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训练

时间:2019-05-12 20:3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训练》。

第一篇: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训练

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训练

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一、有效训练要有针对性、针对实际情况,实施分层训练

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由于基础的不同,层次的不同,往往效果也不同,教师在组织训练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在训练的容量、难度等方面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各有所得,共同进步。同时,教师还应了解每一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在组织训练时应逐步递进,而不能超越常规,跳跃式地前进。

二、有效训练要多样化

1、习题类型多样化:设计练习题力求做到分层要求,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训练题时可适当将一些常规性题目改为开放型题或将题目的条件、结论拓宽,使其演变为一个发展性问题,或给出结论,再让学生探求条件等,让学生有充分讨论与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应用练习和开放练习等多种不同层次的练习,反馈教与学的效果。形式上力求多样化,刻意新颖,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不拘泥于课本,力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既有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2、训练方式多样化: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我在教学中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强化反馈矫正,及时调整训练,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及时有效的反馈是保证训练有效的重要环节。教学训练中,教师应有目的捕捉信息反馈,及时处理。最重要的就是进行教学行为的调节,改变教学的切入点,甚至不惜临时改变教学内容和计划,求得最佳的训练效果。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实践过程反馈,才能培养和提高教学调节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过程反馈性的训练的设计,选准反馈的时机,制定恰当的反馈方式,迅速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调整教学进程,求得理想的教学调节的效应。不能把过程反馈当作灵机一动的教学行为,教案中应有明确的设计,拟定有针对性的检测题,引导学生总结知识应用的规律,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方法,当堂扫除学习障碍,逐步消灭学习上的误区,使学习的效能得到提高。课后要对过程反馈作必要的反思,辨析教学调节的效能,寻求有效的反馈时机、方式和措施。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研究有效训练的方法和策略,探索有效训练的途径,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篇:如何进行有效课堂导入

如何进行有效课堂导入

严惠

成功的教学就是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导入环节作为课堂的开端,理想的状态在于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摈弃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后续课堂教学内容之中。如何在课堂的短短几分钟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兴趣,在导入话题和导入方式的选择上我们要做细致,要

实现导入话题到教学内容的自然过渡,把握住话题与教学内容的相关程度。一.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导入方式: 1. 快速问答 Quick-response 这项练习主要训练学生对于日常语言会话中所用句型的熟练及掌握程度。是英语考试中,听力部分必考题。训练这类题目的优点在于,可以让学生对于英语常 用口语句型有所积累。2.小游戏 Small games 此处的小游戏可设计成英语单词接龙,造句比赛或者分小组进行typhoon游戏。这些游戏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输出,方便教师结合所教内容设计 复习性游戏。3.多媒体的应用

通过多媒体展现精彩的吸引人的图片,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受到吸引,产生好奇,从而有效地向教学内容的自然过渡。4.每日演讲 Daily talk 这个方法是本人在教学中沿用至今的方法。其优点在于,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预 先所给的话题,进行演说。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班级里受到广泛欢迎。

5.话题讨论 Free talk 话题讨论作为较为高层次的导入部分训练,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由于目前学生的词汇量有限,有时无法将自己想要表达的语句转换成英语流畅说出,因此,这个活动适合于作为特定话题的导入,而不适宜每日活动。

二.在导入过程中教师需注意:

1.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话题的展开难易适中

新课导入环节,导入内容设计的难度不易把握,任务整体性和延展性的控制也是难点。

英语课堂的小班化教学在很多地区难以实现,英语课堂绝大部分的形式是班大学生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加以充分注意,让处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需要让他们听懂教师的意图和要求,能按要求加以实施,可以让他们回答较易的问题以检验其思维是否与课堂进程同步,同时也是在激发其继续跟进教师的课堂导入的信心;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要鼓励并给予他们机会自由表达思想,或者回答较难的提问。对性格外向富于表现力的学生可以提供机会让他们做一些现场表演或形体示范,这既是对他们自身能力的一种肯定,同时对活跃整个课堂的气氛也是不无裨益的。2.适当控制导入时间,力求整堂课时间分布合理

每节新课可以分配给导入部分的时间是有限的,以45分钟一课时为例,导入部分只能控制在几分钟之内,否则整堂课会是头重脚轻,主题不突出,长久以往也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3.尽可能融合英语语言文化的导入

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 也包括文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是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先导环节, 虽说时间不长, 但若能在导入训练中有意识地穿插一些英国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内容, 引导学生把文化内容和语言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认识到英语与母语的区别并具备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吸收两种文化的精华, 学会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语言, 避免跨文化交际的错误, 学到地道的英语, 进一步提高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的导入部分可以作为教学研究的试点,它虽然只占用了整个课堂的八分之一时间,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第三篇:如何有效进行课堂观察

如何有效进行课堂观察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1、定义: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执教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法。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目前已发展为较为普遍的教研方法。可以从五个方面加以理解。

(1)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的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的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的情景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索等,记录相关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2)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观察主体可以是研究人员,也。可以是教师。有明确观察目的(一方面要谋求学生学习状况的改善,另一方面还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指向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选择观察对象(是课堂运行状况)、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信息、呈现观察结果(观察方法和要求)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3)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共同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改进策略。

(4)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团队成员:观察者与被观察者)。课堂观察的每一个过程都是团队成员多向互动的过程。研究者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借助共同的课程观察,进行专业对话,促使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5)课堂观察是一种新型的听评课范式。所谓范式是指特定的学科共同体从事某一科学活动所必需遵循的公认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认性,是可模仿的成功案例。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评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课堂观察是在听评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的和作用是相同的。(联系听课评价体系表)。

区别:观察的主体目的性不尽相同;观察的的目的性更强,是为了研究而观察,课堂观察使老师在听课时更有目的,更有研究性,而听评课有时是出于常态工作需要(如:每学期要求业务领导听课60节,中层干部40节,教师30节,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了解教情和学情等)。

规范化程度不同。与以往的听评课相比,课堂观察更科学,更专业化。课堂观察需要根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来确定观察行为,设计观察量表,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将课堂中的复杂教学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这样的听课不再盲目、随意。通过对教学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对观察结果的反思分析推论,这样的评课研讨也不再是模糊、粗略的,而是针对具体问题的实证分析,对课堂诊断更准确,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课堂观察更利于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焦点问题,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从而形成新的教学改进策略或方式,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是集约型和粗放型的区别)。

关注的内涵有所不同。与以往的听评课相比,课堂观察更关注执教者与听课者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形成合作分享的学校文化。课堂观察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与课后会议。课前会议时执教者谈班级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设计思路和重难点的解决策略等,使听课者对研讨课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围绕研究问题合作设计观察量表,这样可以带着自己的思考听课,呈现听课→观课→思课的转变;课中观察时听课教师分工对多个观察点进行记录与分析;课后会议时执教者围绕目标反思学生课堂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听课教师则围绕观察点进行分析、反思、推论,这样的校本教研活动是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动,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都受益,每位老师都能从自己的观察点进行分析,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分析,教研活动氛围浓了,每位老师都能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关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与以往的听评课相比,课堂观察更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堂观察的观察核心在学生,最要紧的是观察全体,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多元目标的达成等。

