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组合作学习如何组织更有效
小组合作学习如何组织更有效
“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时机,如在学习重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也就是教学的重难点。这时教师有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究,有利于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同时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与协作精神。
(2)、把握教师定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能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
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应等待,不应观望,更不应干自己的事情,而是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合作进程、讨论的焦点,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
(3)、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4)、建立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
合作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增长见识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养成团结奋进,共同进步的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从小培养,要讲究方式和方法,发挥民主,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学习手段,他能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的重要形式。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更完善,更合理,更有效。
第二篇:如何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其目的是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单向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在优势互补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我校现正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听了视频材料后就学校提出究竟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有效?就着这个问题,我反思几点:
(一)明确适度任务,安排适量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组协同探究的过程。
1.对开展合作学习的条件进行充分的考虑。明确的学习任务是探究的先决条件,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之前一定要有具体的学习、探究内容作指向。
2.对提什么样的问题让学生探究要充分考虑。以往在视导过程中,经常发现有的老师,不管提什么样的问题,都让学生交流讨论,有些问题在课本中能直接找到现成的答案,也让学生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一种口头语,这种合作是无效的。凡是要求进行合作学习的问题,一定是学生通过自学或个人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是不能全面、完整的得出答案,需要发挥小组力量进行讨论、完善的,这样的问题才有合作学习的价值。
3.要把握问题的难度。在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学习形式时,探究的问题不宜过难,否则会启而不发,无从下口;随着学生合作技能的增强,逐步提升问题的难度。
4.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作保障。因为合作学习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积极主动地操作、探究、分析、补充和归纳的过程,没有时间保障,无法有效合作。那么完成这一过程给予多少合作时间合适,要根据问题的量、难度、深度等因素正确地估计。合作时要保证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时间过短易使刚刚展开的合作交流戛然而止,打断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觉得没了头绪,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兴趣;合作时间过长,学生无所事事,纪律松散,也会影响合作效率。因此,教师在备课的环节上,不仅要甄别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内容,还要考虑到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交流过程中所用的时间,要合理安排时间。
(二)教师参与,小组合理分工
1.教师的作用: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协调者,应当积极地加入到活动中去,真正发挥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作用。当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融入各小组倾听,和学生共同探讨,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及认知的过程。当学生的争论偏激或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调控和点拨;当学生的讨论受阻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学生采取更好的措施和方法解决问题,然后继续引导深化,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2.科学分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个体活动,而是一种群体活动。科学地分组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小组在构成上应体现一个班级的缩影,力求使小组成员在学习成绩、性别、性格特征等方面具有异质性和代表性。小组成员一般以4~6人为宜,并且可让每个小组为自己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如“智慧”“勤奋”“必胜”等,从而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小组成员间要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个学生承担一种特定的角色任务,人人都有活干,没有旁观者。在合作中小组长可由教师指定,也可实行自主承担,轮换负责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指挥,获得管理、学习的机会。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在角色互换中,也学会了服从与尊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奠定基础。在组长的安排上,开始可以由任课教师指定,既要在本学科学习能力和成绩方面有突出表现,同时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对小组长任课教师要提前进行培训,作出明确的任务要求,定期向组长了解组内情况。待大部分同学适应合作学习模式后,再开始实行组长轮流制,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三)独立思考是合作交流的基础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一提出合作探究的学习任务,马上就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其实这种貌似热烈的合作活动,由于少了独立思考这一前提,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还未启动,因而很难进入实质性的学习交流活动之中,尤其是一些中、差生则更是“交流”的旁观者。因此我认为,在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前,应根据合作的任务,先留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见解后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也可避免在合作过程中由组内优等生唱独角戏,合作学习仅仅流于形式的现象,进而增强合作的广度、深度,加强组内的凝聚力,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
