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细化解读的要点

时间:2019-05-12 23:28: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标细化解读的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标细化解读的要点》。

第一篇:课标细化解读的要点

课标细化解读的要点

一、目前的教学现状

备课时构思教学目标,走进课堂迷失教学目标,离开课堂忘记教学目标。

二、课标解读步骤 第一步,分析关键词; 第二步,剖析核心概念; 第三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 第四步,确定行为条件; 第五步,确定行为表现程度; 第六步,写出学习目标。

三、课标解读四要素

包括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行为动词(用词清晰、可把握)、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最低要求)四项要素。

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程序

1、明确学习结果/内容标准

即“如何分解标准的相关内容使之更加具体、清晰?”

2、选择评价任务/确定标准

即“证明学生达到应知和能做的最好途径是什么?”

3、选择内容与设计教学

即“怎样组织内容、单元或课程资源才能帮助学生在完成评价任务时表现突出?”、“什么方法和策略才能最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4、实施教学与评价

即“如何获得学生应知和能做的表现证据?”

5、检验/修正整个过程

即“是否需要补充教学?补充什么?”

五、目标教学三步骤

确定目标,落实目标,检测目标。

六、学习目标的构成要素及叙写 行为主体——是学习者,不是教师。行为动词——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行为条件——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

行为程度——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七、行为动词

1、知识领域常用的行为动词

①知识——说出……名称、背诵、列举、选择、辨认、回忆、描述、指出、说明、复述等。

②领会——分类、叙述、解释、选择、区别、归纳、举例说明、概述、推断、整理等。

⑧应用——列举、运用、计算、改变、解释、解答、说明、证明、利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

④分析——比较、对照、区别、检查、指出、评论、猜测、图示、计算等。

⑤综合——编写、设计、提出、建立、形成、鉴别、归纳、总结等。

⑥评价——讨论、选择、对比、比较、评价、判断、总结、证明等。

⑦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2、技能目标常用的行为动词

①模仿层次——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尝试等。

②操作层次——完成、制定、解决、绘制、运用、使用、设计、尝试。

3、体验性目标常用的动词

①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

②反映(认同)——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抵制、回答、完成、选择、列举、称赞、表现、帮助等

③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

4、表现性目标

①复制水平——从事、做、说、表演、模仿、展示、复述等。

②创作水平——设计、制作、描绘、编织、扮演、创作等。

③组织水平——讨论、组织、判断、选择、比较、系统阐述等。

八、课标解读要求

横向分解任务----降低难度 纵向跟进解读----同步开展 宏观统筹协调----形成体系 微观找准切点----潜心钻研 广泛学习提高----开阔眼界 个人反思创新----争取突破 同伴交流研讨----成果共享

第二篇:四则运算课标细化解读

四则运算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第一课时: 提出问题 教学内容:P/2-3(提出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依据一:《课程标准》

1、总体和学段目标中的描述: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 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2、内容目标中的描述:

(1)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 过三步)。

(2)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依据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元目标的具体描述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依据三:教材和学情

1、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2、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三年级及四年级上期的学习,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所以进一步学习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混合运算就在自然不过了,学生也会感到容易。

鉴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在观察、整理信息中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完整的叙述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评价的设计:

通过课本第2、3页及课堂观察、提问检测目标1、2、3的达成。

三、教学程序的预设: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愉快、短暂的寒假生活结束了,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吗?

二、指导提问

出示书本情境图

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这副图中蕴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 1)学生汇报冰天雪地里的数学知识。

2)教师将信息呈现: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3)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小组合作:你还能挖掘出哪些数学知识呢?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标倡导的一大新理念,独立安排一节课的教学教师重在小组指导不仅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且为本单元的教学奠定基础。小组汇报: 如果学生还难于发现问题可出示例

3、例4的情景图,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归纳概括

师:怎样提出数学问题?发现数学—提取信息—提出问题.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

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第二课时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P4/例

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依据一:《课程标准》

1、总体和学段目标中的描述: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 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2、内容目标中的描述:

(1)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 过三步)。

(2)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依据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元目标的具体描述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依据三:教材和学情

