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晋小学课题成果公告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课题成果公告
山西省临猗县临晋小学
课题名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课题批准号:062131043 课题类别:青年课题 学科分类:信息技术
课题承担单位:山西省临猗县临晋小学
课题负责人:王跃发 小学数学高级教师 临猗县临晋小学 陈艳萍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临猗县临晋小学 主要研究人员:陈艳萍 尚拥军 李仙翠 翟 霞 王培华
侯李霞 樊向斌 郭红娟 张江丽 畅 晓
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围绕本课题研究目标,确定下面三个专题研究内容。
(一)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策略研究
1、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努力做好教学设计
做到细化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和建构知识技能。但是必须选择适合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内容来开展研究。
2、精制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件 教学设计专家克拉克指出:“能引起教育质量变化的是使用媒体的方法、软件的设计,而不是媒体本事。”因此必须十分重视课件的制作。应努力做到:创设情境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为学生的协作交流提供条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超文本功能,为师生的教与学的活动带来方便。另外学校应在教师个人制作课件的基础上创建共享性的教学资源库。
3、构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评价机制。过程评价是结果评价的基础,及时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有利于通过不断地矫正来提高研究水平。着重探讨评价标准和评价手段两个方面。评价标准以电教实验课评价表为基础来进行;评价手段以书面测试、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方式来开展。
(二)网络环境下开展学科教学的策略研究
1、改变传统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从单一的教材呈现变为多元化的呈现方式。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有教师上网搜索资料,然后向学生提供相关网址,然后指导学生自由选择。当然也不排斥其它方式,如查阅文献资料,通过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等。
2、通过信息的分析处理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处理信息,需要认知策略的区分、综合和建构三种能力。反过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成功地处理了各种信息,得出比较理想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必然会提高着三种能力。为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相应的学习活动环境,尤其必须加强自主学习活动、探究学习活动和合作学习活动。
3、通过学习成果的表达交流,强化学生的自主建构能力。网络技术为师生、生生的交互活动提供了便捷的场所。在网上交流学习成果,不仅是对学生自主建构能力的考察,还是对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知道学生从见习、模仿到独立操作的步骤稳步前进。
(三)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策略研究
学校电脑室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主要场所。
1、努力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一是不断提高该科教师的教学水平,二是尽量增加学生上机训练的时间,三是加强考核。
2、各学科在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中,注意知道提高学生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组织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为各班培养学生骨干,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组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学习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的资料和经验介绍,不断提高认识,指导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2、实验研究法。学校选择确定实验教师,制定具体实验计划。及时进行实验的前测、中测和后测工作,为实验结果提供归因分析的素材。
3、问卷调查法。在实验初期、中期和结题阶段分别对教师进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能力的调查,目的是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调整实验方案,使课题实验顺利实施。
4、经验总结法。对实验教师的系列实验及时做好阶段性总结,并写出相关论文。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学校十分重视加强对课题组的管理,成立了以校长为负责人、优秀骨干教师为课题组成员的课题组。课题组成员上下一条心,定期交流、讨论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主管教学副校长陈艳萍亲自挂帅,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电化教育》、《教师教与学心理学》等相关杂志上的现代教育思想,并探讨课题研究的方法,用现代信息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课题实践。在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实验目标正在一步步达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了观念,提高了认识。
信息技术以它丰富的资源,活泼、醒目的视听呈现方式给教师带来了新鲜感,使得教师们摆脱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尴尬。它的出现也给教师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备课时间延长了,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难度增加了。但是,通过上课老师们惊喜的发现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明显了。教师逐渐在课堂上尝到了甜头,懂得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学习研究的氛围越来越浓,我校教师先后制作出课件140个,同时我们形成了现成的一些课例。这些课件和课例在全校已经实现资源共享,使其应用的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有实效。
(二)全面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通过培训、考核,初步形成了一支与时俱进、综合素质比较高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队伍(管理层面:王跃发、陈艳萍、尚拥军、胡双锁、胡俊琴、、候李霞、李仙翠、樊向斌、乔波等)和一支现代教育技术骨干教师队伍(教师层面:王招弟、翟霞、姬秋琳、孟武、许冰、畅晓、于媛媛等),极大地提高了我校广大课题研究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应用与研究工作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管理和师资队伍。
(三)教师逐渐走出了教学的误区
经过大量的课堂实践,我们探讨出了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的有效环节。
1、环节导入 激发兴趣
这一点我们很多实验教师都能做到,图片、视频、动画的呈现让很多学生嘘声一片,课堂活跃。但要,我们要求教师不要单纯地只为调动学生积极性而服务,而要努力做到激发兴趣是为下阶段的教学服务。如: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教师引入新课时出示了美丽的小村庄和破坏后的小村庄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让孩子带着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进入自主学习阶段。再如:三年级语文《荷花》一课,在课的伊始,教师用饱含启发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学生答,未见过。你们想看荷花吗?生答,想。那老师带你们去看看荷花,愿意吗?愿意。此时,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荷花,这些荷花从形态上看,有的挨挨挤挤,有的含苞欲放,有的亭亭玉立,有的则出淤泥而不染、、、、、、从颜色上看,有红色,有白色,有粉红色,有黄色、、、、、、学生看到这行行色色、千姿百态的荷花,孩子们无不惊嘘赞叹,为下文的深入学习文本做了很好的铺垫。在英语课堂上,讲解问路,购物,食品,时装,运动等课题时,我们结合教材内容制作一些背景资料,使学生在一个身临其境的环境里,成为感知的主体,引导他们积极地运用英语去思考,多方面创设英语交流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我们感触最深的,每次下午第一节课,学生常常萎靡不振,但一打开多媒体计算机,播放一段音乐或演示有声有色的画面时,学生们的兴趣就来了,学习的精神状态极佳.有时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播放一些英美国家人民的工作生活学习片段,英美风情,民族风俗等碟片,以加深学生对英美文化的理解,学生们非常喜爱,参与热情很高,他们看到了这些鲜活的情景,听到纯正的英语,开阔了视野,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过程。
2、突破难点 降低难度
