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自主学习中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23:2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在自主学习中组织小组合作讨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在自主学习中组织小组合作讨论》。

第一篇:如何在自主学习中组织小组合作讨论

如何在自主学习中组织小组合作讨论

如何在自主学习中组织小组合作讨论

水中流云

小组合作讨论是当前“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手段。在应用新模式教学实践中,由于我校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如何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合作讨论和自主学习,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有重要影响。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谈看法:

一、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重要意义

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是“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倡导的主要学习环节,它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突破了大班额对教学的不利影响,给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平等参与的机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弥补大班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互相提高。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中,它特别强调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使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成为多向的、及时的。在学生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差生获得了“第二次学习”的机会,以前不会的会了,不知的知了,不能的能了;过去那种被忽视、被冷落的孤独感和焦虑感逐渐消除,使潜在的能量得以发挥出来;也为好学生提供了帮助他人的机会,不仅可解决他人疑难而且也巩固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也使自己学到的知识条理化,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也可以改变那些学习不主动,自卑的,性格内向的学生或成绩靠后的学生,使他们真正进行自主学习和参与讨论,增加训练机会。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共同学习中各展其能,各得其所,在不同的起点上都有新的发展,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实际应用

1、学习小组人员分配要合理化。

在学习小组人员分配上应该由班主任协同科任教师将班内同学分成四人或六人为一组,组内学生成绩有差异,每小组当中有一至二位学习成绩较优异者,每组同学的座位安排在前后两至三排,有利于课堂活动。不同组之间学生的平均学习成绩应大体相同,以利于各小组之间的学习竞争。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一位同学为小组长,负责全组学习各个方面的工作,如组织讨论、发言、记录、汇报、检查作业等。在分组时应该还考虑性别搭配,平时表现等等。

2、组内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

小组合作学习要取得理想的效果,还需要建立一种评价机制。评价内容和标准应力求公正、合理,评价不仅对个人,还要对小组,这样组内学生不仅自己要上进,还要帮助其他同学上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在课内外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方式很多,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并且要有记录。

3、合作讨论方式力求灵活多样。

(1)、小组合作自主阅读教材

根据阅读提纲各学习小组组长在要求组内同学独立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理解提纲意图,再组织小组内成员相互汇报各自对教材理解情况,然后共同讨论,使得全组同学完成自主学习内容。在自主学习中组长起到了监督组织的作用,成为老师与同学互动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2)、小组合作讨论教材和导学案中问题

在进行对话讨论时,让合作小组成员中的一位同学发言,剩下几位同学仔细听并进行评价。然后再进行人员替换,使合作小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锻炼,这样人人都得到参与机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生物课程中有许多开放性的题目,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例如实验探究和导学案中教师设置的问题都可以让学生就展开讨论。在讨论时同学尽可能地使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由于在合作小组讨论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因此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3)、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课外作业

首先小组成员要各自独立完成作业。然后小组成员相互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对不能独立完成的部份,可在小组共同讨论,由完成较好的同学进行解答、辅导、直至共同全部完成作业。对于经过小组讨论仍不能完成的作业,可认真听老师讲评点拨,然后小组对做答不出来的原因进行分析。

4、导学案的设计要有利于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要有意设计问题,要把小组合作讨论的问题与班级授课,个人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分配各部分的学习时间。问题的设计要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与学生实际生活较为贴近的知识,让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发展思维,活学活用。教师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教师的问题设计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做到难易结合,尽量使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教师应主动巡视和监控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三、小组合作讨论应重视的问题

刚开始进行“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合作讨论学习时大多数学生感觉新鲜有趣,参与积极性较高。但这种靠浅层次兴趣参加的合作讨论学习很难维持较长时间。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过程中一定要使全体学生不仅学有所获而且收获较大,有成功感。这种深层次的兴趣才能使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活动得以长期维持下去,因此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活动不仅要多样化,而且要严密组织好小组成员积极参与有效的学习活动,真正达到互动、互补、共同进步和发展的目的。有些学生由于平时学习基础较差,有自卑怕错心理,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往往不主动参与,袖手旁观。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合作学习环境。教师和小组中的优等生应给予差生多方面的关怀、鼓励,逐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其次要培养小组荣誉感,使小组成员知道如果组内有人不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不仅影响其本人学习成绩,也将影响小组整体成绩。这样在老师及组内其他同学的关怀和集体荣誉感驱动下,这些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得到提高。

1、重视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首先应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受传统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上的合作意识比较薄弱,竞争心理较强,因而教师在刚刚引入合作学习策略时要充分重视外部奖励的促进作用。对集体讨论的结果评定和认可是必不可少的,也可以将小组合作水平作为评价内容。对学生的竞争则可以加以诱导,采取以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内聚力。随着合作讨论学习策略的进一步运用,学生逐渐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从活动中体会到互助带来的智力乐趣和同学间的友爱,对合作学习过程本身就会产生积极的态度,对合作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