1、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2、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三年级及四年级上期的学习,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所以进一步学习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混合运算就在自然不过了,学生也会感到容易。鉴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难点是: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二、教学评价的设计:

1、通过做一做检测目标2、3的达成。

2、通过课本第8页第一题检测目标1的达成。

三、教学程序的预设:

一、导入(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可补充条件再提问。)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 =27+85 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113(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4.巩固练习(1)P5/做一做1(2)课本第8页第一题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5/做一做2 板书设计: 四 则 运 算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1)987÷3×6(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1974(人)=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

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第三课时: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P6/例3(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依据一:《课程标准》

1、总体和学段目标中的描述: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 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2、内容目标中的描述:

(1)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 过三步)。

(2)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依据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元目标的具体描述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依据三:教材和学情

1、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2、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已经学会做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混合运算习题了,掌握了同一级运算顺序。所以进一步学习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混合运算就容易了。

鉴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二、教学评价的设计:

1、通过第7页做一做1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课本第7页做一做2检测目标2、3的达成。

三、教学程序的预设:

一、导入(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1.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生在练习本上解答。同桌说说是怎样解答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 =24+24+12 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48+12 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60(元)

(2)24×2+24÷2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 =48+12 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60(元)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总结运算顺序。)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三、巩固练习P7/做一做1、2

四、作业 P8/2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1)24+24+24÷2(2)24×2+24÷2 =24+24+12 =48+12 =48+12 =60(元)=60(元)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第四课时:复习四则运算

教学内容:P8-9(练习一)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依据一:《课程标准》

1、总体和学段目标中的描述: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 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2、内容目标中的描述:

(1)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 过三步)。

(2)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依据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元目标的具体描述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依据三:教材和学情

1、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2、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几节的学习,已经学会做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习题了,掌握了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今天复习巩固含有两级运算的知识,进行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习题。

鉴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熟练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复习巩固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法则。2.熟练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3、熟练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评价的设计:

1、通过第8页5检测目标1、2的达成。

2、通过课本第8页2、3、4、6、7、8、9、10检测目标3的达成。

三、教学程序的预设:

一、复习引入.1、复习前几节学习的四则混和运算法则。

2、指名背。

3、一起背。

二、练习P8第1-10题

三、课堂作业 P8第8题

第五课时:四则运算(四)教学内容:P10/例4(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依据一:《课程标准》

1、总体和学段目标中的描述: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 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2、内容目标中的描述:

(1)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 过三步)。

(2)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依据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元目标的具体描述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依据三:教材和学情

1、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2、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几节的学习,已经学会做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习题了,掌握了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今天进一步学习有小括号的两级运算。

鉴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生的头脑中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二、教学评价的设计:

1、通过第11页做一做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课本第14页1检测目标2的达成。

三、教学程序的预设:

一、导入(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1.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小组讨论,独立完成。)汇报。

(1)270÷30-180÷30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9-6 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

=3(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2)(270-180)÷30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 =90÷30 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3(名)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学生进行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1)270÷30-180÷30 =9-6 =3(名)

(2)(270-180)÷30 =90÷30 =3(名)

运算法则: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六课时:四则运算(四)

教学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依据一:《课程标准》

1、总体和学段目标中的描述: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 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2、内容目标中的描述:

(1)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 过三步)。

(2)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依据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元目标的具体描述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依据三:教材和学情

1、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2、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几节的学习,已经学会做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习题了,掌握了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也初步接触了有小括号的两级运算。

鉴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二、教学评价的设计:

1、通过第12页做一做1、2检测目标1、2的达成。

2、通过课堂提问检测目标3的达成。

三、教学程序的预设:

一、复习引入.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1)42+6×(12-4)(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两名学生板演。全班学生进行检验。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大家来总结一下?(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P12/做一做1、2(教师巡视纠正。)

四、作业 P14/4 板书设计: 四 则 运算

(1)42+6×(12-4)(2)42+6×12-4

=42+6×8 =42+72-4 =42+48 =114-4 =90 =110 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第七课时:四则运算(四)

