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组有效合作学习开展的基本形式
小组有效合作学习开展的基本形式
1、合理分组。
(1)组长聘任制。由全班同学民主评选,确定了新的班委。在新班委的主持下,小组长在全班范围内,选择自己的组员,当然,组员也可以拒聘。再根据男女比例、性格特长等情况,在大家都同意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
先确定组长,再由组长轮流选聘组员。每位同学都有一个编号
(2)均衡分组。这种分组方式是小组的常态形式,在大多数的教学活动中同学们都是按这个小组坐在一起,共同组成一个学习和活动单位,共同承担小组的荣誉和责任。
分组的具体步骤如下:先由老师讲解发动,然后按照学生的考试总评将学生排序,把全班划分为势力相近,也最有凝聚力的小组。这样既能保证优势互补,又便于开展公平竞争。
在分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小组男女搭配,性格互补等问题,对小组进行适当的调换。(3)自由组合。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一些类似社团组织的活动小组。(4)成立专家组。当一节课中有多个问题需要解决时,可以设计几个专题,每个常规组派出相应的人员组成临时专家组,各专家组在完成研究后,回到常规组进行进一步的交流,让每个组员对每个专题都能够掌握。
(5)用来完成短期任务的同质小组。让成绩好的学生组成一组,研究更有难度的问题,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成绩差些的学生组成一组完成较容易的课题,完成后再向更困难的发起冲击。有时,同质小组更具有凝聚力,交流更多,其成员能感受到更多的自尊。这样,学习水平比较相当的同学在一起可能感觉更舒服。
2、科学分工
小组长: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人物。民主产生,教师指定,特殊安排,轮流担任。全面负责小组内的管理和学习。同时小组长兼任小组内的纪律委员。
小组内还设有监督员、信息员、时间控制员。民主产生,教师指定,特殊安排,轮流担任。
3、建立规则
(1)均衡优质。明确组内各层面学生状况.各小组内部有A、B、C、D编号,全班有若干个A号、B号„„。
(2)竞争机制。合作和竞争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合作中要有竞争,有竞争才有提高,竞争应是建立在合作基础之上的,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纠正、提高、深化的作用。只有在竞争中的合作才具有生命力。
(3)小组交流要遵循1、2、4、8„„N规则。合作问题的交流,能在2~3人之间完成的,就不在6人大组中解决。本组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在组间完成,不是疑点、难点、重点的问题,尽量不在全班进行展示。
(4)人人参与、机会均等。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最容易让人担心的是个别学生学会偷懒,开小差,总是游离在合作学习的小组之外,课堂上他们无所事事,却在分享着其他小组成员的劳动成果。要帮助和鼓励学困生,让他们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要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5)自主学习、适时讨论。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充分独立思考之后,具有了自己的“思想”,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在大多数学生产生这种欲望时,小组学习的出现就为学生的畅所欲言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克服小先生讲代替教师讲
(6)及时反馈,了解效果。合作学习过程中反馈矫正应当贯穿课堂的始终。反馈矫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没有反馈的矫正是盲目的无效矫正,而没有矫正的反馈也是徒劳无益。只有通过不断的有效的反馈矫正,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真正落到实处。剔除合作假问题。
(7)限制优势学生独霸课堂。为避免优势学生独霸课堂,主宰小组或全班的活动,限制其他学生的发展。在鼓励弱势学生发言的同时,教师还要学会限制优势学生的发言,如:限制学生的发言次数和限制发言时间。
(8)学会用两种声音说话。合作学习的班级讨论时听起来应该像蜂巢,而不应该像田径场。有时,学生讨论很吵以至于很多人无法听清别人的谈话。这时,教师就应该想方设法先让所有学生都停下来,提示他们小声说话,或者表扬那些声音适中没对他人造成不利影响的小组。为避免此类现象重演,我们还应让学生学会用两种声音说话。2人小组的讨论,有时可以对其他小组保密因此声音要小。4人或6人小组讨论时,可以声音略高;而全班交流时,声音必须要洪亮,口齿要清晰,尽量让大家都听见。
(9)“三讲三不讲”
讲容易混淆的问题;讲容易出错的问题;讲容易遗漏的问题。不讲学生已经会了的问题;不讲学生自己就能学会的问题;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问题。
(10)“三要三不要”
要及时反馈;要堂堂反馈;要节节落实。不要搞形式;不要有无效教学环节;不要齐步走。
(11)“五体现五不准”
指导学生要体现启发性、差异性、结构性、规律性和拓展性。不准简单重复;不准机械照搬;不准琐碎设问;不准一刀切;不准信口开河。
4、重视评价
体现了激励性、赏识性、竞争性、发展性评价
开展了笑脸、苦脸、大拇指;“一拖二”评价;红绿牌制度;分数统计等。
笑脸、苦脸、大拇指,在学习方面,各科小测验得满分的同学加盖三个笑脸,90分以上的加盖两个笑脸,85分以上的加盖一个笑脸。另外,每个小组算出组内的平均分,第一次测验成绩前两名的小组,在小组评价栏中加盖大拇指(最后组内总评抵五个笑脸)。接下来的测验,在第一次的基础上进步最大的两个小组加盖大拇指。学期结束,数每个小组的笑脸总数,总数最多的前两个小组有经济奖励。而每个小组同学的笑脸数将直接与期末评优及综合素质评价挂钩。“一拖二”,就是组内某一个同学如回答问题好或做对了题目,便可给予加分,自己挣到分的同时,同桌也可得到相应加分,本组同样也加上相应分数。
量化计分,每学科的检测结束后,科代表计算出每组同学的平均分,平均分第一名的小组将给小组加5分,第二名的小组将给小组加4分,第三名的小组将加3分。这些分数都会加入班级量化管理中的“学习”一项中,另外“学习”一栏中还包含作业完成情况,再加上本组在“纪律”、“卫生”、“体育”、“生活”等方面的得分就可以计算出每个小组的综合得分。
班里还每周一次开展优秀学习小组评选活动。各小组长在广泛征求小组成员的意见后,代表小组给其他小组打一个分数,然后汇总评价结果。对评出的优秀学习小组,班级累计,学期末与各项评优挂钩,并在学校升旗仪式或各类集会上对进行公布表扬。
