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加波双语教学对我国开展双语教学的启示
新加波双语教学对我国开展双语教学的启示
蒋海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文系,南京 210044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中国对精通外语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双语教育无疑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深入研究和借鉴新加坡双语教育的成功经验,改进我国双语教学体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从新加坡的双语教学政策、体制、蕴含的哲学思想三大方面值得注意的特色说明了对我国开展双语教学的启示。关键词:双语教学 新加坡 中国 启示
作为一个以华人为主流民族的国家,新加坡在超过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全面实施双语教育。从总体上看,新加坡过去几十年的双语政策和双语教学取得了巨大成功。就占全国总人口四分之三的华人社会而言,双语教育成功的标志就是社会各阶层造就了一定数量的华英均好的真正双语人才,并培养了一大批华英两语中一语较好,另一语尚可的准双语人才。我国同新加坡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和教育发展的水平不同,不能照搬新加坡的双语教育政策,但新加坡双语教育成功的经验却值得我们借鉴。
一、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对我国开展双语教学的启示
1.新加坡实行中央集权制的教育行政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双语教学政策的制定、推行、实施,有利于统一标准。
从新加坡的实践来看,中央集权制的教育行政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双语教育政策的统筹制订、统一规划,而且有利于双语教育政策的执行;不仅有利于双语师资的招聘,而且有利于双语师资的培训;不仅有利于双语教材的编制,而且有利于保障双语教材的充分使用;不仅有利于推广外语或者第二语言,而且有利于维护民族的稳定。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制定双语教学大致相同的标准,对教师进行招聘、培训(主要委托南洋理工学院实施)和考核,并组织编撰了大量丰富多彩的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教材以及少数民族语教材。同时,政府为双语政策创造了良好的双语社会环境:道路、商店、餐厅等均有双语或者多语标志;在新闻传媒方面有意识地采用四种官方语言。所有这些,是其他很多国家无法做到的。新加坡双语教学政策的落实,加强了新加坡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民族团结与融合,也为新加坡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2.双语课程的理念
新加坡实行的是三向分流的双语教学模式,即把双语教育运作过程与分流结合在一起的新加坡式的一种双语教学模式。其基本精神,乃是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来教学,官方规定学生所操的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这些母语,作为第二语言来教学(除10%最优秀的学生之外),即英语为教学语言,用于学习绝大部分课程,在学习其他课程中学习英语,而母语主要是语言教育课程,其目的在于理解民族文化价值,保持传统。
3.新加坡政府已经注意到,双语教学不能损伤母语及母语文化。这种意识很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
过分强调外语或者第二语言,的确可能造成母语能力下降,甚至导致认同危机。双语教学就其本义来说,主要是指多元文化国家的一种语言策略,而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双语教学通常涉及人类社会中某个种族群体的语言与主流社会语言之间的关系,关系到种族语言文化的继承、发展或消亡。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掌握两种语言和文化,这样他们既能融入主流社会,又能保持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
4.营造语言环境
要营造理想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多接触双语甚至多语。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是移民国家和国际贸易的中心,给双语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大体说来,新加坡华人根据家庭用语可分为两类:英语家庭和华语家庭。来自英语家庭的孩子就应该上华语幼儿园,而来自华语家庭的孩子就上英语幼儿园,从而使校内和校外的语言环境得到有效互补。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对外语教学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从客观上讲,我国的确缺乏开展双语教育的外部环境。但是高校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自己创造一些良好的语言环境帮助更有效地开展双语教学。比如在课堂上教师避免一言堂,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用英语进行专题讨论,鼓励学生多用英语发言等等,以便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外,教师可安排学生看一些相关的英文资料,浏览一些相关的英文网站,甚至可以开辟英语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