教学内容:P13/例6(0的运算)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依据一:《课程标准》

1、总体和学段目标中的描述: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 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2、内容目标中的描述:

(1)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 过三步)。

(2)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依据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元目标的具体描述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依据三:教材和学情

1、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2、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几节的学习,已经学会做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习题了,掌握了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也掌握了有小括号的两级运算。鉴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教学评价的设计:

1、通过课堂提问,练习检测目标1的达成。

三、教学程序的预设:

一、口算引入(快速口算)出示:(1)100+0=(2)0+568=(3)0×78=(4)154-0=(5)0÷23=(6)128-128=(7)0÷76=(8)235+0=(9)99-0=(10)49-49=(11)0+319=(12)0×29=

二、新授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作业 P15/3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 235+0=23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0+319=319 0+568=568 99-0=99 154-0=154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 0×78=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0÷76=0 0÷23=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49-49=0 128-128=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能否做除数? 0不能做除数。

第八课时 复习四则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依据一:《课程标准》

1、总体和学段目标中的描述: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 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2、内容目标中的描述:

(1)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 过三步)。

(2)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依据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元目标的具体描述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依据三:教材和学情

1、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2、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这一段的学习,已经学会做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习题了,掌握了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也掌握了有小括号的两级运算和有关0的运算。鉴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熟练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复习四则混合运算法则,熟练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2、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评价的设计:

1、通过课本第14页2、4、5检测目标1的达成。

1、通过课本第15页7、8、9、10检测目标2的达成。

三、教学程序的预设:

一、复习引入.1、复习四则混和运算法则。

2、指名背。

3、一起背。

二、练习P14第2-11题

三、课堂作业 P14第2题

第三篇:细化解读课标之感悟

细化解读课标之感悟

提到细化解读课标。还是有一些方法可循的。

一、要熟悉课标

1.了解课标的作用是什么?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所谓课程标准,就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了几种具有内在关联的标准,主要有内容标准(划定学习领域)和表现标准(规定学生在某领域应达到的水平)。

2.熟读课标。熟悉与理解课程标准首先是建立在熟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从而能够从宏观上把握课程标准对各门课程规定的性质、目标、内容及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3.形成一定的逻辑知识树或知识网。熟悉课标要把复杂的读简单,凌乱的读理顺,把厚厚的读薄,把课标与教学实施读得充满联系。做到对课标要求的每一个版块学生应做到什么程度心中有数。

二、解读课标的目的,即为什么要细化解读课标?

1.在课标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学实践,发挥课标的指导作用。

2.将宏观的目标分散凝练到每一堂课的目标中来。

3.课程标准是个框,教师就是要将课堂教学在这个框内如何有效呈现的问题。

三、如何体现出对课标的细化?

1.制定学习目标依据学情。学习目标的制定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的积累、接受能力、学习情况统筹考虑来制定。

2.制定学习目标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要有站在国家课程高度的理念。体现三维目标和学科素养。学了这节课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会有哪些能力提高和运用。虽然宏观但是这的确是我们要思考的。新一轮课程改革首先是一场观念的革命。

3.制定学习目标要学会把抽象的目标具体化。例如:我要每天坚持看书。这是一个目标,但是不如把这个目标变成:我要每天坚持看十页书,这样更具体。

4.制定学习目标要跟评价任务紧密结合起来。让目标具有可检测性可操作性,一个无法检测的目标是体现不出来学生的学习效果的,那么教师怎么能够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评价呢?这也不符合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

第四篇:课标解读

对运算能力的理解与培养策略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一直将运算作为主要内容,运算能力是我国数学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几十年来一直是我国数学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有别于《标准(试验稿)》,这次《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运算能力”。

一、如何理解运算能力

新课标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来解决问题。”

