研究工作提供更好的条件。组织课题组成员走出去博采众长,开阔眼界,使我们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

3、树立课题研究典型,鼓励大家多交流平时的学习和教学心得,促进大家共同提高。

作为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心小学,从县级课题研究、市级课题研究到今天的省级课题研究,一路走来,我们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有许多的收获和提高,更有诸多的问题和困惑等待我们的进一步研究、实践、总结。虽然课题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但有各级领导、专家一如既往的支持,有全体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长铺中心小学的课题研究工作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市级语文课题 中期报告会材料

市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

中 期 小 结 报 告

长铺中心小学语文课题组

高 芳执笔

我校市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AJKT 2008-24)自2008年6月启动以来,至今已历时一年多了。在上级领导的精心指导和鼎力支持下,我们的研究工作正按照预定的计划稳步、有序地开展。经历了充分的准备阶段后,研究工作就步入了扎扎实实的运作阶段。

我们的研究,自始至终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动整合的活动过程。我们在充分认识、理解新课程实质的基础上,在前期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农村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决定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入手,积极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

我们的研究,坚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积极实践、主动反思、不断交流”为原则。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更深入更有序更科学地开展,现对前期工作作如下回顾: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基本策略,谋求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深入和突破,促进互动,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

2.通过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生成意识,提高教师的预设能力和调控能力,使教师的课堂更具智慧,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3.通过课题研究,从成功的案例中探索出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有成效的、具有推广价值的语文课堂生成的教学策略,并服务于 1 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

4.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最佳发展,使学生在语文课堂生成中,发展语言、张扬个性、升华情感、完善人格,全面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正确理解和把握“预设”和“生成”的概念,以及深入探讨二者唇齿相依的紧密关系。

2.重点从“教学结构设计”、“教学问题设计”、“板块教学”、“教学语言设计”等角度深入研究课前预设的有效策略。

3.重点从“课堂对话”、“多元解读”、“质疑问难”、“捕捉意外”、“利用错误”等角度深入研究课堂生成的基本规律。

4.动态生成课堂的教学评价以及师生角色的转化过程。5.以前机械单一的灌输式课堂与现在民主互动式的生成性课堂的差异。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的安排,2008年6月——9月为“准备阶段”,我们重点完成了学习、论证、立项、定方案等工作;2008年10月——2009年2月为“运作阶段”的第一小阶段,重点进行了教学预设的研究,辅之以增强课堂生成的意识;2009年3月——2009年7月为第二小阶段,重点进行了课堂生成的研究,辅之以结合教学预设的思想;本学期进入综合性研究阶段,提炼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这里我们主要对课题研究前半个时间段的工作作中期汇报。

(一)建立机构,形成制度,有计划地开展课研工作 1.确立课题小组,分工明确。为确保《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扎扎实实地进行,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课研组由我们的业务校长、县、市小语会理事徐跃前担任组长,市级教坛新星高芳担任副组长,并精心挑选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成员,特别是学校一把手陈文丰校长也亲自参加课题组的研究。我们以课题组成员所教的班级为实验班,其他班级为对比班,实验班与对比班经常性开展活动。我们的研究立足于课堂,定期听课、评课、交流、反思,这是我们经常性的工作。每一项工作、每一阶段的工作我们都明确分 工,专人负责,并尽心尽力地做好记录,写好小结,整理归档,确保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2.建立研究工作制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一是制订了“课题研究奖励办法”,二是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三是将课题研究与教师的日常考核、评优晋级相联系,极大提高了教师从事课题研究的热情,使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加强学习,开拓视野,有底蕴地开展课研工作

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在认真搞好实践研究的同时,重点加大教育阅读的力度,在准确把握最新教育动态,汲取别人先进教学经验中反思自身教育教学的优点与不足,落实教育理论学习的实效性。我们激励每一位教师勤读书勤学习,一要继续认真学习新理念,写心得体会;二要广泛阅读教研资料,学会收集、归纳、整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丰厚自己的研究知识。根据课题组分工,带领大家进行理论学习的是陈校长。在此期间,陈校长带领我们系统学习了《新课程,新理念》、《创新能力教程》、《创新教学设计》等理论著作;带领我们学习了《生成不可预约的美丽》、《动态与生成的初步解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前预设》、《别让生成入误区》等相关文章。徐校长也为我们作了“着眼课堂生成,着力教学预设”专题讲座。除了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之外,我们还掀起了网络学习的热潮。课堂教学网、人教网、中小学农村远程教育网、安庆教育博客等都是我们经常光顾的网站。通过学习,课题组人员的积淀丰厚了,眼界开阔了,思维活跃了,研究有底了。

