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回舍小学国学诵读开题报告修改
“国学对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研究” ——泰安市实验学校国学开题报告
课 题 类 别
学 科 分 类
课 题 名 称“国学国学对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泰安市实验学校
立 项 时 间
结 题 时 间
课 题 组 成 员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1、国学:寻回民族智慧,重植文化根本。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底蕴。道德是有继承性的,而传统道德中能够为今天所用的精华,是社会最容易接受的,因而也最容易成为社会道德风尚的铺垫和国家凝聚力的来源。但是,经过批林批孔等歪曲历史的运动,中国传统在50岁上下的人群中被涂抹的不见真面貌了;处在西化的狂潮中,中国传统在40岁以下人群心中被淡化到没有形影了。为此,人们开始关注国学教育。很多民间国学传播机构悄悄兴起,而且得到了家长和青少年的响应;传媒的国学讲坛开始火爆,吸引了许多听众和读者„„可以看出,善良和正直的人对金钱追逐和名利竞争的世态中所造成的精神贫乏,已经从厌倦到痛恨,人们想从国学中找回中国人曾经珍惜过而现代却缺失了的国魂。社会普及领域通过各种渠道对中国典籍的宣传,唤起了人们对传统的亲近感,激起了人们了解传统的兴趣。这在人们渴求了解自己传统的今天,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但是,通过社会传媒宣传中国典籍,毕竟是一种补充渠道,有时也难免因为炒作并发一点副作用。有长远效应的国学典籍教育,真正使国学深入人心的渠道,应当是基础教育,通过语文课程来实现。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以诵读经典从儿童抓起,这对强大祖国、繁荣民族、造福人类
而言,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
2、国学:我国现行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中国文化经典源远流长。针对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的状况,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论及“课程性质与地位”时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在“课程目标”中又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首,在“阶段目标”中要求,1、2年级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到了5、6年级,则需“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而《论语》中有很多句子早已被简缩为成语,演化成格言警句。《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些内容的出现,都说明引导学生大量诵读经典是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研究现状
本课题的研究,从以中国古典音乐创造清新高雅氛围校园背景音乐环境建设,到坚持每日至少诵读经典一刻钟,聆听音乐半小时等等,将所有教学内容巧妙融入儿童日常生活,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甚至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从而培植健康身心、良好性情、完整人格。在童年时代,在儿童启蒙的时代长足的训练他们的记忆力,让他们记住那些文化品位很高的传统文化的精品,为孩子一生的发展
奠定丰厚的文化基础。
目前的教育现状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国学”与语文教学结合程度不够;二是“国学”对小学生不同年段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关注不够;三是“国学”对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究竟有哪些影响尚较为朦胧。因此,我们提出了“国学国学对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
本课题目的定位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期望通过改进操作手段的实效性,探索一些操作层面的更高效更具有可操作性、推广性的实施办法。
(三)研究意义
1、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对传统国学的兴趣,诵读经典,无疑对传承民族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让教师进一步探索中华传统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方法,进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华传统国学教学策略。
3、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索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内容,旨在进一步探索诵读传统经典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系及其影响,为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4、同时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建立校园特色文化,打造品牌学校。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词虽一个,义分两种:一为学校,一为学术。
先说说“国学”是指学校。国学者,国家之学校也。在古老的中国,“国学”首先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太学”“国子监”之类相当。
“国学”其名,渊源久远。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周礼·春官宗伯·乐师》就记载:“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礼记·学记》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孙诒让在其所著《周礼·正义》中指出:“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由此可见,“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隋唐以后的“国子监”相当。
再说说“国学”是指学术。国学,国学,国家之学。今天我们指称的“国学”,实际上讲的是一种学问,一种学术,乃至于一种文化。正如“国语”是指本国语文与“外语”是指外国语文一样,“国学”就是指中国的学术,而且是一个专有名词。放眼全球,他国也有把本国语文叫做国语的,比如韩国、日本等,但却无将本民族传统学术文化称为国学者。
从历史的长河来考察,争来论去,求同存异,基本的观点还是大同小异的。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要明确。一个是“中华”而非“中原”,一个是“以儒学为主体”而不能排斥其他学术与文化。
