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简单题必背

时间:2019-05-12 23:2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招聘考试简单题必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招聘考试简单题必背》。

第一篇:教师招聘考试简单题必背

1.教育的社会属性

历史性,永恒性,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个体本位论:卢梭

社会本位论: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 教师中心论:赫尔巴特和凯洛夫 学生中心论:杜威和卢梭 2.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3.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育的政治功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为培育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通过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教育与生产力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4.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教师的职业角色

传道者,授业解惑者,学习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6.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7.教师的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教师的知识素养:政治理论修养,精湛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师的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控制自我反思能力

职业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 8.现代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9.师生关系的内容、特点 内容:教育教学上是授受关系 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10.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 要发扬民主教育 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11.教学的基本任务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的技能,技巧 发展学生的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12.学生认知方式差异

场依存与场独立,冲动型与沉思型,具体型与抽象型,发散型与辐合型 1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的教育性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1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15.我国目前的主要的教学原则都有哪些

启发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讲授应抓住重点,难点,关键 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巩固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教学要有系统性 教师引导学生善于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

按照学生的认知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教学

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教师要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条件

直观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16.常用的教学方法都有什么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产婆术 17.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18.教学评价的功能和意义是什么?

功能: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查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的意义在于促进教育目标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教学领域,有效地调动教学各方面的积极性,改进教学管理。19.教学评价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哪些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个性特点。20.德育的意义及任务是什么

意义:德育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德育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德育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重要条件与保证 任务: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法纪观念以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21.德育性质和内容

性质: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

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自我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2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学生内部思想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3.德育原则都有什么

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德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马卡连柯说),因材施教原则 24.德育方法和途径

说理教育法(学校教育的基本方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情操法,实际锻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评价法

途径: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校外活动,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活动,班会、校会、周会、晨会,班主任工作 25.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训练

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加强语言交流训练 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26.(1)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

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一致断粮的直接经验 根据学生意志品质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2)良好意志特点: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3)意志行动的特点:

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为 意识的调节支配作用 克服内部与外部困难 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27.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

缺失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成长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8.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

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新知识

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 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29.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充分利用榜样的示范作用 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30.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牛羊)具体运算阶段(7~11长度面积守恒)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抽象逻辑归纳演绎)3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设置合理的目标 培养自我效能感 训练归因

表达明确期望,及时提供反馈 合理利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

32.影响迁移的因素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者相似性;知识或者经验的概括化水平;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习的定势和态度;认知结构特点;学习策略水平。简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迁移地方法 注意学习材料和内容的编排 改进材料呈现方式

加强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

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 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33.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提高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提供多种训练机会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34.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第一,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第二,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培养 第一,保护好奇心

第二,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第三,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第四,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提供创造性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常用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直接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

35.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 提高教师的自主反思能力 鼓励教师进行研究 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

36.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自我意识正确,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善,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

37.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 有效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中心环节)协调班内各种教育力量

38.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确立班集体发展目标 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9.班主任的地位和角色是什么? 班主任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责任,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决定了班级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班集体的整体水平,从而决定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因此,班主任的素质极其关键。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40.为什么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规定了人的发展方向

学校教育给人以全面,系统,深刻的影响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学校教育不但给人即时的作用,还有延时的作用 41.班级管理模式有哪些?

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42.论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4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可以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44.发展性教学理论的特征 以高难度进行教学 以高速度进行教学 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 理解教学过程

所有学生包括差生得到发展

45.结合教学实际说明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及时复习

合理分配时间复习

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 复习方法多样化

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46.简述一节好课的标准。

目标明确,内容准确,结构完善,方法适宜,讲究教学艺术,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板书规范

47.(1)论述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培养与发展的过程

a知即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的知识和品的判断两方面。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

意即品德意志,是人们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作出自觉顽强的努力地过程。

行即品德行为,他是通过实践和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

(2)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德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类社会不断进步,要使德育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就需要德育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不断的加以调整、补充; 其次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绝非一早一夕之功,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积累才能实现;

最后意识形态领域里,不同的思想斗争长期存在,必然反映到学生的思想中来,这就决定了德育过程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学生处于成长的时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学生品德中的反复是不断深化的过程,注入了新内容,带有逐步提高的性质。