(四)注重合作学习的评价
1.建立一种多元的评价体系,促进合作者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评价的方式,有个人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这几种评价可以多重组合,共同在合作学习中发挥作用,但我认为小组自评与同伴互评非常重要,因为这种评价体系关注的是学生团体合作意识与合作成果,有利于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格局的形成。
2.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内容有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个人对小组的贡献;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凝聚力的体现;能力的生成等。在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中,我们虽主张以学生评价为主,但教师的积极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忽视,特别是在学生对合作的技能尚未掌握的时候,教师的评价更具有导向性与激励性。
3.评价的主体:在评价时教师应注意到评价对象的变化。在语言的表述上应该是“他们”或“你们”。要求学生在汇报时表达的也是“我们小组”的意见,而不是“我个人”的意见。当一个小组代表交流后,教师要征求其他小组的意见,而不是其他同学个人的意见,一般情况下,每个小组只安排一名代表发表全组的观点。这种做法也要提前让学生了解,这样在交流讨论时,每个同学为了本组的荣誉,一定会积极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丰富、完善自己的答案;另外教师在提问小组代表回答时,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期,可以让小组自己派代表回答,这样由小组选出的代表一般是生物学习不错的学生,能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后,在学生慢慢熟悉这种学习模式后,就不能每次都由组内自定的代表回答,这样可能会出现一般倒的情况,就是每次都是好学生回答,其他一些基础差的同学不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不利于开展互帮互学。此时可以由教师指定代表代表小组回答,回答情况与本组成绩挂钩,这样在合作时每个同学才能动起来,成绩好的同学能自觉、耐心的帮助成绩差的同学,达到小组整体进步的目的。
4.开展小组竞争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凝聚力和动力往往就要靠小组竞争,当然这种竞争是在和谐氛围下展开的。对我们长期教学来说,竞争不要仅限于一堂课,可以延伸到一学期,当然每一次小组活动都要有所评价,使暂时落后的小组会在下次合作学习时有赶超的机会和动力。采取什么样的竞争形式比较合适,需要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开动脑筋,切忌不要仅关注竞争的形式,开展一些对高中生来说颇为幼稚的竞争活动,这样会给人一种作秀的感觉,学生自身也会觉得很可笑。以往在省级优质课评选时,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很多老师关注形式,搞一些适合低年级小学生的竞争活动,显得很可笑,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会觉得浑身不自在。
我们要求大家开展的合作、竞争一定要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为提高教学效率这一目的服务的,而不是给别人看的,要务实,千万不要务虚。另外,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展开的小组竞争,虎头蛇尾,活动结束后没有对小组合作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长此以往,小组竞争的热情会降温,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刚才说了每一次活动后必须给出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表扬表现好的、特别是有进步的小组,适当敲打一下表现不佳的小组,鼓励他们在下次学习中迎头赶上。对小组合作结果的总评可以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起来,计入学生的个人档案。这个做法要提前告诉学生,适当增加压力,从而增强学习动力。每周或每两周公布
一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总成绩,起到中间调控的作用,督促大家不断进步,不要出现松懈现象。
(五)加强对学习效果的监控,真正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关注学生的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学习内容是靠学生自主学习解决的。但我们一定要清楚的认识到,学生毕竟是学生,限于现有学习能力、水平、知识基础的限制,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的内容还很肤浅,只能说是了解的层次,最多是部分理解,但要达到应用的目的还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靠学生自主学习,不可能深入下去,还要发挥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采用不断追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使他们的学习能力由简单的知识层面转化到应用的层面。也就是说,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活动、每一个问题都要考虑到,学生活动多了,教师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加强备课。
第三篇:浅谈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浅谈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我们总能发现,在我们的课堂上,部分优生是教师的“宠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的“主角“。而大部分学生则是学习的“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课上,天赋高的学生往往比天赋低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显然,这种现象与新课程理念是相违背的。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在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这种学习方式是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成员通过合作从对方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自身在信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当然,我们也有很多教师都充分地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也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但是,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
学生涮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它强烈的冲击着课堂的有效性学习。像这样形式化的小组合作我在课堂上也组织过无数次,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合作之所以是真正教育的精神元素之一,就因为合作的品质是个体的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质,是融洽、温暖、和谐的良好的精神生态的不可或缺的品质。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的品质,是真正教育的当然要求。合作意味着个体社会性的发展,意味着学会放弃、退让、隐忍、妥协,学会了推己及人,学会了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学会了对他人移情性的理解。为此,我想借此机会简单阐述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才能组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呢?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选好组织者
