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5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23:0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第一篇: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让学生从沉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减负增效,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政府的行政力量,更需要每一位校长和老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内在需求,要减负首先必须扭转仅仅在课业成绩上做文章的思路。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曹培英认为“教师们除了关注学生获得分数之外,还要关注学生获得分数的过程,考查他们为了获得分数所作的付出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种教育才是绿色的、环保的,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为什么学生的课业负担总是减不下来?为什么素质教育的推进总是举步维艰?因为我们始终不敢破釜沉舟地真正还以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不敢打开校门,不敢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利,老师们、校长们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

后茶馆式教学使我们心中的一串串的沉重疑问得到释放。“后茶馆式教学”就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何谓“后茶馆式教学”?后茶馆式教学它源于上世纪80年代“育才经验”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上适应现阶段教育的创新思维,它以效能为主导,通过颠覆过去课堂教学按次序、等比计划定时间讲解的方式,而由学生自己阅读概念性、认识性的内容,教师仅对难点等原理性内容进行点拨,从而使课堂教学精致化。静教院附校的张人利校长针对目前存在的教育教学现状:1)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是,大部分教师没有认识自己讲得太多.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或大部分学生能学懂的,教师还在讲;而学生搞不明白的,教师没讲,或者讲了,讲不透,没时间讲透。2)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追求学生回答正确。教师乐意重复,或是多次重复教师自己的思维和正确的结论。3)教师对在第一次教学中的学生差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4)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一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常常带有盲目性等等问题,带领他的老师们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研究,告诉我们“老师讲得不完整的课才是好课,老师讲得完整的课不一定是好课,后茶馆式教学的现场理念是老师讲的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而一定是学生不懂的,他认为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暴露出问题,没有暴露问题的教学就是灌输。听完观摩课和张人利校长的报告,我们深感到“后茶馆式”这种教学方式是有实效的,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是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进行的,它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后茶馆式”教学的核心是一个“议”字,它提高了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就是提高认知效果,减少无效劳动,它不但关注学生今天的发展,更加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但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极其敏锐的课堂反应能力,真正做到精熟文本,才能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形式更灵活,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常态情况下,老师究竟怎么教?学生究竟怎么学?据张人利走南闯北后归纳出如下几点:

A、老师总体讲得太多,但绝大部分老师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讲得太多,即使有学生自己学习,但是学习方式单一,老师常把自己的讲解作为学生习得的唯一途径。

B、学生“潜意识”暴露不多,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许多老师仅仅学生什么是正确的,没有关注在这些问题上学生是怎么想的。

面对这样的问题面批就非常重要,直接交流,直接聆听。物体不受力不动,一受力就动。现在的学生就是如此。C、许多老师不明白自己每个学生行为的价值取向,包括曾经流行一时要求上课进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其实更多是追求课堂的一种花俏,仔细了解,学生真正解决问题的不多。

那小组讨论,什么问题值得讨论,其实是相异构想越多的越值得讨论。后“茶馆式”教学挑战教学弊端。教师面对自己教学上的问题时,一定回首过去,审视今天。上世纪80年代教育家段力佩校长提出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而今天所谓后的“茶馆式”教学就是发展后的“茶馆式”教学,发展的趋向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方式更加完善,后“茶馆式”将书中学(学生获得的间接知识)与做中学(学生获得的直接知识)有效结合,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学习。

2、教学方法更灵活,教学中不确定读、练、议、讲、做五大教学方法。

3、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以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为导向,过程与方法实际决定了学生掌握东西的牢固程度。

归根结底,后“茶馆式”教学简单地说就是“读读、练练、议议、讲讲、做做”,怎样把这些细节都做到实处了,做出效果效益来。由于静安学校是九年制,张人利校长就抓住这点优势,告诉所有的教师,教学的科学完全有必要跨学科、跨学段的有普遍意义的课堂教学,关键就取决于“干预因素”。这两个“干预因素”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首先学生自己学得懂的,或者部分学生自己学得会的,师不讲。经常拿到教材进入课堂,所有重点、难点在教师心中有谱了,那偏重的教师本位。注重学生不懂的不会的才是关注学生本位。

