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阶梯式培养机制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
构建阶梯式培养机制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
摘 要:新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为了提高新教师的素质,使他们尽快进入教师角色,尽早成为教学骨干,更好地发挥最大潜能,涿州市从岗前培训、课堂跟踪、汇报展示、观摩研讨、搭建平台、优课评选入手,环环相扣,将培训、跟踪、指导、评价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了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新教师成长;阶梯式培养;岗前培训;课堂跟踪;搭建平台;优课评选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5-0033-03
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新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提高新教师的素质,使之尽快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使新教师尽快进入教师角色,尽早成为教学骨干,更好地发挥最大潜能,我市围绕“新教师专业成长”,构建并实施了“阶梯式培养机制”。
一、岗前培训,明确职责
岗前培训是新教师上任前的职能培训,主要目的是提高新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岗前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保证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首先,岗前培训得到教育局领导的重视,各级领导关注培训活动为新教师的学习加劲助力。其次,培训内容涉猎全面,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课堂教学常规、心理健康、校本教研、班主任工作、名校发展、名师成长等等课程;从学校的发展理念到教师的教学理念,从教师良好的工作习惯到良好的心理素质,从如何与家长、学生交流到如何与领导、同事相处,从教学常规到课堂教学,从参加校本教研到如何做个成功快乐的教师等课题讲座。这些充实、精采的培训活动,使新教师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认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学到了教学工作的策略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明确工作方向,增强职业信心。
二、课堂跟踪,听课视导
课堂跟踪是考查教师教学能力最直观的方式,也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最有效的教研形式。实现新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课堂跟踪的主要目的。根据新教师的实际水平,我们从两个层面实施课堂跟踪。
(一)学校跟踪
学校跟踪要求有二。一是学校领导带领学科教研组的老师对这些新教师听课指导。虽然前期进行了备课、上课培训,但由于新教师没有实践操作经验,课堂中仍会屡出问题:有的把握文本不准确,有的课堂结构设计不合理,有的课堂目标不明确,有的教学方法不适合……需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需要手把手地教。二是新教师要走进老教师的课堂听课学习。要求新教师在校内听课之后,就教材分析、教法研究、教学经验等多方面向老教师请教,以初步了解和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教研室跟踪
教研室学科教研员对学校进行全员课堂跟踪之后,再对新教师的课堂教学作深层指导。教育局要求学校的新教师全员参与这项活动,教研员根据新教师第一轮上课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对该教师进一步作第二轮听课,并在课后组织课例研讨,认真倾听每一位新教师的自评和他评,之后再耐心地从备课到上课、从理论到实践进行详细讲评,从更高层次上给予策略引领。第二轮之后,还要听“回笼课”。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专业成长=经验+反思。听“回笼课”就是检验策略指引后的反思效果。
听评课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实践操作向理论升华的过程。新教师在如此循环往复的链式教研中,专业素质迅速提升。
三、汇报展示,交流学习
为进一步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在课堂跟踪之后,教研室开展了新教师汇报课活动。汇报课展示的是个人风采,但之前的准备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他们需要查找资料,需要向备课组老教师请教,需要学科教研组老教师听课指导,需要自己的反复磨课。不管结果怎样,新教师务必经历这个过程。正是这个过程,促进了新教师的业务学习,提升了他们的专业能力。
汇报课结束后,教研员与所有新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客观、公正地指出新教师课堂教学的亮点和不足,对新教师的课堂教学从目标确定、流程设计、教法选择、学法指导、师生互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从教材使用、课堂生成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使新教师对于如何开展好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他们的专业成长指明了方向。会后,把所有做课老师的课件与教案打包,作为全市教师的共享资源。此外,汇报课活动不仅要求新教师人人参与汇报,也要老教师人人参与听课,从而使这项听、评课活动成为新、老教师全程参与、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学习过程。
四、观摩研讨,典型引路