国学是一种源远流长的学术文化,有着坚实的文化人类学的根基,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国学既要研究四书五经一类的经典,也要研究鲜活的文化人类学与现实的问题。至于国学的精髓,当然还得从经典文化谈起,经典文化是国学的主流形态。究其实,经典也是历经沧桑、与时俱进的,过去只有四书五经能够称之为经典,诸子学说不能称作经,现在则不然。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都可以看作古代经典。这就是今日国学的一种全新的视角与诠释。因为它一般都体现了经典的地位与作用,正如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篇》所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参物序,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说明中国古代的经典是天地人三者的凝聚,也是中华文化精神的载体,是人性的奥区,文学之核心,可以穿透历史与时代而得到传承与光大。国学的基本精神表现出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其构成主要由儒家的进德修业,内圣外王,以及道家的逍遥独立、禅宗的心灵自由、屈原的浪漫热烈的精神气质等组成,它是一种多元和谐、和而不同的精神文化体系,具有生生不息的力量。
所谓“国学国学”,国学就是《易经·系辞》里面讲的公益:周乎万物、道济天下。国学就是《论语·雍也》里面讲的公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国学就是《老子》里面讲的公益: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国学就是《礼记·孔子闲居》里面讲的公益: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国学就是《金刚经·究竟无我分第十七》里面讲的公益: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国学就是《孟子·梁惠王下》里面讲的公益:独乐乐不如
众乐乐。国学就是《张子(载)全集·近思录》里面讲的公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国学就是《岳阳楼记》里面讲的公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学就是鲁迅的《自题小像》里面讲的公益:我以我血荐轩辕。国学就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讲的公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国学就是最大化的利益、天地利益、父母利益、众生利益、万物利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市场经济商品社会的今天,在权钱和欲望涌动的今天,高扬公益国学的旗帜,绝对不仅仅只是一种象征。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根据“国学”的内容,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泰安市实验学校小学一到五年级学生。
三、理论依据
1、国学教育的“反刍”理论:
国学国学活动,它的载体是国学,它的关键点是诵读成诵。诵读,必须坚持一个基本的关键的原则是:“不求甚解,只求熟读”。这一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重要的诵读教育原则至今仍然有用。因为,还在人们比较年轻的时候,是人们机械记忆发展比较好的时候,也是外界刺激相对较少的时候,抓住这一时机,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组织地让他们接触一些人类最为优异的典籍,给学生们从小建构一个高水平的平台,是现代教育所承载的一个伟大的历史使命。
在学生们诵读国学的时候,我们必须提醒,当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学习了不少国学以后,我们成人最为需要的是一份等待——这是一份美丽的等待,这是一份需要战略眼光的等待,这是一份需要我们付出
时间与心血的等待。
2、《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素养的理论: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假设和方法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从以中国古典音乐创造清新高雅氛围校园背景音乐环境建设,到坚持每日至少诵读经典一刻钟,聆听音乐半小时等等,将所有教学内容巧妙融入儿童日常生活,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甚至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从而培植健康身心、良好性情、完整人格。在童年时代,在儿童启蒙的时代长足的训练他们的记忆力,让他们记住那些文化品位很高的传统文化的精品,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丰厚的文化基础。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寻求国学国学教学的方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国学国学教学策略,探求如何把学习国学和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为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研究内容
1、编写国学校本教材。
根据小学语文素养在不同年级的要求,确定与之相应的国学篇目,学校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编写校本教材。如将国学精髓《弟子规》定为三、四年级,《论语》定为五、六年级“国学”校本课程。
2、制定《国学诵读课程表》,按课表落实上课。
3、探索国学指导课形式,探求国学与学科整合途径,力图找出规律,形成国学国学课模式,进而总结推广。
4、在实践中归纳“国学国学”对于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所起到的作用。
(三)研究假设
实现国学国学与语文日常教学的有机结合,探索出一套适合国学指导课的模式。即:
三、四年级学习《弟子规》:自读自悟,悟中求实,导读成诵。
五、六年级学习《论语》:温故知新,升华内涵,熟读成诵。通过每周两次的国学课程,使学生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最终成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谦谦君子。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对研究“国学国学促进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方案,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寻求语文与弘扬国学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改进。
2、文献研究法:参考国学著作,提炼适合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思想品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理念,用于指导本课题实践研究。
3.个案调查法与问卷调查法:通过为期两个月的国学国学教学实践,在承担课题研究的班级中选取1-2名语文素养较高,背诵能力较强的学生做为重点观察对象,并对其进行行为习惯、思想品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跟踪、调查,在取得面上经验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点”的经验。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上述各方面的习惯以及存在的问题。
4.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时进行动态分析,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五、课题研究阶段
(课题预计从 年 月至 年 月)1.准备阶段:(年 月—— 年 月)(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落实分工,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