(三)立足课堂,多边交流,有实效地开展课研工作

我们的课题研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植根于课堂。为了保证课题研究扎扎实实地开展,每个学期我们都围绕研究内容经常性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从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一年多来,课题组进行了以下教学交流:

2008年10月30日,张丽华老师上研讨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008年11月13日,石云荣老师上研讨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2008年11月26日,课题组成员赴河塌中心小学学习、交流; 2008年12月4日,胡明兰老师上研讨课:《乌塔》; 2008年12月5日,课题组成员赴松兹小学学习、交流; 2008年12月11日,余小姝老师上研讨课:《农村的变化真大》; 2008年12月19日,徐声喜老师上研讨课:《好汉查理》; 2008年12月23日,高芳老师上研讨课:《小熊住山洞》; 2009年3月5日,徐玉莲老师上研讨课:《走向生活》; 2009年3月19日,石爱兰老师上对比课:《猴王出世》; 2009年3月31日,石炜平老师上研讨课:《梦想的力量》; 2009年4月10日,唐达君老师上研讨课:《走进信息世界》; 2009年5月7日,叶汇琴老师上研讨课:《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本学期我们连续听了部分课题组外老师上的对比课,在对比剖析中,不断提高研究水平。我校徐玉莲老师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她选送的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中《搭石》一课,全体课题组成员以此为契机,反复展开了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改课等研究活动,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打造。据了解,课堂的预设及互动生成的效果都很好,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四)积极反思,及时总结,有层次地开展工作

在这一年多的课题研究中,我们探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生成,探索出一些课堂有效生成的方法与途径。现将我们的探索与发现汇报如下:

1.课前,精心预设促进生成。化线性预设为板块式设计。从知识整体入手,抓住突破口,条块切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呈现出更大的灵活度、机动性。改满负荷预设为弹性设计。有效生成的课堂预设,不能满打满算,要为动态生成留有一定的时间、空间。弹性设计是有留白的课前预设,具有一定包容性和自由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思维方法、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形式、学习的时间等不是凝固不可变的,可以随着课堂的变化而灵活变动,随着学生的发展需要而随时调整。变以教师为中心预设为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设计。教学预设不能不顾“学情”,只关心教师自己如何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关注学生的 内心需要,学生个体的生活状态和学习状况。让每一个学生在动态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有选择地进行学习,促使每一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2.课中,巧妙捕捉善于生成。根据课堂动态生成的具体情况及生成资源的价值,或放大动态生成的瞬间,或扩展动态生成的亮点,多法并举,让全班同学分享之,共研之。如:挖掘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以此为新的学习生长点;发现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拓展其他学生的思维等,即为“放大法”。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信息是庞杂的,由于学习环境的不同对学生产生不同的作用,有的利于正常教学,有的不利于正常教学;对那些不利于正常教学的消极信息,使之或大化小,小化无;或大化小,再适当利用其合理的部分;或给它来个“转折”,取其积极的因素,巧妙利用,这叫“缩小法”。根据课堂动态生成的具体情况及生成资源的价值,及时、适度地调整预设教学环节,或临时增加教学环节,或临时删去预设的教学环节,或临时调换预设的教学顺序,此为“变序法”。

3.课后,主动反思强化生成。课堂生成资源具有方向的不确定性,教师不可能对所有生成资源都作当堂即时回应。根据生成资源的性质,有的作即时回应,有的作延时回应。如,由于课前背景资料准备不足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由于课堂时间、空间有限无法当堂探讨的问题等,都可以通过反思延时生成。反思主动延时生成,根据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分类。根据参与人数,分为自主性反思生成与合作性反思生成;根据内容,分为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反思生成,在理论学习中反思生成,在实践与设计的对比中反思生成。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前阶段的研究工作我们主要是对“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有侧重地进行单项研究,从两方面总结了一些成果。

(一)策略成果 1.教学预设策略:

(1)“活用教材”的策略。我们把“教教材”的做法变为“用教材”的理念。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 知识激活,形成富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其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活用教材:①从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出发,找准学习的新起点;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准学习的兴趣点;③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出发,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

(2)“弹性设计”的策略。首先,学习目标的制定上要体现弹性要求。在制定开放性学习目标时,除了共性目标外,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定的目标要因人而异,分层要求。其次,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有弹性。教师除了事先设计些预备内容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及时捕捉课堂上的有用信息来调整教学内容。把生成资源进行最大效率的利用。第三,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要有弹性。由于语文活动的探究性和开放性,各个教学环节的用时上难以预料,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对时间的安排上要留有余地,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表现再随时调控。