在每周的班会课上可以用大约10分钟的时间,让小组内的每个学生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在小组内的表现,如从发言次数的多少、准备内容的详略、展示问题的深度等方面,给自己打一个“自评分数”。组长在这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组长要在小组成员自评的基础上,和全组成员共同为每个小组成员打出一个“组内评分”,两个分数互相比较,让每个成员明确知道自己的“自我感觉”与“大家评价”的差距是多少。
小组成员还定期开展互评活动,要互相找出其他伙伴的的优点、缺点,并由监督员进行点评,找出本组好的典型在全班进行交流,并被授予 “进步之星”、“小博士”、“最佳记录员”等称号。
5、打造环境
通过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文化环境,增强小组凝聚力,激发内驱力,实现更高层次的合作。在校园、教室张贴“精彩课堂,多彩人生”、“教导了别人的人就是教导了自己”、“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等,这些话语时刻在强化着同学们的小组合作意识;国旗下演讲增添了“学生谈课改”的内容;定期在各小组之间开展的一些文娱比赛活动,如组歌、跳绳、演讲、说故事等,可以活跃气氛,增强小组凝聚力。
一个小组就像一个球队,彼此之间缺乏好的配合和默契,就无法实现成绩的飞跃。可以让小组自己起一个具有个性化的名字,如全明星、蓝色风暴、风之捷、禾苗、NO.1、永不言弃、百家讲坛等,每个小组可以自选组歌:《再出发》、《笔记》、《不顾一切要成功》《海阔天空》、《飞得更高》、《大地》、《在爱的路上走啊走》、《上学歌》、《宣言》等。
每个小组在遵照班级统一要求外,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组规,更有利于小组成员的自觉遵守。
每个小组可以设计自己的组徽,如有的小组设计了一个两只手紧握在一起的图案作为组徽,含义是“携手合作,实现双赢。”
6、设计流程
在实施过程中,逐步总结出“三课型五步教学法”教学模式。三课型即新授课、复习课、评析课,五步教学法包括:学、研、展、教、达。
新授课: 学(预习,感知自学)研(讨论,合作探究)展(展示反馈,共享,抽查)教(精讲,点拨,矫正,释疑)达(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归纳小结
2、复习课:
学(目标预习,概括学习)
展(随机抽查,掌握情况,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讲(归纳疏理,重点难点)练(整合练习,拓展练习,基础练习)归纳小结
或者:讲 —— 练——讲——练——结
3、评析课(习题课、试卷分析课等): 学(自己纠错)研(共享、互教、互批)讲(精讲、点拨、释难)练(纠错、变式练)小结
例:根据学科特点灵活设计教学流程.如: 语文新授课:
自学——讨论——精讲——拓展练习英语新授课:
精讲——练习(听说读写)—— 精讲——拓展练习习题试卷分析课:
纠错 ——讨论——展示——精讲——拓展练习
第二篇: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爱尔兰作家萧伯纳有这么一句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那么我们每个人各有两种思想。”其实,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大家交换的就是这样一个集众人智慧、人人可得的大成果。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讨论交流的方式,是学生间就某一问题相互交换观点和看法,并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和辩解,最终达到共同理解,求同存异。通过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然而,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往往不尽如人意。如,当我们要求小组讨论时,有的小组成员你推我让,讨论结束时,没有人发表意见;有的小组虽然在讨论,但没有围绕问题展开,而是说一些无关的话题;有的小组,只有个别人在说,其余成员无动于衷。很显然,这样的小组讨论只流于形式,图个热闹,收效不大,甚至无效。
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于是,我将“小组合作”引入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并做下如下探索和尝试。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首先按照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差异,将学生分成三类,A类优等生,B类中等生,C类后进生,在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等特点进行个别调整,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以4-6人为宜,创建学习小组。
二、组长的选任与培训。
小组长是组内的核心人物,他的态度与能力,直接决定着小组的成长方向,左右着小组成员的思想动态,学习动力。所以更重中之重是选出合适的尽职的小组长。我们可以确定候选人进行投票选举、定期选任、公平竞争。有了组长还要对其进行培训,老师要告诉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事需要组长亲自做,什么事情可以放手组员做,这些“行为”可以根据教师自己的需要进行具体要求。
三、小组的评价与奖励。
我们学校为每班提供了《小组捆绑评价手册》,我们可以根据其内容或自己再新增一些评价内容对小组一天、一周、一月进行分别评价、计分,对小组及其成员的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加扣分。为此,我专门在教室的黑板右侧设置了《小组考评栏》,记录各个小组每天的加扣分情况,考评内容包括作业、合作、展示、倾听、点评等,以及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如早操、纪律、早读等也可纳入加减分的范围,由各小组长、值日班长、正副班长负担考评、记录,每周考评第一名的小组可以享受一次“无作业日”,最后一名的小组加罚作业三天。一周一次小结公布,一月一次总评,最后将一月总评后的优秀小组及优秀个人展在教室外的《成长的足迹》的考评栏上。这样既能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给鼓励,又对后进的小组以惩戒警示和促进。
那么,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又该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语文课上,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出发,选好合作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讨论,因为讨论不能代替独立思考。我们要将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有利于集体研究,具有开放性、趣味性、生活性或热点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的载体。