为了充分发挥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示范引路作用,锻炼新教师课堂分析的能力,在汇报课的基础上,教育局组织了全市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请优秀教师做观摩课。在观摩会上,有名师展示课,有观摩研讨课。名师展示课由老教师执教,目的是示范、引领,观摩研讨课由新教师执教,重在研讨。听完课后,组织大家评议、研讨,教研员做最后点评、总结,进一步指引课改方向。观摩研讨会充满着研讨、交流的良好气氛,使做课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受到了鼓励和启发,听课教师也都收获多多。
除规模性观摩研讨外,还需要常态观摩研讨。在现代信息化社会,教研室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教师提供研讨资源。比如我市每天有中小学优秀教师做视频课,做课地点在教育局视频室,由学科教研员主持活动,各校可利用本校视频室收看视频,课后还能与做课教师和全市听课教师交流。这为新教师提供了丰富、新鲜的优秀教育资源,有效地促进了他们教学水平的提高。
五、搭建平台,群体共进
为了加强新教师队伍建设,使新教师有更多的学习的平台,市教研室与学校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搭建平台,使群体共进。
(一)学校组织拜师会
学校组织拜师会时,由学校教导处牵头,为每位新任教师安排一名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做指导教师,具体负责指导新教师的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批改等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这种 “手拉手”教师成长制度的建立,既发挥了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又可以使师徒在教育、教学中优势互补,携手共进。
(二)教研室成立新教师QQ群
为给新教师搭建交流平台,教研室建立了新教师QQ群。QQ群按学科分组,由学科教研员担任本群管理员。在群空间,老师们发送自己满意的课件、教学设计、好的教学策略,与大家共享,还交流教改新动态,推荐好文章、好书籍,提出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比如电子白板的使用、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法等等,请大家共同帮忙解决。QQ群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温暖而亲切,老师在这个大家庭里,交流互动,畅所欲言。一位哲学家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以后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以后,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QQ群的建立,使大家智慧共享。
(三)走出去,带回来
我们尽力为每个教师提供“跳出井口”的机会,促使他们开拓视野,借它山之石,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首先是走出自己的学校,积极参与各协作区及全市的教研活动,吐故纳新,弃莠汲良;其次是走出社区地域,走进地区、省、国家级的培训、研讨空间,走进全国知名的学校,开阔眼界,提升素养。
六、优课评选,比武争先
优课评选不仅具有学科教学的导向作用,能展现教师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最新成果,是一种良好的教学学术交流方式,而且对于新教师有很强的激励作用。每学年初,教研室根据全市教学实际,确定一个课堂教学研究主题,年终时,则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优课评选和教学明星评选,其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师尽快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形成教育教学特色。优秀课和教学明星评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全体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教学技能的交流和提高。
除每年一次优课评选外,我们还进行一些变式课堂教学比赛,比如说课大赛、评课大赛、教学答辩大赛、板书设计大赛等。这些大赛,为新教师搭建了自我展示的平台,调动了他们不断学习、大胆创新、改革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效地推动、促进了我市全体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教科研的发展。
总之,我们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新教师的专业培养,要以入职阶段为突破口,以教育、教学实践为主渠道,为其搭建阶梯式学习、实践、展示的平台,把培训、跟踪、指导、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才能促进新教师的专业素质快速、稳步地全面提升。
第二篇:构建学习型团队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构架学习型团队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是师生员工为了学校的共同愿景、结成学习共同体、通过团队学习、改善心智模式、自我超越的学习型组织。我校以人为本,着力推进学习型学校建设,促进了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推动了教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设墙壁书香文化,构架教师专业成长的生活空间
学校环境是一片土壤,它能养育人;学校环境更是一种精神,它能凝聚人。我校以创设书香环境、营造阅读氛围为重要理念,引领每个人超越自我。在18米宽的校门上方,立下熠熠生辉5个大字——“与太阳齐飞”,激励师生奋进、超越;大门内不远处,在正对大门的综合楼用钛金铸成两列“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心气的新人”大标语,让师生耳熟能详,净化心灵,内化行为。校园一角,设垂柳掩映、假山堆垒的洗墨池,在旁边雕塑刻有“洗墨池”来历的大型翻开的书卷,启迪师生“以书为友,香远益清,书香致远”。在综合楼、南北教学楼张挂大标语:“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溢校园”、“书香与梦想齐飞,读书与人生相伴”、“阅读中华经典,尽享读书乐趣”。充分利用校园围墙空间,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校本研训、活动开展、特长师生图片以多块橱窗,并配以灯光装饰,自信师生,影领家长和社会。学校还在走廊楼道开辟多块文化阵地:在通道口、楼梯间,制作展板,介绍世界著名大学、伟人名人、山川文物、书画常识、名家佳作;在走廊内、教室外张挂孩子们的书法、美术作品„„为了张扬个性,学校鼓励各中队自办橱窗、板报、小报;倡导各大办公室自己创作工作格言、选择名人标语。浓郁的书香墙壁文化浸润师生,滋养师生心气。