5.加强师资力量
提高师资水平是搞好双语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新加坡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国内教师培训,吸引国外高水平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目前我国高校双教学师资紧缺,仅仅依靠加大资金力量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有一定的难度。双语教学的主导力量还是靠本国人才。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世界各国有大量的华侨,大部分华侨仍然有很强的爱国精神,他们有的也已经学有所成,我国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吸引这些学有所成的华侨人才回国,为本国的教育发展做一定的贡献。另一方面,我们可利用重点院校的正规招生培养双语专业人才;可以制定相关的制度保障并鼓励专业教师参加长期或短期的外语培训,在教学实践中边学边教。
二.新加坡教育体制对我国开展双语教学的启示
1.双语课程教学计划
新加坡的英语教学绝大多数是从幼儿园开始的,使用美国或加拿大出版的启蒙教材。小学根据国家教育部课程发展署的规定使用某种教材。1991年修订新大纲后,强调以交际为主,提倡发展儿童智力,启发逻辑思维,培养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
新加坡教育法规定,学前准备阶段招收年满5周岁的儿童,学制为1年。1年的学前准备阶段是为部分儿童进入10年制的特别辅助计划学校的小学而设的。其目的是帮助儿童获得使用英语与母语的技能,并向他们教诲亚洲人的价值观念。该阶段的教学还将帮助儿童为小学的正式教育阶段做好准备。
基础教育包括小学1-4年级,入学年龄为6周岁。该阶段的重点是基本的读写能力与计算技能,其核心课程是英语、母语和数学。近80%的教学时间用于核心课程,以帮助学生在两种语言能力与数学方面奠定良好扎实的基础。小学5—6年级为定向阶段。学生根据各自的能力分别进入三种语言流学习。
定向阶段的6年级末,所有学生都参加修订过的小学毕业考试,合格者进入中学阶段。根据考试成绩和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兴趣,学生分别进入三种课程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进人4年制的特选课程与快捷课程,其余学生则进入4—5年的普通课程。特选课程为有学术能力和语言才能的学生提供同时学习具有高级水平的英语与母语的教育。快捷课程是为具有学术倾向的、将在中学学习英语和母语的学生设置的。与特选课程流学生不同,该课程流学生学习作为第一语言的英语,而母语则作为第二语言。考虑到部分学生学术性倾向较弱,目前,普通课程又分为普通学术性课程和普通工艺性课程,供学生选择。
中学之后的大学主要用全英语讲授,第二语言主要在中小学完成。
2.双语课程的框架——三向分流和双语课程分类教学
新加坡的双语教育明显的表征之一就是三向分流和双语课程分类教学。学生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要参加分流考试,学校根据学生的成绩不断选拔优秀的学生,学生由于成绩档次不一样从而进入不同的语言层次的班级就读。如小学阶段有三种双语课程分流,正式分流从小学四年级开始:1.普通双语课程班EM1学生修读的英文和母语都作为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流);2.延长双语课程班EM2——英文为第一语言,母语为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流);3.单语课程班EM3——英文为第一语言、母语主要是听说会话(第三语言流)。
学生小学毕业根据成绩进入中学后,又进入三种双语课分流进行学习:1.特选双语课程,会考优秀的10%的学生兼修两种语言(均为第一语言水准);2.快捷双语课程,会考较优的30%的学生兼修两种语言(英文为第一,母语为第二语言水准);
3、普通双语课程,会考后余下的40%的学生,兼修两种语言(其中母语水准又降一等要求)。
中学之后的大学主要用全英语讲授。第二语言主要在中小学完成,在中小学完成双语教学任务,并且严重偏向英语,所以学界也称这种模式是一种不平衡的双语教学模式,但它的三向分流和双语课程分类教学却有其特色。因而为它国所借鉴。
由于目前我国各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差异比较大,因此在中小学阶段肯定无法全面开展双语教学。但是可以将新加坡分流教学模式应用到大学教育中。高校可对新生的英语水平进行摸底测试,然后根据测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语言分流。学校根据学生的成绩分成双语教学的快班、慢班和基础班。在双语教学的快班,教师直接用英语作为第一教学语言来授课;在双语教学的慢班,教师可以用中英两种语言进行教学; 在双语教学的基础班,教师主要用汉语进行进行教学。同时给学生补充基础英语知识,以提高他们的外语基础水平。当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他们的个人意愿,允许批准学生转班学习。这种语言分流,教学分层的方式避免学生由于英语基础水平不同而影响专业知识的获得和语言技巧的提高,灵活的转班制度不仅让快班的学生有危机感,而且也能提高慢班和基础班的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
3.使用的教材及教材内容