于是,我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做法。
一、预习课上的小组合作
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模式中,预习是特别关键的一个环节,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整租课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中,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课前预习,比如教学中需要的资料的查找,以及课前预习卡的完成。预习上,可以抽出几分钟的时间首先对小组内对自己的预习成功进行交流。小组一交流,小组的资料就更加丰富了,预习卡上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了。这样教师教得也轻松了,学生学得也愉快,效果也不错。
二、识字课上的小组合作
认识汉字是学好语文的基础,简单重复的识字教学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甚至厌烦,以至于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每次上识字课的前一天,我总会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归纳本单元的难写字,易错字,多音字,并归纳识字方法。学生课前会在自己的积累本上认真归纳,总结。特别是在识字方法上,学生总能呈现出让你意识不到的好方法,如字谜识字法,形声字识字法,字意识法,形近字识字法,儿歌识字法,顺口溜识字法等等。所以,识字课上,我会留足一定的时间先让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交换见解,相互提醒、补充,在全班交流,加深印象。这样做,完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阅读课上的小组合作
在阅读课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要重点选择靠学生个体难以解决的问题,问题涉及面广的,学生回答不全的等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作交流。学生在相互合作中你启发我,我启发你,从中学会、补充、否定、反思、调控,最终达成共识。
四、展示分享课上的小组合作
展示课上,我们往往会让学生在课前,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内容组织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课本剧表演,手抄报展等活动。需要各小组成员在课前合作准备,积极参与,才能保证课堂有良好的展示。所以,展示课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课型,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同时也能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五、作文课上的小组合作
习作课上的合作,我们可将重点放在习作修改上。先让同学们将自己写好的作文进行自我修改,自我评价。然后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互评,小组内的几个同学一起修改每个成员的作文,修改的重点放在找错别字、语言表达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完整等上面。这样合作评改作文的方式,可以做到小组成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六、综合性学习课上的小组合作
语文教材中至少会编排有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就要求充分调动小组合作的积极作用。往往要求小组内首先制定计划,如,活动的时间、地点、参与人、人员的分工等。小组成员根据计划分派的任务各自去完成。然后将所有成员完成的任务汇总在一起,就构成了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这样,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究、积极合作,既培养了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又提高了语文素养。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努力去研究,去实践,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习惯,从不同的思想交流中获取更多的知识,这将是我们作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这也是古代对合作学习的提倡。当前的新课程提倡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合作,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意义是深远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彻底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面貌,有利于因材施,注重学生个体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确立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主意识,有利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便于启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如果没有强烈的合作意识和娴熟的合作技巧,在社会上将难以取得重大成功。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学生经过互助合作,把学生从单