2、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研究的逐渐兴起,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一种方法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并为专业研究人员运用,专业研究人员深入课堂采集相关信息,观察课堂现象,进行课堂研究,从而得出相关结论,揭示教学规律。广州市在十一五期间作为省级课题进行研究,并且解题(今天有的部分内容就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目前,这种研究方法也正在为一线教师青睐,一些学校和教师也开展了课堂观察的本土研究。(公主岭)

3、实施条件

一是对观察者的观察技能要求

课堂观察需要观察者接受一定的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观察技能,要求观察者能集中心智观察,及时、准确地收集相关信息,随时做出决定。这是对观察者在专业技能与自身特质方面的要求。

二是课堂观察需要一定的时间、设备与技术的保障。如:购置用于观察的必需的视听设备等。

4、基本步骤(三步:课前、课中、课后)

(1)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2)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

(3)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和结果的呈现。

二、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解决认识问题)

1、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对学生而言)

在真实的课堂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学生通过倾听、与教师对话、交流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行为,获得新的认知与情感体验。可以说,教师的课堂行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堂环境都在影响学生的学习。当观察者进入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以及学得怎样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学生行为上的改变。观察课堂中的其他行为或事件,如教师教学、课堂文化等,通过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或课堂文化的创设,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观察者参与课堂观察始终指向学生学习的改善,这也是课堂观察与传统听评课最大的功能区别。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而言)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通过课堂观察,使教师学会课堂研究:课堂研究能力的改变。二是学会上课:教学实践能力的改变。课堂观察的直接作用是促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如:通过长期的“提问有效性的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就善于提问;通过长期的“师生对话有效性的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长于“师生对话”,强化互动。三是学会教学:课堂观察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的教学进一步指向“有效”,追求“有效”,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就会实现改变。

此外教师借助合作的力量在实践性知识、反省能力等方面将获得新的发展,进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

3、营造学校的合作文化(对学校而言)

开展课堂观察,就要改变原来单兵作战的教学工作方式,从教学上的孤立的个人主义走向合作的专业主义,因为完整的课堂观察程序不能没有教师的合作行动。每个教师都要主动向课堂观察合作共同体的成员开放自己的教室,接纳不同的力量进入课堂,共同来探讨课堂教学与学习的专业问题。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在心理与行为上会发生一些变化,变得开放、民主与善于合作,这些变化会感染同伴,影响组织,进而使学校变成合作共同体的联合体。

三、怎样进行课堂观察(方法)

观察者要有效地进行课堂观察,必须明确以下10个问题。1.明确课堂观察,观察什么。2.研发课堂观察记录的工具 3.建立一个课堂观察合作体。4.明确课堂观察的程序 或步骤 5有灵活有效的观察方法。6.课前会议着重解决的问题

7.进入现场观察要注意的问题。8.课后会议着重解决的问题 9.课堂观察的类型。10.课堂观察局限性 1.明确课堂上观察什么(观察主题)

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学生、教师、课程和课堂文化,各因素之间又是相互联系,交错互动,浑然一体的。因此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观察的 “支架”。研究人员通常把课堂观察设计为四个度。即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学生怎么学,学的怎么样),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教师怎么教,效果怎么样),课程性质维度(关注的是教和学的内容,它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面对的教与学的客体)。Ke课堂文化维度(是指教师、学生、课程三者之间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因此,课堂文化关注的是整个课堂怎么样)。

这四个维度它们共同构成了课堂观察的框架成为课堂教学的抓手。从数量上看,课堂观察的主题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个的;从产生的时间上看,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适时生成的;从“重点”上看,可以教师的“教”为主,也可以学生“学”为主,还可以课堂的文化为主。

每个维度又由分为5个视角,共计20个视角,如学生学习维度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5个视角。如教师教学维度包括: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5个视角。每个视角又由3—5个观察点组成,共计68个观察点。如学生维度的达成视角由3个观察点组成。分别是:1.学生清楚本节课的目标吗?2.预设目标有多少人达成?3.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四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共同构成了课堂观察的框架。观察点为观察者立足“点”来观察课堂提供了支持,而整个框架又为观察者从“面”上观察课堂提供了支持。所以,课堂观察框架从“点”和“面”出发,引领观察者观察课堂。

2.选择或开发课堂观察记录工具

课堂约有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而且每个观察点都在变化,这给课堂观察和记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和记录,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工具。我们常用的工具有照相机、录像机和课堂观察记录表。这里重点说课堂观察记录表。(重点介绍观察量表)

点击下载重点介绍观察量表

3.建立一个课堂观察合作体

这个合作体由观察者被观察者组成,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它的意义在于:(1)建立合作体有助于改变单兵作战的听评课方式。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仅凭教师个体的力量难以胜任,需要群体的智慧。

(2)以合作体为组织依托,可以使课堂专业化。合作体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都对课堂观察活动赋予了新的意义。每个成员都默认组织归属,认领各自的任务,承担相应的责任,规范而有序的进行课堂观察活动,避免了听评课活动流于形式,从而使课堂观察更加专业。(3)、有固定的合作群体,使课堂观察更有动力,更加持续。课堂观察对于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都是“持久战”,不要期望一两次观察就能实现各自的需求,它需要双方保持长期的合作,才能获得双赢。

4、明确课堂观察的步骤

课堂观察的主要分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1)、课前会议。是指在课堂观察之前,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被观察者说课。主要围绕五方面展开:(1)说教材。(2)说教学目标,重难点。(3)说学情。(4)说教法、说学法。(5)说教学设计即教学流程。

第二、观察者提问与被观察者解答。第三、双方商议,确定观察点。第四是准备观察工具等相关事宜。为后续的行为奠定基础。课前会议最好在开课前一天举行。(2)、课中观察。指进入课堂,依照课前计划,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记录。观察者进入观察现场后,依据所分任务,所选择的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来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通过不同的记录方式,准确地记录信息及思考。所采集信息的科学性、可靠性关系到课后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因此,课中观察是整个观察活动的主体部分。

(3)课后会议。指观察结束后,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教学反思)针对上课的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在平等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并制定后续跟进方案的过程。课后会议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

第一 被观察者进行反思。主要围绕下列问题展开:(1)这节课的目标达成了吗?(2)主要的教学行为都有效吗?