其次教学中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有的教师喜欢追求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其实越是聪明的学生越是有相异构想的碰撞。

一个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暴露学生的问题,然而这样理念的提出对教师的要求是极高的,这也把教师从文化认同提升教师与学生文化自觉的要求上来。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备课要备学生。教师要精讲,精致解读文本内涵,广度增加,深度增加,确定教师认为的文本重点和难点。学生作业要精选,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

我们还牢牢记住了张人利校长的一句话,作为一个成功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要你做到一点,我只要改进一点,兢兢业业的改进一点,勤勤恳恳地改进一点,扎扎实实地改进一点,而这一点是你坚持做下来,那你就成功了。

第二篇:创设情境提高实效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究

品德课是一门通过教育,使学生养成道德观念、形成道德行为的道德教育学科。教师如果只是凭借课本进行枯燥无味的说教,那么品德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学生的真实内心,不能真正从他们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培养的学生就会只具有道德认识,而不一定具有道德行为。现代教育理论指出,伴随着丰富情感活动的内心体验是形成道德认识并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基础。因此,在品德课教学中,借助必要的教学手段,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传授的方式趣味化;使学生的认识与情感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统一;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独立人格的塑造、潜能和创造性的开发,从而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和谐发展。

如何创设适宜情境,真正提高课堂实效,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做了如下探索:

一、通过故事创设情境 教师利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描述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认知活动有着指导作用,并且带有情感色彩的语言,不但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同时能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如在讲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同在蓝天下”第二课《放飞和平鸽》时,教师用带有情感的语言向学生讲述“和平鸽的故事”,和平鸽是如何成为和平的象征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作为创设情境,以自己的“多情”来感染和打动学生,点燃学生思想和情感的火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利用图片创设情境

精彩的有说服力的图片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充分调动学生最直观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讲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河水”第二课《江山如此多娇》一课时,我在创设情境时引用了一组图片:黑山谷、石林、九锅箐、铜鼓滩等清晰度高的图片,立刻就把学生带入风景绮丽的大自然中,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跟着老师一起体会、一起探究。

三、利用经验创设情境

对于一些学习内容,多数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如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你我同行”第一课《男生和女生》,我在上课伊始,直接出示一个表格,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具代表性的男生和女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行为举止等描述一下。学生填表后,我又不失时机地提出:“通过上面的交流,你能发现什么?常用来描述男生的话有哪些?常用来描述女生的话又有哪些?有哪些话既可以用在男生身上,又可以用在女生身上?”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探究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通过对比,学生发现男生和女生既有差异,又有很多共同点。从而让男生和女生能够学会在与异性交往中,去发现对方的闪光点,提高审美能力。

四、利用资源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时结合学生身边的资源,如课内外的一些活动,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认知能力,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的情境。如在讲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向文明”第一课《社会文明大家谈》一课时,结合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如扔一张废纸、吐一口痰、说一句脏话等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请学生自己分析、点评。同时再启发他们思考:假如你是环卫工人,你会怎么办?假如你是外商,到中国洽谈、投资,你还会选择中国吗?假如……对这些问题,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探讨研究。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利用历史创设情境

在讲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溯源”第四课《汉字和书的故事》一课时,向学生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你们知道古人都是用什么记事的吗?”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心存疑惑的学生不解品德老师为什么问了这么一个与本课毫不相干的问题,紧接着我又问:“你们听说过仓颉吗?他与我们的汉字有什么联系?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怎样?然后从汉字的背景引入,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自然,通过这些相关文化情境的介绍,学生就会形成自主探究的心理愿望和乐于学习的信心。

品德与社会课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不管采用哪种形式去创设情境,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实际,都要紧扣教学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品教师也要审时度势,想方设法去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思想觉悟,提高课堂效率。

题目:《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究》

学校:砚石台小学

姓名:赵琼英

电话:

48280200

第三篇:优化课内练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优化课内练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摘要] 课内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课内练习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本文从尊重主体,让学生爱做练习;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启迪思维,让学生思路开阔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优化 课内练习提高 课堂教学 实效

课内练习是新授知识的拓展延续,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课内练习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那么,如何优化课内练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我认为:

一、尊重主体,让学生爱做练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作为练习设计的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真正爱做自己的“练习”。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以便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在不知不觉的练习中巩固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达成三维目标。

在教学“温度与气温”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主体探究意识:今天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气温一样吗?哪个会高一点?我们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分小组讨论并设计验证方案。通过学生的积极探索,生成了几种不同的方案,然后四人/小组在室内、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等不同地方进行温度测量,记录、分析所测温度,让学生在练习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这样的练习,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活动是自主的,也是学生爱做的;尽管有些学生测出的温度、得出的结论与实际有所出入,但他们毕竟思考过、努力过,这就是收获。

二、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

科学课标提倡科学教学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多创设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后,让学生做这样的练习:洗发液、醋、酒精等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食用油却不能溶解在水中,假如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几滴洗涤剂,振荡后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学生通过演示练习发现:加入少量洗涤剂后,食用油也被溶解了。弄明白这些道理后,像碗碟、抽烟机、脏衣服等许多被油污染的东西就可以借助洗涤剂来帮忙了,这样就可以解决生活中许多实际的问题。这样的练习,能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掌握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拓展知识。

三、启迪思维,让学生思路开阔

课堂练习能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设计练习时要尽可能减少命令式的习题形式,尽量增加练习的开放性和选择性,以使学生的思维更自由,思路更开阔,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拓展和延伸的目的。

例如在“溶解的快与慢”一课练习中设计了以下练习:(1)、这里有一颗水果糖,怎样使这颗水果糖快速地溶解在这100毫升的水中呢?(2)、这里有100毫升的水,我想把这5颗糖都放下去,这5颗糖会不会都能溶解,如果会,我再放5颗、10颗、15颗,它们还会溶解吗?通过具有一定开放性的练习,不仅使学生熟练掌握了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同时还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进行了拓展练习,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新课标下的课内练习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合理地设计,练习中既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好所学知识,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第四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提灯女神》评课

(四年级组)

听了韦教师的课,她那清晰的教学环节,娴熟的教学技巧,独特的教学设计令我们四年级组的几位老师受益匪浅。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有效率的。仔细品味韦老师这节课,我发现课堂上教师巧妙地将语文能力训练和人文精神熏陶融为一体,教与学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充分展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的确是有意义的、有效率的好课。我认为这节课有如下几个亮点: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双边合作,提高课堂效率。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发挥师生双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教”的方式决定学生“学”的方式。这节课,韦老师能依据学情制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关注学法指导,使每位学生学有所获。开课时,先进行复习导入“提灯女神”指的是谁?接着了解南丁格尔的家庭背景,让学生找出南丁格尔遭家人反对句子,进行品读,体会南丁格尔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的态度,接下来过度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自读课文第五至第九自然段,引导学生质疑:“南丁格尔的那些行为令你感动?人们为什么称南丁格尔为“提灯女神”?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了的读书活动,然后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句子进行品读,体会南丁格尔的人格魅力,最后韦老师总结学法以及文章的写法,这样的教学反馈,关注的是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对话、交流与提升。

二、品词析句,凸显浓浓的语文味。

课程标准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是交际工具,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品味学习语文运用的妙处;让学生体会浸润于语文所描述的美好情境中,这就是语文味。在教学过程中,韦老师紧紧围绕落实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开展教学活动。如:在理清课文文脉络时,用了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南丁格尔的几件事:霍乱时,照顾病人;战争时,照顾伤员,回国后,创办学校;品读第六自然段时,抓住“常常”“一间病房一间病房”等重点词语体会南丁格尔无私奉献精神,练习用“不是…..就是……”、“不仅……还……”说话,练习有感情朗读,等等,这些环节都体现了浓浓的语文味。

三、巩固提升,循序渐进,重视语文技能训练

整节课都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和技能的训练。在教学中,教师善于运用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学习新知。对新进行的语文技能训练又能在已有的能力铺垫下,循序渐进,进行落实。今天所授的这节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英国的富家小姐,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不容易体会到文中人物的真情实感,很难理解人物的情感和精神品质。在教学中,韦老师通过抓住重点语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亲近课文中的人物,理解文章,能力形成既成台阶前进,又呈螺旋上升,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韦老师的教学中教师注重了学生的理解感悟。如教师问:“课文什么地方打动了你?人们为什么称南丁格尔为“提灯女神”?等问题尽量发挥学生的个性见解和创新的思维,然后在理解中,让学生感悟、练习说话,重视语文技能训练,使能力培养真正得到落实。