运算的正确、灵活、合理和简洁是运算能力的主要特征。

(一)要保证运算的正确

数学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是进行数学运算的依据。数学运算的实质就是根据这些运算的依据,从已知数据及算式中推导出结果。在这样的推导、运算的过程中,如果小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掌握不扎实,即出现数学运算中的知识性错误,运算结果的正确性必然受到影响。这也是小学生运算能力差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例如:计算200+20÷10,错误的解法:220÷10=22。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算式中既有乘除又有加减,要先计算乘除、后计算加减。又如:一个矩形的花坛,长为4米,宽为3米,求其周长。错误的解法:4×2+3=11或4+3×2=10,出现该错误的原因在于对于矩形的周长公式掌握不牢固。

(二)理解算理

在适度的训练、逐步熟悉的基础上,对运算的基础知识不仅“知其然”,更应“知其所以然”,清楚地意识到实施运算中的算理。算理从字面理解,即为运算的原理或者道理,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解决“为什么算”的问题。学生

只有理解了计算中的道理,才能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才能正确地、迅速地运算。在深入理解运算法则、公式推导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法则、公式的使用条件、特例、变式,从多个角度解释法则和公式、理解多个法则公式间的内部联系。

以16×4运算的道理为例,首先使得学生明白16×4表示4个16是多少;其次引导学生思考运算的原理:16是由1个10和6个1组成的,可以将16×4与以前学习的乘法运算结合起来,先算4个10是多少,再算4个6 是多少,最后将两次运算的结果相加,即为16×4的结果。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得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三)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在实施运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力求做到善于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使运算符合算理,合理简洁。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出现在运算过程中是十分普遍的,一题多解体现了运算的灵活性,多题一解体现了运算的普适性。一题多解是激活解法的核心,目的并不在于“解法的多样化”,而在于思维的“多层次”,在于学生从众多的解法中比较反思、分析出解法的优劣,最终能够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估算是重要的运算技能,是运算能力的特征之一。估算已经成为衡量个体数学计算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要充分重视估算。估算指的是个体懂得什么情况宜于估计而不必作准确计算,并会灵活使用。

小学生运用估算策略评价计算答案的合理性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需要用到估算策略(以及动手操作、心算和计算器)来进行整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接触分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在此以后的分数和小数的运算中,学生需要估计分数和小数运算的

答案。进行估算需要经过符合逻辑的思考,需要有一定的依据,学生需要掌握估算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策略。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计算中,养成看到题目先审题的习惯,这样计算起来方法会更正确更合理,计算速度会不断提高。学会利用有关法则、定律进行计算,注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同级运算时要按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运算,不盲目简算;还要仔细检查,看有无错抄、漏抄、算错现象。学生计算出现差错,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常有的事,因此指导好学生认真书写也十分重要,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准确表达运算的思路和计算步骤。在平时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注意算法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学生正确计算。

(二)基础计算要过关

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数,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他们的基础都是“20以内的加减法”。实践表明“笔算的错误”大部分是由于“20以内的加减法”不过关,达不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造成的。特别是,如果学生没有熟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都会受到影响。学生必须熟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灵活应用乘法口诀,这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如果基础都不熟练,计算起来肯定错误百出,速度也会很慢。

(三)注重计算策略的教学

小学数学的重点不仅仅只是交给学生正确、基本的计算程序,教师更应该

使学生掌握一系列的解题策略。包括加倍、补偿、分割、重新组合等。例如,解决8+7=?的问题,可以采用加倍策略:8+7=8+8-1;凑“5”策略:8+7=5+3+5+2;凑“10”策略:8+7=8+2+5.使用凑“5”策略,凑“10”策略的好处在于:学生对于“整

五、整十”数比较熟悉,而且也有利于简化计算。在学生熟练地运用这些策略解决个位数计算的基础上,还可以将这些策略应用于两位数、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中,例如:43 + 25 =(40+20)+(3+5),324-86=324-100+14等。

(四)理解算理,便于灵活、简便地进行计算

计算的算理是说明计算过程中的依据和合理性,也就是为什么这样计算。算理是由数学概念、性质、定律等内容构成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的算法是说明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逻辑顺序,它通常是算理指导下的一些人为规定。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明确了算理和算法,就便于灵活、简便地进行计算,计算的多样性才有基础和可能。算理为了算法提供理论指导,算法使算理具体化。