德育过程的长期、反复、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的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48.什么是课程?课程的具体表现的形态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的安排(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按课程实施的要求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按设计,开发,管理主体来看,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按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 49.课程的基本要素内容及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过程结构:安排课程表,分析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特点,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规划教学的单元和课,组织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与结果 50.素质教育的内涵{简答},素质教育的意义 内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5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系统

52.新课程下的教育观念

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5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 改变课程任务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4.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以感性材料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合理利用过去的经验知识 充分利用变式 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

55.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56.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它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它的主要特征有如下四个方面: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自主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经验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生成性课程

57.当今课改背景下,教师如何转变自身的角色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型的教师 58.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四个转变 重“教”向“学”转变 重“结果”向“过程”转变 重“传授”向“指导”转变 重“模式化”向“个性化”转变

59.试论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凭空发展智力。

(2)智力的发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工具;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

(3)知识多少和智力水平高低不一定成正比。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自觉地发展学生智力。60.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智力的发展。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水平。(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

知识,技能的发展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的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61.瞬时记忆特点:时间极短,容量很大,形象鲜明,信息原始(声像与图像)

短时记忆特点:时间较短,容量有限,意识清醒,操控性强,易受干扰(视觉与听觉)

长时记忆特点:容量无限,信息保持时间持久(表象编码与语义编码)62.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队,并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价学生的品行和学习成绩。

按时获得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

对学校教育工作,管理工作,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参与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

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行为规范,执行学校的教育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和义务。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和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63.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64.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正后像,负后像)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影响,补偿,联觉

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9

第二篇: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背

简述课程的类型

1.按课程的设计形式,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2.按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3.按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和对学习的要求,以及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4.按课程的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5.按课程的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6.按课程的呈现方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简述我国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的调整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小学以综合课程为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简述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1.优点: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2)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发展。(4)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5)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6)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2.缺点

(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2)不利于学生探索性、创造性等的培养。

(3)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4)不能很好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多样化。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

(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简述教学评价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教学评价应是鼓励师生、促进教学的手段,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2)客观性原则 在设计教学评价时,从测量的标准和方法到评价者所持的态度,特别是最终结果的评定,都应符合客观实际,不能主观臆断或掺入个人情感。(3)整体性原则 在设计教学评价时,要对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为此,教学评价应该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实现评价的主体、内容、方式、对象和标准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动态化。(4)指导性原则 在设计教学评价时,不能就事论事,而应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要对可能的评价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不同角度探讨因果关系,确认产生的原因,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应对方案,以帮助被评价者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的目的是什么? 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表现所做出的小结与评价,主要由班主任负责。操行评定的目的在于:(1)教育儿童奋发向上,肯定优点,找出缺点,指出努力的方向,鼓励儿童上进;(2)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以便与老师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儿童;(3)有利于班主任总结工作经验,找出问题,改进工作。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工作。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挫伤学生。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总之,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但并不等于迁就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而是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他们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断提高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教师职业素养有哪些

1、道德素养

(1)思想素养包括:①科学的世界;②积极的人生观;③崇高的职业理想

(2)政治素养包括:①教师应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作的理论基础;②教师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③教师应自觉地树立共产主义的奋斗方向

(3)职业道德素养: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中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共同发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规定,教师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知识素养

(1)教师需具有学科专业素养: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②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③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④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

(2)教师需具有教育专业素养: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能力素养

(1)基础能力素养:智能素养(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能力素养);言语能力素养(口语、体语能力素养)(2)职业能力素养:教学能力素养(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课堂施教能力)、育人能力素养(心理沟通能力、行为辅导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认知素养、情感素养、意志素养

5、身体素养:教师要有健康的身体 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有哪些

1、课前计划差异

专家型教师的课前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新手型教师的课前计划:依赖课程目标,不会随课堂情景的变化而修改课前计划。

2、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差异(1)教学过程中:专家型教师制定的课堂规则明确,执行力强。新手则较为模糊,难以执行。(2)维护学生注意力方面:专家方法多样。

