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有效组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体会》
《如何有效组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体会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的教学策略。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积极倡导下,各地便掀起了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热潮。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习和实践中我认为有效组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优化小组成员结构
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成员的性别结构、兴趣爱好、动手能力等搭配合理、结构优化,便能发挥较大的合作学习效果。因此,把全班学生合理搭配,在合作研讨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以优生带差生,相互学习,共同受益。按学生能力的优势合理搭配,有的口头表达强,有的观察分析能力强,有的动手能力强,有的思维能力强,把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既能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又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按学生生活背景和社会环境合理搭配,在合作学习中,同学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思考,有助于同学们应对这种真实的社会生活。总之,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尽可能考虑小组成员的各种情况,达到结构优化,就能使合作学习产生更大的效能。
二、优选合作内容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策略”。教师在选择这一教学方式时,应该是出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考虑。首先我们应该考虑学生完成这一学习内容需不需要别人的参与?如果通过其他简便的学习方式也能达到同样或更好的学习效果,那么就没有合作的必要。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相对比较繁琐的,或希望得到延伸拓展的学习内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以此来保证学生合作的必要性,提升学生的合作兴趣。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选择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在学习笔算加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之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习,在经过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思维方法,互相促进,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再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后,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时,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一个人无法完成,教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的四种物体的长度,一人记录,两个人测量,还有一个人监督测量并汇报测量的长度,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的快乐。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小组讨论。
三、培养合作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通过合作学习,逐步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乐于动手实践的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这对于刚刚开始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尤为重要。过去学生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教师要耐心扶助,除教给他们一步一步的思考方法外,还可努力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此外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二是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此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进去,倾听学生的意见,引发他们的疑问,对他们的学习实践给予帮助(如有针对性地提供资料,在方法上给予指导等),并在学生需要时承担一份任务。同时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策略、人际交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探究精神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第二篇:如何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其目的是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单向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在优势互补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我校现正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听了视频材料后就学校提出究竟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有效?就着这个问题,我反思几点:
(一)明确适度任务,安排适量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组协同探究的过程。
1.对开展合作学习的条件进行充分的考虑。明确的学习任务是探究的先决条件,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之前一定要有具体的学习、探究内容作指向。
2.对提什么样的问题让学生探究要充分考虑。以往在视导过程中,经常发现有的老师,不管提什么样的问题,都让学生交流讨论,有些问题在课本中能直接找到现成的答案,也让学生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一种口头语,这种合作是无效的。凡是要求进行合作学习的问题,一定是学生通过自学或个人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是不能全面、完整的得出答案,需要发挥小组力量进行讨论、完善的,这样的问题才有合作学习的价值。