2、重视指导学生学会合作讨论技巧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仅仅鼓励学生彼此合作,或安排一定的合作程序,还不足以保证小组成员进行高效的合作。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才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合作技能,一方面可以正面传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或在小组学习中提供适时的指导。另一方面,可指导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每节课进行必要的问题讨论,使学生不得不学习运用合作技巧来解决问题。同时应定期调换小组发言人,使学生在形成一定的合作讨论习惯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能力和成绩。

3、重视合作学习讨论小效果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教师要防止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中,“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小组模式。合作讨论学习不允许任何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同学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依赖意味着大家在彼此合作、相互启发中共同学习,而不是消极地依靠某个学生或某一部分学生解决全组问题。若碰到此种情况,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以达到小组的共同目标来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出贡献。为增强个体责任,教师还需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性,如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自学的机会、教给学生独立的任务和作业等。否则,差生在小组中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表现的机会,并且在小组掩护下逃避责任,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合作,这样就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4、重视课堂合理组织调控

在应用“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初期,学生中经常出现三种情况:闲聊,开玩笑,不出声。此时教师如果不能合理地进行组织调控,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就有可能成为走过程,或者使小组学习流于形式。还有一种情况也值得注意,有时教师并没有让学生讨论,而学生却在小组里交头接耳,这并不一定就是开小差,很可能这正表明学生已开始对讨论感兴趣,并真正尝试讨论。此时教师也同样要进行合理的调控指导。

总之,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讨论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是落实“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关键环节,我们要正确的运用好这一步骤,并对自主学习中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小组合作讨论在在我们的自主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011.12.10

第二篇:如何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其目的是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单向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在优势互补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我校现正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听了视频材料后就学校提出究竟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有效?就着这个问题,我反思几点:

(一)明确适度任务,安排适量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组协同探究的过程。

1.对开展合作学习的条件进行充分的考虑。明确的学习任务是探究的先决条件,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之前一定要有具体的学习、探究内容作指向。

2.对提什么样的问题让学生探究要充分考虑。以往在视导过程中,经常发现有的老师,不管提什么样的问题,都让学生交流讨论,有些问题在课本中能直接找到现成的答案,也让学生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一种口头语,这种合作是无效的。凡是要求进行合作学习的问题,一定是学生通过自学或个人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是不能全面、完整的得出答案,需要发挥小组力量进行讨论、完善的,这样的问题才有合作学习的价值。

3.要把握问题的难度。在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学习形式时,探究的问题不宜过难,否则会启而不发,无从下口;随着学生合作技能的增强,逐步提升问题的难度。

4.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作保障。因为合作学习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积极主动地操作、探究、分析、补充和归纳的过程,没有时间保障,无法有效合作。那么完成这一过程给予多少合作时间合适,要根据问题的量、难度、深度等因素正确地估计。合作时要保证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时间过短易使刚刚展开的合作交流戛然而止,打断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觉得没了头绪,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兴趣;合作时间过长,学生无所事事,纪律松散,也会影响合作效率。因此,教师在备课的环节上,不仅要甄别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内容,还要考虑到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交流过程中所用的时间,要合理安排时间。

(二)教师参与,小组合理分工

1.教师的作用: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协调者,应当积极地加入到活动中去,真正发挥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作用。当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融入各小组倾听,和学生共同探讨,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及认知的过程。当学生的争论偏激或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调控和点拨;当学生的讨论受阻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学生采取更好的措施和方法解决问题,然后继续引导深化,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2.科学分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个体活动,而是一种群体活动。科学地分组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小组在构成上应体现一个班级的缩影,力求使小组成员在学习成绩、性别、性格特征等方面具有异质性和代表性。小组成员一般以4~6人为宜,并且可让每个小组为自己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如“智慧”“勤奋”“必胜”等,从而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小组成员间要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个学生承担一种特定的角色任务,人人都有活干,没有旁观者。在合作中小组长可由教师指定,也可实行自主承担,轮换负责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指挥,获得管理、学习的机会。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在角色互换中,也学会了服从与尊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奠定基础。在组长的安排上,开始可以由任课教师指定,既要在本学科学习能力和成绩方面有突出表现,同时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对小组长任课教师要提前进行培训,作出明确的任务要求,定期向组长了解组内情况。待大部分同学适应合作学习模式后,再开始实行组长轮流制,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三)独立思考是合作交流的基础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一提出合作探究的学习任务,马上就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其实这种貌似热烈的合作活动,由于少了独立思考这一前提,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还未启动,因而很难进入实质性的学习交流活动之中,尤其是一些中、差生则更是“交流”的旁观者。因此我认为,在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前,应根据合作的任务,先留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见解后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也可避免在合作过程中由组内优等生唱独角戏,合作学习仅仅流于形式的现象,进而增强合作的广度、深度,加强组内的凝聚力,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

(四)注重合作学习的评价

1.建立一种多元的评价体系,促进合作者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评价的方式,有个人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这几种评价可以多重组合,共同在合作学习中发挥作用,但我认为小组自评与同伴互评非常重要,因为这种评价体系关注的是学生团体合作意识与合作成果,有利于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格局的形成。