(3)教学内容的呈现上:专家:先回顾再讲授,而新手:从较难得或使人迷惑的教学内容入手。

(4)提问与反馈:专家的提问多,反馈及时。

3、课堂练习与检查家庭作业的差异

专家型教师将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进度的手段,而新教师认为练习是必经的步骤。

4、课后评价差异

新教师的课后评价比老教师更关注课堂发生的细节。

5、其他差异

专家型教师的师生关系融洽,人格魅力大,对职业情感投入程度高,职业业务感和好责任感强。

简述中小学常用的德育途径 1.思想品德与其它学科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 4.共青团活动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政学习等 6.班主任工作

简述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1.明确学习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起到“点”和“拨”的作用。3.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4.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

5.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用一个小故事巧记教师资格证考试的8个德育原则 原则1.导向性原则

小杰是一位三年级的小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优异,但就是脾气有点急,有些小顽皮。有一次,由于小杰动手打了邻班一位同学而被班主任赵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进行训导。班主任赵老师在教导小杰之前就准备把“君子动口不动手”这一道理讲给小杰听。(赵老师在进行德育工作之前自己要先明确是非,即导向性原则)原则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小杰来到赵老师办公室,赵老师对小杰说:“小杰,你先坐,我们谈谈你和隔壁班同学打架的事情。”(试想,如果此时赵老师采用的不是和蔼可亲的口吻,而是让小杰站在一旁对他进行训斥,效果应该不会理想,也就是说,想改造一个人身上的不足之处,首先要尊重他,即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原则3.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小杰坐下来,赵老师问:“小杰,为什么要打邻班同学呢?”小杰:“因为我亲眼看到邻班××同学欺负我的好哥们阿强,我气不过,就打了他!”赵老师:“原来是这样。”(赵老师只有了解了小杰为什么打人,才能针对小杰的实际问题对他进行教育,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原则4.疏导性的德育原则

赵老师继续说:“小杰,你重视朋友之间的友情、重感情,这是好事儿,可是,你也应该懂得,君子动口不动手,你这样不由分说的就去打同学,是不是不太好呢?我们可以和××同学讲道理啊,也可以叫其他同学和老师过去给你们评评理。(赵老师给小杰讲道理,让小杰懂得“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道理,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呵斥小杰,体现了疏导性的德育原则)原则5.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我也知道阿强平时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好,在班级里也不喜欢跟其他同学交流,所以总是受一些同学欺负。小杰,我觉得你要是真讲哥们义气,是不是应该在平时多帮助一下阿强呢?帮助他在同学中逐步树立威信!”(赵老师利用小杰重朋友感情的优点来引导他帮助阿强逐步树立威信,体现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原则6.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小杰点点头,表示听明白了赵老师讲的道理。赵老师说:“小杰,既然你已经懂得‘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道理了,如果下次再有和同学打架的行为,我可要有惩罚措施啦!”(赵老师对小杰进行完正面教育,也要有相应的纪律约束,以避免学生的不良行为,即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原则7.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回到家,小杰和奶奶说起了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奶奶对赵老师的教导表示赞同。(家庭与社会只有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保持统一才能够使学校教育发挥最大的效果。试想,如果小杰奶奶认为,小杰如果不打同学,小杰就会挨打,那么,赵老师的教导就白费了。充分体现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原则8.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一段时间后,赵老师发现,小杰变得彬彬有理了,在他的帮助下,好哥们阿强学习成绩等各个方面也取得了不少进步。(当学生的道德行为最终形成,才能说德育工作取得了实质效果,即体现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教学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贯彻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直观性语言。

二、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启发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4.发扬教学民主。

三、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四、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贯彻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五、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贯彻要求:1.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2.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3.注意培养学生特长。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七、量力性(可接受性)原则

量力性(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内容、方法、份量、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贯彻要求:1.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八、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其实质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师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贯彻要求:1.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2.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要通过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第三篇:教师考试必背

1.教育概念——广义(社会、家庭、学校);狭义(学校教育)——孟子:最早将“教”和“育”连用——许慎,《说文解字》,最早对教育进行解释

2.教育活动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措施)3.教育的本质——有目的地培养人

4.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最古老)——生物起源(第一个正式提出,利托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无意识模仿,孟禄)5.原始形态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无阶级性