如两位数笔算加法运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就向十位进一。”规定了两位数竖式加法的写法、算法和计算的先后顺序。期中“相同数位对齐”“各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理论依据是“计算的位值制原则,不同位置上的数字计数单位不同,相同单位的数字才能相加。为什么要从个位加起,从十位加起不可以吗?其实对于两位数不进位加法,从十位加起更简便。而对于两位数进位加法若从十位加起,“进一”后需要十位上再加一,容易出现错误。为减少学生计算错误,才规定“从个位加起”。因此,“计数的位值制原则”和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是两位数加法的算理,而“从个位加起”只是一种人为规定。同样小数的加法法则:解决小数加减问题时,学生必须先

将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因为相同的单位才能进行计算,因此加数与加数,被减数与减数的各个单位必须对齐。

还要注意两点:一是强调算理的教学,但并不等于每种算法都要让学生把算理表达出来,对于有的算理,小学生是难以表述的,只要让学生能意识到它就可以。二是通常不需要在计算教学中把算理提出来进行专门的教学,而是把它蕴藏在计算过程之中,让学生在计算中明确这样算的道理。

(五)向学生传授灵活的估算策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1.要求学生使用首位数进行计算,然后再调整答案

一个简单有效的估计策略是先用首位数估计值来替代每个数(其他数位用零代替),然后再计算。得到的结果会给出精确答案的正确大小,然后再计算,以调整第一个估计值,接着注意第二位数字。例如:748+436+192.估计方法是700+400+100=1200,为其他剩余数字再加200,大约是1400,。请注意这些数字的传统程序是先将其四舍五入到最近的百位数:700+400+200=1300.2.培养学生先灵活使用四舍五入法则,然后再计算

对于许多运算来说,在实施运算之前就对数字进行四舍五入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不能被严格的四舍五入规则限制住,要使选择的近似数尽量同具体运算形成“补偿”(一个向上取整,另一个则向下,或者向同一个方向取整)和(或)“兼容”(产生能在可视范围内进行计算的数字)。正如上面例子所表明的,这种类型的四舍五入经常在首位策略的调整阶段中使用。例:852×65。可计算900×60,即大约是54000,或者计算800×70,即大约是56000。我们也可将两个数字都向下取整,然后再把答案向上取整,从而可以得出结论,认为精确答案在48000和63000之间,约为55000。

如: 852×65,可以把852向上取整900,65向下取整60.也可以反过来把

852向下取整800,65向上取整70。

第五篇:人教版八下语文课标解读细化

人教版八下语文课程标准细化解读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语文

授课时间:90课时左右 授课对象:八年级全体学生 解读人:

一、课程标准七--九年级目标: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读,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2、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记叙文、诗歌、散文说明文等文学样式。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会,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6、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7、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8、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9、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10、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600字的习作。

二、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1、通过默读课文:勾画圈点重点字、词、句;整体感悟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形象、作品的思想感情。

2、通过品味、揣摩文学艺术语言,提出并交流自己的疑问和理解、体验。

3、通过阅读文本了解记叙文、诗歌、散文、说明文等文学样式。

4、通过熟读课文和借助课下注释来翻译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本册文言文。

5、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本册优秀诗歌。

6、小组分工合作交流8篇作文。

三、本册总目标:

1、提高阅读记叙文、抒情文、科学文艺作品和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3、提升人文素养,养成良好习惯。

四、本学段目标:(以单元)

1、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学习到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了解戏剧的相关知识和散文诗优美的语言,学会通过寻常事物来展示自己的心灵之声。

3、通过学习第三单元的科学文艺作品,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的文体特点,掌握住把握文章基本观点的方法,并会引发学生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

4、通过学习第四单元,了解民间文化,感受到美好的民风民俗,学会欣赏

比较复杂的记叙类文章。

5、通过写作训练,做到能借助讴歌亲情,做到写的充实;借助锤炼思想,做到写的有文采;借助注重创新,做到写的新颖。

6、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提高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能积累一些古代诗词,提升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五、课程总内容

本册有六个单元分别是:人生、散文诗、人与自然、民间文化、文言文;