二、将读书和学习作为教师的福利,构架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空间 学校积极打造“书香校园”,让教师以读书学习引领教育自觉。一是重视教育报刊征订。学校每年都订有涵盖全国各地的数十种教育期刊和各种励志、怡情期刊,及时给教师阅读“资料库”注入新鲜血浆。二是推荐教师必读书目。领导、老师们都有这样的共识: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学校倡导教师必读三类书:所教学科的专业书;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方面的书;与自己所教学科有关的书。由于小学教师所教学科特别多,学校倡导教师多读《教学与管理》、《中国教育报》、《中小学管理》、《人民教育》、《小学教学研究》、《小学教学参考》、《今日教育》、《师资建设》等综合性专业期刊。三是为教师“量身”推荐书目。以课堂艺术见长的教师,推荐教学设计、名优教师光盘;以课堂及班级管理见长的教师,推荐案例、专著;对思维活跃的教师,推荐教育新理念书籍;对基本功差的教师,推荐相关书籍,并进行手把手训导。四是充分发挥学校网站和学校共享文档的作用。重视学校网站建设,及时更
新数据,并开辟多个专栏。将老师们经过学校领导修改后的稿件、可以投稿的稿件分别以共享文件夹的形式,供老师们阅读、研究。
学校十分重视学习形式和途径。一是结合集中学习、分组学习、教育教学实践,以个体学习为主体,结合新课标、新教材学习。二是结合专家、专著、期刊杂志的引领学习,每期至少研究一种杂志,读一本教育专著,熟悉一位资深专家的课改或课堂理念。三是结合热点话题、出现的问题学习。问题是重要的学习、研究资源,为解决问题,坚持学以致用,用以致学,提高学习力、研究力。四是结合课例学习。通过校内外或教学光碟的实际案例、课堂情景的分析和观摩等让教师获得新的技法。五是校内的专家引领及同伴互助学习。以校内的特级教师、名师、骨干教师的多个专题讲座和示范课、年轻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指导兄弟的经验和体会、教研沙龙等为内容或形式,强化引领与合作探究。六是走出去学习。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外出听课、评课、培训,不断吸纳外界先进经验,提高研究意识和素养,活学,创造地运用。七是请进来学习。采取专家学者“请进来”的形式,如县教研室教研员廖纪元、开县籍著名特级教师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刘云生、市教育评估院龚春燕教授等到校指导,老师们虚心聆听,用心吸收,把名人专家的先进思想融入自己的信念中。
学校领导在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做到“四坚持,四深入”,即坚持上课、坚持参加教研组活动、坚持读书、坚持教育写作,深入班级、深入课堂、深入学生、深入教师,做终身学习的先行者、示范者。
三、坚持“学——教——研——写”,构架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空间 教师要发展,不仅要“学”理论,还要通过“研”的实践把理论内化为“教”的行为,进行反思。而从经验中提升,反思中成长,“写”又是有效形式。我校把“学教研写”结合作为重要的校本研训形式。
让“学”成为教师的自觉。在建构书香校园中,引导教师做热爱学习的典范,时时捕捉新的信息、观念、模式、技术、方法,让学习成为信念、行动、境界,成为生命的状态,不断拓展生活空间,不断实现心灵转换,不断更新自我、创造新我。
引导教师艺术性“教”。课堂是教学实施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我校长期“四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一是“合格课”,教师分批主讲,学校课堂教学进行“把脉”与“会诊”,找出问题,挖出“根子”,开出“方子”,最低达到合格标准;二是“主题课”,由教研组组织,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就同一内容“异构”,互相观摩比较,取长补短;三是“竞赛课”,每学期,组织讲课比赛活动,人人参与,分年龄段评比;四是“示范课”,由名优教师主讲,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榜样。
让“研”成为教师习惯化、普及化行为。教学研究是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第一增长点。通过专题研讨促教师反思,通过“教师论坛”让教师“同伴互助”,通过“教研沙龙”聚教师智慧,通过“教育博客”展教师风采,通过课题研究伴教师成长。针对课改中碰到的一些难题或带有一定共性的问题,我们总是适时组织专题研讨活动,让教师在研讨活动中反思和省察自己的教学。比如“预设与动态生成”、“动态课堂与课堂本原本色”、“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等专题研讨,让教师在研讨中澄清认识,认清方向。
让“写”速成教师。教育写作具有研究性质,能使教师的教学实践越来越合理,使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断提高,使教学素养不断提升。(1)实践中写作。把过程作为科研过程,把自身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亦教亦研,常写常新。(2)反思中写作。对过程得失进行反思、追问、总结,写成反思性文章,提高自我监控和自我完善能力。(3)过程中附生写作。公开课、示范课、重大活动从理论的高度构思、全新的角度呈现,既注重活动实效,又兼顾投稿价值。班子成员经常深入课堂,既找问题,也总结、提炼特色,给老师建议性的研究、写作点子。学校鼓励老师们修改同伴、兄弟学校稿件,在帮助别人中提高自己。去年下期,《汉丰教育》复刊后第一期由我校承办。我们在与各学校约定相应栏目稿件后,指导科研骨干修改各校的投稿文章。修改中,老师们请教了很多问题,帮老师们解决修改中的问题,实则也是提高老师。