(3)教学中生成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对待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 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报告观察结果,要遵循四个原则:一要简明;二要有依据;三要有回应;四要避免重复。

第三 形成几点结论和改进的具体建议。结论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成功之处;二是个人特色,即教学风格;三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改进的建议。第四结果呈现形式:口述、文本(形成观察报告)。

5、课堂观察的类型(方法)有哪些?课堂观察的方法是多样的,最常见的观察方法是目视法。

此外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又分为以下类型。

(1)根据资料收集的方式及资料本身属性来划分,课堂观察可分为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2)根据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可以分为自我观察和他人观察:观察对象主要是学生的行为,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人际间互动情况,对教师授课的反映等,以及有关学生穿著、仪容、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非学习性行为表现。

比如:观察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这方面要着重观察了解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是否连贯流畅,回答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否跟上教师的思路,完成作业是否有困难,等等。

再比如: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这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举手发言的次数、学习的速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听课的专注程度等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注意力是否集中,这些信息对教师控制课堂是十分有用的。

和对他人的观察。例如:观察老师风格;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对文本的开发;教学环节的设计(亮点);老师在课堂上如何处理“教”与“学”;(师生关系,如何处理学生回答)情感升华;课堂组织的能力。(3)根据观察者的合作关系,可分为合作的课堂观察与独立的课堂观察。(4)根据观察对象的选择,可分为集中观察和分散观察。

(5)根据观察的目的和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观察、提炼性观察、专题性观察。

6、课堂观察的局限性是什么

(1)它只观察可视、可感的直观现象与行为。(2)它需要观察者接受一定的专业培训。

(3)它需要一定的时间、设备与技术作保障,还需要一个合作共同体。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1、定义: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执教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法。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目前已发展为较为普遍的教研方法。可以从五个方面加以理解。

(1)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的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的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的情景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索等,记录相关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2)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观察主体可以是研究人员,也。可以是教师。有明确观察目的(一方面要谋求学生学习状况的改善,另一方面还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指向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选择观察对象(是课堂运行状况)、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信息、呈现观察结果(观察方法和要求)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3)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共同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改进策略。

(4)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团队成员:观察者与被观察者)。课堂观察的每一个过程都是团队成员多向互动的过程。研究者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借助共同的课程观察,进行专业对话,促使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5)课堂观察是一种新型的听评课范式。所谓范式是指特定的学科共同体从事某一科学活动所必需遵循的公认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认性,是可模仿的成功案例。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评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课堂观察是在听评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的和作用是相同的。(联系听课评价体系表)。

区别:观察的主体目的性不尽相同;观察的的目的性更强,是为了研究而观察,课堂观察使老师在听课时更有目的,更有研究性,而听评课有时是出于常态工作需要(如:每学期要求业务领导听课60节,中层干部40节,教师30节,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了解教情和学情等)。

规范化程度不同。与以往的听评课相比,课堂观察更科学,更专业化。课堂观察需要根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来确定观察行为,设计观察量表,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将课堂中的复杂教学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这样的听课不再盲目、随意。通过对教学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对观察结果的反思分析推论,这样的评课研讨也不再是模糊、粗略的,而是针对具体问题的实证分析,对课堂诊断更准确,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课堂观察更利于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焦点问题,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从而形成新的教学改进策略或方式,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是集约型和粗放型的区别)。

关注的内涵有所不同。与以往的听评课相比,课堂观察更关注执教者与听课者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形成合作分享的学校文化。课堂观察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与课后会议。课前会议时执教者谈班级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设计思路和重难点的解决策略等,使听课者对研讨课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围绕研究问题合作设计观察量表,这样可以带着自己的思考听课,呈现听课→观课→思课的转变;课中观察时听课教师分工对多个观察点进行记录与分析;课后会议时执教者围绕目标反思学生课堂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听课教师则围绕观察点进行分析、反思、推论,这样的校本教研活动是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动,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都受益,每位老师都能从自己的观察点进行分析,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分析,教研活动氛围浓了,每位老师都能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关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与以往的听评课相比,课堂观察更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堂观察的观察核心在学生,最要紧的是观察全体,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多元目标的达成等。

2、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研究的逐渐兴起,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一种方法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并为专业研究人员运用,专业研究人员深入课堂采集相关信息,观察课堂现象,进行课堂研究,从而得出相关结论,揭示教学规律。广州市在十一五期间作为省级课题进行研究,并且解题(今天有的部分内容就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目前,这种研究方法也正在为一线教师青睐,一些学校和教师也开展了课堂观察的本土研究。(公主岭)

3、实施条件

一是对观察者的观察技能要求

课堂观察需要观察者接受一定的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观察技能,要求观察者能集中心智观察,及时、准确地收集相关信息,随时做出决定。这是对观察者在专业技能与自身特质方面的要求。

二是课堂观察需要一定的时间、设备与技术的保障。如:购置用于观察的必需的视听设备等。

4、基本步骤(三步:课前、课中、课后)

(1)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2)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

(3)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和结果的呈现。

二、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解决认识问题)

1、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对学生而言)

在真实的课堂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学生通过倾听、与教师对话、交流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行为,获得新的认知与情感体验。可以说,教师的课堂行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堂环境都在影响学生的学习。当观察者进入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以及学得怎样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学生行为上的改变。观察课堂中的其他行为或事件,如教师教学、课堂文化等,通过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或课堂文化的创设,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观察者参与课堂观察始终指向学生学习的改善,这也是课堂观察与传统听评课最大的功能区别。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而言)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通过课堂观察,使教师学会课堂研究:课堂研究能力的改变。二是学会上课:教学实践能力的改变。课堂观察的直接作用是促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如:通过长期的“提问有效性的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就善于提问;通过长期的“师生对话有效性的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长于“师生对话”,强化互动。三是学会教学:课堂观察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的教学进一步指向“有效”,追求“有效”,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就会实现改变。

此外教师借助合作的力量在实践性知识、反省能力等方面将获得新的发展,进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

3、营造学校的合作文化(对学校而言)

开展课堂观察,就要改变原来单兵作战的教学工作方式,从教学上的孤立的个人主义走向合作的专业主义,因为完整的课堂观察程序不能没有教师的合作行动。每个教师都要主动向课堂观察合作共同体的成员开放自己的教室,接纳不同的力量进入课堂,共同来探讨课堂教学与学习的专业问题。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在心理与行为上会发生一些变化,变得开放、民主与善于合作,这些变化会感染同伴,影响组织,进而使学校变成合作共同体的联合体。

三、怎样进行课堂观察(方法)

观察者要有效地进行课堂观察,必须明确以下10个问题。1.明确课堂观察,观察什么。2.研发课堂观察记录的工具 3.建立一个课堂观察合作体。4.明确课堂观察的程序 或步骤 5有灵活有效的观察方法。6.课前会议着重解决的问题

7.进入现场观察要注意的问题。8.课后会议着重解决的问题 9.课堂观察的类型。10.课堂观察局限性 1.明确课堂上观察什么(观察主题)

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学生、教师、课程和课堂文化,各因素之间又是相互联系,交错互动,浑然一体的。因此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观察的 “支架”。研究人员通常把课堂观察设计为四个度。即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学生怎么学,学的怎么样),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教师怎么教,效果怎么样),课程性质维度(关注的是教和学的内容,它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面对的教与学的客体)。Ke课堂文化维度(是指教师、学生、课程三者之间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因此,课堂文化关注的是整个课堂怎么样)。

这四个维度它们共同构成了课堂观察的框架成为课堂教学的抓手。从数量上看,课堂观察的主题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个的;从产生的时间上看,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适时生成的;从“重点”上看,可以教师的“教”为主,也可以学生“学”为主,还可以课堂的文化为主。

每个维度又由分为5个视角,共计20个视角,如学生学习维度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5个视角。如教师教学维度包括: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5个视角。每个视角又由3—5个观察点组成,共计68个观察点。如学生维度的达成视角由3个观察点组成。分别是:1.学生清楚本节课的目标吗?2.预设目标有多少人达成?3.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四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共同构成了课堂观察的框架。观察点为观察者立足“点”来观察课堂提供了支持,而整个框架又为观察者从“面”上观察课堂提供了支持。所以,课堂观察框架从“点”和“面”出发,引领观察者观察课堂。