(3)“板块教学”的策略。“板块”是可以移动的,板块式的教学方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进程中是可调整的,而单一的教学方案的流程是固定不变的。板块式设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删减或换位。另外,大板块下面又分成许多活动的“小板块”,每个“小板块”代表一种方案。教学中究竟使用哪个“小板块”,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而定。

2.课堂生成策略:

(1)“让学生先开口”——找准起点,因人施教。教学新知前,让学生先开口说说对新知已经知道了多少,可以使教师对学生已掌握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避免超前,防止滞后,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如何因人分层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该策略的特点是通过学生先“动口”,获得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从而生成新的教学起点和因人施教的切入点,它是教师“胸中有人”教学观的体现。

(2)“巧用学生的话”——自此及彼,趁热打铁。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中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话,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抓住这些“话”,巧用这些”话”,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案,就会使课堂出现一些让人记忆深刻的闪光点,从而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该策略的特点是通过捕 捉学生回答中有意义的“接下茬”,教师由此及彼,突破原先预案的设计,生成“趁热打铁”的新教学思路,它是教师“胸中有整体”教学观的体现。

(3)“妙用学生的错”——将错就错,因势利导。新知教学时,学生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在思考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的想法是很正常的。教师如果从伴随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想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引出正确的想法,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该策略的特点是通过利用学生的错误,并使其充分暴露出错的过程,然后进行因势利导,从而生成正误知识的辨析点,它是“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学观的体现。

(4)“善用学生的问”——顺势延伸,乘胜追思。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的信息交流活动,有师生之间的,也有生生之间的。通过学生的质疑问难来推进教学,使其认识逐步深化便是其中一种重要手段。该策略的特点是通过及时抓住学生的提问,顺着学生的思路延伸下去,通过步步追思,从而生成新知教学的深化点,它是“教学要顺着学生的思路来组织”教学观的体现

(5)“活用学生的题”——急中生智,随机应变。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充分地参与学习话动,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可以让学生在新授环节中自己出题作为探究的材料,在巩固环节自已出题作为验证的材料。怎样将学生的这些材料用足、用活,并顺着他们的思路深入下去,能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教育机智。该策略的特点是充分利用互动中生成的学习材料,当学生编的题出乎教师的意料时,要急中生智,随机应变,从而生成教学的创意点,它是“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教学观的体现。

(二)其他成果

1.自开展实验研究以来,在课题组成员的一致努力下,课题组教师撰写教学论文30余篇,教学案例20余篇,教学反思20余篇,其中有部分教师的论文获县、市级一、二等奖,举行了城东五乡镇公开课2节,培养了一批专业素养强的、教学水平高的青年骨干教师。

2.教师的业务素养、教育教学技巧等在实验研究中有了很大提高,备课更加精细,课前搜集资料越来越多,课堂不再是循规蹈矩地 上演预案,生成火花不断闪现。

3.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和独特见解得到了尊重,学生思维活跃,主动学习、互动学习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五、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措施 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顾虑教学成绩,顾虑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在角色转变上还是有些迟缓,还应该鼓励他们要积极面对新形势,新教育,新理念,尽量跟上新课改发展的速度。

2.个别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总结研究的不够。不能像骨干教师那样积极进行实验、深入探讨,认真总结;没有带着问题,反复实践,反复研究;还存在一些拖拉、散漫的不良习惯。

3.课堂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对于课堂中出现的一些异样的声音,在处理方法上不够灵活,甚至有些欠妥当。

4.研究工作中还缺少向城市的先进学校学习的机会,研究活动大多局限于校内,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活动较少,课题研究层次还不够深。

改进的措施: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鼓励课研人员养成勤写勤记的好习惯。2.勤开研讨会,勤听研讨课,鼓励大家多交流平时的学习心得、教学经验、成功的教学案例等,促进大家共同提高。

3.完善课题研究制度,树立课题研究典型,加大在课题研究的奖励幅度。

4.增加对课题研究的经济投入,多组织课题研究人员走出去学习,多听听名师的示范课以及学术报告等,开阔眼界,有利于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作为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心小学,我们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实验,有收获,更有诸多问题亟待我们进一步认识、实践、总结、解决。诚然,课题研究是一项复杂、艰巨、长期的工程,但是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专家一如既往的扶持、指导下,只要我们全体教师众志成城、志存高远,反思过去,立足现在,前瞻未来,随着实验的稳步推进,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明天必将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生成策略”阶段小结

“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 ——“生成策略”阶段小结

语文课题组

徐玉莲

我校市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自2008年6月启动,到2010年5月结题。全体课题组成员在组长徐跃前校长和副组长高芳老师的带领下,分三个阶段运作:第一阶段即准备阶段:组织相应的理论学习,完善本课题论证,课题立项和制定课题方案。第二阶段即运作阶段:进行课题的系统研究,定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和案例分析总结,提炼有效地教学策略。第三阶段是总结阶段:进行课题的全面总结,系统搜集、整理,形成结题报告。当前我们已完成了前面两个阶段的运作。