不足之处:感情朗读训练不到位。虽然教师在课堂中进行了读的训练,但教学中设计的容量太大,所以读了,但没有读出味,没有读出情。另外,朗读的形式也欠缺多样化,课堂上的几次朗读都是齐读,学生自然兴趣也不高。

纵观整节课,韦老师准备是充分的,新课标中明确提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今天的这个课例已经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也让我们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成长,素养的形成。是一节是有意义的、有效率的好课。

第五篇:“吃透教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吃透教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蕉城区实验小学 黄垂武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我们老师要细心研读教材,“吃透教材”这样才能做到精心设计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如何才能研读文本吃透教材呢?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读情境图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与现实密切联系。”为此新教材按照“创设情境――构建模型――理解与运用”的方式进行编排。课文往往都是创设一个学生所熟悉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交流,逐步构建出新知的模型,或者解释一种数学现象。因此教材为构建知识模型所创设的情境图都是经过精心设计,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师在解读情境图时,应该既考虑到学生的现实基础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将会怎样观察,获取哪些信息,并且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同时,教师还应该考虑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观察,获取有价值地信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对于情境图的处理往往存在着现种倾向。

1、简单化。教材的设计者所设计的情境图都涵盖着很多的数学信息,一些老师课堂教学时,把课文的情境图进行过于简单地处理,使学生在观察时没有方向,没能正确地引导学生从观察中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如苏教版第九册《找规律》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国庆节到了,学校门口进行了布置。(师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啊? 生:盆花、彩灯、彩旗……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老师巡视,学生感到满头雾水,无从下手,很难引入本节课的探究内容。

这个案例,教师对情境图处理过于简单化,预设不充分,引导不到位。其实,情境图安排的内容虽然不多,但教师应认真解读教材,掌握情境图画面的情境:一排盆花、一排彩灯、一排彩旗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的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如:盆花是按照红花、蓝花的顺序依次出现的;彩灯是按照红、黄、蓝的顺序出现的;而彩旗则是按照两面红旗、两面黄旗的顺序出现的。通过这样的信息引导,可以顺水推舟地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本课所学内容的探究。

2、复杂化。教材中一些情境图所包含的数学信息十分明显,无需做过于复杂的处理,老师只需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即可。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9的乘法口诀》教学片段。

师出示课件《端午划龙舟》,画面上锣鼓喧天,江上9条龙舟各坐着9个人,配上喜庆的音乐,让人觉得场面热闹非凡。

师:同学们,请认真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小手林立。学生把画面的景物一一地描述过去,并且把喜庆的音乐都描述了一番。十分钟过去了,老师还在追问:你发现了什么?

这个案例,教师出示情境图后,引导不明确,学生在受到画面和音乐的影响下,不着边际地说了一系列的“发现”,却很难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情境图的意图十分明显:让学生明确感知有9条龙舟,每条有9个人,跟9都有关系,紧扣9,自然而然地进行“9的乘法口诀”的探究活动。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图上有几条龙舟,每条龙舟有几个人?然后再根据新课的要求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情境图教学要突出数学特点,简洁明了地切入数学主题――数学问题,即根据具体的情境抽象出数学的问题。情境图的引导是一门艺术,要把学生的思路引入数学主题,引发数学思考。对于情境图一旦缺乏明确的指向性,数学的情境图往往成了“语文课堂”的看图说话了。只有正确理解情境图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引导准确到位,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读教学例题。

例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一个范例。它引导我们思考教材“教什么”,教材“为什么”。教师要反复阅读例题,挖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了解例题所隐含的新知,以及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思考如何进行新课引导。一些例题还有旁注,这些都要求教师细心研读,理解编者意图,做到准确到位。