2.选择或开发课堂观察记录工具

课堂约有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而且每个观察点都在变化,这给课堂观察和记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和记录,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工具。我们常用的工具有照相机、录像机和课堂观察记录表。这里重点说课堂观察记录表。(重点介绍观察量表)

点击下载重点介绍观察量表

3.建立一个课堂观察合作体

这个合作体由观察者被观察者组成,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它的意义在于:(1)建立合作体有助于改变单兵作战的听评课方式。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仅凭教师个体的力量难以胜任,需要群体的智慧。

(2)以合作体为组织依托,可以使课堂专业化。合作体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都对课堂观察活动赋予了新的意义。每个成员都默认组织归属,认领各自的任务,承担相应的责任,规范而有序的进行课堂观察活动,避免了听评课活动流于形式,从而使课堂观察更加专业。(3)、有固定的合作群体,使课堂观察更有动力,更加持续。课堂观察对于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都是“持久战”,不要期望一两次观察就能实现各自的需求,它需要双方保持长期的合作,才能获得双赢。

4、明确课堂观察的步骤

课堂观察的主要分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1)、课前会议。是指在课堂观察之前,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被观察者说课。主要围绕五方面展开:(1)说教材。(2)说教学目标,重难点。(3)说学情。(4)说教法、说学法。(5)说教学设计即教学流程。

第二、观察者提问与被观察者解答。第三、双方商议,确定观察点。第四是准备观察工具等相关事宜。为后续的行为奠定基础。课前会议最好在开课前一天举行。(2)、课中观察。指进入课堂,依照课前计划,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记录。观察者进入观察现场后,依据所分任务,所选择的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来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通过不同的记录方式,准确地记录信息及思考。所采集信息的科学性、可靠性关系到课后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因此,课中观察是整个观察活动的主体部分。

(3)课后会议。指观察结束后,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教学反思)针对上课的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在平等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并制定后续跟进方案的过程。课后会议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

第一 被观察者进行反思。主要围绕下列问题展开:(1)这节课的目标达成了吗?(2)主要的教学行为都有效吗?

(3)教学中生成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对待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 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报告观察结果,要遵循四个原则:一要简明;二要有依据;三要有回应;四要避免重复。

第三 形成几点结论和改进的具体建议。结论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成功之处;二是个人特色,即教学风格;三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改进的建议。第四结果呈现形式:口述、文本(形成观察报告)。

5、课堂观察的类型(方法)有哪些?课堂观察的方法是多样的,最常见的观察方法是目视法。

此外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又分为以下类型。

(1)根据资料收集的方式及资料本身属性来划分,课堂观察可分为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2)根据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可以分为自我观察和他人观察:观察对象主要是学生的行为,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人际间互动情况,对教师授课的反映等,以及有关学生穿著、仪容、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非学习性行为表现。

比如:观察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这方面要着重观察了解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是否连贯流畅,回答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否跟上教师的思路,完成作业是否有困难,等等。再比如: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这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举手发言的次数、学习的速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听课的专注程度等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注意力是否集中,这些信息对教师控制课堂是十分有用的。

和对他人的观察。例如:观察老师风格;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对文本的开发;教学环节的设计(亮点);老师在课堂上如何处理“教”与“学”;(师生关系,如何处理学生回答)情感升华;课堂组织的能力。

(3)根据观察者的合作关系,可分为合作的课堂观察与独立的课堂观察。(4)根据观察对象的选择,可分为集中观察和分散观察。

(5)根据观察的目的和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观察、提炼性观察、专题性观察。

6、课堂观察的局限性是什么

(1)它只观察可视、可感的直观现象与行为。(2)它需要观察者接受一定的专业培训。

(3)它需要一定的时间、设备与技术作保障,还需要一个合作共同体。

第四篇:如何有效的进行声乐训练

如何有效的进行声乐训练

声乐训练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

我们如何将这些繁杂的理论整合、删繁就简,一语中的,这才是我们声乐教师的责任。金铁霖老师说得好:一个好的声乐老师就是要尽可能的缩短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不自然阶段。那么,我们到底如何有效的进行声乐训练呢?

首先,我认为要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歌唱意识,只有明确了正确的歌唱意识,学生才有可能沿着老师既定的方向走下去,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如何树立正确的歌唱意识呢?

要告诉学生“声线”的正确的运动方向,声音的真正的动力源泉;你可以形象的告诉学生声音与气息的关系。我们的声音就像水一样沿着我们的“声线”流出去。“我们假定的通道从小腹到眉心”而声音与气息的关系就像“线与珠子之间的关系”;喉咙打开的状态就像“把鸡蛋从后面放进咽喉”;声音与气息的对抗就像是“风筝与线轴”等等。通过一系列理解、掌握、熟悉;大量的巩固训练与反复的歌唱实践,通过记忆、联想,以及触类旁通的积累,确立正确的歌唱意识。

其次,学生的歌唱状态。这是一个恒久的话题。确立什么样的歌唱状态为好呢?第一,自然、放松。沈湘老师不止一次的在讲座中提到:要求下巴、脖子、肩、胸要完全放松。众所周知,放松的状态是“松、透、亮”声音的根本,如果学生在演唱时,不能在放松的状态下去调整呼吸、调整自己的发声器官,那就谈不上自然的舒服的歌唱。没有自然放松的歌唱就不会有我们追求的“松、透、亮”。这是因为“松、透、亮”的要求首先起源就是放松、自然的歌唱。所以沈湘老师在声乐训练中第一时间要求学生解决的问题就是“下巴、脖子、肩、胸”要放松;而邹文琴老师也提出了“全身放松,上体的中心靠腰椎来支撑,所有这些都在强调同一个问题“放松”;金铁霖老师在这个问题上也有自己精辟的见解“嘴巴能自由张合而不影响声音的发声就是正确的”“喉头的位置以自己自然呼吸时的位置为最佳,歌唱时的呼吸就是生活中叹气的状态”。所有这些都无一不是在强调“松”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第二要积极。所谓积极有两个层面的意思。歌唱时的面部表情要积极,要有一个乐观向上,适当表达作品的丰富的面部表情,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脸上要有戏”。就像你平时放松的、无拘无束的向别人津津有味的讲述你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一样:眉飞色舞、激情飞扬,这就是一个积极的、良好的歌唱状态。