在学、教、研、写中,老师们进行了很多极具实效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比如: 学校在培养有思想、有品位、有风格的魅力教师,推行魅力教学的同时,编印了科学发展观校本教材和教案集。一是内容涉及防控甲型H1N1流感、卫生、健康、安全、生命、“十防”、礼仪、清廉、孝道、做合格小公民等的《学生科学发展歌谣》读本,通过校园闭路电视集中讲授、班主任专门讲授、知识竞赛等途径让学生记诵于心,内化于行。二是编印了《教育科学发展基本理论与学校发展》教师读本。三是集体备课形成了涉及孝道、安全、励志、怡情、读经典、防甲型H1N1型流感、爱国爱校、环保、生命、健康等内容的专题教案或主题活动设计方案。通过校本课程实施,让科学发展观真正进教材、进课堂。
创建“书香之家”,营建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向全校家长发出倡议——“远离垃圾文化,创建书香之家”,为孩子营造一个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倡导每位家长做到“四个一”: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购买一定的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和报刊;每天有一刻钟的学习交流时间;每月有一些丰富多彩的家庭亲子学习交流活动。我们还在孩子中开展“小小藏书家”评比活动。“书香之家”、争做“小小藏书家”活动的开展,让书香从校园飘进了家庭,让书香伴随着每一个家庭,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现代家庭生活质量。
利用社会文化资源,构建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学校不断完善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习网络,努力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学习新格局。充分利用学校对面的图书馆、文化馆、少年宫、老年大学等活动场所的资源价值,引导学生到图书馆办借书证,定期到图书馆借阅各类书籍,丰富学生的读书学习资源。
四、搭建各种平台,构架教师专业成长的展示空间
学识、技能、才华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我挖掘与激励性展示。我校十分注重各种平台的搭建,展示师生才艺、成果,让师生在成功中成长。
读书节。每年9—10月,开展读书节。每届读书节,都有一个主题。活动既有常规的以读书为主题的班级活动、黑板报、中外名著导读、每天一经典诵读、亲子共读、红色经典欣赏诵读、教师美文朗诵,更有竞赛性的诵读考级、优秀读书笔记展览、口头作文比赛、“我与书籍”师生征文、优秀作文编辑等。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提高读书兴趣,让学生展示读书的成果,享受读书的快乐。
科技节。每年3—4月,开展科技节。科技节设立科幻绘画、科技制作、科技小发明、科技小论文、科学实验报告、金点子、百科知识竞赛、科技专栏黑板报、科学知识小报、绿色环保小报比赛等项目;鼓励班级开展主题科技活动、主题探究活动,提出改进师生生活、学校发展的科技思路;倡导各中队让科技走出校园,为家庭科技致富建言献策,为社会、国家构想科技发展策略。科技节为学生搭建学习、交流、展示、接受科普教育的大舞台,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更加热爱科学和科学研究。
书法普及活动。充分利用全县唯一的市书法试点学校的契机,加强书法普及教育,低年级着重铅笔字书写,中年级侧重硬笔书法,高年级侧重软笔书法。通过书法作品展、书法作品集、书法过级考核等形式,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彰显学生的书法特长。
书法、乒乓球校本教材。为了尚美、强体、益智、修身、养性的有机融合,增强学生自信,愉悦学生身心,学校编写了乒乓球操、书法操,每种操将基本技术与刚、柔、美的韵律操融为一体,并将经典古诗歌曲《三字经》、《弟子规》等和当代优秀少儿歌曲有机融入,形成各种操的曲调。让学生人人会唱,人人会做操,人人有形体健身、打乒乓球、书法的基本功,“规规矩矩写字,有板有眼打球”,健康心态,乐观做人,友善他人。
各种技能竞赛活动。学校定期举行新教师赛课、青年教师赛课、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书法过级(升级)、主题中队活动等活动,以赛促训,促进、鼓励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送课、送讲座。通过送专题讲座、送骨干教师支教、派领导驻校、经验介绍、活动答疑、手把手指导课堂教学和教育写作,帮助农村学校教师、学校快速发展。再通过帮扶中的学校影响周边的学校。
校园是学习的“伊甸园”,我们在校园学习、思考,丰富思想;我们在心灵沟通中对话、感悟,品味生活;我们在求索之路上实践、发展,积淀人文精神。学习,使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幸福;学习,使我们的思想更成熟、更健康。创建学习型学校,是我们坚定的信念和永恒的追求。
第三篇:昆阳小学新教师培养机制
昆阳小学新教师培养机制
一、指导思想
通过培训,使新教师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热爱教育事业,熟悉教育教学环境和教学常规,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新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专业成长,使他们尽快成长为教学能力出众的合格教师。为此,我们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新教师培训意见精神以及本镇实际制订本学年新教师培训计划。
二、预期目标
1、让新教师在短时间内熟悉学校,熟悉工作岗位,进一步巩固新教师的专业思想,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能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
2、初步掌握学科的教学常规和技能,理解学科的业务知识和内容体系,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逐步走向规范化。
3、对课改目标、课程标准、教材教法有较深刻的认识,并能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增强驾驭教材、驾驭学生及驾驭课堂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及学科质量。
三、培训时间:2012年9月——2013年6月
四、培训形式与要求