数学课上有很多的规律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图形转换来得出。这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在学生自主实践之后,需要教师强调演示,应用多媒体有效地起到了这样的作用。运用信息技术,能模仿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它不仅能展现文字、图片、图像、声音于一体,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情境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降低了学生认知的难度,变难为易。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时,如果采用事物演示,偌大的一间教室,要让每个学生都看清楚是有一定难度的。而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则可呈现出这样的效果:圆柱体沿母线展开,出现一长方形。把一个抽象的曲面转化为一个简单图形——长方形,这样既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补充拓展 扩展视野
有效的补充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拓宽知识,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如:教师在讲《长城》时通过视频介绍了有关长城的资料。数学课《百分数的认识》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将学校中的广场、餐厅、微机室、第二课堂等相关百分数的校园实例再现于同学们的面前,让学生深切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百分数,百分数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对策
1、由目前的两人合用一台微机办公,逐步实现每人一台计算机进行办公。
2、多方筹集资金,再建一座能容纳300余人的多媒体教室。
3、逐步实现班班通。
4、完善教师微机备课考核制度。
5、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参与电教课题研究的教师队伍,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造才能,利用和开发教学素材,在教学中大胆实践,创造出结合学校实际且具有特色的教学路子。成果与影响:
从2006年起,我校开始承担《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这一课题。几年来,我们课题组成员积极接受各种培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同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最终的研究目标已达成。主要表现在学校荣誉,教师在各级学科竞赛中屡获奖项,各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数量增加,学生获奖频频、教师的论文获奖或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等方面。
一、教师课堂大赛屡获奖项
自开题以来,朱丽娜老师荣获市级英语教师课堂大赛二等奖;尚军燕、许冰、畅晓三位教师分别荣获运城市农村中小学教师课堂大赛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二等奖,其中畅晓、许冰在全县作课展示;侯李霞在运城市第四届班主任素质展示活动中荣获小学组优秀奖;薛晶、杜娜在市级英语课堂竞赛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薛晶、杜娜、畅晓分别荣获临猗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大赛一、二等奖;我校教师王招弟、尚军燕荣获县级课堂大赛优胜奖;侯李霞、王丽珍、畅晓、吕婷荣获县级综合素质竞赛奖项
二、培养了一批新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课题实验期间,陈艳萍、侯李霞分别荣获 “山西省第八届小学教学能手”称号;李仙翠、侯李霞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侯李霞、李仙翠、孟武、王招弟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孟武、尚军燕、翟霞、王丽珍、王招弟、姬秋琳、孟晓萍7位教师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于媛媛被评为市级远教应用能手;王丽珍、姬秋琳、刘倩国、翟霞、王培华5位教师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杜娜、樊向斌荣获县级“远教应用能手”称号。这些荣誉的取得,为信息技术工作的应用与研究工作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管理和师资队伍。
三、教师的论文获奖或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
1、国家级刊物发表的论文
李木泽老师的《别具一格的旧知复习》、王招弟老师的《语文教学要在读字上下工夫》分别在国家级报刊《学习方法报》上发表;刘晓老师撰写的论文《没有预约的精彩》、郭红娟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体会》在国家级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小学数学》教师版第四十五期发表;陈晓娟老师的论文《数学教学要注重趣、实、活》一文入选《中华创新教育论坛》一书。
2、国家级获奖论文:
邓晓霞老师撰写的《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赵亚芬老师撰写的《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作用》、杨国荣老师撰写的《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初探》、王娇老师撰写的《小学语文作业评价的困惑与尝试》、梁博老师撰写的《拨动心灵的弦 扬起生命的帆》在2009年“小学生语文能力评价实验研究”课题论文评选中荣获国家级鼓励奖;孟晓萍老师的《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文荣获国家级奖项;薛晶老师的《让学生翱翔在兴趣的殿堂》获国家级论文大赛奖项;畅晓老师的《体验成功》获国家级论文二等奖; 2010年,陈艳萍老师在 “第五届全国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中荣获组织奖;陈艳萍老师的《阅读教学之我见》、刘倩国老师撰写的教案《<上下>教学设计》、刘晓老师撰写的《感知—猜想—探索—实践——<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分别在“第五届全国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王丽娟老师的《快乐对话 激活思维——<两则日记>教学实录》、王娇老师的教案《北京(第一课时)》、臧辉老师的《在作为评改中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张丽娜老师的《论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王敏老师的《如何实现新旧教材的过渡》、孟晓萍老师的《让数学教学“生活化”》、郭红娟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高亚琪老师的《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吕婷老师的《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培养兴趣》、张江丽老师的《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侯丽霞老师的《谈激励性语言在教学中的功能》、陈小雨老师的《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王雪芬老师的《小学教学中课改的卖点之一》、陈晓娟老师的《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邓晓霞老师的《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王跃发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赵亚芬老师的《浅谈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分别在“第五届全国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二等奖;畅晓老师撰写的《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杜媛老师撰写的《浅谈电教媒体教学的利与弊》、赵萌老师撰写的《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的运用》、李晓夏撰写的《运用电教手段 教好学好古诗》、王招弟老师的《激发兴趣 让学生快乐写作》、雷晓老师的《“数与计算”在教学中如何体现》、荆鸽老师的《学好课改,教好学生》、信丽娜老师的《抓好课堂纪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申娜老师的《浅谈音乐教学的两种“互动”模式》、王培华老师的《浅析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优化与创新》分别在“第五届全国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3、省级刊物发表的论文:
畅晓老师的教学设计《My pet》在山西省《小学教学设计》上发表;侯李霞老师的《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李仙翠老师撰写的《尽显朗读的魅力》、翟霞老师撰写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教学生读》、孟武老师撰写的《运用电教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王培华老师撰写的《音乐课堂中的创新教学法》、陈艳萍撰写的《评价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有效途径》分别在省级刊物《学习报》上发表;
4、省级获奖论文:
刘晓老师的《小学数学电教媒体导入新课例谈》荣获省级奖项;曹晓婷老师的教学案例《浅谈小学自然的教育学》在省级获奖;赵萌老师的《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的运用》获省级电教论文二等奖;尚军燕老师的电教论文《发挥CAI课件优势展示课堂教学新姿》获省级二等奖;;王培华老师的《浅析远程教育资源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作用》荣获省级奖项;杜娜老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点滴》获省级三等奖;赵亚芬老师的《浅谈电教媒体教学的利与弊》荣获省级论文三等奖;邓晓霞老师撰写的《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在2008年度全省优秀电教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于媛媛撰写的《运用多媒体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荣获全省优秀电教论文二等奖;刘晓老师撰写的《电教媒体点缀数学教学课堂》荣获全省优秀电教论文二等奖;侯李霞老师撰写的《如何做好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荣获全省优秀电教论文一等奖;曹洁老师撰写的《运用电教媒体构建快乐课堂》荣获全省优秀电教论文二等奖;曹晓婷老师撰写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妙用电教媒体》荣获全省优秀电教论文一等奖;岳芳冰老师撰写的《运用多媒体优化美术教学》荣获全省优秀电教论文二等奖;昝洁老师撰写的《让多媒体激发古诗教学》荣获全省优秀电教论文一等奖;郭红娟老师撰写的《如何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浅谈》荣获全省优秀电教论文一等奖;王招弟老师撰写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荣获全省优秀电教论文一等奖;王培华老师撰写的《运用电教手段展现音乐课堂的多姿多彩》荣获全省优秀电教论文一等奖;信丽娜老师撰写的《如何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服务于小学英语教学》荣获全省优秀电教论文一等奖;王跃发校长撰写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思考》荣获全省优秀电教论文一等奖;刘晓老师的《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荣获省级二等奖;尚军燕老师的《因为欣赏所以优秀》荣获省级二等奖;薛晶老师的《小学英语课堂中的美誉教学》荣获省级二等奖;岳芳冰老师的《浅谈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荣获省级二等奖;畅晓老师的《让英语教学步入童话世界》荣获省级二等奖;王培华老师的《放飞梦想 自由畅想》荣获省级二等奖;孟晓萍老师的《读出数学的精彩》荣获省级二等奖;申娜老师的《让孩子心中的音乐快乐飞翔》荣获省级三等奖;杜娜老师的《激发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荣获省级三等奖;畅晓老师的《浅谈电化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荣获省级二等奖;王培华老师的《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机整合》荣获省级二等奖;申娜老师的《多媒体——让音乐课堂活起来》荣获省级二等奖;邓晓霞老师的《小议小学用电教手段教学识字课的优越性》荣获省级二等奖;雷晓老师的《多媒体技术与小学体育教学整合》荣获省级二等奖;杨国荣老师的《让英语课堂“飞”起来》荣获省级一等奖;张丽娜老师的《关注多媒体,让音乐教学走进现代化》荣获省级一等奖;姚冰超老师的《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荣获省级一等奖
四、教师课件获奖
刘爱芳、杜娜制作的课件《条形统计图》、刘倩国、贾晓倜制作的《年 月 日》分别荣获省级奖项。
五、学生获奖 2006年3月,唐璐同学创作的《垃圾城市》、张杰创作的《祖国,妈妈》分别在运城市第二十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二、三等奖;2006年5月,学生尚甜、姚晓芬、韩晓楠荣获“临猗县楹联电视节目大赛优秀选手”称号;2006年5月,郭锦、贾杰分别荣获“我与环保同行”市级一、三等奖;2006年10月,我校29名学生在第三届“艺术之星” 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大赛中,荣获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优秀奖10名;2007年3月,王晓华同学的绘画《遥控垃圾车》在运城市第二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市级二等奖;黄姝琪同学在运城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小学组书法类二等奖;2007年10月,学生胡鹏娜、李慧、陈戈、孙越、董怡瑞、张扬在河东首届“首届中国移动杯”母亲节书信大赛中分别荣获市级三等奖和优秀奖;2007年10月,张扬同学在魅力运城知识竞赛中荣获二等奖;2008年6月,常泽鹏同学在第二十三届山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的作品《未来,我们发展在太空之间》获省级一等奖,薛超越的《神奇巴士》在运城市第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科学幻想绘画二等奖;2008年10月,王丹妮的习作《贴对联》、张瑞婷、韩栩、秦宗江的习作分别在市级获奖;一文,获2009年5月,易睿鑫、王晨戈、吴若飞的习作在全市中小学“5.12”防震减灾征文活动中,荣获小学组优秀奖;2009年8月,毋恒、郭茜、张也、谢媛、张花雨、范珊、吴曼、候玉池、赵艺丹在河东第三届“中国联通杯”感恩父母点燃亲情书信绘画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在“首届全国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山西省赛区书写大赛”中,我校共有34名学生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赵杰同学的《祖国,妈妈》、胡雪晨 樊晓润合作的《福娃迎奥运》、胡颖煜 侯秉见合作的《See you 2008》、姬小雅同学的《爱的奉献》荣获全省第六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小学组优秀奖;姬小雅同学创作的电脑绘画作品《让世界充满爱》荣获全省第八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小学组优秀奖。
六、学校荣誉
课题实验期间,2006年3月,我校荣获义务阶段“市级示范校”称号;2006年6月,我校荣获“我与环保同行”市级“优秀组织奖”;2006年10月,我校荣获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大赛集体三等奖;2007年9月我校被评为“临猗县课改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元月,我校在新课改第二阶段的汇报中,教育教学特色群体汇报和评价体系专题体系纪录片汇报荣获奖项;2008年我校被评为“山西省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先进单位”;2008年10月被评为 “运城市远教工程教学应用示范校”。2009年9月被评为“临猗县群众满意的好学校”;2010年3月,我校教学副校长陈艳萍在运城市课题交流会上做了典型发言,并获得与会领导同志的一致好评。
总之,课题研究的实施,真正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效地推动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经过几年的实验研究,我们发现,利用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能力确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提升。实验中,学校引导课题组成员注意经验总结,注重形成性资料的积累,从而使实验研究工作具有了一定的推广性。学校目前的教育教学特色也被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定位于“远程教育特色”,这充分说明:课题实验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以及学校办学品味的提高都起着深远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改进与完善:
近年来,我们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研究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地寻找问题,思考对策,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改变方式:
一、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研究过程中,教师积极性高,但缺乏深度,学习不够自觉,知识面不广。往往出现为课题研究而学习,存在要干什么学什么;从学习内容上看,对实践性、操作性的知识爱学、学得快,而对理论性的知识不求甚解。
为此,我们今后要做到周周集中学,天天自学,月月交流,做到既经常又深入。
二、深入研究评价体系
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考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难考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传统的教学评价,不能及时有效地调控教育教学活动,不利于形成教学中的良性循环。下一步,我们将尝试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下新的评价体系。
三、加强教学软件制作
教学软件是开展多媒体教学的载体,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需要,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的教学软件由教师本人制作完成。教师教学活动的繁忙,制作多媒体课件耗费更多的精力,制作课件所需时间长,教师花费的精力多。教师既要备好课,上好课,还要制作好课件,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地挑战。我们准备尝试在网上搜集课件,进行修改并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
四、强化硬件设施配备
在教学中要大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必须有相应的多媒体设备作为基础。因此,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多媒体“班班通”,是我们下一个阶段要完善的硬件设备。
第二篇:课题成果公告
课题成果公告
一、课题名称: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二、课题批准号:教电馆研062721511号
三、课题类别:专项课题
四、学科分类:教育信息技术
五、课题承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第一中学
六、课题负责人(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工作单位)王广前 地理教师 中学一级教师 江苏省新沂市第一中学 彭 涛 孙桂英 张 莉 姚 黎 许月芹 陈研、孟祥奇
八、正文内容(包括内容与方法、结论与对策、成果与影响、改进与完善)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目标是利用信息技术,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地理,发展学生的地理创新能力,转变学习地理方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主体”的指导思想,突出探索性、启发性、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入研究性学习机制,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地理环境,“突出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突出综合能力培养”,努力探索一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的高中地理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研究内容