第三:要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心理。具备一定的歌唱意识、状态之后,要有一个健康向上的歌唱心理。我们要发自内心的歌唱我们的生活,就像彭丽媛老师一样追求一个“真”字。吧歌唱作为一种生活追求,作为我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作为一种倾诉生活感受的表达方式。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然后是歌唱方法的把握:我们前面提到的一些声乐教学前辈们切实有效的训练手段。对于歌唱呼吸上的要求我个人比较认同金铁霖老师的观点“腹式呼吸”。我们的祖先在呼吸上提出了很多富有哲理的观点,其中“沉于底、贯于顶”说的就是腹式呼吸。这是因为腹式呼吸“深入而灵活,很容易找到,训练起来简单,而且容易把握”。统观很多大家的理论都是在强调腰带周围的感觉和小腹的力量。“沉于底、贯于顶”这句话既指出了歌唱时声音的“哼点”,也点出了歌唱时气息的运动方向。为什么还要再去费力费神的寻求《生理解剖学》的帮助呢?卡鲁索从来不被人看好,甚至他的私人医生在自己的文章中写到“他的发声器官根本不适合歌唱”但是他那不适合歌唱的发声器官却造就了最伟大的歌唱家。因为歌唱就是要求我们有一个优美、明亮、能感染人的声音。“沉于底、贯于顶”我相信所有的有见地的声乐老师都研究过这句话,都在说着这句话。“歌唱时声音与气息的关系,就像风筝与线轴。风筝飞得越高,我们手中线轴提供的支持也就越大”。这句话形象的描述了歌唱时声音与气息的对抗感觉。也是对“沉于底、贯于顶”形象的解读。

所以金铁霖老师的“叹气的同时发声”既强调了歌唱的放松、又强调了歌唱时声音的支点,即是对古人声乐论述的承袭,又是对声乐理论的拓展,同时也简化了我们所谓的系统的、繁杂的工程。所以说真正的声乐教师都有自己精辟、简洁的语言描述,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歌唱方法,以缩短自己在声乐学习中的“不自然阶段”。

然后是歌唱语言的训练。歌唱的目的就是要打动我们的听众,如果我们的歌唱语言不能做到“字正腔圆”试问如何感染我们的听众,我们的歌唱还会有市场吗?“歌唱要尊重原作”;魏良辅在明朝就已经明确提出“歌有三绝:字清、板正、腔纯”。所以歌唱中要求咬字、吐字、发声是一体的,所以古人就有“宁教一句,不教一字”之说,这中间都情调了同一个问题“字”的重要性,所以我们现代的声乐工作者都在强调“声韵十三辙”。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声乐唱字训练的教程。

最后我要说的是老师的歌唱训练用语。马洪海老师在他的声乐讲座中不止一次的提到过一句话“声乐教学要多用形容词,少用动词。”这句话非常准确的把握了声乐教学与声乐学习的心理。这是因为形象生动的描述可以变抽象的、不可捉摸的为直观的、形象的概念;我们声乐老师的语言暗示会成就学生演唱技术的偏差,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这种问题的生成。我们只有用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描述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歌唱意识,找到良好的歌唱状态,形成科学的歌唱方法。每位声乐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完备的训练方法,但是追根溯源:唱出自我、方获认可。我相信这是一个坦途,这样才是声乐基本训练的有效途径。声乐基本技能与方法

一、建立正确的歌唱姿势

歌唱姿势不仅仅是歌唱者的演唱仪表、舞台形象的审美问题,它标志着歌唱者的精神面貌与心理状态;决定着歌唱时身体的着力点与气息的运用;关系着人体参与歌唱活动的各器官能否正常工作与协调配合;影响着歌唱训练的正常进行与歌唱艺术的表现。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良好歌唱发声的前提。“呼吸时歌唱的源泉,姿势是呼吸的源泉。”这说明歌唱姿势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初学者,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是学唱的第一步;对于声乐教师,端正学生的歌唱姿势是声乐教学的开端。

在声乐教学中,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建立正确、良好的歌唱姿势,具体有以下几点要求:

1、站姿

自然挺拔、舒展大方、积极放松,有不僵硬、不拘谨的舒适感。

2、头部

头部端正,面带表情自然,双眼平视前方,下颌微内收,脖子、下巴要放松。

3、胸部

胸部放松,双肩放松略向后舒展,手臂自然下垂;上身的重心放在腰椎。整个上身是一种放松开放的状态。

4、腰部

腰部稳定有力,小腹微收,双脚稍向两侧或前后分开,双腿站直;稳定有力。

二、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呼吸是声音的源动力,正确的呼吸方法是获得美好声音的保障,是声乐艺术的基础,是艺术表现的手段。歌唱呼吸的训练是声乐教学重要的教学教学内容。歌唱呼吸方法是我们的教学对象首先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在声乐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和运用呼吸方法进行歌唱,具体有以下几点要求:

1、掌握好呼吸的方法 生活中的闻花状态,要仔细体会这种放松深入的呼吸。但是要防止吸得过多、过紧或过少、过浅。

2、掌握好呼气的方法

生活中叹气的状态时放松、自然的呼气状态。使用这种方法发声应该是自然放松的声音,而且容易避免憋气、漏气、气不流畅、不够用、提气等现象。

3、掌握好换气的方法

原则上采用叹气的方法找到呼吸的支点,谈到这个点上,谈完之后在这个点上吸气,周而复始、良性循环。要注意根据歌曲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气口,掌握好换气的速度;防止气息越换越浅、越换越紧、越换越提的现象。

4、掌握好呼吸的对抗平衡

呼与吸、支点与哼点的对抗平衡,就像我们手中的线轴与天上飞的风筝。是对立统一的,呼吸才是歌唱发声的真正的动力源泉。

5、掌握好气息控制的技巧

掌握好既有气息控制又有气息流动的呼吸技巧:在唱歌时始终保持吸气的状态,用吸的感觉去呼,用呼的感觉去唱,从而有控制地运用流动着的气息去完成歌唱艺术的表现。

6、掌握好呼吸的协调技术

掌握好吸气深、速度快、容量大、控制好、弹性强、有横膈膜支持的、符合生理机制规律的、符合歌唱发声要求的、以感情带动的、自然地深呼吸的歌唱呼吸协调技术。

三、掌握良好的起音方法

良好的起音是那个的核心和正确发生的基础,也是获得优美歌唱和音乐表现的重要途径,是声乐教学中发声训练的重要环节。

1、平稳气息

起音时,气息要平稳均匀、集中柔和,既要有控制,又不能滞重;既要有流动,又不能漂浮。

2、打开喉咙 起音时,要使深呼吸、放下喉头、打开腔体成为一个整体的动作,在呼气前的一刹那间同时完成,使气声随之而出。

3、气声平衡

起音时,气与声的搭配要准确平衡,如气大于声或声大于气,都会失去发生的平衡,不但会影响良好的起音及音准,还会引起声带疲劳及嗓音疾病。

4、声音安放

起音时,声音要在高位置安放,既要有声音的高位置,又要有气息的深度;既要有声音的支点,又要有声音的垂直感,从而防止声音的尖挤、卡压、虚漏等现象。

5、准确自如

起音时,发声要松弛自如、干脆利索、准确果断,防止声音“滑上去”、“够上去”、“磨上去”、“冲上去”等不良习惯,他不但影响声音位置的准确性,还会影响音色与音准的质量。

6、打好基础

歌唱发声的起音分为硬起音、软起音、舒起音三种,在发声训练中一般以软起音作为基础及基本训练的手段,而硬起音与舒起音作为艺术表现的手段,根据需要结合使用。

总之,在起音时,一定要做到气息平稳,柔和,发声松弛、自如,声音集中、流畅,同时掌握好气息、声带、共鸣、位置协调配合的适度。俗话说“慎始则成半”。

四、掌握掌握“打开喉咙”的方法

喉头是气息的通道,声音的门户,正确的喉头位置和“打开喉咙”是科学发声的关键。

在声乐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正确“打开喉咙”的发声方法,需要把握以下几点具体要求:

1、深呼吸

通过深呼吸“打开喉咙”,把深呼吸与“打开喉咙”在同一时间完成。在呼气发生时,仍然要“想着吸”,要“吸着唱”,从而保持“打开喉咙”的发生状态。要注意不能脱离深呼吸去强调“打开喉咙”。

2、放喉结 正确 “打开喉咙” 的标志是把喉结放下来,放在深呼吸的位置上(以不感到有压力为宜),并在发声时保持喉结下放的相对稳定与弹性。要注意在唱强音时不撑;唱弱音时不挤;唱高音是不吊;唱低音时不压。

3、松喉咙

正确的“打开喉咙”要注意喉结向下时不是往下压,而是随着吸气的感觉在放松中自然下降而形成“没有喉咙”的感觉。

4、调整体

要“打开喉咙”还需注意:上下牙关打开;下颚和舌根肌肉放松;舌面向前平伸;下巴下放内收;头部自然后倾等,这些都有助于喉咙的打开。

5、借手段

“打开喉咙”的练习方法,在深呼吸下,还可以采取半打哈欠的状态、闻花吸气的状态、低喉位u、o母音的发音状态等,这些都能较容易的寻找到正确的喉头位置和“打开喉咙”的最佳状态。

6、纠偏差

“打开喉咙”必须克服不良的发声习惯,纠正偏差,如上胸紧张、颈部僵硬、喉结上提、舌根下压以及撑喉、挤喉、卡喉、捏喉等一系列错误的发生习惯和毛病。

总之,在歌唱发声中,要保持正确的喉头位置和“打开喉咙” 的状态,既需要良好的呼吸和气息的支持,又需要共鸣、位置、吐字等各方面协调一致,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五、掌握高位置的发声方法

声音的位置是指共鸣的焦点,正确的声音位置能引导声音获得丰富的“头腔共鸣”感觉和优美的音色,并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在声乐教学中,对正确声音位置的共同要求是“高位置”

在声乐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高位置”的发声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点要求:

1、呼吸正确

要有正确的呼吸方法与良好的气息支持。在歌唱发声中,深呼吸与“高位置”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只有通过正确的气息支持,才能获得正确的声音位置。

2、喉咙打开

要有正确的喉头位置和“打开喉咙”的状态。“打开喉咙”是为了得到最佳的声音位置和喉头位置的稳定,对获得声音的“高位置”有其特殊的作用。

3、起音准确

要有正确的起音,柔和平稳的起音是获得“高位置”声音的最有效的方法与手段。

4、“声线”正确

要有正确的声音走向,把声音的感觉集中在鼻腔顶端到头顶的地方。摆脱喉头肌肉紧张用力的干扰,克服喉音和过于靠后的声音,使声音远离喉头、完全解放。

5、“哼点”明确

用闭口或开口的哼鸣练习,找到“头腔共鸣”感觉的集中点,从而得到最好的声音位置感。

6、声音通畅

用“u”母音的练习,找到使声音通向头腔通道的感觉,引向“头腔”的位置,从而获得最好的声音位置。

总之,声音的“高位置”是获得“头腔共鸣”和“整体共鸣”感觉的重要途径,这种具有,“高位置”的“头声”,音质纯净,音色柔美、柔和明亮、轻松灵活、有穿透力。并容易使声音统一、吐字清晰、音准好、是最富有表现力的声音。

六、掌握混合共鸣的发声方法

一切正确的发声和美好的歌唱时依赖于共鸣和最大限度地运用共鸣,使歌唱艺术的表现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声乐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和运用混合共鸣的发声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点要求:

1、要在声带充分舒展和完善闭合的张力下,自由的振动而产生良好的基音,才能使共鸣腔体引起振动,这是获得混合共鸣的前提。

2、要依靠正确的呼吸方法,以通畅流动的气息连绵不断地供给声带振动和腔体共振所需要的气压、气流和气量,是获得混合共鸣的基础。

3、要充分的通过深呼吸“打开喉咙”,把喉结放下来,同时舌头咬自然放平,下巴要放松内收,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共鸣通道,获得混合共鸣。

4、要有声音的“高位置”,声音的“高位置”是浑噩共鸣的最佳选择。有了声音的高位安放,才能获得丰富的“头腔共鸣”和上下贯通的混合共鸣。

5、要有整体自然松弛、积极兴奋的歌唱状态,尤其是要有各共鸣腔体在不受任何外力干扰下保持自由宽松的状态,才能获得最佳的混合共鸣效果。

总之,深呼吸、“打开喉咙”声门挡气、“高位置”、巧协调是获得混合共鸣的发声要领。全身心的投入,使整个人都在歌唱是获得混合共鸣的最佳状态。在教学中抓住发声要领、保持最佳状态是获得混合共鸣的有效措施。

七、打好中声区基础

中声区是歌唱嗓音发展的基础,训练中声区是获得美好声音的第一步,是使整个声区得到统一的前提。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只有打好中声区的基础,才能达到声区的统一。

在声乐教学中,要使学生打好中声区的基础,进而达到声区的统一,具体有以下几点要求:

1、要在中声区建立“三位一体”的发声方法,即呼吸支持、打开喉咙、声音位置是一个整体,要平衡,要协调一致,从而建立良好的中声区。

2、要从自然声区起步,用正确的起音,良好的连音,唱出最具有自然色彩的声音,使中声区的声音统一后,再扩展音域并逐渐过渡到其它声区,达到声区的衔接统一。

3、要搞好声区的过渡。换声区是通向高音的桥梁。在换声区训练中,要确定好学生的换声点,解决好换声区,找到声音集中的感觉,掌握声音转换的技术。

4、要在巩固好中声区和搞好换声区的基础上训练高声区。在高声区的训练中,要进一步加强气息的深度与对抗、喉咙的放松与咽喉的打开、下颚的内收与舌根肌肉的放松、声门挡气与气息压力的对抗平衡、声音的正确走向等,为延长高音形成一个声音发射的良好条件,使高音更明亮集中,既有中声区自然明亮的色彩,又有丰富的“头腔共鸣”色彩,从而获得良好的高音质量。

总之,在声乐教学中,自始至终要重视中声区的训练,并通过三个声区的训练方法和步骤,即从自然声区起步,建立好中声区、过渡好换声区、训练好高声区,消除声区之间的痕迹,达到声区之间的连接和统一,使歌唱者在整个声区中上下贯通、天衣无缝,以利于歌唱的艺术表现。

八、掌握政务额的咬字吐字方法

音乐与语言的有机结合是声乐艺术独有的特点。对学习声乐的人来说,掌握好歌唱的语言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声乐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我国传统声乐理论中一整套歌唱语言的咬字吐字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点要求:

1、学习和掌握以声、韵、调三个因素所构成的我国汉字的发音规律,即咬清“五音”、吐正“四呼”、辨明“韵辙”、分清“四音”的方法。

2、学习和掌握将汉字分成字头(辅音)、字腹(元音)、字尾(归韵收音)的吐字方法,即字头要咬得清楚,字腹要吐得纯正,字尾要收的准确,也就是“出声”、“引长”、“归韵”的方法。