由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两部分组成。集中培训由镇中心小学统一组织,分散培训由各村小校长直接负责。
五、重点培训工作
1、从抓学习入手,以促发展。师德修养是教师立身立教之本。因此,要先从学习入手,集中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自身找差距,在教育、教学中约束自己,规范自己,从而达到自修、自思、自我提高的目的。
2、从抓考核入手,以促提高。对新教师实行考核制,采取学期考核与学年考核相结合,学生考核、同行考核与领导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结果作为新教师提拔、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3、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提高课改意识。深入开展新教师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等活动,让新教师听课后,能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促其发展。
4、培养与提升新教师课改、科研意识,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采取理论讲座、自修自练、集中学习、外出培训等方式,不断丰富新教师课改、科研理论水平,并根据自身经验及所教学科特点,在工作中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更好地成长。
六、总体措施
1、成立新教师培训领导班子
2、采取“青蓝工程”师徒接对的传统方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新教师尽快成长。
师傅要从备课、上课等各个环节精心指导徒弟,切实提高其业务水平。徒弟要诚恳、虚心学习师傅的教学艺术,每周至少听师傅1节课,每两周至少准备1节课请师傅听。学校要分阶段安排新教师上公开课,组织其他教师真诚地进行听课、评课,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
第四篇:加强特岗教师培养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加强特岗教师培养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拉法九年制学校
几年来,我校陆续接收十八位特岗教师。由于教学岗位人员匮乏,这些大多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直接补充上岗。为了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保证教学质量,学校结合实际开展了特岗教师培养活动。我们主要通过职业道德培养和教学岗位实践能力培养等两个方面对他们进行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使他们能够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对于特岗教师的培养,我们着重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职业道德培养 提高特岗教师道德素质。
对于刚参加工作的特岗教师来讲,他们对教育的艰苦环境认识不足,思想准备不充分。尤其是已经习惯于城市生活的一些特岗教师,工作在基层学校,更是不太适应。为此,学校组织开展题为“我的特岗故事”的征文和演讲大赛。演讲比赛中,每一位教师都以自己的真实经历为素材,抒发自己的切身感受,让每位特岗教师都能深刻理解特岗生活的酸甜苦辣、为师的幸福与烦忧。使他们能尽快的成长起来。同时,我校每学期都召开特岗教师职业道德培训会,让特岗教师深刻领会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及其基本要求,让他们能正确认识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性和现实意义,使他们能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动力,从而来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经过一个阶段的培养,这些特岗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都有很大的提高。
二、加强岗位技能培养,提高特岗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由于特岗教师基本没有实践经验,他们业务知识匮乏,教学水平相对
偏低。教师们对于如何备课和上课都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对新课程、新课标的认知和理解。对此,我们加强了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培养工作:
(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培训,提高特岗教师的理论基础。
1、我校按照进修学校的整体部署,要求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培训后要求他们都写出学习心得,同时强调他们要将培训的内容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2、我校还特意安排他们经常外出参加听课活动,以此来更新他们的教学理念,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3、我校加强校本培训工作,每学期,我校都要进行校长和主任的培训讲座。集中培训以后,要求他们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研究,逐步感悟和消化新的理论,形成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
4、支持并鼓励特岗教师参加“国培”学习。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学校安排一名主任负责统筹管理。随时检查指导他们的学校情况,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按时高标准的完成学习任务。
5、除了对他们进行校内外的培训,还专门强调他们的个人研修,要求他们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做好自主研修学习。争取更多的时间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著作,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基础。