新加坡双语教育过程教材方面最大的特点是许多学校英语课上都采用统一订购的杂志或其他读物作为辅助教材,在课堂上播放一些相关的录像资料或纪录片。除了辅助教材外,许多教师经常给学生推荐一些书籍,下发一些与课堂所讨论的议题的相关资料。新加坡的外籍教师也会为新加坡带来许多国外的先进教材。至于自编教材方面,新加坡都是聘请国外专家协作,甚至连教学大纲和考试标准也邀请外国专家指导。
学的英语、数学、科技,中学的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材采用英语编写,中小学的母语、公民与道德教育等学科的教材采用母语编写。凡是用英语编写教材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都采用英语讲课;用母语编写教材的学科,教师采用母语讲课。也就是英语为第一教学语言,学校里除母语课和道德课用母语讲授外,其余课程一般都用英语讲授。数学、科学和大部分的其他科目都是用英语教学,只有与基本价值观的培养有关的课程才用母语教学,如用华语教授《好公民》,用华语(和英语)教授《儒家伦理》、《佛教知识》,用马来语教授《伊斯兰教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相关的基础知识,而且保证了双语的学习水平。
目前,我国高校也有国外教材和自编教材两种。国外教材的内容一般应当符合我国教育制度和教学大纲对具体科目的要求。自编教材的内容则应当循序渐进,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应当具有知识的前沿性和科学性。国外教材和自编教材在刚开始阶段最好都配上准确的译文,以便于学生预习和复习,切实理解掌握教材内容。一段时间后可安排学生阅读书籍,拓展先进的专业知识。
4.双语课程的设置
第一语言一定是英语,第二语言才是本民族语言。政府办的学校通行英语和华语。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华人办学自然也通行英语和华语。这两种课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到高中毕业,每个毕业生的华语读写水平都要过关,否则不许考大学。因此,双语教育课程的设置以及实施都是围绕这种政策而展开的。如新加坡的学前教育机构在课程的设置上,英语课和华语课的授课内容是同步的,如:英语课认读“apple”,华语课就认读“苹果”;英语课上“One,two,three”,华语课就出现:“一、二、三”。这些课程进度都是由校方制定的,教师只是执行而已。课堂用语方面,华语课尽量要求用华语,万不得已用英语辅助。活动课,如果是华语教师带领,校方希望用华语,但不一定要求用华语。
5.双语课程教学方法
新加坡双语教学以素质教育为本质,把传授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融为一体,采用交际教学法,培养学生多问、多思、多想象的习惯。交际语言教学也称概念功能法,其特点是在注意语言结构的同时,更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就高校而言,大多采用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用功能交际法,主张启发式或讨论式的教学方式。通常课堂气氛是比较热烈的,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参与讨论总体的教学目标。教师一般较尊重学生的情感或价值观念,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教师只是帮助者或顾问。在他们的教学大纲中,把语言教学置于文化背景之下,教授语言的同时,更要有意识地传授对象国的文化知识。教学是一个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师生间讨论问题时都能处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如果学生的观点对,教师则服从于学生。
6.改善教学手段
新加坡双语教学过程都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双语教学必然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2001年9 月,我国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明确要求高校应当使用现代教学技术,建立电子图书馆和校园网,提高教学水平,并规定多媒体授课课时比例应达到15%以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创造开展双语教学工作的有利条件,对今后我国的双语教学裨益非浅。
三.学习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蕴含着浓厚的精英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哲学思想内涵。
1.精英主义
人力资源就是新加坡唯一的重要资源。为此,新加坡制定了精英教育理念———与分流教育紧密结合的新加坡双语教育,就充分体现精英主义的教育哲学理念。
从1980 年开始,新加坡政府为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分别在小学和中学实行与双语教育政策紧密结合的分流制度。在新加坡,小孩中小学共花十二年时间完成。其间学生要经历几次分流考试,从而进入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班级就读。新加坡教育部门在小学四年级期末按学生的学习程度实行第一次分流,把他们分别编入三种不同的班级———EM1,EM2 和EM3 班,实行不同的学制,讲授不同的教学内容。