3.要把握问题的难度。在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学习形式时,探究的问题不宜过难,否则会启而不发,无从下口;随着学生合作技能的增强,逐步提升问题的难度。
4.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作保障。因为合作学习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积极主动地操作、探究、分析、补充和归纳的过程,没有时间保障,无法有效合作。那么完成这一过程给予多少合作时间合适,要根据问题的量、难度、深度等因素正确地估计。合作时要保证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时间过短易使刚刚展开的合作交流戛然而止,打断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觉得没了头绪,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兴趣;合作时间过长,学生无所事事,纪律松散,也会影响合作效率。因此,教师在备课的环节上,不仅要甄别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内容,还要考虑到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交流过程中所用的时间,要合理安排时间。
(二)教师参与,小组合理分工
1.教师的作用: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协调者,应当积极地加入到活动中去,真正发挥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作用。当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融入各小组倾听,和学生共同探讨,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及认知的过程。当学生的争论偏激或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调控和点拨;当学生的讨论受阻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学生采取更好的措施和方法解决问题,然后继续引导深化,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2.科学分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个体活动,而是一种群体活动。科学地分组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小组在构成上应体现一个班级的缩影,力求使小组成员在学习成绩、性别、性格特征等方面具有异质性和代表性。小组成员一般以4~6人为宜,并且可让每个小组为自己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如“智慧”“勤奋”“必胜”等,从而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小组成员间要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个学生承担一种特定的角色任务,人人都有活干,没有旁观者。在合作中小组长可由教师指定,也可实行自主承担,轮换负责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指挥,获得管理、学习的机会。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在角色互换中,也学会了服从与尊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奠定基础。在组长的安排上,开始可以由任课教师指定,既要在本学科学习能力和成绩方面有突出表现,同时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对小组长任课教师要提前进行培训,作出明确的任务要求,定期向组长了解组内情况。待大部分同学适应合作学习模式后,再开始实行组长轮流制,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三)独立思考是合作交流的基础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一提出合作探究的学习任务,马上就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其实这种貌似热烈的合作活动,由于少了独立思考这一前提,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还未启动,因而很难进入实质性的学习交流活动之中,尤其是一些中、差生则更是“交流”的旁观者。因此我认为,在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前,应根据合作的任务,先留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见解后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也可避免在合作过程中由组内优等生唱独角戏,合作学习仅仅流于形式的现象,进而增强合作的广度、深度,加强组内的凝聚力,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
(四)注重合作学习的评价
1.建立一种多元的评价体系,促进合作者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评价的方式,有个人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这几种评价可以多重组合,共同在合作学习中发挥作用,但我认为小组自评与同伴互评非常重要,因为这种评价体系关注的是学生团体合作意识与合作成果,有利于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格局的形成。
2.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内容有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个人对小组的贡献;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凝聚力的体现;能力的生成等。在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中,我们虽主张以学生评价为主,但教师的积极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忽视,特别是在学生对合作的技能尚未掌握的时候,教师的评价更具有导向性与激励性。
3.评价的主体:在评价时教师应注意到评价对象的变化。在语言的表述上应该是“他们”或“你们”。要求学生在汇报时表达的也是“我们小组”的意见,而不是“我个人”的意见。当一个小组代表交流后,教师要征求其他小组的意见,而不是其他同学个人的意见,一般情况下,每个小组只安排一名代表发表全组的观点。这种做法也要提前让学生了解,这样在交流讨论时,每个同学为了本组的荣誉,一定会积极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丰富、完善自己的答案;另外教师在提问小组代表回答时,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期,可以让小组自己派代表回答,这样由小组选出的代表一般是生物学习不错的学生,能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后,在学生慢慢熟悉这种学习模式后,就不能每次都由组内自定的代表回答,这样可能会出现一般倒的情况,就是每次都是好学生回答,其他一些基础差的同学不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不利于开展互帮互学。此时可以由教师指定代表代表小组回答,回答情况与本组成绩挂钩,这样在合作时每个同学才能动起来,成绩好的同学能自觉、耐心的帮助成绩差的同学,达到小组整体进步的目的。