课题组分为课堂预设小组和课堂调控小组,并将两个小组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课堂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下面就课题组的生成策略进行阶段小结。

一、课堂生成的准备。

预设与生成绝非水火不容,而是矛盾的统一体。生成离不开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是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预设是生成的必要途径。

课题组成员定期按计划进行集体备课,面对一篇课文,教师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估计。这种生成早在课前已经以一种意象的形态在教师头脑中存在了,处于一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呼之欲出的生命萌发状态。如叶汇琴老师在教《火烧云》一课时,1 提出:“火烧云的形状真是变化多端呀,你还能想到它可能会怎样变化?我们也像书上那样用优美的句子写一写吧!”她事先预设学生可能写到哪些,会怎样写,并从学生角度写了两段话,提炼出各种可能和每种可能情况下的引导方法。于是课堂上同学们写出了许多好句子。就这样,每一个环节精心设计,教师有备而来,顺势而导,才能有真正的“生成”。这种“预设”越充分,生成就越有可能,越有效果。

二、生成策略的研究。

“生成”就是经过教师与学生、文本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精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时刻关注生成,并及时捕捉师生互动所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情况、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把师生互动的探索引向深入,使课堂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从而使课堂更加精彩。因此,我们课题组从五个方面对课堂策略进行研究。

1、对话争论促生成。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在互动的对话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教师以敏锐的洞察力,抓住争论演绎精彩的生成。如我校的胡明兰老师在《秦始皇兵马俑》一文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面对这样雄伟壮丽的秦始皇兵马俑,你觉得最感谢的是谁?有的学生说:“我认为最感谢的是秦始皇。”有的学生说:“我最感谢的是第一个发现秦始皇兵马俑陶片的农民。”有的说:“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古代那些建筑秦始皇兵马俑的劳动人民。”„„学生们各抒己见,胡老师抓住他们的对话争论,巧妙的引 导,让学生了解了建筑兵马俑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劳,我们最应该感谢他们。

2、多元解读促生成。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对话,往往是多元的感受和体验,充满个性化。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常常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让学生在多元解读中促发有效的生成。

3、质疑问难促生成。在课堂中面对学生的质疑问难,我们都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捕捉有价值的疑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徐玉莲老师在教学《大江保卫战》时,当学生理解文中的“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时,有学生质疑:老师,我发现这里有点不对劲儿,这场大江保卫战明明是狂风暴雨带来的,可战士们为什么还在喊:“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这一问题出乎徐教师的意料,这个问题她没预设到,但这又是一个富有价值的问题。于是徐老师故作惊讶地说:“哦,你发现了,大家也发现了吗?”很多学生都说发现了。徐老师又说:“看样子,这里真的有问题了。”于是大家立即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原本沉寂的课堂立即活跃起来了。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纷纷发表见解,课堂成了他们真正的舞台。

知识起于疑,只要我们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疑问,因势利导,很好的把握了即时教学资源,并将它整合到原先的教学计划中,生成了新的阅读话题。课堂就会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碰撞出精彩而独到的的智慧火花。

4、捕捉意外促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完 成认知结构的变化过程中,并非按照我们事先拟定好的知识演进路线前进,也不一定运用常用的经验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对于课堂中突如其来的“惊人之语”,教师首先要判断这些语言可否为我所用,是否有利于教学,然后再选择是及时转移、回归主题,还是顺学而导、升华主题。这些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教师要抓住它,放大它,让个别的创造成为全体的创造,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成”的智慧火花。

5、利用错误促生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本理解无论正确与否都是正常的,出现错误有时并不是坏事,关键是教师如何利用好这一“错误”带来的契机,赋予它特有的价值为我所用。当学生的思想与教师的不一致,甚至偏离文本原意时,教师要有耐心,不轻易打断他,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把纠错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生成正确的认识。例如张丽华老师在教《雪儿》一文时,让学生读一读作者放飞雪儿时说的话。有一名学生是这样读:“雪儿、雪儿、雪儿,你去吧,蓝天才是你施展本领的地方。”这位同学把“雪儿”连读三遍,因为紧张而读错了。有个别学生轻声嘲笑,张老师发现后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读有道理吗?”这一问,引发了学生的许多见解。有的说:“把雪儿连读三遍,说明他与雪儿心灵相通,他舍不得和雪儿离开,伤心地连喊三声。”有的说:“还可以表现雪儿离开时伤心,但又希望雪儿自由的矛盾心情。”„„张老师抓住读书时的一个小错误作为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体会小作者与雪儿的深厚情感。学生很自然地走进文本,与小作者有了共同的感受。