2.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内容有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个人对小组的贡献;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凝聚力的体现;能力的生成等。在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中,我们虽主张以学生评价为主,但教师的积极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忽视,特别是在学生对合作的技能尚未掌握的时候,教师的评价更具有导向性与激励性。

3.评价的主体:在评价时教师应注意到评价对象的变化。在语言的表述上应该是“他们”或“你们”。要求学生在汇报时表达的也是“我们小组”的意见,而不是“我个人”的意见。当一个小组代表交流后,教师要征求其他小组的意见,而不是其他同学个人的意见,一般情况下,每个小组只安排一名代表发表全组的观点。这种做法也要提前让学生了解,这样在交流讨论时,每个同学为了本组的荣誉,一定会积极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丰富、完善自己的答案;另外教师在提问小组代表回答时,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期,可以让小组自己派代表回答,这样由小组选出的代表一般是生物学习不错的学生,能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后,在学生慢慢熟悉这种学习模式后,就不能每次都由组内自定的代表回答,这样可能会出现一般倒的情况,就是每次都是好学生回答,其他一些基础差的同学不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不利于开展互帮互学。此时可以由教师指定代表代表小组回答,回答情况与本组成绩挂钩,这样在合作时每个同学才能动起来,成绩好的同学能自觉、耐心的帮助成绩差的同学,达到小组整体进步的目的。

4.开展小组竞争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凝聚力和动力往往就要靠小组竞争,当然这种竞争是在和谐氛围下展开的。对我们长期教学来说,竞争不要仅限于一堂课,可以延伸到一学期,当然每一次小组活动都要有所评价,使暂时落后的小组会在下次合作学习时有赶超的机会和动力。采取什么样的竞争形式比较合适,需要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开动脑筋,切忌不要仅关注竞争的形式,开展一些对高中生来说颇为幼稚的竞争活动,这样会给人一种作秀的感觉,学生自身也会觉得很可笑。以往在省级优质课评选时,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很多老师关注形式,搞一些适合低年级小学生的竞争活动,显得很可笑,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会觉得浑身不自在。

我们要求大家开展的合作、竞争一定要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为提高教学效率这一目的服务的,而不是给别人看的,要务实,千万不要务虚。另外,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展开的小组竞争,虎头蛇尾,活动结束后没有对小组合作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长此以往,小组竞争的热情会降温,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刚才说了每一次活动后必须给出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表扬表现好的、特别是有进步的小组,适当敲打一下表现不佳的小组,鼓励他们在下次学习中迎头赶上。对小组合作结果的总评可以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起来,计入学生的个人档案。这个做法要提前告诉学生,适当增加压力,从而增强学习动力。每周或每两周公布

一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总成绩,起到中间调控的作用,督促大家不断进步,不要出现松懈现象。

(五)加强对学习效果的监控,真正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关注学生的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学习内容是靠学生自主学习解决的。但我们一定要清楚的认识到,学生毕竟是学生,限于现有学习能力、水平、知识基础的限制,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的内容还很肤浅,只能说是了解的层次,最多是部分理解,但要达到应用的目的还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靠学生自主学习,不可能深入下去,还要发挥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采用不断追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使他们的学习能力由简单的知识层面转化到应用的层面。也就是说,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活动、每一个问题都要考虑到,学生活动多了,教师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加强备课。

第三篇: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之间架起桥梁

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之间架起桥梁

作者姓名:邵陶香

单位:隆阳区永昌中心学校

地址:保山市隆阳区永昌街道中心小学

邮编:678000 联系电话:***

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之间架起桥梁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摘要: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将全班学生依据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一起分工合作的学习。自倡导构建“生态课堂”以来,教师们在教学中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放手小组合作。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自主与合作两张皮,甚至有的老师认为自主与合作是两种完全独立的学习方式,笔者在本文中针对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实例阐述自己的做法。

一、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1、自主学习要求不到位,学生不知道学什么。

有的教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时,任务的布臵简单粗糙,学生不明确要求,简单完成,致使自主学习没有新的收获,学之前知道多少,学了之后还是知道多少,有的教师不基于学生的实际提出的要求太高,多数学生无法独立完成,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自主学习不注重反馈,教师不知道学生获得了多少,不能真正以学定教。有的教师在安排学生自主学习之后,还是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不关注,无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

3、只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的教师一味追求放手让学生学,以至于学生说什么都行,对学生的一些错误的表述教师也不做否定,任学生自由发挥,甚至偏离了学习的内容教师也不管不顾,形成易放难收的局面,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不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杂乱无章。

3、学习小组的组建不科学,不具有相对稳定性。

有的老师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方法简单,无论座位怎么变动,小组合作时前排两人向后一转,与后排两名学生一组合,合作小组就构成了。这样的学习小组往往会出现一人唱“独角戏”,其他人成了观众,有的小组交流时,各说各的,只有人说,没有人听,噪音太大,影响了其他组的讨论;也有的小组,学习活动组织不起来,没有人能充当组织者,没有人发表意见,埋头自己做作业的……学习小组组合的随意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4、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注重实效。