(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国学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全国其它学校在国学国学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
2.实施阶段:(年 月—— 年 月)
主要工作是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访谈,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全面开展子项目的具体研究,通过理论研讨、指导与培训,展开对各子项目的实践研究,注意收集资料,形成阶段性经验总结等。
3.汇总阶段:(年 月—— 年 月)(1)根据调整后的工作计划,进一步进行课题的研究。
(2)对前面两阶段的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文字资料,包括课题工作总结、教师研究论文、案例等。
(3)做好结题的相关工作,归类整理和汇编研究成果。
六、课题成果形式
1、结题报告
2、教师论文集(包括教师发表的论文)
3、课堂教学成果光盘
4、国学教案集
七、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一)课题组人员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
课题负责人是。课题组成员都是学校骨干语文教师、骨干班主任,具有一定的研究意识和能力,对““国学对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研究””的实践研究颇感兴趣,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资料掌握较为充分,具有开展课题研究的优势。
(二)课题研究的经费保证
学校保证课题研究经费,在业务培训、课程资源整合、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保证经费的落实。
(三)课题研究的资料保证
我校拥有 藏书量的图书室,拥有 台电脑,建有校园网及网站,可以随时共享最新教育资源。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振村《与经典同行—陈琴和她的国学课》 ——《小学韵文
教师》2007年第3期
2、钱梦龙《民族的 科学的 现代的——评洪镇涛先生语文教学本体改革》——2001年7月26日在全国语文教学本体改革第四届研讨会上的报告
3、李振村《让经典的诗文润泽学生的生命》——《小学语文教师》2005年第12期
4、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儿童国学教育手册》
5、金春峰《国学现代化与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2007年第7期
6、王财贵《台湾的读经运动》第三届大学通识教育国际研讨会1998.5
7、《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二篇:东回舍小学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总结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总结
一学年来,我校在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学校食品卫生工作计划,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开学之际,进行认真自检自查,现将本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组织机构,发挥组织机构作用,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实施。
为确保《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各国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学校食品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小组成员责任清楚,分工明确,工作中讲究方法,注重实效性。针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制度,并制定相应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使分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领导及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做到了事必躬亲,布置各项工作有质量、有创新,不照办照抄、不流于形式,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全面开展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奠定了基础。各班级在日常开展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做到心中有数。
二、做好卫生宣传与普及工作。
1.搞好宣传,普及食品卫生知识。
一学年来,我校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宣传,在全校师生中广泛普及食品卫生知识,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加强对小卫生员的培训、指导。
本学期,加强对卫生委员培训、管理,根据低、中、高不同年段特点,有针对性进行培训。选择的内容也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如怎样做眼保健操,怎样找穴位,怎样刷牙,怎样清扫等;对中高年级卫生委员还指导他们教眼保健操、处理伤口等方法。通过这些培训活动,挖掘了小卫生委员们的潜能,对学校环境、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扎扎实实的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加强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
搞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备课和课堂教学研究。虽然我校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目前都是兼职教学,但是学校加强对备课与上课要求。针对小学阶段食品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习目标,定期对授课教师进行培训。开学初,组织教师学习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各国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关于备课、上课等内容,使大家按照要求写好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教师们能按照学校要求,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学习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拘泥与教材,上好每周一次的卫生与心理健康课;组织学生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明天能更好地驾驭于生活,创造生活,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能主动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六、进一步美化校园,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内容之一。我校在教学楼内悬挂名人、名言等,为学生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提升了校园的文化质量。为营造洁净幽雅的育人环境,养成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学生提出了“责任到人,物放有序,一尘不染,处处亮点”的卫生“十六字”要求,形成了卫生清扫一日三次的良好习惯,作为卫生评比教师班级管理、文明班级评比的依据。以此引起全校师生对食品卫生的重视,规范个人行为。充分发挥值周检查评比工作的作用。对校园内的每一块分担区都划分到班级,落实到个人负责,学校还要不定期地进行检查,特别是厕所、水房等公用场所及室外分担区,学校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采取检查、打分、评比相结合的方法,严格按照检查标准进行。凡是“三好班级”、“三好学生”、“先进班级”等评比都有相关的卫生标准要求。每周的流动红旗评选都将卫生与纪律情况作为依据,使全校师生自觉维护学校的公共卫生。由于我校重视食品卫生工作开展,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七、学校认真开展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管理。