三、课堂生成的努力方向。在参加市级课题研究的这一年多,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例如课堂上的教育机智,巧妙引导等都需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和实验。我相信,只要我们肯下功夫,一定会结出硕大的果实。

第四篇:省级课题中期报告

泾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省级课题 《青少年活动中心运行模式研究》

《青少年活动中心运行模式研究》课题于2010年11月被安徽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领导组批准为省级课题。在市、县教育科学规划办专家的指导下,此课题于2011年2月24日举行开题报告会。经课题组的积极努力,我们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㈠ 课题研究的目的

积极探索适合县级青少年活动中心多元化运行模式。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全县校外教育普及,实现校外教育的均衡发展,让广大青少年在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中快乐学习,幸福体验,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能力,促进全县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课题研究的内容

1、青少年活动中心活动项目、内容和方式的研究。

2、青少年活动多元化运行模式的研究。

⑴ 与中小学合作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乡镇辅导站,指导和协调全县青少年校外教育。

⑵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依托中国校外教育网,建立网上青少年活动中心,全面服务广大青少年,实现校外教育均衡发展。

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1、启动阶段(2010年3月---2010年12月)。选题论题,文献资料收集,分析研究;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召开课题组会议;讨论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填写课题申请书,向主管部门申报。

2、研究阶段(2011年1月---2012年8月)。召开课题开题会;各课题小组制定研究计划;根据计划开展研究工作;建立专项课题研究网页;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反馈交流、讨论研究;定期进行阶段性工作小结,补充完善设施方案;收集相关资料。

3、结题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召开课题组会议,各研究小组交流总结;收集汇总资料,撰写课题总结报告;规范整理文字和图片资料,装订成册,编撰论文集;申请课题鉴定;召开结题会。

二、课题研究主要完成的工作

1.坚持公益性运行模式

泾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始终坚持公益性原则,全天候面向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开放。免费开放项目有:

乒乓球:七个乒乓球桌从周一到周五下午从5:00——9:30和节假日全天开放。周一到周五放学后,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来活动中心打球,双休日下午和晚上学生较多;

篮球:有二个灯火篮球场全天候对外开放;

羽毛球:有室内二个羽毛球场;

棋类:一个棋牌室,内有20余个棋盘供使用;

有日月地运行仪、光电星象亭、天文望远镜、二个驾驶模拟仪; 室外运动场:儿童揪千、儿童攀登架、沙池、自重划船器、南京军区捐赠的退役歼六飞机;

图书室有少儿期刊40余种、少儿图书8千余册,供青少年阅读和外借;电子阅览室有30台且配置较高的惠普电脑对外开放。2.品牌活动组织运行模式。

泾县是宣纸的发祥地,文化底蕴深厚。为进一步引导与促进青少年热爱书画艺术、陶冶情操;同时,也为了加强与全国各省、市及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之间的交流并增进友谊。泾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依托中国校外教育网,于2011年1月与中国宣纸集团公司联合举办了第三届全国“红星杯”少儿书画大赛。此次大赛荟萃了全国十几个省、市、县60多个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学生作品达2000余件。共评出获奖作品298幅:其中一等奖作品18幅,二等奖作品80幅,三等奖作品200幅,优秀园丁奖20名,优秀组织奖10个。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有效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3.坚持青少年群众性活动运行模式

泾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根据我县实际,开展各项青少年群众性活动,承担了校外教育各类活动的管理、策划、组织和总结的职责,成为县城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因此不仅要形成内部的统筹和合力作用,更要有实效地在区域范围内形成指导和管理作用。活动中心的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并与学校间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充分体现了各类活动的全民参与和全过

程渗透,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推进素质教育,弘扬奥运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011年4月份举办了泾县中小学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主赛区的比赛; 2011年5月份协办了泾县第六届小学生“桃花潭杯”篮球赛;承办了第六届泾县中小学生爱国主义读书演讲比赛;

为庆祝六·一儿童节,积极组织开展第三届全县中小学生艺术节“中心”分会场的演出活动,将活动中心兴趣小组的舞蹈、拉丁舞、武术、跆拳道、古筝、二胡、小提琴等优秀节目向社会各界及广大学生家长进行了展示,参加演出的演员达百余人,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011年6月份为提高儿童节约意识和阅读兴趣,泾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了以书会友,给儿童提供图书交换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图书借阅的渠道,让儿童学会资源共享,举办了“倡导节约

分享快乐”儿童读物交换大集市活动。学生多来自泾县实验小学、第二小学、第三小学的学生,参加活动的学生达300余人,交换图书约1000余册。2011年11月主办了泾县中小学生手工小制作成果展。