有的老师为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热闹场面,使听课人感到课堂学习氛围浓烈,于是课堂上合作性的学习讨论活动频繁开展,讨论的问题不分难易、无论有没有必要,一个问题一讨论,课堂出现假繁荣的现象。学生的学习浮在表面,对问题的深处、难处还未来得及探究,就草草结束,开始汇报,每个组汇报的大致相同没有新意。还有些合作性学习,学生还没完全进入状态,或者刚刚进入状态,且只有一两人在小组里发表见解,老师就示意停下来赶忙进行小结反馈,让一些尖子生汇报结果,老师只满足于有一个人能说出了老师想要的答案,小组学习就算过关。这样,对于小组其他成员来说,根本没有得到学习的思维训练,许多知识稀里糊涂,不理解。

针对上述现象笔者申报了市级课题《小学数学“生态课堂”背景下自主学习实践研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寻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发现学习小组的高效利用,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如何架起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之间的桥梁。

1、布臵明确的自主学习任务,让学生的学习有章可循。不仅在课堂上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还要善于发掘课堂外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自主学习的任务布臵方面,笔者做了大量尝试,通过编制合理的学案督促学生预习自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把功夫下在课前。在“预学”的设计上,笔者从最开始的长篇“导学案”到后来的“导学卡”再到现在以教材为主的布臵预学,实现了从繁到简的蜕变,例如在设计综合实践课《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的预学时,充分利用教材(教材图片附后)提出这样的预学要求:

1、如教材70页描述的那样,准备两张长方形纸条,做成圈和圈。

2、反复试几次,能熟练地做圈。

3、再准备3张纸条第1张纸条用红色和蓝色描出它的两条长,第2张纸条沿着长的方向分成二等分,一份涂黄色,一份涂绿色,两面都要涂,第3张纸条沿着长的方向分成三等分,一份涂两边的涂成红色和蓝色,中间一份涂黄色,两面都要涂。

4、查找关于莫比乌斯带的相关资料,进行一些自主自主探索。

这些预学要求语言简练,可操作性强,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记下来。

2、组建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组内分工明确,利用学习小组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为巩固自主学习成果 提供有力保障。

在笔者所任的班级里,组建了4人小组,让学习、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这样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能够真正把大家组织起来,小组长的角色在低年级应该保持相对稳定。中高年级也可以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组长负责收交作业,组织小组讨论,安排讨论时候的发言顺序,维持本组的秩序,一名副组长协助组长的工作,同时形成互相督促的局面,组长和副组长每人带一个相对薄弱的学生,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帮扶,课堂上也开展一些一对一的学习活动,例如互相检查预学情况,互相订正作业等。在中高年级笔者还做过这样的尝试:小组内一人负责管纪律、一人负责管卫生、一人负责管学习、一人负责管午饭和午休,并由小组内自行分工,让学习小组更具有凝聚力和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力。

3、指导每个小组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要求人人遵守,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使学习小组为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服务。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做了一些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时间由小组长控制,然后在小组长的安排下,尽量先由相对后进的学生发言,然后其他组员补充或纠正,大家一起再来讨论,最终达成共识,使得小组中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每一组员都得到了进步,不仅自己思考了这个问题,同时在别人的答案中找出了自己思考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可能对于问题又会有新的认识,这样真正让每个组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不断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提问的时候,举手最多的小组可以优先获得发言权。每节课之前小组长检查好本组学生的学习用品是否准备好,早读课的时候让同桌互听背乘法口诀,作业批改以后,让结对的小伙伴交流自己做错的题目,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互相监督改正进行二次批改。在当堂测评的时候,对于计算类的作业可以每个小组做得最快的同学找老师批改,如果这位同学的全对就给这个小组一个“优”,并由这位同学充当“小老师”负责批改他们小组其他同学的作业。对于开放性的作业,可以采用小组内讨论批改,对于小组内不能确定的答案请教老师。这些规则一旦形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持之以恒,让学生形成习惯,这样每次开展学习活动的时候,学生也会自觉遵守,例如布臵课堂作业的时候,学生知道最先做好而且做对的同学可以当“小老师”,在小组内就自然形成了竞争机制,对于每个小组只能选一名同学,如果这名同学做得快但是没有全对,也只能由老师指导他改正后批改本组的作业,这样的小组不得“优”,自然又形成了组间的竞争。

4、利用学习小组,做好预学交流,巩固深化自主学习的成果。独立预学后在小组内做好预学交流,将课外自主与课内自主、课前自主和课中自主有机结合。前面举的例子《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的预学要求,上课前小组长做好1-3条的检查,第4条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教师随机提问,了解情况。上课前利用学习小组检查,确保每个学生都准备好,对于没有准备好的同学,要在课前想办法弥补,确保课堂上人人可以操作,对于第2条,熟练的做莫比乌斯圈,小组内也可以互相说说技巧。