EM1 班和EM2 班的学生在六年级的时候要参加全国统一的“小六会考”或者“离校考试”(PSLE, Primary School Leaving Examination),历史上这次会考可作为学生第二次分流的重要依据。但从2005 年开始,新加坡政府已经基本上取消了这次分流考试制度。学生经过四年或五年的初中学习,面临着第三次分流———参加“新加坡———剑桥普通水准考试”(GCE Ordinary Level,简称“O Level”)。大概50%的学生在初中四年级结束时直接参加“O Level”考试;其他学生在初中四年级结束时先参加新加坡教育部组织的“初级水准”(GCE Normal Level 简称N Level)考试,这些学生在一年之后如果愿意仍然可以参加“O Level”考试。在“O Level”考试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将进入初级学院继续学习两年,然后参加“新加坡———剑桥高级水准”(GCE Advanced Level 简称“A Level”)考试(这是一场凡是想进新加坡大学学习的学生都必须参加的考试);而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将进入理工学院学习三年,这些学生学完后也可以参加“A Level” 考试。
从新加坡的整个双语教育过程看,经过一次次的分流考试,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始终受到更好的教育,经过一场场的考核选拔,那些最优秀的人才始终得以培养重视。这就是新加坡精英制度在教育中的体现。这样就保证整个新加坡社会的发展以精英分子为核心,从而保证新加坡成为东南亚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位置。
2.实用主义
在新加坡不管是中小学还是大学,基本教育理念的支撑点就是实用主义。因此,新加坡的双语教育政策也蕴含浓厚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在新加坡,实用主义成为人人信奉的“天条”,在语言选择上也不例外。当初英语被确立为重要语言后,许多华人家长以各种理由在家里拒绝说华语,纷纷把孩子送到英校,移民到不必学华语的外国去。如今,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新加坡人又掀起学华语的热潮,这和他们当初积极学英语并无本质区别。尽管新加坡法律上规定马来语为新加坡语言,但实际上由于英语的实用性,英语一直是新加坡事实上的官方语言。
结语:
由此可见,我们要变革中国的外语教学,就要在教育上坚持“英语+X语”的双语政策,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在当今世界,英语确实已成为全球化时代最强势的国际语言,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英语教学。同时要防止由此而导致国民对本土语言和文化自信的消减。这就是新加坡双语教学带得我们的启迪。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我国的国情与新加坡的国情不尽相同,但是新加坡蕴含精英主义和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完整双语教育体系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改革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其分流制度,师资管理、教学手段、语言环境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参考、学习,也值得我们根据自己的国情灵活应用。参考资料:
1.林方榕 《新加坡双语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双语教改的启示》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 期(总第91 期)2.《新加坡的双语教学特点》 网络资源 3.《新加坡双语教学简述》外院 韩冬晶
第二篇:双语教学开展情况说明
辉岩小学“双语教学”设施、开展教学情况说明
因辉岩小学近85%的在校生为布依族,近几年来,一直开展“双语教学”即汉语、布依语言教学,依靠地方布依语言及地方民族文化内涵为基础,具体开展教学方式为:
1,一、二年级开展布依歌舞教学,主要学唱布依哥,学跳地方民族舞蹈,让低年级学生感受布依族文化和语言的魅力,增加民族自信。2,三四年级开展布依语交流语言教学,教学生学会用布依语作简单的日常生活语言交流,增加在校各民族学生的互相交流及了解布依族文化。
3,五六年级开展布依族简单教学文字,让学生学会书写,阅读布依族文字,增加学生对民族文化内涵的了解。
4,教学设施有:布依族竹竿舞、花棍舞、粑棒舞,香花舞等布依族舞蹈道具和一些民族乐器。
第三篇:如何开展信息技术双语教学
如何开展信息技术双语教学
一、什么是双语教学
要顺利地开展双语教学,首先要正确地认识什么是双语教学。所谓的双语教学,指的是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需要明确的是,外语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或科目。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给出的双语教学的定义,可以把双语教学分为三种形式:(1)沉浸式双语教学,在学校完全使用非母语教学;(2)保持式双语教学,开始采用母语教学,随后在一些科目上逐步采用外语教学,其他课程仍采用母语教学;(3)过渡性双语教学,先部分或全部采用母语教学,随后采用外语教学。双语教学已经不是一个新名词了,在新加坡、印度、香港、加拿大等地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双语教学模式,这些国家和地区多采用沉浸式双语教学。但这种教学形式并不适用于我校的双语教学,因为中国大陆的语言环境并不像那些双语国家一样,中外并重,但深圳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比内陆的学生高,这种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我们的双语教学可以采用上述形式中的保持式双语教学,随着学生英语水平和师资水平的提高,逐渐过渡到沉浸式的全英教学。