2012年1月24日组织少儿书法兴趣班学员14人,义务为市民书写春联活动,共送出春联500余幅。

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活动兴趣、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学生及其家长的需求,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在征得县物价部门的同意后,兴趣小组仅收取少量的兼职教师指导费和水电费(按国家有关规定,实行成本收费)。我们利用节假日开设了乒乓球、篮球、中国象棋、围棋、舞蹈、拉丁舞、武

术、跆拳道、古筝、二胡、小提琴、书法、绘画、葫芦丝、架子鼓、昂立英语、珠心算和具地方特色的黄梅戏等体育、艺术、科技三大类28个项目的兴趣小组。其中舞蹈、拉丁舞、书法、儿童绘画形成了品牌项目。每年都会根据学生需求,增添新的兴趣小组项目,年培训人次达2500人次。“中心”十分重视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将思想道德教育融于各项活动中,以环境育人,以美感染人。

4.成立乡镇辅导站运行模式。

泾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已在城关二小、三小、黄村中心小学、、茂林中心小学、榔桥中心小学以及蔡村中心小学成立了乡镇辅导站。在管理上,以活动中心辅导站来辐射、带动乡镇辅导站,形成校外教育网络体系。中心对乡镇辅导站定期进行指导、管理及监督。活动内容上,辅导站的活动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首先对全县乡镇中小学开展校外活动情况进行摸底,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学生及家长对校外活动情况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对活动项目的需求。在作息时间和规则制度等方面与校方协调制定相关事宜。

5.网络建设使用运行模式。

泾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始终坚持公益性原则,活动中心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免费为青少年提供网络学习与培训服务。倡导绿色、健康上网。(1)、“中心”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并做好“中心”的日常维护和消防安全工作,建立好工作台帐。

(2)、建立了未成年人上网登记制度。注明姓名、性别、学校班级、家庭住址、家长电话号码,家长是否同意、上机时间、上机目的、下机时间。

上网作为学习辅助手段,而且不能超过一定时限(上机时限为二小时)。(3)、建立未成年人上网指导制度。吸纳和聘请有计算机和网络特长的社会志愿者担任青少年绿色上网活动中心的义务辅导员和义务网管员,管理员要加强对电子阅览室的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未成年人上网提供学习和技术指导,正确引导未成年人文明上网、绿色上网。青少年 校外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要从满足学生上网的需求出发,预先过滤那些网络垃圾和有害资源,增加一些益智游戏。精选收藏绿色网址(一般不少于10个以上),供青少年点击开展学习娱乐活动。精心收藏一定数量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影片供未成年人观看,并开设专栏组织影评活动;开展网上读书活动,指导更多的未成年人读好书、精读书;根据暑期特点,策划组织牢记“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网上读书征文活动,网上科普知识竞答、网上课程同步练习等系列读书活动;开展网络初级知识培训,学习计算机的操作、维护、编程、应用和工具软件的使用等有关知识,从中汲取营养;提供文化部规定的适合未成年人的网络游戏产品,在游戏中开发智力、训练人的反应能力,重要的是能在娱乐中学习知识;让他们开通博客发表自己的文章或观点,美化自己的网页;进入学习网站,听专家和优秀教师讲课等活动;组织参加中国校外教育网开展“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和在网上开展“网络寻宝、少年手拉手、有奖知识问答、美德伴我行、网页制作、动慢图片制作”等活动;学会发E-mai、用语音视频聊天,留守孩子还可以用它与不在身边的远在他乡的父母视频聊天,消除思念和孤单。引导青少年朋友正确运用网络,让更多的未成年人享受到上网的快乐。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1、2011年12月被全国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会议办公室确立为“全国县级示范性青少年活动场所”。

2、2011年1月被中国教育报社授于“特色突出奖”。

3、中心专职教师获奖情况:

(1)2011年我中心专职教师万正磊老师在省农运会乒乓球赛中获男子乙组单打比赛第二名;在宣城市“联通杯”乒乓球比赛中获男子乙组单打比赛第二名。

(2)2011年8月泾县青少年活动中心龚哲峰老师在宣城市第二届中小学美术书画赛剪纸荣获一等奖、其辅导的学生殷月、陶然获市一等奖。(3)2011年刘希荣老师创设的网站获中国校外教育网第四届“优秀网络社区”及“优秀工作室”荣誉称号。