每个单元后有: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课外古诗词背诵:附录十首古诗词;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名人传》

六、具体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内容 以“人生” 为主题 10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2、积累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

3、学习细腻描写人物言行的方法并应用。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思考、感悟社会人生。

2、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揣摩文章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浓郁的感情色彩等。

三)每一课目标细读分解

《藤野先生》

1、自学掌握绯、烂 熳、鉴、宛、髻等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2、通过读课文,理解深恶痛疾、油光可鉴、标致、精通时事、抑扬顿挫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研读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

4、了解写作背景,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5、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我的母亲》

1、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2、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博大的情怀。

《我的第一本书》

1、熟读全文,能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2、自主阅读,合作学习,进一步体会文中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3、品味重点语句,通过与同学交流、自我感悟培养语感。

《列夫托尔斯泰》

1、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2、通过书籍和网络,收集整理托尔斯泰和茨威格的资料。

3、揣摩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4、通过阅读把握课文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再塑生命》

1、通过阅读,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理解人物性格。

2、学习海伦·凯勒热爱生活、坚韧不拔的精神,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四)实施方案

1、本单元的文章具有浓厚丰富的人文内涵,涉及深广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自主地查阅搜集资料,培养他们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

2、教学时引导学生质疑,在探讨交流中加深文意理解,领会文章艺术表达的特色。

3、叙事性作品比较适合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揣摩玩味作品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感情。

4、品味名家的人生历程,诱发学生的人生体验,感悟社会人生哲理。第二单元内容 散文诗 10课时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抒情的表达方式。

2、学习诗化的语言,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把握拟人、象征的写作手法。

4、感受课文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激起对人生、对生活美好信念的追求,以及对困难的斗争精神。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诵读,通过对课文的语气、语调、重音、语速的把握,把课文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赏析精彩语段及关键语句,从而感受散文诗诗化语言的风格。

三)每一课目标细读分解

《雪》

1、反复阅读课文,正确解释 “博识、美艳、消释、升腾”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朗读,用简洁的语言描绘文中的写景画面,概括江南雪和朔方雪的特点;

3、借助文中一个具有情感倾向的转折词,能正确判断作者的情感倾向;

4、结合背景和相关材料,理解作者笔下江南雪和朔方雪的不同特点及作者寄寓的情感。

5、品味文中精炼传神富有表现力的语句,领会朔方雪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在文章中对生命的赞颂,以及其直面惨淡人生的顽强战斗精神。

《雷电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扎实记忆“睥睨、污秽、驰骋、稽首、鞺鞳”等的字音字形,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2、通过合作探究,理清文章思路,学会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的方法;

3、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

4、结合背景和相关材料,体会屈原爱国爱民的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短文两篇》

1、通过朗读,能正确解释“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2、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3、结合历史背景,通过教师提示、小组讨论,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积累有关日月的诗词。

《海燕》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扎实记忆“苍茫、胆怯、翡翠、精灵、蜿蜒”等的字音字形,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2、搜集资料,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

3、小组合作,通过阅读文本,概括归纳文中描写的海燕、海鸥、企鹅、海鸭、暴风雨、闪电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4、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养成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组歌》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扎实记忆“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的字音字形,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2、搜集资料,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3、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4、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课文和教师讲解,能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四)实施方案

1、本文几篇文章或为散文诗,或为戏剧,意蕴丰富,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在理解课文表层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深入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

2、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有丰富的情感内涵,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感知、感受并进而受到感染,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3、本单元诗化的语言是一个学习的重点,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通过比较辨析,增删替换等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语言的凝炼与精美。在语言的学习中要紧扣情感表达,将语言形式与情感内容紧密结合。

4、散文诗和历史剧均富激情,音韵和谐,琅琅上口,便于诵读。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诵读,通过对语气、语调、重音、语速的把握,把课文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三单元内容 人与自然 10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把握其科学的内容与文学的形式相结合的共同特点,又要了解各种体裁的不同特点。

2、学会阅读科学作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解词句,把握文意,概括要点,感受作品。

3、在综合性活动中培养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4、体会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精神。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探究学习。