高中地理教育强调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在对各种地理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能力和地理思维方式的培养,即要求学生既具备地理知识素质,又要具备地理能力素质和地理品德素质,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如何对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进行再加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转变,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认知水平的再提高成为可能。运用信息技术,构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新模式,着重培养学生主动地吸收、掌握各种地理信息,运用地理知识去处理和解决所碰到的地理问题,并能将信息深入分析、处理,得出相应的结果。要求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并发展自己的个性。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充分贯彻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创设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问题—探究—发展”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3、研究对象
新沂市第一中学全体师生。
4、研究方法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高中学生学会学习地理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研究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种;
(1)教育调查法:以我校师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等形式,收集有关资料,加以分析研究,探究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2)行动研究法:利用我校便利的网络信息化教学资源,通过上网查阅并下载相关理论资料,加以分析研究,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深入开展分析研究,并积极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去,同时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反馈总结。
(3)教育实验法:选取不同的班级作为每次实验课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开展对照实验。每次实验均确定一定的实验目标,设计好各类量表,做好相关记录、分析、研究、整理、统计,揭示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提高地理学科教学质量的作用。
5、研究成果
(1)一案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
“一案”是指将教案和学案合成一份导学案,使之为教学的载体和抓手;“三段”是指导学案内容包括课前预习、课中探究安排、课后拓展三个时段的内容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习要求;“六环节”是指课堂教学实施的六个流程,包括检查预案—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当堂训练—提炼升华—课后拓展,不能简单地看成是六个步骤,不是每节课都
七、主要研究人员:党建久 房树海 陆树启 周新宇 谢印强 王宜连 马继强 孙平利 孙红梅 苏 芳
必需包括的,“六环节”可在一个或多个课时内完成,在一课时内也可以交替进行。
(2)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反思:
①教学方法要创新;②教学方法要面向全体学生;③教学方法要多样化;④教学方法要突出地理学科特点。
6、主要做的工作
(1)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认真钻研高中地理新教材,研究新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精心设计教案,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新模式,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高中地理教育既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园地,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会学习、会思考,并运用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以及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3)结合社会实践课,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教学中,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突出探索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入研究性学习机制,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科学的态度和现代地理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以及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等观念,使学生具备认识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及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4)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目前我校教学设备先进,多种电教手段越来越多、越来越成功的介入教学中,且在地理教学中表面出明显的优势,实践表明:适时的运用电教手段,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各种感官功能,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教学成绩显著。
7、课题研究的成效
教师方面:课题研究开展四年多来,本课题组教师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观念发生较大变化
通过四年多的教学实践,我校地理教师认为该课题的研究带来的最大收获是教育观念的自我转变。这表现在教师对教师自身工作和任务的重新认识与定位,从过去单纯传授知识到开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表现在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对学生的重新认识上,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上,很多教师都认为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目前学习中受到了挑战,新教材的实施,师生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明显减弱,教师必需重新定位,应以一个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学习者等身份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
(2)发起继续学习的热情
高中地理新教材涉及的内容和范围远远超出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范围,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更为强烈,教师深感仅凭教科书上的那些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从而激发起教师们极大的学习热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为了能胜任指导学生的工作,很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拓宽加深自己的知识领域,去获取与学生课题相关的种种信息。从广泛阅读各种书报杂志到看电视,教师们开始有意识地注意从新闻报导、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经济视窗、财经动态、法律与道德等栏目中获得与指导课题有关的丰富的知识和典型的实例;从利用网络到进行社会调查,教师们主动走访政府部门、工厂、公司、乡镇、企业等,有目的地进行公关、社交活动,接触政府职能部门的人员、专家、公司负责人、企业主、各行各业职员等,从中掌握翔实的材料、确凿的数据和鲜活的实例;积极参加学校课题研究,每人都承担了一部分研究任务,虽然工作量很大,四年中几乎没有空闲的时间,但教师都自觉自愿地投入其中。这一切,说明教师真得感到自己不学习不行,不提前充电,自己就难以具备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条件。
(3)品尝成功的喜悦
本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的成员都能够深入地学习、研究,平时注重积累经验,撰写教学心得体会,教学中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四年多来,由于本课题组成员认真研究,教研论文层出不穷,获奖或发表论文比例在我校教师中占绝对优势,其中本课题组成员县级以上单项奖或综合表彰达20多次,在县级以上获奖或发表论达40余篇,这些成绩的取得更加激励我们进一步研究。
学生方面: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使学生获得了以前课堂上所没有的感受,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潜能、学生的活动能力等都得到充分的激发和表现。特别是一些平时学习成绩平平甚至较差的学生,在课题研究学习中所体现出的能力,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触动更大,促使教师感到需要重新认识他们的学生。另外在学生研究中从
材料准备、实际研究到结论的得出,都表现出无比的热情,增强了他们的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多的学生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我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成功的体验更加激起学生们的加倍努力学习。
8、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课题研究四年多来,我们收益颇多,但问题也不少。其中主要的问题有:
(1)由于本课题的题目包括范围较大,研究起来很费时、费力,由于研究时间有限、研究精力分散,研究成果显得有些粗糙。
(2)由于地理课教学时间短,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学习地理,到了高