4、2011年6月本活动中心跆拳道兴趣班3名学生获安徽省第三届“大众杯”锦标赛第二、第三的好成绩。

5、。2011年在安徽省首届武术运动会上进行青少年活动中心选手曹雅丽获女子D组长拳第1名,传统单器械第2名;肖子培获男子D组长拳第1名,传统单器械第1名。6、2011年泾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舞蹈班选手获安徽省第六届少儿舞蹈预赛三等奖。7、2011年10月,泾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跆拳道代表队在宣城市第一届中小学运动会上取得了一金、二银、三铜、四个第五名的好成绩 8、2011年11月在宣城市第一届象棋比赛中泾县青少年活动中心选派选手汪童雨获A组获一等奖;林孙荣获B组获一等奖;袁远获A组二等奖;张可均获B组获三等奖。9、2011年宣城中小学生运动会上,泾县青少年活动中心选手汪世纪获乒乓球男子甲组团体赛二等奖;王亦林获乒乓球男子乙组团体赛三等奖。

10、泾县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表演评选中,泾县青少年活动中心选舞蹈“迷彩小英雄”获一等奖。

11、已开设6个乡镇辅导站,规模在进一步扩大。开设项目有少儿舞蹈、电子琴、篮球、绘画、软硬笔书法、乒乓球、中国象棋等项目,年参加人次近千人。在泾县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表演评选中,蔡村辅导站的舞蹈“快乐的节日”获一等奖;黄村辅导站的诗朗诵“春” 获一等奖;榔桥辅导站的舞蹈“东方秧歌” 获一等奖;茂林辅导站的 舞蹈“春晓” 获一等奖。

12、电子阅览室双休日每天上网人数约30人。暑假每天上网人数约60人。

另有书法、绘画、舞蹈、器乐等项目在省、市、县各类比赛中得优异成绩。兴趣小组年培训2500人次,全年到中心活动达10万人次,泾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已成为全县青少年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课题存在的困惑

1、当前青少年教育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就是理想信念、法制和道德教育。如何实现在培养兴趣、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2、青少年学生在接受校外教育的同时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在时间、空间上以及家长的支持方面产生冲突,如何实现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最佳衔接?

五、课题研究下一步计划

1、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与思想道德实践活动相结合。校外教育教育必须在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实践活动当中去。

2、我们要以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要素性引入,对兴趣项目进行提升和扩充,并努力与学校进行有效接轨。工作方向应以学生发展性需要为前提,以中心现有资源及可预见资源配置为基础,以同科技教育相衔接为突破点,同时应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努力实现学生主体性参与的学习格局。

3、要继续推进民族文化的培训,扩大民族文化培训的范围和项目。

4、要大力做强黄梅戏、舞蹈、书画等地方特色品牌,要分类指导,分层提高,确保培训质量。

5、要对中心现有培训项目逐一审视和梳理,对舞蹈、儿童绘画、书法等项目保持强势,突破提升。

6、对科技、艺术、体育等培训项目要继续保持优势,对项目的调整和发展上,要从现实出发,从长远考虑,要继承与发展并举。要大力鼓励、倡导教师开发新的资源和项目,形成多项目、多学科整合的优势,但在项目的取舍与审定要慎重,方式上要引入新技术、新手段,要符合社会需求。

7、进一步扩大与完善乡镇辅导站规模,依据青少年学生需求,丰富活动项目内容与形式。进一步加强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积极拓展校外教育的辐射面与覆盖面。进一步以活动中心辅导站来辐射、带动乡镇辅导站,形成校外教育较为完善的网络体系,健全校外辅导站的组织结构。

8、召开课题组会议,各研究小组交流总结;收集汇总资料,撰写课题总结报告;规范整理文字和图片资料,装订成册,编撰论文集;申请课题鉴定;召开结题会。

二O一二年三月

第五篇:省级课题中期报告

省级课题《初中物理作业“个性化”设计的研究》

中期进展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物理作业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物理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物理作业,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地学,灵活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传统物理作业设置的弊端

传统的教育注重智力测验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这个指挥棒“指使”很多教师实行“题海战术”,布置的是千人一面的统一作业,学生课外往往处于题海之中,有做不完的习题,想不尽的难题,学生课外负担重,但收效甚微。学生有厌做心理,抄袭作业现象普遍,课外作业往往流于形式。

传统作业往往强调学生的“独立完成”,注重独立思考,忽视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往的作业围绕书本做文章。一方面,作业中要解决的问题存在着与实际生活脱离的事实;另一方面,学生完成作业也不需要深入生活,从概念到概念,从公式到公式,仅靠冥思苦想,纸上谈兵即可。这样就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引起学生的反感。久而久之,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僵化了学生的思维,造成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较差。而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课堂所要求掌握的知识,更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和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和创新能力。