2、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3、了解科学文艺作作品的特点。三)每一课目标细读分解

《敬畏自然》

1、深入阅读,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3、学习本文,转变过去人们一致认为的征服自然的观念,知道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3、联系现实,尝试科学理性的分析社会发展的利与弊。

《旅鼠之谜》

1.了解自然界中的奇异现象,增加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2.了解课文用“叙述结合对话”方式介绍科学知识的独特写法。

3.能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从旅鼠行为上反思人口问题及所带来的相关问题。

《大雁归来》

1、学习本文抒情的语言,了解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3、雁。

3、培养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喂——出来》

1、通过阅读,弄懂标题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2、探索本文所反映的深刻主题,知道要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四)实施方案

1、本单元内容都是围绕着环境、自然、人类这类热门话题展开的,所以可以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联系实际,通过身边生活、相关学科知识、各种舆论媒体了解相关情况,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增强自身体验。

2、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对他们的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3、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五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领略科学文艺作品体裁的多样性。本单元有散文、报告文学、科幻小说,既要把握其科学的内容与文学的形式相结合的共同特点,又要了解各种体裁的不同特点。

第四单元内容 民间文化 10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祖国生动丰富、趣味盎然的民间文

2、加强朗读教学,揣摩品味文章中重要的语句,领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

3、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艺术效果。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朗读品味,领会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蕴,培养语

2、自主、合作、探究性阅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3、延伸阅读,比较各地的民风民俗,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4、培养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三)每一课目标细读分解

《云南的歌会》

1.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框架,能够准确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2.反复诵读课文,赏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及精彩的语言; 3. 在认真研读文章的前提下适当进行小型的研讨交流活动,用音乐构件的平台,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4、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增强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端午的鸭蛋》

1、搜集有关端午习俗资料,简要讲述见闻,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2、反复诵读课文,小组合作品味平淡自然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传统习俗蕴涵的情趣。

3、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

4、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吆喝》

1、搜集资料,了解旧北京有关吆喝的民俗知识。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语言,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3、走上街头,倾听、搜集、整理,学习一两句当地的 “吆喝”,研究其规律、特点及价值,探讨其中包含的民风民俗等

4、通过多媒体辅助,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

5、归类记录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为发扬古文化遗产做一点贡献。

《春酒》

1、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理解作者通过生动展示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情怀的方法。

2、调动生活体验,通过朗读、探究和合作交流,品味文中的细节和传神词语,领悟文章的意蕴。

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激发关注生活的热情,发现并领略生活的诗意。

《俗世奇人》

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和泥人张的高超技艺,思考他们的“奇”,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熟读课文,准确、流利地复述故事情节。

3.小组合作,赏析文章幽默传神、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

4、了解身边的俗世奇人,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认识祖国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化传统

四)实施方案

首先,要从文章出发,以语言为教学立足点。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示范并引导学生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要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还要加强朗读教学,使学生深入领会文中的思想情感。

其次,教学范围可以适当扩展。由于本单元课文内容学生普遍感到较为陌生,教师可以借助音像资料,适当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与体验,但不能喧宾夺主把语文课上成“民风民俗”的知识介绍课。

第三,本单元教学还应该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注意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精神。教师应注意利用当地民风民俗,引导学生从教室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使语文教学更加鲜活,更加有趣。

第五单元内容 文言文 15课时 一)教学目标

提高阅读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加强朗读和背诵,注意整体把握,主动探究以及延伸拓展。

2、加强文化素养,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三)每一课目标细读分解

《与朱元思书》

1、积累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朗读背诵。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五柳先生传》

1、积累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重点词语。

2、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3、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4、熟练背诵课文。

《马说》

1、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熟练朗读,当堂成诵。

3、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客观正确把握本文提出的人才观。

《送东阳马生序》

1、掌握文中的一些实词。

2、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

3、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诗词曲五首》

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四)实施方案

1、诵读法:宋代朱熹认为“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教师用声情并茂的示范诵读、带读等方式,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引领他们进入文中之境,继而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直至成诵。

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互相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营造“绿色课堂”。