4.开展小组竞争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凝聚力和动力往往就要靠小组竞争,当然这种竞争是在和谐氛围下展开的。对我们长期教学来说,竞争不要仅限于一堂课,可以延伸到一学期,当然每一次小组活动都要有所评价,使暂时落后的小组会在下次合作学习时有赶超的机会和动力。采取什么样的竞争形式比较合适,需要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开动脑筋,切忌不要仅关注竞争的形式,开展一些对高中生来说颇为幼稚的竞争活动,这样会给人一种作秀的感觉,学生自身也会觉得很可笑。以往在省级优质课评选时,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很多老师关注形式,搞一些适合低年级小学生的竞争活动,显得很可笑,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会觉得浑身不自在。
我们要求大家开展的合作、竞争一定要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为提高教学效率这一目的服务的,而不是给别人看的,要务实,千万不要务虚。另外,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展开的小组竞争,虎头蛇尾,活动结束后没有对小组合作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长此以往,小组竞争的热情会降温,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刚才说了每一次活动后必须给出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表扬表现好的、特别是有进步的小组,适当敲打一下表现不佳的小组,鼓励他们在下次学习中迎头赶上。对小组合作结果的总评可以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起来,计入学生的个人档案。这个做法要提前告诉学生,适当增加压力,从而增强学习动力。每周或每两周公布
一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总成绩,起到中间调控的作用,督促大家不断进步,不要出现松懈现象。
(五)加强对学习效果的监控,真正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关注学生的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学习内容是靠学生自主学习解决的。但我们一定要清楚的认识到,学生毕竟是学生,限于现有学习能力、水平、知识基础的限制,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的内容还很肤浅,只能说是了解的层次,最多是部分理解,但要达到应用的目的还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靠学生自主学习,不可能深入下去,还要发挥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采用不断追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使他们的学习能力由简单的知识层面转化到应用的层面。也就是说,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活动、每一个问题都要考虑到,学生活动多了,教师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加强备课。
第三篇:反思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反思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镇中心小学 蔡玉梅
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环节上要精心设计,努力做到从教材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并依此调整教学,从而做到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通过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物材料和广阔的探究空间。
我在教认识时间时放手让学生数一数、认一认、说一说,引导学生观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解决每一个知识点。新课开始通过数数游戏要求4号学生(差生)五个五个的数,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数数,对4号学生进行“一百以内的数数”的检测,同时渗透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在数的过程中发现有几个同学不会数,这也是我在预案中已经预设到了的,于是,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三个探究点。
探究一:小组合作数一数,通过小组合作一个一个的数和五个五个的数数进行了比较,优生能帮助差生复习数数,讨论哪种方法数数快些,我在班上转了一圈,学生都能用五个五个的数的方法填好钟面上的数。
探究二:小组合作认一认,目的是让学生会认识钟面上的时间,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认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并说出是怎样认识的?交流时只选了几个1号、2号认识了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回答了是怎样认识时间的问题,于是我发现合作探究时有些流域形式,没能好好的说出认钟的方法,也没能很好的照顾差生,当时就思考一个问题,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可能时间给的太少,没能突破难点。
探究三:是让学生弄清时针与分针的关系,知道1小时等于60分,这一环节要是学生有活动的时钟,我就会设计拨一拨,让学生亲自感受时针与分针的关系,由于条件有限,我设计的说一说,通过老师演示观察时针和分针的变化,这一点学生看得很清楚,识记得很好。
遗憾的是,没能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作业是写出钟面上的时间,通过几年的教学,学生用电子表的表示方法已经会写,不是难点,主要是不会认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也就是探究二没能突破,于是我把作业时间又交给学生在小组里先合作认一认,让学生在小组里通过优生帮助差生,达到都会认了再完成作业就不难了,目的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实际教学中看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让我们的小组合作更高效!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如何组织更有效
小组合作学习如何组织更有效
“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时机,如在学习重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也就是教学的重难点。这时教师有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究,有利于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同时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与协作精神。