1.教育学生不买“三无”食品,管住口、管住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食堂承包人员符合承包“准八制”条件的方可承包。证照齐全,有商品采购和销售记录,有查验记录。一年来,未发生因食品卫生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第三篇:诵读国学经典的研究.开题报告
《诵国学经典,创书香校园》课题开题报告
一、《诵国学经典,创书香校园》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中,经典美文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文学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一个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须要有优秀的民族传统,优秀的民族人文精神,这就要求我们的新一代具备这种人文素养,而这些千古美文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精神资源。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支撑,而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民族就不会有进步,不会有创新。”国学经典就是这种足以支撑我们华夏民族的永恒力量,全球经典教育专家王财贵博士认为“经典是人类社会最有价值、最有用的知识”,国学经典就是中华民族最有价值、最有用的知识。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顾及民族承前启后的百年大计,要善于挖掘出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作为学校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有针对性地对当代青少年进行灌输、熏陶和引导。
现在学校的教育对象绝大多数是跨世纪的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重学分、重知识、重技能,唯独忽视做人教育。不听家长话、任性骄横乃至于叛逆,是现在很多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难题。将国学经典引入校园,让学生能通晓事理,敢于承担社会责任,修心修志,热于奉献,孝亲尊师,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不
可推卸的责任。综观国内国际形势,传承国学经典,深化素质教育,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已是当务之急。
我校经过多年国学启蒙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发现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培养孩子优秀的人格,是实现孩子“童蒙养正”的最佳素质教育,也是奠定孩子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自小就让他接触“最有价值和智慧的书”,能够使儿童在人格、心灵的塑造、记忆力、理解力等方面全方位地提高,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之成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道德品质的一流人才。因此,我校决定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切入点,申报了《“诵国学经典,创书香校园”》的科研课题的研究,真正让经典诵读走进课堂,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书香校园文化。
二、《诵国学经典,创书香校园》课题研究的目标;
1、开发学生智力潜能,培养学生记忆力。通过有意识的培养,能够背诵整篇整本的经典,使学生识记和掌握终身受益的知识精华,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以国学经典篇章陶冶学生高雅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国学经典是做人做事的公式和定律,学生通过口诵心记,久熏成习,久习成性,其文化修养与品质养成就能达到一定高度;
3、改善性格,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读经典本身就是一个入静的过程,对一些生性好动的孩子,能有效的改善其多动的性
格。天天坚持诵读国学经典,慢慢就能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将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4、研究国学经典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探索学生学习国学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国学精华对学生成长有其独特的价值,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儿童的记忆力,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儿童的道德修养及爱国情操。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化素质。
三、《诵国学经典,创书香校园》课题研究的内容
1、确定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应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积极开发和建设课外阅读教材和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意识和习惯。
2、通过读书活动,熏陶学生良好情操,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
3、指导学生如何正确阅读书籍,训练基本鉴赏能力。
4、发展学生独立阅读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来共享阅读资源和成果。
四、《诵国学经典,创书香校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为学校整体改革研究,鉴于本项实验内容多、跨度大、综合性强等特点,需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主要有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 法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以自己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定计划、实施行动方案、及时反思调整等方式展开,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