(二)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特岗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们认识到,特岗教师素质的提升不是单靠理论培训就可以完全解决的,它还需要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需要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模仿逐渐走向自主的建构过程。因此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1、我校结合“师徒结对”活动,让每位特岗教师都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全天候”教师及骨干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充分发挥好“以老带新”的作用。
2、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经常深入到他们的课堂,进行听评课指导。做到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提高。促使特岗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快速提高。
3、我校结合“四课”活动,分别在本部及村小学校开展特岗教师研讨课活动。现场活动中,主管教学的领导与特岗教师进行交流和研讨,让特岗教师在交流研讨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
4、结合教学岗位大竞技活动,我校重点对特岗教师提出要求,要求他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强“五清”训练,进一步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和“双功一绝”训练,全面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三、建立特岗教师工作业务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
1、我校每学期都认真记载特岗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成绩等工作情况。同时对他们进行分学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考核等次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经过考核特岗教师全都达到了合格的标准。
2、我校还为特岗教师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并对他们的工作及专业化发展给予指导和帮助,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及生活条件。同时也注重关心特岗教师,爱护特岗教师。使他们能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激励他们工作的热情及干劲。
3、对于特岗教师在服务期内工作成绩特别突出、考核优秀的,我校
及时给予通报表扬,对其典型事迹和经验在全街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特岗教师,教育系统中的新鲜血液,虽说我校对于他们的培训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自认也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我校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反思问题,明确调整思路,制定整改措施,以确保今后培训工作的更好开展。
第五篇:新教师专业成长感言
新教师专业成长感言
首先,当然要使自己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新时期向每个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虽然,新教师已经学有所成,掌握了较为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较为广博的科学文化的知识,但学海是无涯的,教海也是无涯的,只有不断学习,尤其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勤奋钻研,掌握最新知识,不断充实自我,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在这方面,学校的传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师徒结对。他是促进专业成长最有效的模式,特别是如果能找到一位自己敬佩的师傅,主动地多听课,从中受益必定很多。同时要是再能多请师傅听听自己的课、多给一些建议,更可以避免使自己的学习仅仅停留在模仿上,也就不会照搬照抄把自己变成师傅的克隆版而失去自己的个性。毕竟好课不是听出来、仿出来的,而是悟出来、品出来的。
新教师存在很多的不足,但同时也有优势所在。特别是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扮演的角色不再像过去那样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填鸭式地撑起学生的精神之“胃”。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交流者,是学生亲密的伙伴和知识上的引领者。教师需要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平等的朋友和“首席”,适时激励和引导学生。这种情况下,新教师做为年轻人,易于接受新事物,容易接受这一切,更易于进入新课改的教师角色。
然后,新教师需要的是学校提供锻炼的平台。个人觉得汇报课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每经过一次认真的、反复的“磨练”,都能从中有所感、有所悟,收获是平时备课所不能比的。我想对于新教师,走向更高的阶段都是必经之路。在这些道路上如果能有学校相关教学活动的铺垫和衔接,相信新老师的含金量会更高!这对于老师和学校应该是一件双赢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