二、高三选学地理者很少,常常是学生研究的兴趣刚刚被激起,又到了结束地理学习的时候,所以学生参与研究的力度受限。
(3)由于和外地教师交流机会少,研究成果难免出现以偏盖全的现象。
9、今后的打算:
(1)在今后的教学中,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不断对成果进行修改和补充,以求排除个别的、偶然现象的因素,抽象出带有共性的、普遍性的因素。
(2)课题结题只是本课题研究告一段落,但作为教育科研总体而言,则是一个不断加深、不断完善的连续发展的过程,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应不断修正,使研究成果更加完善。
第三篇:7 课题成果公告
云阳县教育科学2010规划课题
《利用英语学科教学来培养留守青少年的开放意识研究》 成 果 公 报
《利用英语学科教学来培养留守青少年的开放意识研究》课题组 执笔:贺春梅
一、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1.调查留守青少年的个性以及目前所存在的思维模式方面的问题,现象及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2.思考如何通过英语教学(听、说、阅读、写作等方面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
3.研究如何利用英语活动(看电影、节日party,与外籍教师的交流活动等)来让我校留守青少年了解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兼容,认同世界文化的多元共生、和谐共处,从而使我校留守青少年的心理成熟、人格健全,形成民主、开放的意识,具备宽阔的胸怀和远大的视野。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为了开展课题研究,查阅了中外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文献,通过对文献进行归类梳理,掌握了中外关于留守儿童前沿研究的大量资料。有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及研究机构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统计资料;也有教育、学术机构等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大量
研究所取得的宝贵经验。通过对文献进行研究和述评,为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2.调查研究法。根据课题研究的方向和目标,共设计了关于如何提高留守儿童开放意识三套问卷。一是留守青少年现状调查问卷;二是留守青少年英语学习现状调查问卷;三是留守青少年开放意识调查问卷。通过开展问卷调查以及对部分学生的口头访谈及对个别学生或整体进行观察,了解了在留守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学习、交流及跨文化交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3.个案研究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针对云阳教师进修学院的师范生以及中职学生的情况进行了个案研究。
4.比较法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留守青少年学生与父母均在家的学生在学习、行为习惯以及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比较,以便更准确地找出存在的问题。
5.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教育实践,总结了其它学科或领域对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跨文化交际意识等方面的经验以及英语学科教学方面的经验,提出了通过英语学科教学培养留守青少年学生开放意识的一些方法措施
二、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课题历时三年,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课题申请的预定目标,形成了重庆市云阳县如何利用英语学科教学来培养留守青少年的开放意识的调查报告,并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关于如何利用英语学科教学来培养留守青少年的开放意识的对策和建
议。
(一)形成了如何利用英语学科教学来培养留守青少年的开放意识的研究调查报告
1.父母的外出务工对子女多方面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2.留守青少年的英语学习现状不甚令人满意
3.多数留守青少年思想意识狭隘,实践能力更是匮乏
(二)提出了如何提高重庆市云阳县留守儿童开放意识的调整及改革的策略及建议
1.强化行政管理,改进课堂,创新意识培养从教师做起
2.将外籍教师请入课堂,课内学习与课外交流并举 3.开设英语二课堂,让学生从多方位进行学习
三、研究影响及效果
本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报告、著述、论文等形式产生较大影响,具体成果及影响效果陈述于后。
(一)调查研究报告类
(1)留守青少年开放意识调查报告(2)留守青少年现状调查结果分析(3)留守青少年英语学习现状调查报告(4)留守青少年的开放意识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
(二)论文类
1.郑晓蓉
《试论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 市优秀论文
二等奖
2014.03
2.郑晓蓉
《库区变迁与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县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
2009.09 3.郑晓蓉
《套解英语差生之成因,猎获教学困境之方法---营造英语课堂氛围,激发差生学习兴趣》 全国优质课论文类
二等奖 2011.03 4.郑晓蓉
《幼儿英语教学中兴趣性方法的运用》 市级论文
三等奖
2013.04 5.郑晓蓉
《中职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市级论文
二等奖
2013.04 6.黄冠
《浅谈农村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及策略》 全国优质课论文类
三等奖
2011.03 7.黄冠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市级论文
三等奖
2012.04 8.黄冠
《浅谈如何加强中师学生的素质教育》 市级论文
三等奖
2013.04 9.黄冠
《如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县优秀论文
二等奖
2013.12 10.黄冠
《培养中职学校留守儿童的学校归属感》市级论文
二等奖
2014.03 11.黄冠
市级“励耘杯”教学技能竞赛学前教育专业
三等奖
2012.06 12.余林琼 《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 县级论文
三
等奖
2010.08 13.余林琼
《对汉英感谢的差异探讨》
全国中青年骨干教师论文类
二等奖
2010.06 14.余林琼
《新课改下英语阅读教学中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市级论文
三等奖
2011.04
15.余林琼
《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感悟》 市级论文
三等奖
2011.04 16.余林琼
《论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县级论文
一等奖
2013.12 17.余林琼
《高中英语学困生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市级论文
二等奖
2013.04 18.余林琼
《浅谈农村留守少年学习英语的困难及对策》 县级论文
三等奖
2013.12 19.余林琼
高中英语新课程优秀教案、课件和论文大赛中
市级二等奖2011.05 20.陈小琴
《浅谈如何扩展中职学生的英语词汇量》 全国优质课论文类
三等奖
2011.02 21.陈小琴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市级论文三等奖
2012.04 22.陈小琴
《新课标下高一英语学困生的教学策略》
市级论文 三等奖
2013.04
23.陈小琴
《浅谈农村学校英语教学策略》 市级论文
三等奖 2013.04 24.陈小琴
《新课程下的学生多元化学习方式的应用》
县级优秀论文
二等奖
2013.12 25.陈小琴
《利用多媒体,提升幼师英语课堂活力》
市级论文三等奖
2014.06 26.陈小琴
《浅谈英语课堂游戏教学的功能与应用》
市级论文 二等奖
2014.03 27.左茂铃
《The Bison on the Plains of America(北美平原的野牛)》 教学设计类
二等奖
2010.08 28.左茂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
全国教师优质课论文类
二等奖
2011.03 29.左茂铃
《在英语教学中提高中职学生的合作意识》 县级优秀论文
二等奖
2013.12 30.左茂铃
《试论基础教育改革下留守青少年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之新举措》 市级论文
三等奖
2013.04 31.左茂铃
《英语教学中规则意识的渗透》
市级论文
三等奖
2014.03 32.贺春梅
《如何提高留守儿童的交流与合作意识》
县优秀论文
二等奖
2013.12
(三)教学案例、活动方案类
1.母钰婷.《让课堂动了起来》——合作学习教学案列
2.母钰婷.《让学生爱上英语》——合作学习教学案列 3.左茂铃.《英语课堂“承包制”》 4.左茂铃.《英语课上的快乐香水》 5.贺春梅.《用我的爱去感动我的学生》 6.余林琼.《用英语写节日祝福语》 7.余林琼.《中西方食物》
8.余林琼.《新颖别致的Potluck Party体验》 9.余林琼.《美式橄榄球乐享阳光活动》 10.余林琼.《讲故事趣味英语活动记录》
11.陈小琴.《<英文电影欣赏>第一学教学计划》 12.陈小琴.《<英文电影欣赏>第二学教学计划》 13.陈小琴.《<英文电影欣赏>第三学教学计划》 14.母钰婷.《2010圣诞节活动记录》 15.母钰婷.《2010万圣节活动记录》
(四)其他类
1.左茂铃
《英语课》 全国中小学生优秀阅读指导课
鼓励奖
2013.07 2.左茂铃
美中友好志愿者
3.左茂铃
县高中英语教师优质课赛课
二等奖
2010.04 4.左茂铃
县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教案编写”
三等奖
2010.05 5.左茂铃
校青年教师说课比赛
一等奖
2012.12 6.左茂铃 《英语课》 获市中小学优秀阅读指导课
一等奖
2013.07
(五)学生成长类
1.研究对象通过参加课题组成员联合外教举办的节日庆祝类活动,丰富了其课余文化生活,加强了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与认识,感受到了学习西方文化知识的快乐,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印证材料如下:
(1)《2010圣诞节活动记录》及活动图片(2)《2010万圣节活动记录》及活动图片(3)《用英语写节日祝福语》教学案例