二、双语教学的目标
我校首次开展双语教学试验,双语授课班级与普通班级课时相同,加之基础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双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尽量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具体而言,在保持式双语教学阶段,学生能阅读理解简单的专业相关的英语资
料、具备基本的专业相关交流能力。进入双语教学的高级阶段后,其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较为自如地用英语语言、英语文化掌握专业知识,养成英语思维、求知、交流的习惯。
三、双语教学的困难
我校双语教学的主要瓶颈有三个:第一是师资问题,双语教师所占比例很小,今年引进了几名英语与专业知识并重的大学毕业生,但普遍缺乏教学经验,尤其是双语教学经验,而长年从事非双语教学的教师要在较短时间内转型为双语教师也是比较困难的事。要解决师资问题,最重要的是多学习,借鉴但不抄袭成功的双语教学经验。其次,由于小学学科知识难度不大,没有学科教育背景但教学经验丰富的英语教师通常能够胜任低年级的双语教学。再次,加强教师英语能力培训,让其余教师慢慢转型为双语教师。第二是学生英语水平问题,我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展双语教学,这个学龄段的学生英语处于启蒙阶段,英语水平相对较低,即使同一年级的学生,英语水平可能也参次不齐,开展双语教学有一定困难。这就要求教师用最简单的英语,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明白。在教学英语上最好能与英语教师同步,一定要把握好英语与汉语的平衡,平衡并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简而言之就是“敌强我若,敌若我强”,这里的敌指的是学科知识的难度,如果学科知识难,就可以用汉语讲,尽量让学生听明白,如果所讲授内容并非课堂的重难点,即使学生没有听懂也没关系,这时就可以尽量用英语讲解。第三是教材问题。目前有三个解决方案,第一是引用国外教材,因为很多这类的优秀教材站在学科前沿,内容丰富,讲述透彻,知识覆盖面广泛,语言生动、地道,但这些教材并不适用于中国的教育。第二是使用现有的中文教材,这样能贴合中国的教育体制,但中文教材不利于为学生创设英语语言环境,其内容不一定适合双语教学。第三是根据已有的双语教材和中文教材编制校本教材,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编制双语教材对教师团队的能力要求很高,既要有丰富的双语教学经验,学科知识水平,还要有很高的英语能力。综合以上三点,可以先使用中文教材,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多参照国外双语教材,用好网络资源,条件成熟后再考虑编写校本教材。
四、如何开展信息技术双语教学
1.少讲多练。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压缩在15分钟左右,余下25分钟时间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达到巩固,熟练和提高的目的。还有2分钟的时间,保存做完的练习。
2.分段教学。如果一堂课的内容不能一次性的讲完,在教学中要采取分段授课的形式,分段练习的方法,先讲授一段知识,然后让学生练习,完成后再讲授下一段知识,再让学生练习。通过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及时吸收教学内容,及时消化。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双语班学生的学习动态,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
3.将机房操作系统和部分常用软件换成英文版。许多学生英语水平很低,却能顺利操作英文版的游戏,这就是环境的力量。为学生尽量创设一个英文的学习环境,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由于学生已经非常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将其换成英文版,他们也能通过经验或者图标提示来猜测中文含义,所以不会妨碍学生操作。
4.教师整理重点计算机词汇,印发给学生。尽管我们尽可能地在双语教学中使用简单用语,但有时还是会用到一些比较生僻的英文单词,所以,在课前,应同时准备好学科目标和语言目标,把将用到的较难但又较关键的生词提供给学生。
5.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用英语,多操作。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不能单纯的用试卷来考核学生,而信息技术双语课又为教学新增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可以将学生的考核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课堂表现,而是作品完成情况。
6.教师必须在英语水平和专业能力上不断提升自己。双语教学课程教师的备课、组织教学工作量常常大于母语教学的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此项工作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篇:对双语教学心得体会
导语:双语教学的本质上于其他环境学科有什么样的区别或者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对双语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借鉴!