5、利用学习小组,暴露学生困惑,实现以学定教。

走进学习小组,准确找到学生学习的难点,或补充阅读材料奠定理解的基础或通过课堂提示等方式,让学生尽快在自主学习中找到问题及解答思路,既节省了时间又利于解决疑难。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差距,运用好旧知识的正向迁移,指导学生分解学习的难点,找到突破口。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时候,学生已经有了学习不进位加的经验,通过个人自主预学,一部分学生能理解教材中“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这句话,通过小组交流,笔者发现从学生的质疑中挑选出需要讲解的内容,减少时间的浪费。

6、利用学习小组,克服部分学生学习中的“惰性”,实现人人自主。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或性格孤僻或成绩基础差等导致学习过程中不能融入到团体中去,也有的学生很想参与其中但不善表达、缺乏勇气,故只是作为旁观者,而有的小组是由于个别学生太张扬,以至于别的学生没有发言的机会,有的学生在小组内有些“霸道”,让小组的成员觉得小组的事情都是他说了算。在一节公开课中,教师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表示其中的四分之一,学生有沿着长的中线和宽的中线对折的,也有沿着长对折两次的、沿着宽对折两次的,有一个小组中有一名学生先沿着宽对折了一次,然后沿着对折后得到的长方形的对角线对折,这时组长发现了这位学生的和大家的不一样,立刻用命令的口气告诉这位同学:“不对,快点像我这样折,赶紧改过来。”这位同学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是最后还是跟着改了过来。组长过于“霸道”导致了小组中唯有组长独尊,有些学生有了想法就不想表达了,时间一长学习的“惰性”就越来越明显。教师需要采取一定手段帮助小组长不仅仅要学会在小组中树立威信,避免小组中学习“惰性”的形成,还要帮助那些存在“惰性”的学生步入集体中参与合作学习,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使自己正确的见解得到组员的认可,使自己不正确的观点得到指正和提炼。从而为小组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在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数学课上,例如认识长度单位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测量小组中每一个同学的一拃有多长,先由自己测量自己的一拃,然后同桌互相测量,以尽可能避免学生测量中的错误,达到互相检查的目的,同桌互相测量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员要能够记住小组内每个组员的一拃有多长,还要能说出组员中谁的一拃最长,谁的一拃最短。如果有学生存在“惰性”不去测量,那么交流的时候他就不知道自己的一拃有多长,如果他随便跟着别人说,那么同桌互相测量的时候就会露馅儿。

另外对于缺乏勇气参加小组讨论的学生教师通过个别谈话晓以利害、提前辅导增加信心,对于小组中安排他们进行发言的时候,抓住契机进行表扬,树立他们在小组中的良好形象。对于个性过于张扬致使小组内其他同学听之任之的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看小组汇报时的发言面,以及每次汇报时小组内是不是只有指定一人汇报等全面评价一个小组。为了激发小组合作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教师还可以采用随机抽同学汇报的方式,开展合作学习之前就让学生明确,本次的小组汇报,由教师临时随机抽取汇报员,这样就迫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仅仅主动发言,还认真倾听。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小组之间的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打独斗就能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体现得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相互协作才能完成的。

6、利用学习小组,进行场景模拟,体会学习的乐趣,进一步促进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以后,有这样一个习题“小明和他的3位好朋友分草莓。每人分到6颗草莓,一共有多少颗草莓?”大部分学生列式“6×3=18”这时候有的学生提醒“还有小明呢?应该是4个人。”教师安排学生4人小组活动,一人充当小明,其余三人充当小明的3个好朋友,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易错题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意识。

6、利用学习小组,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给学生一个人人有机会展示的舞台。

在一些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举手的很多,甚至人人举手,这时候教师不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面向全班进行展示,可以在小组内展示并交流。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时,课的末尾学生用自己的贴画设计了各种有规律的图案,教师选了几个比较有特色的进行展示以后,剩下的同学还想展示,教师就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自己设计了什么规律。

总之在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学习应该是一种主动的、发现的、合作的学习方式。没有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是空洞的没有内涵的,没有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是单调的,没有外延的,作为一线教师要不断探索,架起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之间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庞维国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毛善新.《新课程视域下个性化自主学习策略研究》[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附页:四年级教材70页数学游戏《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第四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萧伯纳有句名言:“两个人,每人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仍是每人一个苹果;两个人,每人有一种思想,交换一下,每人就有两种思想”.这句话道出了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其中一种全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互动,积极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这既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要求,也是强化教师引导作用,提高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目标.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近几年课改实践谈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角”,教师只起“主导”“导演”作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自主探索学习,获取知识,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认知水平,有利于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建立

在数学课堂中建立合作小组,一般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诸方面因素,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编组.“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保证.结合初中学生和数学学科的特点,通常可以采用按前后座次就近组合与任务为中心的任务组合两种形式.在教学中究竟使用哪一种,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而定.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一起合作做一做,并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培养交流的能力,在合作交流中锻炼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并非每节课都要小组合作,也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于合作教学,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一般情况下,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多样性、开放性的内容效果会更好些.1、选择挑战性问题

挑战性问题对于个人而言较难理解题意,找出思路,但又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这样的问题较适合于按前后座次就近组合教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共同分析问题、相互交流,教师作适当的指导,使得问题变得越来越清晰,最终问题得以解决.例如,在教授《轴对称》第一课时时,为了突破难点——比较观察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

师:刚才我们动手剪了一些图形,请你把它们摆成如图所示的情形.(第一幅图是轴对称图形,第二幅图是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分别移动或旋转图1中的松树和图2中的一个小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有什么发现?