2、教学改革的需要

随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教学策略的落实,教育创新的意识已深入课堂,并且也应该深入到物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物理作业的创新自然不会例外。作业训练与批改可深化概念、规律的理解,应当成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和巩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手段,足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充分重视物理作业的设计。传统的作业观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物理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作为教学有机组成部分的物理作业应该实现质的转变。优化学生的作业设计,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因此,课题组针对费城二中的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和物理学科特点,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中期研究时间

2008年1月----------2008年12月

三、中期研究目标

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当前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出现的问题、注意事项,初步设计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作业体系。

四、中期研究的方法

1、运用群体优化法,课题组成员分工负责研究内容,有分有合。

2、调查法:通过听课、座谈、问卷调查等手段搞清目前初中物理作业设置及运用的现状,并经过综合分析,找出影响物理教学效率的症结所在。

3、资料法:利用图书馆和校园网,查阅有关资料,借助前人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的实验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详尽的背景资料,并更新了课题组成员的教育观念。

4、培训学习:首先由部分课题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然后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共同学习他们带回的学习内容及体会,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教育思想。

5、实验法。尝试在选择班级进行教学实验的初步研究,以便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和修改。

6、访谈法。在课题试验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不定期地与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随时掌握学生对课题的反应和要求,及时调整和完善课题计划和具体的课题实施方式。

五、中期研究过程:

1、申报:本课题于2007年11月向山东省教育学会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会递交申报表。

2、立项: 本课题于2007年12月经山东省教育学会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会审查批准立项成为省级科研课题。

3、开题:本课题组于2008年5月在费县教育局教研室的指导下,经我校教科室精心准备,在本校隆重举行题为“关于初中物理作业‘个性化’设计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会。

4、理论学习:本课题立项后随即收集有关文献资料, 通过教研活动,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有关的理论学习。使老师们认识到在新课

程背景下加强物理物理作业设计的意义和重要性,在学习中提高了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和了解,清楚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所在。并撰写了相应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5、召开课题组全体成员会议,细化各成员的分工和任务,制定课题管理措施,规范课题研究行为。

6、初步实践与调查:开始尝试在所选择的班级进行教学实验的初步研究;调查了解初中物理作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建立学生管理档案;明确研究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和修改。为下一步研究的全面实施打下基础。

六、中期研究成果:

1、本课题组成员查找出大量的物理资料,进行课题理论学习;教师在学习中提高了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和了解,并撰写了相关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2、形成系统的课题管理体系,规范了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行为。

3、尝试在选择班级进行教学实验的初步研究;调查了解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建立学生管理档案;明确研究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和修改。研究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费城二中初中物理学生学情卡”。

4、掌握了一些课题研究的常用方法。

七、问题与反思

1、我们开展的研讨活动的主题虽然都是来自于一线教师的困惑,但有些问题并没有真正深入到核心,如何在实践、思考中提炼出

值得研究的问题,是我们面对的一大的挑战。

2、课题研究存在不平衡现象,课题组成员有些是按计划在认真研究,并且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有少数组员,因为操作上的问题或者是个人的因素,研究成效一直不明显。如何帮助这些课题组成员重新调整研究方案,找到适当的切入口,是下一阶段的重要工作。

3、教师科研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希望有关部门多些举办教研培训活动,包括讲座、研讨、观摩、学习等,以利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4、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如何防止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

八、下一阶段研究计划:

1、总结经验、材料,课题组成员形成共性作业,进行创造性研究使用,使之能恰到好处地渗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初步适应下一阶段的教学实践。这项工作既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

2、进行个人研究和集体研究相结合,对从实践中探索的经验、方法加以提炼和总结,并上升为科学理论,发表教研论文。

3、资料整理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进行评价和反思,做好课题研究结题的准备工作。

下载省级课题《小学教学预设与生成策略研究》中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省级课题《小学教学预设与生成策略研究》中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研究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研究 ——以美国佛蒙特大学项目在华课堂教学为例 摘要 关键词: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进......

    小学作文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小学作文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摘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处理好课堂是以老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这个问题。 关键词:预设和生成、支架教学法、学生中心、灵活性、......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成果报告

    《小学美术教学多元化评价的实践的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成果报告 北厂小学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的工具,它的内容和形式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发......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立足生本教研 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 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简介 2012年12月我校向梅州市申报了“立足生本教研 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爱生活 乐写作”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韩金玉 一、研究背景 1、课题研究背景 学生应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北舍中心小学 李引玲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的课堂教学,必定是和某种学科进行有机整合下的一种教学。所以制定好信息技......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第四届全区基础教育教学课题 《减轻小学生语文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探究》 中 期 报 告 (2014年9月---2015年10月) 彭阳县第三小学课题组 苏生逵 2014年9月,我校申报的研究课题......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二连浩特市第三小学 课题负责人签字: 编制日期: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日 “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