双语教学的真正含义是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作为一名双语班的英语教师和班主任,我认为在双语教学中,学科知识的获得是主要目的,同时也是给学习者创造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的空间,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多地使用需要他们掌握的第二语言,这就是双语教学的标志。
第一、采用原版教材
近些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更为自由与宽广获得知识的途径。在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强烈要求下,我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提供与学科相关的外文资料,我注意到双语教学必须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学科的同时既增强了英语阅读的理解能力,又及时了解到国外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课后,我有时也布置一些双语作业,例如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去搜索外文信息,作为学科知识的课外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技能的培养。
第二、创造双语环境
教育环境是人格的魔术师。校园中一景一物,皆具教育意涵,对学生的培养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作为双语班的班主任,我注重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通过精心设计班级环境和各种形式的班队活动,让每一面墙,每一件物,每一句口号,每一个标记,都使学生感到换了一个全新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时时、事事、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用英语,逐步让英语成为班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
我根据学生的自由组合,把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自己收集双语材料布置班级的墙面、板报和英语角。有时,我也提一些参考意见。一轮下来再进行评选。这样使他们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不由自主的接触到了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拓宽了学习英语的广度和深度。
我还不定时地组织学生收看英语影视节目和收听英语广播;在班会课上组织英语故事会、朗诵会。在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文艺演出、文化节等活动中,我鼓励他们多拿出些有质量的英语节目,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这点谈不上技巧和经验,但它对于双语教学特别重要,尤其在我校,双语教学还是处于初步阶段,没有太多的氛围,学生英语基础不是太好,若不能做好自己和学生双方面的思想工作,往往会出现半途而废,虎头蛇尾的境况。对于教师,必须自己清晰地认识到双语教学的目的,端正好自己的教学动机,不能只为课程、专业建设,甚至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量。要做到对双语充满激情,必须有良好、单纯地动机,对于我个人,当初教学的目的,完全只因自己喜欢英语,热爱英语,而非其它,只有这样,才会勇敢面对、解决以后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对于学生,必须让他们明白双语教学的意义、目的以及英语和专业英语等对他们今后学习的重要性,这些思想工作都必须在双语课开课之前做好,而且不能空洞,教师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真正从心里上能够接受双语的教学,对双语产生一定的兴趣和期待。
语言的本质是工具,但人类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外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从学习者的认知角度来看,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而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学习另外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一门外语,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张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我们应当看到,外语教学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必然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对中学生来说,打好英语基础是至关重要的,是决定双语教学是否能向着大家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一个重要保证。
第五篇:双语教学