“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战。”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选好小组长是首要条件。当然,小组长必须慎重选择。
首先,小组长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其次,小组长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最后,小组长还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这样,他才能在组织组员进行自主探索时如鱼得水。当然,在一个班级中有十来个四人小组,选出的小组长不可能个个都是三者皆具备的学生,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必要的指点。(如初二(3)班的郑丹、吴景芳、刘文军等同学就能胜任小组长这一职务。)
二、分配好伙伴
伙伴的分配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根据座位来分的;有根据学生的小群体来分的;还有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来分的。但是,无论采用那种方式,我们都应该关注到: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也有着不同的潜能.当我们在学习目标较难达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如果对组员进行交叉分配,往往能起到优生对学困生良好的带动作用。如在上《两小儿辩日》一课时,我提出要能正确译讲全文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的完成对于优生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但
对于学困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如何才能使大家都能达到这个目标呢?于是我在学生自主翻译的基础上,采用了交叉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学习,通过优生的带动和督促,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达到这个目标。当老师进行反馈检查时,看着他们一双双高举的手,我感受到他们的自信;当我听到郑丹极力推荐柳良明翻译的声音时,我听出了她是多么的兴奋,她因为帮助同学学习而兴奋。
三、建立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我们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我们班的小组合作是这样规定的: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当然,合作的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也要因文制宜。就如在上《石壕吏》一文时,我提出了复述全诗内容的目标,为了有效的实现这个目标,我在学生自主复述的基础上,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并提出了如下要求:每一小组指定一位同学进行复述,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针对那位同学的复述内容
作出相应的补充和纠正。
尽管组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时花的时间会长些,但我觉得这样很值的,毕竟,课堂是属于所有的孩子的,我们应该为每一个孩子着想。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是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习密度,拓宽情感交流的重要方法。我坚信: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实践,充分挖掘小组合作学习的潜力,就一定能让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上开花结果,就一定能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第四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目的是培 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 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1.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现象及原因分析
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见的形式。然而, 我们发现, 很多时候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一种形式, 并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究其出现低效现象的原因主要 是: 1.1 课堂出现冷场现象,学生合作不主动
在开展小组活动的课堂上,有时教师抛出一个话题之 后,教室里鸦雀无声,许多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讨论,只是低 头独自思考,合作学习成了一种形式,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 优势。
1.2 分组活动时间大短, 学生合作不充分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里,教师片面追 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 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 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教师的要求下结束了,教师没有给 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讨论时间。
1.3 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合作交流不深入
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合作学习问题,没有作预先的准
备,想到哪说到哪,致使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深入进去。1.4 学生层次不同,学生合作参与不均衡
由于学生本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强弱,小组内部各成员 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其中,学习成绩优秀者占据了 小
组合作学习的主动权,成绩差的学生要么一声不响地听别人 说,要么做与合作学习不相关的事情。这样,合作学习中学 生自由发言机会不均衡,而且小组意见往往只以优秀者的意 见为主流,而忽视了成绩差的学生的意见。
1.5 各组成员分工不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经常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很少考虑 每个组各成员的学习、能力、性别等个体差异的均衡搭配;而且,成员内分工不到位,各人担当的角色比较固定,往往 由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代表发言,而忽视了表达能力较差学 生的锻炼机会。
1.6 教师思维固定化,扼杀学生思想火花 在实际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充
当了不恰当的角色。教师不是一个引导者而成了控制者。教 师只是在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 计好了的教学框架里赶。这样教师就缺乏一种根据学习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来灵活处理的能力,很多时候教师反而成了学 生思想火花的扼杀者。3.1 教学困惑