1、例题充分展示着新知形成的历程。

数学教材中通常用一个特殊的例子来进行知识训练,素材单一,尤其是概念和规律性知识的教学,教材内容更显单薄。读例题时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补充,引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共性,自主总结。

如苏教版第十二册《圆锥的认识》教学片断。师:同学们,数一数图上一共有几个圆锥形的物体。学生看图后,脱口而出。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师生一起数图中的圆锥形物体。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锥的认识》。

这个案例缺乏一个充实的过程,其实例题在编排上的内容看上去只是出示了生活中一些圆锥形的物体,但教师应该深挖例题的内涵。可以做这样的引导:看看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状的。让学生经历“生活情境――抽象模型――回归生活”的学习过程,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圆锥的特征和体积的计算,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例题关注数学思考,突出数学思想方法。

例题往往是编者数学思维过程的具体体现,是编者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研读教材,设计教学是分析教材编者的数学思维过程,是分析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征和制定思维发展的程序,这很重要。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首先学生的思维处在一个模糊的阶段,接着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维由模糊走向清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感性走向理性,走向更深入。

如:《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根据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来制造冲突,接着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最后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为什么判断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需要通过各个位上的数字的和来判断?”

这个案例,学生的思维经历了“模糊――清晰――理性”的过程,使教学更加的充实。

三、读课后习题

习题是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巩固运用的重要载体。在实践中发现,我们老师不仅要重视例题,而且还要注意研读教材的课后习题。

1、合理点拔,引发思考。教材中有的练习对于学生来说相当地陌生,有一定的障碍,教师在读习题时,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学生的障碍是什么,清楚地知道学生的已有经验是什么,从而在课堂上进行适当地引导。例如:在第十二册《比例》的知识中有道习题是关于竿高与影长的练习,学生可能还不知道竿高与影长关系,从而无法正确解答,这时教师就要进行适当地引导。

2、拓展延伸,丰富内涵。教材中的一些习题编拟时比较不完善,教师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习题使习题内涵丰富起来。例如:苏教版第十二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课文中的的习题大都是针对图形转化,只有少部分的数形转化,我在教学时选择了一道这样的拓展题:甲、乙两人同时从距离5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3千米,乙每小时走2千米,甲带着一只小狗,狗每小时跑5千米。这只狗同时和甲一起出发,当它碰到乙后,便回头跑向甲;碰到甲后又掉头跑向乙„„如此下去,直到两人相遇。小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这是关于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在故事中引入这道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个个都跃跃欲试,并且在解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转化的思想是渗透于各种知识之间的。

3、合理整合,优化使用。教材的习题通常是独立呈现,它们又存在着一些联系。教师在读习题时在考虑到它的系统性的同时,可以通过适当地改造取舍,合理使用,使得学生的训练更加有效。

此外,教师还应该细心地研读数学教材中的导语、叙述语、总结语,并且教学用书也是教师必须研读的教材之一。总之,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合理地使用教学资源,细心研读教学资源,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努力用好教材,用活教材,精心预设教学,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的。

下载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再谈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实效

    试论影响阅读课堂教学实效几大关键问题及策略 【摘要】 第二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处于调整期,阅读教学要走正确、健康、高效之路, 把准年段目标,明确教什么;找准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论文[范文大全]

    一、教师要从传统型向轻负高质型转变教师占用的教学时间过长,学生缺少思考和实践的机会,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改革陈旧的课堂模式,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关键在于转变教师的意识观......

    研讨备课常规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研讨备课现状 提高教学实效 娄桥新阳小学开展备课研讨活动纪实 5月18日下午,娄桥新阳小学在学校实验室举行备课研讨活动,活动由教务主任蔡召其老师主持。 本次参加团赛课的黄......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教学常规是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落实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有序开展的根本保证,对教师的教学常规管理更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

    优化课堂时间管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摘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就是积极寻求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为此,我们要加强课堂时间管理......

    怎样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怎样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怎样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浙江省永康市荷园中学 宋清荣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怎样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

    怎样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 海岱镇初级中学 李凡勇 (一)正确地解读《语文新课程标准》,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

    怎样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大全)

    怎样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课堂讲授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系统传授专业知识上具有重要作用。讲好课是我们青年教师必须练就的教学基本功,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