2.研究对象通过选修二课堂英文影视鉴赏,学习英语的兴趣及英语听说能力得到提高;增强了用英语表达思想的信心;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英文经典影视作品的欣赏,进一步提高了独立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掌握了影视欣赏的一般方法,掌握了对影视作品做出一般性评论的技巧;进一步了解了不同国度的文化。印证材料如下:(1)《<英文电影欣赏>第一学教学计划》(2)《<英文电影欣赏>第二学教学计划》(3)《<英文电影欣赏>第三学教学计划》
3.研究对象通过参加课题组成员联合外籍教师举办的学习、生活类活动,如:potluck party、美式橄榄球活动、庆祝外教生日party以及用英语讲故事类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好奇心和想象力;讲英语故事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通过体验风靡美国的橄榄球(rugby)运动,学生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学习到了不少运动英语小知识,初步体验了纯正的美国校园文化;通过参加外教举办的
百乐派对(potluck party), 在实际体验中学习了解了西方的饮食文化。印证材料如下:
(1)《中西方食物》教学案例
(2)《新颖别致的Potluck Party体验》活动方案及图片(3)《美式橄榄球乐享阳光活动》活动记录及图片
(4)《讲故事趣味英语活动》活动记录及图片
本课题研究促进了课题组成员在教学上的进步、教研方面也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更对英语学科教学的目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学生惊喜的发现了英语课堂教学以外的另一片天地,明白了英语能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无数的词汇以及云里雾里的阅读或是填鸭式的作文,而是生动的、鲜活的另一种生活、思维方式。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题成果公报
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公报
一、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儿童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获取的绝大多数的数学知识是在形象感受、感知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表象从而形成概念的。如何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是每个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很好考虑的问题。许多成功的案例说明,让小学生动手操作发展思维是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策略之一。因为这样做既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可以吸引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又能使他们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现象,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概念和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1.动手操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有关动手操作的教学实践案例、课堂教学观摩和公开发表论文的分析,去发现在教学中的运用动手操作存在的问题。如认识上的迷失和操作上的盲目主要有哪些表现?
2.动手操作的基本模式
动手操作模式作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子模式,从属于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在研究中探索“动手操作”课的教学流程基本操作模式,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操作能力的强弱等因素,研究如何选择不同的操作方式(如:启发性操作、示范性操作、应用性操作、探究性操作等)?如何做到操作有效,避免低效和无效?教师如何根据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来设计问题情景与操作内容,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中,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从而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有效运用动手操作的基本策略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开展操作活动中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会浪费掉好多时间,直接影响操作的进程和结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放手让学生操作?对动手操作运用的次数、时机、时间长短如何进行合理灵活的处理?使操作不流于形式,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
4.动手操作发展思维的基本策略
动手操作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思维。新《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会暴露学习的思维过程。但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而且学生的个性存在着差异: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强„„动手操作与发展思维之间的桥梁需要教师去搭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来发展数学思维很值得我们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1.文献研究。转变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指导。认真组织研究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学习报刊杂志上的有关文章,做好学习笔记,定期交流。用理论指导实践,保证课题研究的方向性和科学性。
2.行动研究。教学实践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重要平台,因此我们要注重在实践中积累、在实践中反思,要深入钻研教材,合理安排操作教程。
(1)确定操作内容。如抽象的法则和公式推导;几何形体的认识、空间观念的建立;某些“起始概念”与某些易混易错的数学知识的区别与建立;较难理解或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数学知识。
(2)规范操作程序。课前设计好操作步骤和学生观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准备好要用的学具。操作中,要让学生明确操作目的,知道通过操作解决哪些问题,克服操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预设操作效果。教学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复述操作过程,通过语言展示学生学习思维过程,指导学生正确思维,使操作、思维、语言与探索创新有机结合。
(4)把握操作质量。适时、适量、适度的把握操作,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激活数学的知识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紧密结合。校本教研以课题研究为中心,在研究活动中,建立“教研组——备课组——研究教师”的实践网络,组织教师“讲五课”活动,即备课、说课、讲课、评课、写课,不断研讨交流,及时改进教法。
4.建立研究档案,总结推广研究成果。研究过程中,注意收集学生操作能力测试的数据、研究教师的优秀教案、精彩片断等资料,每个阶段要求教师撰写
1——2篇论文。做好课题研究总结,推荐优秀教师的研究课、示范课、优质课和优秀论文参加上级评选。
二、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课题实施两年多来,通过研究,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在教育教学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我们已基本上从过去只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转变到了对探究过程的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能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既能让学生掌握结论,又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来,从而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到主动探究上来,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大促进了他们全面、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两年多的课题研究探索,证明了进行“动手操作,发展思维”的实验切实可行。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让每个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能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大面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验证了我们原来的实验假设是正确的。
(二)研究反思:
在为期两年多的实践研究中,虽然我们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也有许多问题值得反思。
1、本课题的研究在所有数学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动手操作”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们认为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部分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对自己研究的成果总结不够,课题研究的关注点还没有最终回归于学生,没有从学生的视角去评价课堂教学中操作的有效性。今后的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以期全面提高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2、由于学校的条件有限,没有与教材相配套的学具,所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尽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明显增强,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学习热情高,勤于动手,勤于钻研,积极思考,也有少数学生不愿动手,不愿动脑,男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以及操作能力都比女生强,可合作能力、协调性比女生差。在目前教学条件下,教师必须调控好班纪,恰当地利用好现有的教具、学具和教学设备,并将其与新课标的要求、校本研修有机结合,使课题研究活动继续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继续丰硕。