一、不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狭小的学生间交往中解放出来,给学生更多的平等的学习锻炼机会,对培养新一代人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但是,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把握得不好,仅流于形式,这种合作将会收获甚微。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一切条件,确保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独立思考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独立思考是学习的法宝,新课程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独立思考是一个自主的过程,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如果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个人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机会,很大程度是来自于不同看法之间的相互碰撞,但不同的看法来自于个体的独立思考。任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都必须强调独立思考。教师必须给一定的个体学习时间,而且还应要求学生当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时,要整理自己的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又如在小组合作交流后,进行全班的交流汇报与评议等,也能更好的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给学生个体留有充分的读书时间,以便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再进行小组学习这样更有效.。
二、有效组合,是小组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的互助性学习,小组成员的有效组合,是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这就涉及到组内成员的分工,首先是组内成员要有角色分工。在小组构建中,要对优、中、差学生进行合理搭配。推荐并培训好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督进程。小组成员分好工,如四人小组中设召集人、记录人、汇报人、计时员(兼噪音控制员)等,分工明确,人人有责。当然,每次合作时的角色,也应该是轮换的,而非固定不变,以期望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发展不同的能力。其次,是任务分工。有些活动或操作性强的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给组内成员安排不同的任务。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课堂学习任务,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性这个角度,可把合作学习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异质合作优等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领头羊和组织者,除自己积极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外,更重要的是能组织组内成员围绕目标共同学习,归纳成员的发言要点,理解重点,继而尝试提出自己的理解,营造小组融洽的合作氛围,使组内各层次的成员乐于接纳对方,又乐于倾吐自我,使学习小组真正成为学习的共同体。因此,我们在学习目标较难完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如果异质合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优生对学困生良好的带动作用。如在教《爬山虎的脚》,出示爬山虎的脚的图片之后,让学生理解课文从那几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这是本课的重点,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班上交流,通过几个学生也能很快地得出结论,但是对于另外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因此,我们就可以采用异质合作的方法来组织学生学习。通过优生的带动,学生们都能得出介绍爬山虎的特点分三个方面.2、同质合作语文教学中的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的,是分别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有的目标需要全员掌握,有的则针对高层次学生的进一步提高,有的是需要照顾较低层次的学生,因此同质合作小组的组成,也可以在一些问题上起到一定的作用。(1)“优--优”合作,由于优等生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因而他们能够适应并且也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够使他们得到跨越性的发展。(2)“差--差”合作,如果教师不加辨别地单一使用异质合作的话,容易使学困生产生自卑心理,使他们形成全盘接受的消极心态,进一步扼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时候,让学困生相互组合,由于基础相同,使他们反而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采用这种合作小组学习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在《新型玻璃》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说说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对于“差--差”合作学习小组的学生,他们可以参照书上的内容系统回答即可,而对于“优--优”合作学习小组的学生,他们要用自己的话,采取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来描述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这样,不同层次的要求,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要求,通过组内、组间的交流进行优势互补。
三、师生合作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保障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个体在讨论时难免出错,这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及时发现学习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在每一节课堂上,教师不可能参与每一个小组的讨论全过程,但可以有选择地分批、分层次地参与到一些小组讨论中,及时了解这个小组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引导;鼓励个别后进生积极参与讨论,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抓住闪光点,把课推向高潮。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在学生交流讨论时,教师不能只是旁观,更应该积极地参与其中,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同时,教师也是一个学习者,学生知道的我们不一定知道,学生的疑问我们未必能解答,教师在参与中应放下“师道尊严”、“权威心理”,积极地与学生共同学习探讨,以达“教学相长”的目的。