6.古代教育——中国:夏,最早的学校;西周,政教合一官学体系,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分科课程,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宋代以后,四书五经(封建社会教育内容)——印度:吠陀——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雅典:政治家和商人——斯巴达:军人

7.近代教育——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8.现代教育(20世纪以后)——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记忆:全民多现身)9.孔子——《论语》(非孔子所著)——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性原则,历史上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人)10.学记——教育学的雏形——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社会本位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循序渐进)11.苏格拉底——产婆术(问答法)——西方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

12.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最早对教学法进行了论述 1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学年制、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

14.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 15.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

16.赫尔巴特——一:《普通教育学》(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二:哲学伦理基础和心理学基础——三: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记忆:教师拿着书本在课堂中)——四:明了、联想、系统、方法——记忆:一二三四

17.杜威——一:《民主主义与教育》——三: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记忆: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五:五步教学(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

18.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 19.康德——“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 20.梅伊曼、拉伊——实验教育学

21.布卢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22.布鲁纳——“结构教学论” 23.赞可夫——“发展教学论” 24.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0、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1、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3、“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4、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二

1、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2、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3、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4、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5、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6、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7、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8、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9、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10、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11、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12、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13、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14、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15、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三

1、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③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5、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6、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7、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顷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8、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9、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0、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1、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12、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13、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14、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15、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第2 / 5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四

二、心理学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1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1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1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五

1、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2、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4、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5、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6、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8、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9、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第3 / 5页

(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10、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六

三、新课程知识

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

(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

(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

(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一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第4 / 5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七

1、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2、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3、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4、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

(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

(2)开辟“自下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5、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6、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7、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8、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9、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0、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1、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12、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13、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第四篇:教师招聘考试必背知识点重点归纳记忆篇范文

一、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记忆的品质:

敏捷性(记忆的速度和效率)

持久性(记忆的保持)

准确性(记忆的正确和精确)

准备性(记忆的提取和应用)

二、记忆的分类

1、根据信息从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信息编码方式和记忆阶段的不同,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2、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可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3、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程度,可将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4、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记忆的生理机制:巴甫洛夫用暂时神经联系来解释记忆。

三、记忆过程及规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包括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记忆过程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一)识记--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

1、分类:

(1)有无目的性: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记忆材料的性质和识记方法: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2、识记的规律(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1)识记的目的与任务

(2)识记的态度和情绪状态

(3)活动任务的性质

(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5)识记的方法(二)保持与遗忘

1、保持及其规律

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二环节。规律:(1)保持在数量上的变化:

1)表现为识记的内容随着时间的延长进程呈减少的趋势,甚至遗忘。

2)记忆恢复:是指识记某种材料,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的保持量大于识记后即时测得的保持量。

(2)保持在质的方面的变化:

1)记忆内容中不重要的细节部分趋于消失,主要内容及特征能较好的保持,使记忆内容简洁、概括和合理。

2)记忆内容中的某些特点和线索有选择地被保留下来,同时增添某些特征,使记忆内容成为较易理解的“事物”。

2、遗忘及其规律

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心理过程,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信息加工的观点,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或提取错误。(1)遗忘的种类:

1)按遗忘的时间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

2)主动性遗忘和被动性遗忘

弗洛伊德提出的“压抑性遗忘”、巴特莱特提出的“创见性遗忘”均属于主动遗忘 被动遗忘是指人们因为消退、干扰、腐蚀衰减等原因引起的遗忘。

3)按遗忘的内容分为部分遗忘与整体遗忘(2)(德国)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提出“遗忘曲线”: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了。(3)影响遗忘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如种类、长度、难度及意义性)

2)系列位置效应:就是指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

开头部份记忆效果好——首因效应 末尾部份记忆效果好——近因效应 效果较差的中间部分称为渐进部分

3)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实验证明,过度学习50%,即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效果最好。

4)记忆任务的长久与重要性。

5)识记的方法

6)时间因素

7)情绪和动机(4)遗忘的原因

1)消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

2)干扰说: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一旦干扰被排除,记忆就能恢复,而记忆痕迹并未消退。