3、本课题的研究,经过全体实验老师的研究实践,虽然总结出了一些可操作的模式和策略,也举行过三次全县的课堂展示活动,但仍然缺乏对外推介的力度,对研究成果推广不够,没有很好发挥课题研究的作用。
4、学生的操作与思维的切入点衔接不够恰当,如何把直观操作形成的表象有效过渡到抽象的数学概念、法则、公式,达到由直观感知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还有待解决。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圆片摆出一些除法算式(既有有余数的,也有整除的),学生都能积极动手操作,并得到算式。之后,让大家找出有余数的除法里的数量关系,不能找出的学生仍然不少。
5、教师的理论知识和科研素质有待提高,班额过大,数学教师所带课头课时太多负担过重,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研究。尽管学校每期都派教师外出学习、听课,但总的来说机会还是不多,请进专家的指导也较少,课题研究的层次还不够深。教师对利用网络资源这个平台学习没有很好把握,教师学习、动笔、积累方面还有欠缺,自我提升不够。要借课题研究来充实自己,不断提高科研能力,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三、改进与完善
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反复强化储存的过程。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思维过程,使其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有用的知识。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动手操作教学仅仅是其中的途径之一,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课题实验是一项系统工程,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步伐,与其课题相关联的新的课题理应应运而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地不断学习,不断交流,不断成长,努力将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成功经验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并尽全力地去克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使我们的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本课题所拟定的培养方案,只是课题组在学生的操作实践与发展思维研究方面的初步尝试,肯定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在此,恳请各位专家、老师给予指正,以期不断完善改进方案,使之更有效、更科学可行,真正为新课程的改革提供有价值的教学一线实践经验和参考资料。
第五篇:安庆市公园小学试验课题《信息技术和校本课程应用研究》课题成果公告
安庆市公园小学试验课题《信息技术和校本课程应用研究》课题成果公告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和校本课程应用研究》 课题批准号:教电馆字062921087号
课题类别:中央电教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包含学科小学语文、数学、艺术、环境教育(校自开课程)、信息技术 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刘和润中学高级教师安徽省安庆市公园小学校长、书记
正文:
成果简介(应含其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
内容与方法:
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⑴ 信息技术在经典诗文吟诵中的有效应用语文教研组 ⑵ 信息技术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整合研究数学教研组 ⑶ 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环境教育)有效整合大队教导处 ⑷ 安庆地方特色戏曲校本课程——黄梅戏艺术组
实验的方法:本课题以实验研究的方法为主,配合以跟踪观察调查、统计、经验总结等方法。在实验研究中,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各科制定的目标和本校本科本年级的实际进行测试,并注意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统一。
社会效益: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立足于师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1、教师实绩突出。
⑴、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我校的叶荷英、王娟、胡洁、黄若谷等6名教师参加市区各学科优质课评比均获一等奖,20多名教师多次在全区范围内开设电教公开课,充分发挥了省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
⑵、课件设计水平提高。通过实验,我们积累了课件制作的大量经验(详见胡朝晖《CAI﹣多媒体辅助教学浅谈》)。课题组成员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真研究,精心设计,做到求精求美求实效,他们设计的近20个课件在各级评比中多次获奖,其中胡朝晖、方桂香、李卫兵等制作的课件分别获省、市一、二、三等奖。
⑶、理论研究成果喜人。刘和润、张小玲、方桂香、胡朝晖、肖红等15教师撰写的30多篇论文在相关教学会议上交流、发表、获奖。其中叶荷英老师的《鸟儿的侦察报告》发表在《绿色视野》上,肖红老师的论文《搭建生活与作文间的桥梁》发表在《安徽教育论坛》上。
2、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大幅提高。几年来,我校学生参加作文、航舰模、计算机编程竞赛有100多人次获奖。在各类刊物上发表习作20多篇,在音乐、舞蹈比赛中获奖达数百多人次。2009年,在市计算机竞赛中比赛获团体第二名;其中有两名学生获二等奖,三名学生获三等奖。
3、整体办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也带动我校各项工作的提高。过几年来,我校先后被评为“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安徽省绿色学校”“安徽省家教名校”“安徽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安庆市特色学校”
“安庆市平安校园”“安庆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称号。
学术价值:
近几年,学校为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应用研究创造条件。通过研究,开展适应学生发展的课程建设,使信息技术在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为“资源的来源、交流的空间、认知的工具”,探索信息技术和学校课程开发的有效整合途径,提高我校课程建设的层次,同时校本课程开发也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促进各学科教师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全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又一次得到快速提升。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小学生的学习是在情景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情景,就成为这一学习的前提条件。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兴趣的信息资源,再现真实的情景,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良好氛围中自主、积极地学习,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眼界,增强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案例1:在教学“体积与容积”时,创设了一个“乌鸦喝水”的情境,配以动画,用动画展示乌鸦喝水的全过程:一块块石子落入瓶中,水面慢慢上升,最后乌鸦喝到了水。接着向学生提问: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它是怎样做的?为什么放入石子它便喝到了水?学生回答:“因为石子把水挤上来了?”“什么原因使水上来了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来研究的知识”(板书——体积)。学生在动画的刺激下,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体积”这一概念产生浓厚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案例2:在导读《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时,孩子一般是会读其音,不懂其意。将这段话编成一个小故事“孟母教子”,通过讲述“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原委,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将作品浅显化、趣味化,并利用多媒体技术,配以演示作品内容,让学生在观看课件的同时理解作品内容。让学生在听故事、看动画的同时,理解故事内容,从而理解作品内容,有效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让他们有什么新的发明创造,而是让其独立思考后去发现,这种发现就是创新,就是创造。尽管他们发现的是前人早已探索实践的经验或总结,但学生独立思考、发现的过程是建立在自身知识、经验、兴趣、爱好基础上的,这种认识具有一定价值,并且经过亲自探究获取的,掌握是相当牢固的。
案例1:信息技术与数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整合,促使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包装的学问》一课中,采用信息技术中的图形的移动、闪烁、色彩变化等手段,制作出长方体“磁带盒”课件,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践操作,经过旋转、重叠、平移的动画演示过程,很形象地把磁带盒