生1:在移动或旋转松树的过程中,它们的形状没有变,位置变了.师:它还是轴对称图形吗?请用一句话归纳你的发现.生2:是,轴对称图形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个图形,与位置无关.师:很好!谁能类似地说说图2?

生2:在移动或旋转图2中一个小人的的过程中,两个小人的形状没变,但一个小人的位置变了,两个小人已不再关于某直线对称,也就是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是两个全等图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与位置有关.通过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去思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从而得到问题的本质,这样的问题具有挑战性,学生有兴趣去组合去亲身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归纳和语言组织能力.2、选择多样性问题

多样性问题对于个人而言较难全面解答,经常会漏解,这也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整式》一课中的“用字母表示数”内容时,依据新课程理念,可用火柴棒搭正方形游戏来教学.把学生按任务为中心的任务合作小组为单位搭正方形,然后讨论搭出n个正方形时,需用火柴棒多少根?

<1>、按图搭正方形:

<2>、找出正方形的个数与火柴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并写出相应结论.此问提出后,同学们搭的搭、议的议,合作、交流的情绪高涨,纷纷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

小组一:一个正方形由4根火柴棒组成,两个正方形由一个正方形加上1个由3根火柴棒搭成的正方形,三个正方形由一个正方形加上2个由3根火柴棒搭成的正方形„„n个正方形由一个正方形加上(n-1)个由3根火柴棒搭成的正方形,由此得到结论:14+3(n-1);小组二:一个正方形由1根火柴棒加上3根火柴棒组成,两个正方形由1根火柴棒加上2个3根火柴棒构成,三个正方形由1根火柴棒加上3个3根火柴棒构成„„n个正方形由1根火柴棒加上n个3根火柴棒构成 ,由此得到结论:21+3n;

小组三:一个正方形由4根火柴棒构成,两个正方形由4×2根火柴棒构成,但应减去1根公共使用的火柴棒,即4×2-1,三个正方形由4×3根火柴棒构成,但应减去2根公共使用的火柴棒,即4×3-2„„n个正方形由4n根火柴棒构成,但应减去(n-1)根公共使用的火柴棒,即4n-(n-1),由此得到结论:34n-(n-1)小组四:一个正方形由2根横的火柴棒加上2根竖的火柴棒构成,两个正方形由2×2根横的火柴棒加上(2+1)根竖的火柴棒构成,三个正方形由2×3根横的火柴棒加上(2+2)根竖的火柴棒构成,„„n个正方形由2n根横的火柴棒加上(n+1)根竖的火柴棒构成,由此得到结论:42n+(n+1).

通过上述小组合作探究,得到4种不同结论,使问题较全面解答,又使学生对字母n可以表示任何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这都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喜人成果.3、选择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对于个人而言较难独立完善解答,容易混淆.为此,在教学中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更恰当.在合作教学中给他们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因而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最终问题得以完美解决.例如:已知,如图①圆柱的底面半径为6cm,高为10cm,蚂蚁从A点爬到B点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学生沿一条母线剪开得到侧面展开图②后,容易求出最短路程为 cm,待学生完全理解后,教师可将习题进行变式,提出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展开?

(2)、如果半径和高均为6cm,最短路程又为多少?(3)、若将点B移到点A的正上方,如图③,最短路线是哪一条?

(4)、如果从点A绕圆柱一周后到达点B建一悬梯,则悬梯的最短长度是多少?

(5)、如果图③中的圆柱较高,为了减少坡度,点A需绕圆柱两周到达点B,最短路程又是多少?

这样不断变换题目的条件,逐渐提高难度,学生要独立正确解答出来,难度就很大,这也需要进行小组合作教学,要进行合理的分类比较、正确地空间想象以及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4)、(5)虽然较难,但(4)可仿照原题的思路解出,而(5)可以将其转化为(4)来解决,同时还向学生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同样,对于一些可以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去解决的问题,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同时又分享了别人的优点,在讨论和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就会越来越开阔,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四、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合作教学成功的关键.合作教学科学的评价要重视教学过程评价与教学结果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前者的评价要更注重教学过程,因为过程最能体现小组的合作情况;后者的评价要注重集体,因为合作讲究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教学的效率.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理念下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对搞活课堂气氛,开拓活跃学生思维,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和谐互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真正做到在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质疑、互动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课堂、愉快课堂、收获课堂.如果这样,那么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必能大幅度地提高.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_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 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本文针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及本人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组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策略:(1)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安排分组;(2)明确责任分工,积极参与合作;(3)确定研讨问题,感受合作作用;(4)适时分组研讨,给足研讨时间;(5)教师参与合作,及时解决问题;(6)全班交流评价,提高合作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了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只有小学数学教师付出努力精心组织,才能使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精心组织;有效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也是提高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良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因此,如何精心组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与特征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的基本做法是:依其任务类型或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