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得材料的干扰作用。

3)压抑(动机)说: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

4)提取失败说

舌尖现象或话到嘴边现象:明明知道某件事,但就是不能回忆出来的现象。

5)同化说(认知结构说):奥苏贝尔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三)再认或回忆

1、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学生回答考试中的选择题,是记忆中的再认环节。再认的条件:

(1)对原有事物或材料识记的巩固程度;

(2)当前呈现的事物或材料同过去识记过的事物或材料相似的程度。

2、回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种类:

(1)根据回忆是否有预定目的、任务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2)根据回忆时的条件和方式的不同分为直接回忆和间接回忆。(3)追忆:需要一定努力,克服一定困难的有意回忆。(4)回忆的条件(影响追忆的因素)

1)是否有正确的中介联想。

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它是事物间联系和关系的反映

回忆以联想形式出现如下规律:

接近律:笔-墨-纸-砚

相似律;革命-风暴,bed-bid-bud-bad

对比律:黑-白,难-易、多-少

因果律:寒冷-结冰、天暖-解冻、雷击-闪电

2)是否有平静的情绪状态。在情绪放松、冷静的状态下,追忆效果较好。

第五篇:2015南京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必背古诗词详解

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网

2015南京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必背古诗词详解

江苏教师考试网:

更多辅导简章请关注:2015江苏教师招聘笔试辅导简章

钱塘湖春行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内容】: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注释】

这首诗是穆宗长庆三年或四年(823-824)春天,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杭州西湖的别称,在今浙江省杭州市,风景优美,并多名胜古迹。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贾公亭,今已不存。

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这里指下垂的云彩。

暖树:向阳的树。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没:隐没。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导读】

这是一首咏唱杭州西湖风光的诗。全诗紧扣“春行”二字展开。诗人信马而游,以“行”为构思脉络,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处处给人以鲜明的季节感。“初平”、“渐欲”、“才能”,点染水、云、花、草在早春时所呈现的景色;“多暖树”、“啄春泥”,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网

描绘早春时节莺歌燕舞;“渐欲迷人眼”的乱花,“才能没马 蹄”的“浅草”,都生动准确地写出了早春景色的特征,勾画出一幅西湖早春图。

此诗前二句写赏春的地点、季节,三、四句写早春鸟儿的活动,五、六句写早春的鲜花绿草,后二句写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全诗处处围绕“春”、“行”二字来写,字里行间洋溢着早春的清新气息。

这首诗的妙处,除成功地描绘了旖旎的早春风光之外,还在于这盎然的春意中,融合着诗人欢悦的感受。

【今译】

骑马来到孤山寺北,贾亭以西,只见春水初平,云脚低低。早出的黄莺,争落于向阳的暖树,新来的紫燕,飞衔着解冻的春泥。杂花红紫绽开,晃得人眼迷乱,嫩草碧绿短浅,刚能没过马蹄。湖东面最让人看不够,杨柳已成荫,装点着白色的沙堤。【赏析】:

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 人敏锐细腻的笔触,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诗人赞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 树。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脚边,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烟如雾,如丝如缕,飘拂在你的脸上,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你像在梦 境、在仙境。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你就更能体味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

下载教师招聘考试简单题必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招聘考试简单题必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小学语文教师招聘必背古诗文

    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背古诗75首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招教必背100题( )

    1.简述社会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简述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3.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4.简述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学的要求5.简述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6.7......

    赫章县教师师德考试必背内容

    师德考试精华版 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第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 第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 第三,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 第四,做好......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必背古诗词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必背古诗词 1. 更深月色半人间,北斗阑干南斗斜。 2.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是香如故。 3.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

    教师公招考试必背《教育学》题

    教师公招绝密考试资料:考试《教育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壬戌学制中学阶段采取( A )。 A 三三分段 B 4年一贯制 C 5年一贯制 D 6年一贯制 2、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

    江西省小学语文教师招聘必背篇目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fū。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xì,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rú。 行者见罗敷,下担......

    党校考试必背点

    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

    考点 1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考点 2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考点 3 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 考点 4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 考点 5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