3、拓展联读法: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获得更多信息,缩短与作者的距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六单元内容 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 15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中“记”的文体特点。

2、把握文章景与情的依存关系,体会课文构思的精妙,领悟文中深刻的思想内涵。

3、通过多读文言诗文,开阔视野,更深地感受锦绣河山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加深对祖国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诵读古诗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学习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难点: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三)每一课目标细读分解

《小石潭记》

1、能够结合语境准确说出课文中文言词语(“冽”“佁然”“俶尔”“翕忽”“犬牙”“悄怆幽邃”“清”)的意思。

2.结合语境,通过教师提示,能够把文言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 3.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准确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4通过教师提示、小组讨论,认识“记”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寓情于景的手法。

5、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抓住课文写作顺序、理解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岳阳楼记》

1、能够结合语境准确说出课文中文言词语(“谪”“横”“备”“迁客”“开”“潜”“薄”“进”“退”等)的意思。

2、能够结合语境准确说出课文中文言词语的通假现象(“具”“属”)的意思;

3.结合语境,通过教师提示,能够把文言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 4通过讨论,正确找出本文的主旨句。

5、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用文中的话归纳文章表达的作者旷达胸襟和政治理想。

6、借助工具书理解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7、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醉翁亭记》

1、能够结合语境准确说出课文中文言词语(“翼然”“蔚然”“意”“秀”“伛偻提携”“酣”“觥筹”“苍颜”“颓然”“阴翳”“乐其乐”)的意思。

2.结合语境,通过教师提示,能够把文言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 3.通过讨论,正确找出本文的主旨句。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用自己的话归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5、借助工具书理解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6.体会文言虚词“也”“而”的作用。

《满井游记》

1、能够结合语境准确说出课文中文言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知道这篇游记描写的北方初春景物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体会白描手法和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4、学习并归纳文言虚词“之”、“而”的用法。

5、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诗五首》

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四)实施方案

文言诗文的教学,须先疏通文字,再根据本单元课文的特点,或侧重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语感;或侧重合作探究,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概况、时代背景和文言词语、句式等方面的知识,以达到能阅读浅易文言诗文的目的。

七、其他:18课时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学习、背诵10首课外古代诗词,多一点文化积累。名著有《海底两万里》、《名人传》,通过阅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行课内外沟通,养成多读好书的习惯。

八、评价细则

1.过程评价:课堂听、说、读、写、互动、合作表现占学期成绩的30%。2.过程作业:课后研讨与练习、背诵默写、习作8篇,占学期成绩的30%。3.结果纸笔测试:多练中考题型,闭卷考试,占学期成绩的40%。

下载课标细化解读的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标细化解读的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标自我解读

    课标自我解读 王吉朋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改革浪潮迭起,形成一场历史上影响最广泛、最深刻、全方位、大动 作的世界性教育改革运动。其实质是努力构建适应新世纪国际竞争......

    解读课标讲稿

    2011年岁末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的19个新课程标准悄然出笼,这意味着从2012秋季学期开始,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将陆续使用按照“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 义务教育新课......

    课标解读工作总结

    溱水路小学课标解读工作总结 根据市教研室关于课标解读的工作精神及安排,我校积极开展课标解读工作。在教导处的精心组织下,课标解读工作开展顺利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现具体......

    《课标解读》读后感

    修身正己,传承文化,识字先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读后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决定让自己的职业生涯从中学转为小学时,我先读的第一本书便是2011版《义务教育小学......

    课标解读总结(定稿)

    细化课标 从心开始 ——黄水路小学解读课标和课堂创新工作总结 课堂教学一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因为只有提高课堂实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我市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

    《平面镜成像》课标细化—李斌(合集五篇)

    《平面镜成像》课程标准分解 【背景说明】 课标陈述:2.3.4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选自:《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品社课标解读

    (2011版)《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解读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道德教育就是要让儿童过有道德的生活。品德课教学要回归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珍视儿童生活的价......

    识字教学课标解读

    识字教学课标解读、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 辅导要点 课程标准学习基本理念: 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 总目标: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