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班级学习方式的补充和改进,它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因素包括同学之间学习参与度、共同目标实现的程度以及互帮的学习氛围等。因此,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培养良好的品质,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良小组合作学习现象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

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因此,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小学数学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但是目前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几张桌子拼凑在一起,学生坐成“U”字形或围成一圈;当老师号令一下“现在开始合作”,学生马上动了起来,有的学生连合作干什么还没有搞明白,老师又说“停止”,学生马上恢复原状,过一会当听到老师的号令又再来一次“合作”;当老师说“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内每个学生马上都开始了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教室里很是热闹,可小组内谁也没有听清同伴的发言,有的甚至连自己说了什么都不清楚;当老师让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时,总有个别学生“代表”了全组,成了专门的发言人,更多的只是陪客、旁观者;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有效的途径。有的班级学生人数有五十多甚至六七十,教室里分成了十几组,老师想全面了解每一组的合作情况几乎不可能。

像这样形式化的小组合作,笔者在课堂上也组织了无数次,这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小组里没有分工,因而没有真正的合作,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被抹杀了。因此,我们必须精心组织小学合作学习以改变这种形式化的合作学习现象。

三、精心组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分组合作

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的人数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来决定,如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新奇好动,自控能力差,与人交往的能力也较弱,一般以同桌2人为一组,进行一些简单的互相数数、口算等合作;

二、三年级学生一般以4人为宜,前后桌合并,及时进行一些基本的操作、交流合作;四、五、六年级则可以视合作任务情况以4~6人为一组,开展各种探索、研讨等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组成既要考虑到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情感特征等非智力型的合作基础。为方便组织,在安排座位时就要考虑学生的不同特点。

同时数学教师还应积极地对分组的形式加以尝试与优化,而不局限于固定不变的分组模式,比如有时为了营造竞争的氛围,尝试按男女生进行分组,有时为了合作的密切按兴趣进行分组,也有时为了合作的便捷按座位实施组际合作形成大组等多种做法。

(二)明确责任分工,积极参与合作

合作小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对意见的“反对人”,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比如二年级数学教学,这些小孩子头脑中没有任何学习的模式,但他们学习兴趣很高。以40个学生的一个班为例,可以将班上的同学分成了10个学习小组,并且给每个小组成员作了分工:一名组长,一名操作员,;一名记录员,还有一名汇报员。每个同学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讲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里面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如两个月),可以调换他们的任务,这次担任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了解,都会做,并明白这四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如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教师安排了小组合作分圆片活动。每一组中,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操作员,负责动手分圆片;记录员动笔记录;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小组成员各司其责,经过多次操作、观察、讨论得出:10个小圆片按1个、2个„„10个一组分,有时能分尽,有时不能分尽。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列出的算式引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能促进大家共同努力,共享成功的喜悦,即使是困难生也有机会在成功的集体中得到积极的鼓励。

(三)确定研讨问题,感受合作作用

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一个好的研讨问题,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在既定的目标下积极合作探索,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否则可能适得其反。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设置的问题应该尽可能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既要把握学生能够达到,又要有一定的难度,而又不能轻易达到。还要含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觉得研讨这样的问题有劲、有趣、有意义,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在独立思考方面,由于本来每个学生均是相对独立的,甚至可以说是“孤立”的。对一些能力较强的孩子来说并不存在问题,但对于思维能力相对差的孩子而言就有些力不从心了,他们迫切需要一定的帮助。小组合作学习中你说出一,我受启发说出二,他受到启示说出三,看似七嘴八舌,其实越议越明。

比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自由说什么是规律,教师不加工、不修饰,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使学生对规律有了自己的初步了解。在学生用语言无法清楚表达的情况下,教师指出用图形把规律摆出来。教师课前准备了每组不同的各种各样的图形。有了具体的事物,明确的问题,再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索,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小组成员纷纷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在四人相互的合作中摆出一组组

不同的有规律的图形。随后,教师就借助电教手段对学生合作的成果予以展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从形状、颜色及图案的个数几方面找出了各组图形的规律,自然地理解了可以从不同角度找到规律,同时把小组的一些想法加以延伸,使每一个组员都切实体验到了自己的一份发现、感受着同学合作的相互作用。

又如在教《年月日》一课中,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找一找,看一看,数一数,找出一年里有多少天?一个月各有几日?学生在小组中友好地进行合作交流,将原来要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的不足在小组交流中就消灭了,最后面对老师的同一情况,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保持了自己完善的人格和尊严。课堂上感怀愉悦,各抒己见,提高效率。

(四)适时分组研讨,给足合作时间

分组研讨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这里的研讨时间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小组研讨前必须有一个较为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即在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之上感知新知,进行思考。第二阶段进行合作研讨,小组成员交流各自思考成果,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小组共识,并整理准备汇报。

合作学习是需要花时间的,但是这个时间应该花,而且非常值得花,因为那是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合作探究的时间。