在一年级语文启蒙教学过程中,由
于学生年龄小,要求老师要对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起到指导作用,对于学生学习内 容的掌握情况要亲自检查。特别是语文书 上要求背诵的内容的检查经常要牵制老师 很大的精力。出于对学生的负责,一般来 说,要求背诵的内容都要背给老师听。但 是对于担任两个班语文教学工作的我来 说,每个学生都把课文背给我听是不可能 的。因为我粗粗地算了一下,一个学生背 一篇课文最快大约需要 1-2分钟, 75个学 生就要两个小时。我不可能做到每天抽这 么多的时间来亲自检查学生背诵。但是
由 于一年级以口头作业为主,如果学生的背 诵作业得不到有效的检查的话,那么教学 质量又从何谈起的呢? 为了解决这样一个矛盾,我在在课堂 上尝试了小组合作检查背诵的模式。为了 使小组合作检查背诵更为有效,我在落实 过程中考虑到了以上造成小组合作低效现
象的因素,尽量加以克服。3.2 落实措施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能 力,自主组织管理的能力也还没有形成, 利用课间或中午时间小组合作检查背诵的 效果肯定不理想。所以,为了提高检查效 果,对学生真正起到督促的作用,我是利 用课堂上的时间来组织学生分组检查背诵 课文的。
3.2.1 合理分好小组,明确分工与职责 全班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为 九个小组。构建学习小组时,就要注意考 虑成员之间的搭配,每个小组的成员要按 好、中、差三个层面及合适的男女比例搭 配好,让好的学生带动差的,达到学生与
学生之间的互补。每个小组都要选好组长(组长可以轮流做, 或按在小组合作中的
表现来定 ,明确组长的职责是负责安排 背诵顺序、组织纪律和讨论打分。组员也 要负责任,和组长一起看书检查其他组员 的背诵情况。
3.2.2 建立小组合作规则,发挥评价 作用
分组检查背诵方法如下:(1组长先 背给三个组员听,树立榜样和示范作用。(2然后由组长安排组员背诵,其他同学要 一起看好语文书上的课文,认真听,仔细检 查。(3学生在背诵的时候,老师要巡视, 逐组倾听,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 帮助。这样,学生会感觉到老师的重视。(4最后,组长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综合组 员意见打好等第。等第分:三星、二星、一 星。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有利于调动 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积极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5学生全部背完后,老师要了解学生的背诵情况。如果有背不出或背错了自
己无法纠正的同学不予过关,要重新到老师 处过关。如有对打分评价有异议的可当场提 出自己的意见。
3.2.3 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 背诵
刚开始,分小组检查背诵组织纪律
要化很多时间。第一次尝试大约花了 15分 钟。几次训练下来,学生形成了规矩,养
成了习惯,化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现 在,只需要 6、7 分钟时间。3.3 有效小组合作好处 虽然课堂上化了一定的时间,但好处 不少,我觉得花这些时间很值得。课堂本 来就是属于所有的孩子的。(1使学生重视背诵,明确认真背诵课 文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习重在积累。(2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节约 了老师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老师的工作效率。(3学生 背诵作业的质量得到保 证,虽然我在检查学生背诵上花的时间并 不多,但效果很好。何以见得?首先学生做 按课文内容填空很熟练,其次期末的口试时 我发现每个学生到我这儿来抽背课文都很熟 练。(4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的 有效尝试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合作机会,为 学生获取知识技术技能创设了良好的情景,铺设了有效的轨道。学生经过互助合作,更 多地体验到了合作成功的快乐,自然而然地 把自我融入到集体当中,树立起合作和竞争 的精神。
有效的小组合作检查背诵让我和学生 都得益非浅,我想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还会去进一步尝试,尝试在口语交际的 教学,课外阅读的交流,说话写话的练习中落实有效小组合作学习,从而提高教学 效率。
第五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建设更有效小组(范文)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建设更有效小组,实现所有学生的发展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成了老师们共同探讨的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几点不太成熟的看法:
1、要明确目标。在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时,我们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固然重要,但如果忽视教师的引导、组织与帮助,小组的合作学习会变得十分盲目,并呈现散漫的状态,不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与学习能力的形成。二是语文基础训练与人文素养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不能忽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没有坚实的听、说、读、写的基础,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也不会有更高的发展。因此,在制定小组学习目的时,教师要根据课程计划的要求与学生学习的实际,科学地制定语文基础训练目标与自主合作学习的目标。
合作学习的目标与要求不能定得过多过高。过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任务;过高,学生达不到学习要求。
2、可自主选择内容。“自主选择”具有鲜明的自主性和开放性,这种学习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让学生自主选择或共同选择喜欢学习的内容,然后在小组里互相师生交流。如教学《棉花姑娘》一课,由于本课的自然段语言结构形式基本相同,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在初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意后,不必按顺序从开始讲读到最后,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阅读兴趣选择其中的一节,按一定的学习目的自学后再在小组里交流。
3、要善于把握时机。要使合作学习取得最大的效益,善于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非常重要。就拿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说,不是所有的问题让小组讨论学习都有最好的效果。讨论的问题过于简单,激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与热情;讨论的问题难度过大,大多数学生参与不了。一般来说,下列情形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好时机:第一,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处于模糊、似是而非时,要组织小组讨论或辩论。第二,当问题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时,要组织小组讨论。第三,对知识的查漏补缺,小组学习更有效。
4、要全面评价效果。评价是合作学习的导向。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听取学生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他们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帮助。这样,才能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全面评价打下基础。评价的形式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及时反馈性评价、小组内学生的互相评价、小组之间的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