2、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多角度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根据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少走和避免走弯路。查阅国内外有关经典诵读的论文、著作、报道等,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资借鉴的优秀经验;通过文献研究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3、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各阶段研究工作的回顾和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仅能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更能在实践研究基础上来补充完善经典诵读的有关理论,初步规范经典诵读活动的操作模式。
4、音像记录法。按照计划有针对的开展活动,并以文字、图片、音像等形式记录活动过程,为最后的实验成果展示积累原始资料。
五、《诵国学经典,创书香校园》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3——2011、7)本阶段确立了课题组成员,组建了课题研究小组,查阅了有关文献资料,组织了课题论证,制定出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1、8——2013、7)本阶段主要根据研究方案的内容开展研究活动,包括:确定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应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积极开发和建设课外阅读教材和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意识和习惯。通过读书活动,熏陶学生良好情操,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指导学生如何正确阅读书籍,训练基本鉴赏能力。发
展学生独立阅读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来共享阅读资源和成果。培养小学生热爱和诵读诗文的方法、途径的研究。做新世纪中国现代人,学校、家庭共育方法的研究。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13、8——2013、12)搜集整理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形成《“诵国学经典,创书香校园”的研究成果报告》
六、成果表现形式:形成研究成果如典型个案、优秀论著、研究报告等,并推广研究成果,以利进一步研究。
七、《诵国学经典,创书香校园》课题小组成员
组
长:刘春秀
副组长:杨慧敏 王成亮
成员:崔春梅、孟宪秋、李婷婷、杨玉红、李红彬、魏红艳、宋咏梅、栾振、张艳丽、施晓萍、吕庆东
八、研究的保障及条件
1、人员的保障:
本课题的研究团队具有较强的研究力量,我们将引导并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认清教育教学发展形势,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以满腔的热情和科学严肃的态度投身于研究中去,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能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地进行。
2、组织保障:
课题组将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通过市科研处直接领导,以科研室为基础,将教导处、科研组组织起来,建立相互合作的研究组织,以调动全校教职员工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群体研究的氛围,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的落实与实施,建立与研究工作相配套的工作制度,要求参与研究的老师明确职责,注
重实践,积极参与理论学习,并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例会,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寻求对策,深化研究。学校科研室全面协调组织好本课题的研究管理工作,认真制定研究计划方案,督导各分工责任人在规定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关任务。
3、财力保障:
课题组每年将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自行筹集一定的经费,包括聘请专家指导课题研究,讲学,提供相应设备,研究资料,会议费用等。我们将严格管理并使用好科研基金,同时,保证学校的人关教育教学设施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
第四篇:东回舍镇学生家长问卷调查表(范文)
东回舍镇学生家长问卷调查表
--------学生家长同志:为了进一步做好学校工作,请您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在您认为接近实际的番号前划“√”)谢谢支持!您认为学校教师的师德师风
(1)普遍优秀(2)多数较好(3)总体上过得去(4)少数人师德欠缺 2 您认为学校的教育质量
(1)很好(2)较好(3)一般(4)不理想 3 您认为该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风气
(1)普遍认真(2)多数较好(3)总体上过得去(4)少数学生较差 4 您认为学校的校容校貌
(1)整洁美观(2)比较整洁(3)说的过去(4)需要大力整治 5 您认为学校在联系家长和社会方面
(1)积极主动很有成效(2)注意联系效果一般(3)联系不够 您认为该校学生的课业负担
(1)太重(2)合适(3)太轻 7 您的孩子对家务劳动的态度是
(1)自觉做(2)按吩咐做(3)很不愿做(4)不会做 8 您的孩子最喜欢的课余生活方式是
(1)与小朋友一起玩(2)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3)看课外书(4)学书画乐器等 9 学校老师有无体罚、变相体罚或对学生罚款的现象
(1)有体罚(2)有变相体罚(3)有罚款(4)没有听说过 10 您对孩子的主要愿望是
(1)升入理想学校(2)不求升学但求成才(3)身体健康品行好(4)不变坏 你认为学校的突出优势是: 学校的办学特色是: 你对学校工作最满意的是: 最不满意的是:
你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学校2013、09、20
第五篇:东回舍村庙会致辞
东回舍村庙会致辞
平山县卓鑫信息中介公司 常务副总 艺术总监
王美忠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父老乡亲: 大家上午好!阳春三月,百花争艳。
今天是东回舍村传统的庙会,在此,我代表我们团队向大家表示节日的祝福。祝大家节日愉快,身体健康!
今天的活动,首先要感谢东回舍村支部与村委会的大力支持,更要感谢广大观众的热情参与。
今日的东回舍,人勤劳,民富裕,村团结,达小康,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村。村民安居乐业。所有的这一切,都离不开我们的带头人,村支部书记李吉宽,离不开他的无私奉献,大力支持,离不开团结战斗的村党支部、村委会。我们希望,东回舍村全体群众在村支部书记李吉宽和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进一步谋发展之策,办利民之事,各项事业更上一层楼。
祝在场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父老乡亲日子越来越美,收成越来越好,家庭和美,事业兴旺,全面奔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