(2)、把握教师定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能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
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应等待,不应观望,更不应干自己的事情,而是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合作进程、讨论的焦点,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
(3)、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4)、建立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
合作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增长见识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养成团结奋进,共同进步的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从小培养,要讲究方式和方法,发挥民主,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学习手段,他能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的重要形式。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更完善,更合理,更有效。
第五篇:课堂上小组合作教学反思
课堂改革心得体会
细林中学
李仁德
来到细林中学工作两年半了,在这两年多的磨练中,我由一个毫无经验的教师,逐渐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也有了自己的一点点教学体会。
刚刚来到细林中学时,我们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时候没有什么经验,刚开始我没有去向老教师虚心学习,由于教学经验不足,自己不够努力,第一学期的成绩不是很理想。一年级下学期,我们顺应课改的潮流,进行教学改革,在摸索中前进,由于没有经验,没有具体的体系,我们的第一次的教学改革,成果并不理想。后来张校长来到了我校,进行了大力的教学改革,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制定了“三步三查”整体优化教学模式改革,我们又一次深入了改革的浪潮,这一次不仅改变了教学模式,同时也改变了我。我重新站在了新的起点,重新探索教学模式改革。
在教一年级的时候,我大胆的采用小组合作模式,尽量课堂上教师少讲,学生多说,多动多参与,经过一学期的实践,虽然成绩有所提升,但是提升幅度很小。通过听张荣丽老师的课,不断向她学习,同时感谢学校给我外出学习的机会,去长春培训学习杜兰口的教学模式,我不断思索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发现第一学期的学生展示部分过多,习题练习太少,导致成绩不理想,经过初一下学期及初二上学期的不断努力,我减少了学生的习题展示部分,加入了大量的练习,成绩稳步有所提升。
这一次我又重新教一年级,再一次教初一,反思以前教过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又发现了自己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我现在大胆的放手,在课堂上多次采用小组合作,能在组内解决的问题,绝不拿到黑板上展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达到了精展的目的。
如何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在课堂上采用竞争的模式,固然显得课堂很热闹,但是学生真的会了吗?为什么有些时候在做课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我想其实并不是全因为学生太紧张,而是学生真的不会,如果学生真的会了,他会积极的表现自我,他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得到同学及老师的赞扬。如何能保持兴趣的持久性,是我一直坚持去努力探索的问题,我现在的做法是,课前布臵好预习任务,当然预习的任务不是完全相同,英语学习成绩在A类得同学,他的任务会多一些,以此类推,B、C类,根据能力依次减少,这样既保证了每个同学都能完成任务,也能保证每个同学有事情做,当然这样留作业刚开始会很麻烦,但是时间长了,所有同学都会有一点点的进步,这样逐渐作业就容易留了,因为同学
们的差距在不断的缩小。(这里排除对英语语言学习没有一点点天赋的同学)
在课上我根据每节课的内容的不同,设计的方式也不相同,课上在布臵任务的时候,每组设计的任务有时候相同,有时候不同,在展示的时候,如果是新学的内容,尽量让每组的B类,C类参与回答,如果B类C类能展示回答的很好,那A类也一定会了。同时每节课我在黑板上展示出5至10道习题,这些习题可能是最近错误率较多的习题,也可能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这些习题是为A类同学设计的,效果好的时候,B类甚至C类同学也能回答上。在课后布臵作业的时候(这里指的不是预习作业),也是分层次留作业,A类在完成基础作业的时候,要给他们多布臵一些的习题。B类留一些基本作业,C类留一些简单作业!这样保证了B、C类同学,不会因为作业太难,而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有一段时间,我反复观看杜兰口的英语课堂教学视频,每一次观看视频,我都有不同的感受,同时也会产生一点灵感,如何保证课堂的高效,如何更好的利用小组合作,我认为教师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教师既要大胆的放手,也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去倾听每一个小组遇到的问题,如果这个小组遇到的问题组内解决不了,我就会及时的去指点,在起初的时候,我让每当小组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去别的小组取经,但是取经的人不一定能取回真经,同时不易控制课堂,而且浪费掉一定时间。这样我只能自己忙碌些,在小组讨论时也是我最忙的时候,前后左右都要照顾到,保证每个小组没有遗留的问题,这样保证小组成员都会了,他们也乐于积极表现了。
在课堂上,我想评价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以往的课堂上,评价部分会占用一定的时间,有些时候学生评价不到位,学生会专注说缺点,或者只说优点,当一个小组展示完毕的时候,评价过多会浪费掉很多时间,怎么样去节省下评价的时间,而且又能起到一定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的评价艺术,这方面我做的不好,为了节省时间,现在我采用让一名或几名学生点评错误,如果同学点评出所有的错误,就立即停止点评错误,避免重复和浪费时间,在某个小组或某个同学表现及其优秀的时候,及时让同学去评价出他门的优点,教师给予肯定。使得被评价的同学更有信心!
这些就是我对课堂改革的心得体会,希望各位老师能给予批评和指导,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坚持不懈的努力,争取在课堂改革上取得更好的成果,同时也祝愿细林中学拥有更加辉煌的明天!
201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