四、明确布置学习任务,让合作学习更有目的性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变得形式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学生们不明确学习任务。因此,在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前,应布置好明确的学习任务,这样,学生们明确了学习任务,再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就大大地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例如: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而对于作文写得好的学生来说,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评价能力,这时,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帮助。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布置小组里交流作文,并互相评价。在小组活动前,老师可提出明确的要求。在组员读作文时,其他三个同学要认真听,边听边想,他的作文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等他读完后,三个组员就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作文存在的不足,可以提出修改的建议。被评价的同学,应该及时在作文旁记上自己认为好的建议。这样一来,学生都很明确自己要做些什么,小组活动就会开展的更有实效了。
五、恰当的评价方式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动力评价是合作学习中不容忽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恰当的评价方式:
1、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比关注结果更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除了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2、注重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尽可能地去发现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讨论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交流的能力,尽力去捕捉每个成员的潜在优势,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在评价中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寻找更高的发展目标。
3、注重评价个体和评价小组相结合。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又要重视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在对小组进行评价时,要照顾面向组内的全体组员,做到点面结合,有的放失。
六、及时进行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取得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如学习能力上,情感态度方面,学生的合作技能方面等等,然后每个小组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为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性、有效性,教师应采用积极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教会学生合作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又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努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在课外加大实践训练的力度,使学生能主动自觉地采用这一学习方式,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越来越精彩。
第四篇: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案
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案
未来课堂教学的走向——构建以生为本、自主高效课堂的研究是永恒的主题。小组合作学习是基于生本、自主高效课堂上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说没有学生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没有自主高效的生本课堂。学生的合作可以说是生本课堂上最灵动的体现。为了提高小组合作效能,就必须加强小组建设,其中包括如何将小组进行最优化组合,最优化分工,如何进行小组评价等,为更好、更有效地开展好小组的合作学习,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草案):
一、小组构建策略
1、小组划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在分组的时候要有一定的科学性,每4人为一组,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要特别注意为班上的特差生、“调皮王”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
2、小组管理;自我管理,责任明确
3、小组文化;每个小组必须拥有自己组规、组约:即一条具有积极鼓励意义的格言;一套严格细致,具有指导意义和约束力的“组规(公约)”;要有一个短期的、现实的、明确的、可调整的目标;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树立起一面能展示以上内容的、体现本组风格特色的组牌。
4、组建的目的:让学生能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合作与竞争的良好局面。
5、小组成员分工:
组内成员是一个整体,小组是一个团队,强调集体行动,不搞个人主义,组内对于各种任务要有明确分工,并且要明确落实到人。
①、正组长: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对组员的学习、行为、思想等进行监督、督促和指导。包括随时与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联系,在同学和老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作用。在其带领下,阶段性的对组规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负责本组的学习情况。同时,负责填写本小组一周内在校表现情况。负责开好周一的小组会议。②、副组长:协助组长处理组内一切事务,同组长一起加强组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负责本组的学习情况及整个小组课前准备情况。在讨论后,负责发言人的提名来汇报本小组讨论的结果,同时,均衡组内成员到黑板板书的机会。
6、小组讨论的要求:
⑴、小组讨论的规则是:在独立思考后,仍有疑惑需要解决,先是一帮一,两人间的讨论,如还有困难,再扩展为4人或5人间的讨论。如遇到较难的问题记录下来,班级讨论。
⑵、小组讨论的形式有:
A.自由发言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各抒己见。
B.轮流发言式:这一方式就是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言,一人不漏。
C.一帮一讨论式:当部分学生在难题面前尽最大努力也不能解决问题的疑惑,而教师又无法加以个别指导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讨论方式。
7、小组成员的发言:
要求每个小组必须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才能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小组的各个成员可以是对该问题的不同角度发表意见,但不能出现两个完全对立的结论。若有些学生在没有经过思考的情况下站起来,只是简单的重复前面同学的观点或者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这样的参与是无效的.要求每人一周内至少主动发言不少于3次(老师点名不算)。
二、小组评价策略
小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监控,是促进合作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评价包括个人自评、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平时主要以小组自评为主,个人自评和教师评价可以定期进行。小组自评也称小组自加工、小组反省等。这种自评能够使学习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便于合作技能的学习,使组员对自己的参与情况有所了解,保证学生在原认知水平上,能够积极进行思维,为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小组合作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条件。在实际的合作学习实践中,由于时间紧迫或者注重学科知识等原因,不少教师轻视甚至忽视小组自评这个环节。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作为一名教师,重要的不是教出了多少成绩优异的学生,而是塑造了学生什么样的人格。让我们共同
用自己的热情,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合作的意识,燃起学生拼搏的火焰,激扬学生生命活力!
第五篇: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1.选择适宜的合作内容。在日常教学中,合作有“泛化”的倾向,不同程度地存在“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在公开教学中这种倾向更为明显,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要让学生围成一圈讨论一气,表面上看气氛活跃,但形式上的热闹掩盖了学生对问题本质的理解,隐藏了教师的线性思维。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于小组合作,也并非每堂课都要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的内容要有必要性,还应该考虑学生的智力、经验和知识水平,并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内,唯有最恰当的内容,才能产生最满意的教学效果。因而,与其说是抵制“泛化”、“表面化”和“形式化”,毋宁说是拒绝平庸。2.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分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
3.落实小组成员责任。小组合作学习成效不高,与没有合理分工并落实个体责任是有很大关系的。俗话说:“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在确定分工时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爱好和特长,让他扮演最适合的角色。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记录工作,材料员负责材料的领取、保管、归还工作,汇报员负责小组学习结果的汇报、交流工作,角色可以经常轮换,让学生体验到各种角色的责任及存在的意义,从中体会到要想成功就得同舟共济。落实个体责任,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角色的多样性,同时也可以增加合作小组之间的可竞争性,促使个体责任感的形成。
4.发展相互依存的关系。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坐在一起开展那些毫无生气的讨论,更不是将一项任务交给小组,让学生各行其事,真正的合作学习要求组员们“零距离”接触,彼此悦纳,相互激励,形成学习共同体。没有积极的相互依存,就没有合作。小组合作需要同学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和思想的交锋。由于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就必然会产生认知差异甚至冲突,这并非坏事,相反,这正提供了同化与顺应的时机,凸现了个人结论的不确定性,进而促使学生主动查找资料,在思维的参与下去验证或修改结论,使用多种认知策略。因而,只有形成组员之间的有效依存,才有机会让他们挑战自我,挑战别人,乃至挑战权威。在存同求异的过程中,发展相互依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