3、建立稳定的歌唱语言腔体,在“打开喉咙”并保持咽喉部----歌唱“喉型”稳定的同时,吐字器官愈灵活愈好,动作愈小愈好,并采取“宽母音窄唱,窄母音宽唱”的方法,保持歌唱语言腔体的稳定和母音的统一。

4、根据歌曲的音乐形象和情感,处理好歌唱语言的节奏、韵味、轻重、强弱、缓急、抑扬、顿挫及断连等语调、语气和语势的表现,特别是在演唱民歌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的歌曲时,更要注意演唱好字的“韵文儿”。

5、在歌唱语言中要处理好字与字的衔接与连贯,以及字与气、字与声、字与情完美结合的辩证关系。

总之,只有掌握好歌唱语言的咬字吐字方法,才能做到“字正腔圆”、“字清意明”地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与风格,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与情感。

九、培养良好的音乐听觉

准确敏锐的音乐听觉是歌唱发展的基础的基础。听觉训练与声音训练相辅相成。耳朵是歌唱的引导者,只有耳朵的音乐听觉提高了,发生才能提高。

在声乐教学中,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准确、敏锐、有乐感的耳朵和音乐听觉。具体有以下几点要求:

1、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高、音准、节奏、节拍、音质、音色、调式、调性、音程、和弦等一系列音乐的要素,有准确的听觉辨别能力。

2、要培养学生在发声训练中,对声音的高与低、快与慢、强与弱、长与短、大与小、前雨后、宽与窄、横与竖、扁与圆、明与暗、虚与实、松与紧等一系列声音特征,有准确的听觉辨别能力。

3、要培养学生在歌唱发声中,对歌唱呼吸的深浅、肌肉的松紧、喉器的高低、起音的好坏、母音的纯正、吐字的清晰、“打开喉咙”的适度、声音位置的高低、真假声混合的比例、气与声搭配的平衡等一系列发声要点,有准确的听觉判断和辨别能力。

4、要培养学生在歌唱发声中,对“喉音”、“鼻音”、“舌根音”、“白声”、“颤抖声”、“虚声”、“漏气声”等一系列错误的发声,有准确的听觉判断与辨别能力。

5、要培养学生在歌唱表演中,对延长的基调、情感、意境、形象、风格、韵味等一系列歌唱的表现特点,有一定的鉴赏与辨别能力。

6、要培养学生在歌唱发声时,主观听觉与客观听觉的一致性和统一性。总之,在声乐教学中,耳朵与听觉训练与发声训练师同等重要的。只有培养学生的“音乐耳朵”,提高学生对发声与歌唱优劣的听辨能力,树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才能改变学生的嗓音,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十、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

在声乐教学与演唱中,心理因素至关重要,具体有以下几点要求:

1、要培养学生对声乐学习和歌唱的执着爱好与兴趣,使他们无论在声乐课堂里,还是在舞台上,都有一种积极兴奋地心理状态和强烈的歌唱欲望与激情,从而有利于克服紧张与恐惧心理。

2、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建立在训练有素的歌唱技艺的基础之上,常言说:“艺高人胆大”。只有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训练,不断提高演唱技巧和艺术修养,才能有成功的把握与信念,才能消除紧张与恐惧心理。

3、要培养学生歌唱的自信心和相信自己的乐观态度。歌唱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信心,周小燕先生说:“演唱者的自信心要比优越的专业条件更重要。”只有充满“我能唱好”的信心和勇气,保持镇定与积极的情绪肌体体内外的平衡,才能战胜紧张与恐惧心理。

4、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还要从学生的意志、个性、气质的培养做起。使学生成为一个意志坚强、勇敢泼辣、性情开朗、充满自信的人。不断地克服和改变意志薄弱、羞怯腼腆的个性,才能摆脱紧张心理。

5、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我控制和感情约束的能力。面对来自外界事物与环境的影响和思想压力而出现的喜、怒、哀、乐、惊、恐情绪以及思维、意志、记忆力、注意力的一场变化,能以坚强的自控能力,排除杂念和干扰,新精神宁,专心致志地投入艺术创造,从而消除和转移紧张恐惧心理。

6、要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和歌唱能力选择演唱曲目。不贪大求难,不唱力所不及的曲目。在选择曲目时,要留有余地,使演唱有充分的把握性。这样才能消除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

7、要充分做好演唱的一切准备工作,如认真对待演出前的排练、走台、彩排,熟悉演出的环境,如舞台、灯光、音响等。尽可能减少在演出时出现生疏与不适应感,提前排除演唱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只有做到演出前的“心中有数”,才能保证演出中的“胸有成竹”,从而获得稳定的心理状态,克服恐惧心理。

8、要加强学生艺术表演的实践能力,经常参加各种形式的演出活动,包括戏剧、演讲、诗朗诵、合唱等。锻炼学生的勇气和信心,增强学生的舞台感受和舞台经验。

总之,在声乐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作为一项基本功来训练。通过不断地实践和锻炼,以冷静、沉着、稳定、勇敢、坚强、自信的心理状态取代紧张、焦虑、羞怯、腼腆、胆怯、恐惧的心理状态,从恐惧走向自信,使演唱超越自我。这是获得演唱成功的重要途径。

声乐训练过程

音乐风情 2007-07-26 12:06:08 阅读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开始你可以找一下打哈欠的感觉,在哈切快要结束的时候整个喉咙是放松的 至于下巴,你想象一下用上牙咬苹果 正确的气息支持是解决这两个的重点

1。气息的训练:大家可以做一个说话的训练,例如:吸好气后,说:123456....!,不断的说,直到身体内没有气息为止。这个训练非常重要。一开始的时候大家可以躺到床上训练,自然的呼吸,按照呼吸准备要求后进行说话训练。可以看者表进行训练,一开始你只能说10秒,随着不断的训练,你有可能说到一分钟了。接下来是吐气的训练:把气吸好后,然后慢慢把气从口中吐出,直到气息吐完。你也可以吹气球、羽毛等方式训练气息。另外,请你在没有掌握以前,躺在床上练习,因为躺在床上很自然的呼吸就是歌唱的呼吸。切记---一定要全身放松。(要躺在床上训练,要体会躺着呼吸的感觉,躺着是怎么呼吸站起来就怎么呼吸,切记找到感觉后再站立起来练习)

2。咽壁力量和和喉头放松的训练:有了正确的歌唱呼吸后,我们就要进行咽壁的训练和喉头的放松训练,首先我要说明的是,这个训练会样子会很难看,但是对于演唱很有效。具体方式是这样的:掐住喉头(喉头中间有个坑的位置),然后把舌头伸出来(舌头一定要有被人拽出来的感觉),然后调整好呼吸大声喊“唉”,从低往高喊,就象拉警报的感觉,在喊的时候,一定要感觉口腔内是什么感觉,气息是什么感觉,大家一定觉得这个方法很难看,但是这些感觉就是歌唱的感觉。等联系一段时间后,可以把手送开,保持住掐的状态伸出舌头喊。切记,一定要放松。(以后每天唱歌前都要联系)