不同的包装方法展现出来,同学们看到课件演示过程就明白了,课堂注意力也增强了,教学反馈也很积极,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活动实践更能达到教学目标。
案例2:在《游子吟》的网络教学中,指导学生从网络资源中查找诗人、诗歌的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简介,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情况,欣赏flash视频朗诵,它给同学们创设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或放或收,时教时学,时听时诵。古典诗歌网络教学的特色十分突出。营造富有诗情画意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思维集中于所学课文,给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三)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教学模式
教学中的每一个结论都是前人经过长期的探究发现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探究过程,探究就是改变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探究是教学的本质。而多媒体网络承载的教学信息是学生接收与加工的对象,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认知客体,因此,构建“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教学模式,能使人人主动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尝试发现,有效地克服学生的认识障碍,启迪学生思维,理解新知,发展能力。
案例1:如教学《挂历的制作》时,让学生分组在课堂上进行电脑排序、选图案等,整个过程各组学生能同心协作,积极发表各自意见和见解,多数小组在舒畅愉快的心境下制作出挂历,并主动对没有完成的小组阐述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的意见,直到挂历制作完成。“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只有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即“确定活动—探索实践—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个性。
案例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整个教学设计围绕“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教学模式即情景引入→探索发现→应用创新。首先着力于探究性教学方式的实践,利用网络课件建立学生关于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表象,并注意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通过观察、讨论,为计算公式的概括打下了基础。其次着力于分层差异练习,由学生通过网络访问在服务器上的教学课件,进行差异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最后由学生自行在几何画版里小结,并与课件中的小结进行对比,从而揭示了长方体与其它形体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自主地获取求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方法,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发展。
(四)运用信息技术,归纳检测评估,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学生的知识随着教材内容的讲授逐步积累,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整理,不断归纳,不断检测,像滚雪球一样,把有关的知识沟通起来,促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整体结构快速形成。既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又可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多媒体的集成性、控制性和网络管理系统,既能顺利地将知识归纳概括,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不断由“薄”变“厚”,再由“厚”到“薄”,不断“厚积薄出”,使知识越学越薄,又能对学生的答题情况、正确率进行监控评估,这样学生的运用能力就越用越强,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最终形成一种学习的能力。
案例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单元复习时,先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公式推导用多媒体逐步演示该图形面积、体积公式推导过程,形成网络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叙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公式推导过程,这样学生在看多媒体转动网络图时,就体会到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紧密就像一棵知识“树”。最后设计网络课件的自测题,为了使不同程度学生可作不同的选择,将自测题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辨析题,第二种是操作题,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爱好选择相应的题目。当学生进入独立完成学习检测后,既可通过网络及时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与否、掌握好坏、熟练程度,实现学生最及时的自我反馈,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全班其他同学达到的练习层次和成绩情况,相互激励、促进。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位置,努力争胜,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几何学习活动中去,达到提高学生空间观念的目的。
案例2:在教学《数据告诉我》一课时,运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利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公式计算和数据统计。当自主学完后,让学生在网页形式的汇报表上填写汇报情况并上传,老师则及时收集汇总,组织学生评议,然后师生共同小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且在活动中拓展新知、培养思维,体现了“双主”的教学原则。
(五)活用信息技术,延伸知识
学科的学习单单靠课堂的学习是不够的,我们课堂的学习是“为了教而不教”的目的,因此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中,可以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做好知识的课外延伸,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去认识事物、总结规律。课外的延伸应该与课堂的教学紧密相联系,应该具有一定的扩展性、知识的深层性,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完成课外的延伸作业。
案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给他们布置了两道练习作业:一是设计一张“地球又笑了”的图画,或者写一篇《地球又笑了》的作文。二是搜集资料,出一期《只有一个地球》的手抄报。这两题都要求在电脑中完成,既可以独立完成,又可以与其他同学一起完成。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精神,又可以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给予他们想象的空间,放飞他们的想象,让他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创造出心中那广阔的“绿色世界”。
(六)加强工具意识,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能力
随着信息通迅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教学实现了资源共享,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库提供了针对性的海量素材,拉近了时间和空间的范围。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运
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学会收集、整理、挑选、利用信息资源的方法,并且运用到学习中去。所以在教学时,应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综合化的学习活动,将信息技术知识内容整合进来,使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素养和创新精神得到很好的培养,从而融人到信息社会中去。
案例1:《铺地砖》一课,在学生自学完运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公式计算后,设计了“小小室内设计师”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你的家有多大面积,想一想,画一画,应如何设计你的家园,并制作出平面设计图和室内房间形状大小的数据统计表。通过这样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充分发展其主体意识和信息技术的使用意识。
案例2:教《江雪》一课时,让学生联系课文在网上找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学生按各自的兴趣阅读了许多趣味文章,花虫鸟兽、精美图片等,课后学生兴致勃勃,纷纷反映:“上了网络,课堂变大了,老师更多了,知识更有趣了。”这样将信息技术变成学生的认知工具,不仅会实现教学改革上的进步,而且可以真正增强学生终身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真正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改进与完善:
1、健全机构,管理工作日趋制度化;
2、加大投入,注重资源与环境建设;
3、夯实现代教育技术的活动阵地,加大宣传;
4、学、用结合,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
今后的课题研究我们更需要加强学习、实践、总结、交流,并要求实验教师自觉行动,将课题研究活动常态化、自动化,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
安庆市公园小学
201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