如二年级学生学了表内乘法后,计算:“8+8+8+4”,先让学生各自计算,出现了各种算法,如:

8+8+8+4=83+4 8+8+8+4=84-4 8+8+8+4=47 „„

接着教师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说说这样算的理由,然后再小组评议哪种算法比较好。课堂上气氛热烈,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积极思维,交流了多种思路,收到了多向的反馈信息。

又如一年级分类教学中,在整理书包时,让小组合作按一定的分类标准拿。结果,一个小组中,有的组员拿数学书和数学作业本,有的拿语文书和语文作业本,其余拿非语、数书和作业本;还有的小组,有的拿大本的书、大本的作业本,有的拿小本的书、小本的作业本„„教师给足时间,让孩子们根据不同的标准一次次整理。就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调动了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合作得以有效地进行;在题目的答案多样时进行合作交流,能拓宽学生的思路。新教材中有很多开放性的题,其答案多样化,而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时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在这种合作氛围下进发出创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从而拓展了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

(五)教师参与合作,及时解决问题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笔者认为我们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应是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接近,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教师也来到他们中间,倾听他们说些什么。这时,教师发现有几个小组在说到教室里讲台上那个墨水盒时,都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那是正方体的,有的则认为那是长方体的。教师也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个墨水盒,原来呀,那个墨水盒正面是正方形的,侧面则是一个长方形,严格来讲它应是长方体。这个争论的出现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确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于是教师立即决定将原定的下一个有趣的游戏环节取消,改为再一次深入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其间运用让学生观察、触摸、比较等形式。最后再举起那个墨水盒,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一个长方体!”,这时教师感到很欣慰,不再可惜原来设计的环节没有用上了。及时从他们的讨论中去发现问题,再及时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组汇报时,我们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各小组成员们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钻研。同时还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那么在具有团体的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六)全班交流评价,提高合作质量

全班交流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流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有效进行这一环节可使各小组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促进。通过交流可以把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体组员的共同认知成果,可以互相启发,开拓思维,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也可有效地纠正在学生中带有共性的错误认识。同时,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还能使每个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这样可从若干个横向纵向的比较,让生生、组组意识到相互之间的差距,而达到使每个学生共同进步。

比如在一次练习中,按规律填数:2、3、5、()、()时,请四人一小组讨论。学生们在充分讨论、有效合作的基础上跃跃欲试,出示了多种答案:① 2、3、5均为质数,故下面两个数依次为7和11;② 因为3=2×2-

1、5=3×2-1,(后一个数总是前一个数的两倍少一)所以后两个数应该是5×2-1=9、9×2-1=17;③ 因为2+3=5,(第三个数是前两个数之和)所以后面两个数3+5=8、5+8=13。这些想法,学生们不但说出了其然,更说出了其所以然,正当教师为学生在小组中的成功体验而高兴时,一只小手不经意间举了起来,“因为3-2=1、5-3=2,所以后面两个数应是:8-5=3、12-8=4中的8和12”“1、2、3、4,真有意思!”教师还没来及评价其他的学生已经由衷的感叹到了。教师不能不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所折服,而且是出自一个中等偏下的学生。当即教师就提议全班以他的名字命名这种解法:“某某解法”,他们小组也因此加了一面鲜艳的小红旗。看到他殷红的小脸和环顾小组其他成员时的自豪之情,教师知道这种成功的体验所带来的自信是不可替代的,而他的这种成功又是在民主和谐的小组氛围中,在小组成员你一言我一语看似无序的相互启发、相互合作的基础上产生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了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只有小学数学教师付出努力,掌握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精心组织教学,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有效。

参考文献:

[1]常汝吉.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2]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3-115.[3]何杏仁.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浙江: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2005.38-39.[4]陈传顺舜.分组合作学习要重实效[J].江苏教育,2002,(5):45-46.[5]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2,(1):32-35.6

下载如何在自主学习中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在自主学习中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初探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初探 敦化市教师进修学校 高万清 在大石头镇中学工作期间,与教师共同探索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通过探索部分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转变。整个......

    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数学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方式研究 学习方式,简单地说就是为获取知识技能等采取的方法和形式。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独立完成任务,是一咱被动的、接......

    自主合作学习小组建设[五篇]

    隆德二中“自主合作学习小组建设 ”学习资料 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主体(课堂全班讨论,也是合作学习,)因此,培养学习小组学习能力就是非常重要的......

    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5篇可选)

    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丛淑玉 我在英语教学中实践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做法: 1. 初三学生是两两同桌,四人一大组。两人一小组,分师友、学友,互帮互学。 四人一组,......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培养小组长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培养小组长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他的作用或职责发挥得怎样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甚至整个课堂合作的氛围和质量。因此,合作学习的课堂......

    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土门中学 张秀玲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如何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威宁县二塘中学:李洪高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或团队,他们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既......

    在英语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

    在英语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习得的过程。学生学习语言需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通过一定的任务进行相应的语言交流,从而提高语言的能力。因此在英语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