伊宁市“双语”教学工作起步较早,从1995年起,市第七中学每年招一个“双语”实验班,理科使用汉语言授课。小学利用早读课实行口语强化训练,开始积极探索“双语”教学工作。2004年,根据自治州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决定》精神,2005年,市委、政府出台了《伊宁市大力推进民汉合校和“双语”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并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基层,广泛征求民意。2007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教育,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规划》和《关于大力推行“双语”教学的实施意见》,从2007年9月起在全市推行了“3+3”“双语”教学模式,即:民语学前教育全部实行汉语教学、小学起始年级除音乐以外的其他课程全部实行汉语教学,从小学四年级起开设母语言课的“双语”教学模式。实践也充分的证明,“3+3”“双语”教学模式不仅符合本地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同时也符合广大少数民族家长的愿望,与目前全疆运用的三种模式相比,该市推行的“3+3”“双语”教学模式是一种探索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在促进“双语”教学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截止目前,伊宁市共建有民语中小学67所,少数民族在校学生28350人。各民语学校均设有“双语”班,共开设“双语”教学班472个,学生17157人,占全市少数民族学生人数的61%。(市区有145个班,6031名学生,占“双语”班学生数的35%;农村327个班,11126名学生,占“双语”班学生数的65%)。全市“双语”专任教师共720人(其中招聘592人,历年培训转型128人),占少数民族专任教师队伍总人数2948人的24%。城乡“双语”幼儿园教职工257人,其中公开招聘教师79人。两年多来,广大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越来越高,广大少数民族家长渴望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通过调研发现:73%的家长关注“双语”教学改革;81%的家长配合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77%的家长了解“3+3”“双语”教学模式;100%的教师拥护“双语”教学。在推进“双语”教学发展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了“双语”幼儿园基础建设。2008年,伊宁市出台《伊宁市城乡“双语”幼儿园建设方案》。提出了2008年46个村及20个城乡结合部全部建成“双语”幼儿园,少数民族儿童入园率达到85%。2009年,35个城乡结合部全部建成“双语”幼儿园,少数民族儿童入园率达到了100%的建设目标。近三年,市委、市政府多方努力,通过干部捐款、财政补贴拨付等筹措资金近500万元,加强了城乡“双语 ”幼儿园基础建设,分别配备教材教辅、教学设备,落实了教师工资、贫困生补助等,促进了“双语 ”幼儿园的发展。
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2005年起,由教育、人事、编委、纪检监察等部门联合成立伊宁市“双语”教师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到2008 年共招聘8批“双语”教师592人。每年教育局统一对招聘教师综合考核,考核合格者继续聘用,不合格者予以解聘。2009年,把592名“双语”教师中具备条件和考核合格的356名纳入市财政编制。2009年,由州教育局在全州范围内招聘了“双语”教师245人,进一步加强了“双语”教学力量。
同时,加大了师资培训力度,通过脱产培训、集中培训、汉语学校代培、校本培训和自学等形式,在职民语教师中有128人转型为“双语”教师。现全市40岁以下在职民语教师有1374人,其中正在参加培训的262人。2009年3月,市政府出台了《伊宁市中小学“双语”及40岁以下少数民族教师培训方案》,计划在2015年前将1374名在职民语教师全部培训完毕。目前,全市8所汉语学校建立了“双语”教师培训基地,市财政每年投入16万元培训资金,加大对“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师资水平,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发展。
三是广泛开展教学交流,结对互学促进“双语”教学发展。组织开展了“双语”教师教材分析、教案编写,案例分析,集体备课、说课、上研讨课,加强交流,提高教学能力。每年还开展了“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调讲赛、口语大赛、汇报演出等竞赛提高“双语”教师的综合能力。召开了五届“双语”教学现场观摩暨经验交流会,“双语”副校长座谈会,总结推广“双语”教学先进经验。
采取了“结对互学”模式,选派汉语学校骨干教师到民语学校任“双语”副校长,主抓“双语”教学和民语教师汉语强化培训;民语学校“双语”骨干教师到汉语学校任教研组长,加强教法交流和研究。“双语”副校长桥梁作用显著,民汉学校之间同上一堂课,换班上课,共同开展教研活动,一日体验等活动不仅加深民汉师生感情,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市48所民、汉学校教师结成89个“一帮一”对子,“532工程”人员帮带作用发挥明显。
四是内地初、高中班报名人数逐年攀升,促进“双语”教学持续健康发展。伊宁市内地初中班报名始于2004年,当年报名人数为1200余人。2009年为1555人。内高班报名始于2000年,当年报名人数为40余人。2009年为627人,报名人数逐年攀升。内初班、内高班家长、学生的宣传也激发广大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汉语的兴趣,有利促进“双语”教学的持续发展。