3。打嘟噜的训练:闭上嘴,放松嘴唇,往外吹气,直到气息吹完为止,建议每天练习5-10分钟。用于气息的训练和放松嘴唇的训练。在以上的训练都做完之后,可以随意地哼唱一些旋律,切记-----要小声“哼”。

4。声带前端震动,我自己的理解大概就是发小气泡音,就是声带前三分之一震动,个人感觉喉咙有口痰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前端震动。但是要结合前面的气息来发声。练了半个月左右。

发hum的音,也就是闭口哼鸣,其实一开始我不明白这个有什么意义,但是后来发现这个很重要,我自己是去哼鸣一开始让面部有麻麻的感觉,至于美声里面的气息集中到眉心,我问了潘老师,他说只要集中在鼻下唇前就可以了。个人认为这个动作能让声带关闭。

5。这里要说说声带压缩,我第一次问潘老师的时候,他告诉我声带压缩是象拉链一样往前拉的一个动作,其实我怎么也没明白,但是后来他又告诉我用最大的力气唱最小的音,我就用前面那个在小气泡音基础上发的hum去水平的升高音阶,我用的是闭口。这样好象就有点感觉了。应该有一个向外扩张的力。剩下的就是把这些基础练好了以后唱高音的时候记得千万不要改变喉部的任何一个动作,小舌头抬高点,但是喉结不要一起抬,我是去照镜子,看到喉咙有个小舌头往上了才放心,还有用前面修炼的气息去顶喉咙,不要压,我一开始就是压所以感觉就没了,舌头是平放的,下巴是软的,你可以甩一下,应该可以甩的动,还有不要大声,多高都用一个音量,就这样去唱就会出一个半真半假的音。6。小腹和臀部对抗,产生气息

第五篇:如何有效的进行拓展训练

如何有效的进行拓展训练

在组织趋于扁平化的今天,团队是组织提高运行效率的可行方式。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团队战斗力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组织的青睐。

承诺 打造团队文化

在拓展培训的开始阶段,都会进行团队建设,一般会要求小队选出队长,起队名,制作队旗,排练队呼、队歌、队雕等,同时还会形成一些小队成员要遵守的规则。这是一个团队文化形成的过程,但如果只是形成了文化,却并没有得到团队成员的普遍支持和赞同,那么这一切将形同虚设。而在拓展培训这个过程中,合理利用心理学中的一致性原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参与和承诺,可以显著提高成员对团队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为团队熔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谓一致性原理,是指我们都希望自己现在的行为和态度能够与过去的行为和态度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在拓展培训中,一旦我们作出了一种决定或选择了一种立场,就会有发自内心以及来自外部的压力来迫使自己与此保持一致。一致性原理是通过承诺对我们起作用的。成员如果从行为上对团队做出了承诺,就会产生一个对团队文化的认同性评价,同时也会形成一个认同团队的良性自我形象。

由于很多原因,在拓展培训中很多时候会出现空口承诺的现象。所以要避免让团队成员做大而无谓的承诺,特别是不要让承诺流于形式和玩笑。尽量使每个成员都参与到团队建设的过程中去,要及时将承诺转化为实际的行为或现象。

竞争 激发团队战斗力

在拓展培训中,有意设置的行为情境会使不同小队的成员之间感到明显的由社会比较引发的竞争压力,使成员行为的内在动力增加。心理学家米德尔布鲁克提出,在人们意识到不能单独完成一项任务,或者通过多个人的共同努力可以更顺利地完成一项任务时,就倾向于组成团队。在这种由竞争带来的高压力下,成员从拓展培训的团队合作中得到足够的安全感,从而增强了对团队的归属感,有效地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

同时这种竞争情境,会直接引发成员的被评价意识,使行为情境转化为具有外加激励作用的评价情境。在被评价的情境下,成员期望得到积极评价的动机被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激发。得到积极评价的意识被激发,会直接提高团队成员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水平,使行为过程成为一个由高度自我意识支配的自我表现过程,从而带来行为效率的明显增加。在拓展培训中,被评价意识越强烈,这种作用也会越强烈,从而也提高了团队的效能。

所以在拓展训练中,积极营造竞争情境,激发学员的被评价意识,会极大地提高团队的工作效能,增强团队凝聚力,达到熔炼团队的目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在拓展培训中形成的超强凝聚力会带到员工实际工作中,导致训练中的小团队难以融进企业的大团队中。所以在各小队熔炼得较为成熟之后,一定要进行大团队融合的科目。也就是说,需要在适当的时候打破企业内部小队之间的竞争环境,以免在训练中形成的小团队凝聚力过于强烈,在实际工作中也各自为营。

激情 促进团队和谐

拓展培训中很多科目都会带来强烈的情绪体验,在良好的团体氛围中使团队成员走得更近,有些时候更会产生兄弟姐妹般的情谊。而引发情绪高峰体验的科目最典型的是求生墙这个科目。

在这个科目中,有些时候会挑战体力极限,如果再加上一些音乐的激励,成员就会达到较高的生理唤起水平。当科目结束进行分享的时候,人们在身体上感受到高度的生理唤起,就会把一部分其实单纯由生理唤起引起的情绪体验,也归因于由行为环境带来的情绪体验,即顺利完成拓展培训科目后的胜利感和自豪感,认为是团队的合作,队员的奉献等等因素引发了自己的情绪。这样生理和心理激烈的交互作用,就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情绪体验,也就是情绪上的高峰体验。观察发现,缺乏一定的生理唤起,产生高峰体验的人数也将会大大减少,所以在科目开始前进行充分的生理唤起,是这个科目带来高峰体验的一个很大的促进因素。

在拓展培训中,对学员的情绪唤起一定要把握适度。过于热烈或煽情的氛围并不适合体验式学习,只会导致团队成员产生强烈的从众心理和群体催眠效应,热闹、感动之后,发现所得并没有当初表现的那么夸张,就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差。健康的培训氛围应当是积极的、乐观的,伴随着体验者的不断思考、不断自我学习,在动静相宜的过程中达成培训目的。

下载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训练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训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

    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性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古人云:“熟读唐诗三......

    如何在课堂上有效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如何在课堂上有效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大四站中心校天巨小学 时间:2016.09.07 主持人:侯宪波 学习地点:教师办公室 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 所谓课堂有效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或技能的量。课堂教学是围绕着完成既定教学目标而在课堂中发......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教师教学工作培训材料之一 韩再林 一、 问题的提出:为什么课堂上学生总有表现不好的时候?为什么同一个班,不同的老师上课,课堂情况不一样? 如何进行有效......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安阳市钢二路小学 马媛媛 作为教师,每当在上课的时候,如果有学生在交头接耳、高声喧哗或者心不在焉的,这就表明课堂纪律出现了问题,这也正是我们在教学......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

    谈谈自己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做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越来越多,知识的不断增加,思想也变得丰富,所以老师开始感慨“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难教了”,特别是表现在课堂上,......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

    我认为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标志有: 1. 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 2. 积极参与探索活动,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比较、运用归纳或类比等方法,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

    如何对数学课堂进行有效评价

    如何对数学课堂进行有效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新的教学理念相适应的新的评价体系的构建也势在必行。根据课程标准对学习评价提出的观点,结合本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